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酸碱平衡与肾脏排泄课件课件精选课件.ppt

    • 资源ID:75300700       资源大小:3.03MB        全文页数:81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酸碱平衡与肾脏排泄课件课件精选课件.ppt

    关于酸碱平衡与肾脏排泄课件第一页,本课件共有81页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掌握酸碱平衡的概念,熟悉体内酸性和碱性物质的来源;2.掌握缓冲系统的概念和机体酸碱平衡的基本调节方式;3.掌握运动时酸碱平衡变化及其调节的基本过程;4.掌握肾脏尿生成的基本过程。第二页,本课件共有81页重点与难点重点与难点1、运动时酸碱平衡变化及其调节的基本过程;2、肾脏尿生成的基本过程。第三页,本课件共有81页o前言前言o人正常的生理活动和运动,除需要适宜的温度、渗透压等条件外,还需要保持体液酸人正常的生理活动和运动,除需要适宜的温度、渗透压等条件外,还需要保持体液酸碱度的相对恒定。如果酸碱度的变化超过一定范围,将会引起组织代谢紊乱,进而影碱度的相对恒定。如果酸碱度的变化超过一定范围,将会引起组织代谢紊乱,进而影响各种生理功能。响各种生理功能。o机体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不断地产生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同时又不断地从食物中摄取机体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不断地产生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同时又不断地从食物中摄取酸碱物质。酸碱物质。机体通过血液缓冲系统、肺、肾来调节体内酸性和碱性物质的含量和比例,将多余机体通过血液缓冲系统、肺、肾来调节体内酸性和碱性物质的含量和比例,将多余的酸性和碱性物质排出体外,使体液的酸性和碱性物质排出体外,使体液pH值维持在相对恒定的范围内,这一过程称为值维持在相对恒定的范围内,这一过程称为酸酸碱平衡碱平衡。o机体通过调节,维持体液酸碱度在相对恒定范围平衡,如动脉血机体通过调节,维持体液酸碱度在相对恒定范围平衡,如动脉血pH7.35 7.45第四页,本课件共有81页第一节第一节 酸碱物质的来源酸碱物质的来源 一、酸、碱与一、酸、碱与pHpH值值o酸:凡是能释放质子(H)的任何物质 碱:凡是能接受质子(H)的任何物质opH值:用来衡量溶液或体液酸碱度的一把尺子。opH值7为碱性。酸酸碱碱7酸酸第五页,本课件共有81页第六页,本课件共有81页o挥发酸:碳酸(挥发酸:碳酸(H H2 2COCO3 3)糖、脂肪、蛋白质在体内完全氧化后,生成糖、脂肪、蛋白质在体内完全氧化后,生成COCO2 2和和H H2 2O O,他们可,他们可进一步结合成为碳酸,然后解离成氢离子和碳酸根离子。进一步结合成为碳酸,然后解离成氢离子和碳酸根离子。COCO2 2+H+H2 2O HO H2 2COCO3 3 HH+HCO+HCO3 3-成人组织代谢每天产生成人组织代谢每天产生300-400L300-400L的的COCO2 2,这些,这些COCO2 2结合结合H H2 2O O生成碳酸后,生成碳酸后,可释放可释放15-20mol15-20mol的的H H 。肺排出,肺排出,呼吸因素呼吸因素o固定酸:固定酸:H H2 2SOSO4 4、H H2 2POPO4 4、乳酸、丙酮酸、酮体等。、乳酸、丙酮酸、酮体等。这些酸性物质不能变为气体有肺排出体外,故称为固定酸或非挥发性酸。这些酸性物质不能变为气体有肺排出体外,故称为固定酸或非挥发性酸。正常成人的生成量为正常成人的生成量为70mmol/d70mmol/d,或,或1mmol/d/kg.1mmol/d/kg.肾脏排泄肾脏排泄,代谢因素代谢因素o从体外获得酸性物质:食物、饮料、药物中的酸性物质从体外获得酸性物质:食物、饮料、药物中的酸性物质如调味用的醋酸,饮料中的柠檬酸、苹果酸等。如调味用的醋酸,饮料中的柠檬酸、苹果酸等。二、酸性物质的来源二、酸性物质的来源(Source of acid)(Source of acid)第七页,本课件共有81页三、碱性物质的来源三、碱性物质的来源(Source of base)(Source of base)o1 1、体内生成物质代谢过程中产生少量的碱、体内生成物质代谢过程中产生少量的碱o2 2、食物(蔬菜和水果)为主要来源。能够增、食物(蔬菜和水果)为主要来源。能够增加体内加体内HCOHCO3 3-根离子含量。根离子含量。例如:柠檬酸钠(弱碱性)例如:柠檬酸钠(弱碱性)-分解为有机酸根和钠离子分解为有机酸根和钠离子有机酸跟有机酸跟-结合结合H H+生成柠檬酸生成柠檬酸在体内继续氧化为在体内继续氧化为coco2 2和和o o2 2或在肝脏合成唐元或在肝脏合成唐元-是血中是血中H H+降低降低钠离子钠离子与与HCOHCO3 3-结合结合提高血液中碳酸氢盐的浓度提高血液中碳酸氢盐的浓度第八页,本课件共有81页四、食物与酸碱平衡四、食物与酸碱平衡o成酸食物:代谢产物能够增加H+的食物o成碱食物:能够增加体内HCO32-的含量食物o对酸性食物的处理是体内酸碱平衡的关键:因为正常人成酸食物和酸性代谢产物远超过成碱食物和碱性代谢产物。