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优秀8篇)_1.docx
-
资源ID:75175643
资源大小:29.05KB
全文页数:2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优秀8篇)_1.docx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优秀8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书包范文为大家分享了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优秀8篇),希望能够给大家的写作带来一些的启发。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设想: 初中八年级下学期是孩子的知识水平提高的时期,也是树立人生观,价值观的良好时期,更是思想初步成型的时期,在这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让学生学会感动。因此在进行我的第一本书的教学设计时,要注意到学生的思想渗透,抓住文章中渗透出的“情”来安排教学。其次,在学习文章的同时,注重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以读促写,学习写作的技巧,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教学目标: 1、识记字词,整体感知课文 2、抓住重点语句把握人物心情。 3、了解第一本书的深刻含义,感悟作者的内心情感。 4、引导学生从人物思想中受到启示。 教学重点: 把握人物思想感情,围绕第一本书的故事,体会在特定条件下人物的精神世界。 课前准备: 1、自读文章,扫清文字障碍理解生字词的含义。 2、布置学生查阅,了解牛汉的有关资料,以开阔视野,增加材料积累。 3、回忆自己拿到第一本书时的心情和场景,把它写成文字。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导入: 师生之间交流拿到第一本书时的心情,听读学生的小习作。师:听了同学们的感受,老师也仿佛回到了那个时候,心中也有许多的感慨,但我却无法表达出来,让我们一起去看一下牛汉的第一本书,有什么与众不同吧! 板书: 我的第一本书 检测预习情况: 1、认读字词:幽默 凄惨 奥秘 酷似 掺和 磨磨蹭蹭 翻来覆去 2、交流有关牛汉的材料。 整体感知: 1、生默读课文,或快速浏览全文,讲述“第一本书”的故事。(提示:语言简洁,条理清楚,交代明白) 2、再次快速浏览,思考以下问题: (1)你认为文中的第一本书值不值得写?这仅仅是一本书吗?它有什么含义? (2)和我们比起来,文中“我”的生活境遇有什么不同?你通过读文有何感受?你在文中找出描写作者境遇的语句。 明确: (1)“我的第一本书”不仅仅指那半本课本,也指“我”人生的第一课。这人生的第一课,蕴含着生活的艰辛,人间的温情,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 (2)描写“我”的境遇的句子如“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书和红薯在我们村里都是希奇东西。”从这些语句可以看出“我”的童年是贫苦而枯燥的,从而更显出书的珍贵,是书给了我人生的启迪。 深入探讨: 师:在大体上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大家交流一下,在读文的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了哪些问题?大家一起探究解决。 通过学生的发现大体有以下较典型的问题: (1)作者当时是怀着一种什么心情写这一本书的呢?通过一本书你还想到什么? (2)一篇好的文章不仅要以文字感人,更应以情打动人,本文情感的抒发是渗透在字里行间的,通读全文体会文中描写的情感有哪些,各是什么? 小组讨论,组员作好讨论记录。 明确: (1)作者当时是怀着敬重,珍爱的感情追忆“第一本书”的,感情复杂,心情沉重,通过一本书,反映出深藏的苦难生活和恶劣的学习条件,更反映出那个时代人们不幸的命运,以及在那种荒寒背景下特别可贵的一点乐趣和温情。 (2)首先是父子之情。父亲关心“我”的学习,学期结束,父亲问“我”考了第几名,“我说:第二名。”父亲非常高兴,又是抚摸,又是夸奖。“我”把那半本“凄惨的课本”拿给父亲,父亲“愣了半天,翻来覆去地看”。当问清原委后,父亲并没有批评和指责,只是深深叹着气。作者笔下的父亲,确是一个知书识礼的人,这深深的叹息,既包含着对儿子做法的默许,也为儿子同学家的生活贫困而深表同情。晚上,父亲在昏黄的油灯下,为“我们两个的半本书修修补补,装订成了两本完完整整的书”。新的学期开始,父亲便带“我到条件相对好一些的外村上学去了。作则对父亲着墨不多,但父亲的性格跃然纸上,他温和、善良,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友情,对孩子负责,同时也人。 我的第一本书优秀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重点字词,复述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品味重点语句的含义。 3、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能力,学会思考人生。 【过程与方法】 1、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学会思考人生。 