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合集(20220227011238).pdf
-
资源ID:75155111
资源大小:311.07KB
全文页数:26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合集(20220227011238).pdf
第三单元【教材分析】1.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民间故事”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一)两篇精读课文和牛郎织女(二)2 篇略读课文组成。猎人海力布讲的是猎人海力布打猎时救了龙王的女儿,得到一块宝石,使他听得懂动物的语言,他把利用宝石听到了大山要崩塌、洪水要淹没村子的可怕消息告诉了乡亲们,乡亲们得救了,而他自己却变成了石头。赞美了他热心助人、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牛郎织女(一)叙述了牛郎从童年到成人的痛苦生活和织女在天宫没有自由和欢乐的生活,以及他们在老牛的帮助下结成夫妻的故事,表现了牛郎和织女善良、诚实、勤劳的品格,反映了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牛郎织女(二)先写牛郎织女勤劳持家,日子过得挺美满,老牛死后留下牛皮,告诉他有困难急需的时候用上它;接着写王母娘娘反对,亲自去抓回织女,牛郎披上牛皮带着孩子奋力追赶,王母用天河隔开他们,最后写王母娘娘允许牛郎和织女一年见一次,喜鹊就来搭桥,让他们相会。表现了牛郎织女真诚坚定、敢于斗争的品质,反映了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会创造性地复述故事。2.单元重点:(1)阅读时,了解故事内容并会创造性地复述。这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旨在引导学生了解故事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猎人海力布一文的学习中,要鼓励学生关注人物对话,创造性地复述故事。牛郎织女(一)的学习中,鼓励学生丰富细节,适当添加合理情节,创造性地复述故事。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根据主要情节,大胆想象,“添油加醋”地复述故事,在学习课文中学习复述,在复述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积累,学习拓展运用。(2)学习缩写,体会“长话短说”的乐趣。本单元安排了习作缩写故事。学习缩写的一般方法:摘录、删减、改写和概括。学会这几种缩写方法,抓住故事主要内容,进行故事缩写。教材中安排缩写的范例,旨在教学生学习缩写的方法,并能灵活运用。【学情分析】民间故事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有些民间故事,学生多有接触。只是故事内容中的细节描述有所不同。学生大多都十分喜欢。阅读这些故事对学生来说难度不大。主要难在创造性复述上,很多学生会将“复述”变成背课文。此外对于“缩写”,学生能“长话短说”,但用什么方式“长话短说”,哪些文字“长话短说”,是有难度的。【教法建议】1.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对话。教师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不仅能用不同语气读出人物的对话,还可以和同学一起演一演来表现人物的对话,在演一演中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同时要鼓励学生在演一演中,加入自己对人物的理解,表现人物的精神和情感,学会讲好故事。2.引导学生合理添加细节。教师要根据课文特点,鼓励学生丰富细节,合理添加故事情节,进行创造性地复述,加深对故事理解,并学习如何讲好故事,在积累语言的同时,提升语言表达能力。3.把握好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求。略读课文和精读课文不同,重在培养学生迁移运用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本组课文的略读课文与前一篇精读课文正好可以合成一个故事,连续性很强,要使用好这点。3.激发学生的习作乐趣。教学中要从激趣入手,从缩写方法下手,先单项练习,再综合运用,多种方式让学生学会缩写故事。4.引导学生关注和阅读第29 页,形成对单元的整体认识,激发学生对中国民间故事的阅读兴趣。【课时安排】分类内容课时课文9.猎人海力布2 10.牛郎织女(一)2 11.牛郎织女(二)1 口语交际讲民间故事1 习作缩写故事1-2 语文园地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快乐读书吧1-2 合计8-10 9 猎人海力布(精读课文)【教学目标】1.