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综合练习卷-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docx
-
资源ID:75110920
资源大小:46.50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第三单元综合练习卷-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docx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综合练习卷一、基础知识。1. 给加点字注音。惊骇( ) 震悚( ) 惶( )急 疮( )疤惧惮( ) 烦琐( ) 霹雳( ) 诘( )问镶嵌( )( )滞笨( ) 阴翳( ) 骷髅( )( )攥着( ) 伛偻( )( ) 惶恐( ) 愧怍( )凹凼( ) 尴尬( )( ) 挪( ) 嗄叽( )( ) 门槛( )2. 春风温柔地将我揽入怀中,chà那间,我仿佛听见了花开的声音,时而清脆、低徊,时而悠扬、高亢,时而空灵、幽静,时而汹勇、雄宏。这声音,如春光般温暖,如春雨般甘甜;这声音像春雷般振撼,像春潮般烂漫。这声音,似彩虹,赤橙黄绿青蓝紫,有夺人心魂的色彩,演奏着一曲沁人而丰盈的交响。(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chà( )那间 沁人( ) (2)文中划线句子各有个错别字,请找出并订正。 改为 改为 3.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凹凼(dàng)涎水(yán) 嵌入(qiàn)B揩汗(ki) 着落(zháo) 摔跤(jio)C黏性(nián) 烟瘾(yng) 扁担(dn)D尴尬(gn) 嘎叽(g) 淌汗(tng)4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我大吃一惊之后,也就忽而记得,这就是所谓福橘,元旦辟头的磨难,总算已经受完,可以下床玩耍去了。(开头)B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拟声词,模拟细碎的说话声)C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大家)D我惧惮她什么呢!(害怕)5. 将下列选项填入文段的空缺处,正确的一项是( )爱心是_,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温暖;爱心是_,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_,使心灵枯萎的人感到情感的滋润;爱心是_,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飘荡在夜空里的一首歌谣 沙漠中的一泓清泉洒在久旱大地上的一场甘霖 冬日里的一片阳光AB C D6. 某校七年级(1)班正在开展以“追忆杨绛先生”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1)阅读下面的新闻,为其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不超过10字) 新华社北京5月25日电 (记者 姜潇 施雨岑)记者25日从中国社会科学院获悉,著名作家、翻译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杨季康(笔名:杨绛)先生,以105岁高龄于2016年5月25日1时10分在北京逝世。(2)阅读下面的语段,在横线上补写几句议论性的文字。人们熟知杨绛先生,直接来源于其在文学界的地位,作为著名作家、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家,用几近百年的时间,演绎着“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文化涵养,用一部部作品、一篇篇文章,把国事、家事娓娓道来。 二、古诗文阅读送凌十一归长沙曾国藩昨日微雨送残秋,落叶东西随水流。世间万事皆前定,行止迟速非自由。谋道谋事两无补,只有足迹遍九州。一杯劝君且欢喜,丈夫由来轻万里。【注】凌十一:作者的朋友.1. 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_2. 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义?_三、文言文对比阅读(一)【甲】卖油翁 【乙】南方多没人,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注释:没人:能潜水的人。 1. 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词。(1)没者岂苟然哉 苟_ (2)见舟而畏之 畏_2. 翻译下面句子。 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 译文:_3. 甲文中体现陈尧咨傲慢的语句是_,表明卖油翁观点的语句是_。乙文中北人“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的原因是_。(都用原文语句回答) 4. 甲乙两文都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_(二)【甲】初,结友而别。孙权劝学【乙】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1. 解释加点词。(1)即更刮目相待 _ (2) 及鲁肃过寻阳_ (3) 恐已暮矣 _ (4) 盲臣安敢戏其君乎 ?_ 2. 翻译句子。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_3. 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_。吕蒙不愿学的理由是_。四、议论文阅读攻坚克难见精神“最美奋斗者”-中国天眼的奠基人南仁东,22年扎根深山铸造大国重器,带领团队经历近百次失败,终获成功,建造出了世界最大最灵敏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天眼”,让中国的天文科研水平领先世界20年。由此可见,要获得成功必须有攻坚克难的精神。那么,如何做到攻坚克难呢?首先,攻坚克难要敢字当头。敢于斗争,勇于胜利,是攻坚克难的常胜法宝。在这千帆竟发、百舸争流的时代,我们要有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开拓精神。