2、复述课文,培养表达、概括能力。 3、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文中的父子之情、同学的友情,教育学生珍惜现在的生活。 【教学重点】 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体会父子之间、朋友之间的深厚感情。 【教学难点】 品味文章的语言的深刻含义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书是人们的精神食粮。在难以得到精神食粮的本书时候,书的珍贵我们可以想象得到。“第一本书”在作者的记忆里是非常珍贵的。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感受吧! 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1、走进牛汉 牛汉,现代著名诗人,原名史成汉。现为中国作协全国名誉委员,中国诗歌协会副会长。 2、积累字词 注意下列字词的音义 酷似掺和脊背枉读知书识礼翻来覆去奥秘凄惨 3、整体感知 (1)五分钟内默读课文,准备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 要求: 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故事发生的过程; 读音准确,口齿清楚,声音洪亮; 语言简练生动,表达流畅自然。 (2)读过文本,深深打动我们的却不仅仅是关于“第一本书”的故事,而是与书有关或由书引发的各种情感,请举例说明文章中表现了哪些情感。 讨论、点拨: 父子情。如父亲关心“我”的学习;为我们两个的半本书修修补补,装订成了两本完完整整的书;新的学期开始,父亲便带“我”到条件相对好一些的外村上学去了。 同学、朋友情。如:“我”把唯一的一本书分为两半,一半给了家庭困难的乔元贞等。 人与狗的默契和情趣。这一点是作者念念不忘的,在文中单独来一段补叙。 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再次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我的第一本书”是指什么?不仅仅指那半本书,也是“我”人生的第一本书,是人生的一次珍贵经历。它蕴含着生活的艰辛,父子的深情,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 (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作者追忆“第一本书”的心情是沉重的,他是怀着敬重、珍爱的感情追忆“第一本书”的,同时感情也是复杂的、百感交集的,因为那本书里深藏着苦难的生活和恶劣的学习条件与环境,同时也映照着那个时代人们不幸及的命运,以及在那种荒寒背景下特别可贵的一点乐趣和温情。 2、品味文章语言 (1)自由朗读课文,画出最喜欢的语句朗读,并讲讲喜欢的理由。 (2)文章中由书引发的父子之情、朋友之谊深深打动了我们,这些深刻的内容,都是靠深动、形象的语言来表现的。我们再来细细研读课文,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结合课后研讨与练习二) 3、作者和乔元贞是同学,曾经乔元贞考了第一,作者考第二,为何乔元贞最后卖了一辈子小东西? 点拨:体会读书机会的珍贵,教育学生珍惜现在的生活。也让学生从乔元贞的命运中严肃地思考生活与人生。 总结反思 课文通过“第一本书”回忆了父亲对“我”的爱及朋友间的友谊和20世纪初艰难中的温情,告诉我们不能忘本。 课件设计思路 篇三 该课课件以新课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的课文我的第一本书为切入点,围绕知识改变命运、品味苦难对人生意义的学习展开相关专题的探讨。本课件包括六大栏目:明确任务、感知文本、与文本对话、畅所欲言、比较阅读、感同身受。通过这个课件的设计和制作,把多媒体的特有优势,把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以此刺激他们的思维兴奋点,提高学习积极性,令他们在一种轻松的环境中体会苦难对人生意义。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提高教学的和谐性与有效性。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 篇四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诵读感知,把握课文内容。 、能力目标: 品评语句,领悟作者情感。 、情感目标: 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用美好的心灵积淀人生。 【教学重点】 品评重点语句,深透理解作品的人文内涵。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对苦难生活的深刻体察和独特感悟。 【教学方法】 分组合作式教学。 【教学准备】 教案、学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三课我的第一本书。 二、明确学习目标 (出示,一学生明确) 、诵读感知,把握课文内容。 、品评语句,领悟作者情感。 、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用美好的心灵积淀人生。 