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说课稿.pdf

    • 资源ID:75153352       资源大小:51.33KB        全文页数:32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说课稿.pdf

    1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说课稿目录角的度量说课稿长方形面积的计算优秀说课稿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说课稿角的分类和画法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说课稿1 亿有多大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口算乘法说课稿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说课稿速度、路程、时间之间的关系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说课稿商的变化规律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说课稿说课设计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说课稿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说课稿说课设计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统计说课稿2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说课稿一、说教材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角的度量第一课时。教材的主要内容学习角的度量方法,能正确度量角的大小。数学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学生已学习过角的认识,有了一定的基础,本节课以学生的好奇心为突破口,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质疑、解疑过程,最大限度地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动手操作探索角的度量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大胆阐述自己的观点,努力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二、说教法和学法:新课标提出:凡是学生能自己探索得出的,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决不暗示。本节课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注意贯彻启发性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教师的组织者、引导者角色。依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我将教学目标确定为:1、通过学生的自主观察认识量角器,知道角的度量单位,会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并知道它的度数。2、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学会正确使用量角器量角,并读出度数。3、通过一系列的观察、操作活动,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两边的长短无关。4、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主动参与学习、勇于探究的能力。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量角器,并正确使用量角器。教学难点是:正确使用量角器量角以及正确读出角的度数。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我将设计五个环节达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1、创设情境、激趣引入;2、合作交流,观察研究;3、尝试量角,探求方法;4、趣味练习,拓展延伸;5、归纳小结,升华认识(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出示简笔画并提问:大家从这两幅简笔画中发现了什么?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图形是由线段、圆、角组成的,从而教师提出问题:你了解哪些关于角的知识?简单的问题,促使学生动脑回忆所学过的知识,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总结,为学习新知做好准备,也为能力较弱的学生提供了一次回答问题的机会,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在此环节根据小学生喜欢简笔画的特点,通过简洁生动的简笔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顺利导入新课的学习。(二)合作交流,观察研究首先出示量角器,让学生观察量角器的组成,师问,仔细观察量角器上有什么?小组合作,比一比谁找得多?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探究并亲自将自己的发现通过小组的形式表达出来,培养学生的观3 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并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乐趣,认知和情感得到同步发展。学生认识了量角器的结构和计量单位,并观察1 度角的大小,观察量角器的刻度,重点认识内圈和外圈。通直观演示,使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形成 1角的表象,这样也符合学生认识规律;接着让学生动手在量角器上找找几个比较特殊的角,在此教师提出探究性问题:量角器上有两个刻度30、150 你认为应该读哪个才正确,为什么?根据学生已掌握的知识:锐角小于90,钝角大于90,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同时使这几个特殊的角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表象;再通过学生找一找刻度线,读一读大小不同的角的度数,来突破内外圈刻度容易读错的难点,为后一环节做了充分的准备。(三)尝试量角,探求方法这一环节一开始,教师提出:试着量一量,边量边想,你们是怎样量的?有什么好办法?学生带着问题,亲自动手量角,并与同学讨论如何量这个角的度数;在学生开始介绍时,引导学生严格运用数学语言,并及时纠正,针对难点,设计两个问题:1.量角器的边和角的一边对齐,正确吗?应该怎么办?2.看度数时,有两个数,应该怎么看?什么时候看内圈,什么时候看外圈?,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概括总结,有助于知识的积累和深化,是发展学生记忆力、思维力的重要手段。