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秋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达标测试卷课件新版新人教版.pptx
-
资源ID:75401139
资源大小:535.47KB
全文页数:39页
- 资源格式: PPTX
下载积分:9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秋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达标测试卷课件新版新人教版.pptx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单元达标测试卷单元达标测试卷1.远古时期,半坡人从事的下列生活、生产活动中,一定有化学变化的是()。A.夯筑土屋 B.结绳记事 C.磨制石器 D.烧制彩陶D【解析】夯筑土屋,只有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A不符合题意;结绳记事,只有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B不符合题意;磨制石器,只有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C不符合题意;烧制彩陶,有新的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D符合题意。2.下列历史典故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火烧赤壁 B.司马光砸缸 C.刻舟求剑 D.铁杵磨成针 A【解析】火烧赤壁包含着物质的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正确;司马光砸缸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生成其他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刻舟求剑只是将物质的形状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铁杵磨成针只是将其磨细,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3.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下列古诗所述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D.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B【解析】“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只是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无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A不符合题意;“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符合题意;“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花落,只是位置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不符合题意;“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不符合题意。4.七氟丙烷(C3HF7)灭火剂容易汽化不留残渣,适用于电器、精密仪器、图书档案等灭火,根据上述信息可以推测七氟丙烷具有的性质是()。A.导电性 B.腐蚀性C.不助燃 D.沸点高C【解析】由于七氟丙烷可以作灭火剂,所以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不助燃。5.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完成实验的基本保障。下列操作正确的是()。D【解析】倾倒液体时,瓶塞倒放在桌面上,细口瓶要紧挨着试管口,缓慢地倒,细口瓶贴标签的一面要朝向手心处,图中操作错误,A不符合题意;将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试管时,应该先把试管横放,把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试管口后,再把试管慢慢地竖起来,使药品或金属颗粒滑到试管底部,以免打破试管,图中操作错误,B不符合题意;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里的液体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C不符合题意;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导管放在水中,用手紧握试管,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图中操作正确,D符合题意。6.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解析】点燃酒精灯用火柴点燃,操作正确,故A符合题意;向试管中倾倒液体时,试管应倾斜,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向着手心,瓶口紧挨,操作错误,故B不符合题意;用酒精灯的外焰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故C不符合题意;用天平称量物体时,应“左物右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D不符合题意。7.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D【解析】不能直接将鼻子凑到容器口闻药品的气味,故A错误;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向着手心,试剂瓶口与试管口要紧靠在一起,试管倾斜,故B错误;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灭,故C错误;取用粉末状药品时,要将试管斜放,用药匙或纸槽将药品送到试管的底部,故D正确。8.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A9.