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与子》优秀教学设计【优秀8篇】.docx
-
资源ID:75161795
资源大小:39.30KB
全文页数:3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地震中的父与子》优秀教学设计【优秀8篇】.docx
地震中的父与子优秀教学设计【优秀8篇】四年级下册语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读课文1至12自然段,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 3、 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 教学难点: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齐读课题:地震中的父与子 (二)质疑:这是一场什么样的地震?地震中的父与子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二、初读课文 (一)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以上两个问题,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词:混乱、昔日、废墟、爆炸、瓦砾、洛杉矶、阿曼达、地震、安顿、坚定、疾步、挖掘、破烂不堪、绝望、叹息、悲痛、砸着、颤抖、拥抱 2、这是一场什么样的地震?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句子1 : “ 30万人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30万人”“ 不到四分钟”两个数字词感受这是一场大地震;找好关键词感情朗读突出大地震) 句子2:“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学楼,已变成一片废墟。”(A、观看地震后的图片出示生字词:混乱、昔日、废墟、爆炸、瓦砾,从画面中可以理解混乱:乱七八糟,这就叫做混乱 废墟:房子倒塌后成了废弃的地方,那就叫- 瓦砾:废墟里面看到有许多碎的瓦片、砖块,这就是-) (这就是大地震留在我们脑海中的几个词语,你看,我们学词语可以查字典,可以联系上下文,也可以借助画面,还可以联系我们的所见所闻。读书就是这样,要做个有心人。) 除了了解这些词语,还有其他词语的意思希望大家运用老师介绍的方法自己理解。 3 、在这场大地震中一对父与子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儿子被埋在废墟中,父亲冒着( 危险 ),抱着( 坚定的信念 )不顾劝阻,历经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及其同伴 )的故事。 4、谁能完整说出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引导学生加上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完整地说出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有一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的信念不顾劝阻,历经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及其同伴的故事。 过渡:的确,面对大地震这样的灾难,人类如同蚂蚁般渺小,生命在转瞬间灰飞烟灭,可就在这样的灾难中,这对父与子却创造了生命的奇迹,请同学快速地浏览课文,看看课文中怎么评价这一对父子? (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了不起的父亲,了不起的儿子。板书:了不起 父亲 儿子) 三 、品读父亲的了不起,感受深沉的父爱。 1、静心默读课文1-12自然段,思考:从哪些地方能体会出父亲的了不起?可以在书上画一画重点的句子、词语,也可以写一写自己的感受,还可以读一读。然后同桌两人交流一下。 交流句子: A、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1)指名读这段话,并说说你从哪些体会出父亲的了不起的。(心理的变化、对孩子的承诺) (2)父亲一开始的心情是怎样的?(伤心绝望)指导朗读父亲撕心裂肺的呼喊 (3)父亲一开始是伤心绝望,后来却是那么坚定,下定决心要找到自己的儿子,是什么使他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呢?(是他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4)谁能来读读这段话,读出父亲这种心情的变化?(指导朗读) (5)这段通过什么描写体现伟大的父爱?(板书:心理描写) B、就在他挖掘的时候,不断地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赶来,看到这片废墟,他们痛哭并大喊:“我的儿子!”“我的女儿!”哭喊过后,他们绝望地离开了。有些人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他们已经死了。”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来帮助我?”没有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接着挖。 (1)指名读这段话,并说说怎样体会出父亲的了不起的。 (2)这里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方法?(对比)把谁和谁进行了对比? (3)师:别的家长是大哭,然后绝望的离开,而父亲却是埋头接着挖。面对同样的情况,这位父亲的表现为什么能与众不同呢?(引读:他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4)自由地读读这段话,读出其他家长的绝望和父亲的坚定。 指生读。 C、“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1)指名读这段话,并说说怎样体会出父亲的了不起的。 (2)把“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划上线,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句话,想一想: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他挖了36小时,而要从8小时写起呢? a 、谁来读读这句话,读出时间的漫长。(指生读) b 、师:同学们,36小时到底是个怎样的概念呢?12小时是一个生接:白天。再过12小时是一个生接:黑夜。在过12小时又是1个生接:白天。统共是几天几夜呀?生:2天1夜。 c 、大家想:在这2天1夜的时间里,我们平常人会做些什么?(生答)而父亲却在生答(不停地挖)父亲手无任何工具,出了挖还用过哪些动作?(搬、推、挪、刨等)可是情况紧急,不容过多思考,就一个念头挖下去。单用一个“挖”更能让我们感受到父亲的劳累和决不放弃,感受到父亲执著的信念和深沉的爱。 d、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师:曾经有哪些人劝阻过他? 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生接);消防队长挡住他:(生接);警察走过来,(生接)。而父亲回答他们的只有这样的话:出示“谁愿意帮助我?”“你是不是来帮助我?”“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这是什么描写?(语言描写)发现这三句话有什么特点?(都表达一个意思) 但是父亲的心情一样吗?你自己读一读,体会体会再说。 (1、恳求2、急切3、崩溃) (生接)父亲多么想得到别人的理解、帮助,多么想尽快地救出儿子啊,可人们都摇头叹息着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因为失去孩子过于悲痛,精神失常了,然而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生接(儿子在等着我!) (3)大家想,在挖掘的过程中,父亲还会遇到哪些困难?(生答塌方、爆炸)师:所以,父亲的衣服会(生接);到处都是(生接)。 (4)出示句子: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这句是什么描写?(外貌描写)你体会到了什么?(挖掘的艰辛和伤痛,长时间的精神折磨,但他不放弃,我感受到这是一个坚忍不拔、恪守诺言、有责任感的父亲。) 是什么支撑着父亲,让父亲变得这么坚定,决不放弃?(生:不论)师: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生齐读)儿子在等着我。 师:永远要跟儿子在一起的执着让阿曼达的父亲变得多么的了不起啊。(生齐读)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自己在下面练习读出你的理解来。指生读,齐读。(配乐) 够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四 、总结 1 、通过品读重点词句,让我们感受到父亲的了不起。 2 、在写法上,作者通过心理、语言、外貌、动作描写刻画父亲的高大形象,让我们感受到如山的父爱。 3 、小结阅读方法:抓住细节描写的句子品读;联系上下文理解;感情朗读理解感悟。 五 、作业布置 摘抄熟记精彩语句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读懂课文,使学生体会到爱与信任是可以创造奇迹的。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通过读课文,感受“父”与“子”的了不起。体会文章表现的父爱的伟大及执著信念的坚韧。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父爱、母爱是人世间最高尚、最无私、最伟大的爱,古今中外无数名家以其为题材创作了许多感人至深的名篇,感染了许多读者。我们刚从秋天的怀念一文中体会到了母爱的温柔与细腻,这节课,我们将通过美国著名作家马克·汉林描写的一个发生在地震中的传奇故事,一起去感受父亲的伟大与深沉。 、正音: 结合丛书,“读准带点的字,在正确的读音下画上横线。”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板书课题,了解略读课文的读书要求: 请一学生读阅读提示,明确阅读要求。归纳板书: 问题: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提示: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四要素去概括。) 问题: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对父子了不起? 二、自读自悟 (要求带着读书要求自由轻声自读课文。) 三、交流感悟 、讨论理解问题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引导学生共同理清四要素要点。 (当归纳地点时,简单介绍洛杉机,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学生汇报: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要求学生根据四要素进行概括。) 、讨论理解问题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对父子“了不起”? 小组合作学习讨论: (明确要求:可以提问题,可以交流看法,可以小组一起感情朗读。人人参与,相互启发,共同提高。) 全班交流汇报: 引导学生找出文章相关语句,了解父亲当时所处的环境。(通过此教学环节,让学生了解父亲不顾个人安危营救儿子,更能突出父亲的伟大。) 师:我们先一起了解大地震后的景象是怎样的呢? (要求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来描绘。) 结合平时你们了解到的地震的相关知识,说说这里的处境危险吗? (让学生知道当时处境之危险,随时都会发生xxxx。) 学习体会父亲的了不起: 师:你从文中哪些段落、哪些语句体会到父亲的伟大? (让学生找出文章的语句、段落,汇报小组学习结果,教师适时引导,并加以梳理归纳,为下面的深入分析,体会父亲了不起做铺垫。) 结合学生汇报,学习理解第三自然段: (父亲为救儿子不顾危险。) 父亲了不起体现在哪里? (引导学生发表看法,知道父亲冒着随时会xxxx的危险,置生死于度外,从而感受父亲的了不起。) 什么动力使父亲在一片废墟中去寻找自己的儿子呢? (引导学生发表看法,理解支撑父亲所作所为的是信念。) 朗读指导。 结合学生汇报,学习理解第五十三自然段: (父亲救儿子的坚定而执着的信念。) 父亲了不起在哪里? (引导学生抓住语句理解。其他孩子的父母“哭喊过后,便绝望地离开了”。而这位父亲一直在挖掘;有些人劝阻他时,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接着挖。救火xxxx、警察提醒他有危险,但他坚持在废墟中挖掘着。) 什么动力使父亲有这样了不起的举动? (引导学生理解父亲想到的是他对儿子的承诺,为了儿子,决不丧失信心;实现对儿子的承诺。) 分角色朗读(通过朗读感受父亲的坚定和执着)。 你还从哪里体会到父亲的伟大呢? (课文第、自然段“他满脸灰尘,双眼步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面临危险,随时会发生的倒塌、余震、xxxx,父亲连续挖掘了小时。不吃不喝,不眠不休。多么感人的一幕!多么坚韧的父亲,多么有责任感的父亲。) 为什么这位父亲能连续挖掘小时而不放弃呢? (引导学生理解是父亲的执着的信念支撑着他,让他战胜了一切困难。) 朗读描写父亲神态的语句。感受父亲的伟大。 面对这位了不起的父亲,你想怎样赞美他呢? (师先示范: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他信念坚定,不轻言放弃。) 重点朗读指导,体会人物感情: 出示句子: 、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 、是儿子的声音!父亲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 师:这是文章第第自然段中两处父亲对儿子的相同的呼唤。我们一起理解一下,同样的呼唤,但父亲感情上有什么不同。 (理解第一次的呼唤是父亲面对废墟的绝望悲痛的心情,第二次的呼唤是听到儿子的声音,那惊喜万分的感情。) 朗读。 学习体会儿子的了不起: 找出文中描写儿子语言、动作、心理的句子读一读。 出示重点段段: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事,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说说儿子的了不起体现在哪里? (引导学生发表看法,理解儿子对父亲充满信任,充满耐心等待父亲,对生存充满希望,以及处事的冷静、勇敢。) 出示重点段段:“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什么事,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从儿子对同学的关爱,感受儿子的了不起。) 四、体会情感 、假若你当时在场,你想对他说什么? 、在这一事件中,父子为什么会团聚?(凭着坚定的信念)文中反复出现过哪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事,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谈谈你的体会。 、这件事对你有什么启发?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懂得:不论遇到什么事,都要有坚定的信念。不要放弃希望,那么你就能成功。)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五、拓展延伸 、阅读朱自清散文背影。 、阅读轻松练习中的回忆中的家。 【板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 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父亲 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小学五年级语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想象父亲抢救儿子的画面。 2、运用“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阅读方法,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父爱的伟大。 