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过洞庭》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
-
资源ID:75111276
资源大小:83.06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4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念奴娇-过洞庭》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念奴娇·过洞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疏通疑难字词,读懂诗句。思维发展与提升:理解词中所说 “妙处”的内涵。审美鉴赏与创造:赏析词中所描写的洞庭湖恢宏的意境。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词人“肝肺皆冰雪”的胸怀和高洁的人格。【教学重点】 感受词的意蕴丰富之美。【教学难点】 体会“物我合一”的艺术特色。【教学过程】一、导读1.导入刘禹锡望洞庭、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描绘的是洞庭湖的美景,今天来学习张孝祥笔下的洞庭湖美景。2.作者及写作背景张孝祥,南宋著名词人,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安徽和县人。他少年聪颖,读书过目不忘,作文一挥而就。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廷试第一。著有于湖居士文集和于湖词。词风豪放爽朗,风格颇近苏轼。张孝祥的词上承苏轼,下启辛弃疾,是南宋词坛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公元1160年,张孝祥在知静江府兼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的任上,遭谗蒙冤罢官,北归期间,途径洞庭湖,见平湖秋月,援笔而作念奴娇·过洞庭。蒙冤罢官,因长途跋涉而风尘满面的张孝祥遇上清澈通透的洞庭湖,是何其的幸运啊!但这对洞庭湖来说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美好的相遇总是让人羡慕的,不过其实此刻,另一场美好的相遇正在悄然发生。大家知道吗?时隔近千年之后,在2020年的秋天,我们与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相遇了。二、诵读1.范读:老师配乐范读,配乐为秋湖月夜。2.读音;三万顷qng 细斟zhn 扣舷xián 扁舟pin3.重点字词:风色:风势。琼:美玉。着:附着。扁舟:小船。素月:洁白的月亮。明河:天河。表里:里里外外。此处指天上月亮和银河的光辉映入湖中,上下一片澄明。岭海:岭外,即五岭以南的两广地区,作者此前为官广西。孤光:指月光。冰雪:比喻心地光明磊落像冰雪般纯洁。萧骚:稀疏。襟袖冷:形容衣衫单薄。沧浪:青苍色的水。挹:舀。万象:万物。扣:敲击。4.译读:同桌搭档,其中一名同学朗读,另一名同学翻译。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洞庭湖与青草湖相连,浩瀚无边,在这中秋将至的时节,更是没有一点风势。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秋月下浩浩汤汤、一碧万顷的湖水,载着我一叶细小的扁舟。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皎洁的明月和灿烂的银河,在这浩瀚的玉镜中映出她们的芳姿,水面上下一片明亮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体会着万物的空明,这种美妙的体验却不知如何道出与君分享。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感怀这一轮孤光自照的明月啊,多少年徘徊于岭海之间,心地光明磊落像冰雪般纯洁。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而此刻的我,身着单薄衣衫,平静的泛舟在这广阔浩淼的苍溟之中。尽吸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让我捧尽西江清澈的江水,细细的斟在北斗星做成的酒勺中,请天地万象统统来做我的宾客。扣舷独笑,不知今夕何夕。我尽情的拍打着我的船舷,独自的放声高歌啊,怎能记得此时是何年!5.诵读指名朗诵,其他同学评议。三、赏读1.讨论探究:读念奴娇·过洞庭后,你最欣赏那一句?并简要说说你的感受。“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这几句表现秋高气爽、玉宇澄清的景色,是纵目洞庭总的印象。特别是“风色”二字用得好,“更无一点风色”,表现洞庭湖上万里无云,水波不兴,读之冷然、洒然,令人向往不已。“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玉鉴琼田”,形容湖水的明净光洁。“三万顷”,说明湖面的广阔。在三万顷的湖面上,安置我的一叶扁舟,颇有自然造化全都供我所用的意味,有力地衬托出诗人的豪迈气概。“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这三句写水天辉映一片晶莹。“素月分辉”,是说皎洁的月亮照在湖上,湖水的反光十分明亮,好象素月把自己的光辉分了一些给湖水。“明河共影”,是说天上的银河投影到湖中,十分清晰,上下两道银河同样地明亮。