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己亥杂诗、行路难教学设计饮酒行路难已亥杂诗16784.pdf
-
资源ID:75468397
资源大小:1.75MB
全文页数:44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饮酒、己亥杂诗、行路难教学设计饮酒行路难已亥杂诗16784.pdf
第 1 页 共 44 页 饮酒、己亥杂诗、行路难教学设计 饮酒 行路难 已亥杂诗【篇一】饮酒、己亥杂诗、行路难教学设计诗五首之饮酒 行路难公开课教案 8 30、诗五首之 饮酒 行路难公开课教案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 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两首古诗中,有陶渊明饮酒东篱的悠然遐思,有李白困居长安的慷慨悲吟,无不情真意切耐人寻味。二、出示学习目标 1诵读诗歌,感知古诗的语言美、韵律美。2品味诗歌,体悟诗歌的意境美。3吟咏诗歌,领会作者意志和情趣。三、品读饮酒 一预习成果汇报 1、朗读汇报 A 学生代表诵读诗歌,师生共评。B 小组代表诵读诗歌,师生共评。第 2 页 共 44 页 C 全班齐读诗歌,教师点评。2、请简介作者及时代背景。同学补充。陶渊明,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他是东晋开国元勋陶侃的后代,他三次出仕,三次退隐,最后下决心走上归田之路。在东晋末年,玄学盛行的背景中,他的诗表现出一种新的人生观与自然观,反对用对立的态度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人与自然的一体性,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他共写饮酒诗 20首,这里选的是其中的第五首。据说,饮酒诗都是陶渊明在饮酒以后写的,但所写诗的内容不一定与饮酒的事情有关,抒写的是自己的志趣。此诗写作时间大约是作者归田的第 20 年。此诗写他在农村里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哲理,表达了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找到乐趣的恬适心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二、诗文研讨 1、欣赏诗词的方法:欣赏,先要弄懂诗词字面上的意思;其次运用联想和想像再现诗句所要描述的画面或形象;接着把握诗所创造出的意境。同时从内容、立意、情感、语言修辞、练字、表现手法用典、象征、表达方式、写作技巧等方面加以赏析,以获得自己的感悟。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赏析交流。第 3 页 共 44 页 3、学生汇报:A 对一些重要词语及句子的理解。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何“而无车马喧呢?明确:这里的“车马喧并非指平时老百姓来来往往干活的车马发出的喧闹声,而应指“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而无车马喧意指作者疏远了奔逐于俗世的车马客,看淡了权力、地位、财富、荣誉之类了。“悠然见南山的“见有的版本作“望,能说说两种版本的优劣吗?明确:“见是漫不经心地看一下,而“望却是眼睛有意盯住看。这就是说“望是有意识的注视,“见是无意识的瞥见。用“见正符合作者“悠然的情趣,用“望就缺乏“悠然之情味了。所以苏东坡也说:如果是“望,这诗就变 得兴味索然了。如何理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两句的诗意?明确:这两句显然是全诗的总结:在这当中,可以领悟到大自然和生活的真谛,可是想要把它说出采,却又不知该怎么说了。实际是说,此种真谛用抽象概括的逻辑语言是缺乏以表达的。B 说说这首诗表达上的特色。明确:语言浅显,结构精妙,意境高远,哲理深刻。第 4 页 共 44 页 3名句欣赏品味。“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四句是写景名句。“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都属值得一品的名句。4学生质疑讨论,教师小结。从饮酒诗的开头四句可以看出陶渊明当时怎样的心情?探究学习:诗的开头四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住在众人居住的地方,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这在当时确实是不易做到的。从封建社会直至今天,权力、地位、财富、荣誉,常常是人们所追求的,“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已成了普遍现象。惟独作者却是个例外。因而生出第三句的设问:“问君何能尔?这实在是个令人惊奇而关注的问题。作为自答结果的第四句更妙:“心远地自偏。我的心灵思想远离了那争名夺利的社会官场,超脱了世俗,疏远了奔波于世俗的车马客,因而我的所居之处也变得僻静了。作者刚从官场中退隐,一种脱离污浊的由衷之喜溢于言表,他为自己的正确选择而自我欣慰,其心情当然是舒畅愉快的。5课堂训练。第 5 页 共 44 页 (1)当堂背诵饮酒。(让学生再次整体感悟这首诗。)6课堂小结。这首诗主要写陶渊明自己在乡村里悠然自得的归隐生活。他离开了污浊的官场,远离了尘俗的牵缠了。他自由地种花采菊,赏南山的美景,感到生活过得非常悠闲和舒适。陶渊明的饮酒诗序中说:“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突然复醉。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而李白的行路难里却写了对酒停杯的情境。品读了既饮之作,让我们再来体会“未饮之歌。四、品析行路难 一、预习汇报:1.、学生整理生字词,引导全班学生朗读正音。2、朗读诗歌,师生共评。从读音、停顿、音调以及感情上评议,是否朗读到位?如果不适宜,应该怎么读比拟好?3、畅谈李白其人。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先世在隋末因罪徙居中亚。他诞生于中亚的碎叶,五岁时随父迁居四川彰明县的青莲乡。李白年轻时,即漫游全国各地。曾经至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遭谗去职。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死于当涂。