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宏观经济学第4版课件(下).pptx

    • 资源ID:75229581       资源大小:1.13MB        全文页数:147页
    • 资源格式: PPTX        下载积分:3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宏观经济学第4版课件(下).pptx

    1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目录目录下下总总 需需 求求 总总 供供 给给 模模 型型 2 2失业与通货膨胀失业与通货膨胀3232开开放放经经济济模模型型分分析析 5 54 4经经济济增增长长和和经经济济周周期期理理论论 9 95 5目目前前的的争争论论和和共共识识 1 11 19 92第五章第五章 总需求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总供给模型总需求曲线AD总供给曲线ASAD-AS模型分析3第一节第一节 总需求曲线总需求曲线AD价格变动对总需求的影响总需求曲线AD的推导总需求曲线AD的移动4价格变动对总需求的影响价格变动对总需求的影响总需求函数概念:总需求函数概念:在一定时期,对应于各个可能的物价总水平,用于购买一国全部最终产品的总支出。价格变动的三种效应:价格变动的三种效应:利率效应:利率效应:物价上涨使同样实际总产出的市场交易需要使用更多货币,货币需求增加使利率上升,抑制投资支出,从而减少总支出和均衡收入。物价下降的影响相反。实际余额效应实际余额效应:物价上涨使人们持有的货币余额和金融资产贬值,实际财产减少而减少消费支出,从而减少总支出和均衡收入。物价下降的影响相反。通货膨胀税效应通货膨胀税效应:物价上涨使企业和个人的名义收入增加,必须多纳税,在累进税制下税负增加更超过名义收入增加(这种增加的税负称为“通货膨胀税”),使税后收入减少,从而减少总支出和均衡收入。物价下降的影响相反。5总需求曲线推导总需求曲线推导1实际货币供给量m=M/P,名义货币供给量M不变时,m随物价总水平P反向变动。物价上涨时实际货币供给量减至m,均衡曲线右移到L=m位置。r IS LM LML2L2 O y2 y1 y L=m L=m L1 L1随着均衡曲线右移,与减少了的实际货币供给量相等的L1与L2之和也减少:对应于原来每个利率下的L2,只有更少的收入和相应的更小L1;对应于原来每个收入下的L1,则有更高的利率和相应的更小L2。于是LM曲线左移为LM。随着LM曲线的左移,它与IS曲线的交点也向左上方移动,使均衡的实际国民收入由y1减少到y2。6总需求曲线推导总需求曲线推导2实际货币供给m随物价反向变动,LM曲线随m同向移动,它与IS曲线共同决定的均衡实际收入就随物价反向变动。P AD P3 P2 P1 O y3 y2 y1 y假定物价水平由P1上升到P2、P3,则均衡的实际国民收入相应地由y1减少到y2、y3。于是可得到向右下方倾斜的总需求曲线AD。AD曲线表明,由于物价变动的三种效应,由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共同决定的用于购买一国全部最终产品的总支出即总需求随物价反向变动。487总需求曲线的移动总需求曲线的移动扩张性货币政策使 LM曲线右移(下图,以*表示),导致AD曲线右移(上图,以*表示)紧缩性货币政策的影响与上述情况相反扩张性财政政策使IS曲线右移(下图,以表示),导致AD曲线右移(上图,以表示)紧缩性财政政策的影响与上述情况相反 P AD AD*O y r LM(P2)LM(P1)LM*(P2)LM*(P1)IS IS O yAD8第二节第二节 总供给曲线总供给曲线AS宏观生产函数总供给曲线AS的推导长期总供给曲线ASL凯恩斯的短期总供给曲线ASS9宏观生产函数宏观生产函数在长期,总产出是就业量N与资本存量K的函数。则宏观生产函数为:y=f(N,K)在短期,可假定资本存量K为常量,则短期宏观生产函数为:y=f(N)潜在就业量(充分就业量):潜在就业量(充分就业量):除了无法避免的失业即由所谓“自然失业率”决定的失业外,一切愿意就业者都就业时的最大就业量。可用N*表示。潜在产量(充分就业产量):潜在产量(充分就业产量):用y*表示现有资本存量和技术水平下,由潜在就业量决定的最大产量,则:y*=f(N*,K)l总供给函数总供给函数 在一定时期,对应于各个可能的物价总水平,一国境内全部企业愿意而且能够供给的全部最终产品的总价值。10总供给曲线总供给曲线AS的推导(总图)的推导(总图)PO yW1W/PNMPNDNSNTPNASL10111213W2W31411AS曲线推导(名义工资与物价)曲线推导(名义工资与物价)第二象限名义工资曲线W向左下方倾斜,表示在雇佣合同有效期内,如果名义工资不变,则实际工资W/P随物价水平P反向变动。