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药物化学第十一章-其他成分..ppt
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其他成分其他成分第一节第一节 鞣质鞣质 鞣质原是指具有鞣制皮革作用的物质又称鞣酸鞣质原是指具有鞣制皮革作用的物质又称鞣酸或单宁。或单宁。鞣质鞣质是由是由没食子酸没食子酸(或其聚合物)的葡萄(或其聚合物)的葡萄糖(及其他多元醇)酯、糖(及其他多元醇)酯、黄烷醇黄烷醇及其衍生物的聚合及其衍生物的聚合物以及两者混合共同组成的植物物以及两者混合共同组成的植物多元酚多元酚。没食子酸没食子酸黄烷黄烷-3,4-3,4-二醇二醇D-Glc一、主要的生理活性一、主要的生理活性 1.1.抗肿瘤作用,如茶叶中抗肿瘤作用,如茶叶中EGCGEGCG,月见草中的月月见草中的月见草素见草素B B等有显著的抗肿瘤促发作用等有显著的抗肿瘤促发作用;2.2.抗脂质过氧化,清除自由基作用;抗脂质过氧化,清除自由基作用;3.3.抗病毒作用;抗病毒作用;4.4.抗过敏、疱疹作用以及利用其收敛性用于止抗过敏、疱疹作用以及利用其收敛性用于止 血、止泻、治烧伤等。血、止泻、治烧伤等。5.5.从含鞣质从含鞣质6%6%以上的植物水提液所得的浓缩产以上的植物水提液所得的浓缩产品品“栲胶栲胶”,主要用于皮革工业的鞣皮剂,酿造工,主要用于皮革工业的鞣皮剂,酿造工业用作澄清剂,工业用作木材粘胶剂、墨水原料、业用作澄清剂,工业用作木材粘胶剂、墨水原料、染色剂、防垢除垢剂等。染色剂、防垢除垢剂等。二、分布二、分布 鞣鞣质质广广泛泛存存在在于于自自然然界界中中,约约7070以以上上的的中中草草药药含含有有鞣鞣质质类类成成分分,特特别别在在种种子子植植物物中中分分布布很很普普遍遍。鞣鞣质质存存在在于于植植物物的的皮皮、茎茎、叶叶、根根、果果实实等等部部位位。植植物物被被昆昆虫虫伤伤害害后后的的虫虫瘘瘘中中含含有有大大量量的的鞣鞣质质,如如五五倍倍子子所所含含鞣鞣质质高高达达7070以以上上。植植物物中中鞣鞣质质含含量量一一般般随随植植物物的的年年龄龄、存存在在部部位位、生长环境、生长季节等条件不同而异。生长环境、生长季节等条件不同而异。三、结构与分类三、结构与分类l可水解鞣质可水解鞣质l缩合鞣质缩合鞣质l复合鞣质复合鞣质1、可水解鞣质、可水解鞣质 分子中具有苷键和酯键,在酸、碱、酶的作分子中具有苷键和酯键,在酸、碱、酶的作用下,可水解成小分子的酚酸类、糖或多元醇。用下,可水解成小分子的酚酸类、糖或多元醇。依水解产物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依水解产物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没食子鞣质没食子鞣质逆没食子鞣质逆没食子鞣质可水解鞣质低聚体可水解鞣质低聚体C-C-苷鞣质苷鞣质咖啡鞣质咖啡鞣质(1)没食子酸鞣质没食子酸鞣质(酚酸)酚酸)水解后能生成没食子酸和糖或多元醇。此水解后能生成没食子酸和糖或多元醇。此类鞣质的糖或多元醇部分的羟基全部或部分地被类鞣质的糖或多元醇部分的羟基全部或部分地被酚酸或缩酚酸所酯化,结构中具有酯键或酯苷键。酚酸或缩酚酸所酯化,结构中具有酯键或酯苷键。其中糖及多元醇部分最常见的为葡萄糖,此外还其中糖及多元醇部分最常见的为葡萄糖,此外还有有D-D-金缕梅糖、原栎醇、奎宁酸等。金缕梅糖、原栎醇、奎宁酸等。