第九页,本课件共有81页 第二节 酸碱平衡的调节酸酸碱碱平平衡衡血液缓冲作用血液缓冲作用肺呼吸作用肺呼吸作用肾脏排泄和重吸收作用肾脏排泄和重吸收作用 第十页,本课件共有81页一、缓冲体系(一、缓冲体系(buffer systemsbuffer systems)与缓冲作用)与缓冲作用o缓冲体系:由弱酸(如H2CO3)以及强碱生成的盐(如NaHCO3)按一定比例组成的混合溶液。o缓冲作用:该缓冲体系具有缓冲酸、碱和保持pH值相对恒定的作用。第十一页,本课件共有81页(一)血液缓冲体系(一)血液缓冲体系o血浆的缓冲体系有:血浆的缓冲体系有:NaHCO3 Na2HPO4 Na-Pr ;H2CO3 NaH2PO4 H-Pro红细胞中缓冲体系有:红细胞中缓冲体系有:KHCO3 K2HPO4 K-Hb K-HbO2 ;H2CO3 KH2PO4 H-Hb H-HbO2 oHb:血红蛋白、血红蛋白、HbO2:氧合血红蛋白氧合血红蛋白第十二页,本课件共有81页表表1 全血各缓冲体系的比较全血各缓冲体系的比较o缓冲体系缓冲体系 占全血缓冲能力的百分数()占全血缓冲能力的百分数()oHbO2和和Hb 35o有机磷酸盐有机磷酸盐 3o无机磷酸盐无机磷酸盐 2o血浆蛋白血浆蛋白 7o血浆碳酸氢盐血浆碳酸氢盐 35o红细胞碳酸氢盐红细胞碳酸氢盐 18第十三页,本课件共有81页o在血浆缓冲体系中,以碳酸氢盐缓冲体系最在血浆缓冲体系中,以碳酸氢盐缓冲体系最重要,重要,不仅因为血浆不仅因为血浆NaHCO3/H2CO3的的缓冲能力强,还在于该体系易于调节缓冲能力强,还在于该体系易于调节.o在红细胞缓冲体系中以血红蛋白及氧合血红在红细胞缓冲体系中以血红蛋白及氧合血红蛋白缓冲体系最为重要。蛋白缓冲体系最为重要。第十四页,本课件共有81页(二)血液的缓冲作用(二)血液的缓冲作用o血浆的血浆的pH值主要取决于血浆中值主要取决于血浆中NaHCO3/H2CO3的比值。的比值。o在正常情况下血浆在正常情况下血浆NaHCO3浓度为浓度为24mmol/L,H2CO3浓度为浓度为1.2mmol/L,两者之比为两者之比为20/1,只要只要NaHCO3/H2CO3为为20/1,血,血浆浆pH即维持在即维持在7.35-7.45之间。之间。o酸碱平衡调节的实质就是调节酸碱平衡调节的实质就是调节NaHCO3与与H2CO3的比值。的比值。第十五页,本课件共有81页即由亨德森哈塞巴即由亨德森哈塞巴(henderson-hassalbach)方程式计算得到:方程式计算得到:o NaHCO3 pH=pKa+lg H2CO3o其中其中pKa是是H2CO3解离常数的负对数,温度在解离常数的负对数,温度在37时为时为6.1。将数值代入上式得到:。将数值代入上式得到:20opH=6.1+lg 6.1+1.3=7.4 1o根据上式充分说明了血浆根据上式充分说明了血浆pH与血浆与血浆NaHCO3/H2CO3之间的关系。只要之间的关系。只要NaHCO3/H2CO3为为20/1,血浆,血浆pH即维持在即维持在7.4。由此可见,酸碱平衡调节的实。由此可见,酸碱平衡调节的实质就是调节质就是调节NaHCO3与与H2CO3的比值。的比值。第十六页,本课件共有81页1血浆缓冲体系对固定酸的缓冲作用血浆缓冲体系对固定酸的缓冲作用oNaHCO3/H2CO3是血浆中主要的缓冲对,主要有缓冲固定酸是血浆中主要的缓冲对,主要有缓冲固定酸(如硫酸、磷酸、酮体等)的作用。(如硫酸、磷酸、酮体等)的作用。HA+NaHCO3 Na-A+H2CO3 (固定酸)(固定酸)(固定酸钠)(固定酸钠)H2O+CO2oCo2可由肺排出体外可由肺排出体外o另外,血浆中其它缓冲体系也有一定的作用:另外,血浆中其它缓冲体系也有一定的作用:HA+NaPr Na-A+HPr HA+Na2HPO4 Na-A+Na H2PO4第十七页,本课件共有81页2.血浆缓冲体系对对碱性物质的缓冲作用血浆缓冲体系对对碱性物质的缓冲作用o当碱性物质进入血液后,可被当碱性物质进入血液后,可被H2CO3、Na2HPO4、H-Pr缓冲使其碱性减缓冲使其碱性减弱:弱:o Na2CO3 H2CO3 NaHCO3o Na2CO3 NaH2PO4 Na2HPO4 NaHCO3o Na2CO3 H-Pr Na-PrNaHCO3o 过多的过多的NaHCO3可由肾脏排出体外可由肾脏排出体外第十八页,本课件共有81页3、血红蛋白体系对挥发酸的缓冲、血红蛋白体系对挥发酸的缓冲o O2 O2组组组组织织织织细细细细胞胞胞胞CO2CO2COCO2 2+H+H2 2OO CA CAHH2 2COCO3 3 K-HbK-Hb K-HbO K-HbO2 2H-HbH-HbKK+HCOHCO3 3-H H2 2O COO CO2 2 K-HbOK-HbO2 2 H H2 2COCO3 3HCOHCO3 3-KK+K-HbOK-HbO2 2 HHb HHbHCOHCO3 3-红红红红细细细细胞胞胞胞红红红红细细细细胞胞胞胞CLCL-CLCL-CL CL-OO2 2肺泡肺泡肺泡肺泡肺泡肺泡肺泡肺泡OO2 2 CO CO2 2第十九页,本课件共有81页o通过改变呼吸运动,调节通过改变呼吸运动,调节CO2排出量,控制血排出量,控制血浆浆H2CO3浓度浓度,维持维持H2CO3/NaHCO3的正的正常比值,调节体内酸碱平衡。