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政治专业面试》真题及答案解析.docx
202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政治专业面试真题及答案解析2021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政治专业面试真题及答案解析1 简答题(江南博哥)1.题目:高中必修2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片段教学2:内容:3.基本要求(1)试讲约10分钟;(2)试讲中教学目标突出;(3)配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参考解析:一、新课导入给学生用多媒体播放一段视频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开幕式片段,并对学生提问:“我们国家为什么要开人民代表大会?我国人民是如何行使国家权力的?”通过问题导入的方式引出本此课的讲解内容并板书: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二、新课讲授1.自主探究探究一多媒体播放第十三届全国入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听取国务院工作报告的录像,并向学生提出问题: (1) 国务院总理为什么要向全国人大作报告工作?(2)我国权力机关与其他国家机关是什么关系?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总结: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探究二多媒体播放校园小记者采访我校人大代表李老师的视频,并向学生提出问题: (1) 根据李老师的讲话,谈谈人大代表是怎么产生的? (2) 人大代表是如何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总结: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人民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对违反人民意志和利益的或不称职的代表,人民有权依法按照法律程序予以罢免。2.合作交流多媒体播放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次会议闭幕式的视频,观看完视频后,全班同学分为五个小组,讨论以下问题:(1)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有哪些权力?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什么关系?通过讨论,请小组代表发言,教师进行总结: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属于最高地位,其他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并受它监督。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全国人大的部分职权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以便更好地发挥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三、课堂巩固向学生提出问题:刚才我们已经学习了人大代表的职责,如果你是人大代表你会怎么履行职责?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总结:人大代表在自己参加的生产、工作和社会活动中,协助宪法和法律实施,与大民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听取和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并接受人民监督。有利于保护人民的权益。四、课堂小结师生共同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有关人民代表大会的知识,知道了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人民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对违反人民意志和利益的或不称职的代表,人民有权依法按照法律程序予以罢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五、布置作业假如自己是人大代表,请写一下针对城市的雾霾现象的倡议六、板书设计:略2 简答题1.题目:公有制为主体2.内容: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有优势,这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既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在关于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3.基本要求:(1)教学中体现合作探究;(2)能结合实际案例,理解公有制的主体地位;(3)要有一定的板书设计。参考解析:【教学过程】环节一:课堂导入复习导入。抢答比赛: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公有制经济包括哪些?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在我国,公有制经济居于主体地位,那么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具体体现在哪里呢?进而引出课题公有制为主体。环节二:新课讲授1.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有优势活动一:自主探究呈现材料: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国企业在世界500强中的数量呈持续上升趋势。2019世界500强中国企业上榜数量从上年的120家增至129家,129家中国企业中,国有企业上榜总数为88家,由国务院国资委出资企业共有48家。其中,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国家电网分列2019世界500强榜单的第二位、第四位、第五位。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比61.4%。结合课本,自主探究问题:看到数据图及名片有什么感受?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有优势,这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如江浙广当地民营企业的对本省的贡献率都比较大。2.国有经济的地位活动二:小组合作多媒体展示国企名片:绰号“空中造楼机”的中国建筑,2019世界500强排名第29位,特长是“举高高,技术流搬砖”,座右铭是拓展幸福空间;绰号“基建狂魔”的中国铁建,排名第59位,特长是“修过的路特别长”,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72项,詹天佑大奖101项;绰号“光明守护者”的南方电网,排名第111位,“体重”一栏写的是:供电面积100万平方公里,供电人口2.54亿人;绰号“草根小料”的中国建材,排名第203位,作为全球最大的综合性建材和新材料产业投资集团,拥有发明专利2765项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课前搜集的有关国有经济的材料,探究以下问题:(1)分享国有经济控制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都有哪些?