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城建市政规范大全》GBT51150-2023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规范.pdf

    • 资源ID:74755370       资源大小:10.20MB        全文页数:42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城建市政规范大全》GBT51150-2023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规范.pdf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1287号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规范的公告现批准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T 51150一2016,自2017年4月1日起实施。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6年8月26日3 前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09年工程建设国家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09J88号)的要求,规范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本规范。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基础资料与数据;5.预测模型;6.预测内容等6章。主要介绍客流预测的基础依据、基本条件、技术要求和预测内容等。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由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六里桥南里甲9号(首发大厦)A座,邮政编码:100073)。4 本规范主编单位: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本规范参编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研究所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院南京市城市与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中国地铁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员:孙壮志刘剑锋孙福亮陈必壮马小毅何宁吴子啸郭继孚王忠强金安综凯王祥凌小静张子栋刘新华王静施泉陈先龙孙俊高德辉马毅林刘爽殷小棠郑毅刘迁温慧敏邹顺华杜世敏安栓庄王波本规范主要审查人员:焦桐善全永巢叶霞飞黄桂兴宗传苓陈宽民王峰贾洪飞何民孙小丽张晓斌5 目次l 总贝IJ2 术语.23 基本规定.4 4 基础资料与数据.5 4.1 城市基础数据与中1:会经济数据要求5.f.2 城市交通数据要求5 5 预测模型.7 5.1 一般规定75.2 标定与验证76 预测内容.9 6.1 线网规划阶段96.2 建设规划阶段96.3 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106.4 工程初步设计阶段11本规范用词说明.12 附:条文说明.13 6 Contents General Provisons.1 2 T erms.2 3 Basic Requirements4 4 Basic Data 5 4.1 Demographic and Socio-economic Dara 5 4.2 Urban Transport Data 5 5 Transport Demand Forecasting Model 7 5.1 General Requirements7 5.2 Calibration and Validation7 6 Rideship Prediction Cntent.9 6.1 Overal Network Planing9 6.2 Nerwork Staging9 6.3 Feasibility Study.10 6.4 Preliminary Design 11 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Code.12 Addi tion: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 13 7 2术语2.0.1 城市交通需求预测模型urban transport demand model 用城市社会经济、人口、土地使用、交通等方面的现状和规划基础资料构建的用于预测目标年出行需求和特征的分析模型。2.0.2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urban rail transit ridership pre-diction 利用城市交通需求预测模型,预测各目标年限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线路或车站相关客流指标的过程。2.0.3 进站客流量station entry passenger volume 单位时间内,进入并乘坐轨道交通系统的乘客数量,可分车站进站客流量、线路进站客流量和线网进站客流量等。