最后,教师在学生的基础上进行总结方法,并电脑课件重现量角的过程,既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巩固,又能对一些学有困难的学生给予释疑。整个环节,学生带着问题,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问题,掌握量角的方法,并充分利用(四)趣味练习,拓展延伸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必要手段。本节课的练习我设计了以下三个层次:(1)量一量,排排队动手用量角器量一量下面各个角的度数,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为这些角排排队,不仅能巩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又能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新知的情况。(2)量一量,摆摆图量出一幅三角板每个角的度数,并摆出75 120 135 180(3)剪一剪,量一量动手剪个五角星,小组合作,量出五角星每个角的度数整个练习环节,让学生通过比角、拼角、找角、量角等一系列活动,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给学生创设一个运用新知充分发散思维的空间,引导学生去发现,去创造,不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让学生经历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四)归纳小结,升华认识首先让学生自己说说,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学会了什么?学生自己小结,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既能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又能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教师及时给予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4 增强学习的信心。5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优秀说课稿一、教学指导思想本节课的教学本着以学生自主发展为宗旨,以合作探究为主线,充分利用多媒体的音像效果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最大限度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在教学中注意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并充分给予学生思维时间和创新空间,展开“猜想实验发现验证”的探究学习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观察、分析、操作、概括的能力,努力利用信息技术环境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科学启蒙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二、说教材1、教材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长方形面积的计算(P97、98)2、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的特征,知道了面积单位和会用面积直接量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学会长方形面积的计算,不仅是今后学习平面图形面积的重要基础,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空间观念。3、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下,通过观察与实验,自主发现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初步理解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长方形的面积。(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渗透“猜想实验发现验证”的学习方法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今后学习科学知识打好基础。4、本节课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教学关键是理解长方形所含的平方厘米数,正好等于长和宽所含厘米数的乘积。三、说教法和学法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方法比知识更重要”,为了突出重点、分散难点、解决关键,本节课采用网页型课件为学生的探究活动创设氛围,使学生从探究中自主感知、体验长方形面积与边长的关系,促进知识的迁移。1、充分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和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前提。西谚说:“你可以把马拉到河边,但你却无法迫使它饮水。”虽然教师可以通过纪律或训斥的方式把学生“拴”在教室里,你却无法使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状态,因此,我充分运用多媒体来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给学生创造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环境,提供给学生充分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在获得6 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为其终身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2、借助多媒体分析事物的特征,有利于学生形成丰富的表象和完整的概念。在教学中,许多无法用语言描述的事物,或者对学生来说是高度抽象的知识,就可以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显示出来,将复杂问题转化为学生易于理解的问题。如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用动画动态展示了长2 厘米、宽1 厘米的长方形的长和宽的变化过程,让学生形成丰富的表象,马上就猜想出长方形的面积的变化可能和它的长和宽有关。3、运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教学的机会,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教学中,十分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重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尽可能地淡化教师教的痕迹,突出学生学的过程。