常比值,调节体内酸碱平衡。二、肺对酸碱平衡的调节作用二、肺对酸碱平衡的调节作用第二十页,本课件共有81页o调节机制调节机制o当体内产酸增多NaHCO3减少时,使 NaHCO3与H2CO3 比例20/1 pH 刺激主动脉弓及颈动脉窦化学感受器呼吸加深加快 CO2排出增加NaHCO3与H2CO3 比例恢复正常 pH恢复正常o另外H2CO3增加 H2O+CO2刺激呼吸中枢呼吸加深加快 CO2排出增加。o延髓呼吸中枢对PCO2的变化非常敏感,PCO2的少量变化即可引起肺通气深度和速度的变化。正常动脉血PCO2为5.33kPa,当动脉血PCO2为8.4kPa时,肺通气量可增加数倍。如PCO2进一步增加,呼吸中枢反而受到抑制,产生二氧化碳麻醉。第二十一页,本课件共有81页o定义:二氧化碳麻醉又称肺性脑病或高碳酸血症,是因各种慢性肺胸疾病伴发呼吸功能衰竭、导致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而出现的各种神经精神症状的一种临床综合征。o二氧化碳是调节呼吸运动最重要的生理性化学因素。一定水平的血二氧化碳分压对维持呼吸中枢的基本活动是必需的。o吸入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加时,肺泡气二氧化碳分压随之升高,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也升高,因而呼吸加深、加快,肺通气量增加。肺通气增加可使二氧化碳排出增加,使肺胞气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接近正常水平。但当吸入气二氧化碳分压增加超过一定的水平,肺通气量不能相应增加,使肺泡气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显著升高,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呼吸中枢活动的抑制,引起呼吸困难、头痛、头昏、甚至昏迷,出现二氧化碳麻醉。小拓展二氧化碳麻醉二氧化碳麻醉第二十二页,本课件共有81页三、肾脏的排泄三、肾脏的排泄第二十三页,本课件共有81页 肾的功能结构(肾单位和集合管)肾的功能结构(肾单位和集合管)肾的功能结构(肾单位和集合管)肾的功能结构(肾单位和集合管)oo肾单位:肾单位:肾单位:肾单位:肾的基本功能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与集合管共同肾的基本功能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与集合管共同肾的基本功能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与集合管共同肾的基本功能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与集合管共同完成泌尿功能。人两侧肾约有完成泌尿功能。人两侧肾约有完成泌尿功能。人两侧肾约有完成泌尿功能。人两侧肾约有170240170240万个肾单位。万个肾单位。万个肾单位。万个肾单位。oo肾小体:肾小体:肾小体:肾小体:肾小体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肾小球为毛细血管网,两端与入球肾小体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肾小球为毛细血管网,两端与入球肾小体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肾小球为毛细血管网,两端与入球肾小体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肾小球为毛细血管网,两端与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相连;外包囊为肾小囊,其脏层和壁层之间为囊腔,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相连;外包囊为肾小囊,其脏层和壁层之间为囊腔,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相连;外包囊为肾小囊,其脏层和壁层之间为囊腔,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相连;外包囊为肾小囊,其脏层和壁层之间为囊腔,与肾小管管腔相通。与肾小管管腔相通。与肾小管管腔相通。与肾小管管腔相通。oo肾小管:肾小管:肾小管:肾小管:由近球小管、髓袢和远球小管组成。