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相变动力学过程.ppt

    • 资源ID:75399663       资源大小:539KB        全文页数:51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3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相变动力学过程.ppt

    相变动力学过程相变动力学过程相变动力学过程相变是随自由能变化而发生的相的结构的变化。相变过程是物质从一个相转变为另一个相的过程。一般相变前后相的化学组成不变。狭义上讲:相变仅限于同组成的两相之间的结构变化。A(结构X)A(结构Y);广义上讲:相变应包括过程前后相组成发生变化的情况。相变包括许多种类,例如凝聚、蒸发、升华、结晶、熔融、晶型转变、有序-无序转变,分 相等。相变定义 相变动力学过程相变动力学过程相变在硅酸盐工业中十分重要。例如陶瓷、耐火材料的烧成和重结晶,或引入矿化剂来控制其晶型转化;玻璃中防止失透或控制结晶来制造种种微晶玻璃;单晶、多晶和晶须中采用的液相或气相外延生长;瓷釉、搪瓷和各种复合材料的熔融和析晶;以及新型新铁电材料中由自发极化产生的压电、热释电、电光效应等都可归之为相变过程。相变过程中涉及的基本理论对获得特定性能的材料和制订合理的工艺过程是极为重要的。相变意义 相变动力学过程相变动力学过程一、按热力学分类:一、按热力学分类:一级相变、二级相变和高级相变 1 1、一级相变、一级相变 体系由一相变为另一相时,如两相的化学势相等,但化学势的一级偏微商(一级导数)不相等的相变称为一级相变,即:1=2,(1/T)P(2/T)P,(1/P)T(2/P)T相变动力学过程相变动力学过程由于(/T)P=-S;(/P)T=V。故,一级相变的特点:S1S2;V1V2。因此在一级相变时,系统的化学势有连续变化,而熵(S)和体积(V)却有不连续变化。即相变时有相变潜热,并伴随有体积改变。如图11-1所示。晶体熔化、升华;液本的凝固、气化;气体的凝聚以及晶体中大多数晶一转变都属于一级相变2 2、二级相变、二级相变 二级相变时两相化学势相等,其一级偏微商也相等,但二级偏微商不等,即:1=2,(1/T)P=(2/T)P,(/P)T=(2/P)T(21/T2)P=(22/T2)P,(2/P2)T=(22/P2)T相变动力学过程相变动力学过程(21/T P)=(22/T P)由于(2/T2)P=-CP/T(2/P2)T=-V(2/T P)=V故,二级相变的特点可具体为:1=2;S1=S2;V1=V2;CP1CP2;12;12式中和分别为等温压缩系数和等压膨胀系数。它表明二级相变时两相化学势、熵和体积相等,但热容、热膨胀系数、压缩系数却不相等,即无相变潜热,没有体积的不连续变化。而只有热容量、热膨胀系数和压缩系数的不连续变化。如图11-1所示。相变动力学过程相变动力学过程由于这类相变中热容随温度的变化在相变温度T0时趋于无穷大,因此可根据CP-T曲线具有形状而称二级相变为相变,其相变点可称为点或居里点。一般合金的有序-无序转变、铁磁性顺磁性转变、超导态转变等均属于二级相变。在许多一级相变中都重叠有二级相变的特征,因此有些相变实际上是混合型的。相变动力学过程相变动力学过程在临界温度,临界压力时,一阶,二阶偏导数相等,而三阶偏导数不相等的相变成为三级相变。实例:量子统计爱因斯坦玻色凝结现象为三级相变。依次类推,自由焓的n-1阶偏导连续,n阶偏导不连续时称为高级相变。二级以上的相变称为高级相变,一般高级相变很少,大多数相变为低级相变。