没食子酰基没食子酰基五倍子鞣质五倍子鞣质-可水解鞣质代表可水解鞣质代表五倍子鞣质五倍子鞣质以五没食子酰葡萄糖为以五没食子酰葡萄糖为基础,在基础,在2,3,42,3,4位上有位上有更多的没食子酰基以缩更多的没食子酰基以缩酚酸形式相连接酚酸形式相连接五没食子酰葡萄糖五没食子酰葡萄糖 0 0六没食子酰葡萄糖六没食子酰葡萄糖 1 1七没食子酰葡萄糖七没食子酰葡萄糖 2 2八没食子酰葡萄糖八没食子酰葡萄糖 3 3X+Y+ZX+Y+Z(2)逆没食子酸鞣质)逆没食子酸鞣质 是六羟基联苯二酸或与其有生源关系的是六羟基联苯二酸或与其有生源关系的酚羧酸与多元醇酚羧酸与多元醇(多数是葡萄糖多数是葡萄糖)形成的酯。水形成的酯。水解后可产生逆没食子酸解后可产生逆没食子酸(鞣花酸鞣花酸)与六羟基联苯与六羟基联苯二甲酸等二甲酸等六六羟羟基基联联苯二酸(苯二酸(HHDP)逆没食子酸逆没食子酸黄没食子酸黄没食子酸六六羟羟基基联联苯二甲酸苯二甲酸(2)逆没食子酸鞣质)逆没食子酸鞣质水解后可产生逆没食子酸水解后可产生逆没食子酸(鞣花酸鞣花酸)和糖或同时和糖或同时有黄没食子酸或其他酸。有黄没食子酸或其他酸。2、缩合鞣质、缩合鞣质 在酸、碱、酶的作用下不能水解,但在酸、碱、酶的作用下不能水解,但可聚合成高分子不溶于水的产物鞣红(鞣可聚合成高分子不溶于水的产物鞣红(鞣酐)沉淀。故又称为鞣红鞣质。酐)沉淀。故又称为鞣红鞣质。黄烷黄烷-3-3-醇类醇类黄烷黄烷-3,4-3,4-二醇类二醇类原花色素类原花色素类(+)儿茶素)儿茶素(+)表儿茶素)表儿茶素(-)儿茶素)儿茶素(-)表儿茶素)表儿茶素(1)(1)黄烷黄烷-3-3-醇类醇类(2)(2)黄烷黄烷-3,4-3,4-二醇类二醇类3、复合鞣质、复合鞣质 由酚酸类、羟基黄烷醇类与多羟由酚酸类、羟基黄烷醇类与多羟基物质缩合连接而成的一类复杂化合基物质缩合连接而成的一类复杂化合物。物。近年来陆续从山茶及番石榴属中分离近年来陆续从山茶及番石榴属中分离出含有黄烷醇的逆没食子鞣质。例如山茶出含有黄烷醇的逆没食子鞣质。例如山茶素素B B,山茶素山茶素D D及番石榴素及番石榴素A A、C C等。等。它们它们分子结构中是由逆没食子鞣质部分与原花分子结构中是由逆没食子鞣质部分与原花色素部分结合组成的,具有可水解鞣质与色素部分结合组成的,具有可水解鞣质与缩合鞣质的一切特征。因此认为这类由可缩合鞣质的一切特征。因此认为这类由可水解鞣质部分与黄烷醇缩合而成为鞣质是水解鞣质部分与黄烷醇缩合而成为鞣质是属于上述两类鞣质以外的第三类鞣质,即属于上述两类鞣质以外的第三类鞣质,即复合鞣质。复合鞣质。1.1.性状:性状:鞣质大多为灰白色无定形粉末,并多鞣质大多为灰白色无定形粉末,并多有吸湿性。有吸湿性。2.2.溶解性:溶解性:鞣质极性较强,溶于水、甲醇、乙鞣质极性较强,溶于水、甲醇、乙醇、丙酮,可溶于乙酸乙酯、丙酮和乙醇的混醇、丙酮,可溶于乙酸乙酯、丙酮和乙醇的混合液,难溶或不溶于乙醚、苯、氯仿、石油醚合液,难溶或不溶于乙醚、苯、氯仿、石油醚及二硫化碳等。及二硫化碳等。3.3.还原性:还原性:鞣质含有很多酚羟基,为强还原剂,鞣质含有很多酚羟基,为强还原剂,很易被氧化,能还原斐林试剂。鞣质水溶液在很易被氧化,能还原斐林试剂。鞣质水溶液在pHpH大于大于2.5 2.5 时能被空气中的氧颜色变深。时能被空气中的氧颜色变深。四、理化性质四、理化性质(1)(1)与蛋白质沉淀与蛋白质沉淀:鞣质能与蛋白质结合产生不溶:鞣质能与蛋白质结合产生不溶于水的复合物,故可作为收敛剂并用于鞣皮。未成于水的复合物,故可作为收敛剂并用于鞣皮。