我利用电教媒体呈现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和语言描述去再现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能力。如我采用多媒体软件模拟用摆面积单位的方法测量客厅面积的过程,帮助学生感知求面积的计算方法,深刻理解长方形面积公式的含义,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得到了有效的培养,抽象思维不断发展。五、说教学过程设计在本节课中,我共设计了以下4 个环节:(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在这一环节中我依据儿童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利用多媒体技术在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中引出数学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我特点采用了小老虎要为客厅铺地砖的故事,让学生发现用面积单位去量地板的面积是很不方便的,由此引出我们必要寻找一种更好、更简便的方法来计算长方形物体的面积。(二)实践探究、寻找方法。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是本节课的核心问题,顺应小学生好奇、喜动的特点,我采用了“猜想实验发现验证”的方法,运用多媒体的辅助功能突破核心问题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我充分利用flash 动画为学生提供猜想材料,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学生们通过观察长2 厘米、宽 1 厘米的长方形的长、宽以及面积的形象变化,形成丰富的表象,马上就猜想出长方形的面积的变化可能和它的长和宽有关。然后,我设计了用12 个 1 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长方形的实验,通过分小组、动手操作实验,使学生领悟、感知长方形面积与长和宽有密切关系。按照学生的汇报,我形象地用flash 动画直观展示出6 种不同的摆法,给予学生强烈的视像效果以及示范作用,方便学生观察比较,帮助学生迅速得出长方形面积公式就是长乘宽的结论。接着,学生们试用“长方形面积=长宽”这个公式,计算前面猜想环节中的变化所得的3 个长方形的面积,以此验证他们所发现的公式是否能用于其它的长方形。学生的计算结果与多媒体展示摆方7 格的数据相同,由此证明公式是成立的。在新课完成时,我引导学生进行小结,深化对新知的理解和培养学生原认知能力,让学生们进一步明确学习了什么知识、通过怎样的方法学习,并指出在学习知识时我们应该经常使用这种探究的方法。(三)练习应用练习环节的设计本着立足基础,力求变化,适应发展的原则,使练习有层次,有梯度,是学生在基础中巩固新知,变化中深化新知,发展中内化新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各有所得。为此我安排了以下练习:首先是基本练习,我运用多媒体软件展示了小老虎房间的长方形物品,并出示数据让学生口算出它们的面积,目的是让学生感受长度单位要与相应面积单位对应,并且进一步熟练运用公式计算长方形的面积。然后进行加强练习,指出其实长方形是一种很常见,很实用的图形,在我们的周围随时随地都可以看到长方形,运用多媒体动画我校的小操场、走廊、游泳池、篮球场等图片,最后以篮球场为例,出示数据让学生们求出它的面积以及半场的面积。最后让学生进行“小侦探”练习,测量身边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并计算面积,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生活,最后把调查的结果贴在课室后面的黑板上,让同学们相互检查验证。(四)总结评价在这一环节的设计中,我让学生回顾并总结今天所学的知识,以及运用学习的方法是科学探究的方法,并给予学生再次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们相互分享和提醒,进一步突出本节课学习的知识要注意的要点。在作业的布置中,我采用了必做题和选做题,其中选做题是请学生选用网站上课外拓展的数据来计算学校游泳池、跑道、小操场的面积。在本节课中,我采用网页型课件的目的,是为了方便把课件挂在自己的个人学科网站上,让学生在课后仍可以交流使用,延伸教学的时空。实践证明:在教学活动中,结合学科特点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发挥电教煤体的辅助教学功能,将能很好调动小学生的多种感官进入学习最佳状态,优化课堂结构,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掌握新知,培养思维能力,拓宽思维渠道,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现代教学媒体进入小学课堂,并与数学学科教学地有机地整合,它以其独特的魅力,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开辟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创设了条件。教师们,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同打造现代信息技术这道亮丽的风景线吧!8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说课稿角的分类和画法一、教材分析: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时角的分类。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角,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借助两把折扇的实物素材认识平角和周角,通过观察、动手实践、探究掌握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从而体会“学数学”、“做数学”的乐趣。基于对教材的以上认识,依据数学课程标准,确定如下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平角、周角。通过观察掌握锐角、钝角、直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能力目标:通过生动、有趣的数学情境和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情感目标:使学生经历分类的探索过程。体会到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乐趣,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发现问题,培养空间观念。教学重点:认识平角、周角,掌握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认识周角。三、教学设计:前苏联心理学家赞可夫说过:“凡是没有发自内心的求知欲和兴趣而学来的东西是很容易从记忆中挥发掉的。”课标中也指出,数学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经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这节课我根据新课程的理念,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具体教学设计如下: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学生而言数学的学习应当是生动的、有趣的。