由近球小管、髓袢和远球小管组成。由近球小管、髓袢和远球小管组成。由近球小管、髓袢和远球小管组成。oo集合管:集合管:集合管:集合管:不包括在肾单位内,在功能上和远球小管密切相关,不包括在肾单位内,在功能上和远球小管密切相关,不包括在肾单位内,在功能上和远球小管密切相关,不包括在肾单位内,在功能上和远球小管密切相关,它在尿生成过程中,特别是在尿液浓缩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在尿生成过程中,特别是在尿液浓缩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在尿生成过程中,特别是在尿液浓缩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在尿生成过程中,特别是在尿液浓缩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第二十四页,本课件共有81页肾单位组成与集合管肾单位组成与集合管近髓肾单位近髓肾单位近髓肾单位近髓肾单位皮质肾单位皮质肾单位皮质肾单位皮质肾单位入球小动脉入球小动脉入球小动脉入球小动脉髓袢髓袢髓袢髓袢直小血管直小血管直小血管直小血管收集管收集管收集管收集管皮质皮质皮质皮质髓质髓质髓质髓质肾小球肾小球肾小球肾小球肾小球肾小球肾小球肾小球入球小动脉入球小动脉入球小动脉入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肾小囊肾小囊肾小囊肾小囊第二十五页,本课件共有81页 排泄的定义及途径排泄的定义及途径 1 1、定义:排泄是指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代谢产物、定义:排泄是指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代谢产物、多余的水分和盐分以及进入机体的异物,多余的水分和盐分以及进入机体的异物,经过血经过血 液循环由排泄器官排出体外的过程。液循环由排泄器官排出体外的过程。2 2、途径:、途径:排泄器官排泄器官 排泄物排泄物 呼吸器官呼吸器官 COCO2 2、少量水、少量水 消消 化化 道道 无机盐等无机盐等 皮肤及汗腺皮肤及汗腺 水、盐等水、盐等 肾肾 脏脏 尿液尿液 第二十六页,本课件共有81页 肾脏排泄功能肾脏排泄功能oo肾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的最重要的器官之一。通过尿的生成和肾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的最重要的器官之一。通过尿的生成和肾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的最重要的器官之一。通过尿的生成和肾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的最重要的器官之一。通过尿的生成和排出完成以下功能:排出完成以下功能:排出完成以下功能:排出完成以下功能:oo排出机体的大部分代谢终产物以及进入体内的异物;排出机体的大部分代谢终产物以及进入体内的异物;排出机体的大部分代谢终产物以及进入体内的异物;排出机体的大部分代谢终产物以及进入体内的异物;oo维持体液总量和渗透压的相对恒定;维持体液总量和渗透压的相对恒定;维持体液总量和渗透压的相对恒定;维持体液总量和渗透压的相对恒定;oo保留体液中的重要电解质如钠、钾、碳酸氢盐以及氯离子等,排出氢离子,保留体液中的重要电解质如钠、钾、碳酸氢盐以及氯离子等,排出氢离子,保留体液中的重要电解质如钠、钾、碳酸氢盐以及氯离子等,排出氢离子,保留体液中的重要电解质如钠、钾、碳酸氢盐以及氯离子等,排出氢离子,维持酸碱平衡。维持酸碱平衡。维持酸碱平衡。维持酸碱平衡。第二十七页,本课件共有81页 尿的形成过程尿的形成过程uu尿的生成:肾小球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肾小管和集合管分泌尿的生成:肾小球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肾小管和集合管分泌和排泄三个基本过程和排泄三个基本过程。毛细血管毛细血管毛细血管毛细血管水水水水和和和和溶溶溶溶解解解解物物物物超超超超滤滤滤滤液液液液肾小管肾小管肾小管肾小管滤过作用滤过作用滤过作用滤过作用重吸收作用重吸收作用重吸收作用重吸收作用水和溶解物水和溶解物水和溶解物水和溶解物分泌作用分泌作用分泌作用分泌作用血液循环血液循环血液循环血液循环终尿终尿终尿终尿第二十八页,本课件共有81页1、肾小球滤过功能肾小球滤过功能1.1 1.1 肾小球滤过作用肾小球滤过作用肾小球滤过作用肾小球滤过作用oo血液经过肾小球毛细血管时,除血细胞和血浆中的大分子蛋白质以外,其余的水血液经过肾小球毛细血管时,除血细胞和血浆中的大分子蛋白质以外,其余的水血液经过肾小球毛细血管时,除血细胞和血浆中的大分子蛋白质以外,其余的水血液经过肾小球毛细血管时,除血细胞和血浆中的大分子蛋白质以外,其余的水和小分子溶质均可滤入肾小囊,形成肾小球滤液(原尿),这一过程称为和小分子溶质均可滤入肾小囊,形成肾小球滤液(原尿),这一过程称为和小分子溶质均可滤入肾小囊,形成肾小球滤液(原尿),这一过程称为和小分子溶质均可滤入肾小囊,形成肾小球滤液(原尿),这一过程称为肾小球肾小球肾小球肾小球滤过作用滤过作用滤过作用滤过作用。