3、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4、使学生受到“爱别人以及做人应有责任感”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1、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爱的伟大。 2、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板书“地震”,让学生汇报所搜集的有关地震危害的资料。 2、播放教师搜集的影片资料,学生谈感受,(地震对人们的危害是很大的) 3、揭示课题:19xx年,当巨大地震地危害侵袭美国洛杉机时,曾有一对父子演绎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动地故事。让我们来共同走进地震中的父与子(补全板书) 二、自由读文感知内容 1、小组合作、探究式的学习课文,自己读课文,自己设计问题,自己做出回答。 (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自主布置学习任务,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够从不同的方面理解文章主要内容,并且训练了学生的对语言的抽象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2、小组间交流学习收获。 三、品读精华感悟亲情 1、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式朗读,在读中感受“父亲的了不起” (“读懂”既包括读懂这句话所包含的思想感情,也包括读懂作者用来表达情感的语言形式,了解课文的语言特色。这个环节意在让学生领悟“父亲”的了不起,受到崇高亲情的感染和熏陶,同时让学生消化、吸纳课文的语言,掌握课文的语言形式。) 2、学生尝试续写(师:那14个孩子的父亲就更加觉得这位父亲了不起了,我相信他们之间一定会谈论些什么?或者对这位父亲说些什么,是吗?下面就请你们续写这篇课文,把你们对这位父亲的敬佩之情融入其中。) (这个环节一方面学生对词语的综合运用能力,另一方面训练写作能力) 3、学生汇报。 四、感情升华: 设计两个和结尾不同的可能发生的结局: A:挖出了孩子,但是孩子已经死了。 B:父亲在挖孩子的过程中突然发生爆炸,父亲也和孩子“在一起”了。 学生来讨论,父亲是否还“了不起”?(学生产生心灵上的震撼,被主人公执着的爱感染) 五、实话实说:学生谈谈自己是怎样感受父爱的? (学生自省,达到良好教育效果) 六、拓展延伸 学生搜集其他赞颂亲情的文章。 四年级下册语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3、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教学难点: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把相关的句子制作成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读书兴趣 1、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充溢着浓浓的父爱和母爱,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是热情的鼓励,是严格的要求,请你讲一讲生活中父母对你的爱。 2、是啊,父母的爱是平凡、朴实、无私的。母爱如太阳,热烈而温暖,父爱如海洋,深沉而含蓄。或许,我们并不在意他的存在。可是这种平凡的爱在我们生命遇到危险时会创造出惊人的奇迹。今天我们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和作者一起去体验伟大而无私的父爱。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轻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 2、小组合作:学习并互相检测生字。 3、教师检测学生生字的掌握情况。 4、指名读课文,检测学生是否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三、再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事情是怎样发生的,经过怎样,结果如何? 2、汇报交流读书情况,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精读课文,朗读感悟,体会情感 1、自由读课文,画出令自己感动的句子读一读,并做批注写出自己的感受。 2、汇报交流读书体会,随机指导学生朗读。 五、布置作业,预留问题 1、想一想文章哪些地方描写了这对父子了不起,这些句子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为什么文中反复三次出现“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板书设计: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了不起 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回顾课文内容。 2、1994年1月17日凌晨美国洛山矶西北部发生的这次地震造成62人死亡,9000多人受伤,25000人无家可归,桥梁坍塌,公路断裂。繁华的城市瞬间变成一片荒原。是父亲的坚定与绝不放弃,在儿子生命遇到突如其来的灾难时,创造出了惊人的奇迹。