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控制工程第10-2章学习教案.pptx
会计学1水污染控制工程第水污染控制工程第10-2章章第一页,共88页。沉淀池按水流方向分平流式辐流式竖流式池型:长方形一端进水,另一端出水贮泥斗在池进口池内水流由下向上池内水流向四周辐流池型:多为圆形,有方形或多角形池中央进水,池四周出水贮泥斗在池中央第2页/共88页第二页,共88页。按水流方向分类平流式平流式辐流式辐流式竖流式竖流式平流平流(pn li)式沉式沉淀池污淀池污水处理水处理运行状运行状态态平流平流(pn li)式式沉淀沉淀池刮池刮泥刮泥刮渣机渣机运行运行状态状态竖流式竖流式沉淀池沉淀池污水处污水处理运行理运行(ynxng)状状态态辐流式辐流式沉淀池沉淀池结构及结构及其污水其污水处理运处理运行状态行状态第3页/共88页第三页,共88页。沉淀池三种沉淀池三种(sn zhn)流态流态平流平流平流平流(pn li)(pn li)式式式式竖流式竖流式辐流式辐流式第4页/共88页第四页,共88页。沉淀池水流沉淀池水流(shuli)流向流向平流平流平流平流(pn li)(pn li)式式式式竖流式竖流式辐流式辐流式第5页/共88页第五页,共88页。池型池型优点优点缺点缺点适用条件适用条件平平流流式式1.对冲击负荷和温对冲击负荷和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度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强;力较强;2.施工简单,造价施工简单,造价低低采用多斗排泥,每个泥采用多斗排泥,每个泥斗需单独设排泥管各自斗需单独设排泥管各自排泥,操作工作量大,排泥,操作工作量大,采用机械排泥,机件设采用机械排泥,机件设备和驱动件均浸于水中,备和驱动件均浸于水中,易锈蚀易锈蚀1.适用地下水位较适用地下水位较高及地质较差的地高及地质较差的地区;区;2.适用于大、中、适用于大、中、小型污水处理厂小型污水处理厂竖竖流流式式1.排泥方便,管理排泥方便,管理简单;简单;2.占地面积较小占地面积较小1.池深度大,施工困池深度大,施工困难;难;2.对冲击负荷和温度对冲击负荷和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差;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差;3.造价较高;造价较高;4.池径不宜太大池径不宜太大适用于处理水量不适用于处理水量不大的小型污水处理大的小型污水处理厂厂辐辐流流式式1.采用机械排泥,采用机械排泥,运行较好,管理较运行较好,管理较简单;简单;2.排泥设备已有定排泥设备已有定型产品型产品1.池水水流速度不稳池水水流速度不稳定;定;2.机械排泥设备复杂,机械排泥设备复杂,对施工质量要求较高对施工质量要求较高1.适用于地下水位适用于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较高的地区;2.适用于大、中型适用于大、中型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厂沉淀池特点与适用沉淀池特点与适用(shyng)条件条件第6页/共88页第六页,共88页。沉淀池由五部分组成:进水区、出水区的功能是使水流的进入与流出保持平稳,以提高沉淀效率。沉淀区是沉淀进行的主要场所。贮泥区贮存、浓缩(nn su)与排放污泥。缓冲区避免水流带走沉在池底的污泥。沉淀池由五部分(b fen)组成缓冲区缓冲区第7页/共88页第七页,共88页。