oo肾小球滤过率肾小球滤过率肾小球滤过率肾小球滤过率(GFR)(GFR):单位时间内两肾生成的超滤液量。单位时间内两肾生成的超滤液量。单位时间内两肾生成的超滤液量。单位时间内两肾生成的超滤液量。正常成年人肾小球滤过率约为正常成年人肾小球滤过率约为正常成年人肾小球滤过率约为正常成年人肾小球滤过率约为125ml/min125ml/min,24h24h滤出的血浆总量达滤出的血浆总量达滤出的血浆总量达滤出的血浆总量达180L180L,约为体重约为体重约为体重约为体重3 3倍。倍。倍。倍。oo滤过分数:滤过分数:滤过分数:滤过分数: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浆流量的比例。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浆流量的比例。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浆流量的比例。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浆流量的比例。肾血浆流量为肾血浆流量为肾血浆流量为肾血浆流量为660 ml/min660 ml/min,滤过分数为,滤过分数为,滤过分数为,滤过分数为19%19%。第二十九页,本课件共有81页1.2 影响滤过的因素:影响滤过的因素:有效滤过压、滤过膜面积、通透性。有效滤过压、滤过膜面积、通透性。有效滤过压、滤过膜面积、通透性。有效滤过压、滤过膜面积、通透性。有效滤过压: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压毛细血管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囊内压)第三十页,本课件共有81页 滤过膜滤过膜 通透性通透性:机械屏障作用(分子筛)机械屏障作用(分子筛)静电屏障作用静电屏障作用 病理状态下,以上两种效用受到破坏,出现蛋白尿。面积面积:正常时肾小球都开放起虑过作用,滤过面积正常时肾小球都开放起虑过作用,滤过面积=1.5m=1.5m2 2.急性肾炎毛细血管狭窄滤过面积尿量 肾小球血浆流量肾小球血浆流量:正常人安静时两侧肾脏血流量每分钟为正常人安静时两侧肾脏血流量每分钟为1.21.2升,每昼升,每昼 夜从肾小球滤过的血浆总量可达夜从肾小球滤过的血浆总量可达170-180170-180升,约为体重的升,约为体重的3 3倍。倍。肾血流量主要影响滤过平衡的位置。肾血流量增加时,肾小球毛 细血管内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上升速度减慢,有滤过作用的肾小球毛细 血管段加长,从而使肾小球滤过率增加。第三十一页,本课件共有81页影响因素影响因素滤过率的变化滤过率的变化滤过膜滤过膜 滤过膜的孔径滤过膜的孔径滤过率滤过率(血尿)(血尿)滤过膜带负电荷滤过膜带负电荷对负电荷限制作用对负电荷限制作用滤过率滤过率(蛋白尿)(蛋白尿)滤过膜面积滤过膜面积滤过率滤过率(肾炎,出现少尿)(肾炎,出现少尿)有效滤过压有效滤过压 毛细血管血压毛细血管血压滤过率滤过率(大失血)(大失血)血浆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滤过率滤过率(快速大量输液)(快速大量输液)囊内压囊内压滤过率滤过率(结石、肿瘤)(结石、肿瘤)肾小球血浆流量肾小球血浆流量滤过率滤过率第三十二页,本课件共有81页2 2、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 原尿在流经肾小管和集合管是,肾小管和集合管不同部位能将大部分的水、原尿在流经肾小管和集合管是,肾小管和集合管不同部位能将大部分的水、全部的葡萄糖、氨基酸和大部分的无机盐重新吸收进入血液。全部的葡萄糖、氨基酸和大部分的无机盐重新吸收进入血液。第三十三页,本课件共有81页滤液(原尿)与尿比较:滤液(原尿)与尿比较:从量上看:原尿约为从量上看:原尿约为180180升,而每天由膀胱经尿道排出的尿量升,而每天由膀胱经尿道排出的尿量(即终即终尿尿)约约1.51.5升,只占滤液的升,只占滤液的1%1%。从成分上看:尿液的成分与去蛋白质的血浆相似,滤液中从成分上看:尿液的成分与去蛋白质的血浆相似,滤液中有葡萄糖而尿中没有;尿素、肌酐及氨在尿中的浓度却比滤有葡萄糖而尿中没有;尿素、肌酐及氨在尿中的浓度却比滤液中的浓度增加许多倍。液中的浓度增加许多倍。第三十四页,本课件共有81页2.1 2.1 重吸收方式:重吸收方式:被被动动重重吸吸收收:滤滤液液中中的的溶溶质质通通过过肾肾小小管管上上皮皮细细胞胞时时,顺顺着着浓浓度度差差和和电电位位差差起被动扩散起被动扩散(或弥散或弥散),将溶质扩散到小管外的血液中。