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第九章犯罪主观要件...ppt

    • 资源ID:75408099       资源大小:323.50KB        全文页数:33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3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九章犯罪主观要件...ppt

    第第九九章章 犯罪主观要件犯罪主观要件第一节第一节 犯罪主观要件概述犯罪主观要件概述第二节第二节 犯罪故意犯罪故意第三节第三节 犯罪过失犯罪过失第四节第四节 犯罪动机与犯罪目的犯罪动机与犯罪目的第五节第五节 主观罪过的阻却主观罪过的阻却第六节第六节 刑法上的认识错误刑法上的认识错误第一节第一节 犯罪主观要件概述犯罪主观要件概述 一、犯罪主观要件的概念一、犯罪主观要件的概念一、犯罪主观要件的概念一、犯罪主观要件的概念 犯罪主观要件,是指刑法规定成立犯罪必须具犯罪主观要件,是指刑法规定成立犯罪必须具犯罪主观要件,是指刑法规定成立犯罪必须具犯罪主观要件,是指刑法规定成立犯罪必须具备的,行为人对其实施的危害行为及其危害结果所备的,行为人对其实施的危害行为及其危害结果所备的,行为人对其实施的危害行为及其危害结果所备的,行为人对其实施的危害行为及其危害结果所持的心理态度。持的心理态度。持的心理态度。持的心理态度。二、犯罪主观要件的特征二、犯罪主观要件的特征二、犯罪主观要件的特征二、犯罪主观要件的特征1 1 1 1、是法定的构成要件要素。、是法定的构成要件要素。、是法定的构成要件要素。、是法定的构成要件要素。2 2 2 2、与犯罪客观要件之间可以表现为对应关系。、与犯罪客观要件之间可以表现为对应关系。、与犯罪客观要件之间可以表现为对应关系。、与犯罪客观要件之间可以表现为对应关系。3 3 3 3、是一种心理态度,是一种与客观相对应的主观的、是一种心理态度,是一种与客观相对应的主观的、是一种心理态度,是一种与客观相对应的主观的、是一种心理态度,是一种与客观相对应的主观的范畴。范畴。范畴。范畴。第二节第二节 犯罪故意犯罪故意一、故意的概念一、故意的概念【第【第1414条第条第1 1款】款】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犯罪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犯罪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生的心理态度。二、故意的构成二、故意的构成(一)认识要素(一)认识要素(一)认识要素(一)认识要素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的心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的心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的心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的心理态度。理态度。理态度。理态度。明知的内容、明知的程度、不需要明知的要素明知的内容、明知的程度、不需要明知的要素明知的内容、明知的程度、不需要明知的要素明知的内容、明知的程度、不需要明知的要素(二)意志要素(二)意志要素(二)意志要素(二)意志要素行为人对于危害行为导致危害结果发生的希望或放行为人对于危害行为导致危害结果发生的希望或放行为人对于危害行为导致危害结果发生的希望或放行为人对于危害行为导致危害结果发生的希望或放任的心态。任的心态。任的心态。任的心态。三、故意的种类三、故意的种类(一)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一)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一)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一)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直接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直接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直接