2.0.4 出站客流量station exit passenger volume 单位时间内,离开轨道交通系统的乘客数量,可分车站出站客流量、线路出站客流量、线网出站客流量等。2.0.5 换乘客流量transfer passenger volume 单位时间内,各轨道交通线路之间的换乘乘客人数之和,可分为线网换乘客流量、线路换乘客流量和换乘站换乘客流量。2.0.6 换乘站换乘客流量station transfer passenger volume 单位时间内,在某一换乘车站各轨道交通线路相互之间的换乘人次。2.0.7 线路换乘客流量line transfer passenger volume 单位时间内,由其他轨道交通线路直接换人本轨道交通线路的人次。2.0.8 线网换乘客流量ral transit network transfer passenger vol ume 单位时间内,轨道交通线网内各线路之间换乘客流量之和。2 2.0.9 线网客流量rail transit network ridership 单位时间内,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中各线路客流量之和。2.0.10 换乘系数transfer coefficient 单位时间内,轨道交通线网客流量与进站客流量之比。2.0.11 站点乘降量station capacity volume o getting on/off pas sengers 单位时间内,在某轨道交通车站上车和下车乘客数量之和。2.0.12 线路站间00矩阵station origin-destination(00)ma-trix of line 单位时间内,某轨道交通线路中各个车站之间的起吃客流量,通常用一个二维矩阵表示。2.0.13 客流敏感性分析ridership sensitivity analysis 分析、测算某一客流影响因素的变化对客流指标的影响趋势和程度,进而确定客流预测结果的波动范围。2.0.14 负荷强度load i川n川te创r阳ty线网或线路的日客流量与其运营长度的比值,也称客流强度,分别为线网负荷强度和线路负荷强度。2.0.15 时间价值value of time 交通需求预测模型中,将出行时间成本纳入综合出行成本的换算系数。2.0.16 出行综合成本函数trip generalised cost function 综合考虑出行的各种旅行时间和交通费用的影响因素,并通过参数标定建立起的成本函数。3 3基本规定3.0.1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的依据应包括下列内容:1 城市国民经济和杜会发展规划:2 城市总体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3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4 包含居民出行调查的城市交通综合调查;5 罔家公共交通发展政策。3.0.2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过程中,应对下列预测所需的影响因素进行论证分析:1 国民经济发展水平;2 规划人口及就业岗位分布;3 道路、常规公共交通交通网络:4 小汽车发展水平;5 交通需求管理、票制票价政策;6 轨道交通线路的运营参数。3.0.3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应采用城市交通需求预测模型为技术手段,客流预测报告中应给出客流预测技术流程。3.0.4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技术流程中应包括收集整理客流预测依据和条件、客流预测模型建模及标定、客流预测模型验证、预测及其结果分析。4 4 基础资料与数据4.1 城市基础数据与社会经济数据要求4.1.1 城市基础数据应包括人口、就业岗位和就学及机动车数据,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人口数据应包括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总量和分布数据,应区分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的出行特征;2 就业岗位和就学数据应包括总量和分布数据;3 机动车数据应包括分车型的机动车保有量和分布数据。4.1.2社会经济数据应包括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4.1.3基础年数据应使用统计部门等官方发布或提供的统计数据。4.1.4 预测年数据应根据规划或通过现有数据预测得到。4.2 城市交通数据要求4.2.1 城市交通数据应包括交通基础设施、现状交通需求和交通运行状况数据。4.2.2 基础年城市交通数据应采用5年内的城市交通综合调查或专项调查数据,预测年城市交通数据应根据规划或通过现有数据预测得到。4.2.3 交通基础设施数据应包括城市道路交通网络、常规公共交通网络、轨道交通网络及对外交通枢纽,数据应采用地理信息系统数据格式建立和存储,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城市道路交通网络数据应包括城市支路及其以上所有等级道路和交叉口;2 常规公共交通和轨道交通网络应包括线路走向和车站位5 置信息;3 对外交通枢纽应包括枢纽分布和吞吐能力。4.2.4 现状交通需求数据应包括不同的出行目的、出行方式、出行距离、出行空间和时间分布的出行量。