三、课文研讨 、完成目标诵读感知,把握课文内容: 学习指导: 同学们速读课文,结合课前预习,思考:牛汉的第一本书有一段怎样的故事?请用概括的语言复述。 明确:略。 、完成目标品评语句,领悟作者情感: 学习指导: (小组合作探究,从文章中寻找语言信息,抓关键语句品味情感蕴含。) 探究: 品评“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作者的第一本书到底承载了些什么? 思考: 文中的哪句话可以总领全文? 哪个词语可以看出作者对童年的感觉?一种怎样的感觉? 哪些语句带给你同样的信息?请勾画下来。 明确:(教师提问部分小组发言人) 小结:牛汉的第一本书承载了一段苦难的岁月,以及人们同苦难抗争的心路历程。 思考: (学生读第,两段) 童年的记忆除了苦难还有什么? 与第一本书有关的人和物有哪些? 父亲是如何处理我的撕书事情的? 明确:(教师提问部分小组发言人) 小结:牛汉的第一本书承载了父亲的深情。 (学生读第,两段) 乔元贞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作者是如何对待贫穷的小伙伴的? 明确:(教师提问部分小组发言人) 小结:牛汉的第一本书承载了同学的情谊。 (学生读第两段) 苦难的童年还有什么乐趣? 明确:(教师提问部分小组发言人) 小结:牛汉的第一本书承载了天真的童趣。 探究: 品评“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思考:作者对第一本书的感情如何? (学生读第段) 作者对书的感情是怎样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如何理解“本”? 明确:(教师提问部分小组发言人) 教师小结:同学们,阅读本文,我们不仅为第一本书承载的故事所感动,更多的震撼是由书引发的父子之间、同学之间的浓浓情意,是世纪二三十年代遥远的乡村荒寒、苍凉的生活境况和作者对生活的那份独特的感受。文中“第一本书”不同寻常的经历,给了作者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的确,恰如一位哲人所说,生活是一所大学。无论其中是不幸,还是喜悦,那都是记忆中挥之不去的风景,我们只要用心去体悟,就会积淀起快乐而丰盈的人生岁月。 、完成目标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用美好的心灵积淀人生: 学习指导: 资料讨论: “超女”与“感动中国人物洪战辉”。 “希望当你们老去,回首你们如花的青春岁月时,既有超女们快乐的歌声,又有洪战辉们人之初的真情。” 四、布置作业 用心去感悟生活的点滴,积淀起快乐而丰盈的岁月。仿照课文口语化的表达方式,以“我的第一_”为题,写一篇字的小作文,体裁不限,(诗歌也可以)写到读书笔记上。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第一本书”的深刻意义。 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自主阅读,理解字里行间的深意。 合作探究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了解过去苦难的生活下,“我”读书的困难。 人不能忘本,要珍惜今天读书的好条件。 【教学重点】 感悟“第一本书”的深刻意义。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导入: 由七年级(下)课文华南虎及诗人牛汉导入。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速读课文,勾画字词。 思考:我的第一本书是一本怎样的书? 、研读课文,思考理解: 这么一本普通的书,作者为什么要写?而且还是充满感情的写? 围绕我的第一本书,作者回忆了哪些人和事?这些人和事中蕴涵什么样的情? 你觉得这些人、事和情中作者重点要表现的是什么人、什么情?体现在哪些事之中? 揣摩细节,体会读书的不容易,父亲创造条件给我读书的英明;体会我对父亲的崇敬。 揣摩“人不能忘本”的含义。 、悟读课文,体验延伸: 读了文章,你有什么感悟? 在你的记忆中,有没有这样让你难忘的人生的一本“书”?你能说一说吗? 牛汉我的第一本书教案 篇六 牛汉对自己小时候读到的第一本书的情愫也是如此,尽管这只是“一本简单的一组画”、曾经凄惨地“简直是一团纸”。但沉淀在心底,随着岁月的牵扯却不断地酝酿着、发酵着 “这一本却让我一生难以忘怀不过看了很难笑起来。” “还应当回过头来说说我的第一本书,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他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 “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从文本呈现的这些词句中,不难看出这本书在牛汉心中的地位和价值:它是作者无法忘记的瑰宝,伴随一生的醇醴,甚至可以说这第一本书一直萦绕着作家的思绪,是他为人处事的圭臬。所以作者在文中不仅由衷地感慨,要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更是把它作为人之根本在铭记着。 教学目标 1、识记字词,整体感知课文 2、抓住重点语句把握人物心情。 3、了解第一本书的深刻含义,感悟作者的内心情感。 4、引导学生从人物思想中受到启示。 一、课前准备 1、自读文章,扫清文字障碍理解生字词的含义。 2、布置学生查阅,了解牛汉的有关资料,以开阔视野,增加材料积累。 3、回忆自己拿到第一本书时的心情和场景,把它写成文字。 