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直接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间接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间接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间接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间接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二)确定故意与不确定故意(二)确定故意与不确定故意确定故意是指行为人对于危害行为及危害结果有着具确定故意是指行为人对于危害行为及危害结果有着具确定故意是指行为人对于危害行为及危害结果有着具确定故意是指行为人对于危害行为及危害结果有着具体而确定的认识。体而确定的认识。体而确定的认识。体而确定的认识。不确定故意则是指行为人对于危害行为或危害结果等不确定故意则是指行为人对于危害行为或危害结果等不确定故意则是指行为人对于危害行为或危害结果等不确定故意则是指行为人对于危害行为或危害结果等没有具体、确定的认识。又分为未必故意、择一故意、没有具体、确定的认识。又分为未必故意、择一故意、没有具体、确定的认识。又分为未必故意、择一故意、没有具体、确定的认识。又分为未必故意、择一故意、概括故意。概括故意。概括故意。概括故意。(三)事前故意与事后故意(三)事前故意与事后故意事前故意是指行为人的故意存在于危害行为及危害结事前故意是指行为人的故意存在于危害行为及危害结事前故意是指行为人的故意存在于危害行为及危害结事前故意是指行为人的故意存在于危害行为及危害结果发生之前的情形。果发生之前的情形。果发生之前的情形。果发生之前的情形。事后故意是指行为人在已实施危害行为之后,方产生事后故意是指行为人在已实施危害行为之后,方产生事后故意是指行为人在已实施危害行为之后,方产生事后故意是指行为人在已实施危害行为之后,方产生利用危害行为实现危害结果或认可已经发生的危害结利用危害行为实现危害结果或认可已经发生的危害结利用危害行为实现危害结果或认可已经发生的危害结利用危害行为实现危害结果或认可已经发生的危害结果的心态的情形。果的心态的情形。果的心态的情形。果的心态的情形。四、犯罪故意与违法性认识四、犯罪故意与违法性认识 故意与违法性的认识,涉及两个问题:其一故意与违法性的认识,涉及两个问题:其一是故意的成立是否以认识到违法性为前提;是故意的成立是否以认识到违法性为前提;二是违法性的认识错误是否影响故意的成立。二是违法性的认识错误是否影响故意的成立。(一)(一)故意的成立原则上不要求行为人认识故意的成立原则上不要求行为人认识到形式的违法性。到形式的违法性。(二)(二)在特殊情况下,如果行为人由于不知在特殊情况下,如果行为人由于不知法而不能认识行为的危害性与危害结果时,法而不能认识行为的危害性与危害结果时,则不成立故意。则不成立故意。第三节第三节 犯罪过失犯罪过失一、犯罪过失的概念一、犯罪过失的概念一、犯罪过失的概念一、犯罪过失的概念【刑法第【刑法第【刑法第【刑法第15151515条第条第条第条第1 1 1 1款】款】款】款】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是过失犯罪。是过失犯罪。是过失犯罪。犯罪过失,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犯罪过失,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犯罪过失,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犯罪过失,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没有履行结没有履行结没有履行结没有履行结果预见义务果预见义务果预见义务果预见义务),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没有没有没有没有履行结果回避义务履行结果回避义务履行结果回避义务履行结果回避义务),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二、犯罪过失的本质二、犯罪过失的本质(一)旧过失论(一)旧过失论(一)旧过失论(一)旧过失论(二)新过失论(二)新过失论(二)新过失论(二)新过失论 (三)新新过失论(三)新新过失论(三)新新过失论(三)新新过失论 