未成熟的果实中因含有鞣质而具涩味,这是由于鞣质可熟的果实中因含有鞣质而具涩味,这是由于鞣质可与口腔的唾液蛋白结合,使其失去对口腔的润滑作与口腔的唾液蛋白结合,使其失去对口腔的润滑作用,能引起舌的上皮组织收缩而产生涩味。实验室用,能引起舌的上皮组织收缩而产生涩味。实验室中常用明胶来沉淀鞣质,此法也可用来纯化、鉴别中常用明胶来沉淀鞣质,此法也可用来纯化、鉴别鞣质。鞣质。4.4.沉淀特性沉淀特性(3)(3)与生物碱沉淀与生物碱沉淀:鞣质分子中因有较多的酚羟鞣质分子中因有较多的酚羟基,故其水溶液显酸性。基,故其水溶液显酸性。鞣鞣质质的水溶液可与生物的水溶液可与生物碱生成碱生成难难溶或不溶的沉淀,故可用作生物碱沉淀溶或不溶的沉淀,故可用作生物碱沉淀试剂试剂。(2)(2)与重金属盐沉淀与重金属盐沉淀:鞣质的水溶液能与重金属:鞣质的水溶液能与重金属盐,如醋酸铅、醋酸铜、氯化亚锡或碱土金属的盐,如醋酸铅、醋酸铜、氯化亚锡或碱土金属的氢氧化物溶液等作用,生成沉淀氢氧化物溶液等作用,生成沉淀(1)与三与三氯氯化化铁铁的作用的作用:鞣:鞣质质的水溶液与的水溶液与FeCl3作作用,用,产产生生蓝蓝黑色或黑色或绿绿黑色反黑色反应应或或产产生沉淀。生沉淀。蓝蓝黑墨水的制造以鞣黑墨水的制造以鞣质为质为原料。原料。(2)与与铁氰铁氰化化钾钾氨溶液的作用氨溶液的作用:鞣:鞣质质与与铁氰铁氰化化钾钾氨溶液反氨溶液反应应呈呈深深红红色色,并很快,并很快变变成棕色。成棕色。4.4.显色特性显色特性试试 剂剂可可水水 解解 鞣鞣 质质缩缩 合合 鞣鞣 质质稀酸稀酸(共沸共沸)无沉淀无沉淀暗红色沉淀暗红色沉淀(鞣红鞣红)溴水溴水无沉淀无沉淀黄色或橙红色沉淀黄色或橙红色沉淀三氯化铁三氯化铁蓝或蓝黑色蓝或蓝黑色(或沉淀或沉淀)绿或绿黑色绿或绿黑色(或沉淀或沉淀)石灰水石灰水青灰色沉淀青灰色沉淀棕或棕红色沉淀棕或棕红色沉淀乙酸铅乙酸铅沉淀沉淀沉淀沉淀(可溶于稀乙酸可溶于稀乙酸)甲醛和盐酸甲醛和盐酸无沉淀无沉淀沉淀沉淀植物中可能同植物中可能同时时存在存在这这两种鞣两种鞣质质,也可能含有其,也可能含有其他他结结构复构复杂杂的鞣的鞣质质,仅仅能用于初步的判断,只有能用于初步的判断,只有经经分离提分离提纯纯并确定鞣并确定鞣质质的的结结构后,才能确定其构后,才能确定其类类型。型。5.水解鞣水解鞣质质与与缩缩合鞣合鞣质质的定性的定性鉴别鉴别1.1.提取:提取鞣质的中药原料最好用新鲜原料,提取:提取鞣质的中药原料最好用新鲜原料,且宜立即浸提,也可以用冷冻或浸泡在丙酮中的且宜立即浸提,也可以用冷冻或浸泡在丙酮中的方法贮存。原料的干燥宜在尽短的时间内完成,方法贮存。原料的干燥宜在尽短的时间内完成,以避免鞣质在水分、日光、氧气和酶的作用下变以避免鞣质在水分、日光、氧气和酶的作用下变质。提取将药材粉碎,过筛,用质。提取将药材粉碎,过筛,用95%95%乙醇冷浸或乙醇冷浸或渗漉提取,提取液或渗漉液减压浓缩成浸膏。渗漉提取,提取液或渗漉液减压浓缩成浸膏。五、提取分离五、提取分离(1 1)溶剂法:通常将含鞣质的水液先用乙醚)溶剂法:通常将含鞣质的水液先用乙醚等极性小的溶剂萃取,除去极性小的杂质,等极性小的溶剂萃取,除去极性小的杂质,然后用乙酸乙酯提取,可得到较纯的鞣质。然后用乙酸乙酯提取,可得到较纯的鞣质。亦可将鞣质粗品溶于少量乙醇和乙酸乙酯中,亦可将鞣质粗品溶于少量乙醇和乙酸乙酯中,逐渐加入乙醚,鞣质可沉淀析出。逐渐加入乙醚,鞣质可沉淀析出。(2 2)沉淀法:向含鞣质的水液中分批加入明)沉淀法:向含鞣质的水液中分批加入明胶溶液,滤取沉淀,用丙酮回流,鞣质溶于胶溶液,滤取沉淀,用丙酮回流,鞣质溶于丙酮,蛋白质不溶于丙酮而析出。