(2)国有经济控制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说明了什么?小组探究,教师巡视点拨。小组代表汇报交流结果,教师总结:国有经济控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既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在关于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比如军工、航天等。环节三:巩固提高辨析: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就是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在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中,公有制为主体,相对于非公有制而言;国有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一种,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的表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有优势,国有经济控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因此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是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但不能说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就是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环节四:小结作业小结:教师总结,升华情感。我国的公有制主体地位更好地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我们要认同我国的经济制度,积极参与经济生活。作业:探究自己所属行政区有哪些公有制经济,下节课一起分享。【板书设计】略3 简答题1.题目:决定国际关系的因素2.内容:各国的国家性质不同,利益追求、对外政策也不同,使得国际关系复杂多变。国家之间出现分离聚合、亲疏冷热的复杂关系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3.基本要求:(1)讲清楚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2)运用案例教学法,体现师生互动;(3)试讲时间不要超过10分钟。参考解析:【教学过程】环节一:课堂导入展示图片,导入新课出示国际交往的时事图片:习近平出访缅甸、中美贸易摩擦漫画、美国暗杀伊朗高官等。并提出问题:是什么因素导致国家之间出现分离聚合、亲疏冷热的复杂关系?通过交流活动导入新课决定国际关系的因素。环节二:新课讲授1.国际关系的内容及形式结合导入呈现的图片,继续提出问题:国际交往的内容和形式是什么?学生分享,教师总结:国际关系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关系等。国际关系的形式也是复杂多样的,竞争、合作与冲突是其基本形式。2.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活动一:“多变”的特朗普教师出示材料:自特朗普参选以来,针对中国屡放厥词:(1)“我们与中国的贸易是非常不平衡的,今年我们对中国的贸易赤字是5050亿美元。”(2)“因为中国,我们失去了5万个制造业工作机会,甚至是700万个工作机会。”(3)推特上向中国“开炮”,妄谈中国南海和汇率政策。(4)“除非北京在汇率及贸易问题有所让步,否则美国不一定奉行一个中国政策”。但是,特朗普的逆转往往也很出人意料。(1)和马云会面时,面对媒体大喊:“I love China!”(2)特朗普在竞选活动中提到美国对中国的庞大贸易逆差,强调美国不能再当一个愚蠢的国家,而是在贸易问题上要变得聪明,还说不会因为中美庞大的贸易逆差而嫉恨中国,特朗普还大呼“中国很伟大,我爱中国,我和中国做生意,我们可以与中国好好相处。”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以下问题:(1)特朗普为何如此多变?(2)从材料中,你能体会到什么?小组探究,教师巡视点拨。小组代表回答后,教师总结:各小组的同学都总结的非常到位,并且抓住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特朗普之所以如此多变就是为了美国的国家利益,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活动二:今日播报教师提问:你知道哪些关于维护国家利益的时政热点?学生分享搜集到的国际时事政治热点,并谈谈感想。最后师生共同明确:国际关系复杂变化,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坚定地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环节三:巩固提高教师呈现案例:一名军事发烧友在成都某军用机场附近用手机拍下一张军机照片,发到互联网上。这位发烧友做梦也想不到,这一不经意的举动竟然为美国情报部门提供了一个投入巨资也没有挖到的军事机密正在试验中的中国歼-20隐身战斗机。媒体评论称,这名发烧友“随手一拍胜过了美国一年耗资800亿美元的情报业”。提问:军事发烧友的做法给我们什么启示?学生分享,师生共同总结: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影响国家安全和发展的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复杂。我们要对危害国家利益、威胁国家生存和发展的行为时刻保持警惕。树立和增强危机意识和防范意识。环节四:小结作业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呼吁同学们关注国际关系变化,树立维护国家利益的意识。作业:为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我们需要进行哪些方面的努力?下节课进行分享和探讨。【板书设计】略4 简答题1.题目:高擎中华民族的精神火炬2.内容:当前,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要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必须更高地举起民族精神的火炬,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一个民族的发展,不仅取决于经济、科技发展水平,而且取决于民族的综合素质。民族精神是民族综合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在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历史进程中,高昂奋进的民族精神能产生巨大的力量,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中华民族精神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证。3.基本要求:(1)讲清楚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2)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有价值观的引导;(3)请在10分钟内完成试讲内容。