,将溶质扩散到小管外的血液中。主动重吸收:主动重吸收:肾小管上皮细胞能肾小管上皮细胞能逆着浓度差逆着浓度差,将滤液中的溶质转运到血液,将滤液中的溶质转运到血液内。转运是依靠管膜的内。转运是依靠管膜的载体和酶载体和酶组成的组成的“泵泵”来进行的。(如:葡萄来进行的。(如:葡萄糖、氨基酸、糖、氨基酸、NaNa+、K K+、CaCa+等)。等)。2.2 2.2 肾糖阈肾糖阈 生理学上将不出现尿糖现象的最高血糖浓度称为肾糖阈。生理学上将不出现尿糖现象的最高血糖浓度称为肾糖阈。1.6g/L1.8G/L1.6g/L1.8G/L第三十五页,本课件共有81页3 3、肾小管与集合管的分泌或者排泄作用、肾小管与集合管的分泌或者排泄作用 管腔上皮细胞通过新陈代谢,将代谢物质管腔上皮细胞通过新陈代谢,将代谢物质分泌或直接排入分泌或直接排入到滤液的过程。到滤液的过程。包括:酸性物质过多时,对包括:酸性物质过多时,对H+H+的分泌;对肌酐、马尿酸以及一些药物(如青霉素)的排泄。的分泌;对肌酐、马尿酸以及一些药物(如青霉素)的排泄。重重吸吸收收种类种类量量部位部位方式方式H H2 2O O99%99%除髓升支各段肾小管除髓升支各段肾小管被动渗透被动渗透电电解解质质NaNa99%99%除髓降支细段的各段除髓降支细段的各段主动和被动主动和被动ClCl99%99%同同NaNa被动被动HCOHCO3 3大部分大部分85%85%在近端小管在近端小管以以COCO2 2形式重吸收,形式重吸收,与与H H+分泌耦连(分泌耦连(1 1 1 1)K K+大部分大部分大多在近端小管大多在近端小管主动主动GSGS和和AAAA100%100%全部在近端小管全部在近端小管主动转运主动转运分分泌泌种类种类部位部位方式方式特点特点H H+各段各段主动主动排酸保碱排酸保碱K K+远、集远、集主动(主动(Na-KNa-K交换)交换)与与Na-HNa-H交换相拮抗交换相拮抗NHNH3 3远、集远、集被动扩散被动扩散与与H+H+分泌和分泌和HCOHCO3 3的的重吸收相互促进重吸收相互促进肾肾小小管管和和集集合合管管的的重重吸吸收收与与分分泌泌第三十六页,本课件共有81页四、肾对酸碱平衡的调节作用四、肾对酸碱平衡的调节作用 肾脏对酸碱平衡的调节作用,主要是通过肾脏对酸碱平衡的调节作用,主要是通过泌泌H H+、泌泌NH3、泌泌K+,排除多余的酸性物质,调节血浆中,排除多余的酸性物质,调节血浆中NaHCO3的浓度,以维持血浆的浓度,以维持血浆pH值的恒定。值的恒定。第三十七页,本课件共有81页(一)肾小管泌(一)肾小管泌H H+及重吸收及重吸收NaNa+(H(H+-Na-Na+交换)交换)CO2 H2CO3H2OCO2H2O CANa+HCO3_ 血液血液 肾小管细胞肾小管细胞 肾小管腔肾小管腔 H2CO3H+Na+Na+HCO3_ HCO3_钠泵钠泵1、NaHCO3的重吸收的重吸收 第三十八页,本课件共有81页调节血浆调节血浆HCO3-2.磷酸盐酸化磷酸盐酸化CO2 H2O CANa+HCO3_ 血液血液 肾小管细胞肾小管细胞 肾小管腔肾小管腔 Na+钠泵钠泵Na+NaHPO4_ NaH2PO4排酸排酸 H2CO3 HCO3-H+第三十九页,本课件共有81页o1 肾小管不同段保肾小管不同段保HCO3-和排和排H+的机的机制不同;制不同;o2 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碳酸酐酶活性对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碳酸酐酶活性对H+的分泌和的分泌和HCO3-的重吸收非常重要;的重吸收非常重要;o3 NH3的分泌受谷氨酰胺酶活性和的分泌受谷氨酰胺酶活性和H+的的分泌量影响;分泌量影响;o4 尿液酸化(尿液酸化(Na2HPO4)排出一些排出一些H+3、肾小管、肾小管NH3的分泌及的分泌及Na的重吸收的重吸收(NH4+-Na+交换)交换)CO2 H2O CANa+HCO3_ 血液血液 肾小管细胞肾小管细胞 肾小管腔肾小管腔 H2CO3H+Na+HCO3_钠泵钠泵Na+Cl_ NH4Cl谷氨酰胺谷氨酰胺 一般氨基酸一般氨基酸NH3第四十页,本课件共有81页小结小结o1 肾小管不同段保肾小管不同段保HCO3-和排和排H+的机制的机制不同;不同;o2 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碳酸酐酶活性对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碳酸酐酶活性对H+的的分泌和分泌和HCO3-的重吸收非常重要;的重吸收非常重要;o3 NH3的分泌受谷氨酰胺酶活性和的分泌受谷氨酰胺酶活性和H+的分的分泌量影响;泌量影响;o4 尿液酸化(尿液酸化(Na2HPO4)排出一些排出一些H+第四十一页,本课件共有81页 通过通过NaHCONaHCO3 3重吸收,重吸收,防止防止NaHCONaHCO3 3丢失丢失 通过通过磷酸盐酸化和泌磷酸盐酸化和泌 氨补充氨补充NaHCONaHCO3 3的消耗的消耗小结小结第四十二页,本课件共有81页4.