三三、犯罪过失的类型、犯罪过失的类型(一)疏忽大意的过失(一)疏忽大意的过失(一)疏忽大意的过失(一)疏忽大意的过失疏忽大意的过失,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疏忽大意的过失,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疏忽大意的过失,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疏忽大意的过失,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1 1 1 1、应当预见的前提是能够预见。、应当预见的前提是能够预见。、应当预见的前提是能够预见。、应当预见的前提是能够预见。判断基础判断基础判断基础判断基础(或资料或资料或资料或资料)应包括主客观方面的事实。应包括主客观方面的事实。应包括主客观方面的事实。应包括主客观方面的事实。判断方法判断方法判断方法判断方法(或过程或过程或过程或过程)应坚持主客观相结合应坚持主客观相结合应坚持主客观相结合应坚持主客观相结合 。判断标准应同时考虑主观说与客观说。判断标准应同时考虑主观说与客观说。判断标准应同时考虑主观说与客观说。判断标准应同时考虑主观说与客观说。2 2 2 2、应当预见的内容是法定的危害结果。、应当预见的内容是法定的危害结果。、应当预见的内容是法定的危害结果。、应当预见的内容是法定的危害结果。(二)过于自信的过失(二)过于自信的过失 过过过过于自信的过失,是指已经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于自信的过失,是指已经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于自信的过失,是指已经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于自信的过失,是指已经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过于自信的过失与间接故意的种结果的心理态度。过于自信的过失与间接故意的种结果的心理态度。过于自信的过失与间接故意的种结果的心理态度。过于自信的过失与间接故意的区别:区别:区别:区别:1 1 1 1、间接故意是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结果的、间接故意是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结果的、间接故意是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结果的、间接故意是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结果的发生符合行为人的意志;过于自信的过失是希望危发生符合行为人的意志;过于自信的过失是希望危发生符合行为人的意志;过于自信的过失是希望危发生符合行为人的意志;过于自信的过失是希望危害结果不发生,结果的发生违背行为人的意志。害结果不发生,结果的发生违背行为人的意志。害结果不发生,结果的发生违背行为人的意志。害结果不发生,结果的发生违背行为人的意志。2 2 2 2、间接故意的行为人是为了实现其他意图而实施行、间接故意的行为人是为了实现其他意图而实施行、间接故意的行为人是为了实现其他意图而实施行、间接故意的行为人是为了实现其他意图而实施行为,主观上根本不考虑是否可以避免危害结果的发为,主观上根本不考虑是否可以避免危害结果的发为,主观上根本不考虑是否可以避免危害结果的发为,主观上根本不考虑是否可以避免危害结果的发生,客观上也没有采取避免危害结果的措施;过于生,客观上也没有采取避免危害结果的措施;过于生,客观上也没有采取避免危害结果的措施;过于生,客观上也没有采取避免危害结果的措施;过于自信过失的行为人之所以实施其行为,是因为考虑自信过失的行为人之所以实施其行为,是因为考虑自信过失的行为人之所以实施其行为,是因为考虑自信过失的行为人之所以实施其行为,是因为考虑到可以避免危害结果的发生。到可以避免危害结果的发生。到可以避免危害结果的发生。到可以避免危害结果的发生。