3 3、高级相变、高级相变 相变动力学过程相变动力学过程1、成核-长大型相变:由程度大、但范围小的浓度起伏开始发生相变,并形成新相核心称为成核-长大型相变;2、连续型相变:由程度小、范围广的浓度起伏连续地长大形成新相,称为连续型相变。二、按相变方式分类二、按相变方式分类 三、按质点迁移特征分类三、按质点迁移特征分类 1、扩散型:相变是依靠原子(或离子)的扩散来进行的。如晶型转变,熔体中析晶、气-固;液-固相相变和有序-无序转变。2、无扩散型:低温下进行的纯金属(锆、钛、钴等)同素异构转变以及一些合金中的马氏体转变。相变动力学过程相变动力学过程马氏体相变的特征是相变时新相和母相之间具有严格的取向关系,靠切变维持共格晶界,并存在一个习性平面,在相变前后保持既不扭曲变形也不旋转的状态。马氏体相变无扩散性而且速度很高,有时可达声速。相变时没有特定的温度而是在一个温度范围内进行。马氏体相变开始温度为MS,相变完成的温度为Mf。马氏体相变不仅发生在金属中,在无机非金属材料中也有出现,例如ZrO2中都存在这种相变。目前广泛应用ZrO2由四方晶系转变为单斜晶系的马氏体相变过程进行无机高温结构材料的相变增韧。四、马氏体(四、马氏体(MartensiteMartensite)相变)相变 相变动力学过程相变动力学过程有序-无序转变是固体相变的又一种机理。在理想晶体中,原子周期性的排列在规则的位置上,这种情况称为完全有序。然而固体除了在0K的温度下可能完全有序外,在高于0K的温度下,质点热振动使其位置与方向均发生变化,从而产生位置与方向的无序性。在许多合金与固溶体中,在高温时原子排列呈无序状态,而在低温时则呈有序状态,这种随温度升降而出现低温有序和高温无序的可逆转变过程称为有序无序转变。五、有序五、有序-无序转变无序转变相变动力学过程相变动力学过程从热力学平衡的观点看,将物体冷却(或者加热)到相转变温度,则会发生相转变而形 成新相,从图2的单元系统T-P相图中可以看到,OX线为气-液相平衡线(界线);OY线为液-固相平衡线;OZ线为气固相平衡线。当处于A状态的气相在恒压P冷却到B点时,达到气-液平衡温度,开始出现液相,直到全部气相转变为液相为止,然后离开B点进入BD段液相区。一、相变过程的不平衡状态及亚稳定一、相变过程的不平衡状态及亚稳定 但是实际上,要冷却到比相变温度更低的某一温度例如C,(气-液)和E(液-固)点时才能发生相变,即凝结出液相或析出固相。这种在理论上应发生相变 而实际上不能发生相转变的区域(如图图2 2所示的阴影区)称为亚稳区。在亚稳区内,旧相能以亚稳态存在,而新相还不能生成。相变动力学过程相变动力学过程图图2 单元系统相变过程图相变动力学过程相变动力学过程由此得出:由此得出:(1)亚稳区具有不平衡状态的特征,是物相在理论上不能稳定存在,而实际上却能稳定存在的区域;(2)在亚稳区内,物系不能自发产生新相,要产生新相,必然要越过亚稳区,这就是过冷却的原因;(3)在亚稳区内虽然不能自发产生新相,但是当有外来杂质存在时,或在外界能量影响下,也有可能在亚稳区内形成新相,此时使亚稳区缩小。相变动力学过程相变动力学过程二、相变过程推动力二、相变过程推动力 相变过程的推动力是相变过程前后自由焓的差值相变过程的推动力是相变过程前后自由焓的差值GT.P 0 过程不能自发进行 相变动力学过程相变动力学过程由热力学可知在等温等压下有:G=H-TS在平衡条件下G=0,则有:H-T0S=0,S=H/T0式中T0相变的平衡温度;H相变热。若在任意一温度T的不平衡条件下,则有:G=H-TS0若H与S不随温度而变化,将S=H/T0代入上式得:G=H-TH/T0=H(T0-T)/T0=HT/T0从上式可见,相变过程要自发进行,必须有G0,则:HT00。