沉淀池的运行(ynxng)方式连续式 污水中可沉颗粒的沉淀在流过水池时完成,这时可沉颗粒受到重力所造成的沉速与水流流动的速度两方面的作用污水连续不断地流入与排出 污水中可沉淀的悬浮物在静止时完成沉淀过程,由设置在沉淀池壁不同高度的排水管排出工作过程:进水、静止、沉淀、排水间歇式第8页/共88页第八页,共88页。1.设计流量 沉淀池的设计流量与沉砂池的设计流量相同。在合流制的污水处理系统中,当废水是自流进入沉淀池时,应按最大流量作为设计流量;当用水泵提升时,应按水泵的最大组合流量作为设计流量。在合流制系统中,应按降雨时的设计流量校核,但沉淀时间应不小于30min。2.沉淀池的只数 对于城市污水厂,沉淀池的个数不应少于2只。3.沉淀池的经验设计参数 对于城市污水处理厂,如无污水沉淀性能的实测资料时,可参照教材(jioci)表10-8的经验参数选用。4.沉淀池的有效水深、沉淀时间与表面水力负荷的相互关系 见教材(jioci)表10-9。沉淀池的一般(ybn)设计原则及参数第9页/共88页第九页,共88页。5.沉淀池的几何尺寸 池超高不少(b sho)于0.3m;缓冲层高采用0.30.5m;贮泥斗斜壁的倾角,方斗不宜小于60,圆斗不宜小于55;排泥管直径不小于200mm。6.沉淀池出水部分 一般采用堰流,在堰口保持水平。出水堰的负荷:对初沉池,应不大于2.9L/(sm);对二次沉淀池,一般取1.52.9 L/(sm)。亦可采用多槽出水布置,以提高出水水质。7.贮泥斗的容积 一般按不大于2d的污泥量计算。对二次沉淀池,按贮泥时间不超过 2h计。8.排泥部分 沉淀池一般采用静水压力排泥,静水压力数值如下:初次沉淀池不应小于 14.71kPa(1.5mH2O);活性污泥法的二沉池应不小于8.83 kPa(0.9mH2O);生物膜法的二沉池应不小于11.77 kPa(1.2mH2O)。沉淀池的一般设计原则沉淀池的一般设计原则(yunz)及参数及参数第10页/共88页第十页,共88页。平流(pn li)式沉淀池第11页/共88页第十一页,共88页。第12页/共88页第十二页,共88页。进水区有整流措施,保证入流污水均匀稳定地进入沉淀池。出水区设出水堰,控制沉淀池内的水面高度,保证沉淀池内水流(shuli)的均匀分布。沉淀池应沿整个出流堰的单位长度溢流量相等,对于初沉池一般为 250m3/(md),二沉池为130250 m3/(md)。锯齿形三角堰应用最普遍,水面宜位于齿高的1/2处。为适应水流(shuli)的变化或构筑物的不均匀沉降,在堰口处需要设置能使堰板上下移动的调节装置,使出口堰口尽可能水平。堰前应设置挡板,以阻拦漂浮物,或设置浮渣收集和排除装置。多斗式沉淀池,不设置机械刮泥设备。每个贮泥斗单独设置排泥管,各自独立排泥,互不干扰,保证沉泥的浓度。平流平流(pn li)式沉淀池的构造及工作特点式沉淀池的构造及工作特点第13页/共88页第十三页,共88页。平流沉淀池的平流沉淀池的构造及工作构造及工作(gngzu)特点特点第14页/共88页第十四页,共88页。平流式沉淀池的构造平流式沉淀池的构造(guzo)及工作特点(进水)及工作特点(进水)第15页/共88页第十五页,共88页。平流式沉淀池的构造及工作平流式沉淀池的构造及工作(gngzu)特点(出水)特点(出水)第16页/共88页第十六页,共88页。一组沉淀池出水堰一组沉淀池出水堰(shu yn)图片图片第17页/共88页第十七页,共88页。3.沉淀区有效容积V1或4.沉淀池长度(chngd)L式中:v 最大设计流量时的水平流速,mm/s;一般不大于5mm/s。5.沉淀池总宽度b1.沉淀池的表面积A式中:qvmax 最大设计流量,m3/s;q 表面水力负荷,m3/(m2h),初沉池一般取1.53 m3/(m2h),二沉池一般取12m3/(m2h)。2.沉淀区有效水深h2式中:t 沉淀时间,h,初沉池一般取12h,二沉池一般取1.52.5h。沉淀区有效水深h2通常取23m。平 流 式 沉 淀 池 的 设 计第18页/共88页第十八页,共88页。7.