4.2.5 交通运行状况数据应包括城市道路、常规公共交通、城市轨道交通、出租汽车和对外交通枢纽的运行状况,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城市道路运行状况应包括城市路网总体负荷水平、道路断面的流量和行驶速度信息;2 常规公共交通运行状况应包括日客运量、平均运距、行驶速度、发车班次及客流走廊的公共交通断面客流量信息;3 轨道交通运行状况应包括全网及各线路日客运量、日客运周转量、高峰小时单向最大断面客流量、平均运距、线路负荷强度、换乘系数及各线路行车间隔信息;4 出租汽车运行状况应包括日客运量、单车日服务车次、空驶率、次均载客人数、平均运距信息;5 对外交通枢纽运行状况应包括到发车次或班次、日客运吞吐量或到发量、放客到发时间分布、集散交通方式构成信息。6 5预测模型5.1-般规定5.1.1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应采用城市交通需求预测模型进行定量化的客流预测与分析评价5.1.2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模型的交通小区系统应涵盖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范罔。5.1.3 模型基础网络应包含现状及预测年的道路网络、公共交通网络和l接驳换乘网络,并应满足下列要求:1 道路交通网络应由城市支路及其以上等级的道路构成,道路路段基本信息应包括道路等级、机动车车道数、通行能力、限速等参数;道路交叉口基本信息应包括允许的转向和优先转向等信息i2 公共交通网络应由常规公共交通和城市轨道交通的线路和l站点构成,运营信息应包括发车班次、行车间隔、票制票价、车型或车辆编组等内容构成;3 接驳换乘网络应由接驳连接线和换乘连接线构成。5.1.4 城市交通需求预测模型应具备对客流指标预测和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的功能。5.2 标定与验证5.2.1 模型标定应采用居民出行调查和其他交通调查数据,标定过程应反复进行,标定结果应符合城市现状交通出行特征。5.2.2 模型主要参数的标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 出行生成模型应反映不同特征年、不同群体、不同出行目的的出行强度特征;2 出行分布模型应反映不同特征年、不同出行目的、不同7 区域的平均出行距离分布特征;3 方式划分模型应反映不同群体和不同出行目的的方式选择行为,宜采用分层设计,并应对分层合理性进行分析说明;4 出行综合成本函数应包括居民出行整个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各项时间和货币戚本,其中货币成本应按时间价值折算成时间成本,面|数结果应采用时间为单位。5.2.3 模型验证应符合下列规定:1 基础年模型运算结果与实际公共交通客运量、道路核查线流量的误差应在15%以内;2 预测年模型运算结果应分析判断相对基础年结果变化趋势的合理性;3 模型敏感性验证应分析判断敏感性测试结果随预测年人口、社会经济数据、交通系统等输入数据的变化的合理性。8 6预测内容6.1 线网规划阶段6.1.1 线网规划阶段客流预测年限应与线网规划的年限一致。6.1.2 线网规划阶段客流预测内容应包括城市交通需求预测和线网比选方案客流预测。6.1.3 城市交通需求预测应包括:出行总量、出行时空分布;有元轨道交通对出行方式构成和出行时间构成的影响,以及对道路网络负荷、车公里数、车小时数、平均运行速度的影响。6.1.4 线网比选方案客流预测应包括下列内容:1 预测各比选方案的轨道交通出行总量、出行分担率,日客流量、负荷强度、平均乘距、换乘客流量和换乘系数;2 推荐方案各线路平均运距、负荷强度、全日及高峰小时客流量、高峰小时单向最大断面客流量。6.2 建设规划阶段6.2.1 建设规划阶段的比选方案客流预测年限应为建设规划的末期年,推荐方案线网客流预测年限应为建设规划的末期年和远景年,推荐方案中安排建设的各线路客流预测年限应含初期、近期和远期:初期为建成通车后第3年;近期为第10年;远期为第25年。6.2.2 建设规划阶段客流预测应包括下列内容:1 城市交通需求预测内容符合本规范第6.1.3条的规定;2 线网比选方案的客流量、负荷强度、换乘系数、平均乘距、公共交通在全方式中的出行分担率、轨道交通在公共交通中的出行分担率等;3 推荐方案各线路平均运距、全日及高峰小时客流量、换9 乘客流量、高峰小时单向最大断面客流量;4 客流敏感性分析,包括人口规模、交通政策、土地开发时序和进程、票制票价方案、发车间隔因素变化对客流量的影响。6.3 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6.3.1 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客流预测年限应含初期、近期和远期:初期为建成通车后第3年;近期为第10年;远期为第25年。