三、外界条件对相变推动力的影响三、外界条件对相变推动力的影响1 1、相变过程的温度条件、相变过程的温度条件 相变动力学过程相变动力学过程若相变过程放热(如凝聚过程、结晶过程等)H0,要使G0,T=T0-T0,即T0T,这表明在该过程中系统必须“过冷却”,或者说系统实际温度比理论相变温度还要低,才能使相变过程自发进行。若相变过程吸热(如蒸发、熔融等)H0,要满足G0这一条件则必须T0,即T0T,这表明系统要发生相变过程必须“过热”。由此得出结论:相变驱动力可以表示为过冷度(过热度)的函数,因此相平衡理论温度与系统实际温度之差即为该相变过程的推动力。相变动力学过程相变动力学过程从热力学可知,在恒温可逆不作有用功时:dG=VdP对理想气体而言,在压强由P1 到P2过程中:当过饱和蒸汽压力为P的气相凝聚成液相或固相(其平衡蒸汽压力为P0)时,有:G=RTlnP0/P要使相变能自发进行,必须GP0,也即要使凝聚相变自发进行,系统的饱和蒸汽压应大于平衡蒸汽压P0。这种过饱和蒸汽压差为凝聚相变过程推动力。2 2、相变过程的压力条件、相变过程的压力条件 相变动力学过程相变动力学过程对溶液而言,可以用浓度c代替压力P,式G=RTlnP0/P写成G=RTlnc0/c若是电解质溶液还要考虑电离度a,即一个摩尔能离解出a个离子 式中 c0饱和溶液浓度;c过饱和溶液浓度。要使相变过程自发进行,应使G0,式(A)右边、R、T、c都为正值,要满足这一条件必须cc0,液相要有过饱和浓度,它们之间的差值c-c0.即为这相变过程的推动力。3 3、相变过程的浓度条件、相变过程的浓度条件 相变动力学过程相变动力学过程总结总结相变过程的推动力应为过冷度、过饱和浓度、过饱和蒸汽压即系统温度、浓度和压力与相平衡时温度、浓度和压力之差值。相变动力学过程相变动力学过程析晶过程包括两个过程:析晶过程包括两个过程:1、形成稳定晶核的成核过程2、晶核成长为晶体的晶体长大过程一、晶核形成的热力学条件一、晶核形成的热力学条件晶核形成过程是析晶第一步,它分为均匀成核和非均匀成核二类。均匀成核均匀成核 是指晶核从均匀的单相熔体中产生的几率处处是相同的。非均匀成核非均匀成核 是指借助于表面、界面、微粒裂纹、器壁以及各种催化位置等而形成晶核的过程。相变动力学过程相变动力学过程当母相中产生临界核胚以后必须从母相中有原子或分子一个个逐步加到核胚上,使其生成稳定的晶核。因此成核速率除了取决于单位体积母相中核胚的数目以外,还取决于母相中原子或分子加到核胚上的速率,可以表示为:Iv=v 式中Iv成核速率,指单位体积中所生成的晶核数目,其单 位通常是晶核个数/秒;v单个原子或分子同临界晶核碰撞的频率;临界晶核周界上的原子或分子数。1 1、均匀成核动力学、均匀成核动力学 相变动力学过程相变动力学过程碰撞频率v表示为:v=exp(-Gm/RT)式中 原子或分子的跃迁频率;Gm原子或分子跃迁新旧界面的迁移活化能。因此成核速率可以写成:Iv=exp exp(-Gm/RT)=Bexp exp(-Gm/RT)=PD 式中 P受核化位垒影响的成核率因子;D受原子扩散影响的成核率因子;B常数。相变动力学过程相变动力学过程上式表示成核速率随温度变化的关系。当温度降低,过 冷 度 增 大,由 于 G k (将 式G=HT/T0代入Gk=可得),因而成核位垒下降,成核速率增大,直至达到最大值。若温度继续下降,液相粘度增加,原子或分子扩散速率下降,Gm增大,使D因子剧烈下降,致使Iv降低,成核率Iv与温度的关心应是曲线P和D的综合结果。在温度低时,D项因子拟制了Iv的增长。温度高时,P项因子拟制Iv的增长,只有在合适的过冷度下,P与D因子的综合结果使Iv有最大值。相变动力学过程相变动力学过程熔体过冷或液体过饱和后不能立即成核的主要障碍是晶核要形成液-固相界面需要能量。