污泥区容积 对于生活污水,污泥区的总容积V:式中:S 每人每日的污泥量,L/(d人),可参考教材(jioci)表10-8;N 设计人口数,人;T 污泥贮存时间,d。6.沉淀池的个数n式中:b每个沉淀池宽度。平流式沉淀池的长度一般为3050m,为了保证污水在池内分布均匀,池长与池宽比不小于4,以45为宜。平 流 式 沉 淀 池 的 设 计第19页/共88页第十九页,共88页。平 流 式 沉 淀 池 的 设 计 9.污泥斗的容积(rngj)V1式中:S1 污泥斗的上口面积,m2;S2 污泥斗的下口面积,m2。10.污泥斗以上梯形部分污泥容 积V2式中:L1 梯形上底边长,m;L2 梯形上底边长,m。8.沉淀池的总高度h式中:h1 沉淀池超高,m;一般取0.3m;h2 沉淀区的有效深度,m;h3 缓冲层高度,m;无机械刮泥设备时,取0.5m;有机械刮泥设备时,其上缘应高出刮板0.3m;h4 污泥区高度,m;h4泥斗高度,m;h4梯形的高度,m。第20页/共88页第二十页,共88页。竖流式沉淀池第21页/共88页第二十一页,共88页。第22页/共88页第二十二页,共88页。竖流式沉淀池的工作竖流式沉淀池的工作(gngzu)原理原理 在竖流式沉淀池中,污水是从下向上以流速v做竖向流动,废水中的悬浮颗粒有以下三种运动状态:当颗粒属于自由沉淀类型时,其沉淀效果(在相同的表面水力负荷条件下)竖流式沉淀池的去除率要比平流式沉淀池低。当颗粒属于絮凝沉淀类型时,由于在池中的流动存在着各自相反的状态,就会出现上升着的颗粒与下降着的颗粒,上升颗粒与上升颗粒之间、下沉颗粒与下沉颗粒之间的相互接触、碰撞,致使颗粒的直径逐渐增大,有利于颗粒的沉淀。当uv时,颗粒将以u-v的差值向下沉淀,颗粒得以去除;当u=v时,则颗粒处于随遇状态,不下沉也不上升;当uv时,颗粒将不能沉淀下来,会被上升水流带走。第23页/共88页第二十三页,共88页。竖流式沉淀池的平面可为圆形、正方形或多角形。竖流式沉淀池的深、宽(径)比一般不大于3,通常取2。竖流式沉淀池的中心(zhngxn)管如下图所示。竖流式沉淀池的构造竖流式沉淀池的构造(guzo)第24页/共88页第二十四页,共88页。中心中心(zhngxn)流速:流速:无反射板:无反射板:30mm/s有反射板:有反射板:100mm/s流出速度流出速度(sd):20mm/s中心中心(zhngxn)导流导流筒设计筒设计中心管尺寸中心管尺寸第25页/共88页第二十五页,共88页。辐流式沉淀池第26页/共88页第二十六页,共88页。第27页/共88页第二十七页,共88页。辐流式沉淀池是一种大型沉淀池,池径可达100m,池周水深1.53.0m。有中心进水、周边进水、周进周出、旋转臂配水等几种形式。沉淀与池底的污泥一般(ybn)采用刮泥机刮除,对辐流式沉淀池而言,目前常用的刮泥机械有中心传动式刮泥机和吸泥机以及周边传动式的刮泥机与吸泥机等。辐流式沉淀池的构造辐流式沉淀池的构造(guzo)及特点及特点第28页/共88页第二十八页,共88页。辐辐流流式式沉沉淀淀池池剖剖面面中中心心(zhngxn)进进水水周周边边(zhu bin)进进水水第29页/共88页第二十九页,共88页。进水槽断面较大,而槽底的孔口较小,布水时的水头损失集中在孔口上,故布水比较均匀。进水挡板的下沿深入水面下约2/3深度处,距进水孔口有一段较长的距离,这有助于进一步把水流均匀地分布在整个入流渠的过水断面上,而且废水进入(jnr)沉淀区的流速要小得多,有利于悬浮颗粒的沉淀。周边(zhu bin)进水辐流式沉淀池的入流区在构造上的特点第30页/共88页第三十页,共88页。第31页/共88页第三十一页,共88页。沉淀池全景沉淀池全景(qun jn)第32页/共88页第三十二页,共88页。第33页/共88页第三十三页,共88页。辐流式沉淀池刮泥机中心移动辐流式沉淀池刮泥机中心移动(ydng)系系统统第34页/共88页第三十四页,共88页。建设建设(jinsh)中的沉淀池中的沉淀池第35页/共88页第三十五页,共88页。