6.3.2 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客流预测应包括下列内容:1 城市交通需求预测,包括:交通出行总量、出行时空分布、交通方式结构等;2 线网客流预测,包括:远期线网客流量、负荷强度、平均乘距、换乘客流量和换乘系数,远期各线路客流量、负荷强度、平均运距、高峰小时单向最大断面客流量;3 线路客流预测,包括:开通年至远景年客流成长曲线,初期、近期和远期全日及早、晚高峰小时的客流量、客流周转量、换乘客流量、平均运距、单向最大断面客流量、负荷强度、客流时段分布曲线、日各级运距的客流量;线路的客流高峰不出现在早、晚高峰时段时,应预测分析该线路高峰客流出现时段及线路客流指标;4 车站客流预测,包括:三期全日及早、晚高峰小时各车站乘降客流、站间断面客流量、换乘站分方向换乘客流;车站的客流高峰不出现在早、晚高峰时段时,应预测分析该车站高峰客流出现时段及车站乘降客流;5 站间00预测,包括:初期、近期和远期各站点全日及高峰小时站间00矩阵及分区域00;6 客流敏感性分析,根据初期和远期不同影响因素,给出全日客流量及高峰小时单向最大断面客流量的波动范围。6.3.3 对城市轨道交通延长线的客流预测应给出全线线路客流10 指标和本延长段的线路客流指标与车站客流指标。6.4 工程初步设计阶段6.4.1 工程初步设计阶段客流预测年限应分为初期、近期和远期:初期为建成通车后第3年;近期为第10年;远期为第25年。6.4.2 工程初步设计阶段客流预测应采用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客流预测成果,除包括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所有内容外,还应包括下列内容:1 换乘车站高峰小时出现时段及高峰小时分方向的换乘客流量;2 站点高峰小时出现时段及高峰小时分方向乘降量;3 全日及高峰小时站点各出人口进站客流量和出站客流量;4 全日及高峰小时站点不同接驳交通方式进站客流量和出站客流量;5 各出人口分方向的超高峰系数。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规范GB/T 51150-2016 条文说明制订说明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规范)GB/T 51150-2016.经住房和l城乡建设部2016年8月26日以第1287号公告批准发布。在规范编制过程市轨道交通客 流T预贡测的实践经验噜同时参考了国外先进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并广泛征求了各方意见。为便于广大设计、施工、科研、学校等单位有关人员在使用本规范时能正确j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规范编制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本规范的条文说明,对条文规定的目的、依据以及执行中需注意的有关事项进行了说明。但是,本条文说明不具备与规范正文同等的法律效力,仅供使用者作为理解和把握规范规定的参考。14 目次l 总则.16 2术i吾.18 3 基本规定.19 4 基础资料与数据.21 4.1 城市基础数据与社会经济数据要求.21 1.2 城d交通数据要求225 预测模型.25 5.1 一般规定25 5.2 标定与验证266 预测内容.30 6.1 线网规划阶段306.2 建设规划阶段316.3 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33 6.4 工程初步设计阶段.35 15 1总则1.0.1 本条阎明本规范的编制目的。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是一项涉及因素多、时间跨度辰、不确定性强、要求高、难度大的技术工作。目前各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的基础依据、基本条件、技术要求和预测内容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客流预测的规范性和可信度受到挑战。本规范旨在进一步明确进行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IJ需要具备的前提条件、基础依据和技术条件,进一步规范各阶段客流预测的内容,以利于规范客流预测工作,提高客流预测水平。1.O.2 本条阐明本规范的适用范围,包括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各阶段的客流预测,分为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和建设规划、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工程可行性研究和工程初步设计等四个阶段。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时间跨度长.从线网规划到线路建成通车,少则十几年,多则几十年,远期甚至超出了城市总体规划的目标年。如此长跨度期间城市土地利用、人口、交通基础设施及交通政策等影响客流预测的主要因素发展变化较大;同时各阶段客流预测的目的和要求也有所不同。因此.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近期建设规划、工程可行性研究、工程初步设计需要依次分阶段专题进行客流预测。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阶段主要是研究城市轨道交通路由与城市发展方向和空间布局的关系,客流是通过人口分布、土地利用等进行估算;而建设规划阶段是对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和线路客流进行预测,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和工程初步设计阶段则由于相关规划资料更加翔实而使得客流预测结果更为准确。