会认本课4 个生字,会写11 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默读课文,能说出课文写了海力布的哪几件事情,并抓住文中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细心体会人物的品质,并分角色演故事。3.认真读课文,能提取主要信息,介绍“海里布”石头的来历。4.能有自己的阅读感受,通过读和写受到“热心助人、舍己为人”的教育。【教学重点】默读课文,能说出课文写了海力布的哪几件事情,并抓住文中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细心体会人物的品质,并分角色演故事。【教学难点】认真读课文,能提取主要信息,介绍“海里布”石头的来历。【教学课时】2 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本课4 个生字,会写11 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重点)2.默读课文,能说出课文写了海力布的哪几件事情。(重点)3.初步感知文意,了解课文内容。(难点)【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入类型:故事导入教师口述:孟姜女哭长城相传 秦始皇 时,劳役繁重,青年男女范喜良、孟姜女新婚三天,新郎就被迫出发修筑长城,不久因饥寒劳累而死,尸骨被埋在长城墙下。孟姜女身背寒衣,历尽艰辛,万里寻夫来到长城边,得到的却是丈夫的噩耗。她痛哭城下,三日三夜不止,城为之崩裂,露出范喜良尸骸,孟姜女于绝望之中投海而死(1)学生交流听后感受。教师提示:孟姜女哭长城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民间故事。民间故事是从远古时代起就在人们口头流传的一种以奇异的语言和象征的形式讲述人与人之间的种种关系,题材广泛而又充满幻想的叙事体故事。二、介绍作者甘珠尔扎布(1903 年 7 月 17 日 1970 年),别名韩绍约、川岛 隆良,蒙古族,辽宁彰武人。猎人海力布是甘珠尔扎布整理的。民间故事有两个突出的特点:1.时代久远,往往伴随着人类的成长历程而经久不衰;2.口头传播,民间故事大都以口头形式传播。从这两个特点,我们就可以发现:民间故事往往因为时代久远、又是口头传播,所以很难找到一个确切的作者。三、初读感知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2.学生初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3.检查初读情况(1)认读生字练 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流传宝库珍宝焦急叮嘱崩塌发誓迟延后悔酬谢牺牲谎话扶着催促避难震天动地(重点指导生字“珍”为前鼻音音,“叮、”为后鼻音;“酬、珍、嘱、誓”为翘舌音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2)学习多音字:难(n n n n)练 读句子,找发现。接着,他就把怎么得到宝石,怎么听见一群鸟议论避难,以及为什么不能把听来的消息告诉别人,都原原本本照实说了。读一读:面对这些逃难(n n )的同胞,即使再困难(n n),我们也要帮助他们。学习多音字:传(chu n zhu n)练 读句子,找发现。在内蒙古自治区,流传(chu n)着一个动人的民间故事。选一选:从他的传(chu n zhu n)记里,我们知道他母亲是得了传(chu n zhu n)染病而死的。(3)理解词语练 根据意思写出文中的词语。珠玉宝石的总称。()崩裂而倒塌。本文指的是突然分裂开后而倒塌。()从头到尾完全照原样。本文指把怎么得到宝石,怎么听见鸟商量,以及为什么不能把听到的消息告诉别人的经过从头到尾说一遍。()各种鸟兽的总称。()形容非常真实。()震动了天地。本文指大山崩裂的响声巨大。()指名回答。拓展“原原本本”,说 AABB 式的词语,并积累。(4)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4.再读课文,理清顺序。(1)自由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猎人海力布的几件事?第一段(第1、2 自然段):讲海力布平时热心助人。第二段(第3-6 自然段):讲海力布救了小白蛇,得到龙王的宝石。第三段(第 7-10 自然段):讲海力布把利用宝石听到了大山要崩塌、洪水要淹没村子的可怕消息告诉了乡亲们,乡亲们得救了,而他自己却变成了石头。第四段(第11 自然段):讲人们永远纪念海力布。分段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理清全文写了几件事。(2)梳理课文思路练 用简短的话说说整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引导学生用串联段意的方法,概括主要内容)四、学习“会写字”酬焦 珍叮嘱延悔誓扶塌 谎1.学生字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2.