P P2P1W P3 W/P W/P3 W/P1 W/P2 O 当物价总水平为P1时,实际工资为W/P1;当物价上升到P2时,实际工资减少到W/P2;当物价下降到P3时,实际工资增加到W/P3。912AS曲线推导(宏观总产量曲线)曲线推导(宏观总产量曲线)第四象限的宏观总产量曲线TPN表示,在短期全社会资本存量不变的情况下,总产出TPN随就业量N同向变动当就业量为N3时,TPN曲线上对应点到原点的连线与该曲线相切,这是N的合理投入起点,相应的总产量为y3。就业量增至N2、N1时,总产量增至y2、y1。O y3 y2 y1 y N3 N2 N1 N913AS曲线推导(劳动市场)曲线推导(劳动市场)第三象限劳动边际产量曲线MPN由宏观总产量曲线TPN导出。MPN曲线投入量超过N3部分处于N的合理投入阶段。这段曲线上存在劳动雇佣量与实际工资一一对应的关系,它就是就业需求曲线DN。就业供给曲线SN向左下方倾斜,表明劳动供给随实际工资同向变动。实际工资为W/P1 时,劳动供求均衡,就业量为N1;当物价高使实际工资升至W/P2 时,供不应求,就业量减至N2;物价低使实际工资降至W/P3 时,就业量为N3。W/P W/P3 W/P1 W/P2 O N3 N2 N1 9MPNDNSN14总供给曲线总供给曲线AS的形成的形成只有物价为P1时的实际工资能使劳动市场均衡。物价高于或低于P1时劳动市场都不均衡。当高物价使劳动市场供不应求时,厂商不得不按更高的名义工资W2来雇佣劳动者,使实际工资上升,劳动供给增加、需求减少,实现均衡。当低物价使劳动市场供过于求时,劳动者被迫接受更低的名义工资W3,使实际工资下降,劳动需求增加、供给减少,实现均衡。在各个物价水平,劳动市场的自动调节都可实现均衡的充分就业状态(达到潜在就业量),这时总产出达到潜在产量。于是形成总供给曲线AS。915长期总供给曲线长期总供给曲线ASL在各个物价水平,劳动市场的自动调节使名义工资随物价同向变动,实际工资就能保持在充分就业均衡水平,总产出达到充分就业产量yf。因此,长期总供给曲线ASL是位于yf处的一条垂直线,不论物价如何变动,长期总产出都保持在充分就业水平。这种分析符合凯恩斯以前的古典经济学理论,即:市场机制下劳动者总能充分就业,总产出总能达到潜在最高水平。因此,垂直的长期总供给曲线又叫古典总供给曲线。P ASL P2 P1 P3 O yf y16凯恩斯主义短期总供给曲线凯恩斯主义短期总供给曲线ASSPO yWW/PNMPNDNSNTPNASW161717“货币幻觉货币幻觉”凯恩斯假定工人对名义工资的要求有“刚性”:许升不许降。凯恩斯学派假定,“货币幻觉”使工人难以抵抗在不变的名义工资下提高物价造成的实际工资下降。劳动供给仍随实际工资同向变动。当物价为P1时,劳动市场供求均衡,就业量为N1。物价为P2时,劳动供过于求,就业量为N2。此时如降低名义工资,本可增加就业,但因“工资刚性”妨碍,导致失业。当物价为P3时,劳动市场供不应求,供给量只有N3,存在短缺。雇主只有把名义工资提高到W,劳动市场才能均衡。P P3 P1 P2W/P O DN N2 N1 SN NWWN3失业失业短缺短缺1518AS曲线的移动曲线的移动技术进步:技术进步:使TPN曲线向右移动,MPN从而DN曲线向左移动,最终使AS曲线向右下方移动。资本物品增加(生产能力资本物品增加(生产能力提高):提高):使TPN曲线向右移动,MPN从而DN曲线向左移动,最终使AS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名义工资(或名义利率、地租等要素价格)提高:名义工资(或名义利率、地租等要素价格)提高:使W曲线向上移动,导致AS曲线向上移动。进口的重要投入物(如石油)价格大幅度上升:进口的重要投入物(如石油)价格大幅度上升:导致产品成本大幅度上升,当厂商无法在企业内部“消化”上升了的成本时,就会为每个产量都索取更高的价格,其影响与名义工资上升的影响类似,会使AS曲线上升。19“反反L形形”的总供给曲线的总供给曲线有人提出“反L形”总供给曲线,由水平部分与垂直部分连接而成。又叫凯恩斯萧条模型总供给曲线。曲线的水平部分表示,当经济处于萧条状态时,就业、产量和收入的变动不影响物价。曲线的垂直部分表示,当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状态时,物价上涨不影响就业、产量和实际国民收入。P AS O yf y萧条状态萧条状态20第三节第三节 AD-AS模型分析模型分析总需求曲线AD与总供给曲线AS相交于E点,它们共同决定均衡的实际国民收入yE和均衡的物价水平PE。如果物价为P1,高于PE,则最终产品供过于求,物价总水平将下降。如果物价为P2,低于PE,则最终产品供不应求,物价总水平将上升。只有在E点才能均衡。