中泰实施蔬果关税政策之影响.pdf
中泰實施蔬果關稅政策之影響中泰實施蔬果關稅政策之影響 黃文 摘要:根據中泰國 2003 6 月正式簽署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與泰王國政府關於在中國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早期收穫方案下加速取消關稅的協定,中泰國從 2003 10 月 1 日開始實施的中泰蔬果關稅措施,國 188 種蔬菜和水果的貿關稅將全部免除。龐大的市場帶無限的商機,同時也增加競爭的程,蔬果產品進出口總額在雙邊貿中所佔的比重亦大幅上升。中國與東盟的貿之間,中國的比較優勢在於溫帶蔬果,而東盟的比較優勢則在於熱帶蔬果,因此,總體上中國可藉此擴展貿,對山東、河等方溫帶地區而言是有所,但對華南熱帶、亞熱帶作物地區,卻可能有所衝擊。而對消費者而言,關稅最直接的受惠,即是可以買到物美價的進口水果和蔬菜。中國和東盟國家的水果有季節上、品種上的互補性,可在銷售季節上發揮互補、調節的作用;中國的蔬菜與東盟國家相比具有品種多、價格宜的優勢。從短期而言,雖然目前中泰水果進出口貿的總額並是很大,但是東盟國家內部的關稅亦正在調,而中國的蔬菜、水果如果以關稅進入泰國,亦等於進入具前瞻性的東盟市場。未中泰蔬果產業為提高收,在運輸方式、經營策、貿手段等方面應有所調整,除積極與瀾滄江-湄公河次區域經濟的合作,亦須擴展其他海的運輸方式。在物方面,應加強蔬果的保鮮與儲存技術以及改善包裝,以提高潤。進一步透過電子商務的應用,僅可擴大中泰國蔬果產品的貿,亦可加速中國與全球市場貿的展。關鍵字:中泰、蔬果、關稅關鍵字:中泰、蔬果、關稅 1一、前言一、前言 2001 底,甫加入 WTO 的中國,在農產貿方面,作出策性的決定,向近鄰東盟地區開放農產品市場。當 11 月 4 日,在中國-東盟第次導人會議,國務院總朱鎔基簽署一個協議。此協議分個階段:2004 至 2006 約有 600種產品關稅要續減免到;第二階段是到 2010,中國與東盟之間將建自由貿區。而第一階段中,約有 600 種產品主要以農產品為主,稱為 早期收穫方案。依據早期收穫計畫,中國與東盟成員國的農產品關稅在 2004 會到 10%的水準,2005 將到 5%,2006 將全面實施關稅。在東盟十國中,中國又視各國情況給予個別國家優惠的政策。2003 6月 18 日,中國商務部長源與泰國商務部長阿蒂,在京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與泰王國政府關於在(中國-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早期收穫方案下加速取消關稅的協定。依據此一協定的內容,中國、泰國提前自 2003 10 月 1 日起對雙方蔬菜、水果貿實施關稅,比中國東盟自由貿區原定時程提早三實現此一目標。表示東盟十國中,主要農業國泰國,將先攻入中國市場。根據協定的規定,中泰蔬菜和水果貿共包含 188 個稅目產品,其中蔬菜產品 108 個,水果產品 80 個,關稅將全部免除。中國與東盟的貿之間,中國的比較優勢在於溫帶蔬果,而東盟的比較優勢則在於熱帶蔬果,因此,雖然總體上中國可藉此擴展貿,對山東、河等方溫帶地區而言是有所,但是對華南熱帶、亞熱帶作物地區,卻可能有所衝擊。而對中國和泰國的消費者而言,關稅最直接的受惠,即是可以用宜的價格買到多的進口水果和蔬菜。