1.O.3 本条说明本规范与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及规范的关系。本16 规范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框架下,对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工作予以规范。对于客流预测工作中涉及的相关技术问题和其他事宜.仍应遵循相应国家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规定。17 2术语本章内容是对本规范涉及的关键术语给予统一用词、统一词解,以利于对规范的正确理解和使用。对于在其他现行同级或上级专业标准和规范中已有统一规定的术语,只有当其在适用对象、范围和统计口径等方面与本规范不一致时,本规范给予了解释;对于在其他现行同级或上级专业标准或规范尚未明确定义的术语,但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已广泛使用的专业术语用语,本规范进行了统一。18 3基本规定3.0.1 规定了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工作的依据。主要依据是指城市具有法定致力的上位规划及基于城市上位规划开展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及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城市交通综合调查等专项规划和调查成果,是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工作开展的前提条件。其中城市具有法定效力的上位规划主要包含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3.0.2 规定了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过程中的影响因素,需加以分析论证并给出合理设定。在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工作过程中有些影响因素无法从规划资料中直接获取,同时这些影响因素又是客流预测工作的重要研究内容,实际工作中需要对影响因素进行论证分析,以确保这些影响因素取值或设置的合理性。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国民经济发展水平,规划人口及就业岗位分布,道路、常规公共交通交通网络,小汽车发展水平,交通需求管理、票制票价政策,轨道交通线路的运营参数。3.0.3、3.0.4规定了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的技术手段以及技术流程所包含的步骤。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城市综合交通系统的组成部分,承担部分城市交通客流。为保证城市综合交通的一体化和系统性,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需以城市交通需求预测模型为技术手段,基于全网络、全方式进行预测;全网络指道路、常规公共交通和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网络;全方式指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小汽车等出行方式。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报告中需给出客流预测技术流程,包括收集整理客流预测依据和条件、客流预测模型建模及标定、客流预测模型验证、预测及其结果分析四个步骤。这四个步骤是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技术流19 程中必备的步骤,特别是客流预测模型标定、校核和|预测结果的判读需在技术流程中详细说明,各步骤的相关要求需满足后面相应章节的技术要求。20 4 基础资料与数据4.1 城市基础数据与社会经济数据要求4.1.1、4.1.2提出了城市基础数据与社会经济数据要求。数据用于分析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并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和规模;作为交通需求预测的重要基础依据,人口与社会经济数据质量直接影响到客流预测结果的精度。城市基础数据主要包括人口、就业岗位和就学及机动车数据。人口数据包括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总量和分布数据,需区分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的出行特征。由于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出行特征具有较大差异,需要对流动人口的出行特征单独进行描述。就业岗位和就学数据包括总量和分布数据。机动车数据包括分车型的机动车保有量及分布数据。以上分布数据的粒度要求需至少细化到街道或乡镇。