P AS ADP1PE EP2 O yE y21AD-AS模型分析模型分析第一种情况:总需求曲线AD与总供给曲线AS相交于AS曲线水平部分或接近水平的部分。这时物价水平PE很低,最终产品产量或总收入yE也很小,远远低于充分就业条件下的潜在产量或潜在国民收入yf。这种情况表明,经济处于萧条状态萧条状态。P AS ADPE E O yE yf y22AD-AS模型分析模型分析第二种情况:总需求曲线AD与总供给曲线AS相交于AS 曲线的垂直部分。这时物价水平PE很高,最终产品生产也达到充分就业条件下的潜在产量或潜在国民收入yf。名义GDP甚至可能大于按不变价格PO计算的潜在实际国民收入yf。这种情况表明,经济处于高涨状态高涨状态。P AD ASPE EPO O yf y23AD-AS模型分析模型分析第三种情况:短期供给冲击(如石油价格或名义工资大幅度上涨)使总供给曲线AS上升,与总需求曲线AD相交于原交点左上方。物价水平将提高。最终产品产量或总收入将处于比过去低的水平。这种情况表明,经济处于滞胀状态滞胀状态。P ADP2 E2P1 E1 AS1 O y2 y1 yAS224AD-AS模型分析模型分析第四种情况:长期总供给曲线ASL位于潜在产量水平。它与总需求曲线AD共同决定总产出y1和物价P1。当总需求增加到AD2时,物价涨到P2,产出y2仍保持在充分就业水平。在长期总需求增加只能提高物价不能增加产出。这表明,经济长期处长期处于充分就业状态于充分就业状态。P ASL ADP2 E2P1 E1 O y1=y2=yf yAD225AD-AS模型与政策模型与政策如果经济处于萧条状态,则总需求曲线AD与反L形的总供给曲线AS共同决定的物价为P0,总产出或总收入为y1。P AS AD AD2P0 O y1 y2 y 当国家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时,总需求曲线右移到AD2,总收入增加到y2,但物价不变(“凯恩斯定律”)。当国家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时,总需求曲线将右移,总收入增加,物价仍不变。26AD-AS模型与政策模型与政策 假定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状态,总需求曲线AD与垂直的长期总供给曲线ASL共同决定的物价为P1,总收入y1等于潜在总产出yf。此时政策对总产出无效:P ASL P2 AD2 ADP1 O y1=y2=yf y当国家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时,总需求曲线右移到AD2,最终产品供不应求,使物价上涨到P2。如果按不变价格衡量,那么实际总产出y2仍保持在yf 水平。当国家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时,总需求曲线也将右移,物价也上涨,但实际总产出仍为充分就业水平。27AD-AS模型与政策模型与政策总需求曲线AD与常规短期总供给曲线ASS在后者较平坦(供给弹性较大)的部分相交,表明经济中有较大的过剩生产能力。生产能力过剩时,扩张性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将使实际总收入有较大增加,而物价上涨很小。总需求曲线AD与ASS曲线在后者较陡峭(供给弹性较小)的部分相交,表明基本不存在过剩生产能力接近充分就业情况下,同样的扩张性政策将使物价大幅上涨增加,而实际收入增加很少。P AD3 AD4 ASS P4 P3 AD1 AD2 P2 P1 O y1 y2 y3 y4 y28AS曲线移动的效应曲线移动的效应大量投资使经济中资本物品增加,生产能力提高,AS曲线就向右下方移动。如果经济原来已接近充分就业,则生产能力提高一方面使实际总产出增加,另一方面使物价下降。如果经济中已有大量过剩生产能力,则新增生产能力对实际总产出和物价影响很小,在经济萧条状态下甚至无作用。P AD0 AS0 AS1 P0 P1 ADP0 P1 O y yo y1 yo y129AS曲线移动的效应曲线移动的效应石油价格或名义工资的大幅度上涨,将使AS曲线向上移动。即使经济中生产能力已经过剩,由于厂商成本大幅度上升,他们在减少产量的同时,将提高产品价格,导致物价总水平上升。因此,上述情况下AS曲线的上移,将导致均衡实际收入减少和物价上涨。P AS1 AD AS1P2P1 O y1 y2 y 30AD-AS模型小结模型小结 短期短期AD-AS模型分析模型分析1)i(r)+g=s(y-t)+t (产品市场均衡条件)(产品市场均衡条件)2)M/P=L1(y)+L2(r)(货币市场均衡条件)(货币市场均衡条件)3)f(N)=W/P,且且W不变不变(简化了的劳动市场均衡条件)(简化了的劳动市场均衡条件)4)y=y(N,K),且且K不变不变 (总量生产函数)(总量生产函数)方程方程1)、2)联立,消去它们共有的变量联立,消去它们共有的变量r,可得到表示,可得到表示实际国民收入实际国民收入y与物价总水平与物价总水平P关系的关系的总需求曲线公式。