(板书课题) 二、品读体验 1、读文章最后一自然段“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说一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2、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包含了几层意思?从哪里可以看出这对父子了不起,找到相关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读懂了什么?把自己的感受写在书的旁边。 3、汇报交流:重点引导学生从下面句子中理解和感悟父亲和儿子的了不起,并带着自己的感受练习朗读。 父亲的了不起 (1)他猛然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过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了什么事,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指导学生读出坚定的语气。) (2)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从这位父亲“直直”的双眼中,你看出他在想什么?) (3)“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有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下传出孩子的声音:”(作者不厌其详地把表示时间的词罗列起来,从中你读懂了什么?) 儿子的了不起 (1)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是你吗?”(儿子凭什么认为来救他们的人是他的爸爸?) (2)父亲声音颤抖地说:“出来吧!阿曼达。”(指导学生读出兴奋的语气。) “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三、感悟写法,读写结合 1、引导:这篇课文生动感人。那么,你认为哪里写得好呢?课文是怎样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歌颂伟大的父爱,赞扬深厚的父子之情的。 让学生抓住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具体句子感悟。 2、今天我们从课文中体会到了伟大无私的父爱,可是生活中不是每个人都能经历这种惊心动魄的事。父母的爱啊就是早起为我们热好的牛奶,就是上学路上一声声的叮咛,就是风雨中加在我们身上的棉衣每一天我们都感受着父母那种无微不至、体贴入微的深深的爱,浓浓的情。请把这些生活中的小事选一件写下来,送给你的父母吧!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篇五 教材简析: “无论发现什么事,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是父与子之间的心灵之约,更是一种伟大的承诺,正是这种承诺的力量,才使得父亲在儿子被大地震埋在废墟中时,连续38小时不停地挖掘,终于把自己儿子和其他13名儿童从瓦砾中救出。这是父亲的“了不起”。当安全出口被开辟出来后,“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看似简单的话语,却是从一个只有7岁的孩子口中说出,是在地震后被掩埋38小时后,即将获救但又随时面临危险的情况下说,造就了儿子的“了不起”。一对父子,演绎了一个传奇故事。 教学目标: 1、能读通课文,理解“爆炸”、“废墟”、“破烂不堪”等词语意思。 2、能有感情在朗读课文,体会“父与子”的了不起。 3、能感受“父爱的伟大”。 4、能用自己的话表达出对这对“父子”的真实情感。 教具准备: 1、课件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板书“地震” 师:同学们,看到“地震”这个词,你会想到什么? (5.12四川地震) 师: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里氏8.0级大地震,使得6万9千多名可爱的生命过早地凋谢了,使得3000多孩子瞬间成为了孤儿。地震是残酷的。在1994年美国洛杉矶也发生了一场地震。在这次地震中,有一对父子演绎了一个传奇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去了解这个故事,认识这对父子。 (完成板书:地震中的父与子) 二、初读课文,读通课文,感知大意。 1、生带着要求自读课文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不动笔墨不读书) (2)、这是一场什么样的地震? (3)、地震中发生了什么事? 2、生自读课文 3、交流汇报 (1)、这是一场怎么样的地震? (大地震,30万人在不到四分钟内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学楼,已变成一片废墟。) 指导朗读:30万人,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突出“大”) 出示“大地震图片” 师:我带来了一组当年大地震的图片(课件出示)(简介几组图片,屏幕随机出示:废墟,大爆炸、瓦砾、理解“爆炸”、“废墟”) (2) 地震中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地震中,一位父亲不顾他人的劝阻,手无寸铁在废墟中连续挖了38小时,终于救出了自己的儿子。) (3) 父 文中是怎么样评价这对父子的? 子 (了不起板书:了不起的 ) 三、精读课文,品味父亲的了不起 1、师:下面,我们先来了解这位了不起的父亲,你们从哪些语句能体会父亲的了不起(他挖了6小时到处都是血迹。