丙酮,蛋白质不溶于丙酮而析出。2.2.分离:分离:(3 3)柱色谱法:普遍采用的固定相是)柱色谱法:普遍采用的固定相是Diaion Diaion HP-20HP-20,ToyopearlHW-40ToyopearlHW-40,Sephadex LH-20Sephadex LH-20及及MCI MCI Gel CHP-20Gel CHP-20。以水。以水-甲醇、水甲醇、水-乙醇、水乙醇、水-丙酮为丙酮为流动相(洗脱剂)。流动相(洗脱剂)。(4 4)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HPLC法对鞣质不仅具有法对鞣质不仅具有良好的分离效果,而且还可以用于判断鞣质分子良好的分离效果,而且还可以用于判断鞣质分子的大小、各组分的纯度及的大小、各组分的纯度及、-异构体等,具异构体等,具有简便、快速、准确、实用性强等优点。有简便、快速、准确、实用性强等优点。1.1.冷热处理法:鞣质在水溶液中是一种胶体状态,冷热处理法:鞣质在水溶液中是一种胶体状态,高温可破坏胶体的稳定性,低温可使之沉淀。高温可破坏胶体的稳定性,低温可使之沉淀。2.2.石灰法:利用鞣质与钙离子结合生成水不溶性沉石灰法:利用鞣质与钙离子结合生成水不溶性沉淀,使鞣质沉淀析出;或在中药原料中拌入石灰乳,淀,使鞣质沉淀析出;或在中药原料中拌入石灰乳,使鞣质与钙离子结合生成水不溶物。使鞣质与钙离子结合生成水不溶物。3.3.铅盐法:在中药的水提取液中加入饱和的乙酸铅铅盐法:在中药的水提取液中加入饱和的乙酸铅或碱式乙酸铅溶液,可使鞣质沉淀而被除去,然后或碱式乙酸铅溶液,可使鞣质沉淀而被除去,然后按常规方法除去滤液中过剩的铅盐。按常规方法除去滤液中过剩的铅盐。除去鞣质的方法除去鞣质的方法4.4.明胶法:在中药的水提取液中,加入适量明胶法:在中药的水提取液中,加入适量4%4%明胶明胶溶液,使鞣质沉淀完全,滤除沉淀,滤液浓缩至小溶液,使鞣质沉淀完全,滤除沉淀,滤液浓缩至小体积,加入体积,加入3-53-5倍量的乙醇,以沉淀的明胶。倍量的乙醇,以沉淀的明胶。5.5.聚酰胺吸附法:将中药的水提液通过聚酰胺柱,聚酰胺吸附法:将中药的水提液通过聚酰胺柱,鞣质与聚酰胺以氢键结合而牢牢吸附在聚酰胺柱上,鞣质与聚酰胺以氢键结合而牢牢吸附在聚酰胺柱上,80%80%乙醇亦难以洗脱,从而达到除去鞣质的目的。乙醇亦难以洗脱,从而达到除去鞣质的目的。6.6.溶剂法:利用鞣质与碱成盐后难溶于醇的性质,溶剂法:利用鞣质与碱成盐后难溶于醇的性质,在乙醇溶液中用在乙醇溶液中用40%40%氢氧化钠调至氢氧化钠调至pH9pH91010,可使鞣,可使鞣质沉淀,再滤过除去质沉淀,再滤过除去除去鞣质的方法除去鞣质的方法有机酸l分子中具有羧基(不包括氨基酸)的分子中具有羧基(不包括氨基酸)的一类酸性化合物。一类酸性化合物。l存在于植物的叶、花、茎、果实、种存在于植物的叶、花、茎、果实、种子、根等部分。子、根等部分。l常以盐、脂肪、蜡、酯等形态存在。常以盐、脂肪、蜡、酯等形态存在。l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具有多种生物活性。一、结构与分类一、结构与分类l脂肪族有机酸脂肪族有机酸l芳香族有机酸芳香族有机酸l萜类有机酸萜类有机酸(一)脂肪族有机酸(一)脂肪族有机酸 脂脂肪肪酸酸是是脂脂肪肪族族中中含含有有羧羧基基的的一一类类化化合合物物。此此类类化化合合物物广广泛泛分分布布于于动动植植物物中中。