社会经济数据包括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地区生产总值(grossregional product,简称GRP,或者grossre-gional domestic product简称GRDP)为城市经济产出指标,指该行政区域内各个产业增加值的总和。4.1.3 统计部门等官方发布或提供的数据是基础年数据的基本依据。人口数据主要依据人口普查数据,其他来源部门包括统计、民政、公安、规划等部门;就业岗位数据主要依据经济普查数据,还可依据统计部门、行政管理部门或现状用地等资料估算;就学数据来源于教育部门统计资料。机动车数据主要来源于交通管理部门。经济发展数据主要来源于统计部门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4.1.4 根据规划数据推算或通过现有数据预测是获取预测年数据的基本于段。人口数据根据规划土地利用情况分析预测获得。21 就业岗位预测需结合现状城市产业结构、未来产业布局及相应的土地利用性质来进行。就学数据需考虑未来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趋势,结合土地利用规划数据预测。机动车发展预测需在充分考虑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和机动车发展之间关系的基础上.结合机动车发展政策等闲素进行预测。经济发展数据预测需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等规划资料进行预测。4.2 城市交通数据要求.t 2.1 城市交通数据包括交通基础设施数据、现状交通需求数据和交通运行状况数据,主要用于现状交通需求特征和运行状况分析、客流预测模型建模、标定和:1验证。现状交通需求特征和运行状况分析包括城市交通需求、城市道路交通、公共交通、自行车和步行交通、城市对外交通、城市停车、城市机动车、交通管理与交通政策等内容和特征。4.2.2 基础年城市交通数据需采用城市交通综合调查数据或相关专项调查数据。鉴于我国正处于快速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城市交通特征变化较快,为保证调查数据的时效性,规定5年内的交通调查数据可作为客流预测的基础,超过5年,需组织进行新的交通综合调查。城市交通综合调查包括居民出行调查、核查线机动车流量调查、公共交通客运量调查等主要内容,调查的样本量需满足城市交通需求预测模型标定和校核的要求,如样本覆盖范与模型范围一致,样本量分布较为均匀,样本量满足模型关键指标的标准误差要求。居民出行调查需能够反映居民出行的出行率、出行时间、出行距离、出行方式、出行空间分布等主要特征。核查线机动车流量调查需建立相对稳定的调查地点和调查体系,能够反映城市主要交通干线和交通走廊上的机动车的流量变化特征和趋势,并能够为校核预测模型提供支持。公共交通客运量调查需能够反映城市公共交通整体和主要公共交通走廊上的运量、运距、换乘等主22 要公共交通出行特征。当城市交通综合调查不能满足客流预测的更求时,可进行补充交通调查。调查内容可根据城市基础资料状况,结合客流预测要求确定。获取预测年城市交通数据的基本手段以规划为依据或通过现有规划数据预测得到,由于规划年往往是一个时间节点,而客流预测的预测年为多个,因此非规划年的预测年年份的城市交通数据需通过现有规划数据预测得到。4.2.3 交通基础设施数据包括城市道路交通网络、常规公共交通网络、轨道交通网络及对外交通枢纽等,数据采用地理信息系统数据格式建立并存储。存储信息包括基础设施基本信息、管理控制、运营组织等。城市道路交通网络应覆盖轨道交通网络或线路的范围。现状的道路网络应符合现状实际情况。预测年的道路网络应与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相一致。道路交通网络应由重要支路及其以上等级的道路构成,道路等级可按高速路、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进行分类。道路路段基本信息应包括道路等级、机动车车道数、通行能力、限速等参数。道路交叉口基本信息包括允许的转向和优先转向等信息。常规公共交通网络包括现状运营的所有线路,线路信息包括线位、站点、发车频率或时刻表、车型、票制票价等信息。预测年的常规公共交通线路需在现状公共交通线路基础上结合相关公共交通枢纽规划布局、轨道交通网络规划布局方案等进行布设。轨道交通网络数据包含轨道交通线路和站点,线路信息包括线位、站点、发车频率、运营速度、车辆编组、车辆定员、票制票价等信息,站点信息包括站点位置、与交通小区的连接情况、各交通方式的接驳情况,换乘站应包括线路相互换乘。对外交通枢纽包括枢纽分布和吞吐能力。对外交通枢纽包括机场、火车站、长途汽车站、港口码头等,预测年需结合交通枢纽规划资料确定其分布和吞吐能力。不同类型枢纽吞吐能力指标不同,机场规模为其年旅客吞吐量,火车站和长途汽车站为其年23 旅客到发量,港口码头为其年旅客吞吐量。4.2.4 现状交通需求数据需以居民出行调查数据为主进行数据扩样、加权和校核,数据指标包括不同的出行目的、出行方式、出行距离、出行空间分布和时间分布的出行量。现状交通需求数据可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公共交通调查数据、公共交通刷卡交易数据、车辆出行调查数据、货运调查数据、特殊吸引点出行数据、出入境数据等得到。4.2.5 交通运行状况数据主要包括城市道路、常规公共交通、轨道交通、出租汽车和对外交通枢纽等能够反映城市内部和对外交通运行状况和特征的数据。城市道路运行状况包括城市路网总体负荷水平、道路断面的流量和行驶速度信息。城市道路包括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等类型。