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岩层产状与地层接触关系学习教案.pptx
会计学1沉积岩层产状与地层沉积岩层产状与地层(dcng)接触关系接触关系第一页,共47页。一 岩层(yncng)的产状及其表示n n面状构造面状构造面状构造面状构造(guzo)(guzo)n n线状构造线状构造线状构造线状构造(guzo)(guzo)第1页/共46页第二页,共47页。面状构造(guzo)产状要素 走向走向(zuxing)(strike);倾向倾向(dip);倾角倾角(angle of dip)1 产状与产状要素产状与产状要素(yo s)表示面状和线状构造在空间中的产出状态表示面状和线状构造在空间中的产出状态的参数的参数第2页/共46页第三页,共47页。面状构造产状要素面状构造产状要素(yo s)的特的特征征走向与走向线 某一倾斜构造面与任意水平(shupng)面的交线为走向线,走向线所指的地理方位称为走向。倾向与倾向线 在构造面上,沿倾斜面引出垂直于走向线的直线,称倾斜线。倾斜线在水平(shupng)面上投影向下倾斜一端的方位角,称为倾向。走向走向(zuxing)(zuxing)线是直线,一个构造面上有无数条走向线是直线,一个构造面上有无数条走向(zuxing)(zuxing)线;线;走向线上各点等高;走向线上各点等高;同一倾斜构造面上任意两个海拔标高相同的同一倾斜构造面上任意两个海拔标高相同的两个点之间的连线就是一条走向线。两个点之间的连线就是一条走向线。第3页/共46页第四页,共47页。真倾角真倾角(qngjio)与视倾与视倾角角(qngjio)第4页/共46页第五页,共47页。产状的表示方法产状的表示方法(fngf)体系体系方位角表示方法 以北为0并作为唯一参照点坐标,顺时针一周为360,东为90,南为180,西为270,北为360。用1-360数据直接表示走向、倾向、倾伏向等。象限角表示方法 分别以北(N)或南(S)为参照点0,东西控制90范围(fnwi);将圆周分为4个象限。N1E-N89 E,S1E-S89 E,S1W-S89W,N1W-N89W第5页/共46页第六页,共47页。n n方位角法:方位角法:方位角法:方位角法:n n 倾向倾向倾向倾向+倾角倾角倾角倾角(qngjio)(qngjio)(qngjio)(qngjio)n n(45 30)(45 30)(45 30)(45 30)n n象限角法:象限角法:象限角法:象限角法:n n 走向走向走向走向+倾角倾角倾角倾角(qngjio)+(qngjio)+(qngjio)+(qngjio)+倾向倾向倾向倾向n n(N30E,45 SE)N30E,45 SE)N30E,45 SE)N30E,45 SE)N NE EW WS SN?EN?EN?WN?WS?WS?WS?ES?EN(0)N(0)E(90)E(90)W(270)W(270)S(180)S(180)面状构造面状构造(guzo)产状的表示产状的表示第6页/共46页第七页,共47页。倾伏倾伏 侧伏侧伏线状构造线状构造(guzo)产状要素产状要素第7页/共46页第八页,共47页。线状构造(guzo)的产状要素n n倾伏:倾伏:n n 倾伏向倾伏向+倾伏角,倾伏角,n n如:如:330 20 330 20 或或 N30W,20 N30W,20n n侧伏:侧伏:n n 侧伏角侧伏角+侧伏向侧伏向/构造构造(guzo)(guzo)面产面产状状,n n如如:20S:20SN30EN30E,45 SE 45 SE 第8页/共46页第九页,共47页。Grand Canyon of Arizona2 2 水平水平(shupng)(shupng)岩岩层层第9页/共46页第十页,共47页。第10页/共46页第十一页,共47页。水平岩层水平岩层(yncng)(yncng)特征特征n n老地层在低洼老地层在低洼(dw)处,新处,新地层在高处地层在高处第11页/共46页第十二页,共47页。水水平平岩岩层层地地质质界界线线(jixin)与与地地形形等等高高线线的的关关系系第12页/共46页第十三页,共47页。岩层厚度等于顶底面标高(biogo)之差;出露宽度与地层厚度和地面坡度有关第13页/共46页第十四页,共47页。1 水平岩层在地质水平岩层在地质(dzh)图上,岩层地质图上,岩层地质(dzh)界线与地形等高线平行或重合。界线与地形等高线平行或重合。2 水平水平(shupng)岩层老岩层在下,新岩层岩层老岩层在下,新岩层在上。在上。4 岩层出露宽度岩层出露宽度(kund)是其顶、底面是其顶、底面出露线的水平距。出露线的水平距。水平岩层特征3 岩层顶、底面之间垂直距为岩层的厚度。