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这两句明点月华星辉,暗写波光水色,表现了上下通明的境地,仿佛是一片琉璃世界。所以接下来说:“表里俱澄澈。”这一句是全词的主旨所在,点明洞庭秋色美就美在“澄澈”上。这里表里如一的美,是光洁透明的美,是最上一等的境界了。“表里俱澄澈”这五个字,描写周围的一切,从天空到湖水,洞庭湖上上下下都是透明的,没有一丝儿污浊。这已不仅仅是写景,还寄寓了深意。这五个字标示了一种极其高尚的思想境界,诸如光明磊落、胸怀坦荡、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等。当张孝祥泛舟洞庭之际,一边欣赏着自然景色,同时也在大自然中寄托着他的美学理想。他笔下的美好风光,处处让我们感觉到有他自己的人格在里面。诗人的美学理想高尚,心地纯洁,他的笔墨才能这样干净。“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洞庭湖是澄澈的,诗人的内心也是澄澈的,物境与心境悠然相会,这妙处难以用语言表达出来。这难说的妙处应当是心物融合的美妙体验,只有这种美妙的体验才是难以诉诸言语的。“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结合他被谗免职的经历来看,还有表示自己问心无愧的意思。在岭南的那段时间里,自问是光明磊落,肝胆照人,恰如那三万顷玉鉴琼田在素月之下表里澄澈。在诗人的这番表白里,所包含的愤慨是很容易体会的。“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这两句又转回来写当前。萧骚,形容头发的稀疏短少,好象秋天的草木。结合后面的“冷”字来体会,这萧骚恐怕是一种心理作用,因为夜气清冷,所以觉得头发稀疏。“短发萧骚襟袖冷”,如今被免职了,不免带有几分萧条与冷落。但诗人的气概却丝毫不减:“稳泛沧溟空阔”。不管处境如何,自己是拿得稳的,自己安稳地泛舟于浩淼的洞庭之上,心神没有一点动摇。“尽挹西江还,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这是全词感情的高潮。这几句是设想自己作主人,请万象作宾客,陪伴我纵情豪饮。一个被谗罢官的人,竟有这样的气派,须是多么的自信才能做到啊!“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自己已经完全沉醉,忘记这是一个什么日子了。这两句作全词的结尾,收得很经松,很有余味。从那么博大的形象收拢来,又回到一开头“近中秋”三字所点出的时间上来。首尾呼应,结束了全词。2.重点探究一:南宋著名词人张孝祥,因遭馋毁而被罢官,北归经过洞庭湖时写下了这首词。结合词的内容,我们可以读出作者是个怎样的人?肝胆皆冰雪 -澄澈稳泛沧浪空阔。吸尽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 -心胸开阔扣舷独笑,不知今夕何夕 -平静细斟北斗 -心静 3.重点探究二:为什么说“妙处难与君说”?景色美,体验妙,心物融合的美妙体验,难以诉诸言语。此种真意,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a.孤光自照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b.吸尽西江,细斟北斗。借酒来“销万古愁”。c.万象为宾客。以自然之物为友,而不是以人为友。无法被人理解的孤独,无知己。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独。这是无人理解的孤独。既然在人世找不到知音,或者,青山能洞悉诗人的心事吧。这是中国古代诗人常用的逃避现实的法门:寄情山水,聊以慰藉自己的不得志。4.你觉得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为什么?“澄澈”。这首词上片先写洞庭湖月下的景色,突出景物的澄澈。下片着重抒情,写自己内心的澄澈。5.总结:全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是用什么方法表现这种思想感情的?思想感情:词人抒发了自己的高洁忠贞和豪迈洒脱。表现手法:借景抒情。全词写的是接近中秋的一个夜晚,他把自己放在澄澈空阔的湖光月色之中,那湖水与月色是透明的,自己的心的肝胆也是透明的,他觉得自己与大自然已经融为一体了。他以主人自居,请万象为宾客,与大自然交朋友,同样豪放旷达,出神入化。四、拓读1.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描写洞庭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请结合本词的上片分析二者景物描写有何不同?明确:范诗“衔远山”等句描写白天洞庭湖的动态之景。“衔远山、吞长江”写出洞庭湖的汹涌奔流;“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写出洞庭湖湖面广阔、水势浩淼的壮观景象。本词上片主要描写月下的洞庭湖静态之景。在皎洁的月光照耀下,辽阔的洞庭湖风平浪静,万顷碧波,如洁白明净的玉界琼田,水天一色。“表里俱澄澈”描绘了天地间空明的坦荡景象。2.张词和赤壁赋的以下内容都描写了月下水上的美景,但寄寓的思想情感并不完全相同。请结合相关内容分析其思想感情的异同。“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苏轼赤壁赋) 明确:相同:二人均驾一叶扁舟在阔大的水面上畅游,有自由飘逸之感。张孝祥面对美景,“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苏轼面对“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的美景有“凌万顷之茫然”之感受,二者均沉醉于自然美景之中。