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8课《木兰诗》(第2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
188木兰诗木兰诗第第 2 2 课时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正确翻译文言文,积累文言词汇。2.背诵全诗,了解故事大意。3.初步认识木兰的英雄形象。【教学重点】 1.背诵全诗,了解故事大意。2.初步认识木兰的英雄形象。【教学难点】 通过情节的分析,初步认识木兰的英雄形象。导 学 过 程师生活动(教师备课,学生课堂记录)【旧知复习】 要养成阅读、思考的好习惯哦!1、巾帼英雄知多少?花木兰、穆桂英、梁红玉、红娘子2、生展示阅读,优者试背诵。师生齐点评【课中交流】 爱动脑筋让你变得更聪明!一、疏通文意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借用工具书,自主翻译诗歌。2.画出疑难词语和语句,组内交流,班内集中释疑。3.班内交流翻译效果。 【教师指名翻译,以 2-4 人为单位,一人读,一人译。其他同学纠错。 】4.重点语句(特殊句式)翻译展示。【师课件出示重点语句,生自主翻译,师讲解翻译方法。 】(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3)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2(4)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明确 (1)远行万里,投身战事,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关,越过一座座山,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2)将士们经过无数次出生入死的战斗,多年之后才得胜而归。(3)希望驰骋一匹好马,借助它的脚力送我回故乡。(4)雄兔的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的两眼老是眯缝着。二、积累词汇(一)积累如下重点词语。 【生独立完成词语的解释,加深对词语的印象。 】唯闻女叹息(只) 愿为市鞍马(买) 旦辞爷娘去(早晨)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只) 关山度若飞(过) 朔气传金柝(北方)木兰不用尚书郎(不愿做) 策勋十二转(记功) 赏赐百千强(有余)出郭相扶将(外城) 著我旧时裳(穿) 雄兔脚扑朔(动弹)雌兔眼迷离(眯着眼) 安能辨我是雄雌(怎么)(二)教师梳理出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重点文言现象。学生以组为单位合作完成,班内展示。1.一词多义: 市 策 强2.古今异义木兰当户织(古义:门;今义:窗户)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古义:只;今义:但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出郭相扶将(古义:外城;今义:姓氏) 双兔傍地走(古义:跑;今义:行走)3.词类活用愿为市鞍马(名词活用作动词,买) 策勋十二转(名词活用作动词,记下)三、初读感知1.这首诗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明确 诗中叙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2.木兰诗是按什么顺序安排故事情节的?全诗可分为几部分?各部分都写了什么内容?3明确 以故事的发生、发展、结局的时间为序。诗的正文可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第 13 段),叙述身份,交代缘由,征前准备、征途见闻。第二部分(第 4 段),万里征程,沙场生活。第三部分(第 56 段),归见天子,请求还乡,家人团聚。最后一段是附文,以兔类比,赞美木兰。四、指导背诵1.学生结合对每一段内容的概括,抓住每一段语句的规律,进行独立背诵。2.组内开展背诵比赛,互相交流背诵方法。3.班内展示背诵效果。 【背诵不熟练的,可以作为课下作业。 】【课堂小结】一千多年来,木兰的故事家喻户晓。今天,我们通过阅读诗歌,对其又有了进一步 了解,希望同学们再读一读、品一品这首乐府诗歌,更深入地领会它的内容和思想感情。【课后巩固】 学而时习之!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木兰当户织( )昨夜见军帖( )旦辞爷娘去( )万里赴戎机( )著我旧时裳( )安能辨我是雄雌( )( )2.填空。木兰诗选自 朝 (人名)编的 ,这是 朝时期北方的一首民歌。全诗通过叙述花木兰 的故事,塑造了一个 的巾帼英雄形象。 4【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