岩层顶、底面之间垂直距为岩层的厚度。第14页/共46页第十五页,共47页。3 倾斜岩层(yncng)(Inclined Strata)与“V”字形法则第15页/共46页第十六页,共47页。倾斜和直立岩层倾斜和直立岩层(yncng)出露宽度与地形坡出露宽度与地形坡度的关系度的关系第16页/共46页第十七页,共47页。第17页/共46页第十八页,共47页。地地面面(dmin)坡坡向向与与地地层层倾倾向向相相反反时时“V”字型法则(fz)第18页/共46页第十九页,共47页。地面地面(dmin)坡向坡向与与地层倾向地层倾向相同相同(1)第19页/共46页第二十页,共47页。地面坡向与地层地面坡向与地层(dcng)倾向相倾向相同同(2)第20页/共46页第二十一页,共47页。倾斜倾斜(qngxi)岩层基本特征岩层基本特征n新老关系;n岩层出露界线与等高线斜交n“V”字型法则(fz)n露头宽度与地形、岩层产状关系第21页/共46页第二十二页,共47页。n n倾斜岩层(yncng)的厚度n n岩层(yncng)的厚度(真厚度)、铅直厚度和视厚度5 5、倾斜岩层、倾斜岩层(yncng)(yncng)的厚度与埋的厚度与埋深深第22页/共46页第二十三页,共47页。n n倾斜岩层的厚度n n真厚度(h)=铅直(qinzh)厚度(H)cosn n真厚度永远小于或等于铅直(qinzh)厚度n n视厚度(h)=铅直(qinzh)厚度(H)cosn n真厚度永远小于视厚度倾斜岩层倾斜岩层(yncng)(yncng)的厚度与埋深的厚度与埋深第23页/共46页第二十四页,共47页。n倾斜岩层的埋倾斜岩层的埋藏藏(micng)深度深度倾斜岩层倾斜岩层(yncng)(yncng)的的 厚度与埋深厚度与埋深第24页/共46页第二十五页,共47页。4、直立、直立(zh l)岩层的露头形态岩层的露头形态第25页/共46页第二十六页,共47页。直立岩层直立岩层(yncng)的露头形的露头形态态第26页/共46页第二十七页,共47页。6 地层(dcng)、岩体的接触关系n 地层的整合和不整合接触关系地层的整合和不整合接触关系(gun x)n 侵入体与围岩的接触关系侵入体与围岩的接触关系(gun x)n 不整合的研究不整合的研究第27页/共46页第二十八页,共47页。(一一)地层地层(dcng)(dcng)的接触关系的接触关系整合整合(zhn h)(zhn h)接触接触不整合不整合(zhn h)(zhn h)接触接触 平行不整合平行不整合(zhn h)(zhn h)角度不整合角度不整合(zhn h)(zhn h)第28页/共46页第二十九页,共47页。地层接触关系(gun x):整合接触n n沉沉积积作作用用基基本本(jbn)(jbn)连连续续,沉沉积积物物连连续续堆堆积,没有间断;积,没有间断;n n生物演化具有连续性;生物演化具有连续性;n n新老地层之间为平行或近于平行的关系。新老地层之间为平行或近于平行的关系。n n整整合合接接触触反反映映该该地地区区在在此此沉沉积积时时期期内内地地壳壳升升降与沉积处于相对稳定状态。降与沉积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第29页/共46页第三十页,共47页。地层接触(jich)关系:不整合接触(jich)n n上上下下两两套套地地层层之之间间有有明明显显的的沉沉积积间间断断,造造成成地地层层的的缺缺失失;上上下下两两套套地地层层的的岩岩性性和和岩岩相相常常常常有有很很大大差异;差异;n n生物演化具有不连续性;生物演化具有不连续性;n n上上下下两两套套地地层层之之间间的的沉沉积积间间断断或或从从未未沉沉积积,或或沉沉积后剥蚀;积后剥蚀;n n不不整整合合面面上上常常常常有有因因长长期期风风化化(fnghu)形形成成的的底砾岩和一些特殊的矿产(铝土矿等)底砾岩和一些特殊的矿产(铝土矿等)第30页/共46页第三十一页,共47页。平行平行(pngxng)不整合不整合n n上下地层之间存在沉积上下地层之间存在沉积(chnj)(chnj)间断间断(即地层记录缺失即地层记录缺失)n n上、下地层产状一致上、下地层产状一致n n经常可见古风化壳、古土壤等经常可见古风化壳、古土壤等第31页/共46页第三十二页,共47页。角度角度(jiod)不整不整合合SE Scotland特点(tdin):1)间断2)产状3)沉积物第32页/共46页第三十三页,共47页。角度不整合(zhn h)的平面和立体图解第33页/共46页第三十四页,共47页。n n不整合的类型不整合的类型(lixng)(lixng)及其形成过及其形成过程程n n不整合的地质意义不整合的地质意义第34页/共46页第三十五页,共47页。