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试管内的液体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B.实验后剩余的药品应放回原试剂瓶,避免浪费C.洗过的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表明仪器已洗干净D.不小心碰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水扑灭C【解析】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试管内的液体体积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A错误;实验后剩余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时,会污染试剂,应放入指定回收处,B错误;玻璃仪器洗干净的标准是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C正确;不小心碰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时,应该用湿抹布盖灭,D错误。10.某学生用量筒取液体时,量筒平稳地放置在实验台上,使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读数为18mL;倒出部分液体后,仰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0mL,则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A.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8mL B.肯定大于8mLC.肯定等于8mL D.肯定小于8mLD【解析】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要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初次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18mL,实际体积等于18mL;倒出部分液体后,仰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0mL,读数比实际偏低,其读数会比实际偏小,那么实际体积应大于10mL,则该学生实际倾倒的液体体积小于8mL。11.下列符合化学实验安全要求的是()。A.易燃易爆药品放在火源附近 B.随意丢弃实验室剩余的药品C.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D.实验中要特别注意保护眼睛D【解析】易燃易爆危险品易发生燃烧或爆炸,易燃易爆的药品要远离火源,故A做法错误;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随意丢弃,应放回指定的容器中,故B做法错误;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引起火灾,造成安全事故,故C做法错误;实验中要特别注意保护眼睛,提倡必要时使用防护眼镜,故D做法正确。12.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实验的基本操作正确的是()。A.取用药品时,若未说明用量,固体一般取1至2g,液体一般取1至2mLB.用托盘天平称取12g氯化钠,称量时天平指针向左盘偏转,应向右侧移动游码或添加砝码至天平平衡C.对试管内的液体进行加热时,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精灯内焰预热再进行加热D.洗涤试管时,当试管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说明试管已洗涤干净D【解析】从节约药品的角度分析,在实验室取用药品时,如果未说明用量,一般按照最少量来取用,即液体一般取12mL,固体一般是刚好盖满试管底部,故A操作错误;用托盘天平称量12g氯化钠时,天平指针偏向左偏移,说明氯化钠的质量大于砝码质量,应减少氯化钠,故B操作错误;给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误;如果玻璃仪器清洗干净,水就 会均匀地附着在内壁上形成一层水膜,仪器内壁上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故D操作正确。13.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A.用量筒量取7.65mL水B.刚加热过高锰酸钾的试管,立即用冷水冲洗C.滴瓶上的滴管使用过后无需用蒸馏水清洗,直接放回原滴瓶D.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先用双手紧贴试管外壁,再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C【解析】量取7.65mL水,应用10mL量筒量取,但10mL量筒的精确度为0.1mL,故无法量取,故A错误;刚加热过高锰酸钾的试管,不能用立即用冷水冲洗,以防止试管骤然冷却而炸裂,故B错误;滴瓶上的滴管使用后直接插回原瓶,不能用水清洗,否则试剂瓶中的溶液将被稀释,故C正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故D错误。14.下列与试管有关的操作或装置(试剂和酒精灯省略)的图示正确的是()。B【解析】振荡液体时,要左右晃动,不可上下晃动,防止液体溅出,故A操作错误;振荡液体时,可左右晃动,故B操作正确;固定试管时,应夹住试管的中上部,图中夹持部位不正确,故C操作错误;固定试管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加热固体时冷凝液倒流回试管,使试管炸裂,故D操作错误。15.托盘天平是利用杠杆原理制造的一种称量仪器。如果仅用一个20g的砝码称取19.5g的食盐,现有如下操作步骤,正确的称量方法是()。在天平两边托盘上各放一张质量、大小相同的白纸 将20g砝码放在左盘 将20g砝码放在右盘 将游码拨至0.5g刻度处 在右盘添加食盐至天平平衡 在左盘添加食盐至天平平衡A.B.C.D.D【解析】由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可知,当左盘放砝码,右盘放食盐时,砝码质量物体质量游码的质量,所以物体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如果仅用20g 的砝码称取19.5g的食盐,可以进行以下操作:在天平两边托盘上各放一张质量、大小相同的白纸;将20g砝码放在左盘;将游码拨至0.5g刻度处;在右盘添加食盐至天平平衡,则正确的实验操作为。