指导书写(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酬、珍、叮、嘱、悔、扶、塌、谎”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延”半包围结构,“誓、焦”上下结构。)(2)老师范写,重点指导左右结构的字“酬、悔、嘱”和半包围结构的字“延”,学生练写。酬:酉字要窄、里边有一短横,州字第二笔是竖撇、稍长,中竖要短,右竖最长。嘱:尸字要窄长,禹字上窄下宽、各部分都要扁、中间一竖贯穿到下框。悔:母字竖折和横折钩下边都稍往左拉、末端要交叉,中间一横左右都出头。延:左边是廴与辶不同,右边不是正字、上边是短撇、末笔竖折是一笔。誓:折字要扁宽、扌的一提和斤字的横稍长,言字的上横最长、下边都要窄。练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五、分类积累,练习表达1.自由读课文,画出文中有优美的句子,并积累:(1)在内蒙古自治区,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民间故事。(2)他热心帮助别人,每次打猎回来,总是把猎物分给大家,自己只留下很少的一份。大家都非常尊敬他。(3)他抬头一看,一只老鹰抓着一条小白蛇正从他头上飞过。他急忙搭箭开弓,对准老鹰射去。老鹰加彩字需重点指导。建议用荣德基课件的“笔顺演示”完成教学。受了伤,丢下小白蛇逃了。2.练习运用:(1)根据课文中的主要信息,参照板书,简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四件事情,尝试缩写课文,为下节课学习做铺垫】六、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通过快速默读,学习了本课生字,理解了词语含义,并掌握了识字、理解词语的方法。另外,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猎人海力布的热心助人、舍己为人。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默读课文,抓住文中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细心体会人物的品质,并分角色演故事。2.认真读课文,能提取主要信息,介绍“海里布”石头的来历。(重点、难点)3.能有自己的阅读感受,通过读和写受到“热心助人、舍己为人”的教育。【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1.听写词语。2.回顾课文围绕猎人海力布写了几件事。继续阅读课文,猎人海力布在你眼中是一个怎么的人?【设计意图:运用提出核心问题的方法来导入本课,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使学生明确了本课时的学习任务。】二、自读课文,整体把握。1.自由读课文,思考:猎人海力布在你眼中是一个怎么的人?2.小组讨论,交流。3.全班交流。(板书:特点:热心助人舍己为人)三、品读释疑出示:他热心帮助别人,每次打猎回来,总是把猎物分给大家,自己只留下很少的一份。(1)从哪些词中能看出,他的热心助人?(理解感受:每次、总是、只、很少)(2)学生朗读积累,引出下文的学习(一)研读“救小白蛇得宝石”1.师生分角色朗读:猎人海力布、小白蛇、老龙王2.设疑:这些都是对人物的语言描写。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文中用了很多“问”、“说”,但是怎么问,怎么说?没写。大家试着在“问、说”前面加点词。出示:海力布对小白蛇()说:“可怜的小东西,快回家去吧!”(1)指名学生填空、交流。(同情地、关心地)(2)请填空的学生根据填写内容演一演,演出自己的理解与感受。3.请学生照着样子给“救小白蛇”部分的内容加词句,可以加神态、心情、动作等。(学生自由加内容)4.分享,并三人一组,进行分角色演一演。5.上台表演,提倡不拿书。大家评价,引导学生在演一演和评一评中感受海力布的热心助人。(二)研读“救乡亲变石头”1.分角色读“救相亲变石头”的内容。2.提问:有什么发现?(与“救小白蛇得宝石”有相同点有很多人物描写,并进而回顾学习方法)3.用学习“救小白蛇的宝石”的方法,学习“救乡亲变石头”4.三人小组,演一演。5.上台表演,提倡不拿书。大家评价,引导学生在演一演和评一评中感受海力布的舍己为人。(注意引导学生区分:“热心助人”与“舍己为人”的异同)(三)整体感知,加深感悟1.全班分角色自由准备演一演“救小白蛇得宝石”和“救乡亲变石头”两部分内容。2.指名学生分角色演一演。3.现在,哪位同学知道那块叫“海力布”的石头是怎么来的吗?谁来简要地说一说?(四)小组表演展示1.仔细阅读课文,三人小组自由选择一个片段,试着分角色演一演。2.方法指导:人人都喜欢故事,一个好的故事在触动我们每个人心中一些似曾相识的东西,同时也告诉我们一些关于生活、世界和我们自己的全新的东西。表演故事也是一种理解课文的方法,还能让学习富于情趣。表演时要有一定的夸张些的动作,生动的语言,丰富的表情。要求:表演故事要求有以下几点:熟悉表演的内容,表演时脱稿演出;将课文中叙述性、简单的内容根据表现角色的性格与特点进行丰富,可以给人物加上动作、语言等,但切记东拉西扯;几个人合作要做好分工,互相配合;表演要戏剧化。