斜流式沉淀池第36页/共88页第三十六页,共88页。斜流式沉淀池是根据浅池理论,在沉淀池的沉淀区加斜板或斜管而构成。它由斜板(管)沉淀区、进水配水区、清水出水区、缓冲区和污泥区组成(z chn)。按斜板或斜管间水流域污泥的相对运动方向来区分,斜流式沉淀池有同向流和异向流两种。污水处理中常采用升流式异向流斜流沉淀池。异向斜流式沉淀池中,斜板(管)于水平面呈60角,长度通常为1.0m左右,斜板净距(或斜管孔径)一般为80100mm。斜板(管)区上部清水区水深为0.71.0m,底部缓冲层高度为1.0m。斜流式沉淀池的构造斜流式沉淀池的构造(guzo)第37页/共88页第三十七页,共88页。斜流式沉淀池的构造斜流式沉淀池的构造(guzo)第38页/共88页第三十八页,共88页。斜流式沉淀池具有沉淀效率高、停留时间短、占地少等优点,在给水处理中得到比较(bjio)广泛的应用,在废水处理中应用不普遍。在选矿水尾矿浆的浓缩、炼油厂含油废水的隔油等方面已有较成功的经验,在印染废水处理和城市污水处理中也有应用。斜流式沉淀池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斜流式沉淀池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yngyng)第39页/共88页第三十九页,共88页。斜流式沉淀池污水处理斜流式沉淀池污水处理(w shu ch l)中应用实例中应用实例第40页/共88页第四十页,共88页。斜板斜板/斜管沉淀池斜管沉淀池第41页/共88页第四十一页,共88页。斜板斜板/斜管沉淀池斜管沉淀池第42页/共88页第四十二页,共88页。斜板/斜管沉淀池运行(ynxng)进程中应防止斜板/斜管上浮第43页/共88页第四十三页,共88页。提高(t go)沉淀池沉淀效果的有效途径沉淀池均存在(cnzi)去除率不高的问题,且占地面积较大,体积庞大提高沉淀池的分离效果和去除能力的方法斜流式沉淀池对污水进行曝气搅动回流部分活性污泥 曝气搅动是利用气泡的搅动促使废水中的悬浮颗粒相互作用,产生自然絮凝。采用此法,可是沉淀效率提高5%8%,1m3废水的曝气量约0.5m3左右。常在预曝气池或生物絮凝池内进行。将剩余活性污泥投加到入流污水中去,利用污泥的活性,产生吸附与絮凝作用,这一过程称为生物絮凝。这一方法可以使沉淀效率比原来的沉淀池提高10%15%,BOD5的去除率也能增加15%以上,活性污泥的投加量一般在100400mg/L之间。第44页/共88页第四十四页,共88页。第45页/共88页第四十五页,共88页。第46页/共88页第四十六页,共88页。第47页/共88页第四十七页,共88页。第五节第五节 隔油和破乳隔油和破乳第48页/共88页第四十八页,共88页。含油废水的来源石油开采及加工工业固体燃料热加工纺织工业中的洗毛废水轻工业中的制革废水铁路及交通运输工业屠宰及食品加工机械工业中车削工艺中的乳化液石油开采石油炼制石油化工带水原油的分 离水钻井提钻时的设备冲洗水井场及油罐区的地面降水生产的油水分离过程,油品、设备的洗涤、冲洗过程焦化含油废水焦炉气的冷凝水洗煤气水各种储罐的排水第49页/共88页第四十九页,共88页。油的状态呈悬浮状态的可浮油呈乳化状态的乳化油呈溶解状态的溶解油油滴的粒径较大,可以依靠油水密度差而从水中分离出来,对于石油炼厂废水而言,这种状态的油一般占废水中含油量的60%80%左右。粒径:60m以上平流分离100150m;斜板60m以上非常细小的油滴,由于其表面有一层由乳化剂形成的稳定薄膜,阻碍油滴合并,故不能用静沉法从废水中分离出来;若能消除乳化剂的作用,乳化油剂可转化为可浮油,称为破乳。乳化油经过破乳之后,就能用沉淀法分离。细分散油粒:1060m乳化油:粒径 10m油品在水中的溶解度非常低,只有几个毫克每升。溶解油:515mg/L第50页/共88页第五十页,共88页。