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共55分)16.(2分)下列叙述中,属于铁的物理性质的是_(填序号,下同),属于铁的化学性质的是_。铁是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 铁能导电 铁跟潮湿空气接触,会变成铁锈 铁在点燃条件下跟氧气反应,能生成四氧化三铁 铁的密度是7.86g/cm3 铁的熔点是1535,沸点是2750 17.(6分)在下列空格里填上适当概念的序号: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硫是一种淡黄色固体_,把块状硫研成粉末_,将少量硫粉放在燃烧匙中加热,硫慢慢熔化_,继续加热,硫的蒸气被点燃,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_,生成的气体无色具有刺激性气味_,这说明硫具有可燃性_。18.(6分)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化学仪器名称:C_。(2)写出实验操作注意事项。倾倒液体药品时,试剂瓶标签没有向着手心,造成的不良后果:_。锥形瓶标签被腐蚀A(4)要量取50mL的水,读数时,量筒放平,视线_。若仰视读数则实际液体体积会_(填“大于”或“小于”)50mL。(5)用容积为30mL的试管加热某种液体,试管内液体体积不能超过_mL。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大于1019.(26分)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请回答下列问题:(1)取用药品注意节约,不说明用量时,固体只需_,液体取_。(2)液体药品通常盛放在_(填仪器名称)里;倾倒细口瓶里的液体时,要_(填“快速”或“缓慢”)倒入,瓶口应_试管口;倾倒细口瓶里的液体后,标签被腐蚀、字迹模糊的原因是_。盖满试管底部12mL细口瓶缓慢 紧挨标签没有朝着手心(3)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_(填仪器名称,下同)里,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一般使用_,取用块状固体一般用_。(4)量取7.2mL溶液,需要_mL量筒和_(填仪器名称),量筒必须放在水平桌面上,视线与液体_保持水平,若仰视量筒量取液体,则所取液体体积_(填“”“腐蚀乳胶头(5)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时,要用酒精灯火焰的_部位;加热的方法:给试管加热时,都要先给试管_,再加热;用酒精灯给烧杯内的物质加热时,应在烧杯底部垫上_(填仪器名称)。注:试管外壁不能有水;给固体加热,试管口应略_,防止_;给液体加热,试管与水平面成_角,试管内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_,管口切勿朝人,防止_;熄灭酒精灯火焰时,应用_盖灭,切不可用嘴吹灭,以免引起失火。外焰预热石棉网向下倾斜冷凝水回流引起试管炸裂45o液体沸腾时溅出伤人灯帽(6)用托盘天平称量物质的质量,砝码质量为25g,游码示数为2.8g。若称量时正确放置,则物质的质量为_g;若砝码的位置放反了,则物质的实际质量为_g。(7)连接仪器时:A.玻璃导管与橡胶管连接,B.橡皮塞与试管连接,其中哪项操作需要蘸水:_。27.822.2A20.(6分)甲同学对厨房管道煤气燃烧的产物产生了兴趣,于是就将该问题带到了活动小组。过程中甲首先提出:管道煤气的燃烧产物是什么?乙同学立即发言:我认为其产物是二氧化碳、水蒸气。乙同学的发言属于实验探究中的_环节。大家针对乙同学的说法设计了合理的实验方案,你帮他们完成验证上述两种气体的操作及现象:操作:_,现象:_,结论:产物有水蒸气。操作:_,现象:_,结论:产物有二氧化碳。针对该探究过程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_(写一条即可)。猜想与假设用冷而干燥的器皿罩在火焰上方器皿内壁有水雾将上述实验的器皿迅速倒转倒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白烟的成分是什么?21.(9分)实验一:将一根细木条迅速水平放入酒精灯火焰中,12 s后取出,观察到位于外焰部分的木条炭化明显。(1)由上述现象得出结论:内焰温度比外焰温度_(填“高”或“低”)。实验二:同学利用高温传感器测得酒精灯各层火焰平均温度如下表。(2)由上表得出结论:_(填“焰心”“内焰”或“外焰”)温度最高。【提出问题】为什么实验一和实验二的结论不一致?低内焰【查阅资料】实验一中木条炭化是木条不完全燃烧的结果。锌的熔点为419.5,化学性质活泼,常温下在空气中表面能生成致密薄膜,可阻止其内部进一步氧化。【猜想与假设】木条被灼烧部位的温度和氧气含量都会影响木条的炭化程度。【设计实验】为了验证实验一和实验二哪个结论更准确,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按图1将U形锌丝上下两端同时插入内、外焰中加热。图2是加热后锌丝两端向下弯折的情况。【现象与结论】【反思与评价】(4)U形锌丝加热之前_(填“应该”或“不应该”)用砂纸打磨。理由是_。(5)铝的熔点是660,如果用U形铝丝替代锌丝进行实验,请你预测加热后铝丝的变化情况:_。(用文字表述或仿照图2画图表示均可)下不应该打磨会破坏锌丝外部的致密薄膜,导致氧气干扰实验结果U形铝丝上部不弯折,下部弯折(6)请阐述用U形锌丝替代细木条的优点:_(答2条)。排除氧气干扰,锌丝在内、外焰受热面积相近,实验结果更可靠;作对比实验【解析】根据实验一的现象:外焰的部分明显炭化,说明外焰部分温度最高,由上述现象得出结论:内焰温度比外焰温度低;根据实验二表中的数据显示,内焰温度为666,外焰温度为520,可知酒精灯的内焰的温度最高;图1将U形锌丝上下两端同时插入内、外焰中加热,由实验结论可知实验二结论正确,即酒精灯内焰温度高,则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U形锌丝下端先发生弯折;U形锌丝加热之前不应该用砂纸打磨,理由是打磨会破坏锌丝外部的致密薄膜,导致氧气干扰实验结果;铝的熔点是660,如果用U形铝丝替代锌丝进行实验,由内焰温度和外焰温度可预测加热后铝丝上部不弯折,下部弯折;用U形锌丝替代细木条的优点是可以排除氧气干扰,锌丝在内、外焰受热面积相近,实验结果更可靠;作对比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