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新版 人教版.doc
-
资源ID:751252
资源大小:178.22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19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新版 人教版.doc
- 1 -2019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高一年级历史试题高一年级历史试题满分:100 分 时间:40 分钟 一、一、选择题(每小题选择题(每小题 3 3 分,共分,共 606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有学者认为:“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结构,王室之下,有几级的封建;从横切面来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亲属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 。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特点是A中央集权 B家国一体 C天下为公 D官僚政治2.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载:“立子以贵不以长,立适以长不以贤者,乃传子法之精髓,由传子之制而嫡庶之制生焉。夫舍弟而传子者,所以息争也。 ”材料表明宗法制A注重任人唯贤,维护贵族政治 B约束兄弟子女,追求政治平等C维护等级关系,强化封建专制 D强调尊卑有序,稳定社会秩序3.福建民居土楼结构的特点是中轴对称、有强烈的向心意识,高低尊卑、主次分明等。一楼之内一般居住着一个家族,房舍根据“长幼有序” “男尊女卑”的原则安排。这种建筑布局( ) A. 深受宗法影响 B. 突出皇权至上C. 体现宗教色彩 D. 利于邻里和睦4.吕氏春秋记载“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妻妾不分,则家室乱;嫡庶无别,则宗族乱。 ”为解决以上问题,当时规定的制度是( )A嫡长子继承制 B按年龄继承制C按军功继承制 D按遗嘱继承制5.商朝人崇信各种鬼神,把占卜、祭祀作为与神灵沟通的手段,负责通神事务的是商王和巫师(往往出身贵族) 。在商代,王是人,也是神,既是王朝的元首,又是群巫之长。上述材料最能说明( )A神灵主导着商朝的人事 B祭神是生产力落后的结果C商王垄断神权来强化王权 D商朝阶级矛盾比较尖锐6.有学者认为:“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 2 -侯叫做建国 ,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 ,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 ,只知效忠于家 ,而不知效忠于国 。 ”该学者揭示了( )A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B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C宗法制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D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7.历史学家指出:西周王朝虽然显示出一定的统一性、集权性,但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仍是最本质的特点。造成上述“分散性、松散性”的原因是( )A贵族拥有世袭统治权 B分散的自然经济C贵族拥有土地所有权 D王室日益腐败8.郡县制与周代以来“分土建邦”的分封制相比较,最主要的差别在于形成了A中央间接管理地方的形式 B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C中央松散管理地方的形式 D中央派出机构管理地方的形式9. “陛下”原指宫殿的台阶,又特指皇帝座前的台阶,皇帝临朝时, “陛”的两侧有近臣执兵刃站列,以防不测和显示威风。群臣一般不能和皇帝直接对话,而要有站在“陛”下的侍卫转达。 “陛下”称谓的由来从本质上反映了( )A封建等级制的森严 B皇帝安全是国家的政治大事C专制皇权的不容逾越 D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10.“秦朝在政府组织上,嬴政大帝给中国历代王朝奠定了权威性的规范,使得以后几百个帝王只能在他所想到的圈子里作小小的修正,而无力作巨大改变。 ”材料中这一“规范”是指( )A分封制度 B世袭制度 C中央集权制度 D宗法制度11.秦朝时为避“赢政”的讳,将“正月”改为“端月” ,西汉时因项伯有功而汉高祖刘邦赐其姓刘,这主要反映出( )A重视人才 B皇权独尊 C尊崇自然 D宗法观念12.实行郡县制是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内容,对中国古代政治形成了长久的影响。下列有关秦朝郡守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郡守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 B是郡的最高地方行政长官C在其辖区内没有自己的封国 D职位世袭并有权直接任免县令- 3 -13.某人为了让弟弟顺利取得任官的机会,故意在分家时,将优厚的部分归于自己,让弟弟取得贫瘠的土地。乡里民众因此盛赞其弟“能让” ,推荐这位弟弟参加政府的任官考试。这个故事里的选官制度最可能出现在哪个朝代( )A秦朝 B两汉 C魏晋南北朝 D唐宋14.钱穆评价中国古代某一时期, “学术环境不普遍,限于少数私家,而有所谓累世经学。天下仕途渐渐走入一个特殊阶层的手里去” 。上述现象得以改变是在A秦汉时期 B魏晋时期 C唐宋时期 D明清时期15.伏尔泰认为中国的竞争性考试,使管理地位人人皆可争取,并非生而有之,欧洲不能与之相比,应加以采用。