别怕过火,表演时要配上丰富的手势、面部表情和戏剧化的身体语言。3.三人小组继续展示表演。四、读写训练,拓展延伸1.我们在猎人海力布身上感受到热心助人、舍己为人的崇高品德。文中,还有很多省略的地方没有具体写。出示:接着,他就把怎么得到宝石,怎么听见一群鸟议论避难,以及为什么不能把听来的消息告诉别人,都原原本本照实说了。你们想他会怎么说?说什么呢?请大家可以联系上下文,根据自己的理解补充一下,写一段话。(2)三人小组合作完善这段话,并以文中人物的口吻演一演,全班分享,评议。【设计意图:在练笔的同时,进一步让学生感受文中海力布的热心助人、舍己为人的品质。】五、课堂小结这是一个动人的民间故事,讲的是猎人海力布打猎时救了龙王的女儿,得到一块宝石,使他听得懂动物的语言,他把利用宝石听到了大山要崩塌、洪水要淹没村子的可怕消息告诉了乡亲们,乡亲们得救了,而他自己却变成了石头。赞美了他热心助人、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六、当堂检测(必做)1.课文主要讲了什么?2.根据课文内容,给那块叫“海力布”的石头写一段话,简要介绍它的来历。(教材课后题小练笔。)提示:根据课文内容写一段话,其实就是缩写课文,将一篇长课文压缩成一段话。板书设计救白蛇得宝石热心助人9 猎人海力布救乡亲变石头舍己为人世世代代纪念10 牛郎织女(一)(精读课文)【教学目标】1.会认本课9 个生字,会写14 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默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牛郎、织女的勤劳和善良,体会他们之间的真挚情感。3.根据主要信息大胆想象,创造性地表演故事。(重点)4.通过阅读、想象、交流,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提高对民间故事的欣赏水平,爱上民间故事。(难点)【教学重点】根据主要信息大胆想象,创造性地表演故事。【教学难点】通过阅读、想象、交流,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提高对民间故事的欣赏水平,爱上民间故事。【教学课时】2 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本课9 个生字,会写14 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重点)2.默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难点)【教具准备】课件(笔顺动态演示朗读音视频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入类型:古诗教师口述、并出示:七夕唐.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1)学生朗读,交流诗中提到了一个什么民间故事。教师提示:诗意:秋夜,白色的烛光映着冷清的画屏;我手执绫罗小扇,轻盈地扑打流萤。天街上的夜色,有如井水般地清凉;卧榻仰望星空,牵牛星正对织女星。写失意宫女生活的孤寂幽怨,借羡慕牵牛织女,抒发心中悲苦。二、介绍作者叶圣陶(18941988),男,原名 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 年 10 月 28 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牛郎织女是叶圣陶先生写的吗?(再次关注“整理”,了解民间故事是口口相传、时代久远,流传下来的,一般作者已经无法考证。)三、初读感知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2.学生初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3.检查初读情况(1)认读生字练 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爹妈嫂子床铺一辆车稀罕习惯妻子托着勤勤恳恳上游筛土好歹纱衣监狱酿酒一辈子来一趟挨挨无拘无束瞌睡(重点指导生字“恳、罕”为前鼻音音,“酿”为后鼻音;“筛”为翘舌音,“嫂”为平舌音。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2)学习多音字:看(k nk n)练 读句子,找发现。牛郎照看那头牛挺周到。读一读:他是一位狱警,看(k n)守犯人是他的职责,如果看(k n)见犯人有异样举动,就要及时处理。练 选字填空狼郎廊朗()狗走()()读()才女貌罚伐筏砍()处()竹()(3)理解词语形容勤劳踏实,也形容勤恳的样子。()好坏。()稀奇,少有。()比喻叙述从头到尾,源源本本,没有遗漏。也形容查点数目。()形容自由自在,没有牵挂。()眉头舒展,眼含笑意。形容高兴愉快的样子。()根据意思填写文中的词语。积累:AABB 式的词语(勤勤恳恳)ABAC 式的词语(无牵无挂)4.再读课文,理清顺序。(1)用上个单元我们学习的快速阅读的方法,默读课文,说说故事里的人物关系,用自己的话讲讲故事的主要内容。快速阅读指名学生列出故事中的人物。学生自由说这些人物之间的关系,并指名回答。