如果晶核依附于已有的界面上(如容器壁,杂质粒子,结构缺陷,气泡等)形成,则高能量的晶核与液体的界面被低能量的晶核与成核基体之间的界面所取代。显然这种界面的代换比界面的创生所需要的能量要少。因此,成核基体的存在可降低成核位垒,使非均匀成核能在较小的过冷度下进行。非均匀成核的临界位垒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接触角的大小。当新相的晶核与平面成核基体接触时,形成接触角如图116所示。2 2、非均匀成核过程动力学、非均匀成核过程动力学 相变动力学过程相变动力学过程晶核形成一个具有临界大小的球冠粒子,这时成核位垒为:=f()式中 非均匀成核时自由焓变化;Gk均匀成核时自由焓变化f()。可由图(116)球冠模型的简单几何关系求得。f()=由式 =f()可见,在成核基体上形成晶核时,成核位垒应随着接触角的减少而下降。相变动力学过程相变动力学过程表11-1示出角对 的影响。表11-1 接触角对非均匀成核自由焓变化的影响数值润湿cosf()润 湿0901001/2(01/2)不润湿901800(-1)1/21(1/21)由表11-1可见,由于f()1,所以非均匀成核比均匀成核的位垒低,析晶过程容易进行而润湿的非均匀成核又比不润湿的位垒更低,更易形成晶核。因此在生产实际中,为了在制品中获得晶体,往往选定某种成核基体加入到熔体中去。例如在铸石生产中,一般用铬铁砂作为成核晶体。在陶瓷结晶釉中,常加入硅酸锌和氧化锌作为核化剂。相变动力学过程相变动力学过程均匀单相并处于稳定条件下的熔体或溶液,一旦进入过冷却或过饱和状态,系统就具有结晶的趋向,但此时所形成的新相的晶胚十分微小,其溶解度很大,很容易溶入母相溶液(熔体)中。只有当新相的晶核形成足够大时,它才不会消失而继续长大形成新相。二、晶体生长过程动力学二、晶体生长过程动力学1 1、晶核形成条件、晶核形成条件a a、晶核形成条件的推导、晶核形成条件的推导 相变动力学过程相变动力学过程当一个熔体(溶液)冷却发生相变时,则系统由一相变成两相,这就使体系在能量上出现两个变化,一是系统中一部分原子(离子)从高自由焓状态(如液态)转变为低自由焓的另一状态(如晶态),使系统的自由焓减少(G1);另一是由于产生新相,形成了新的界面(例如固-液界面),这就需要做功,从而使系统的自由焓增加(G2)。因此系统在整个相变过程中自由焓的变化(G)应为此两项的代数和,即:G=G1+G2=Gv+A 若假设生成的新相晶胚呈球形则上式写做:G=r3n/0+4r2n相变动力学过程相变动力学过程由上式可见G是晶胚半径r和过冷度T的函数。图11-5表示G与晶胚半径r的关系。系统自由焓G是由两项之和决定的。图中曲线G1为负值,它表示由液态转变为晶态时,自由焓是降低的。图中曲线G2表示新相形成的界面自由焓,它为正值。当新相晶胚十分小(r很小)和T也很小时,也即系统温度接近T0(相变温度)时,G10,此时系统内产生的新相是不稳定的。反之在曲线峰值的右侧,G随新相晶胚长大而减少,即GT2T1,rk2rk1。rk值可以通过求曲线的极值来确定:d(G)/dr=4n r2+8nr=0 rk=-=-2/Gv 相变动力学过程相变动力学过程b b、晶核临界半径的讨论、晶核临界半径的讨论从上式可得出:1、rk是新相可以长大而不消失的最小晶胚半径,rk值愈小,则新相愈易形成,rk与温度的关系是系统温度接近相变温度时T0,则rk。这表示析晶相变在熔融温度时,要求rk无限大,显然析晶还不可能发生的。T愈大则rk愈小,相变愈易进行。2、在相变过程中,和T0均为正值,析晶相变系放热过程,则H0,也即T0T,这表明系统要发生相变必须过冷,而且过冷度愈大,则rk值愈小。3、影响rk因素有物系本身的性质如和H和外界条件如T两类。