总需求曲线公式。方程方程3)、4)联立,消去它们共有的变量联立,消去它们共有的变量N,可得到表示,可得到表示实际国民收入实际国民收入y与物价总水平与物价总水平P关系的关系的总供给曲线公式。总供给曲线公式。总需求曲线公式与总供给曲线公式联立,可得到总需求曲线公式与总供给曲线公式联立,可得到均衡国民均衡国民收入收入yE与均衡物价与均衡物价PE,再求得它们均衡时的,再求得它们均衡时的r与与N。31AD-AS模型小结模型小结长期长期AD-AS模型分析模型分析1)i(r)+g=s(y-t)+t (产品市场均衡条件)(产品市场均衡条件)2)M/P=L1(y)+L2(r)(货币市场均衡条件)(货币市场均衡条件)3)f(N)=W/P (劳动需求函数)(劳动需求函数)4)h(N)=W/P (劳动供给函数)(劳动供给函数)1)y=y(N,K),且),且K不变不变 (总量生产函数)(总量生产函数)方程方程3)、4)联立,可得到联立,可得到充分就业的劳动量充分就业的劳动量Nf,把把Nf代入总量生产函数,可得到代入总量生产函数,可得到充分就业国民收入充分就业国民收入yf。方程方程1)、方程、方程2)联立,可得到联立,可得到总需求曲线公式。总需求曲线公式。把把yf代入总需求曲线公式,可得到代入总需求曲线公式,可得到物价总水平物价总水平P和利率和利率r。32练习练习基本概念:基本概念:总需求函数 总供给函数 货币幻觉 工资刚性主要内容:主要内容:物价变动通过()、()、()效应影响实际总支出和均衡收入扩张性经济政策AD曲线向()移动,使物价()、收入()物价变动导致实际工资的()向变动,使就业量随物价()向变动如果劳动市场能够(),就能形成()形状的古典总供给曲线凯恩斯派假定存在()幻觉和()刚性,使总供给曲线呈()形状技术、资本物品存量、名义工资、重要投入物进口价各自的大幅度变动,将分别导致AD曲线向()移动 用AD、AS曲线相交的位置或其中某曲线的移动解释有关经济现象较重要公式:较重要公式:(组成短期与长期AD-AS模型的各公式)33第六章第六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失业与通货膨胀失业和失业率劳动市场非出清与奥肯定律通货膨胀和通货膨胀率通货膨胀的原因和效应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34第一节第一节 失业和失业率失业和失业率失业和失业率失业的分类自然失业率和自然就业率35失业概念失业概念 过多的劳动力追逐过少的工作岗位,即部分有劳动能力的劳动年龄人口所处的没有可养活自己的工作而谋求工作岗位和生活出路的状态。失业率失业率 有劳动能力的劳动年龄人口中没有工作且在寻找工作的人所占的比率。失业的分类失业的分类摩擦性失业:摩擦性失业:由于生产过程中无法避免的转业等原因而导致的短期性、局部性失业。结构性失业:结构性失业:由于劳动力供给与需求的结构性不匹配而导致的与部分职位空缺同时并存的失业。周期性失业:周期性失业:当经济处于经济周期中的收缩阶段时由于需求下降而导致的失业。36自然失业率自然失业率 经济社会在正常状态下的失业率,即劳动市场处于供求稳定经济社会在正常状态下的失业率,即劳动市场处于供求稳定状态(既不会导致通胀也不会导致通缩的状态)时的失业率。状态(既不会导致通胀也不会导致通缩的状态)时的失业率。设劳动力为常量N,就业人数为E,失业人数为U,则N=E+U,失业率为U/N。设离职率(就业人数中每月新失业者所占比率)为l,就职率(失业人数中每月新就业者所占比率)为f,那么在劳动市场供求稳定时每个月新就业、新失业人数相等:fU=lE=l(NU)。所以自然失业率为:自然就业率自然就业率 经济社会在正常状态下的就业率,即充分就业人数对于劳动经济社会在正常状态下的就业率,即充分就业人数对于劳动力总量的比率。力总量的比率。自然率自然率 自然失业率自然失业率+自然就业率自然就业率 100%,二者都可称为,二者都可称为“自然率自然率”。37第二节第二节 劳动市场非出清与奥肯定律劳动市场非出清与奥肯定律劳动市场出清劳动市场出清 指竞争的劳动市场的供求均衡状态。如上图,就业量为NE,全部劳动力中虽然=有N*NE的失业量,但属于工资要价过高而无人雇佣的情况,被称为不愿接受劳动市场现行工资而导致的“自愿失业自愿失业”。W D SW*O NE N*N劳动市场非出清劳动市场非出清 指不完全的劳动市场因工资刚性导致劳动力供过于求的非均衡状态。如下图,由于劳动市场现行工资W2过高且不能降低,使部分人愿意接受现行工资却找不到工作,形成凯恩斯所说的“非自愿失业非自愿失业”。W D SW2 W*O NE N*N就业量就业量自愿失业自愿失业就业就业非自愿失业非自愿失业自愿失业自愿失业38失业的影响与奥肯定律失业的影响与奥肯定律失业的影响失业的影响社会影响:威胁家庭稳定;恶化人际关系;破坏社会秩序;造成心理创伤。