具有核查线调查数据的采用调查数据,主要主干路及以上等级道路的相关信息通过调查得到,其余道路相关信息可采用经校核过的模型分配结果,通过推算得到。常规公共交通运行状况包括日客运量、平均运距、行驶速度、发车班次及主要客流走廊的公共交通断面客流量等能够反映城市常规公共交通运行状况和特征的数据。轨道交通运行状况包括全网及各线路日客运量、日客运用转量、高峰小时单向最大断面客流量、平均运距、线路负荷强度、换乘系数及各线路行车间隔信息等能够反映城市轨道交通运行状况和特征的数据。出租汽车运行状况包括日客运量、单车日服务车次、空驶率、次均载客人数、平均运距等能够反映城市出租汽车运行状况和特征的数据。对外交通枢纽运行状况包括到发车次、日客运吞吐量或到发量、旅客到发时间分布、集散交通方式构成等能够反映城市对外交通枢纽运行状况和特征的数据。24 5预测模型5.1一般规定5.1.1 城市交通需求预测模型是开展轨道交通客流预测建模的基础。模型能够反映实际的居民出行特征和交通供需状况,既适应城市交通现状.又适应城市未来发展状况,能够预测交通需求和供给的总量和特征,并分析供需关系。5.1.2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模型的交通小区系统一般在城市需求预测模型的交通小区系统基础上,将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的交通小区细化。一般情况,线网和线路客流预测层次,一个轨道交通站点至少对应一个交通分区。5.1.3 轨道交通客流预测模型是建立在城市交通需求预测模型基础上的专项模型,其基础交通网络需涵盖城市交通网络各组成部分,并对公共交通网络进行细化,细化程度根据预测内容有所区别,如线路客流预测要求包含轨道交通线路、站点的各类接驳线路等,站点分向客流预测需要包含站点周边每类接驳方式的位置、道路通道、与出人口的相对关系等更加详细的交通设施信息。模型是对现实的模拟,因此要求基础网络能够反映对应特征年交通供给的情况,与对应特征年的网络相一致;为了反映公共交通实际的运行成本和运行规律,特别是地面公共交通与其相依存道路交通服务水平的关系,强调必须采用加载交通量后的道路交通网络。为反映轨道交通站点周边服务范围及换乘设施的优劣程度,建模过程中需要考虑轨道交通站点与周边区域联系和换乘站内部联系的换乘接驳网络,如IP+R、B十R接驳方式、公共交通接驳线路、站点内部和站点之间换乘通道等。模型中涉及公共交通运营的戚本种类较多,主要包括步行时25 间或接驳时间、等待时间、车内时间、换乘时间、票价等,因此必须包含反映基础网络运营特征重要属性参数,如考虑地面公共交通车速与道路运行速度关系,发车间隔、车辆配置、换乘惩罚、接驳成本等,并与规划一致。接驳换乘网络由接驳连接线和换乘连接线构成。接驳连接线指轨道交通站点与交通小区形心点连接线;换乘连接线指轨道交通站点与其他交通方式换乘点的连接线。接驳惩罚参数指一次出行过程中乘坐公共交通方式的上车惩罚时间;换乘惩罚参数指一次出行过程中在公共交通方式之间换乘一次的惩罚时间,用来反映方式之间换乘的不便。5.1.4从预测内容上,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模型需具有如下功能:1 能够准确把握和预测各预测年出行需求总规模;2 能够预测符合规划的出行空间分布,把握主要客流走廊出行分布特征;3 能够预测各类交通方式的构成;4 能够反映公共交通出行规律;5 能够预测轨道交通客流特征;6 能够对模型预测的影响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包括人口与就业岗位规模及分布、轨道交通的运营组织方案、票制票价方案等。5.2 标定与验证5.2.1 模型标定是应用交通调查数据对模型中的参数进行求解的过程,注重把握出行特征与出行者社会经济属性及交通系统运行状况的函数关系,而这种关系的主要数据来源是居民出行调查。鉴于国内城市快速变化的特点,还需要考虑模型标定结果对未来年的适应,即分析模型参数在预测年可能产生的变化。5.2.2 本条文提出了对模型中主要参数进行标定的具体要求。1 出行率是客流预测中决定出行规模的重要参数,与出行26 者的人群分类、车辆拥有情况、收入、交通可达性、城市结构等因素有关。一般城市交通需求预测模型要根据居民出行调查等数据建立出行生成模型,然后标定其中的参数。2 平均出行距离在一定基础上反映了城市出行空间分布的变化,出行分布模型中现状年和未来年份的平均出行距离的变化要符合城市空间发展的规律。模型中不同出行目的的平均出行距离有所不同,如基于家工作出行CHBW)和基于家其他目的出行CHBO)的不同,模型标定时应该注意检验,并在模型应用中进行分析。出行空间分布一般需要增加相关调整系数,以反映山峦河流或行政区划等非出行成本因素对出行空间分布的影响,由于国内城市处于快速变化期,应用现状数据标定的调整系数往往不能有效适应未来的特征,因此在应用相关调整系数的时候要注意检验对未来的适应性。3 方式划分模型一般采用分层的形式,即先划分主方式再划分子方式,比如先划分公共交通和私人交通两大类方式,再将公共交通细分为轨道、公共电汽车等方式,将私人交通细分为小汽车、出租车方式。建议分层设计时,考虑不同群体采用不同分层设计,如有车家庭和无车家庭可以采用不同的分层设计,这样可以体现不同群体的行为偏好。在模型设计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设计,但必须对其分层的合理性进行说明,目前交通方式划分模型大多采用Logit模型结构。4 出行综合成本是贯穿于整个模型的关键值,从出行生成预测中的可达性指标,到出行空间分布、方式结构预测中的出行成本,再到客流分配中的路径选择,都需要综合成本的支持。