二、课内探究 (一)、自主学习 (1)想一想围绕着这第一本书作者写了哪些人和事? (2)文题“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3)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文中还写到了那些人物之间的感情? (二)、合作探究 1、请同学们找出最能打动你的语句并谈谈你的感受? 预设:“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怎样的?联系下文看,“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是什么? “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怎样理解“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的“本”在这里指什么? (3)其它 (4)研讨: 没有课本的乔元贞却考了第一名,父亲也认为他比“我”有出息,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处还特意补叙了乔元贞的一生的“出息”:“他一辈子挎着篮子在附近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等小东西。”这算得什么“出息”呢?作者为什么要作这样的交代? (三)精讲点拨 (四)拓展延伸:“我”把“父亲补全的装订好的课本”送给元贞的时候,两人会有怎样的对话?请你想象一下,然后揣摩人物的心理,对一段话。 三、课后提升 推荐阅读张淑梅的给我未来孩子的信、冰心的一只木屐。教师提示:阅读文章得到的感触是因人而异的。我的第一本书中一本国语教材给了作者人生成长历程中独特的人生体察,而张淑梅给我未来孩子的信中寄寓着作者对未来孩子的关爱和期望,使人感触到的是父母的良苦用心,思考对待人生、对待生活的积极心态。一只木屐是以回忆中的两组画面结构而成的,一组是情景画面:码头、落日、夜色、晚风、海浪、漂浮的木屐;一组是联想的画面:嘎达嘎达的木屐声,声音中流动的不同表情的脸。这两种画面被一种忧伤愁情紧紧裹住,这是一篇典型的忧伤美文。流动着一种泱泱的忧伤与愁绪是冰心早期散文的最大特色。不过,在这篇散文中还有另外一种东西,这就是木屐的另一种含意:木屐踩在地上坚实的声音,木屐向前行走的本能,作品中特地引用了鲁迅关于路的一段话,从而现出了一种光明与希望的企盼。我以为,这也是我们在阅读这篇散文时所必须把握的。 我的第一本书优秀教案 篇七 我的第一本书 教学目的 1、理解作者对生活的那一份诗意的感悟。 2、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能力,学会思考人生。 教学重点、难点 1、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 2、注重激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或者创设情境引发体验。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二、导人 作者牛汉,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史成汉。生于1923年,1940年开始写诗,有诗剧智慧的悲哀、诗歌鄂尔多斯草原、诗集彩色的生活等。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互相补充、评议。 四、学生自主阅读 质疑、讨论,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1、“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还可指我踏人生活的一次珍贵的经历,一本人生之书。) 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一种感激之情。) 3、如何理解“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书”? (体会书的珍贵,读书机会的珍贵。) 4、“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我的第一本书对“我”影响之大,作者要回报它。) 五、品味语言 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我的童年生活是艰苦的,但我的第一本书给我的生活带来了乐趣和知识。)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我的第一本书,作为我的启蒙老师对我后来走上文学道路有着深远的影响。) 六、拓展训练 学生说说自己读“第一本书”的经历、体会,互相交流。 七、小结 本文是诗人牛汉的一篇随笔。作者通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叙,折射出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和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以及生命乐趣。 教学过程 篇八 一、导入 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样的书?可能有些同学已经记不清了,作者却对他的第一本书永志不忘。因为那本书承载了一段感人的故事。