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及对策11139.pdf
-
资源ID:75444715
资源大小:190.44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及对策11139.pdf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及对策 摘要:国际收支继续保持“双顺差”格局。经常项目顺差2499 亿美元。不难发现这一问题的出现主要落脚到FDI 的引进和储蓄与投资的关系上。经济对外资的依赖过大等由于国内金融市场的落后而引起国内资源配置的严重扭曲。关键词:国际收支,顺差,FDI,资源配置 一、国际收支概况及成因 国家外汇管理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06 年,国际收支继续保持“双顺差”格局。经常项目顺差2499 亿美元,较上年增长55%。其中,货物贸易顺差2177 亿美元,增长62%;服务贸易逆差88 亿美元,下降6%;收益顺差118 亿美元,增长11%;经常转移顺差292 亿美元,增长15%。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100 亿美元,较上年下降84%。其中,直接投资顺差603 亿美元,下降11%;证券投资逆差676 亿美元,增长12.7 倍;其他投资顺差133 亿美元,上年为逆差40 亿美元。2006 年末国家外汇储备比上年末增加2475 亿美元,达到10663 亿美元。截至2007 年3 月,国家外汇储备已达1.2 万亿美元。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格局至1990 年开始,总体上呈现出不断强化的趋势,而且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还将继续保持,这种情况引起了国内外研究者的高度重视。从我国内外经济情况分析,不难发现当前经济内外部失衡是造成我国国际收支长期失衡的主要原因,简单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我国长期实施的出口鼓励政策。论文大全。长期以来,我国政府为了解决资金、外汇短缺的问题,采取了一系列鼓励出口的优惠政策,发展沿海外向经济。2、国内金融市场的低效率。由于教育、医疗、住房等成本不断提高和社会保障的缺口,加之金融体系不发达,我国居民和企业都被迫过度储蓄,而资本市场的落后使得储蓄无法通过其它渠道转化为国内投资。3、外资政策的扭曲。我国各省、市引进外资过程中存在严重的过度投资与重复建设,以长江三角地区为例,其产业结构趋同率高达70%,不但是资源的严重浪费,而且对我国经济结构的健康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4、国际间产业结构的转移和全球经济金融不平衡迅猛发展。原来亚洲设在其他几个经济体的加工出口产业已经大量转移到我国,同时主要发达国家长期保持“低储蓄、高消费、高负债”,导致其贸易逆差和新兴市场经济体出现较大的贸易顺差,后者再通过输出资本弥补了发达国家国内储蓄不足,这种格局可能还将持续。除此之外,我国宏观经济前景看好、人民币升值预期、以及国际流动性过剩等问题都是造成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这种不合理结构的原因。这种体制的形成是多方面的,但对我国经常项目和资本金融项目进行深层次的结构分析,不难发现这一问题的出现主要落脚到FDI 的引进和储蓄与投资的关系上。二、FDI 流入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 FDI(对外直接投资)是现代的资本国际化的主要形式之一。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定义,国际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FDI)是指一国的投资者将资本用于它国的生产或经营,并掌握一定经营控制权的投资行为。也可以说是一国(地区)的居民实体(对外直接投资者或母公司)在其本国(地区)以外的另一国的企业(外国直接投资企业、分支企业或国外分支机构)中建立长期关系,享有持久利益并对之进行控制的投资,这种投资既涉及两个实体之间最初的交易,也涉及二者之间以及不论是联合的还是非联合的国外分支机构之间的所有后续交易。从1979-2004 的25 年间,中国实际利用外资超过5000亿美元,FDI 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但由于对外资及外资技术的过度依赖,中国制造的平面同质性扩张以及大量出口导致的贸易摩擦等负面作用逐渐显现出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反思FDI 战略。2006 年数据显示,与德国、日本等主要贸易大国相比,我国经常项目顺差占GDP 的比重高出3-4 个百分点,仅低于马来西亚、新加坡等新兴市场经济体。外商投资企业占据对外贸易的半壁江山,2006 年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额占外贸总额的58.9%,其顺差占贸易总顺差的51.4%,但产品技术含量低,缺乏自主品牌和核心技术,附加值低。东道国引进外资的重要收益是利用外资弥补本国储蓄缺口、外汇缺口和技术缺口。目前,我国国民储蓄大幅过剩,外汇储备远远高于进口和偿还外债的需要,引进外资的收益集中在弥补技术缺口方面。然而实证研究表明,以长江三角为例,FDI 技术外溢对经济增长并没有表现出显著的正面效应。一方面,跨国公司拥有较强的研发实力和研发资金,又十分注重技术竞争,2004 年我国申请的专利中,国内发明专利的绝对比例数量虽然有不少的上升,但仅占申请总数的23.6%,而国外占86%;同时跨国公司极力抑制其在中国市场的技术扩散,外资企业的独资化和技术垄断倾向越来越明显,在抢占制高点的同时,纷纷成立知识产权部,对其在华知识产权活动进行科学化管理,这使得以前在合资企业中,中方可以分的一定的先进技术的条件越来越难以实现,要通过模仿和借鉴实现也增加了不少困难。另一方面,FDI 的大举进入将中国企业向产业链低端排斥,国内企业仅具有对产业低技术部分如组装的加工能力,自身缺乏产品设计和研发德的创新能力,走资源消耗型的发展道路。第三,跨国公司具有优越的科研环境,对国内企业的科研人才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其实施的人才战略,是中国企业和科研机构向跨国公司逆向技术扩散,进一步加削弱了本土企业的创新能力。