3 3 3 3、间接故意是、间接故意是、间接故意是、间接故意是“明知明知明知明知”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性;过于自信的过失是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性;过于自信的过失是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性;过于自信的过失是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性;过于自信的过失是“预预预预见见见见”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性。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性。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性。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性。四、信赖原则与监督四、信赖原则与监督过失过失1 1、信赖原则。、信赖原则。2 2、监管过失、监管过失 第四节第四节 犯罪动机与犯罪目的犯罪动机与犯罪目的一、犯罪动机一、犯罪动机一、犯罪动机一、犯罪动机犯罪动机,是指刺激、促使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犯罪动机,是指刺激、促使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犯罪动机,是指刺激、促使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犯罪动机,是指刺激、促使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内心起因或思想活动,它回答犯罪人基于何种心理内心起因或思想活动,它回答犯罪人基于何种心理内心起因或思想活动,它回答犯罪人基于何种心理内心起因或思想活动,它回答犯罪人基于何种心理原因实施犯罪行为,故动机的作用是发动犯罪行为。原因实施犯罪行为,故动机的作用是发动犯罪行为。原因实施犯罪行为,故动机的作用是发动犯罪行为。原因实施犯罪行为,故动机的作用是发动犯罪行为。二、犯罪目的二、犯罪目的二、犯罪目的二、犯罪目的犯罪目的,是指犯罪人主观上通过犯罪行为所希望犯罪目的,是指犯罪人主观上通过犯罪行为所希望犯罪目的,是指犯罪人主观上通过犯罪行为所希望犯罪目的,是指犯罪人主观上通过犯罪行为所希望达到的结果达到的结果达到的结果达到的结果(广义,包括犯罪行为所形成的状态等广义,包括犯罪行为所形成的状态等广义,包括犯罪行为所形成的状态等广义,包括犯罪行为所形成的状态等),即是以观念形态预先存在于犯罪人大脑中的犯罪,即是以观念形态预先存在于犯罪人大脑中的犯罪,即是以观念形态预先存在于犯罪人大脑中的犯罪,即是以观念形态预先存在于犯罪人大脑中的犯罪行为所预期达到的结果。行为所预期达到的结果。行为所预期达到的结果。行为所预期达到的结果。三、犯罪动机与犯罪目的的关系三、犯罪动机与犯罪目的的关系(一)联系(一)联系(一)联系(一)联系 都属于犯罪主观要件,都表现为行为人的内心活动。一般而都属于犯罪主观要件,都表现为行为人的内心活动。一般而都属于犯罪主观要件,都表现为行为人的内心活动。一般而都属于犯罪主观要件,都表现为行为人的内心活动。一般而言,犯罪动机是犯罪目的前提和基础,犯罪目的是犯罪动机言,犯罪动机是犯罪目的前提和基础,犯罪目的是犯罪动机言,犯罪动机是犯罪目的前提和基础,犯罪目的是犯罪动机言,犯罪动机是犯罪目的前提和基础,犯罪目的是犯罪动机的指向和表现。的指向和表现。的指向和表现。的指向和表现。(二)区别(二)区别(二)区别(二)区别 1.1.1.1.从产生顺序来说,一般而言,犯罪动机产生于犯罪目的之从产生顺序来说,一般而言,犯罪动机产生于犯罪目的之从产生顺序来说,一般而言,犯罪动机产生于犯罪目的之从产生顺序来说,一般而言,犯罪动机产生于犯罪目的之前。前。前。前。2.2.2.2.从与犯罪故意的关系来看,犯罪目的与犯罪故意具有更为从与犯罪故意的关系来看,犯罪目的与犯罪故意具有更为从与犯罪故意的关系来看,犯罪目的与犯罪故意具有更为从与犯罪故意的关系来看,犯罪目的与犯罪故意具有更为紧密的关联。紧密的关联。紧密的关联。紧密的关联。3.3.3.3.犯罪动机和犯罪目的在犯罪成立中的地位并不相同。一般犯罪动机和犯罪目的在犯罪成立中的地位并不相同。一般犯罪动机和犯罪目的在犯罪成立中的地位并不相同。一般犯罪动机和犯罪目的在犯罪成立中的地位并不相同。