下列发源于中国,推行于全世界,成为今日全球公务员考试制度滥觞的是( )A秦朝军功爵制度 B明清时期八股取士制度C隋唐时期科举制度 D汉朝时期察举制度16.史记汉书均为私家撰著。魏晋以后,朝廷任用史官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亲自参与,这反映出官修史书( )A记载的真实性 B评价历史的公正性C修撰的政治性 D解释历史的客观性17.白居易在郑覃可给事中制中云:“给事中之职,凡制敕有不便于时者,得封奏之;刑狱有未合于理者,得驳正之;天下冤滞无告者,得与御史纠理之;有司选补不当者,得与侍中裁退之。率是而行,号为称职。固不专于掌侍奉、赞诏令而已。”其论述的部门是( )A中书省 B门下省 C尚书省 D六部18.“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 ,这句话反映出元朝有重大创新举措的是( )A实行郡县制 B建立宗法制 C推行行省制度 D设立刺史19.皇权是对社会权力资源的独家垄断。它不仅有一套垄断和管理体系,而且有一套完备的调节系统,如防止皇帝决策失误的“封驳”制度、为防止官员不忠和腐败的“监察制度”等。有人认为这些是世界其它文明绝无仅有的“原创性”国粹。文中提到的两个制度最明显地对应于( )A唐朝中书省、宋朝的通判 B汉朝的内朝、秦朝的御史大夫C唐朝门下省、宋朝的通判 D明朝的内阁、元朝的行中书省- 4 -20.关于宋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时为晋王)的活动,北宋时期有不同记载。续湘山野录记载,宋太宗当晚曾与其兄宋太祖在宫中饮酒,并宿于宫中;涑水记闻则称,那晚宋太宗并未进宫。这反映出( )A历史事实都是通过历史叙述呈现B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记载C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D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二、非选择题(共非选择题(共 4040 分)分)21.阅读材料,回答下面的问题。 (28 分)材料一材料一 刘邦接受了皇帝的称号,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地方行政系统仍是郡、县、乡、亭、里。郡有郡守、郡尉等,分掌政治、军事、监察之权。县分大小,万户以上设县令,万户以下设县长。 樊树志国史概要(1)材料一反映了汉初哪些政治制度?指出其渊源。 (9 分)材料二材料二 “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 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 ”这些受封的诸侯王和列侯都是“有土之爵” ,在其封地上享有两大特权:一是“自置吏” ,二是“得赋敛”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2)依据材料二,说明汉初“矫秦县之失策”的措施及具体内容, (6 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措施导致的后果。 (3 分)材料三材料三 汉武帝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 “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为列侯,而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分别隶属于汉郡。淮南王刘安谋反, “国除为九江郡” ;衡山王刘赐谋反, “国除为郡” 。又颁布律令,规定王国官员地位低于一般官员,限制人们与诸侯王交游。从此,王国与汉郡无异。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主编新编中国通史- 5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 (6 分)并分析其意义。(6 分)22.阅读材料,回答下面的问题。材料材料 当经济社会生活的发展消解了贵族对血缘和宗法纽带的神秘感时,政治的危机就会出现。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普遍进行变法活动,以图加强国家力量,同时中央集权也发展起来。那种宗法血缘与政治关系互补型的国家形态分封制已失去了存在的根据,必须对此进行改革,使之向纯粹的以地缘关系为基础的政治社会过渡。而郡县制正是顺应这种大趋势创造并选择的一种新的国家治理方法。 摘引自王明德论春秋战国时期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政治转型的原因和表现。(10 分)- 6 -包头市第四中学高一年级月考历史试题答案包头市第四中学高一年级月考历史试题答案选择题:选择题:1-51-5 BDAACBDAAC 6-106-10 AABCCAABCC11-1511-15 BDBCCBDBCC 16-2016-20 CBCCBCBCCB非选择题:非选择题:21.答案:(1)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6 分)承袭秦制。 (3 分)(2)分封诸侯王国。 (3 分)受封王侯在封地上可以自行任命官员、收取赋税。 (3 分)王侯权力过大,危害中央集权。 (3 分)(3)颁布推恩令分割王国封地;剥夺犯法诸侯王封地,改为郡县;颁布律令加强对诸侯王的防范。 (6 分)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中央集权得到加强,巩固了国家统一。 (6 分)22.答案原因: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2 分)各国变法运动的促进;(2 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2 分)表现:由分封制向郡县制转变;(2 分)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