国际直接投资大量流入导致我国资本项目巨额顺差,同时又通过加工贸易等方式引起我国贸易项目持续对外顺差。一边是FDI 在中国市场占领产业链和价值链的高端,且长期享受国内的优惠政策,进一步实现生产经营活动和所属国资源的节约化,一边是中国经济承担着产业低端化和重复投资的巨大损失和大额顺差的巨大压力,两相差距之大,是我国在引进外资这一政策上必须予以重新审视和调整把关的一个重要问题。三、我国国内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 2005 年末,我国居民储蓄余额14.11 万亿元,当年GDP为18.23 万亿元,储蓄率高达77.36%,2006 年全年,居民户存款增加2.09 万亿元,存款余额高达16.15 万亿元,而全国银行业机构贷款有效需求却相对不足,2005 年仅为2.5 万亿元。从消费与投资的比例来看,2002-2005 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分别为16.1%、26.2%、27.6%和25.7,而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只有8.8%、9.1%、13.3%和12.9%,二者比例失衡加剧。同时投资也存在结构失衡问题:一边是大企业的资金过剩,另一边却是中小企业流动资金极度紧张;一边是某些热门行业重复投资导致产能严重过剩,另一边则是医疗、教育等部门投资严重不足;以长三角、珠三角、津京唐为代表的经济发达地区的流动性问题突出,而广大中西部资金严重不足;城市存在流动性过剩压力,农村依然资金匮乏。这些问题都突出反映出我国经济内部失衡的严重问题:储蓄剩余意味着消费不足,同时存在的资本项目持续顺差实际也映射出国内储蓄转化投资的渠道不畅,民间资本成长缓慢,企业对外投资能力不足,经济对外资的依赖过大等由于国内金融市场的落后而引起国内资源配置的严重扭曲。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一方面,如余永定指出,许多企业需要资金,但由于信贷规模的限制,于是以各种方式引入外国资金,然后把外汇卖给政府,以换取人民币资金,从而突破信贷规模,即所谓的“绕信贷规模”,使得外资流入不但没有以购买外国资本品的方式,即通过经常项目逆差的形式流出,反而用换来的人民币购买国内资本品,投资生产的产品进一步通过出口产生经常项目顺差,从而形成“双顺差”,另一方面,国内储蓄得不到充分的利用和让渡给国外部门使用,这种资源配置的无效性使得我们出现了一个“穷国借给富国资源以供富国超支消费的”讽刺局面。中国长期苦于资本不足,在总体上是一个资金短缺的国家,几乎每年都要向国外借新债,但同时中国又是一个资金净流出国。一边是外资持续涌入赚取高额回报,推高外汇储备余额,一边是中国的资金持续多年净流出,而投资回报率偏低。可见并不是中国资金严重不足,也不是国内企业多得用不了,从根本上说,最关键的是由于国内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引起了“双顺差”不断扩大的局面形成。论文大全。四、纠正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对策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的出现,纠正我国国际收支失衡问题,应注意以下问题:1、对引入的FDI 实施严格的质量控制,制止地方政府把FDI 的引入作为政绩考核的标准。减少或禁止一些技术含量低,资源消耗大,污染严重,产品、产业趋同性强的外国直接投资项目进入,把通过借款或FDI 而得到的外汇用于购买外国资本品、技术、管理和支付其他费用,促进本土产业链的技术升级。2、深化推进我国人才战略,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制体系,提高我国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加强国民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在知识经济时代里,中国不能只发展为一个加工工厂,而要在学习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成为一个技术大国。3、完善国内金融市场和投融资体系,以及价格形成体制,使国内储蓄能顺利地转化为投资的同时,充分反映资源的供求关系。提高金融市场的市场化和透明度,以提高市场的有效性,同时逐步拓宽市场投融资渠道,引导资源流向真正需要并且有发展潜力的部门,促进国民经济的平衡健康发展。4、鼓励企业在国内上市,同时鼓励新兴企业,中小型企业到海外发行上市。5、增加政府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医疗体系、教育体系、缩小地区差异等方面的公共支出,鼓励合理消费。五、结语 我国国际收支长期失衡,加剧了我国的国际风险的同时,也加剧了经济和产业的不平衡发展。立足自身找原因,中国想利用FDI 的流入来引入外国先进技术、管理和网络的目的在实际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实现,其实FDI 并不是引进先进技术的必要条件,反而挤出了本土技术创新,并加大了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双顺差”。这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中国对资源利用的低效率。论文大全。因此,在全球经济失衡的国际环境下,中国在积极观察、应对国际环境带来的风险的同时,应认真审视国民经济内部是否合理地对资源进行了有效的利用。参考文献:1兹维.博迪、罗伯特.C.莫顿.金融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余永定.全球国际收支不平衡与中国的对策J.国际金融研究,2007,(1).3王军.我国国际收支长期“双顺差”的成因、影响及纠正措施J.海南金融,2007,(1).4陈柳.长三角地区的FDI 技术外溢、本土创新能力与经济增长J.世界经济研究,2007,(1).5翁雪琴.中日巨额外汇储备的成因及运作比较J.新金融,2006,(9).6蒲应?、李莉.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研究进展J.浙江金融,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