相信大家都会有这样的体验:作多困难起初看起来很大,但是你咬紧牙关,横下一条心,豁出去干一场,最后任务都完成了。回头一看,“轻舟已过万重山。”飞天梦就寄托着中国人敢想敢干、矢志赶超的壮志。世界上第一架飞机升空时,中国人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刚刚竣工;阿波罗登月之际,我们的第一颗卫星还在艰苦制造当中如果要寻找一条证明自身实力的跑道,大空无疑是再合适不过的了。1970年,“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新加坡民报报道称:“从天外飞来的音波,不但震荡了全世界的人心,也使美、苏两国闻之相顾失色。”200年6月,北斗卫星导航系纯最后一颗组网卫星成功发射,中国成为名副其实的航天大国。正是为中国人自主创新的冲动,中国航天人才创造了迅速崛起的奇迹。在建成现代化强国的征途中,九天之上,中国卫星为我们生机勃勃的美丽星球闪耀,为全人类造福。其次,攻坚克难要干字当先。天下之事,为之则易,不为则易者难。古人云:“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很多时候,所谓的坚和难,是我们自己想象出来的,或者为我们所夸大。很多事情,不能因其艰难我们就不去做,恰恰是因为我们不去做才变得更艰难。面对困难,我们要力戒拖延症,马上就办,说干就干,并且在干中逐步完善提高。很多人总想等条件完全具备了或者在更好的条件下再开始,总想以更完美的姿态迈出第一步,其结果是永远没有迈出第一步,使得梦想最后只成了梦和想。最后,攻坚克难,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既然是攻坚克难,就必然需要时间,需要般力,需要艰苦的努力和持续的付出;既然是攻坚克难,就要做好攻克过程中会出现曲折和反复的心理准备,随时准备迎接暂时的失利、局部的失败。苏东坡说,古之成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亦有坚忍不拔之志。当你遇到困境、逆境乃至山穷水尽疑无路的绝境时怎么办?回答只有两个字:坚持,一直坚持到柳暗花明,坚持到日出云开。毛主席说过:“我们是为着解决困难去作、去斗争的。越是困难的地方越是要去,这才是好同志。”所谓“人在事上练,刀在石上磨”,在难面前不低头,在压力之下不逃脱,在坎坷路上向前冲。人生的价值和乐趣不正体现在这攻坚克难的征途中吗? 1. 找出选文的中心论点。(2分)_2. 选文第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_3. 请简要分析选文的论证思路。(3分)_4. 下面事例可以放在选文第段还是第段中?请阐明理由。(3分)时代铁人王启民,栉风沐雨36年,以顽强拼搏的精神投身油田开发科研工作,攻克了一个又一个世界性难题。他曾带领试验组先打了3口探井,结果全告失败。接着打下19口探井,结果还是失败,面对挫折,王启民没有怨无尤人,经过52次封窜、堵水,终于使19口井都达到了正常产量,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经济效益。_五、阅读文章完成习题 冷风暖香(佚名)腊月的天,冷得干燥,就像空气中凝结着永不会融化的冰。走在街上,忽然觉得周围有了一种灵动,那是一丝带着甜味的温暖气息荡漾过来,仿佛使寒流有了脉脉的涟漪。街上每隔上百米,便有一个卖烤地瓜的,面前是一只改装过的豆油桶,那些甜甜的香味就从其中溢出来。行色匆匆的人们,都会略略停顿一下脚步,那气味,那感觉,会让他们瞬间想起家的温馨。这条街是我每天上下班常走的,虽然不曾买过一只烤地瓜,可心里每次都会充满了温柔的感激,只为他们给了我一种微甜的心情。已不知是从哪一天起开始注意那个女人的。只记得每次都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她也就三十多岁吧,全身都围裹在厚厚的棉衣里,前面的三轮车上,一只大铁桶里炭火正红,地瓜的香甜将她围绕在中间。在她的脸上, 挂着一丝笑意,没有顾客的时候也是如此,仿佛心里想起了什么幸 福的事一样。第一次看见她的笑容,我有一种感动,甚至震动,惊讶于在寒风街头做小生意的她,竟能露出如此清澈的微笑。不像她身前身后的同行们,即使笑也满怀沧桑与无奈,偶尔还会和顾客诉说一下生活的艰辛。而她却没有,就如地瓜的馨香把她的心也变暖变甜起来。常有两个小女孩出现在她身边,七八岁的样子,像姐妹俩,她们也不多停留,只是和那女人说上一小会儿话,便牵着手跑开。而女人也总是喊住她们,掀开桶盖,拿出两只热气腾腾的烤地瓜,塞在她们手上。几乎每天下班的途中,都会看到这样的一幕,暖意融融,让人徒生羡慕。新年的前两天,我下班路过那条街,女人仍在将暮的街头站立着。想想明天就开始休假,会有半个多月的时间不再路过,心中一动,便走上前去。我深深吸了口气,感受着那种甜甜的气息。好一会儿,我才迎上那张笑脸,此刻,那两个孩子刚刚拿着地瓜跑远。我说:“我要买两个烤地瓜!”女人便打开桶盖,说:“你挑吧!”女人的眼睛清明见底,我指着两个最大的,她却说:“这两个不行呢!我要带回去给孩子!”一副很不好意思的神情,我讶然问:“你不是刚刚给过吗?”女人愣了一下,笑着说:“哦,你说刚才那两个孩子啊!她们可不是我的孩子 ,她们的爸爸在前面拐角摆修鞋地摊儿,腿脚有残疾,挺不容易的。两个孩子跟我好,我每天都给她们烤地瓜,她们倒是越吃越甜呢!”铁桶里的热气扑散出来,女人将头上的帽子摘下,我看见她发间带了一只很漂亮的发卡,一朵淡粉的梅花。见我看她的头发,她说;“快过年了,女儿送我的,说我戴上好看!”一种幸福与满足写满了她秀气的脸,那一刹那,冰封雪冻间都充满了温情。离开的时候,我轻轻说了声“谢谢”,她微笑着点头,眼睛亮亮的,发上的梅花将我的心映亮。年后回来上班的时候,竟有了一种期待的心情。只是那条熟悉的街上,不见了那个微笑如花的女人。一连很多天,都是日复一日的失望。满街的香气仍在,却再也没有了那张寒风中最暖的笑脸。我想,那样的女人,无论过着怎样的生活,都该是满怀幸福的吧。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内容。 2. 根据文意,品味语言,体会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腊月的天,冷得干燥,就像空气中凝结着永不会融化的冰。 3. 阅读文章第三段,作者描写烤地瓜女人的同行们,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 结合文章的内容,说说卖地瓜女人的形象。 5.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题目“冷风暖香”的含义及作用。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