经济影响:减少实际GDP,使之低于潜在GDP;长期失业会使失业者知识、技能过时,即使他们重新就业生产率也会下降。奥肯定律奥肯定律AM奥肯根据统计数据指出,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实际GDP就比潜在GDP低2个百分点。用y表示实际产出,yf表示潜在产出,u表示实际失业率,u*表示自然失业率,则:。是正的参数。定律说明了实际GDP的短期变动与失业率变动的相互关系。如果实际GDP增长比潜在GDP增长得慢,失业率将上升。把实际GDP增长率提高到潜在GDP增长率以上,可能减少失业。39第三节第三节 通货膨胀和通货膨胀率通货膨胀和通货膨胀率通货膨胀概念通货膨胀率通货膨胀分类40通货膨胀概念:通货膨胀概念:一国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在一定时期持续、普遍、明显的上涨。通货膨胀率:通货膨胀率:一定时期价格水平对于上期价格水平的变动比率。t=(Pt-Pt-1)/Pt-1通货膨胀率的现实反映:价格指数通货膨胀率的现实反映:价格指数消费价格指数消费价格指数CPI(零售物价指数):(零售物价指数):选定的一组消费性商品、劳务分别按各自的当期与基期零售价格计算的加权总价格变动比率。生产者价格指数生产者价格指数PPI(批发物价指数)(批发物价指数):选定的一组初级产品和中间产品分别按各自的当期批发价格与基期批发价格计算的加权总价格变动比率。(公式与CPI公式相近)GDP折算指数(折算指数(GDP扣减指数):扣减指数):当期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分别按各自的当期价格与基期价格计算的加权总价格变动比率。可用来把当期名义GDP折算为按基期不变价格计算的实际GDP。实际GDP=名义GDP GDP折算指数41通货膨胀分类通货膨胀分类根据年通货膨胀率高低分类:根据年通货膨胀率高低分类:温和的通货膨胀:温和的通货膨胀:年通货膨胀率10%奔腾的通货膨胀:奔腾的通货膨胀:10%年通货膨胀率100%超级通货膨胀:超级通货膨胀:年通货膨胀率100%恶性通货膨胀:恶性通货膨胀:年通货膨胀率1000%根据对各种商品价格的影响有无差异分类:根据对各种商品价格的影响有无差异分类:平衡的通货膨胀:平衡的通货膨胀:各种商品的价格上涨速度相同非平衡的通货膨胀:非平衡的通货膨胀:各种商品的价格上涨速度不相同根据是否被人们预期分类:根据是否被人们预期分类:未预期的通货膨胀:未预期的通货膨胀:意外发生的通货膨胀或通货膨胀率的上升超出人们预期预期的通货膨胀:预期的通货膨胀:人们有思想准备的通货膨胀,又叫“惯惯性的通货膨胀性的通货膨胀”根据原因分类根据原因分类(见下文)42第四节第四节 通货膨胀的原因和效应通货膨胀的原因和效应通货膨胀的原因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43通货膨胀的原因通货膨胀的原因 需求拉动通货膨胀需求拉动通货膨胀概念:概念:总需求超过现行价格下的总供给而引起的通货膨胀当经济萧条时,物价很低,总需求的增加会使实际收入增加(y1),但不会造成通货膨胀(物价仍为P1)。总需求进一步增加,要求总供给相应增加。但经济中“瓶颈瓶颈”(即限制总供给(即限制总供给增加的物质条件因素)增加的物质条件因素)使实际收入增加不足(y2),并引起物价上涨(P2)。由于总需求的增加既拉动了物价,又拉动了实际收入,这种通货膨胀又称“半半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或“瓶颈式通货膨胀瓶颈式通货膨胀”。充分就业实现后,如果总需求继续增加,实际收入将保持原水平(yf),物价将有更大的上升(P3)。这种通货膨胀属典型的“需求拉动通需求拉动通货膨胀货膨胀”,凯恩斯称为“真正的通货膨胀真正的通货膨胀”。P AS P1 O yP2y1y2P3yf44通货膨胀的原因通货膨胀的原因 成本推动通货膨胀成本推动通货膨胀概念:概念:总需求不变,但总供给方面成本上升而引起的通货膨胀。如果劳动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在工会的压力下,工资的提高超过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那么总供给曲线的上升会导致实际收入的减少(由y1到y2)和价格的上涨(由P1到P2)。如果工会因为物价上涨而再次提高工资,那么总供给曲线将再次上升。实际收入进一步减少(由y2到y3),价格进一步上涨(由P2到P3)。这样就形成“工资工资-价格螺旋价格螺旋”除了上述“工资推动通货膨胀工资推动通货膨胀”外,在产品市场不完全竞争的情况下,垄断厂商也可能通过提高产品价格来增加利润,形成“利润推动通货膨胀利润推动通货膨胀”。