一般而言,犯罪动机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只是影响量刑的情节,在而言,犯罪动机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只是影响量刑的情节,在而言,犯罪动机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只是影响量刑的情节,在而言,犯罪动机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只是影响量刑的情节,在以情节严重、情节恶劣为构成要件的犯罪中可能影响定罪。以情节严重、情节恶劣为构成要件的犯罪中可能影响定罪。以情节严重、情节恶劣为构成要件的犯罪中可能影响定罪。以情节严重、情节恶劣为构成要件的犯罪中可能影响定罪。而犯罪目的则往往影响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认定。而犯罪目的则往往影响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认定。而犯罪目的则往往影响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认定。而犯罪目的则往往影响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认定。第五节第五节 主观罪过的阻却主观罪过的阻却一、意外事件一、意外事件一、意外事件一、意外事件意外事件,是指行为人虽然在客观上导致了危害结意外事件,是指行为人虽然在客观上导致了危害结意外事件,是指行为人虽然在客观上导致了危害结意外事件,是指行为人虽然在客观上导致了危害结果的发生,但不是出于故意或过失,而是由不能预果的发生,但不是出于故意或过失,而是由不能预果的发生,但不是出于故意或过失,而是由不能预果的发生,但不是出于故意或过失,而是由不能预见的原因实现了危害结果的情形。见的原因实现了危害结果的情形。见的原因实现了危害结果的情形。见的原因实现了危害结果的情形。特征:特征:特征:特征:1 1 1 1、行为人在客观上造成了危害结果;、行为人在客观上造成了危害结果;、行为人在客观上造成了危害结果;、行为人在客观上造成了危害结果;2 2 2 2、行为人对于危害结果的发生,主观上既不、行为人对于危害结果的发生,主观上既不、行为人对于危害结果的发生,主观上既不、行为人对于危害结果的发生,主观上既不 存在故意,也不存在过失;存在故意,也不存在过失;存在故意,也不存在过失;存在故意,也不存在过失;3 3 3 3、之所以引起了危害结果,是因为行为人不、之所以引起了危害结果,是因为行为人不、之所以引起了危害结果,是因为行为人不、之所以引起了危害结果,是因为行为人不能预见。因此,真正影响意外事件的判定的因素在能预见。因此,真正影响意外事件的判定的因素在能预见。因此,真正影响意外事件的判定的因素在能预见。因此,真正影响意外事件的判定的因素在于如何理解于如何理解于如何理解于如何理解“不能预见不能预见不能预见不能预见”。二、不可抗力二、不可抗力二、不可抗力二、不可抗力不可抗力,是指行为人的行为在客观上造成了危害不可抗力,是指行为人的行为在客观上造成了危害不可抗力,是指行为人的行为在客观上造成了危害不可抗力,是指行为人的行为在客观上造成了危害结果,但不是出于行为人的故意或过失,而是由于结果,但不是出于行为人的故意或过失,而是由于结果,但不是出于行为人的故意或过失,而是由于结果,但不是出于行为人的故意或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的原因的情形。不能抗拒的原因的情形。不能抗拒的原因的情形。不能抗拒的原因的情形。特征:特征:特征:特征:1 1 1 1、行为人的行为在客观上造成了危害结果;、行为人的行为在客观上造成了危害结果;、行为人的行为在客观上造成了危害结果;、行为人的行为在客观上造成了危害结果;2 2 2 2、行为人在主观上没有故意和过失;、行为人在主观上没有故意和过失;、行为人在主观上没有故意和过失;、行为人在主观上没有故意和过失;3 3 3 3、引起危害结果的原因是行为人不能抗拒的、引起危害结果的原因是行为人不能抗拒的、引起危害结果的原因是行为人不能抗拒的、引起危害结果的原因是行为人不能抗拒的因素。因素。因素。因素。第六节第六节 刑法上的认识错误刑法上的认识错误 一、认识错误的概念一、认识错误的概念一、认识错误的概念一、认识错误的概念 认识实错误,是指行为人主观上所认识的内容与实际发生的认识实错误,是指行为人主观上所认识的内容与实际发生的认识实错误,是指行为人主观上所认识的内容与实际发生的认识实错误,是指行为人主观上所认识的内容与实际发生的事实不一致的情形事实不一致的情形事实不一致的情形事实不一致的情形 。