事过几十年后,作者走过了迢迢征途,饱尝了人生甘苦,回首往事,发现那挥之不去的记忆,是一笔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那么,今天就让我们随着记忆,同诗人牛汉一道去感受那承载着人生历程和独特感悟的"第一本书",去思考人生命运这个鲜活的话题,去感悟读书对人生的意义。 (板书课题及作者:我的第一本书 牛汉) 二、明确自学任务 1、自读-复述"第一本书"的事。 2、精读-理解语句含义。 3、品读-感悟对人生的体验。 三、感知文本 1、自由朗读课文,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复述时注意记叙的六要素) 2、在朗读课文和复述故事的基础上,回答问题: "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做怎样的理解? (还可指我踏人生活的一次珍贵的经历,一本人生之书。) 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一种感激之情。) 四、与文本对话-精读文段,质疑解疑 在初步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精读课文,同学们就有疑问的地方或不懂的句子找出来,记在练习本上,向其他同学提问。 (此环节用擂台赛的形式,分南北两队,待找出后,互相向对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就对方提问及时作出回答。) 示例:引导学生品味文中的重要语句。请学生用情阅读全文,思考: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怎样的?联系下文看,"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是什么?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怎样理解"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的"本"在这里指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1)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辛酸的,"童年没有幽默",但是,毕竟是童年,无论生活多么艰苦,也抹不去与生俱来的童年的好奇、天真和淘气,能和小伙伴们在一起,和小动物们在一起,回到大自然中间,就是快乐的,而且童年时代只要玩起来,什么困苦都会忘。这就是生命最初的快乐。 (2)这里"枉"字可以理解为:白白地,无价值地,无意义地。作者的第一本书,既是求知的第一本书,更是人生的第一本书。作者最后说"人不能忘本",巧妙地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本"这里指课本,那第一本国语教材,也指人生成长历程中最初的最有价值的奠基性的东西。作者所指主要是后者。 五、畅所欲言 学生自主思考,自由发言: 有人说,苦难是人生的一所大学,许多人正是在逆境中奋发,成就了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你怎样看待人生中的苦难? 参考示例:苦难是人生的一笔财富,苦难是流动于地底的地火,苦难是在磨砺你的品格,屈服于苦难,那就在认命的同时也毁灭了自己;不屈服于苦难,用坚强作锄,用乐观作铲,用深邃的思索作锹,坚韧不拔地挖掘,苦难的背后肯定会有惊喜和意外发现。勾践卧薪尝胆终吞吴;孙膑受刖足之刑而成兵法从古到今,不胜枚举。人生在世,酸甜苦辣都是营养,风雨雪霜皆为滋润,苦难成了奋进的动力,前进的基石,向上的台阶。 六、比较阅读 1、张洁的"第一本书"(见附页)与牛汉的"第一本书"有什么不同? 2、读了张淑梅的给我未来孩子的信(见附页),你又有什么启迪? 教师提示:阅读文章得到的感触是因人而异的。我的第一本书中一本国语教材给了作者人生成长历程中独特的人生体察,而张淑梅给我未来孩子的信中寄寓着作者对未来孩子的关爱和期望,使人感触到的是父母的良苦用心,思考对待人生、对待生活的积极心态。 七、感同身受 1、读了本文,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难道仅仅是第一本书的故事吗?下面,请你用"从中,我感受到了。"的句式,说说你从文中品读到了哪些情感。 2、在你成长的过程中,也会有一本书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把书名、作者、主要内容写下来,并且谈谈这本书对你的影响或由它所引发的与你的故事。 八、课堂小结 同学们,文中"第一本书"不同寻常的经历,给了作者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的确,恰如一位哲人所说,生活是所大学。无论其中是不幸,还是喜悦,那都是记忆中挥之不去的风景,我们只要用心去体悟,亮色总是会有的,而且是扩展着的。这难道不就是人生的本色吗? 相关范文我的第一本书优秀教案(4篇)牛汉我的第一本书教案【8篇】我的第一本书教案参考【最新9篇】我的第一本书(八年级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优秀7篇)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精选7篇)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优秀8篇)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