二、中泰雙邊貿發展況二、中泰雙邊貿發展況 中國與東盟農產品貿的情形,中國出口的農產品主要是蔬菜、食用水果及堅果、魚及其他水生無脊椎動物、肉及食用雜碎產品。2002,上述產品出口至東盟的出口額合計為 5.7 億美元。其中蔬菜產品出口最多,出口值為2.3 億美元,所占比達 40.4,其次是食用水果及堅果產品,出口值為 1.8億美元,所占比為 31.6。在東盟國家中,馬西亞、印、新加坡、越南和 2泰國,是中國主要的農產品出口市場。而中國自東盟進口的主要農產品為食用水果及堅果產品、蔬菜產品、魚及其他水生無脊椎動物產品。2002,三大產品進口總值為 4.4 億美元,其中,食用水果及堅果產品進口最多,進口值達 2.2 億美元。在東盟各國中,出口給中國農產品的主要國家是泰國、越南、菲賓和印尼。在中泰雙邊貿方面,近貿額逐增加,2003 17 月,中泰貿額為 67.37 億美元,其中,中國出口 20.46 億美元,進口 46.91 億美元,中國逆差 26.45 億美元;而在 2002,中泰貿額只有 85.61 億美元,其中,中國出口29.59 億美元,進口 56.02 億美元,逆差 26.43 億美元,在 2002 泰國為中國第十四大貿夥伴國。中國對泰國出口的主要商品有:自動資處設備及部件、紡織品、手持或載無線電話機、放像機、鋼材、電動機及發電站、積體電及微電子組件等。中國自泰國進口的主要商品有:自動資處設備及部件、初級形的塑膠、積體電及微電子元件、化工原、天然橡膠、鋼材、原油等。在農產品方面,泰國根據 WTO 農業協定,對 23 種農產品實關稅配額管,分別是桂圓、椰肉、牛奶和脫脂牛奶、土豆、洋蔥、大蒜、椰子、咖啡、幹辣椒、玉米、大米、大豆、種子、豆油、豆餅、甘蔗、椰子油、棕櫚油、即溶咖啡、土煙絲、生絲等,這些商品在關稅配額內,實低關稅,在關稅配額外,實高關稅。中國對泰較有競爭實的土豆、洋蔥、大蒜、玉米、黃豆等在上述 23 種農產品之,其他有競爭的蔬菜和蘋果、橘子、等水果則在此範圍之內。根據泰國海關資,泰國進口其他蔬菜、水果等農產品需申請配額或許可證,只需出口地商檢部門出示無蟲害證明即可辦通關手續。根據中國海關統計,2002 出口泰國的蔬菜和水果產品分別為 847 萬美元、1,372 萬美元,分別佔中國出口泰國總額的 0.29%、0.46%,中國自泰國進口的蔬菜和水果產品分別為 1.14 億美元、7,055 萬美元,分別佔中國自泰國進口總額的 2.04%、1.26%。從 2003 1-9 月底,中國從泰國進口的食用蔬菜的關稅大多為 13%,食用水果的關稅一般為 11%至 33%。在 2003 10 月 1 日協定生效以前,泰國的熱帶水果進口關稅按照 WTO 規定的約束稅是在 21%至 28%之間,但是由於熱帶水果在中國屬於高消費產品,基本上並受約束關稅的影響,使得泰國水 3果在中國市場的價格約是國產熱帶水果的倍。2003 9 月中旬在廣西南、欽州、防城、海等主要的城市,從泰國進口的榴槤每公斤售價約在人民幣45 至 60 元之間,山竹每公斤售價約在人民幣 30 至 40 元之間。因此,中國之前是透過高關稅,壓制對泰國水果的消費。現在實施關稅,使進口的成本大幅低,在價格相同的情況下,顯然泰國水果質佳。隨著中泰蔬果產品進口規模的擴大,中國消費者將可以較宜的價格買到榴槤、紅毛、山竹等泰國特色水果,而泰國市場上也將大出現產自中國的子、蘋果、大棗、洋蔥、馬薯等物美價的農產品。而關稅為後,估計泰國水果的價格將比原低 11%-25%,勢必對市場產生影響。三、關稅的影響三、關稅的影響 自 2003 10 月 1 日開始實施中泰蔬果關稅後,中國境內原產泰國的蔬菜水果銷售價格預期平均約有 17%的幅。