二、法律认识错误二、法律认识错误二、法律认识错误二、法律认识错误(一)直接的禁止错误(一)直接的禁止错误(一)直接的禁止错误(一)直接的禁止错误(二)适用错误(二)适用错误(二)适用错误(二)适用错误(三)正当化事由前提事实错误(三)正当化事由前提事实错误(三)正当化事由前提事实错误(三)正当化事由前提事实错误三、事实认识错误三、事实认识错误(一)具体的事实认识错误(一)具体的事实认识错误(一)具体的事实认识错误(一)具体的事实认识错误具体的事实认识错误,也称具体的事实错误,是指具体的事实认识错误,也称具体的事实错误,是指具体的事实认识错误,也称具体的事实错误,是指具体的事实认识错误,也称具体的事实错误,是指行为人认识的事实与实际发生的事实虽然不一致,行为人认识的事实与实际发生的事实虽然不一致,行为人认识的事实与实际发生的事实虽然不一致,行为人认识的事实与实际发生的事实虽然不一致,但没有超出同一犯罪构成的范围但没有超出同一犯罪构成的范围但没有超出同一犯罪构成的范围但没有超出同一犯罪构成的范围 。1 1 1 1、对象错误、对象错误、对象错误、对象错误2 2 2 2、打击错误、打击错误、打击错误、打击错误3 3 3 3、因果关系错误、因果关系错误、因果关系错误、因果关系错误(二)抽象的事实认识错误(二)抽象的事实认识错误(二)抽象的事实认识错误(二)抽象的事实认识错误1 1 1 1、抽象符合说;、抽象符合说;、抽象符合说;、抽象符合说;2 2 2 2、法定符合说、法定符合说、法定符合说、法定符合说案例案例1 1、甲在行路时,突然遭到乙的辱骂,甲便掏、甲在行路时,突然遭到乙的辱骂,甲便掏出手枪对准乙。在甲还未决定是杀乙伤乙还出手枪对准乙。在甲还未决定是杀乙伤乙还是吓唬乙时,子弹便射中乙,致乙死亡。能是吓唬乙时,子弹便射中乙,致乙死亡。能否认定甲有杀人故意否认定甲有杀人故意?2 2、警察甲发现自己配备的公务用枪丢失后,、警察甲发现自己配备的公务用枪丢失后,不及时报告,乙利用甲丢失的枪支杀死杀伤不及时报告,乙利用甲丢失的枪支杀死杀伤若干人。甲的主观心理态度是什么若干人。甲的主观心理态度是什么?案例案例 3 3、甲的女儿乙、甲的女儿乙(7(7岁岁)撒谎,甲便用一根竹片撒谎,甲便用一根竹片拍打乙的臀部,甲每抽打一次便问一声拍打乙的臀部,甲每抽打一次便问一声“还还撒谎吗撒谎吗”,乙只是哭但不回答,甲便继续拍,乙只是哭但不回答,甲便继续拍打。大约抽打打。大约抽打3030几下后,甲听不到乙的哭声几下后,甲听不到乙的哭声便住手,并将乙抱到床上。便住手,并将乙抱到床上。2020多分钟后发现多分钟后发现乙死亡。甲主观上有无犯罪乙死亡。甲主观上有无犯罪(包括伤害包括伤害)的故的故意意?案例案例4 4、甲在某火车站候车时公文包被盗,于、甲在某火车站候车时公文包被盗,于是在候车室到处寻找。甲在乙的身边发是在候车室到处寻找。甲在乙的身边发现了与自己的公文包极为相似的包现了与自己的公文包极为相似的包(此时此时乙正在打磕睡乙正在打磕睡),明知该包既可能是自己,明知该包既可能是自己的,也可能不是自己的,但仍然取走。的,也可能不是自己的,但仍然取走。甲回到自己的座位打开一看,并不是自甲回到自己的座位打开一看,并不是自己的公文包,但并没退还给乙。甲的主己的公文包,但并没退还给乙。甲的主观上是直接故意还是间接故意观上是直接故意还是间接故意?案例案例5 5、甲意欲毒杀其妻,但明知其妻每次均、甲意欲毒杀其妻,但明知其妻每次均与幼子乙同碗吃饭,毒死妻子必然毒死与幼子乙同碗吃饭,毒死妻子必然毒死幼子,却仍然在妻子的食物中投放毒药,幼子,却仍然在妻子的食物中投放毒药,结果妻子与幼子均死亡。甲对乙的死亡结果妻子与幼子均死亡。甲对乙的死亡是直接故意还是间接故意?是直接故意还是间接故意?案例案例6 6、甲欲杀乙,便将掺入毒药的饮料放在书架、甲欲杀乙,便将掺入毒药的饮料放在书架上,打算乙到自己任宅后将毒药给乙喝下,上,打算乙到自己任宅后将毒药给乙喝下,但在乙到来之前,甲的好友丙先来到甲的住但在乙到来之前,甲的好友丙先来到甲的住宅,丙见到宅,丙见到“饮料饮料”后一饮而尽,甲事后发后一饮而尽,甲事后发现丙已将毒药喝下,便将丙送往医院,但丙现丙已将毒药喝下,便将丙送往医院,但丙因抢救无效死亡。甲的主观上对丙的死亡是因抢救无效死亡。甲的主观上对丙的死亡是否存在过失否存在过失?如果存在,那么,杀乙的预备行如果存在,那么,杀乙的预备行为为什么可能成为杀丙的实行行为为为什么可能成为杀丙的实行行为?案例案例 7 7、货车司机甲马马虎虎将物品装上车、货车司机甲马马虎虎将物品装上车后,超速行驶,致使车上的物品掉下撞后,超速行驶,致使车上的物品掉下撞死正在路边步行的乙。能否认定马虎装死正在路边步行的乙。能否认定马虎装车与超速行驶都是过失行为车与超速行驶都是过失行为?案例案例8 8、被告肖某、被告肖某(男,男,2828岁,初中文化,农民岁,初中文化,农民)于于某日中午与妻子吵架,屋外已有不少人围观。