所以我从猜谜语入手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那我来考考你们“一件东西手中握,有风不动无风动,不动无风动有风,夏季摇来乐陶陶。”打生活用品。这时学生兴趣高涨,我的说是陀螺,有的说是风车,有的说是扇子。对了,就是一把扇子。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把扇子!这时我出示三幅图,看一看,它们都是什么角,请看大屏幕。这一环节的设计,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适度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也为本节课后续学习做了铺垫。2、演示操作、明确概念:同学们,除了刚才找到的锐角、钝角和直角外,这把折扇中还有特殊的角。(课件演示:平角的形成,然后抽象出图形演示。请学生描述平角形成,然后板演平角的画法。)9 现在老师又给同学们带来一把扇子,课件演示周角的形成,然后抽象出图形,周角的顶点,两条边在哪?(板演周角的画法)这一环节的设计能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同具体的实物结合起来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活动一:动手实践、感悟数学皮亚杰认为:儿童学习的最根本途径应该是活动,活动是认识的基础,为此我为学生提供了操作机会。首先动手操作,用活动角感受平角和周角的概念。然后再动手操作,研究平角、周角的度数。这一环节中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探究实践,为学习角的分类作了铺垫。活动二:小组合作、探究分类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数学的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因此,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一个万宝囊,快去找一找里面有什么,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量出角的度数,并标明度数,小组研究怎样分类。然后师生共同总结出:锐角小于90o 直角等于90o 钝角大于90o 而小于 180o 平角等于180o 周角等于360o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操作,你发现直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吗?学生情绪又一次高涨,纷纷举手说:1 个平角 2 个直角一个周角 2 个平角 4 个直角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角的认识,提高量角的技能。然后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培养了学生合作的意识,为学生亲身经历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提供了良好的机会。3、课堂练习:1、排一排:(明白五种角的有序排列)()角()角()角()角()角2、在 46o、130o、90o、270o、25o、107o、180o、360o 这些角中()是锐角,()是直角、()是钝角,()是平角()是周角。3、你能只量一个角的度数就知道其他三个角的度数吗?1 10 2 3 4 1=40o2=()3=()4=()4、时钟在十点时,时针与分针成()度角。5、将一张圆形纸对折三次后展开,可以得到哪些度数的角?本节课我设计了五道习题,内容由浅入深,逐步提高,让学生体验到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功感,并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从而产生积极的数学情感。总之,这节课我本着以兴趣为先导,以活动为载体,以三维目标的落实为目的,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实验、推理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11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说课稿1 亿有多大一、教材分析1 亿有多大?是人教版新教材小学四年级数学第七册第一单元内容。教材在数概念的教学中,十分重视数感的培养。让学生通过对具体数量的感知和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数感。但由于 1 亿这个数太大,学生很难结合具体的量获得直观感受。因此在“大数的认识”这一单元后,安排这个综合应用,旨在使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经历猜想、实验、推理和对照的过程,利用可想像的素材充分感受1 亿这个数有多大。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1、通过“称一称”“数一数”“排一排”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感受一亿有大,并能结合实际,以具体的事物来表达对一亿大小的感受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活动中增强主动参与和乐于合作的意识,培养勤俭节约的优良品德。三、教学理念:数学教学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教师应教给学生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得新知识能力,培养学生敢于自主学习、尝试新知的研究学习。小学生已有的数学认知结构和生活经验为其独立解决数学问题提供了可能。为此,在教学“延伸性、迁移性知识”时,我直接让学生自己自主尝试、积极探索,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通过操作、观察、分析、比较、推理、发现和总结,给学生自主探索新知的空间、时间,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机会,让学生在探索中获得发展。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感知一亿的大小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数感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学法和教法上谈谈:五、学法四年级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正处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抓住了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亲历知识的生成过程,有效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训练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六、教法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尽力展现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基于本节课的特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着重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研讨法。