参考解析:【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呈现案例如下:在疫情期间,中国用短短十天时间就建成了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全世界都为“中国精神”点赞。提问:为什么全世界要为“中国精神”点赞?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有哪些重要的意义呢?顺势导入新课:高擎中华民族的精神火炬。环节二:新课讲授1. 弘扬和培育自己的民族精神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一段视频:一群染发的年轻人高声谈论嘻哈文化、身穿和服的一群少女赞美着大和文化,看着这样的场景,不远处的一位老人发出了一声沉重的叹息。教师提问:这位老人为什么要叹息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当前,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要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必须更高地举起民族精神的火炬,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2.对内提高全民素质教师出示资料:疫情期间,只有中国最大程度地做到了全民自觉在家隔离,彰显了团结的民族精神和卓越的国民素质。教师提问:为什么在疫情期间中国人民能展现出强大的国民素质?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是因为受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影响。所以说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一个民族的发展,不仅取决于经济、科技发展水平,而且取决于民族的综合素质。民族精神是民族综合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在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历史进程中,高昂奋进的民族精神能产生巨大的力量,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3.对外增强综合国力教师组织小组讨论:对内中华民族精神能够提高全民综合素质,那对外在与世界的交流中又有什么样的作用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中华民族精神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证。环节三:巩固提高播放歌曲:不同版本的龙的传人并提问:为什么这首歌曲能够不断更新传唱?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这首歌曲能激发国人内心最深处的爱国情怀,我们身为华夏儿女,要不断高擎中华民族的精神火炬,每个人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代言人。环节四:小结作业小结:这堂课我们学习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对提高全民族素质和提高综合国力的意义。作业:课后搜集中华民族精神在世界上传扬的具体案例,下堂课和同学们分享。【板书设计】略5 简答题1.题目宗教信仰自由2.内容: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政策。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其内涵是: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在同一宗教里,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有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教的自由。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在我国,公民不论信教不信教,也不论信什么教,都是公民自由选择的权利,谁也不得强行干涉。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包括两个方面,既保护信仰宗教的自由,又保护不信仰宗教的自由,这是一项全面、完整的政策。宗教信仰自由是宪法规定的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我国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要体现,侵犯这一权利,必须承担法律责任。3.基本要求:(1)分析宗教信仰自由的内涵;(2)要求配合教学内容有适当的板书设计;(3)有师生互动环节、设置小组讨论活动;(4)要求在十分钟内完成试讲内容。参考解析:【教学过程】环节一:课堂导入出示视频,导入新课出示视频“西游记片段”。思考:视频中的唐僧信仰的是什么宗教?你的家人朋友有信仰宗教的吗,你是否赞同?从而导入新课宗教信仰自由。环节二:新课讲授1.宗教信仰自由的地位活动一:自主探究多媒体出示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宪法规定:“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在我国,公民不论信教不信教,也不论信什么教,都是公民自由选择的权利,谁也不得强行干涉。思考:宗教信仰自由的地位是什么?教师总结: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政策,有法律保障。2.宗教信仰自由的内涵活动二:合作探究多媒体出示材料:中国是个多宗教的国家。中国宗教徒信奉的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中国公民可以自由地选择、表达自己的信仰和表明宗教身份。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现有各种宗教信徒一亿多人,宗教活动场所8.5万余处,宗教教职人员约30万人,宗教团体3000多个。宗教团体还办有培养宗教教职人员的宗教院校74所。前后四人为一个小组合作探究:从材料里可以看出宗教信仰自由的内涵是什么?学生组内讨论,教师进行巡视指导。各小组代表发言,教师进行正确引导。教师总结:宗教信仰自由的内涵是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在同一宗教里,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有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教的自由。3.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表现活动三:案例分析出示案例:某厂青年工人小张,周末到教堂参加有关宗教活动。上班后,在同事间传播宗教相关内容,还强制要求别的同事和他一起信教。他的这一系列行为,遭到了同事们的指责。同事A认为他不应该参加有关宗教活动,同事B则认为小张可以参加宗教活动,但是不应该强制别人。思考:同事A和B的指责是否正确?同桌讨论并进行发言:同事A的指责不正确,同事B的指责是正确的。教师总结: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表现为既保护信仰宗教的自由,又保护不信仰宗教的自由。这是一项全面、完整的政策。环节三:巩固提高教师提问:如果你有信仰宗教的朋友和家人,你应该怎么做?教师总结:希望同学们可以尊重别人的信仰自由。环节四:小结作业课堂小结:师生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宗教信仰自由的地位、宗教信仰自由的内涵、宗教信仰自由的表现。课后作业:课下搜集关于国家保护信仰宗教自由的实例,下节课进行分享。【板书设计】略6 简答题1.题目:唯心主义(人教版)2.