试着根据人物之间的关系,用自己的话讲讲故事的主要内容。(2)梳理课文思路练 画出这些人物之间的关系图四、学习“会写字”爹嫂 郎辆 歹 罕 趟 纱妻泳婚辈 挨托1.学生字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2.指导书写(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嫂、郎、辆、纱、托、泳、婚、挨”左右结构。“爹、罕、妻、辈”上;下结构。“趟”半包围结构。)(2)老师范写,重点指导左右结构的字“嫂”和上下结构的字“爹、妻”,嫂:右上边是臼不是白、注意写法,中间一竖贯穿臼字,又字的捺收笔要重。爹:父字要扁宽、下边的撇和捺舒展,多字要紧凑、下边的夕字稍大一些。妻:中间扁框朝左、一横右边出头、一竖贯穿上横,女字要扁宽,一横最长。练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五、分类积累,练习表达1.自由读课文,画出文中有描写精彩的句子,并积累:(1)牛郎照看那头牛挺周到。一来是牛跟他亲密;二来呢,他想,牛那么勤勤恳(kn)恳地干活,不好好照看它,怎么对得起它呢?2.练习运用:(1)将反问句改成陈述句(2)用反问句式说一句话(同桌两人互相配合,一人说反问句,一人改陈述句)【设计意图:让学生画出有精彩的句子,鼓励学生理解这些句子并学习运用,同时也重视了单元语文要素的达成。】六、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通过快速默读,掌握了字音,学习了本课生字,理解了词语含义,并掌握了识字、理解词语的方法。另外,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了解了牛郎从童年到成人的痛苦生活和织女在天宫没有自由和欢乐的生活,以及他们在老牛的帮助下结成夫妻的故事,表现了牛郎和织女善良、诚实、勤劳的品格,反映了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加彩字需重点指导。建议用荣德基课件的“笔顺演示”完成教学。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牛郎、织女的勤劳和善良,体会他们之间的真挚情感。2.根据主要信息大胆想象,创造性地表演故事。(重点)3.通过阅读、想象、交流,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提高对民间故事的欣赏水平,爱上民间故事。(难点)【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1.听写词语。2.回顾课文围绕牛郎、织女、牛等写了哪些内容?(牛郎身世照看老牛老牛说话织女下凡相识织女。)【设计意图:运用提出核心问题的方法来导入本课,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使学生明确了本课时的学习任务。】二、自读课文,整体把握。1.自由读课文,思考:牛郎和老牛是怎样相处的?他和织女怎么认识的?2.小组讨论,交流。3.全班交流。(板书:牛郎与老牛牛郎与织女)三、品读释疑(一)牛郎与老牛相处出示(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牛郎照看那头牛挺周到。1.牛郎和老牛是怎么相处的?(引导学生关注“周到”)2.从哪些地方,大家感受到了牛郎照看老牛很周到?出示(根据学生交流出示)他总是挑很好的草地,让牛吃嫩嫩的青草;家里吃的干草,筛(shi)得一点儿土也没有。牛渴了,他就牵着它到小溪的上游,让它喝干净的水。夏天天气热,就在树林里休息;冬天天气冷,就在山坡上晒太阳。他把牛身上刷得干干净净,不沾一点儿草叶、土粒。夏天,一把蒲扇不离手,把成群乱转的牛虻(mng)都赶跑了。牛棚也打扫得干干净净。他想哥哥嫂子既然这样对待他,他又何必恋恋不舍呢?那辆车他不稀罕,幸亏那头老牛归了他,亲密的伙伴还在一块儿,离不离开家有什么关系?小结:挑最好的草;喝最干净的溪水;夏天就到树林里休息;冬天在山坡上晒太阳;身子刷得干干净净;牛棚拾得清清爽爽。从吃、住到干活都照顾到了,这就叫周到。3.老牛对牛郎呢?(学生交流)出示:牛郎随口哼几支小曲儿,没人听他的,可是牛摇摇耳朵闭闭眼,好像听得挺有味儿。牛郎心里想什么,嘴里就说出来,没人听他的,可是牛咧(li)开嘴,笑嘻嘻的,好像明白他的意思。他常常把看见的、听见的事告诉牛,有时候跟它商量一些事。牛好像全了解,虽然没说话,可是眉开眼笑的,他也就满意了。你感受到什么?(联系牛郎的身世,感受牛郎与老牛的相依为命)请同桌两人演一演。这段话中,有很多地方都是一笔带过,大家可以根据自己对上下文的理解,增加内容。(引导学生在创造性的表演中,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老牛与牛老之间相依为命,牛郎对老牛的无微不至,以及牛郎的勤劳善良)你还从哪里看出了老牛对牛郎的好?出示:老牛说:“明天黄昏时候,你翻过右边那座山,山那边是一片树林,树林前边是一个湖,那时候会有些仙女在湖里洗澡。她们的衣裳放在草地上,你要捡起那件粉红色的纱衣,跑到树林里等着,跟你要衣裳的那个仙女就是你的妻子,这个好机会你可别错过了。”