最后我来具体谈一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七、教学程序及设想12 一、谈话揭题。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中国大约有多少人吗?那么你知道一亿有多大吗?揭示课题:一亿有多大。在黑板上写出100000000 和 1 亿。后引导学生从数的组成理解1 亿的大小:由1 个亿组成的、由10 个千万组成的、由100 个百万组成的、由1000 个十万组成的、由10000 个万组成,由100000000个一组成的。谁能说说,“100000000”这个数给你的感受是什么?(特别的大)二实践操作(一)称一称那么 100000000 到底有多大呢?大家想不想切实感受一下啊?下面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古时候有一个叫刘恩的大臣,他非常关心老百姓的疾苦,有一次黄河又泛滥了,波涛汹涌的黄河水不知冲倒了多少房屋,成千上万的老百姓无家可归。当刘恩得知这一灾情后,他非常的着急,立刻用了最快的速度写了一份奏折给皇帝。皇帝看了刘恩的奏折后就下令让他到灾区去救灾。刘恩到了灾区后,立刻展开救灾工作,他和老百姓吃住在一起,同甘共苦,最后终于让老百姓重建了家园,又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灾区的人民非常感激刘恩,家家户户都挂上了刘恩的画像,可是皇帝知道这件事后,非常的嫉妒。他就不愿意奖赏刘恩,但是又害怕老百姓会说他的闲话,于是他就想了一个自认为很好的办法,一天他把刘恩找来,先是夸奖他救灾的功劳,然后对刘恩说:“民以食为天,你在灾区救了那么多的老百姓,朕就奖赏你每月奉禄多加100000000 粒大米吧。”皇帝刚说完,其他的大臣都笑了,心想,皇帝这哪是在奖赏刘恩啊,100000000 粒大米才有多少一点点。可是刘恩却是很高兴的谢了皇帝。你能知道刘恩为什么很高兴的谢了皇帝吗?你能猜想出1 亿颗大米到底有多重吗?(学生猜想)我们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能巧妙的称出1 亿大米到底有多重?(学生讨论)师引导出设计方案:把1 亿粒大米称一下方案 1、先称出100 粒大米的重量,再除以100,再算出 1 粒大米的重量,最后乘1 亿,算出1 亿粒大米的重量。(或用倍比关系算)方案 2、先称出10 克大米,再除以大米的粒数,最后乘1 亿,算出1 亿粒大米的重量。3、教师提出要求:以四人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种方案计算出1亿粒大米的质量,请写出计算过程以方便后面的汇报,可以用计算器来帮助计算。4、学生分组计算5、各组汇报结果,教师板书,感受1 亿粒米的多少。通过刚才活动我们知道了1 亿粒米大约有2500000 克=2500 千克=5000 斤重,现在知道刘恩每月奉13 禄多加 100000000 粒大米,为什么很高兴的谢了皇帝吧?而我国有13 亿人口,如果每人每天节省1 粒米,那么全国一天下来大约能节省多少克大米啊?如果每人每天吃400 克大米,这些节省下来的大米可供一个人吃多少天?大约合多少年呢?(学生计算)13(25001000)400=81250(天)223(年)知道这些信息后,你有什么感想?(教育学生要爱惜粮食)2、数一数。(1)小组活动,动手数一数。以小组为单位,每人拿一些练习本,和在一起,以循环的方式一本一本的数,数到100 本告诉老师,老师立刻告诉各小组所用的时间,组长记录下来。完成后各小组交流所用时间。(2)小组合作,提出问题。谈话:如果照这样的速度,我们数一亿本练习本要用多少秒呢?出示书上的表格(可把90 秒改成全班认同的秒数),请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推算,并把结果填入表格。反馈,指名读得数。(3)进一步探究。谈话:9 千万秒,这段时间长吗?这么长的时间用秒作单位来表示显然不合适,你认为应该采用哪个时间单位?(年)怎样换算成多少年?学生说出方法后看书上的算式。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出结果。提问:看了这个结果,你有什么感想?3、排一排。谈话:刚才我们通过数一数从时间上感受了一亿的大小,大家还想不想通过其他的方式,再来感受一下一亿的大小?(1)实际测量长度。请 10 位同学手拉手站成一排,师生共同测量出长度。(取整米数)(2)列表进行推算。提问:照这样计算,一亿小朋友手拉手站成一排有多长?出示表格,根据表格形式,各小组也依据刚才的测量数据列表格填一填,并反馈推算结果。(3)从绕地球的圈数来进一步感知一亿有多大。指名读出推算出的长度。谈话:对于这个长度,大家都会感觉到很长,但究竟有多长可能还感受不深。地球赤道全长40000000米,一亿个小朋友手拉手站成一排,可以饶地球赤道多少圈?用计算器算一算。如果学生的计算器只能显示 8 个数位,就要把米换成千米来算。14 指名说说计算结果。提问:看了这个数据,你又感受到什么了?三、在活动中提升认识、升华情感。读一读下面的信息,并说一说有什么感受。1 亿滴水大约可以汇成3333 升水,能够装四辆大型运水车。1 亿张纸叠在一起,约有10000 米高,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我国的小麦产量近年来稳定在1 亿吨左右。新明日报2004 年 2 月 26 日电,联合国粮农组织周三宣布,爆发禽流感的亚洲迄今已杀鸡1 亿多只。2001 年中国移动电话的数量已经突破了1 亿部。四、全课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些什么?你有什么感受?五、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还想研究哪些有关1 亿的问题呢?(可能的情况:1 亿张纸的厚度、1 亿个一元硬币的厚度、1 亿个人的质量、1 亿秒有多长,)你能把你想研究的有关1 亿的问题,设计方案写出来吗?15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口算乘法说课稿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口算乘法,课本第45、46页。2、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 以内)和几百几十数乘以一位数(积在100 以内)和几百几十数乘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2)结合熟悉的生活情境,了解不同的交通工具的运动速度,理解用复合名数表示速度的含义。3)通过小组学习、主动探索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观察、思考合作的习惯。3、教学重点:学习整数乘法的一般口算方法。4、教学难点:学习整数乘法的一般口算方法。5、教学关键: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算法中的特点,选择学生能理解又优化的一种算法。6、编写意图:1)、从本单元主题图中选择出自行车和特别快车的运动速度为素材学习口算,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激发探究欲望,同时通过不同交通工具的运动速度,理解用复合名数表示数学术语。