内容:唯心主义把意识视为世界的本原。由于对意识有不同的理解,形成了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3.基本要求:(1)教学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2)要有适当的板书设计;(3)要有师生互动。(4)试讲时间不要超过10分钟。参考解析:【教学过程】环节一:课堂导入【情景导入】此时大家上了半天的课了,肚子空空,并且有了饿的感觉。那老师问大家一个问题,是我们的肚子先空空,才有饿的感觉,还是先有饿的感觉,肚子才空空的?【学生回答】积极思考,踊跃回答。【教师总结】肚子空空属于物质范畴,饿的感觉属于意识范畴。如果认为先空后饿,是先有物质后有意识,即唯物主义的观点;如果认为先饿后空,是先有意识后有物质,即唯心主义观点。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唯物主义的内容,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唯心主义的内容。环节二:新课讲授1.主观唯心主义【歌曲展示】我的歌声里“你存在我深深的脑海里,我的梦里,我的心里”【学生思考】以上歌词意思为你存在不是因为你真的存在,关键在于我的心感受到了你,所以你才是存在的。这是什么观点?【学生回答】积极思考,踊跃回答。【教师总结】歌词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主观唯心主义把意识理解为人的主观精神,人的主观精神,个人的情感,像人的目的、意志、经验、感觉、心灵等,就是世界的本原,认为世界的发展是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同样的观点还有心外无物、存在即被感知等。2.客观唯心主义【过渡】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主观精神,那么客观唯心主义认为什么是世界的本原呢?【歌词展示】我的歌声里世界知道我们为何相遇,难道是缘分,难道是天意【学生思考】以上歌词中的观点属于什么哲学观点呢?【教师总结】这是一种典型的客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认为客观精神主宰着世界,而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那什么是客观精神呢?客观精神,包括上帝、绝对精神、理念等。同样观点的表述还有:上帝支配着地球上的万事万物,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等。环节三:巩固提高【小组讨论】我们了解了唯心主义的内容,我们应该如何评价唯心主义观点?【学生回答】积极交流,踊跃发言。【教师总结】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是人在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中片面夸大主观精神或客观精神的作用,都是片面的,不恰当的。作为中学生,我们每个人也有梦想,我们在追求自己梦想的过程,应该自觉地批判和反对唯心主义,坚持唯物主义,客观分析自己的优缺点,凭借自己的勤奋努力,实现自己的个人梦。作为国家,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梦,更应该立足于我国实际情况,实事求是。环节四:小结作业课堂小结:唯心主义把意识视为世界的本原,包括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我们在日常生活实践中能树立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课后作业:结合课堂的学习和自己的阅读收获,给每一个哲学学说收集1-3个经典的代表观点。下节课我们进行分享。【板书设计】略7 简答题1.题目;文化交流的途径2.内容: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商人进行贸易活动时,不仅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而且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交流文化。从世界文化交流史看,印度文化传播到东南亚,在很大程度上靠印度商人古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古希腊商人功不可没。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自有人类以来,人类的迁徙活动就没有停止过。每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都意味着大规模的文化传播,都会对当时当地的经济、政治、文化产生极大的影响。教育是文化传播的又一重要途径。人们通过学习各种文化课程,能够获得不同的文化知识。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则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总之,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文化传播,就在我们的生活中。3.基本要求:(1)带领学生分析“文化交流的途径”(2)要求配合教学内容有适当的板书设计;(3)讲解过程中体现案例分析法;(4)要求在十分钟内完成试讲内容。参考解析:【教学过程】环节一:课堂导入出示图片,导入新课出示图片“米歇尔访华第一天”。活动:学生找出图片中的中国文化元素。学生回答:四合院、书法汉字、唐装等。教师总结: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魅力,也感受到了文化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米歇尔访华是一次人文之旅,是文化交流与传播之旅,从而导入新课文化交流的途径。环节二:新课讲授1.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多媒体出示材料:中外商人通过丝绸之路,将我国的四大发明传到亚洲、欧洲和非洲的一些国家。同时,将中亚的骏马、葡萄,印度的佛教、音乐,西亚的乐器、天文学、数学等输入中国思考:文化交流与商业贸易有什么关系?学生回答:商人进行贸易活动时,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而且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交流文化。教师总结: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2.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多媒体出示视频片段“闯关东”。思考:闯关东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人口大迁移,从视频中可以看出人口迁徙和文化交流的关系?学生组内讨论,教师进行巡视指导。各小组代表发言:人口迁徙会将本地的文化带到迁徙地,促进文化交流。教师总结: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每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都意味着大规模的文化传播,都会对当时当地的经济、政治、文化产生极大的影响。3.教育是文化传播的又一重要途径。多媒体出示图片“留学生”和“课堂教学”思考:(1)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文化交流之间有什么关系?(2)教学相长的课堂教学对于文化交流有什么作用?学生回答:人们通过学习各种文化课程,能够获得不同的文化知识。