与此类似,还可能出现“利息推动利息推动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地租推动通货膨胀地租推动通货膨胀”等。P AD ASL O yf yP2y1y2P3y3 P1上涨上涨上涨上涨减少减少减少减少45通货膨胀的原因通货膨胀的原因 混合通货膨胀混合通货膨胀概念:概念:“成本推动通货膨胀”与“需求拉动通货膨胀”的结合。当成本推动通货膨胀成本推动通货膨胀(P1到P2,用箭头“”表示)发生时,实际收入将减少(y1到y2),失业将增加。这时,如果政府为减少失业而采用扩张性政策,则总需求曲线由AD1上升到AD3,实际收入可能恢复原水平(y3 等于y1),但价格将升至P3,形成需求需求拉动通货膨胀拉动通货膨胀(用箭头“”表示)。在更高的物价下,工会或垄断厂商可能再一次提高工资或利润,总供给曲线再次上升(由AS2到AS4),从而又出现成本推动通货膨胀成本推动通货膨胀(P3到P4 )。政府重新干预,就又出现需求拉动需求拉动通货膨胀通货膨胀(P4到P5 )。总供求变化共同导致混合通货膨胀混合通货膨胀。P AD5 AD3 AD1 AS4 AS2 AS1 O yf yP2y1y2P3y3 P1P4y4P5y546通货膨胀的原因通货膨胀的原因 通货膨胀螺旋通货膨胀螺旋概念:概念:当经济中大多数人都预期同样高的通货膨胀率时,这样的通货膨胀就成为现实,成为一种有惯性的现象。假定在初始时期经济均衡。如果发生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在原先的价格上形成超额需求,就会使价格上升。物价上升后工人要求提高工资或其他要素所有者要求提高报酬,会使总供给曲线上升,物价提高。更高的名义工资或其他要素的名义收入又造成新超额需求,引起新的需求拉动通货膨胀。P O yf y超额需求超额需求超额需求超额需求47通货膨胀的原因通货膨胀的原因 结构性通货膨胀结构性通货膨胀结构性通货膨胀:结构性通货膨胀:指经济结构变动引起的通货膨胀。经济结构必然变化,但生产要素投入结构不能及时适应这种变化,因此不同部门的工资、利润等要素报酬和产品价格将形成差别。当人们在工资、利润、价格等方面相互攀比时,物价总水平就会上涨。结构性通货膨胀包括以下种类:结构性通货膨胀包括以下种类:生产率提高速度差异引起的结构性通货膨胀生产率提高速度差异引起的结构性通货膨胀新兴部门与衰落部门发展差距引起的结构性通货新兴部门与衰落部门发展差距引起的结构性通货膨胀膨胀对外开放程度差异引起的结构性通货膨胀对外开放程度差异引起的结构性通货膨胀48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 通货膨胀的再分配效应:通货膨胀的再分配效应:自发地、不引人注目地改变收入和财产在不同主体之间的分布收入再分配对依靠固定货币收入者不利对获得变动货币收入者有利财产再分配对储蓄者和其他债权人不利对公债债务人国家和其他债务人有利对金融资产所有者不利对不动产所有者有利49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 通货膨胀的产出效应:通货膨胀的产出效应:通货膨胀影响实际总产出变动。通货膨胀影响实际总产出变动。几种可能:几种可能:刺激产出增加一次性的需求拉动通货膨胀可能刺激厂商扩大生产而增加就业与收入一次性的需求拉动通货膨胀可能刺激厂商扩大生产而增加就业与收入只有当产品价格提高超过工资和其他成本提高时才能产生这种效应只有当产品价格提高超过工资和其他成本提高时才能产生这种效应导致产出和就业减少成本推动通货膨胀使原来的总需求因物价上涨而缩小购买力,使实际成本推动通货膨胀使原来的总需求因物价上涨而缩小购买力,使实际产出和就业减少产出和就业减少导致产出锐减、经济崩溃超级通货膨胀使家庭和企业都减少储蓄而增加目前购买,导致经济放超级通货膨胀使家庭和企业都减少储蓄而增加目前购买,导致经济放慢增长慢增长超级通货膨胀下各种要素报酬随之上涨,使企业无利可图超级通货膨胀下各种要素报酬随之上涨,使企业无利可图超级通货膨胀刚出现时企业会囤积商品,使资金周转放慢,一旦无力超级通货膨胀刚出现时企业会囤积商品,使资金周转放慢,一旦无力维持周转,企业就将陷入困境,无法继续生产维持周转,企业就将陷入困境,无法继续生产恶性通货膨胀使人们重流通轻生产,重投机轻实干,市场秩序崩溃恶性通货膨胀使人们重流通轻生产,重投机轻实干,市场秩序崩溃50第五节第五节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菲利普斯曲线及其政策含义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长期菲利普斯曲线51菲利普斯曲线 新西兰经济学家AW菲利普斯1958年根据对英国统计资料的分析整理,得出一条表示名义工资年上涨率W/W与失业率U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和索洛用这条曲线来表示年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U之间的交替关系,并称为菲利普斯曲线。