晶核的界面能降低和相变热H增加均可使rk变小;有利于新相形成。相变动力学过程相变动力学过程b b、晶体生长、晶体生长当稳定晶核形成后,在一定的温度和过饱和度条件下,晶体按一定速度生长。晶体生长速度主要取决于熔体过冷却程度和过饱和条件,当然也与晶体一熔体之间的界面情形有关。晶体生长类似扩散过程。然后粒子从液相迁移到固相,从而使晶粒长大。晶体的生长过程类似于扩散过程,它取决于分子或原子从液相中分离向界面扩散和其反方向扩散之差。相变动力学过程相变动力学过程式中f是附加因子,是指当晶体界面的所有位置不能都有效地附上质点时,能够附上质点的位置所占的分数。f值的大小随生长机构的不同而异。1、当f过冷度很大时,热力学推动力大,二维空间晶核的临界尺寸很小,晶体表面的任何位置都能生长,f因子之值近于1;2、当f很小时,f是T的函数,并随着生长的机构而变,f因子和温度的关系,可用螺旋位错生长的机构来解释。质点从液相向晶相迁移速率:从晶相到液相反方向的迁移速率为:相变动力学过程相变动力学过程从液相到晶相迁移的净速率为:进一步简化得:这就是晶体生长速率方程。引入扩散系数D 的表示公式,简化得:相变动力学过程相变动力学过程结论:结论:生长速率u与扩散有关。1、温度越低,扩散系数越小,生长速率也就越小,并趋于零。所以当过冷度大,温度远低于平衡温度Tm时,生长速率是扩散控制的。2、当温度接近于Tm时,扩散系数变大,这时,u值主要决定于两相的自由焓差G。当T=Tm时,G=0,u=0。因此,生长速率在低于Tm的某个温度,会出现极大值。不过,这个温度总是高于具有最大成核速率的温度。相变动力学过程相变动力学过程总的结晶速度常用结晶过程中已经结晶出的晶体体积占原母液体积的分数(x)和结晶时间(t)的关系表示。设一个体积为v的液体很快达到出现新相的温度,并在此温度下保温时间,如果用VS表示结晶出的晶体体积VL表示残留未结晶出的液体体积。在d时间内形成新相结晶颗粒的数目:N=IVLd若u是单个晶粒界面的晶体生长速度,并假定u是不随时间而变化的常数,而且沿晶体各向生长速度相同,这样形成的新相为球状。因此经时间后开始晶体生长,在时间t(t)内结晶出的一个晶体的体积是 c c、总结晶速率、总结晶速率相变动力学过程相变动力学过程图7 总结晶速率dx/dt随温度的变化相变动力学过程相变动力学过程在结晶初期,晶粒很小,晶粒间干扰也少,而且VLV。因此在时间t时,由和+d时间内结晶出的晶体体积dVS为:dVSNVS=4/3*Viu3(t)3dt 因此,结晶体积分数可写为:当很小时,0,则:进行微分,得:dx=4/3*iu3(t-)3dt当成核速率与晶体生成速度和时间无关,并且t时,对上式积分得到 称为JohnsonMchl动力学方程式 相变动力学过程相变动力学过程1、熔体组成从降低熔制温度和防止析晶的角度出发,玻璃的组分应考虑多组分并且其组成应尽量选择在相界线或共熔点附近。2、熔体的结构从熔体结构分析,还应考虑熔体中不同质点问的排列状态及其相互作用的化学键强度和性质。干福熹认为熔体的析晶能力主要决定于两方面因素:a、熔体结构网络的断裂程度。网络断裂愈多,熔体愈易析晶。b、熔体中所含网络变性体及中间体氧化物的作用。三、影响结晶速率的因素三、影响结晶速率的因素相变动力学过程相变动力学过程3、界面情况虽然晶态比玻璃态更稳定,具有更低的自由焓。但由过冷熔体变为晶态的相变过程却不会自发进行。如要使这过程得以进行,必须消耗一定的能量以克服由亚稳的玻璃态转变为稳定的晶态所须越过的势垒。从这个观点看,各相的分界面对析晶最有利。在它上面较易形成晶核。所以存在相分界面是熔体析晶的必要条件。4、外加剂微量外加剂或杂质会促进晶体的生长,因为外加剂在晶体表面上引起的不规则性犹如晶核的作用。