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则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教师讲解:教育是文化传播的又一重要途径。环节三:巩固提高请同学们同桌之间互相交流,说一说还有没有其他可以传播文化的途径?学生同桌之间讨论并发言: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文化传播,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教师总结:希望同学们都可以做文化传播的使者。环节四:小结作业课堂小结:师生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文化传播的途径”。课后作业:课下搜集文化传播的其他途径,下节课一起分享。【板书设计】略8 简答题1.题目:高二必修四矛盾的特殊性片段教学2内容:3.基本要求:(1)试讲约10分钟;(2)试讲中教学目标突出;(3)配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参考解析:一、导入新课名言导入,创设氛围。教师课上让学生思考名言:如果不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就无从确定一事物不同于其他事务的特殊性的本质、就无从发现事物运动发展的特殊的原因,或特殊的根据, 也就无从辨别事物,无从区分科学研究的领域。接着顺势导入课题。二、新课讲授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70页内容,并思考问题:“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师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的事物及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矛盾的特殊性主要有三种情形。2、不同事物有不同矛盾(1)小组讨论:每位同学都是不同的个体,小组内部分享自己最喜欢的书籍和最喜欢的学习科目。各小组内部思考讨论并记录,教师总结:每个同学都是不同的个体,大家喜爱的书籍与学科也各不相同。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自身的特殊矛盾。比如无机自然界、生物界和社会的矛盾就各不相同。无机自然界包含的是吸引和排斥的矛盾,生物界包含的是同化和异化、遗传和变异的矛盾,社会包含的则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由此构成了三者质的区别。3、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有不同矛盾(1)教师展示真实案例:35年前,安徽小岗村18位农民冒着风险按下红手印,将村集体土地“分田到户”,35年后,小岗村将分散的土地重新集中后对外发包。并提问:为什么小岗村35年前分田到户,而之后却要集中土地对外发包?学生思考后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小岗村在35年实行分田到户,35年后又将分散的土地集中对外发包,这是由于在不同的阶段有其矛盾的特殊性,35年前温饱是主要矛盾,35年后致富成了主要矛盾。4、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1)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在一个复杂事物中,有很多矛盾,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主要矛盾,其他的叫次要矛盾。每个矛盾各有其特殊性,构成了-种矛盾区别于其他矛盾的特点。比如现在我国的发展是政治、经济、文化协调发展,可以把我国现阶段的发展看成是-个复杂的事物,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看成是复杂事物中的不同矛盾,不同矛盾各有其特点。(2)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在- -个矛盾中,处于支配地位的事主要方面,另-方则是次要方面。对于每一个矛盾来说必然包含矛盾的双方,矛盾的两个方面各有其特点。比如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有利有弊。可以把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看成一个矛盾,利和弊是矛盾的两个方面,利和弊各有其特点。三、巩固练习教师提问:你们知道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吗?学生畅所欲言,教师总结。不同的矛盾只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在认识上,只有把握了事物的度,注意决定质的数量限度,才能准确的认识事物的质。在实践上,只有把握合适的度,才能提出指导实践活动的正确准则,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犹不及。四、课堂小结学生自主总结,教师补充五、布置作业1、课后联系上节课矛盾的普遍性内容,思考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的关系。2、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想-想你当前的在生活和学习上有哪些矛盾。板书设计略9 简答题1. 题目:高二必修四量变和质变的原理片段教学2.内容:3.基本要求:(1)试讲约10分钟;(2)试讲中教学目标突出;(3)配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参考解析:一、导入新课故事导入,创设氛围。教师课上展示故事:“饿汉吃饼”。由于饿汉不断吃饼,吃饼的数量不断增加,最终吃饱了,引出今天的课题量边与质变的关系二新课讲授1、量变与质变的含义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65页的黑格尔论证,并思考问题:两个论证的生成过程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两种不同的状态。(1)量变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加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的变化。通常人们在生活中看到的统一、相持、平衡和静止等,都是事物在量变过程中所呈现的状态。(2)质变质变是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的变化。统一-的分解、平衡和静止的破坏等,都是质变过程中所呈现的状态。2、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心(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教师展示相关名言警句: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并提问:这些名言体现了什么样的哲学道理。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一个量变的积累过程,没有量变的积累,质变就不会发生。(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教师提问:饿汉吃饼的数量不断增加,最终吃饱了,那饿汉吃饱了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呢?