“速度”的含义,为后面理解关系式“速度时间路程”作为铺垫。2)、以物体的运动为背景,选择两个来自生活实际又具有特殊数值的两道算式163、160 3 作为引导学生学习口算的范例,使学生通过对比,自主得出一位数和两位数(或者几百几十的数)相乘的简便算法。3)、鼓励学生在自主思考的基础上,与同伴交流。二、教法学法1、创造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探求知识的火花,有了兴趣,学生就能自觉主动学习,就不会感觉到学习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新课前,我结合主题图和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同学们,秋天是一个郊游的好季节,你们喜欢秋游吗?出去郊游,我们选择什么交通工具呢?”教师的问话吸引了学生,学生情绪相当高涨,以饱满的精神投入学习活动中去。3、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新课程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本课时,教师创设问题情景后,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教师适当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思考空间,放手让学生独立探讨,小组讨论,自己领悟出口算方法,然后组织学生记报,教师再进行针对性的总结归纳,整个数学教学过程通过学生自主探索以及教师有针对性的引导,使学生从感性到理性,逐步加深认识,让学生在活泼,友爱和谐充满情趣的智力活动中自觉构建新知识。16 三、教学过程简述首先创设情境简单介绍6 种交通工具的速度,使学生初步理解“速度”的含义让学生说一说自己了解的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教师提供信息:人骑自行车1小时约走16 千米,让学生根据这个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教师适当地引出例(1)后首先建立计算模式。其次,要求学生用自己地知识经验独立口算。再次,与同桌交流算法回答计算结果,汇报不同算法引导学生对比不同算法的特点,确定最优化的算法,最后小姐口算方法。17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说课稿速度、路程、时间之间的关系我讲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54 页的内容速度、路程、时间之间的关系。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理解速度的含义,构建路程、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初步感知三者之间的变化规律;2、引导学生运用路程、速度、时间三者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获得解决问题的策略,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理解速度的含义。速度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陌生的概念,因此我采用直观描述的方式教学“速度概念,从学生生活实际中引入,比较两名同学谁走的快,学生能够根据所给条件,做出答案,真正比的是速度,但是学生不知道,于是我以此为契机,告诉学生每分钟走多少米就是速度。在讲解速度单位写法时,引导学生说出速度与路程和时间有关,学生通过读收集速度的资料,从而发现速度中的时间单位可以是每小时、每分、每秒等等,这不仅提高了学生对本小节内容的学习兴趣,还扩大了学生的认知视野,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人类创造交通工具的智慧和自然界的多姿多彩。之后我又详细的讲解了刘翔的跨栏速度、猎豹的奔跑速度、蜗牛的爬行速度,在丰富学生知识积累的同时,加深了学生对速度的感性认识,然后承接蜗牛的爬行速度,出示了两道有关蜗牛的小题,一个是求路程的,一个是求时间的,通过学生讨论,让学生自己总结速度、路程、时间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有种成就感,激发其浓厚的学习欲望。在拓展练习环节,练习题设计的不多,只有一道题,是与生活紧密接触的,虽然只有一道,但是既渗透了速度的概念,又涵概了速度、路程、时间之间的三个关系,三个关系三种方法,三条途径,每种都是正确的。这样不仅复习巩固了新知,还使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策略,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懂得一题多解的道理,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为以后学习数学也打下基础以上就是我对本节教学设计的简要说明,如果在哪个环节设计的不周全,还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18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说课稿商的变化规律一、教学内容:人教课标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例5“商的变化规律”第三个“商不变的规律”。二、教材分析“商的变化规律”在小学数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是进行除法简便运算的依据,也是今后学习小数乘除法、分数、比的基本性质等知识的基础。教材中利用学生已有的计算技能,通过计算比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发现商的变化规律。这部分内容不但可以巩固所学的计算知识,同时培养了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以及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裴老师教学的这一课,是在学生刚刚学习了除数不变,被除数和商的变化规律和被除数不变,除数和商的变化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有了前面学习的基础,学生在语言表述和思维方面都没有太大的困难,学习起来比较轻松。三、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通过观察、比较、探索,使学生发现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 除外),商不变的规律。2、培养学生初步抽象、概括能力。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比较、探讨发现商的变化规律。教学难点:理解被除数和除数的变化同步性,商不变时,被除数和除数相同的变化情况。