某日中午与妻子吵架,屋外已有不少人围观。肖对妻子进行辱骂,其妻一气之下从室内拿肖对妻子进行辱骂,其妻一气之下从室内拿出一瓶出一瓶“16051605”剧毒农药,并揭开瓶盖,声剧毒农药,并揭开瓶盖,声言要喝下农药死在肖某面前,肖见此情景,言要喝下农药死在肖某面前,肖见此情景,急忙将其妻手中的药瓶夺下,顺手向屋外扔,急忙将其妻手中的药瓶夺下,顺手向屋外扔,结果将瓶中药水撤在屋外观看的两个幼女的结果将瓶中药水撤在屋外观看的两个幼女的头、颈部,并流入口中,导致一名幼女中毒头、颈部,并流入口中,导致一名幼女中毒死亡。肖某主观上是否具有过失?死亡。肖某主观上是否具有过失?案例案例 9 9 9 9、某村林场林业员马某,在林场间隙地边种了一、某村林场林业员马某,在林场间隙地边种了一、某村林场林业员马某,在林场间隙地边种了一、某村林场林业员马某,在林场间隙地边种了一些南瓜。由于南瓜经常被盗,马便向村里反映,并些南瓜。由于南瓜经常被盗,马便向村里反映,并些南瓜。由于南瓜经常被盗,马便向村里反映,并些南瓜。由于南瓜经常被盗,马便向村里反映,并在全村喊话:在全村喊话:在全村喊话:在全村喊话:“你们不要偷南瓜,我已打了药。你们不要偷南瓜,我已打了药。你们不要偷南瓜,我已打了药。你们不要偷南瓜,我已打了药。”(实际上没有打药实际上没有打药实际上没有打药实际上没有打药)但南瓜依然被盗。某日,马将南但南瓜依然被盗。某日,马将南但南瓜依然被盗。某日,马将南但南瓜依然被盗。某日,马将南瓜、树苗都打上药,然后用铁丝在一个大南瓜上扎瓜、树苗都打上药,然后用铁丝在一个大南瓜上扎瓜、树苗都打上药,然后用铁丝在一个大南瓜上扎瓜、树苗都打上药,然后用铁丝在一个大南瓜上扎了了了了4 4 4 4个眼,用吸管将个眼,用吸管将个眼,用吸管将个眼,用吸管将“4049404940494049 农药水滴入南瓜内,农药水滴入南瓜内,农药水滴入南瓜内,农药水滴入南瓜内,并插上并插上并插上并插上2 2 2 2根白旗,以示打了农药。接着,马又在全村根白旗,以示打了农药。接着,马又在全村根白旗,以示打了农药。接着,马又在全村根白旗,以示打了农药。接着,马又在全村喊话:喊话:喊话:喊话:“南瓜确实打了药,你们不要偷!南瓜确实打了药,你们不要偷!南瓜确实打了药,你们不要偷!南瓜确实打了药,你们不要偷!”次日下次日下次日下次日下午,附近村员黄某路过林场躲雨时,摘走午,附近村员黄某路过林场躲雨时,摘走午,附近村员黄某路过林场躲雨时,摘走午,附近村员黄某路过林场躲雨时,摘走5 5 5 5个南瓜个南瓜个南瓜个南瓜(其中有滴入农药的一个其中有滴入农药的一个其中有滴入农药的一个其中有滴入农药的一个)。晚上,南瓜煮熟后,。晚上,南瓜煮熟后,。晚上,南瓜煮熟后,。晚上,南瓜煮熟后,4 4 4 4个个个个孩了争着吃,不久发现中毒症状。经抢救,孩了争着吃,不久发现中毒症状。经抢救,孩了争着吃,不久发现中毒症状。经抢救,孩了争着吃,不久发现中毒症状。经抢救,3 3 3 3个孩子个孩子个孩子个孩子脱险,脱险,脱险,脱险,1 1 1 1名名名名9 9 9 9岁的女孩死亡。马某主观心理态度是什岁的女孩死亡。马某主观心理态度是什岁的女孩死亡。马某主观心理态度是什岁的女孩死亡。马某主观心理态度是什么么么么?黄某主观上是否存在过失黄某主观上是否存在过失黄某主观上是否存在过失黄某主观上是否存在过失?案例案例 10101010、阎某、阎某、阎某、阎某(男,男,男,男,18181818岁,某大学学生岁,某大学学生岁,某大学学生岁,某大学学生)从表兄处借得一从表兄处借得一从表兄处借得一从表兄处借得一支五四式手枪和子弹支五四式手枪和子弹支五四式手枪和子弹支五四式手枪和子弹70707070发。某星期天,阎与同学到发。某星期天,阎与同学到发。某星期天,阎与同学到发。某星期天,阎与同学到山上及学校楼顶等处打着玩,共发射子弹山上及学校楼顶等处打着玩,共发射子弹山上及学校楼顶等处打着玩,共发射子弹山上及学校楼顶等处打着玩,共发射子弹60606060余发。余发。余发。余发。中午中午中午中午1 1 1 1时许,阎持枪回二楼宿舍。宿舍里有另外时许,阎持枪回二楼宿舍。宿舍里有另外时许,阎持枪回二楼宿舍。宿舍里有另外时许,阎持枪回二楼宿舍。宿舍里有另外2 2 2 2人,人,人,人,同学王某正在午睡,同学张某躺在床上看书。阎用同学王某正在午睡,同学张某躺在床上看书。阎用同学王某正在午睡,同学张某躺在床上看书。阎用同学王某正在午睡,同学张某躺在床上看书。阎用枪对准张某比划,张将其枪口推开,继续看书。阎枪对准张某比划,张将其枪口推开,继续看书。阎枪对准张某比划,张将其枪口推开,继续看书。阎枪对准张某比划,张将其枪口推开,继续看书。阎玩得高兴,忘乎所以。