然而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 别人来劝他,他还是坚持。) 2、琢句感悟父亲的伟大。 (1)屏幕出示:“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有哪些人来劝父亲(好心人,消防队长,警察) 师:他们是怎么劝的?(太晚了,没有希望了。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请你离开。你很难过) 师:请你们再读这一片段,你有什么发现? 理解父亲每次回答的心情 a.恳求 b、急切 c、崩溃,生气 指导朗读理解心情:恳求,急切,崩溃 朗读) a:师,面对好心人的相劝,父亲恳求着问道:“谁愿意帮助我?”面对消防队长地阻拦,父亲急切地问:“你是”面对警察的劝阻,父亲崩溃地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b、这是一场大地震,别人的行为可以理解,父亲的行为可以理解吗?他为什么不向别人解释对儿子的承诺?(节约时间) c、再次朗读这三句话。 (不管别人是否理解,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等着我!”) (2)屏幕出示:他挖了8小时,12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 生齐读这句话。 师:读完后,你有什么感受?(时间漫长,36小时)为什么不直接呈现他挖了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课件出现:朗读对比,体会评议文字的魅力) 师:这就是文字处理的魅力,这就是文字的艺术,短文的一句话,让我们感受到了时间的漫长,父亲的坚毅。 指导朗读怆挖了8小时 36小时过去了,此时的父亲是怎样的呢?(出示课件:他满脸灰尘到处都是血迹) 师:同学们,请你们齐读这句话,读完后,闭上眼睛,看这伟大的父亲的形象是否浮现在你的脑海中? 师:这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连续挖了36小时呢? (随时有大爆炸、余震) 师:同学们,由这位父亲我不由得想起四川地震中那感人的一幕幕 (课件出示图片(配乐) 图片介绍: ) 小练笔:父亲此时已挖了36小时,可儿子生死未卜,这一刻,父亲的内心怎么样?他会想什么呢? a、生小练笔 b、指名展示并朗读自己的小练笔。 四、课堂小结 师:都说风,能让石头吹裂;都说雨,能将钢针锈蚀;都说岁月,能把你的脊梁压弯;唯有你的意志,百折不挠,不变,挑起全家老小一生的重量。文中父亲的言行,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了“父爱如山”。 地震中的父与子优秀教学设计 篇六 【学习目标】 1、识记生字新词,正确读写和理解相关词语。 2、品读课文,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心中的坚定信念,以及信念产生的奇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非同寻常的深沉父爱以及蕴藏其中的巨大力量。 4、领悟作者抓住认为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积累活的语言。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写中感受父子心中的坚定信念,体会深沉的父爱以及力量。 【教学难点】 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题导入 1、揭题。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题目是??地震中的父与子。 2、同学们,你们还记得“5.12”汶川大地震吗?它给你留下了怎样深刻的印象? 3、经过预习,我们了解到这篇课文所讲的地震发生在什么地方?是一场怎样的地震?请你快速浏览课文,找到相关的词句。从哪可以看出这是一场大地震? 4、情境学词。出示洛衫矶地震废墟图,师描述地震过后的惨状。地震过后,留下来的是什么?是废墟,还有瓦砾,还可能会发生大爆炸,还有不幸被瓦砾砸着的人和物。 5、看到这片“废墟”,你有什么感觉?人们会怎样面对这片大地震后的废墟呢? 二、通读全文,理清脉络 1、自由读课文。释疑。 2、指导归纳课文主要内容。谁能用简洁的语言跟大家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一件什么事?(思路:“六要素”??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三、品读“了不起”的父亲(3-12自然段) 1、引读:在整件事情的发展中,有两个人会给你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他们是??父与子。他们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为什么会留下这样的印象呢?我们先来看看这位父亲,看到这片大地震后留下的废墟,他的感受与表现跟别的父母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2、快速默读文段3-11自然段。 先找出这位父亲与别的父母相同的地方。(找出语句并朗读出来) 3、情境朗读,品味相同之处。 (1)出示句子,随机朗读句子,读出悲痛绝望的语气。 (2)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朗读句子。 (3)读的时候感觉人们内心有多悲痛啊?你能说说他们内心的感觉吗? (4)过渡:同样是面对着充满意味气息的废墟,同样是这样的绝望悲痛,然而,这位父亲却选择了与别的父母并不一样的举动,你从那些地方看出不一样?