油 污 染 对 环 境 的 危害(wihi)含油废水侵入土壤孔隙间形成油膜,产生堵塞作用,致使空气、水分及肥料均不能渗入土中,破坏土层(t cn)结构,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甚至导致农作物枯死。含油废水排入水体后将在水面上产生油膜,阻碍大气中的氧向水体转移,使水生生物处于严重缺氧(qu yn)状态而死亡。在滩涂上还会影响养殖和利用。含油废水排入城市沟道,对沟道、附属设备及城市污水处理厂都会造成不良影响。土壤沟道水体第51页/共88页第五十一页,共88页。废水从池子的一端流入池子,以较低的水平流速流经池子,流动过程中,密度小于水的油粒上升到水面,密度大于水的颗粒杂质沉于池底,水从池子的另一端流出。隔油池的出水端设置集油管。大型隔油池应设置刮油刮泥机,以及时排油及排除(pich)底泥。隔油池的池底构造与沉淀池相同。表面一般设置盖板,冬季保持浮渣的温度,从而保持它的流动性,同时可以防火与防雨。特点:构造简单,便于运行管理,油水分离效果稳定。平流式隔油池可去除的最小油滴直径为100150m,相应的上升速度不高于0.9mm/s。平流式隔油池的设计与平流式沉淀池基本相似,按表面负荷设计时,一般采用1.2m3/(m2h);按停留时间设计时,一般采用2h。平流(pn li)式隔油池第52页/共88页第五十二页,共88页。第53页/共88页第五十三页,共88页。第54页/共88页第五十四页,共88页。斜板式隔油池 斜板式隔油池可去除的最小油滴直径为60m,相应的上升速度约为0.2mm/s。铁路运输、化工等行业使用的小型隔油池,其撇油装置是依靠水与油的密度差形成液位差而达到自动撇油的目的。小型隔油池第55页/共88页第五十五页,共88页。斜板隔油池与小型(xioxng)自动撇油隔油池第56页/共88页第五十六页,共88页。当油和水相混,又有乳化剂存在当油和水相混,又有乳化剂存在(cnzi)时,乳时,乳化剂会在油滴与水滴表面上形成一层稳定的薄膜,这化剂会在油滴与水滴表面上形成一层稳定的薄膜,这时油和水就不会分层,而呈一种不透明的乳状液。时油和水就不会分层,而呈一种不透明的乳状液。当分散相是油滴时,称水包油乳状液;当分散相是油滴时,称水包油乳状液;当分散相是水滴时,则称为油包水乳状液。当分散相是水滴时,则称为油包水乳状液。乳化油及破乳方法(fngf)第57页/共88页第五十七页,共88页。乳化油的主要乳化油的主要(zhyo)来源来源含油(可浮油)含油(可浮油)废水在沟道与含废水在沟道与含乳化剂的废水乳化剂的废水相混合,受水相混合,受水流搅动而形成流搅动而形成以洗涤剂清洗以洗涤剂清洗受油污染的机受油污染的机械零件、油槽械零件、油槽车等而产生乳车等而产生乳化油废水化油废水根据生产工根据生产工艺的需要而艺的需要而人为制成人为制成第58页/共88页第五十八页,共88页。破乳的基本原理:破坏液滴界面上的稳定薄膜,使油、水得以分离。投加换型乳化剂:投入适量“换型剂”后,在水包油(或油包水)乳状液转型为油包水(或水包油)乳状液过程中,存在着一个转化点,这时的乳状液非常不稳定,油水可能形成分层。投加盐类、酸类:可使乳化剂失去乳化作用。投加某种本身不能成为(chngwi)乳化剂的表面活性剂:如异戊醇,从两相界面上挤掉乳化剂而使其失去乳化作用。搅拌、振荡、转动:通过剧烈的搅拌、振荡或转动,使乳化的液滴猛烈相碰撞而合并。过滤:如以粉末为乳化剂的乳状液,可以用过滤法拦截被固体粉末包围的油滴。改变温度:改变乳化液的温度来破坏乳化液的稳定。某些乳化液必须投加化学药剂破乳,如钙、镁、铁、铝的盐类或无机酸、碱、混凝剂等。破乳方法(fngf)简介(*)第59页/共88页第五十九页,共88页。第六节第六节 浮浮 上上 法法第60页/共88页第六十页,共88页。水和废水的浮上法处理是将空气以微小气泡形式通入水中,使微小气泡与在水中悬浮的颗粒粘附,形成水-气-颗粒三相混合体系,颗粒粘附上气泡后,密度小于水即上浮水面,从水中分离,形成浮渣层。