脂脂肪肪酸酸在在生生物物体体内内是是以以乙乙酰酰辅辅酶酶A A和和丙丙二二酸酸单单酰酰辅辅酶酶A A为为原原料料而而被被生生物物合合成成的的,它它们们在在生生物物体体内内几几乎乎均均以以酯酯的的形形式式存存在在。脂脂肪肪酸酸类类成成分分也也是是中中药药中中一一类类重重要要的的有有效效成成分分,具具有有很很多多重重要要的的用用途途。此此外外,中中药药中中也也有有很很多多生生物物活活性性物物质质是是由由各各种种脂脂肪肪酸酸通通过过生生物物合合成成而而得得到到的的,例例如如由由花花生生四四烯烯酸酸转转化化而而成成的的前前列列腺腺素素类类成成分分具具有有非非常常强强的的多多方方面面的的生生物物活活性性,使使其其与与其其他他花花生生四四烯烯酸酸类类代谢产物一起成为新药开发的重要目标。代谢产物一起成为新药开发的重要目标。二二、脂肪酸的结构分类、脂肪酸的结构分类 1.1.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 2.2.不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 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 结构特点为分子中没有双键。如分子中含结构特点为分子中没有双键。如分子中含1616个碳的棕榈酸和含个碳的棕榈酸和含1818个碳的硬脂酸广泛分布于个碳的硬脂酸广泛分布于动植物中。饱和脂肪酸能促进人体对胆固醇的吸动植物中。饱和脂肪酸能促进人体对胆固醇的吸收,使血中胆固醇含量升高,二者易结合并沉积收,使血中胆固醇含量升高,二者易结合并沉积于血管壁,是血管硬化的主要原因。于血管壁,是血管硬化的主要原因。如:如:棕榈酸(棕榈酸(16:016:0):):CH3-(CH2)14-COOH 硬脂酸(硬脂酸(18:018:0):):CH3-(CH2)16-COOH 不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 根据不饱和脂肪酸分子中双键数目的根据不饱和脂肪酸分子中双键数目的不同,不饱和脂肪酸可分为不同,不饱和脂肪酸可分为:(1 1)单不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 (2 2)多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三、主要的生理活性三、主要的生理活性1 1溶解性溶解性2 2酸性酸性 3 3羟基的置换反应羟基的置换反应 4 4酸败酸败 5 5显色反应显色反应 四、脂肪酸的提取与分离四、脂肪酸的提取与分离 1 1提取提取 2 2分离分离 脂肪酸的提取脂肪酸的提取1 1、有机溶剂提取、有机溶剂提取 常用乙醚、石油醚及环己烷等亲脂性有机溶剂常用乙醚、石油醚及环己烷等亲脂性有机溶剂进行提取,回收溶剂即得粗脂肪酸。进行提取,回收溶剂即得粗脂肪酸。2 2、超临界流体萃取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通常在通常在0.1Kpa5Kpa,温度温度3045下提取总下提取总脂肪酸。脂肪酸。脂肪酸脂肪酸的分离的分离 1.1.蒸蒸馏馏法法 实实际际工工作作中中可可分分为为减减压压分分馏馏和和分分子子蒸蒸馏馏两两类类方方法法。通通过过控控制制温温度度及及真真空空度度,即即减减压压降降低低沸沸点点,减减少少热热变变性性等等手手段段达达到到分分离离纯纯化化的的目目的,常和尿素结晶法配合使用。的,常和尿素结晶法配合使用。