通过朗读和全班演老牛,感受大老牛对牛郎的好,并进一步点明:民间故事就是用奇异的形式,讲述人与人、人与动物的种种关系,从生活出发又可以超越现实,往往包含着超自然、异想天开的成份,吸引着你想读下去。(二)牛郎与织女牛郎照老牛跟他所的话做了,我们知道最后牛郎成功将织女娶为妻子,一起生活。你们认为牛郎是怎么做到的?(学生交流)重点文字:姑娘穿上衣裳,一边梳她长长的黑头发,一边跟牛郎谈话。牛郎把自己的情形一五一十地说了。姑娘听得出了神,又同情他,又爱惜他,就把自己的情形也告诉了他。大家觉得他们会聊多久,聊得怎么样?(学生交流,引导学生关注织女的神态,感受他们聊得很投机,聊出了感情。为下一步“演一演”深入理解,做铺垫)两人一组,根据自己理解进行创造性的表演,可以把自己根据上下文想到的内容加进去。学生两人一组表演、评议。(在表演与评议中,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理解,和对这种学习方法的掌握与运用。)(三)复述课文1.文章叙述了牛郎从童年到成人的痛苦生活和织女在天宫没有自由和欢乐的生活,以及他们在老牛的帮助下结成夫妻的故事,表现了牛郎和织女善良、诚实、勤劳的品格,反映了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请大家给我们讲讲这个故事,可以根据自己对上下文的理解“添油加醋”地讲,故事情节要完整。2.方法指导:复述,顾名思义,就是重复的叙述一遍。我们语文课本里课后作业就很多题目是复述课文的。就是让你用自己的话,或者自己的理解将课文内容说一遍。某种程度可以说是主要内容。复述故事是是重要的一项语文能力。复述的方法是提取主要信息,角度有:提取记叙要素来复述。比如猎人海力布,要复述课文的情节,可以抓住它的记叙要素来复述,如时间.地点.人物,重点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抓出情节线索来复述。比如牛郎织女,抓住它的情节线索来复述,就不会遗漏重要内容。它的情节线索是”牛郎身世照看老牛老牛说话织女下凡相识织女。”根据问题,分部分复述法。如牛郎织女课后“说说牛郎和老牛是怎样相处的?他和织女是怎样认识的?”就可以将课文分为两部分复述。3.继续指名复述,评价强化。四、学习写作方法1.故事“突然听到一声牛郎,是谁在叫他呢?”用了设问句,给人留下许多疑问,吸引着你想读下去知道结果。这叫故事的“爆裂点”,目的就是为了吸引读者或听众注意力,从文学的表现手法说,也叫“设悬念”。故事中不仅有人物出场的悬念,还有内容的悬念,这也可以说为故事的发展埋下伏笔,做好铺垫。正是这一个接一个的“悬念”,让故事情节不断往下推进。讲故事的时候,或者写故事的时候,一定会很好地运用它举一例:评书水浒 中一个人物出场前的描述:“身躯凛凛,相貌堂堂。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欲知此人是谁,且听下回分解。”这段文字让我们这个着急啊,必须等到听下回,于是才知道原来此人名叫武松。2.想象哥嫂有一天见到牛郎织女的画面,用上设问的形式写一段话表达哥嫂的惊奇。示例:这一天风和日丽,牛郎带着织女到集市上采购生活用品,突然身后传来阴阳怪气的声音:“这个漂亮女子是谁?难道是我好兄弟的妻子吗?”他俩回头一看,原来是很久没有见到的,把他赶出家门的哥嫂。五、课堂小结这篇课文通过用创造性的表演的方式,以及创造性复述等方法,了解了牛郎从童年到成人的痛苦生活和织女在天宫没有自由和欢乐的生活,以及他们在老牛的帮助下结成夫妻的故事,感受到了牛郎和织女善良、诚实、勤劳的品格,以及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六、当堂检测(必做)1.默读课文,说说牛郎和老牛是怎么相处的,他和织女是怎么认识的。2.课文中有些情节写得很简略,发挥想象把下面的情节说得更具体,再和同学演一演。3.找出你民间故事中那些不可思议的、违反常理的情节。板书设计牛牛郎身世郎照看老牛无微不至相依为命勤劳善良织老牛说话帮助认识织女女织女下凡没有自由善有善报(一)相识织女民间故事的特点:1.时代久远,经久不衰。2.口头传播。3.情节夸张、充满幻想,大都表现了人们的良好愿望。4.多采用象征形式,它们往往包含着超自然的、异想天开的成分。11 牛郎织女(二)(略读课文)【教学目标】1.会认本课10 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运用上单元学习的方法快速默读课文、知道故事的结局。3.联系上一课用绘制连环画、配文字的形式复述课文。4.阅读中感受牛郎、织女的勤劳和善良,体会他们之间的真挚情感。【教学重点】联系上一课用绘制连环画、配文字的形式复述课文。【教学难点】联系上一课用绘制连环画、配文字的形式复述课文。【教学课时】1 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本课7 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运用上单元学习的方法快速默读课文,知道故事的结局。3.联系上一课用绘制连环画、配文字的形式复述课文。(重点、难点)4.阅读中感受牛郎、织女的勤劳和善良,体会他们之间的真挚情感。