排出多余的碱(排出多余的碱(NaHCO3)o正常情况下,血浆中正常情况下,血浆中NaHCO3 含量约为含量约为2227mmol/L。o超过超过28mmol/L时,重吸收减少,排出多时,重吸收减少,排出多余的余的NaHCO3。第四十三页,本课件共有81页五、肾脏在维持机体水平衡中的作用五、肾脏在维持机体水平衡中的作用.通过肾脏对机体水平衡的调节,无论饮水过多或过少,体通过肾脏对机体水平衡的调节,无论饮水过多或过少,体内水分和细胞外液渗透压仍可维持正常;内水分和细胞外液渗透压仍可维持正常;.机体调节水平衡有赖于机体调节水平衡有赖于肾外因素肾外因素,如抗利尿激素(,如抗利尿激素(ADHADH由下由下丘脑合成,丘脑合成,提高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通透性提高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通透性)。)。a.a.大量出汗、腹泻、呕吐,引起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大量出汗、腹泻、呕吐,引起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ADHADH释放增多,尿量减少;释放增多,尿量减少;b.b.大量饮水后,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大量饮水后,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ADHADH释放减少,水重吸释放减少,水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多。收减少,尿量增多。c.c.循环血量与动脉血压对循环血量与动脉血压对ADHADH释放也有影响释放也有影响第四十四页,本课件共有81页六、运动对肾脏泌尿机能的影响六、运动对肾脏泌尿机能的影响 1.1.运动对尿量的影响运动对尿量的影响 运动时血液发生重新分配,肾血流量减少,尿量减少。运动时血液发生重新分配,肾血流量减少,尿量减少。运动时动脉血压升高,运动时动脉血压升高,ADHADH分泌增多,重吸收加强,尿量减少。分泌增多,重吸收加强,尿量减少。2.2.运动性蛋白尿:运动性蛋白尿:正常人在运动后出现的一过性蛋白尿。正常人在运动后出现的一过性蛋白尿。特点:暂时性,休息特点:暂时性,休息消除消除 检查目的:检查目的:评定负荷量和运动强度;评定负荷量和运动强度;观察机体对负荷量的适应能力;观察机体对负荷量的适应能力;评价运动员训练水平。评价运动员训练水平。产生原因:一般公认是由于运动负荷使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产生原因:一般公认是由于运动负荷使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 改变而引起的。改变而引起的。第四十五页,本课件共有81页影响运动性蛋白尿的主要因素:影响运动性蛋白尿的主要因素:1.1.运动项目运动项目 长距离跑、游泳、自行车、足球和赛艇等运动后,运动员出现蛋白尿,排长距离跑、游泳、自行车、足球和赛艇等运动后,运动员出现蛋白尿,排泄量也较大;泄量也较大;体操、举重和射箭等项目在运动后,运动员出现蛋白尿的阳性率低,排泄体操、举重和射箭等项目在运动后,运动员出现蛋白尿的阳性率低,排泄量也少。量也少。2.2.负荷量和运动强度负荷量和运动强度3.3.个体差异个体差异(不宜在不同人之间用蛋白尿指标来比较器负荷量、训练水平和机能状况)(不宜在不同人之间用蛋白尿指标来比较器负荷量、训练水平和机能状况)4.4.机能状况机能状况 5.5.年龄与环境年龄与环境 第四十六页,本课件共有81页七七 酸碱平衡紊乱酸碱平衡紊乱 人体因为某些疾病的影响,可使机体物质代谢人体因为某些疾病的影响,可使机体物质代谢和水、电解质平衡甚至缓冲体系以及肺、肾功能受和水、电解质平衡甚至缓冲体系以及肺、肾功能受到影响,从而引起体内酸性、碱性物质过多或不足,到影响,从而引起体内酸性、碱性物质过多或不足,进而产生酸中毒或碱中毒,这一病理过程称为进而产生酸中毒或碱中毒,这一病理过程称为酸碱平酸碱平衡紊乱衡紊乱,或简称,或简称酸碱失衡酸碱失衡。第四十七页,本课件共有81页(1)酸中毒酸中毒(2)碱中毒碱中毒1.pH (1)呼吸性呼吸性 (2)代谢性代谢性2.病因病因(1)代偿性代偿性(2)失代偿性失代偿性3.代偿代偿酸碱平衡紊乱的基本类型酸碱平衡紊乱的基本类型第四十八页,本课件共有81页 1 呼吸性酸中毒(呼吸性酸中毒(respiratory acidosis)o概念:概念:o由由 H2CO3 (PaCO2)原发性升高所引起的酸碱平衡紊乱)原发性升高所引起的酸碱平衡紊乱o原因和机制原因和机制:oCO2排出减少,吸入过多,使血浆排出减少,吸入过多,使血浆H2CO3升高升高 o1.