中泰蔬果產業為提高收,在運輸方式、經營策、貿手段等方面將有所調整,以因應此一改變。中國與泰國的水果和蔬菜產品在種上有所差性,在季節上也有互補性,泰國生產的榴槤、紅毛、山竹等熱帶水果,中國僅有少地區能夠種植;而中國方地區生產的子、蘋果、大棗、哈密瓜、洋蔥、馬薯等農產品亦是泰國所欠缺的,因此互通有無對雙方均獲。另一方面,泰國生產的眼、荔枝、香蕉、番茄等水果和蔬菜產品成熟時間較早、上市時間較長,中國的同農產品上市雖然具有季節性,但是在品質方面具有優勢,因此,國產品可以在季節上發揮互補、調節的作用。以蘋果、為主的中國方水果,用與泰國及東盟的熱帶水果有很強的互補性,以擴大泰國及東南亞出口。從 2003 10 月以,出口泰國的蘋果、等方水果已較前一增加 3 成。在於在中國南方,受到泰國優質水果低價的影響下,與東盟農業產業相近的熱帶作物主要產區,華南的廣東、廣西、海南、建和雲南五,將受到很大的影響。廣西、海南農業佔 GDP 的比重較為高,再加上此地的水果少有出口,而在中國國內的市場佔有勢將低,因而首當其衝。廣東、雲南水果生產與銷售亦受到很大衝擊,廣東口岸 2003 10 月份進口泰國蔬果增 61.8%,其中榴槤、山竹、泰國香蕉的進口大增,分別比 2002 同期增加 1.2 倍、1.7 倍 4和 6 倍。關稅雖有負面的衝擊,亦有促進中國與東盟邊境國家農業結構的調整與水果產業的發展。鑒於泰國水果生產旺季在每 4、5 月,與中國 8、9 月旺季有一定季節差,中國南方的農企業開始做大幅調整。如,廣東德慶縣的柑橘,原先在廣東一帶非常暢銷,每斤售價高達人民幣 6-7 元。現在在泰國進口衝擊下,企業一方面走出區域市場的經營模式,全攻佔上海、京等大城市的市場;另一方面,開始轉征國際市場擴大對東南亞、澳洲的出口。此外,德慶縣也企圖透過擴大生產規模、品牌化,以提升對泰國水果的競爭。該縣貢柑原產只有一萬噸,從去開始擴大產,五內預計成長到 30 萬噸。而該縣剛向農業部申請通過的 中國貢柑之鄉品牌,亦希望透過品牌化,提高貢柑內外銷的能。位於中越邊境的廣西崇左市,根據其訂定的崇左市產業發展規劃,崇左市未幾將重點發展南亞熱帶水果產業,建獨具特色的南亞熱帶水果之鄉,尤其是發展眼、鳳、香蕉等三大果,以及高品質的柑橙,而加工型果品的發展則著重在山黃皮、木菠、欖、等,此外對於野生雜果資源則加以保護和開發,並進一步做好果品貯藏、保鮮、加工、運銷、包裝等產業。首先,眼種植面積將發展到 50 萬畝左右,江州區和大新縣將各建一個大型眼加工、儲藏保鮮工廠,設藏運輸系統,推廣先進的乾燥技術,提高桂元肉加工技術和包裝品質,以開發眼系產品。其次,將種植 10 萬畝鳳,同時建設大型鳳罐頭、鳳片加工企業。第三,建設蕉商品生產區,以發展香蕉品種為主,針對西貢蕉耐貯運、抗寒、抗病較強的特性,予以扶植,並在主產區建大型批發市場,預計 2009 蕉發展到 20 萬畝,其中香蕉 15 萬畝。第四,用特有的雜果資源及氣候、土壤等優勢,以各縣(市)、區山地丘為重點,發展山黃皮、木菠、欖、桃、牛甘果等加工型高品質雜果,建亞熱帶乾果原區。結合崇左市蔗生產的優勢,以亞熱帶果品為原,建一家生產乾果、果汁、果的大型果品加工企業。第五,以亞熱帶果園為基礎,結合當地自然條件較好、民風樸實、具有壯族特色的村莊,發展遊觀光農業和休閒農業。面對中國加開放的措施,泰國政府亦已按照中國市場的要求制訂一套生產和檢疫標準,泰國的企業也積極到中國進市場調查。實施關稅之後,中泰水果、蔬菜產品是否具有競爭,取決於生產成本、運輸成本的高低、市場訊 5息的是否完整有效等。