四、教学设想1、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自主探究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前面学习两条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完善了三个规律,使商的变化规律更完整,也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课堂教学的实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探究规律、总结规律的过程中,让学生在观察、思考、尝试、交流的过程中,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交流,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2、紧抓学生知识的生长点,将学生知识、能力有效延伸本课通过研究商不变的规律,在学生初步感知到被除数、除数、商之间存在着变化的规律基础上,抓住学生这个知识的生长点,从单纯的算式计算延伸到算式内部、算式之间的联系上,延伸学生的知识范围。进而使学生通过本节课研究,经历数学规律产生或发现的一般过程。3、尝试猜测验证总结结论的数学学习方法,学会辨证的分析问题本课使学生在平常的口算练习中,根据思考,得出一个初步的推测,这个推测是否正确,是否具有普遍性都需要进行严格的验证,在验证的过程中,不仅仅使学生学会从广泛的正面举例中证明自己19 的推测,还要全面的分析,从相反方面思考举出反例,使得出的结论更加全面、正确。举反例对学生来说是个突破,能用逆向思维分析解决问题,对于学生将来的学习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整节课就在学生不断的猜测验证总结结论中,参与了获取知识的过程,尝试了这种数学学习方法。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20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说课稿说课设计【说课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49 页例 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说教材】三位数乘两位数是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学生在三年级下册已经学过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笔算。本节课在此基础上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基本方法。三年级时,学生已经掌握了三位数乘一位数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因此,对算理和算法的理解和探索并不会感到困难。但是,由于因数数位的增加,计算的难度也会相应的增加,计算中就会出现各种不同的情况,因此,这一课的学习对学生来说也是非常必要的。学习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学生完整地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小数乘法打好基础。教材提供的情景中,让学生建立速度的概念,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时间、路程和速度的关系,并应用这种关系去解决问题。【说教学目标】根据以上分析以及新课标提出的要求:要让学生在获得新知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培养,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情感与态度目标:让学生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的体会,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3、能力目标: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能主动总结、归纳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类比及分析,概括能力,发展应用意识。【说教学重点、难点】由于学生对笔算乘法已有一定的经验,通过知识的迁移学生能很好的掌握,所以本课的重点制定为: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因为在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时,学生在把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与第一个因数相乘时,就不知道积应该写在什么位置上。所以本课的难点为:理解竖式中,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与第一个因数相乘时,积的末尾要与十位对齐的道理。【说教学方法】一、说教法: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而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所以我制定了以下的教法:1、情景教学法:创设学生熟悉和喜爱的情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迫不及待获取新知的欲望,发现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产生积极的数学情感。2、任务教学法:学生通过猜测、思考、验证、合作、交流等活动学习新知,完成教学任务。21 在这过程中我注意使用启发式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角色。【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五一”劳动节妈妈、爸爸和小明计划出游的打算:有这样的四条路线从湖州到南京,爸爸决定自驾游,时间大概是3 小时,汽车每小时可以行79千米。从湖州到云南大理,如果坐快客的速度是每小时85 千米,一共需要32 个小时。从湖州到北京故宫,如果坐特快列车的速度是162 千米,大约需要9 小时。从湖州到四川卧龙,如果坐火车的速度是145 千米,大约需要12 小时。请你提出数学问题,并且解决问题。设计意图:学生虽然已经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和笔算方法,但这已经是三年级学习的内容,好多学生已经忘记,所以进行复习非常有必要,且很自然地把旧知迁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中来。并且在具体的情景中,复习和学习新知都比较容易接受,效果也比较好。(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1、让学生列出算式“14512”,提问:你会算吗?学生可能会出现课本第49 页所列举的方法,这时,教师适时优化出用竖式来做。生 1:14510=1450,145 2=290,1450+290=1740。生2:145 150,150 10=1500,150 2=300,1500+300=1800,比1800少 一 些,5 12=60,1800-60=1740。生 3:10012=1200,4012=480,5 1

    注意事项

    本文(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说课稿.pdf)为本站会员(索****)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