不同点:虽同处于贬谪后,但张词用“表里俱澄澈”“肝肺皆冰雪”“扣舷独笑”表达了对自己冰雪般品格的自信,对宵小的不屑;而苏文用“冯虚御风”“羽化登仙”更多地表达了遗世独立、超然物外的思想。五、作业(一)背诵默写全词。(二) 理解性默写。1.“ ”指的是洞庭湖加上与之相连的春草湖,点出地点,题目是过洞庭,词一开头就紧扣题目。“ ”点出时间,秋天天高气爽,“月到中秋分外明”,秋月对于生活在农业社会与大自然息息相关的古代文人来说,当是别有意味。2.“ ”一句运用通感修辞,表明不仅无风,连风的影子都没有,表达富有新意。3.念奴娇·过洞庭中,点出了在这秋草无色,秋水无波,美玉一般的空灵画面上,湖上的一叶扁舟分外突出,真似仙境的句子是: , 。4.作者泛舟洞庭,一边欣赏着自然景色,同时也在大自然中寄托着他的美学理想即本词的主旨句是“ ”。 5.写洞庭湖是澄澈的,诗人的内心也是澄澈的,物境与心境悠然相会,这妙处难以用语言表达出来的句子是“ , ”。 6.忆起“ ”的为官生涯,并以“ , ”来象征自己纯正无私和洁身自好。在结构上,它又与上片的“ ”在意境上下呼应。7.化用苏轼西江月:“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中“孤光”这一典故的句子是:“ ”。8. “ ”,比喻心地光明磊落像冰雪般纯洁,与上片“ ”虚实相映,写人写景内外一片澄明。9.屈原离骚“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写出了屈子自己内美与外美的统一。张孝祥则用“ , ”两句进一步写外在世界与内在世界澄澈的相会与相合。10.“ , , ”三句既是对洞庭湖的夜景加以补充,同时又是作者爱国抗金这一高尚人格的具体写照,暗地里还反映了作者对南宋小朝廷腐朽黑暗政治的憎恶和不满。11.“ , ”两句语意双关,既写了月夜泛舟的具体感受,又以“稳泛沧浪”的从容之举,象征着对群小进谗、众口铄金的世俗风气的蔑视,显示了“举世非之而不加沮”的气魄。12.“ , , ”这三句是词中的传神之笔,它进一步表现出作者襟怀坦荡、见识超迈与乐观豪爽的性格,颇有居高临下,对投降派不屑一顾的气势。13.“ ”一句,以西江水为酒,极尽夸张之能事,凸显豪放之风。14.“ ”一句是暗用了九歌·东君:“援北斗兮酌桂浆”的意思,说举北斗星当酒器慢慢斟酒来喝。15.念奴娇·过洞庭中,词人敲击船沿、仰天长啸,抒发出自己的满腔豪情,似乎忘却时间的句子是: , !16.苏轼前赤壁赋有“扣舷而歌之”之语,张孝祥则是用“ , ”两句写敲击船沿、仰天长啸,抒发出自己的满腔豪情。念奴娇·过洞庭理解性默写答案1.“洞庭春草”指的是洞庭湖加上与之相连的春草湖,点出地点,题目是过洞庭,词一开头就紧扣题目。“近中秋”点出时间,秋天天高气爽,“月到中秋分外明”,秋月对于生活在农业社会与大自然息息相关的古代文人来说,当是别有意味。2.“更无一点风色”一句运用通感修辞,表明不仅无风,连风的影子都没有,表达富有新意。3.念奴娇·过洞庭中,点出了在这秋草无色,秋水无波,美玉一般的空灵画面上,湖上的一叶扁舟分外突出,真似仙境的句子是:玉界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4.作者泛舟洞庭,一边欣赏着自然景色,同时也在大自然中寄托着他的美学理想即本词的主旨句是“表里俱澄澈”。 5.写洞庭湖是澄澈的,诗人的内心也是澄澈的,物境与心境悠然相会,这妙处难以用语言表达出来的句子是“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6.忆起“岭海经年”的为官生涯,并以“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来象征自己纯正无私和洁身自好。在结构上,它又与上片的“表里俱澄澈”在意境上下呼应。7.化用苏轼西江月:“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中“孤光”这一典故的句子是:“孤光自照”。8. “肝肺皆冰雪”,比喻心地光明磊落像冰雪般纯洁,与上片“表里俱澄澈”虚实相映,写人写景内外一片澄明。9.屈原离骚“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写出了屈子自己内美与外美的统一。张孝祥则用“明河共映,表里俱澄澈”两句进一步写外在世界与内在世界澄澈的相会与相合。10.“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三句既是对洞庭湖的夜景加以补充,同时又是作者爱国抗金这一高尚人格的具体写照,暗地里还反映了作者对南宋小朝廷腐朽黑暗政治的憎恶和不满。11.“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两句语意双关,既写了月夜泛舟的具体感受,又以“稳泛沧浪”的从容之举,象征着对群小进谗、众口铄金的世俗风气的蔑视,显示了“举世非之而不加沮”的气魄。12.“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这三句是词中的传神之笔,它进一步表现出作者襟怀坦荡、见识超迈与乐观豪爽的性格,颇有居高临下,对投降派不屑一顾的气势。13.“尽挹西江”一句,以西江水为酒,极尽夸张之能事,凸显豪放之风。14.“细斟北斗”一句是暗用了九歌·东君:“援北斗兮酌桂浆”的意思,说举北斗星当酒器慢慢斟酒来喝。15.念奴娇·过洞庭中,词人敲击船沿、仰天长啸,抒发出自己的满腔豪情,似乎忘却时间的句子是: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16.苏轼前赤壁赋有“扣舷而歌之”之语,张孝祥则是用“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两句写敲击船沿、仰天长啸,抒发出自己的满腔豪情。9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