菲利普斯曲线与横轴交点的失业率U*为所谓“自然失业率”。在这个失业水平,工资与物价都是稳定的。PPO U*UW/W52菲利普斯曲线的菲利普斯曲线的政策含义政策含义 菲利普斯曲线为宏观决策提供依据:通货膨胀率高时,可采用紧缩性政策,以失业率上升为代价来解决;失业率高时,可采用扩张性政策,以通货膨胀为代价来解决。社会首先要确定一个“社会临界点”A,即社会能否承受的界限。当实际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都在临界点以下时,经济处于“安全区域”,政府不采取宏观调节政策。当某个指标超过临界点时,政府就应该采取政策调节行动,以另一指标的上升为代价来降低该指标,沿菲利普斯曲线将经济重新调整到安全区域之内。PCO UA53附加预期变量的附加预期变量的菲利普斯曲线菲利普斯曲线弗里德曼认为菲利普斯曲线分析忽视了工人的通货膨胀预期对工资变动的影响,当工人预期通胀率较高时,由于这将使实际工资下降,他们将要求提高名义工资。如果人们普遍预期将发生通胀,则附加预期变量的菲利普斯曲线将上升,当就业变动处在自然失业率U*水平时,物价变动仍处在预期通胀率e水平。附加预期变量的菲利普斯曲线的政策含义是,一旦人们普遍预期通胀,只有更大力度的紧缩性政策才能减轻通胀,但往往不能消除它。该分析还表明,如果预期通胀率低于实际,紧缩性政策短期有效。321 O U*Ue=1e=2e=354长期菲利普斯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曲线 部分学者认为,在长期,工人会根据实际通货膨胀情况调整自己的通胀预期,最终使预期通胀率与实际通胀率一致。为使实际工资不受通胀影响,他们会要求按预期通胀率调整名义工资。在短期,假定国家以扩张性政策把失业率降至自然失业率U*以下的U1,则经济将沿短期菲利普斯曲线运动,伴随失业率下降的是实际通胀率由1升至2。工人认识到实际通胀率上升,会将预期通胀率调整到2,并相应要求提高名义工资以保持原先的实际工资水平。于是失业率恢复U*,但通胀率已达到2。因此在长期,工人通胀预期符合实际,经济将稳定在U*位置,长期菲利普斯曲线LPC为垂直线,不存在失业率与通胀率的替换关系。国家反失业措施终归无效,只会使通胀率不断攀升。21 O U1 U*Ue=1e=2LPC55练习基本概念:基本概念:自然失业率 自然就业率 奥肯定律 通货膨胀主要内容:主要内容:主要的价格指数有()、()、()通货膨胀按发生原因分为()、()、()、()等类型通货膨胀具有()效应与()效应。菲利普斯曲线的政策含义是指导()附加预期变量的菲利普斯曲线的政策含义是()所谓长期菲利普斯曲线的政策含义是()较重要公式:较重要公式:(自然失业率的计算公式)(奥肯定律公式)56第七章第七章 开放经济模型分析开放经济模型分析(教 材 第 19 20 章)国际贸易理论汇率及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国际收支开放经济模型:IS-LM-BP分析开放经济中的宏观经济政策57第一节第一节 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理论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赫克歇尔-俄林理论规模经济理论58绝对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18世纪由英国的亚当斯密提出,又叫“绝对成本理论绝对成本理论”。认为每个国家都专门生产成本成本绝对低于别国绝对低于别国的产品,通过自由贸易与别国交换,就都能从贸易中获益。y IA1 IA2 y IB1 IB2 O x O x A国国 B国国左、右二图表示,A、B两国用同样多的资源生产x、y两种产品的生产可能生产可能性曲线性曲线分别为QA与QB。投入同样多资源,A国如果专门生产y产品,产量比B国生产y的最大产量大,因此A国有生产y产品的“绝对优势绝对优势”,或者说,它生产y的绝对成本绝对成本低于B国;B国则有生产x产品的“绝对优势绝对优势”。如果两国不分工、不搞贸易,各自都同时生产x、y两种产品,则国民效用水平比较低,达到的无差异曲线分别为IA1与IB1。如果各国发挥各自的绝对优势,A、B两国就可分别专门生产y、x产品,通过自由贸易相互交换。假定交换比率为曲线C,A国以y与B国交换x,则双方都获益,国民效用水平提高,达到的无差异曲线分别为IA2与IB2。