浮上法处理工艺必须满足下述基本条件:必须向水中提供(tgng)足够量的细微气泡;必须使污水中的污染物质能形成悬浮状态;必须使气泡与悬浮的物质产生粘附作用。第61页/共88页第六十一页,共88页。污水处理技术中,浮上法固-液或液-液分离(fnl)技术应用的几方面:石油、化工及机械制造业中的含油污水的油水分离(fnl);工业废水处理;污水中有用物质的回收;取代二次沉淀池,特别是用于易产生活性污泥膨胀的情况;剩余活性污泥的浓缩。第62页/共88页第六十二页,共88页。按生产细微气泡的方法分微气泡曝气浮上法 剪切气泡浮上法 加压溶气浮上法真空浮上法电解浮上法分散空气浮上法 溶解空气浮上法 浮上法的类型(lixng)第63页/共88页第六十三页,共88页。电解废水可同时产生三种作用:电解氧化还原(hun yun);电解混凝;电气浮。电 解 浮 上 法 第64页/共88页第六十四页,共88页。电解浮上法是将正负(zhn f)极相间的多组电极浸泡在废水中,当通以直流电时,废水电解,正负(zhn f)两级间产生的氢和氧的细小气泡粘附于悬浮物上,将其带至水面而达到分离的目的。电解浮上法产生的气泡小于其他方法产生的气泡,故特别适用于脆弱絮状悬浮物。电解浮上法的表面负荷通常低于4m3/(m2h)。电解浮上法主要用于工业废水处理方面,处理水量约在1020m3/h。由于电耗高、操作运行管理复杂及电极结垢等问题,较难适用于大型生产。电 解 浮 上 法 第65页/共88页第六十五页,共88页。电 解 浮 上 法 第66页/共88页第六十六页,共88页。从溶解空气和析出(xch)条件来看加压溶气浮上法:空气在加压条件下溶解,常压下使过饱和空气以微小气泡(qpo)形式释放出来需要溶气罐、空压机或射流器、水泵等设备真空浮上法:空气在常压下溶解,真空条件下释放优点:无压力设备缺点:溶解度低,气泡释放有限,需要(xyo)密闭设备维持真空,运行维护困难溶解空气浮上法(重点)第67页/共88页第六十七页,共88页。真空(zhnkng)浮上法第68页/共88页第六十八页,共88页。加压溶气浮上法的基本原理空气(kngq)在水中的溶解度与压力的关系空气(kngq)在水中的溶解度的表示单位体积水溶液中溶入的空气质量:g(气)/m3(水)单位体积水溶液中溶入的空气体积:mL(气)/L(水)加压溶气气浮(常用(chn yn)方法)第69页/共88页第六十九页,共88页。空气在水中的溶解度与温度、压力有关(yugun)。在一定范围内,温度越低、压力越大,其溶解度越大。一定温度下,溶解度与压力成正比。空气从水中析出的过程分两个步骤,即气泡的形成过程与气泡的增长过程。气泡核的形成过程起决定性作用,有了相当数量的气泡核,就可以控制气泡数量的多少与气泡直径的大小。溶气气浮法要求在这个过程中形成数目众多(zhngdu)的气泡核,溶解同样空气,如形成的气泡核的数量越多,则形成的气泡的直径也就越小,越有利于满足浮上工艺的要求。第70页/共88页第七十页,共88页。加压溶气的两种方式(fngsh)存在问题:填料长膜;压缩气含油;调节(tioji)不便;时而需放气。存在(cnzi)问题:设备较复杂;造价偏高。第71页/共88页第七十一页,共88页。当流态为层流时,即当流态为层流时,即Re1Re0.6MPa空气供给设备第81页/共88页第八十一页,共88页。压力(yl)溶气系统加压水泵(shubng)压力(yl)溶气罐空气供给设备附属设备水泵压水管装射流器挟气式溶气方式有三种水泵吸气式在经济和安全方面都不理想,已很少使用空压机供气是较早使用的一种供气方式,使用较广泛,其优点是能耗相对较低压力管装射流器进行溶气的优点是不需另设空压机,没有空压机带来的油污染和噪声水 泵 吸 气 式空压机供气式第82页/共88页第八十二页,共88页。空气释放系统是由溶气释放装置和溶气水管路组成。