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第五讲-媒介.ppt
第五讲 传播载体论(媒介研究)本节主要内容如下:一、媒介字源字义 二、媒介概念分析 三、媒介特性分析 四、媒介类别分析 五、媒介功能分析 六、媒介价值分析 七、媒介情境分析 八、媒介环境分析 一、媒介的中文字源本义:謀合二姓 本义:人各有介。引申::媒怨(招来忿恨);媒孽(挑拨是非,陷人于罪)。引申:主有傧相迎宾,宾有随从通传叫介。例如:匪我延期,子无良媒 诗卫氓见誉而喜者佞之媒也 文中子魏相介者不释史记介居二大国之间。左传其所以相亲也,不介而自亲。关联词:媒、妁关联词:介、绍 媒介:谋和异类使合成者。招致、引发、促成。媒介:谋和异类使合成者。招致、引发、促成。翻译:使双方发生关系的人或事物。翻译:使双方发生关系的人或事物。例如:例如:“观古今用人,必因媒介。观古今用人,必因媒介。”旧唐书旧唐书媒介的英文字义Medium中间:介于两个极端中间的位置或状态的东西。例如:Broil a medium steak.烤一块不老不嫩的牛排。介质:通过它能传递或继续某种事物的中介物质。例如:Commercial television is a medium for advertising.商业电视是一种广告媒介环境:某物起作用或成长所需之外部环境,培养基。例如:A fish in water is in its natural medium.鱼在水中,自得其所。工具,手段:通过它能完成、传输或转移某种事物的东西。例如:The train was the usual medium of transportation in those days.在当时,火车是普遍的运输工具。二、媒介概念及其误读简单定义:媒介是负载符号的物质实体。复杂定义:传播媒介是指介于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的用以负载、传递、延伸、扩大特定符号的物质实体。误读一:“媒介是指承载并传递信息的物理形式,包括物质实体和物理能。前者如文字、各种印刷品、记号、与象征意义的物体、信息传播器材等,后者如声波、光、电波等。”(龚炜1988)混同于符号误读二:媒介“指所有面向广大传播对象的信息传播形式,包括电影、电视、广播、报刊、通俗文学和音乐。”(巴勒特1986)混同于传播形式误读三:媒介“这一术语常常用来指渠道和信源两者,有时甚至包括讯息。”(戴维1991)混同于传播渠道三、媒介特性分析实体性实体性负载性负载性扩张性扩张性中介性中介性四、媒介类型分析书写媒介书写媒介印刷媒介印刷媒介影视媒介影视媒介广播媒介广播媒介网络媒介网络媒介口语媒介口语媒介加速度3,500年100,000年6201609060五、媒介功能分析媒介是人体的延伸媒介即讯息媒介的时空偏倚媒介失控论媒介的冷与热 改变人的认知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指接受者参与的主动程度与介入的深浅程度 在时间纬度展开的媒介便于集权;在空间纬度展开的媒介便于分权。电视的教唆与美国的文化霸主地位 比讯息更重要的是媒介,是媒介改变生活。六、媒介价值分析传播范围传播范围到达情况到达情况卷入程度卷入程度传播速度传播速度存贮情况存贮情况成本费用成本费用曝露频次曝露频次媒介威望媒介威望七、媒介情境论提出者:梅罗维茨美,1985年出版空间感的失落。主要观点:1.地点场所对传播会产生重要影响;2.信息环境则比地点场所更加重要;3.信息环境就是媒介情境,这是一个系统;4.该系统有两种基本情形:谁在哪儿?做什么被谁看到?5.该系统的核心是接触社会信息的机会问题;6.每一种独特的传播行为需要一种独特的媒介情境;7.不同的传播行为需要真正不同的媒介情境,如有重叠混淆,人们将无所适从,从而引发行为的错乱;8.媒介情境是动态的和可变的;9.大众传播媒介的运用会打破原有的用于区分不同媒介情境的界限;10.电子媒介将促成原来不同情境的合并,并将更多的个人情境并入公共情境,于是有可能出现“透明人”现象;11.人类社会将“变得类似于古代的渔猎社会”,公开公平、无为清净、自在自足。电子乌托邦八、媒介环境论环境是媒介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条件环境状况影响媒介产品的生产与质量潜在自发无向渗透封闭环境开放环境行为环境心理环境感染暗示号召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