2.2.丙丙酮酮冷冷冻冻法法 碳碳链链长长度度及及饱饱和和程程度度不不同同的的脂脂肪肪酸酸,在在过过冷冷的的丙丙酮酮溶溶剂剂中中溶溶解解度度不不同同,借借此此达达到到分分离离的的目目的的。将将脂脂肪肪酸酸混混合合物物加加到到预预先先冷冷至至-2525以以下下的的丙丙酮酮中中,搅搅拌拌,滤滤过过,除除去去结结晶晶,浓浓缩后,即得含有较高浓度的缩后,即得含有较高浓度的EPAEPA及及DHADHA。第三节氨基酸和蛋白质第三节氨基酸和蛋白质 一含义一含义l氨基酸:是一类既含羧基又含氨基的一类化合氨基酸:是一类既含羧基又含氨基的一类化合物。物。l蛋白质:是由多达几百个氨基酸残基通过肽键蛋白质:是由多达几百个氨基酸残基通过肽键连接而成。连接而成。l酶:为活性蛋白质。酶:为活性蛋白质。通式:二性质二性质 1 1氨基酸性质氨基酸性质 l无色结晶,熔点较高。无色结晶,熔点较高。l易溶于水,难溶于有机溶剂(丙酮、乙醚、易溶于水,难溶于有机溶剂(丙酮、乙醚、氯仿)。氯仿)。l两性化合物,和强酸、强碱都能成盐。两性化合物,和强酸、强碱都能成盐。l等电点等电点-在氨基酸溶液中,氨基酸分子在氨基酸溶液中,氨基酸分子中氨基和羧基电离趋势相等时溶液的中氨基和羧基电离趋势相等时溶液的pHpH值。值。等电点时,氨基酸的溶解度最小。等电点时,氨基酸的溶解度最小。l显色反应:显色反应:(1)(1)茚三酮加热多显紫色,用于氨基酸鉴茚三酮加热多显紫色,用于氨基酸鉴别、薄层喷雾显色。别、薄层喷雾显色。(2)(2)吲哚醌试剂,不同氨基酸显不同颜色。吲哚醌试剂,不同氨基酸显不同颜色。(3)1(3)1,2-2-萘醌萘醌-4-4-磺酸试剂磺酸试剂,不同氨基酸显不同氨基酸显不同颜色。不同颜色。2 2蛋白质和酶的性质:蛋白质和酶的性质:l多数蛋白质、酶不溶于有机溶剂。可溶于水成多数蛋白质、酶不溶于有机溶剂。可溶于水成胶体溶液(大分子溶液),不能透过半透膜,胶体溶液(大分子溶液),不能透过半透膜,据此,可用于蛋白质的提纯。据此,可用于蛋白质的提纯。l两性化合物和等电点:同氨基酸。两性化合物和等电点:同氨基酸。l盐析(硫酸铵、氯化钠):此性质可逆,可用盐析(硫酸铵、氯化钠):此性质可逆,可用于蛋白质的提纯。于蛋白质的提纯。l变性:与酸、碱或加热,可使其变性失活。此变性:与酸、碱或加热,可使其变性失活。此反应不可逆。反应不可逆。l水解:蛋白质在酸碱酶的作用下可水解成水解:蛋白质在酸碱酶的作用下可水解成氨基酸。氨基酸。l酶的催化活性及专属性:可因变性而失活。酶的催化活性及专属性:可因变性而失活。l沉淀反应:可被酸(鞣质、苦味酸、硅钨沉淀反应:可被酸(鞣质、苦味酸、硅钨酸)及多种金属盐类(硫酸铜、氯化高汞)酸)及多种金属盐类(硫酸铜、氯化高汞)沉淀。沉淀。l颜色反应:颜色反应:(1 1)与硫酸铜产生红色或紫红色。(多肽、)与硫酸铜产生红色或紫红色。(多肽、蛋白质显阳性)蛋白质显阳性)(2 2)与)与2-2-甲氨基萘甲氨基萘5-5-磺酰氯反应,显黄色磺酰氯反应,显黄色荧光。荧光。(3 3)与酸性蒽醌紫显紫色。)与酸性蒽醌紫显紫色。(蛋白质特有)(蛋白质特有)三提取分离三提取分离1 1氨基酸的提取分离氨基酸的提取分离l 水、稀醇(水、稀醇(70%70%)提取,阳离子交换树)提取,阳离子交换树脂纯化,电泳法分离。脂纯化,电泳法分离。2 2蛋白质的提取分离蛋白质的提取分离l(1 1)提取)提取 水、水、58%58%氯化钠水溶液提氯化钠水溶液提取,氯化钠盐析即可得到总蛋白质。取,氯化钠盐析即可得到总蛋白质。l沉淀法:乙醇、丙酮沉淀法。沉淀法:乙醇、丙酮沉淀法。