溶气释放装置的功能是将压力容器水减压,使溶气水中的气体以微气泡的形式释放出来,并能迅速、均匀地与水中的颗粒物质粘附(zhn f)。常用的溶气释放装置有减压阀、溶气释放喷嘴、释放器等。空气(kngq)释放系统第83页/共88页第八十三页,共88页。气浮池的功能是提供一定的容积和池表面积,使微气泡(qpo)与水中悬浮颗粒充分混合、接触、粘附,并使带气颗粒与水分离。目前最常用,其反应池与气浮池合建。废水进入反应池完全混合后,经挡板底部进入气浮接触室以延长絮体与气泡的接触时间,然后由接触室上部进入分离室进行固液分离。池面浮渣由刮渣机刮入集渣槽,清水(qn shu)由底部集水槽排出。平流式气浮池的优点是池深浅、造价低、构造简单、运行方便。缺点是分离部分的容积利用率不高等。气浮池的有效水深通常为2.02.5m,一般以单格宽度不超过10m、长度不超过15m为宜。废水在反应池中的停留时间与混凝剂种类、投加量、反应形式等因素(yn s)有关,一般为515min。为避免打碎絮体,废水经挡板底部进入气浮接触室时的流速应小于0.1m/s。废水在接触室中的上升流速一般为1020mm/s,停留时间应大于60s。竖流式气浮池的基本工艺参数与平流式气浮池相同。其优点是接触室在池中央,水流向四周扩散,水力条件较好。缺点是与反应池较难衔接,容积利用率较低。有经验表明,当处理水量大于150 200m3/h、废水中的可沉物质较多时,宜采用竖流式气浮池。气 浮 池 竖流式气浮池平流式气浮池第84页/共88页第八十四页,共88页。2.无试验资料时,可根据气固比(A/S)进行估算式中:A/S 气固比,g(释放的气体)/g(悬浮固体),0.0050.060,一般为 0.0050.006,当悬浮固体浓度较高 时取上限,如剩余污泥气浮浓缩时,气固比采用0.030.04;1.31mL空气的质量,mg;ca 某一温度(wnd)下的空气溶解度;f 压力为p时,水中的空气溶解系数,0.50.8(通常0.5);p0 表压,kPa;qvR 加压水回流量,m3/h;qv 设计水量,m3/h;si 入流废水的悬浮固体浓度,mg/L。压压 力力 溶溶 气气 浮浮 上上 法法 的的 设设 计计 计计 算算 气浮所需空气量气浮所需空气量1.有试验资料时式中:q v气浮池设计水量,m3/h;R试验条件下的回流比,%;ac试验条件下的释气量,L/m3;水温校正系数,取1.11.3(主要考虑水的粘滞度影响,试验时水温与冬季水温相差大 者取高值)。第85页/共88页第八十五页,共88页。溶气罐高h:式中:h1罐顶、底封头高度(god)(根据罐直径而定),m;h2 布水区高度(god),一般取0.20.3m;h3 贮水区高度(god),一般取1.0m;h4 填料层高度(god),当采用阶梯环时,可取1.01.3m。压压 力力 溶溶 气气 浮浮 上上 法法 的的 设设 计计 计计 算算 溶溶 气气 罐罐 溶气罐直径Dd选定过流密度I后,溶气罐直径按下式计算:一般对于空罐,I选用10002000m3/(m2d),对填料罐,I选用25005000 m3/(m2d)。第86页/共88页第八十六页,共88页。气浮池的净容积V 选定池的平均水深H(指分离室深),按下式计算(j sun):以池内停留时间(t)进行校核,一般要求t为1020min。压压 力力 溶溶 气气 浮浮 上上 法法 的的 设设 计计 计计 算算 气气 浮浮 池池接触池的表面积Ac 选定接触室中水流的上升流速vc后,按下式计算:接触室的容积一般应按停留时间大于60s进行复核。分离室的表面积As 选定分离速度(分离室的向下平均水流速度)vs后按下式计算:对矩形池子,分离室的长宽比一般取1:12:1。第87页/共88页第八十七页,共88页。感谢您的观看感谢您的观看(gunkn)!第88页/共88页第八十八页,共8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