熔体中杂质还会增加界面处的流动度,使晶格更快地定向。相变动力学过程相变动力学过程玻璃析晶的相变过程在高粘度的玻璃态中进行时,不能完全符合在粘度较小的液相中的析晶规律。但其析晶速率的变化规律与液相中析晶相同,析晶速率先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达到最大值后,又随温度升高而降低。一般在含有成核剂的玻璃析晶过程中,成核速率较快,所以通过晶体生长速度来控制析晶。如果成型好的玻璃迅速越过晶核生成最大速率温度区,而在晶体生长温度区保温较长时间,则可得到较大的微晶(几个微米)。反之,如果在晶核生长速率较大而晶体生长速率较小的温度区进行热处理,则有利于形成细小均匀的微晶。四、玻璃的析晶四、玻璃的析晶相变动力学过程相变动力学过程从相平衡的观点出发,当玻璃组成位于化合物的初晶区时,化合物组成的质点形成晶格的几率较大,玻璃易析晶。当玻璃组成位于相界线或共熔点时,由于要同时析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晶体,在初期形成晶核时相互干扰,从而降低玻璃的析晶能力,故较难析晶。从结构观点出发,玻璃中不同质点的排列方式及其相互作用的化学键强度和性质均对玻璃的折晶有重要影响。玻璃的结构网络断裂程度愈大,玻璃愈容易析晶。对此可以通过调整玻璃的组成来改变其析晶能力。玻璃在高粘度时,由成核剂诱导的折晶过程和熔体在高温平衡下的析晶情况是不同的。所析出的晶相不一定是该系统在相应相图上的初晶相。而主要决定于玻璃内质点在空间的几何排列,即首先析出和玻璃结构中近程有序部分排列相似的晶体。综上所述,当玻璃的组成确定以后,析晶的种类、大小、数量和均匀性主要由热处理条件和相变动力过程来控制。相变动力学过程相变动力学过程液液分相是指一个均匀的液相(或玻璃)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分成两个互不溶解或部分溶解的两液相(或玻璃)并相互共存的现象(或称液相不混溶现象)。液一液分相包括在液相线以上的液一液稳定分相和在液相线以下的亚稳分相。相变动力学过程相变动力学过程二元硅酸盐系统存在两种分相类型:一种是发生在液相线以上的分相:如MgOSiO2系统中液相线以上出现的分相现象如图1113所示。在T1温度时,任何组成的熔体是均匀的一相。而在T2时,原始组成为C0的熔体分为组成为C和C卩的两个熔体相。这种分相常给玻璃生产带来困难,使玻璃产生分层或强烈乳浊现象。液液-液分相的基本原理液分相的基本原理相变动力学过程相变动力学过程另一种是在液相线以下发生的玻璃分相,如在Na2OSiO2系统和Li2OSiO2系统中。图1114(b)为二元系统中液相线以下的分相区。在Tk温度以上任何组成都是均匀的单一液相。在Tk温度以下将产生分相。这类分相对玻璃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相变动力学过程相变动力学过程在液相线以下的分相区内存在两个分相机理不同的部分,一部分为亚稳定区,其分解机理为成核生长。另一部分为不稳区,其分解机理为旋节分解(Spinodaln)。这两个区域的划分是由二元系统所对应的吉布斯自由能(G)一组成(C)曲线确定的。吉布斯自由能一组成曲线建立相图的两条基本原理:1、在温度、压力和组成不变的条件下,具有最小吉布斯自由能的状态是最稳定的。2、当两相平衡时,两相的吉布斯自由能一组成曲线上具有公切线,切线上的切点分别表示两平衡相的成分。一、亚稳定区(成核生长区)与不稳区(旋节分解区)的划分一、亚稳定区(成核生长区)与不稳区(旋节分解区)的划分 (一)吉布斯自由能(一)吉布斯自由能(G G)一组成一组成(C C)曲线曲线相变动力学过程相变动力学过程在T温度时,曲线上只有一个极小值,熔体成为均匀的单一液相是稳定的,即系统不分相。