l盐析沉淀法(氯化钠、硫酸铵)。盐析沉淀法(氯化钠、硫酸铵)。l等电点沉淀法(水溶液调等电点沉淀法(水溶液调pHpH值)。值)。l透析法:利用分子大小分离,除去粗总蛋透析法:利用分子大小分离,除去粗总蛋白质中的白质中的 无机盐积小分子杂质。无机盐积小分子杂质。l超速离心法:利用分子大小差异而沉降速超速离心法:利用分子大小差异而沉降速度不同的性质而分离。度不同的性质而分离。l色谱法:离子交换法、葡聚糖凝胶色谱色谱法:离子交换法、葡聚糖凝胶色谱(按分子大小分离)(按分子大小分离)(2 2)分离)分离第四节第四节 多糖多糖l定义:指定义:指1010个以上单糖分子通过苷键聚合而成的个以上单糖分子通过苷键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高分子化合物。l性质:无定型粉末;无甜味;无还原性;多数具性质:无定型粉末;无甜味;无还原性;多数具有旋光性;有旋光性;l溶解性:难溶于水,可溶于热水,不溶于亲脂性溶解性:难溶于水,可溶于热水,不溶于亲脂性有机溶剂;有机溶剂;l水解性:能被酸或酶水解;水解性:能被酸或酶水解;l酚醛缩合反应:与酚醛缩合反应:与-萘酚萘酚-浓硫酸反应,生成有浓硫酸反应,生成有色缩合物。色缩合物。第三节第三节 多糖多糖l 多糖是能水解成很多单糖分子的糖。自然界存在的多糖,有的水解后只生成一种单糖的称为均多糖,例如淀粉、糖原、纤维素等,水解的最终产物是D-葡萄糖,可用通式(C6H12O5)n表示。而另一类多糖水解的最终产物是两种或两种以上单糖或单糖衍生物,这类多糖称为杂多糖,如透明质酸、肝素等。多多糖糖的的性性质质与与单单糖糖和和二二糖糖有有较较大大的的区区别别。多多糖糖无无还还原原性性和和变变旋旋光光现现象象。某某些些多多糖糖分分子子链链的的末末端端虽虽有有苷苷羟羟基基,但但因因相相对对分分子子质质量量很很大大,故故不不显显还还原原性性。多多糖糖是是糖糖苷苷,可可以以水水解解,在在水水解解过过程程中中往往往往生生成成一一系系列列复复杂杂的的中中间间产产物物,从从较较小小的的多多糖糖直直到到二二糖糖,最最终终完完全水解成单糖。全水解成单糖。一、淀粉一、淀粉l 淀粉广泛存在于植物的果实、种子及块根中,如大米含7580,小麦含6065,玉米约含65,马铃薯约含20。淀淀粉粉是是白白色色、无无臭臭、无无味味的的粉粉末末状状物物质质。用用热热水水处处理理后后可可分分为为两两部部分分,可可溶溶性性部部分分称称为为直直链链淀淀粉粉或或可可溶溶性性淀淀粉粉,不不溶溶但但可可膨膨胀胀成成糊糊状状的的部部分分称称为为支支链链淀淀粉粉。一一般般淀淀粉粉中中含含直直链链淀淀粉粉约约20,支支链链淀淀粉粉约约80。两两者者水水解解的的最最终终产产物物都都是是D-葡葡萄萄糖糖,说说明明淀淀粉粉的的结构单位是结构单位是D-葡萄糖。葡萄糖。1.直直链链淀淀粉粉 直直链链淀淀粉粉的的相相对对分分子子质质量量比比支支链链淀淀粉粉小小,直直链链淀淀粉粉的的分分子子是是由由许许多多-D-葡葡萄萄糖糖经经过过-1,4-苷苷键键反反复复连接而成的线状聚合物。连接而成的线状聚合物。直链淀粉的结构直链淀粉的结构 直直链链淀淀粉粉的的形形状状并并不不是是伸伸展展状状态态的的直直链链,而而是是有有规规律律的的卷卷曲曲成成螺螺旋旋状状,每一螺旋圈约有每一螺旋圈约有 6个葡萄糖结构单位。个葡萄糖结构单位。直链淀粉的形状示意图直链淀粉的形状示意图 直直链链淀淀粉粉遇遇碘碘液液显显蓝蓝色色,加加热热煮煮沸沸时时颜颜色色消消失失,冷冷却却后后又又重重新新显显色色。