他步到窗前,往外眺望,发玩得高兴,忘乎所以。他步到窗前,往外眺望,发玩得高兴,忘乎所以。他步到窗前,往外眺望,发玩得高兴,忘乎所以。他步到窗前,往外眺望,发现同学段某现同学段某现同学段某现同学段某(与阎无矛盾与阎无矛盾与阎无矛盾与阎无矛盾)正从操场往楼门时行进。正从操场往楼门时行进。正从操场往楼门时行进。正从操场往楼门时行进。阎先扳动保险机头,瞄准段开了一空枪。当段即将阎先扳动保险机头,瞄准段开了一空枪。当段即将阎先扳动保险机头,瞄准段开了一空枪。当段即将阎先扳动保险机头,瞄准段开了一空枪。当段即将进入楼门时进入楼门时进入楼门时进入楼门时(与阎宿舍窗户相距与阎宿舍窗户相距与阎宿舍窗户相距与阎宿舍窗户相距8 8 8 8米米米米),阎便拉动枪栓,阎便拉动枪栓,阎便拉动枪栓,阎便拉动枪栓,推弹入膛,瞄准段头部射击。一声枪响,段某颅骨推弹入膛,瞄准段头部射击。一声枪响,段某颅骨推弹入膛,瞄准段头部射击。一声枪响,段某颅骨推弹入膛,瞄准段头部射击。一声枪响,段某颅骨被击碎。枪声响后,阎喊了一声:被击碎。枪声响后,阎喊了一声:被击碎。枪声响后,阎喊了一声:被击碎。枪声响后,阎喊了一声:“坏了,打着人坏了,打着人坏了,打着人坏了,打着人了。了。了。了。”阎即冲到楼下,看到段难以生还便逃走。阎阎即冲到楼下,看到段难以生还便逃走。阎阎即冲到楼下,看到段难以生还便逃走。阎阎即冲到楼下,看到段难以生还便逃走。阎某主观上是什么心理态度某主观上是什么心理态度某主观上是什么心理态度某主观上是什么心理态度?案例案例1111、某村村长甲威信颇高,对本村村民的违、某村村长甲威信颇高,对本村村民的违法乱纪行为通常采取的措施是关押法乱纪行为通常采取的措施是关押2424小时,小时,从而使违法乱纪现象减少,村民也拍手称快,从而使违法乱纪现象减少,村民也拍手称快,甲也从未认为自己的行为违法。甲的行为是甲也从未认为自己的行为违法。甲的行为是否构成非法拘禁罪否构成非法拘禁罪?1212、甲男明知乙女只有、甲男明知乙女只有1313周岁,又以为法律周岁,又以为法律并不禁止征得幼女同意后的性交行为,于是并不禁止征得幼女同意后的性交行为,于是在征得乙女同意后与乙女发生了性交。甲的在征得乙女同意后与乙女发生了性交。甲的主观上是否具有奸淫幼女罪的故意主观上是否具有奸淫幼女罪的故意?案例案例1313、甲于、甲于19871987年年3 3月自费出国月自费出国(出国前曾有嫖出国前曾有嫖娼行为娼行为),在国外期间染上严重性病,并于,在国外期间染上严重性病,并于19911991年年9 9月月8 8日回国。甲不知国家于日回国。甲不知国家于19911991年年9 9月月4 4日颁布了日颁布了关于严禁卖淫嫖娼的决定关于严禁卖淫嫖娼的决定,因,因而不知严重性病患者嫖娼构成犯罪,于而不知严重性病患者嫖娼构成犯罪,于19911991年年9 9月月1010日嫖娼时被公安人员查获。对甲的行日嫖娼时被公安人员查获。对甲的行为能否适用上述决定为能否适用上述决定?案例案例1414、甲化装后拦路强奸妇女,黑夜中将提前、甲化装后拦路强奸妇女,黑夜中将提前下班的妻丁当作其他妇女,对其实施了下班的妻丁当作其他妇女,对其实施了“强强奸奸”行为。甲的行为是否成立强奸罪行为。甲的行为是否成立强奸罪?15 15、甲欲开枪杀乙,射击的结果是致乙重伤,、甲欲开枪杀乙,射击的结果是致乙重伤,同时致乙身边的丙也死亡。对此案应如何认同时致乙身边的丙也死亡。对此案应如何认定定?1616、甲欲开枪杀乙,射击的结果不仅致乙死、甲欲开枪杀乙,射击的结果不仅致乙死亡,而且致乙身边的丙也死亡。对甲的行为亡,而且致乙身边的丙也死亡。对甲的行为应如何认定应如何认定?案例案例1717、甲欲杀乙,瞄准前方的乙开枪,实际上、甲欲杀乙,瞄准前方的乙开枪,实际上前方是乙饲养的宠物前方是乙饲养的宠物(价值价值40004000元元),因而致,因而致该宠物死亡。对甲的行为应如何处理该宠物死亡。对甲的行为应如何处理?1818、甲瞄准乙开枪,子弹并没有打中乙,但、甲瞄准乙开枪,子弹并没有打中乙,但导致乙的心脏病突然发作死亡。这种对因果导致乙的心脏病突然发作死亡。这种对因果关系的认识错误是否影响定罪关系的认识错误是否影响定罪?1919、甲已经将贵重物品交付邮局运送,此后、甲已经将贵重物品交付邮局运送,此后又以为该物是自己的物,便擅自取回,但根又以为该物是自己的物,便擅自取回,但根据刑法规定,该物已属于公共财物。甲的认据刑法规定,该物已属于公共财物。甲的认识错误是属于法律认识错误还是事实认识错识错误是属于法律认识错误还是事实认识错误误?本章结束本章结束

    注意事项

    本文(第九章犯罪主观要件...ppt)为本站会员(得****1)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