找到父亲的所说所做。 (5)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父亲的举动吗?(决不放弃) 3、情境朗读,体会不同之处。(绝望而去,决不放弃) (1)读出不同??决不放弃。(出示文段,师读黑色字,生读蓝色字) 师生互读文段。 (2)引导:到底是什么,令这位父亲与别人如此不同? (3)出示:他猛然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品句:这句话到底有什么魔力,让这位父亲拥有这样巨大的力量,支撑着他留在这片废墟上坚持挖掘?请你反复读读这个句子,在字里行间寻找答案。说出你的理解。(不管儿子是生是死,他都要跟儿子在一起) 请你读读这句话,体会这位父亲他充满坚定信念的内心。 集中出示父亲的举动句子,自由读语句,谈感受: 出示:我看到了一位 的父亲! (4)小结推进:再读了一遍,我们对父亲的举动有了更深的理解。是啊,日复一日,不断地对儿子重复说这句话,久而久之,这句话已经化作了父亲内心最坚定的信念。此时此刻,父亲心中坚信着什么呢? (5)出示:“儿子在等着我!” 反复读句子,说出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相信儿子在等着他,不会死,对儿子的生存充满了希望) 读出恰当的语气。 (6)过渡推进:是啊,这坚定的信念已经化作超乎常人的力量!让我们来到当年的地震现场,来到这位被常人看作是已经精神失常了的父亲的身边吧。他正在做什么呢? 4、在场性体验,感受了不起的父亲形象。 (1)创设情境(配乐朗读),引导体验: 师范读句子:“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有人再来阻挡他。” 比较写法(出示):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有人再来阻挡他。 他挖了36小时,没有人再来阻挡他。 引导比较:作者为什么不直接挖了36小时呢?反复读几遍,想想为什么。 这位父亲挖了36小时,我们看到了他这个模样??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 再现父亲挖掘的现场,引导学生作在场性体验:这挖掘的每时每刻是怎样过去的呀?假如我们就在这位父亲的身边,在这接近两天的长时间挖掘中,我们亲眼目睹了父亲的哪些经历,体会到父亲的哪些不容易? 想象体验:困难,危险,伤痛,焦急,苦累 这位父亲在不停地用力挖,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师生互动,角色体验,深入感悟。 朗读体验。(分组朗读) (2)小练笔:这位父亲片刻不停挖掘,已经挖了36小时了,可是还没看到儿子的踪影!此时此刻,他内心会想些什么?他到底要挖掘出什么呀? (3)小结感悟(出示):这是一位 的父亲!(爱子如命;为了儿子的安危,置生死于度外;伟大父爱;了不起) (4)回环朗读,激发情感。 困难,危险,伤痛,焦急,苦累压不垮这位父亲??他(女生读) 无情飞逝的时间也吓不倒这位父亲??他(男生读) (5)小结:这就是父亲对儿子的爱,如巍巍群山般厚重的爱!如浩瀚大海般宽广、深沉的爱!这厚重、宽广、深沉的爱,不正是这位父亲坚定信念的根本源泉吗!由爱筑起的坚定信念,让父亲拥有超乎常人的巨大力量,这力量支持着这位父亲片刻不停地挖掘。当他挖到第38小时,奇迹终于出现了,读??学生朗读句子:“他突然听见瓦砾堆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这位了不起的父亲会有一位怎么样的儿子呢?下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从儿子身上寻找奇迹出现的原因。 5、拓展: 人们都说,父母爱孩子,是人的天性。我们是幸福的,因为我们拥有父母的毫无保留的爱,这爱陪伴着我们成长,滋润着我们的心房,让我们好好地从生活中感受父母的爱吧。 四、作业 1、收集由父母之爱产生奇迹的故事。 2、细节片段素描之一:学习课文的描写方法,抓住生活中一件小事,融入情感,细腻描写,充分感受父母之爱。 小学五年级语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篇七 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读懂课文,使学生受到父子亲情的感染,受到“爱别人以及做人应有责任感”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通过这件事怎样体现出父亲对儿子的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秋天的怀念,体验到了母亲对孩子无私的爱,今天,我们再来体验一下生命中的另一份重要的、伟大的爱父亲的爱。 板书课题:地震中的父与子 二、初读课文 、读通课文,注意读音。 、再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后,一位父亲在希望非常渺茫的情况下救出了自己的儿子。) 三、小组自学课文 、理清课文脉络。 、课文结尾说这对父子了不起,为什么这样说?谈谈你的看法。 思考课文应该分成几大段?每一段主要写的是什么? 四、讨论交流 、课文结构: 第一段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人们受到了伤害。 第二段一位父亲去儿子的学校,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把儿子及其同学救了出来。 第三段父子紧紧拥抱在一起。 、读文章的第自然段,具体回答刚才提出的问题,找出重点的词。 父亲了不起是因为:坚定、疾步、埋头、满脸灰尘、布满血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