当温度降至某一临界度Tk时,对应的吉布斯自由能一组成曲线出现中心区域平坦的形状,此曲线所对应的温度是由单相向分相过渡的分界温度。当温度降至Tk以下的T1温度时,对应的曲线出现驼峰状。通过曲线上两个上凹部分可作一公切线。说明曲线上两个公切点对应的两个组分的化学势相等,均等于切线的斜率。因此,在T1温度曲线上对应两个公切点的两个组成的液相平衡共存,即系统出现分相。凡是低于临界温度Tk的温度下的吉布斯自由能一组成曲线都出现驼峰状,只是两个公切点的距离随温度的下降而逐渐增大。相变动力学过程相变动力学过程在低于Tk温度的吉布斯自由能一组成的驼峰状曲线上,有两个上凹部分和一个下凹部分组成。由上凹部分到下凹部分的转折处为拐点。每条曲线上有两个拐点。各温度下曲线上驼峰的拐点在相图上对应的轨迹连线称为亚稳曲线,如图1114中的S3-S2-S1-S1-S2-S3曲线。此曲线为亚稳定区和不稳区的分界线。各温度下吉布斯自由能一组成曲线上公切点在相图上对应的轨迹连线为不混溶区界线。如图中实线所表示的。亚稳曲线与不混溶界线之间的区域(N区)为亚稳定区(成核一生长区);亚稳曲线所围成的区域(S区)为不稳区。不混溶区界限顶端对应的温度Tk为该系统产生分相的临界温度。在驼峰状吉布斯自由能一组成曲线上。拐点处(2G/2C)0,在上凹部分的区域(成核一生长区)(2G/2C)0,在下凹部分的区域(2G/2C)0时,系统单相液相对微小的组成起伏是亚稳的,分相如同析晶中的成核-生长,需要克服一定的成核能垒才能形成稳定的核,而后新相继续扩大。如果系统不足以提供此能垒,系统将不分相而呈亚稳态。当(2G/2C)T、P0时,系统单相液相对微小的组成起伏是不稳定的,组成起伏由小逐渐增大,初期新界面弥散,因而不需克服任何能垒,分相是必然发生的。相变动力学过程相变动力学过程亚稳定区与不稳区的两种分相机理浓度变化特征不同。图11-17所示为两种分相浓度剖面示意图。图中(a)表示不稳区分相时第二相浓度的变化,相变开始时浓度波动程度很小,但空间范围很大,随着相变的进行,浓度波动程度愈大,浓度随时间持续变化,直到最终分相。图中(b)表示亚稳区分相时第二相成核-生长的浓度变化。这种分相浓度变化的特点是,开始相变成核时浓度变化程度大,而核所涉及的空间范围小,分相自始至终第二相成分不随时间变化。分相形成的第二相始终有明显的界面,但它是玻璃而不是晶体。相变动力学过程相变动力学过程玻璃的分相对玻璃的形成有重要意义。如果系统的分相区在液相线以上,在形成玻璃时,要避免使用此范围内的配料组成。否则在熔体冷却过程中难免发生两种互不相溶液相的严重分离,形成两个组成不同的非均匀相,使玻璃的透明度等性质恶化。如果系统的分相区在倒s形液相线以下,由于这种分相是在较低温度下发生的。因此,若适当选择配料组成并将熔体快速冷却仍可得到均匀的玻璃。但若将玻璃在分相区温度范围内的较高温度下进行热处理并控制保温时间,便可使玻璃发生分相。利用分相可以制得具有某种特殊性能的玻璃。玻璃的性质与玻璃的分相有着密切的关系。实践表明,凡是与质点的迁移性能有关的性质都与玻璃的分相以及分相后的形貌有很大关系,玻璃的分相可以促使玻璃析晶。玻璃的分相增加了相之间的界面,而成核总是优先产生于相的界面上。利用玻璃分相可以改变玻璃的某些性能。制备新品种玻璃,也可制得五彩缤纷的陶瓷釉。因此,玻璃分相是个广泛而又十分有意义的课题。三、玻璃的分相作用三、玻璃的分相作用

    注意事项

    本文(相变动力学过程.ppt)为本站会员(得****1)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