亚当斯密从“绝对优势理论”出发,主张自由贸易主张自由贸易,反对国家干预。yyxxQAQBCC59相对优势理论相对优势理论19世纪初英国大卫李嘉图提出,即“相对成本理论相对成本理论”。认为每个国家都专门生产成成本相对低于别国本相对低于别国的产品,通过自由贸易与别国交换,也都能从贸易中获益。y y IA2 IA1 O x O x A国国 B国国左、右二图表明,投入同样多资源,B国不论生产x还是y,最大产量都不如A国。B国这种没有“绝对优势”的落后国家参加自由贸易和有关的国际分工,按“绝对成本理论”看似乎无益。李嘉图则论证这是有益的。李嘉图提出“相对成本相对成本”概念,即用生产1单位某产品所放弃的另一产品的产量,表示的前一产品机会成本。B国每单位x产品相对成本为0.5单位y;A国每单位x 的相对成本为2y。则B国生产x 的相对成本比A国的低,B国就有生产x产品的“相对优势相对优势”;同理,A国有生产y的“相对优势相对优势”。如果发挥各自的相对优势,A、B两国分别专门生产y、x产品,通过自由贸易相互交换,按曲线C的交换比率,A国以y与B国交换x,双方仍然都获益,都达到更高的无差异曲线。大卫李嘉图的“相对优势理论”进一步加强了自由贸易主张的理由加强了自由贸易主张的理由。yyxxQAQBCC60赫克歇尔赫克歇尔-俄林理论俄林理论20世纪初由这两位瑞典学者提出,又叫“要素禀赋理论”。认为各国增产并出口那些能利用本国丰裕要素的产品,交换那些密集使用本国稀缺要素的产品,就能从贸易中获益。y y O x O x A国国 B国国所谓“要素禀赋”,指一国拥有各种生产要素的相对丰裕程度。越稀缺的要素,比价越高;越丰裕的要素,比价越低。不同产品的生产有不同的要素密集性质:有的需要大量资本物品而投入劳动较少,属资本密集型产品;有的则相反,属劳动密集型产品。赫克歇尔与俄林指出,“相对优势”取决于“要素禀赋”。假定x与y分别是劳动密集与资本密集型产品;A国资本丰裕而B国劳动丰裕。则A国的生生产可能性曲线产可能性曲线QA与无差异曲线共同决定A国y产品的相对成本比B国低;同样地,B国x产品的相对成本低于A国。根据“要素禀赋”实现国际分工(但不再需要实行单一产品生产),A国以y与B国交换x,两国都可达到更高的无差异曲线。yyxxQAQBCC61规模经济理论规模经济理论现代国际贸易大部分在要素禀赋类似的发达国家之间进行,其中很多属于同类产品的双向贸易。这不能用前述各种理论解释。于是出现用规模经济理论解释国际贸易原因的学说。国际贸易的规模经济理论认为,许多部门存在明显的规模经济,大规模生产可提高效率。但国内市场销路有限,限制了生产规模扩大。为进一步提高效率,厂商需要进入国际市场乃至世界市场。各国厂商相互进入对方市场,要避免同类产品自相残杀,就需要对同类产品进一步细分类型,在国际分工中分别集中生产不同细类产品并相互出口。这也有利于满足消费多样性的需要。62第二节第二节 汇率及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汇率及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外汇与汇率汇率制度汇率的决定汇率对国际贸易的影响63外汇与汇率外汇与汇率外汇概念:外汇概念:可用于国际结算的以外国货币表示的国际支付手段。主要是以外币表示的票据和银行存款。汇率概念汇率概念:一国货币折算成另一国货币的比率。或以一国货币的数量表示的另一国货币的价格,又叫汇价、外汇牌价。汇率的表示方式:汇率的表示方式:直接标价法直接标价法 以本国货币数量表示的外国货币价格,多数国家采用。当以直接标价法表示的汇率上升时,说明外汇涨价,本币对外贬值。间接标价法间接标价法 以外国货币数量表示的本国货币价格,仅美、英采用。当以间接标价法表示的汇率上升时,说明本币对外涨价,外汇跌价。64汇率制度汇率制度固定汇率固定汇率 :本国货币对外汇率基本固定不变,中央银行通过外汇买卖,把汇率波动幅度限制在规定范围内。金本位制:金本位制:根据各国官方公布的本国货币含金量,确定各国货币之间的汇率,并通过本币与黄金自由兑换来维持汇率稳定。布雷顿森林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固定美圆兑黄金的比率,其他国家根据官方公布的本币名义含金量,确定其货币对美圆的汇率。美国通过美圆与黄金自由兑换、别国通过其货币对美圆自由兑换,来共同维持汇率稳定。属于“金汇兑本位制”。浮动汇率浮动汇率 :中央银行不规定本币对外的固定汇率,本币对外汇率主要由外汇市场供求决定。自由浮动(清洁浮动):自由浮动(清洁浮动):本币汇率完全由外汇市场供求自发决定。极少见。管理浮动(肮脏浮动):管理浮动(肮脏浮动):本币汇率基本

    注意事项

    本文(宏观经济学第4版课件(下).pptx)为本站会员(得****1)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