平行不整合的形成平行不整合的形成(xngchng)(xngchng)过程过程MMMMMMMPPPPP P第35页/共46页第三十六页,共47页。下降、沉积下降、沉积(chnj)上升、沉积上升、沉积(chnj)间断、间断、遭受剥蚀遭受剥蚀下降、再沉积下降、再沉积(chnj)。l平行平行(pngxng)不整合的形成过程不整合的形成过程?第36页/共46页第三十七页,共47页。l不整合的形成不整合的形成(xngchng)过程过程第37页/共46页第三十八页,共47页。l角度不整合角度不整合(zhn h)的形成过程?的形成过程?下降、沉积下降、沉积(chnj)褶皱、断褶皱、断层等变形、变质、岩浆侵入、隆起、层等变形、变质、岩浆侵入、隆起、沉积沉积(chnj)间断、间断、遭受剥蚀遭受剥蚀下降、再沉积下降、再沉积(chnj)。第38页/共46页第三十九页,共47页。角度角度(jiod)不整合的识别与不整合的识别与研究研究n n接触关系与地层产状接触关系与地层产状n n地层、岩性、生物等记录的连续性地层、岩性、生物等记录的连续性n n古风化壳(古土壤、褐铁矿、铝土矿等)古风化壳(古土壤、褐铁矿、铝土矿等)n n其它其它(qt)地质作用记录(岩浆、变质、地质作用记录(岩浆、变质、变形期次等)变形期次等)第39页/共46页第四十页,共47页。不整合不整合(zhn h)形成时间的厘形成时间的厘定定n n地层缺失地层缺失(qu sh):注意:注意“缺缺”与与“失失”?n n不整合面上沉积物的定年研究。不整合面上沉积物的定年研究。n n注意结合区域地壳演化综合分析。注意结合区域地壳演化综合分析。第40页/共46页第四十一页,共47页。不整合的研究(ynji)意义n n理论意义理论意义n n反映上、下地层空间的相互关系和时间反映上、下地层空间的相互关系和时间(shjin)上的发展顺序上的发展顺序n n构造层划分的重要标志构造层划分的重要标志n n岩石地层单元划分的重要参考岩石地层单元划分的重要参考n n古地理,古构造演变的研究古地理,古构造演变的研究n n实际意义实际意义n n不整合面与矿产关系密切不整合面与矿产关系密切铁、锰、磷、铝铁、锰、磷、铝土矿,岩浆热液型矿床,石油、天然气土矿,岩浆热液型矿床,石油、天然气第41页/共46页第四十二页,共47页。(二二)侵入体与围岩的接触侵入体与围岩的接触(jich)(jich)关系关系侵入接触侵入接触侵入接触关系具有下列侵入接触关系具有下列特征:特征:岩体穿切围岩,可有冷岩体穿切围岩,可有冷凝边、烘烤边或接触凝边、烘烤边或接触变质和蚀变现象。变质和蚀变现象。岩体内往往岩体内往往(wngwng)有围岩的捕掳体。有围岩的捕掳体。与侵入体有关的岩墙、与侵入体有关的岩墙、岩脉穿切围岩。岩脉穿切围岩。第42页/共46页第四十三页,共47页。沉积接触沉积接触 沉积接触关系具有下沉积接触关系具有下列特征:列特征:(1)没有没有(mi yu)冷凝冷凝边、烘烤边和接触变边、烘烤边和接触变质或矿化蚀变现象;质或矿化蚀变现象;(2)岩体内的定向排列的岩体内的定向排列的原生构造或岩脉、矿原生构造或岩脉、矿脉被截切;脉被截切;(3)在岩体顶部有风化剥在岩体顶部有风化剥蚀面和古风化壳,同蚀面和古风化壳,同时,在上覆岩层的底时,在上覆岩层的底部有岩体成分的碎屑部有岩体成分的碎屑和砾石。其它特征与和砾石。其它特征与角度不整合关系相似。角度不整合关系相似。第43页/共46页第四十四页,共47页。要点要点(yodin)小结小结n n水平岩层与倾斜岩层的特点水平岩层与倾斜岩层的特点n n“V”字型法则字型法则n n不不整整合合的的形形成成过过程程和和构构造造(guzo)意意义义n n不整合的识别及研究不整合的识别及研究第44页/共46页第四十五页,共47页。思考、讨论思考、讨论(toln)问题问题n n解释和说明面状构造和线状构造产状的表示解释和说明面状构造和线状构造产状的表示方法?方法?n n说明水平岩层、倾斜岩层(说明水平岩层、倾斜岩层(“V”字型法则)字型法则)和直立岩层的露头形态特点?和直立岩层的露头形态特点?n n说明地层不整合的类型说明地层不整合的类型(lixng)和地质意和地质意义?义?n n不整合是怎样形成的?如何识别角度不整合不整合是怎样形成的?如何识别角度不整合?n n岩层与岩体有几种接触关系?具有什么特点岩层与岩体有几种接触关系?具有什么特点?第45页/共46页第四十六页,共47页。感谢您的观看感谢您的观看(gunkn)。第46页/共46页第四十七页,共4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