在综合交通模型中一般建立专门的综合成本计算模块为其他模块提供综合成本。计算综合成本关键是要综合反映整个出行过程中各个环节中的各项时间成本和交通费用,一般公共交通的综合成本函数要考虑车外时间(包括步行时间、等车时间、换乘时间等)、车内时间和票价三大因素,同时依据出行者对不同因素感受,构27 造不同交通方式的综合成本费用函数,并详细标定各因素权重。在客流预测中往往涉及票价、过路费、油费等货币费用,为了将其与时间成本统一,引入了时间价值(VOT)参数。时间价值(VOT)对于不同出行目的、不同人群有所不同,如上班目的的出行比生活休闲目的的出行对时间更敏感,时间的价值更大。根据国内外时间价值的发展趋势,随着国民经济和收入水平的提高,时间价值会增加,即人们更希望用金钱换取时间,因此还需进一步分析未来几个特征年时间价值取值变化依据。特征年包括基础年、规划年和l未来年,其中基础年为建立交通需求预测IJ模型的基年,规划年指城市总体规划的目标年以及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和|建设规划的目标年,而未来年指各城市总体规划、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和l建设规划的远期年或远景年。不同群体主要分有车无车家庭、就业人员、就学人员、无业人员等。不同出行目的主要指通勤出行、生前类出行和公务外出,其中通J!jJ类出行包括上下班工作出行和上下学出行,生活类出行包括购物出行、休闲娱乐健身出行、接送人出行、个人事务出行以及其他出行等。5.2.3模型验证是通过分析模型运算结果与调查结果的差异判断模型预测结果是否合理,并通过调整模型参数使模型能够反映实际供需状况,保证模型具有预测能力的过程。模型验证所采用的调查数据有别于建模阶段模型参数估计所采用的调查数据。一般利用道路核查线流量、公共交通客运量等数据进行模型验证。模型验证包括模型合理性验证和模型敏感性验证两部分。模型验证通常与模型参数调校一起反复交互进行。基础年的模型合理性验证采用公共交通客运量、道路核查线流量等数据,验证指标包括公共交通客运量、核查线分时段交通量等。根据国内外经验,要求模型运算结果与实际调查结果在验证指标上的误差在15%以内。其余可采用的验证指标还有核查线流量的标准误差、分等级道路平均车速等。28 预测年的模型合理性验证是在给定新的输入数据的基础上验证模型结果的合理性,包括验证模型总体结果,如出行率、出行方式构成、出行目的构成、出行距离、公共交通客运量、道路分配流量等指标,并分析判断预测年模型结果相对基础年结果的变化趋势是否合理,与类似城市的发展经验是否吻合,数据指标是存在经验值区间内,并给出充分理由作出解释。模型敏感性验证是通过测试模型输入数据的变化,如:人口、社会经济数据、交通系统等来预测模型结果的相对变化范围,并分析判断敏感性测试结果随以上输入数据变化的合理性,如结果变化趋势是杏致,结果变化区间是否可接受,与类似城市的变化规律是否一致等。29 6预测内容6.1 线网规划阶段6.1.1 规定了线网规划阶段客流预测年限。线网规划阶段客流预测年限应与线网规划的年限一致。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编制标准GB/T 50546-2009规定了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年限,即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年限应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年限一致,同时应对远景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布局提出总体框架性方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规定,城市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一般为二十年,同时要求城市总体规划应对城市更长远的发展作出预测性安排。基于此,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客流预测年限为城市总体规划年限和远景年,其中远景年可和城市远景发展战略规划相结合。6.1.2 规定了线网规划阶段客流预测的主要内容。线网规划客流预测内容包括城市交通需求分析和线网客流预测,线网客流预测根据研究对象不同又分为比选方案线网客流预测、推荐方案线网客流预测。线网规划阶段客流预测结果是为了能满足公共交通系统的整体服务水平分析的工作需要,包括出行总体指标、线网及线路层面的客流指标。出行总体指标反映了轨道交通对公共交通内部结构的影响,体现了公共交通体系结构。线网客流指标反映了轨道交通对于乘客出行的直达和便捷程度,为线网整体布局优化和各线路功能定位提供决策依据。线路客流指标反映了轨道交通对客流的吸引力,以及轨道交通线路的运营效益和运输效率,为线路走向优化和系统运量等级分析等提供定量参考。6.1.3 规定了城市交通需求预测的具体内容。城市交通需求与主要规划指标分析主要包括分析交通出行总30 量、出行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结合有无轨道交通对:-H行方式结构和

    注意事项

    本文(《城建市政规范大全》GBT51150-2023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规范.pdf)为本站会员(秦**)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