【教具准备】课件(笔顺动态演示朗读音视频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入类型:复述牛郎织女(一)教师提示:可以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添油加醋”地讲,故事情节要完整。二、初读感知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2.学生初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3.检查初读情况(1)认读生字练 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节俭富丽堂皇依偎衰老珊瑚礁泰山两个筐拗不过(重点指导生字“拗”的n 发音,“筐”为后鼻音;“衰、珊”为翘舌音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2)学习多音字:得(d de d i)练 读句子,找发现。两个人勤劳节俭,日子过得de 挺美满。到孩子能说话的时候,晚上得d空,织女就指着星星,给孩子们讲些天上的故事。读一读:得(d i)亏两位老同学的帮忙,我才顺利得(d)到折扣很低的购书优惠券,高兴得(de)不得(d)了。学习多音字:缝(f ng f ng)练 读句子,找发现。她发誓要把织女捉回来,哪怕织女藏在泰山底下的石缝里,大海中心的珊瑚礁上,也一定要抓回来,给她顶厉害的惩罚。读一读:要过年了,当裁缝(f ng)的妈妈忙着缝(f ng)衣服,我和哥哥没事做,就到山上的石缝(f ng)里去掏鸟蛋。练 形近字组词偎(依偎)瑚(珊瑚)筐(竹筐)珊(珊瑚)喂(喂食)湖(湖水)诓(诓人)删(删除)畏(畏惧)糊(糊涂)框(相框)栅(栅栏)(3)理解词语练 根据意思造句。偎:紧挨着,亲密地靠着。造句:拗:固执,不驯顺。造句:(4)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三、品读释疑出示:用上一单元学到的阅读方法,尽可能快地默读课文,了解牛郎织女故事的结局。联系上一篇课文,说说如果给牛郎织女的故事绘制连环画,你打算画哪些内容,每幅图画配什么文字。阅读本课学习提示,明确学习方法和学习任务要求。1.尽可能快的默读课文,说说牛郎织女故事的结局是什么?学生交流教师小结:王母娘娘抓回织女想永远的将牛郎织女分开,牛郎携孩子追到天上,最后王母允许每到农历七月初七,牛郎织女在鹊桥上相会。2.理清故事进程。故事中有几个场景?我们将这几个场景用连环画的形式表示出来,并配上文字。(1)理清场景,取上小标题。(辛勤劳动、老牛留言、织女被抓、牛郎追赶、隔河相望、鹊桥相见)(2)以第一个场景“辛勤劳动”为例,让学生尝试,并指导。出示:引导学生阅读文字理解,自由动笔,配上文字。交流反馈。小结方法:要提取关键信息,进行组织语言。(3)五人一个小组,每人一副图,进行创作。完成后,小组内交流。(4)全班交流四、读写训练,拓展延伸1牛郎织女(一)和牛郎织女(二)合在一起就是一个完整的牛郎织女。这个民间故事中,我们感受到了牛郎织女善良、诚实、勤劳的品格,以及敢于斗争的品质,反映了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请大家自己用我们刚才的连环画配文字的形式,将牛郎织女的前半部分补上。【设计意图:在练笔的同时,帮助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复述”训练,培养学生语文能力。】五、课堂小结课文先写牛郎织女勤劳持家,日子过得挺美满,老牛死后留下牛皮,告诉他有困难急需的时候用上它;接着写王母娘娘反对,亲自去抓回织女,牛郎披上牛皮带着孩子奋力追赶,王母用天河隔开他们,最后写王母娘娘允许牛郎和织女一年见一次,喜鹊就来搭桥,让他们相会。表现了牛郎织女真诚坚定、敢于斗争的品质,反映了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六、当堂检测(必做)1.复述完整的牛郎织女故事。2.课文中有些情节写得很简略,发挥想象把下面的情节说得更具体,再和同学演一演。3.搜集并积累以牛郎织女的故事创作的诗歌。(乞巧、秋夕等)辛勤劳动老牛留言起因牛郎织女(二)织女被抓真诚坚定牛郎追赶经过敢于斗争隔河相望追求美好鹊桥相见结果口语交际讲民间故事【教学目标】1.能讲清楚故事的细节。2.可以丰富故事里的细节,适当添加人物对话、细致描绘人物形象。3.讲故事的时候,能配上相应的动作和表情。4.认真听别人讲话,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教学重点】能讲清楚故事的细节,丰富故事细节。【教学难点】根据自己的理解,能配上相应的动作和表演。【教学课时】1 课时第一课时【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讲民间故事2.教师导言:前几天老师曾经收集过民间故事,老师整理之后,给每个民间故事都配了一张封面,还做成了精美的影集。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老师精心选择的几副照片。请同学们看一看,这里面有哪些民间故事,你听到过或看到过?(课件出示多幅照片)学生观察,小组交流。3.小组代表发言,教师评议并小结,导入话题:大家阅读过或听过的民间故事,真多啊!