这这个个反反应应很很灵灵敏敏,常常用用来来检检验验淀淀粉粉或或碘碘的存在。的存在。2.2.支支链链淀淀粉粉 支支链链淀淀粉粉比比直直链链淀淀粉粉由由更更多多的的D-D-葡葡萄萄糖糖组组成成,其其连连接接方方式式也也有有所所不不同同。支支链链淀淀粉粉中中D-葡葡萄萄糖糖之之间间以以-1,4苷苷键键连连接接成成主主链链,每每隔隔2025个个葡葡萄萄糖糖单单位位便便分分枝枝出出1个个支支链链,支支链链上上还还有有分分枝枝,而而支支链链的的连连接接点点即即分枝处为分枝处为-l,6苷键。苷键。支链淀粉分枝状结构支链淀粉分枝状结构二、糖原二、糖原 糖原是人和动物体内储存的一种多糖,糖原是人和动物体内储存的一种多糖,又称为动物淀粉。食物中的淀粉经消化又称为动物淀粉。食物中的淀粉经消化吸收的葡萄糖,可以糖原的形式储存于吸收的葡萄糖,可以糖原的形式储存于肝脏和肌肉中,因此有肝糖原和肌糖原肝脏和肌肉中,因此有肝糖原和肌糖原之分。人体内约含糖原之分。人体内约含糖原400g。糖原在体。糖原在体内的储存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内的储存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当当血血液液中中葡葡萄萄糖糖含含量量增增高高时时,多多余余的的葡葡萄萄糖糖就就聚聚合合成成糖糖原原储储存存;当当血血糖糖浓浓度度降降低低时时,肝肝糖糖原原立立即即分分解解为为葡葡萄萄糖糖,以以保保持持血血糖糖水水平平,为为各各组组织织提提供供能量。能量。糖糖原原的的结结构构单单位位是是D-葡葡萄萄糖糖,相相对对分分子子质质量量可可高高达达1108。糖糖原原的的结结构构和和支支链链淀淀粉粉相相似似,D-葡葡萄萄糖糖单单位位之之间间以以-1,4苷苷键键结结合合成成链链,每每隔隔1218个个D-葡葡萄萄糖糖单单位位就就有有l个个以以-1,6苷苷键键连连结结的的分分枝枝,分分枝枝更更密密,结构更为复杂。结构更为复杂。三、纤维素三、纤维素l 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构成植物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构成植物的支持组织。纤维素广泛存在于所有植物中,如的支持组织。纤维素广泛存在于所有植物中,如木柴中纤维素含量约木柴中纤维素含量约60,棉花中含量高达,棉花中含量高达98,脱脂棉和滤纸几乎全部是纤维素。纤维素的结构脱脂棉和滤纸几乎全部是纤维素。纤维素的结构单位也是单位也是D-葡萄糖,葡萄糖单位之间通过葡萄糖,葡萄糖单位之间通过-1,4苷键结合成长链。纤维素分子的形状与直链淀粉苷键结合成长链。纤维素分子的形状与直链淀粉相似,也是链状的,但其分子链与链之间绞成绳相似,也是链状的,但其分子链与链之间绞成绳索状。索状。纤维素的结构纤维素的结构绞成绳索状的纤维素绞成绳索状的纤维素绞成绳索状的纤维素绞成绳索状的纤维素 纤纤维维素素在在高高温温、高高压压下下经经酸酸水水解解的的最最终终产产物物是是D-葡葡萄萄糖糖。人人体体内内的的淀淀粉粉酶酶只只能能水水解解-1,4苷苷键键,不不能能水水解解1,4苷苷键键,所所以以纤纤维维素素不不能能作作为为人人的的营营养养物物质质,但但食食物物中中少少量量纤纤维维素素已已促促进进肠的蠕动,有防止便秘等作用。肠的蠕动,有防止便秘等作用。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