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单纯的量变不会永远持续下去,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3)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量变和质变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量变引起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事物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交替循环,形成事物量变质变的规律性。量变质变的规律性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3、方法论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要做好量的积累,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飞跃。三、巩固练习教师展示马拉松冠军的夺冠经验,提问学生有何启发。学生畅所欲言,教师总结a.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质变创造条件; b.同时也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只有善于抓住机遇才能赢得主动;只有努力赢得优势才能加快发展。C.切勿拔苗助长、急于求成或优柔寡断、缺乏信心。四、课堂小结学生自主总结,教师补充。五、布置作业请学生运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分析我国21世纪“新三步走”的战略目标。板书设计:略10 简答题1.题目:高中必修四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片段教学2.内容:3.基本要求:请根据上述教学内容及新课程理念,设计课堂教学的基本过程,并按照以下要求进行试讲。教学要联系生活实际,有的放矢地进行思想教育。教学过程:要有提问环节。配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试讲时间大约十分钟。参考解析:一、导入新课视频导入,激发兴趣。内容是:大学生因救溺水少年牺牲。提问:你觉得这个大学生的做法对吗?为什么?学生回答问题,教师顺势导入课题。二、新课讲授1、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内涵教师提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是什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人们既要对事物的客观状况及其本质属性、发展规律作出判断,又要进一步 对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的程度作出判断。后者称为价值判断。人们的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2、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教师出示材料: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多年来,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领导各族人民,在不同历史阶段为中国社会进步做了许多事情。1、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2、消灭了剥削制度和封建阶级,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3、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件事情还正在做。提问:同样是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作出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为什么我们党在不同历史阶段为自己确立的目标和完成的历史任务不同?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各种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社会存在在人们头脑中反映的产物,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教师出示图片,图一: 50 年代为建设祖国伐术工人在大兴安岭伐木;图二:阿里开启蚂蚁森林的公益活动。提问:同样是对森林资源,为什么过去我们表现的和现在表现的是不同的?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随着时间的推移、地点的变化和条件的改变,一定事物的价值以及人们关于它的价值观念也会发生变化。因此,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这就是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特征。把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有助手我们正确评价历史和现实中的各种价值观念,防止简单化和片面化倾向。有助于我们的价值观念与时俱进,从而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进行正确的价值选择。巩固练习教师出示古诗: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为什么农民和地主的价值选择不同?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课堂小结学生自主总结,教师补充。五、布置作业以“价值选择”为主题,写一篇小作文,下节课分享交流。板书设计:略11 简答题1.题目:高中必修一第三课做理性的消费者片段教学2.内容:3.基本要求(1)试讲约10分钟;(2)试讲中教学目标突出;(3)配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参考解析:一、新课导入教师多媒体展示一项调查数据,近40%的青少年认为白己有很多只用一时便不再用的东西,这些商品往往足因时冲动而购头的,很快就被闲置一旁,造成浪费。教师随后提问学生你们曾因一时冲动或随大流买东西吗?当时你是怎么想的?学生发言后归纳小结“原来很多学生都会冲动消费呀、我们该树立怎样的消费观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继续学习做理性的消贽者。”二、新课讲授1.教师出示两个观点观点一西方一位经济学家曾以蜜蜂做比喻,说在蜜蜂的"社会"里,奢侈之风盛行时,各行各业都兴旺,当节俭之风代替奢侈之风后,“社会"反而衰落了。由此他得出结论个人的奢侈会推动社会的繁荣。观点二我国有句古语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教师提问“你们怎样看待这两种消费观念?小组讨论3分钟。2.讨论分享后小结生活方式的变化推动着人们消费观念的更新,也带束不同消费观念之间的碰撞。我们要做理智的消费者,践行正确的原则。3.学生继续思考“小刚家庭并不富裕,他看他的同桌买了名牌球鞋,他明明已经有了球鞋,也要求白己的父母给他也买一双,小明父母不同意后,小明借钱买了双名牌球鞋。小明的做法对吗?你是怎么看待这种行为的?"4.学生思考结束并白由发言。5.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这是一种攀比之风,过度消费。我们要量入为出,适度消费。要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进行消贽。那些支出无计划,为了撑面子不惜举债消费而不考虑自己的偿还能力的行为,是缺乏理智的。但是也不要过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