这节口语交际课我们就来举行一次“讲民间事故”的分享会,说一说你们的喜欢的民间故事。(课件出示)讲民间故事【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对讨论感兴趣的话题,培养了学生倾听别人的发言、收集有关的资料等多方面的能力和口语交际的能力。】二、明确交际要求。1.读教材 41 页,说说这次口语交际给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选择41 页文字中的要求,选择一个民间故事,讲清楚故事情节,并可以配上动作和表情。)2.互相交流,说说这次口语交际可以选择哪些方面的内容来讲?(这次口语交际要求我们开一个民间故事会。内容是民间故事。大家可以将你所听到或读到过的中国民间故事内容说给老师和同学们听一听。)3.小组交流:本次口语交际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1.可以丰富故事里的细节,适当添加人物对话、细致描绘人物形象,把细节说清楚。2.讲故事时可以模仿,配上人物相应的动作表情。)三、互动交流,汇报交际。1 练习寻方法。(1)课件出示图片(一)。先出示牛郎织女第一次见面的图片,分别请2 名学生看图片讲故事。其他同学评哪些地方讲得生动、有吸引力?学生自由准备,请2 位学生看图将故事。听后,就怎么样讲故事才讲得生动、又吸引力,进行交流。(引导学生与他人互动时,要在注意他人感受的情况下,既表达自己的观点,又让对方听着舒服;让学生结合实例明白:讲的人丰富了故事的细节,像织女和牛郎第一次见面时说了什么,织女穿的纱衣是什么样的等细节都讲清楚了等)(2)课件出示图片(二)。出示王母带走织女时的图片,请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讲后其它同学评议怎样讲得生动、有吸引力,并推选一位学生进行交流。小组交际,代表作汇报发言。学生评议讲得好的地方。教师小结讲好民间故事的方法:2.讲清楚故事的细节,如添加人物对话,描绘人物形象;2.讲故事的时候,可以配上相应的动作和表情。3.选定故事想一想你知道哪些民间故事中,选择一个你喜欢的,印象深的民间故事。4.交际分享。交流要求:先想好了再说,注意叙述的顺序;态度自然大方,讲清楚细节,配上相应的动作和表情。(1)在小组内讲述自己的民间故事。(2)小组交流,相互间提出意见或建议。(3)组内推选代表,参加全班的口语交际活动。汇报要求:发言的同学要发挥自己的最高水平;其他同学要认真倾听,不要中途打断;有疑问或者要提意见的,等听完之后再举手发言;发问和提意见要有礼貌,注意礼貌用语。各小组推举代表轮流讲民间故事(教师适当指导点拨,重点从细节是否讲清楚,有没有配上相应的动作和表情等进行指导)。5.评议谁最棒。(1)全班评议,看讲的同学内容是否符合要求、语言是否流畅、细节是否清楚,是否配上相应的动作和表情。(2)从说得有趣,活动开展的过程精彩,收获丰富、感受深刻、说得好的学生中评选出“最自然大方奖”、“最佳口才奖”,并宣布评选结果。(3)教师小结。【设计意图:采取小组交流,当堂展示的方法,使小组同学在交际中享受了无穷的乐趣。在交流中本组成员进行补充,培养了小组同学的合作意识,锻炼了口语交际能力。】四、欣赏范例。牛郎织女第一次见面牛郎听到姑娘找衣服,急忙红着脸双手托着纱衣从树林里走了出来,说:“姑娘,别着急,你的衣裳在这儿呢。”织女急忙接过衣服手忙脚乱地穿在身上。织女穿好衣服,坐在湖边对着清清的湖水梳理她长长的黑头发,牛郎静静地看着织女,心想,这就是老牛说的仙女了。于是整了整衣服和发髻,走到织女身边坐下来,说:“你好,仙女!我叫牛郎。”织女抬起头奇怪地看着牛郎问:“你怎么知道我是仙女?”牛郎镇定地说:“是我家老牛告诉我的。”织女更加奇怪了,“你家老牛告诉你的?怎么可能。牛怎么告诉你的?”牛郎低着头小声说:“我很小爹妈就死了,哥嫂把我赶出家门,我一直和牛相依为命。昨天晚上,它突然开口说话,告诉我说,让我今天黄昏到这儿来,有很多仙女在洗澡,从草地上拿走粉红色的纱衣跑到树林里等着,跟我要衣服的仙女就是我的妻子”织女一边听着一边打量着牛郎,眼前这个年轻人脸色黑红,身体强壮,虽然身上的衣服很破旧,但是却很整洁,脚上的草鞋编制的很结实,看来是个受苦的人。牛郎说着话,也被织女的美貌惊呆了:高高的发髻,一对弯弯的柳叶眉,小巧的鼻子,樱桃小口,再配上那如蝉翼般粉红色的纱衣,多么漂亮呀,难道这就是我的妻子吗?织女看牛郎打量自己羞红了脸,牛郎看到织女这样也低下了头,说:“我很奇怪,你是仙女怎么到人间来了?”织女说:“我是天上王母娘娘的外孙女,我叫织女,我会织彩锦,每天早晚天边的云霞就是我织的彩锦装饰的,因为每天都要装饰,需要的彩锦很多,王母娘娘让我成天成夜地织,一会都不许休息,我就像呆在监狱里,很累还没有自由,大家都说天上好,其实天上一点都不好,还是人间好。今天我们几个趁王母娘娘喝点酒打瞌睡到人间玩,看到湖水清得可爱就下去洗澡,真痛快呀!”牛郎看着织女说:“既然天上没有自由,你就做我的妻子,我们一块在人间过自由的日子吧。”织女看着满脸诚实的牛郎,抬头看看远处等待自己的仙女,下定决心站了起来,对牛郎说:“好的!你等一会儿,我去给她们说一声,让她们返回天上吧。”说完织女袅袅娜娜去向远处的仙女告别。五、总结收获,课外作业。1.这节课我们开了一个民间故事会,进一步感受了民间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