肺通气障碍肺通气障碍 2.CO2吸入过多吸入过多第四十九页,本课件共有81页 2 呼吸性碱中毒呼吸性碱中毒(respiratory alkalosis)o概念:概念:o由由 H2CO3 (PaCO2)原发性降低所引起的酸碱平衡紊乱原发性降低所引起的酸碱平衡紊乱o基本机制:基本机制:o通气过度,通气过度,CO2呼出过多,使血中呼出过多,使血中H2CO3降低降低 1 低张性缺氧低张性缺氧 2 肺疾患肺疾患 3 呼吸中枢受刺激呼吸中枢受刺激 4 人工呼吸机使用不当人工呼吸机使用不当第五十页,本课件共有81页 3 代谢性酸中毒(代谢性酸中毒(metabolic acidosis)概念:概念:血浆血浆HCO3-的原发性减少所引起的酸碱平衡紊乱的原发性减少所引起的酸碱平衡紊乱o原因和原因和机制机制:o1.固定酸生成固定酸生成消耗消耗HCO3-o2.HCO3-丢失丢失第五十一页,本课件共有81页 4 代谢性碱中毒(代谢性碱中毒(metabolic alkalosis)o概念:概念:由血浆由血浆HCO3-的原发性升高引起的酸碱平衡紊乱的原发性升高引起的酸碱平衡紊乱o基本机制:基本机制:H+丢失,丢失,HCO3-过量负荷,使血中过量负荷,使血中HCO3-增多增多第五十二页,本课件共有81页5.5.代偿性酸碱中毒代偿性酸碱中毒o在酸碱平衡紊乱初期,尽管NaHCO3 和H2CO3的浓度已有改变,但因各种调节机制仍能较好的发挥作用,故NaHCO3/H2CO3=20/1的比值可以保持不变,因而血液的PH值保持恒定,此时称为代偿性酸中毒或碱中毒。第五十三页,本课件共有81页6.失代偿性酸碱中毒o机体的代偿作用是有限的,如果机体的代偿机制发生异常,则血液不能保持20/1的比值,血液PH值也随之发生改变,此时称为失常性酸中毒或碱中毒。第五十四页,本课件共有81页 酸碱平衡的主要生化诊断指标酸碱平衡的主要生化诊断指标 从整体来说,细胞内液对酸碱平衡的作用大于细胞外液,但当机体受到内源和外源酸碱剧烈冲击时,细胞外液的缓冲作用首先发挥作用,且反应快,效果显著。因此,可通过检测血液中的某些指标来确定酸碱平衡是否紊乱及代偿情况。第五十五页,本课件共有81页(一)一)血浆血浆pH o概念:溶液中概念:溶液中H+浓度的负对数浓度的负对数 o正常值:动脉血正常值:动脉血7.357.45o意义:区分酸碱中毒意义:区分酸碱中毒7.35 7.45酸中毒酸中毒6.8碱中毒碱中毒7.8deathdeathpH16 nmol/L40160【H+】第五十六页,本课件共有81页o因pKa为常数o故血pH HCO3-/H2CO3 o该比值维持在20/1,pH就正常oHCO3-/H2CO3 比值的改变,决定pH的改变pH=pKa+log HCO3-/H2CO3第五十七页,本课件共有81页(二)(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CO2)o概念:物理溶解在血浆中的概念:物理溶解在血浆中的CO2所产生的张力所产生的张力o正常值:男:正常值:男:4.76.4kPa 女:女:4.36.0kPao意义:反映呼吸因素的指标意义:反映呼吸因素的指标代谢性酸碱中毒,代谢性酸碱中毒,血液血液PCO2无明显变化无明显变化呼吸性酸中毒,呼吸障碍,呼吸性酸中毒,呼吸障碍,co2大量潴留,大量潴留,PCO26.4kpa呼吸性碱中毒,呼吸深而快,呼吸性碱中毒,呼吸深而快,co2排出过多,排出过多,PCO24.3kpa第五十八页,本课件共有81页PCO2 6.4kPao反映的意义:反映的意义:呼吸性酸中毒,呼吸性酸中毒,H2CO3 代偿性碱中毒后的代偿,代偿性碱中毒后的代偿,H2CO3 HCO3-/H2CO3 第五十九页,本课件共有81页(三)血浆(三)血浆CO2总量(总量(T-CO2)和二氧化碳结合力和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1、血浆血浆CO2总量(总量(T-CO2):):为真实碳酸氢盐和碳酸的总和。为真实碳酸氢盐和碳酸的总和。正常值:正常值:2328mmol/L。2、血浆血浆CO2-CP:是判断酸碱平衡是否失常的重要指标。是指血浆中化是判断酸碱平衡是否失常的重要指标。是指血浆中化合状态下的合状态下的co2的量,即的量,即100ml血浆在正常肺泡空气压力下所能结合血浆在正常肺泡空气压力下所能结合co2的毫升数,以容积的毫升数,以容积%表示。表示。Co2在血液中主要以在血液中主要以HCO3-的形式存在,代表体内中和固定酸的的形式存在,代表体内中和固定酸的碱量,故一般将血液中碱量,故一般将血液中 NaHCO3/HCO3-称为称为碱储备碱储备。正常值:正常值:50-70容积容积%。意意 义:义:代谢性碱中毒、呼吸性酸中毒时,代谢性碱中毒、呼吸性酸中毒时,CO2-CP升高升高 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性碱中毒时,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性碱中毒时,CO2-CP降低降低第六十页,本课件共有81页(四)实际碳酸

    注意事项

    本文(酸碱平衡与肾脏排泄课件课件精选课件.ppt)为本站会员(石***)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