因此,泰國也已決定在中國的廣東和雲南各建一個泰國農產品的集散中心,目的即是要透過收集完整有效的市場訊息,把資訊傳回給蔬果生產者,以最短的時間把新鮮蔬果運到市場,減少中間過程,達到低成本、蔬果保鮮的目的。此外,泰國政府十分重視農業生產,現在正積極鼓農民種植蔬菜,目前已經開始實施一項蔬菜開發專案,由政府提供種子和化肥,農民負責種植和採收,採收的蔬菜再由政府委託的機構統一收購,再銷售到市場。僅減輕農民的投入成本與風險,亦保障農民的收入,同時也低蔬菜的價格。如果泰國政府長期持續實施此政策,或是以補貼的形式鼓農民種植蔬菜,則中國蔬菜的價格優勢將受到威脅。因此,中國政府有關部門應採取積極措施,儘快制定因應策,把握關稅這一史性機會,佔泰國蔬菜市場。四、中泰貿運銷的況四、中泰貿運銷的況 中泰國實施蔬果關稅後,水果蔬菜的貿快速發展,而中泰蔬果是否具有競爭,運輸過程及成本是一個關鍵因素,因此,促使運輸的暢通已成為中泰國乃至東南亞各國關注的問題。中國和泰國之間沒有地接壤,國的蔬菜水果貿運輸,主要是經過瀾滄江-湄公河此一水進,此水是在瀾滄江-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的背景下展開的。過去泰國有八成的熱帶水果是從這條水進入中國的,而中國也有大的水果、蔬菜經過此水進入泰國。瀾滄江-湄公河全長 4,880 公,依河長排序,為東南亞第一大河、世界第大河。瀾滄江-湄公河次區域,按照亞洲開發銀的界定,涵蓋瀾滄江-湄公河沿岸的撾、緬甸、泰國、柬埔寨、越南五國以及中國的雲南。對中國而言,投入瀾滄江-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是實施西部大開發的一項重要政策。透過積極與瀾滄江-湄公河次區域經濟的合作,將促進中國雲南及西南地區與東南亞國家的經濟合作關係,透過彼此的比較優勢,創造有於中國及次區域國家的友好關係,改善西南地區經濟相對後的況,進而使中國大西南與次區域地區結成為一個和平、繁榮的地區。清萊府位於泰國最部,與緬甸和撾相接壤,清盛碼頭則是瀾滄江-湄公河經泰國最重要的港口,中國的水果蔬菜,主要是經過水從雲南運至清 6盛碼頭,再銷售到泰國各地,因此是中泰國的貿集散中心。貨物從西雙版納的景洪碼頭裝上船,一順而下,到達清盛碼頭只需 8 個小時。從清盛逆而上時,到達西雙版納只需 12 個小時,尚可符合水果蔬菜產品對運輸時間的要求。目前泰國中央政府計畫斥資 2 億泰銖清河道,以擴大航道的通航能,為中泰貿運輸的快速成長做準備。目前清盛碼頭貨物通關能沒有問題,唯一的問題是碼頭上沒有進出口代商的服務,而當地政府亦已著手解決此一問題。然而,這條航道目前最多只能駛 200 噸至 250 噸的貨船,運載能仍相當有限,因此長期而言,中泰蔬果的運輸仍須擴展其他方式。中國環部灣的防城港、欽州港、湛江港、海港等港口具有背靠大西南、面向東南亞的優越地位置,可用其海運輸成本低、運輸大、碼頭裝卸和倉儲條件好、交通的條件,建構中國和東盟大市場的水果、蔬菜物中心。目前防城港已經成為大西南地區的物中心,且已在廣西、雲南、貴州、四川、重慶等地建物網點。未,泰國等東盟國家在防城港卸貨的水果蔬菜,將有可能在一天之內即送到大西南主要城市。另一方面,實施生鮮供應鏈管,將可促使中泰農產品貿獲取高的潤。依據廣西農業部的研究,中國水果、蔬菜等農產品在採摘、運輸、儲存等物過程的損失在 25至 30左右。相較於泰國水果但上市時間長,而且保鮮技術好,目前中國的農產品物業仍處於粗放型管階段,對保鮮技術和運輸藏技術等方面的投入明顯足。而歐美先進國家的損失僅為 1.7%至 5%。中國水果儲藏能僅占總產的 20%,而且多以簡儲藏為主,藏、氣調儲藏僅佔儲存能的7%。已開發國家95%以上的水果已能做到即時儲藏,並且70%至80%能即時氣調儲藏。顯然中國應加強蔬果的保鮮與儲存技術。泰國熱帶水果的特點是水分多、容腐,因此,泰國的農業企業採收荔枝後,即進保鮮處,隨即運輸到國外市場上,以提高售價,處過程迅速又有制。中國農產品的銷方式,大部分水果均未做保鮮處,採多少賣多少,如果遇到大豐收,價格大跌亦導致虧本。以往中國企業為擴大水果出口、低成本,願投入包裝的成本,導致在泰國市場的中國子、蘋果雖然質比日本的遜色,但由於日本產品有美的包裝,價格自然因此高出 1-2 倍。如果中國水果的包裝可以改善,則潤應可提高。7將國外的水果運到國內,僅用於保鮮和藏的費用一般就占整個成本的 15以上,因此,雖然關稅下,但是如果用空運的方式從泰國大進口水果,成本仍非常高;如果採取運和海運的方式,物企業就必須有藏和藏船配備,碼頭和港口亦須建有藏倉庫,然而,這些設施目前在西南地區仍很匱乏,因此要迅速擴大進口業務並容。目前,為因應中泰果蔬關稅帶的商機,企業已經開始注意到改善物管的重要,防城港亦已在籌畫採用藏船運輸水果和蔬菜,並建設藏倉儲中心。此外電子商務的應用,亦是未重要的發展,主要是因為非典型疫情,使得中國的電子商務迅速發展。雖然目前中泰國電子商務發展水準是很高,但是由中泰果蔬關稅的發展,可知農產品貿全球化是一必然趨勢,未網資訊技術在農產品經營與銷管的應用將大為增加。因此,中泰實施蔬果關稅是中國與東盟建自由貿區的前奏,也是中國在加入世貿組織後對農業的一大考驗,未農產品的貿,必須有效運用現代資訊技術,才能因應國際市場的瞬息萬變,即取得資訊以滿足客戶的需要,並加速農業的發展。未中泰國蔬果產品的貿,將有可能用網資庫進市場調查、透過網直接銷售、提供產品資訊和服務。五、結五、結 根據中泰國 2003 6 月正式簽署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與泰王國政府關於在中國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早期收穫方案下加速取消關稅的協定,中泰國從 2003 10 月 1 日開始實施的中泰果蔬關稅措施,國 188 種蔬菜和水果的貿關稅將全部免除。此一政策把一個十三億人口的市場和一個仟萬人口的市場接在一起,龐大的市場帶無限的商機,同時也提高競爭的程。蔬菜和水果產品貿關稅的大幅下,激中泰國進口此產品,蔬果產品進出口總額在雙邊貿中所佔的比重亦大幅上升。中國和東盟國家的水果有季節上、品種上的互補性,如泰國、越南的眼與中國的眼可在銷售季節上發揮互補、調節的作用;中國的蔬菜與東盟國家相比具有品種多、價格宜的優勢。因此,藉由中泰蔬果關稅措施,中國可出口至泰國具有比較優勢的水果和蔬菜產品。從短期而言,雖然目前中泰水果進 8出口貿的總額並是很大,但是東盟國家內部的關稅亦正在調,而中國的蔬菜、水果如果以關稅進入泰國,亦等於進入具前瞻性的東盟市場。未中國欲提升實施關稅後,中泰蔬果貿的競爭,除積極與瀾滄江-湄公河次區域經濟的合作,亦須擴展其他海的運輸方式。在物方面,應加強蔬果的保鮮與儲存技術以及改善包裝,以提高潤。進一步透過電子商務的應用,僅可擴大中泰國蔬果產品的貿,亦可加速中國與全球市場貿的開。考文獻考文獻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