其诗多强烈抨击当时的黑暗现实,深切关心时局安危,热爱祖国山河,同情下层人民,鄙夷世俗,蔑视权贵;但也往 第 6 页 共 44 页 往流露出一些饮酒求仙、放纵享乐的消极思想。他善于从民间吸取营养,想像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奇绚丽,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现存作品有李太白全集。二、品鉴诗歌。1、反复诵读,借助课下注释理解诗歌内容。对不理解的词句可在小组内交流解决,或请教老师,老师对有代表性的问题予以解答,或交由全班讨论解决。2、自选角度,自选句子,鉴赏诗歌,小组讨论。鉴赏诗歌的角度:内容、立意、情感、语言、表现手法、表达方式。3、学生自主学习。4、学生交流汇报。(1)行路难(其一)诗中,哪些动作反映了作者当时的内心情感?前四句能充分反映作者内心情感的动作。第一、二两句写的是美酒佳肴。但是作者却是端起酒杯又推开,拿起筷子又放下,拔出佩剑,举目四顾,使他感到一片茫然。这“停、投、拔、顾四个前后连续的动作,反映了李白内心的极度抑郁苦闷和感情的激荡起伏。(2)李白诗中“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是写实吗?作者为何会有这种感受的?“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在诗中不是写实。这两句诗是承上句而 第 7 页 共 44 页 来的。当时作者的心情非常苦闷抑郁,自己受诏入京,有幸接近了皇帝,仕途渐现生机之时,却不能被皇帝继续任用,被“赐金还山,遭受打击之大,无以复加。他感到这处境犹如想渡黄河却被冰塞满,无法可渡;想登太行山而大雪封山无路可登。因而“冰塞川“雪满山有其象征意义,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象征前途渺茫,令作者痛苦万分。3诗中引用了哪些历史典故?有什么作用?诗中借用了吕尚垂钓在碧溪,伊尹梦舟过日边等典故,寄寓了诗人梦想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像古人那样为统治者重用,建立伟业的愿望。4最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无论前路多艰险、多难走,诗人相信终有一天将乘长风破万里浪,渡过大海,直达理想的此岸。这两句充满这冲破黑暗,追求光明的积极乐观的精神。诗人借用古人言论说明自己的理想,这两句诗常被后人引为座右铭,作为在困境中鼓励自己努力进取的力量。三、拓展延伸,以“写促“悟。潇洒如李白也有苦闷的时候,但仕途的挫折没有使他一蹶不振,李白选择了坚强,选择了自信,选择了乐观。那我们呢?当我们面对挫折时,该怎么面对呢?请你用精炼的语言写写自己的感悟。例如:在我们追求幸福的道路上,难免会遇到困难,触及伤痛。即便是“山穷水尽疑无路也要相信终有一天会“柳暗花明又一村只要坚决信念,幸福终将出现。第 8 页 共 44 页 五、课堂小结 【篇二】饮酒、己亥杂诗、行路难教学设计饮酒 行路难 己亥杂诗学案 时间:4 月 16 日 主备人:杨丽敏 王志丽 学习目标:1理解每首诗歌的内容,特别是其中的重点字词。2理解作品中千古传诵句子的哲理及全诗的思想感情。饮酒 陶渊明 一、解释以下词语,理解诗文内容。结庐:人境:而:车马喧:君:尔:悠然:南山 山气:日夕:相与:还:此中:真意:辨:忘言:“悠然见南山中“见,有本子作“望。苏轼说“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那么一篇神气都索然矣。二、品味语言 第 9 页 共 44 页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诗人高尚情致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写南山美景 三、合作探究 1、本诗的主旨是什么?2、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何“而无车马喧呢?3、“悠然见南山的“见有的版本作“望,能说说两种版本的优劣吗?4、如何理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两句的诗意?时间:4 月 17 日 主备人:杨丽敏 王志丽饮酒、己亥杂诗、行路难教学设计 行路难 李白 一、解释以下词语:行路难:乐府歌辞之一。原诗有三首,这是第一首。金樽zn:斗du十千:玉盘:珍羞:羞:箸zh:第 10 页 共 44 页 垂钓碧溪:乘舟梦日边:歧路:长风破浪:云帆:济:沧海:二、合作探究 1.本诗的主旨是什么?2.行路难(其一)诗中,哪些动作反映了作者当时的内心情感?3.李白诗中“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是写实吗?作者为何会有这种感受的?4.说出诗中所用历史人物典故的含义。5.品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海 直:时间:4 月 17 日 主备人:杨丽敏 王志丽 己亥杂诗 龚自珍 第 11 页 共 44 页 一、解释以下词语:浩荡:天涯:吟鞭:东指:落红:二、请根据注释写出本诗的翻译:三、在翻译的根底上,请思考以下问题:1、诗中哪句表现了诗人犹豫孤独和悲壮豪迈复杂心情交织一起?2、诗中哪句表现了虽辞官,但仍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诗词?3、诗中写了几种心境?四、赏析语言:落红不是无情无,化作春泥更护花。五、拓展 1.古代诗人描写落花一种是怨啼鸟,怪东风,叹年华,面对落花嘘唏感慨。“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第 12 页 共 44 页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林黛玉;2.另一种把落花作为自然景物来描写,其中不少昂扬向上的精神。“花落春仍在“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 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何“而无车马喧呢?明确:这里的“车马喧并非指平时老百姓来来往往干活的车马发出的喧闹声,而 应指“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而无车马喧意指作者疏远了奔逐于俗世的车马客,看淡了权力、地位、财富、荣誉之类了。“悠然见南山的“见有的版本作“望,能说说两种版本的优劣吗?明确:“见是漫不经心地看一下,而“望却是眼睛有意盯住看。这就是说“望 是有意识的注视,“见是无意识的瞥见。用“见正符合作者“悠然的情趣,用“望就缺乏“悠然之情味了。所以苏东坡也说:如果是“望,这诗就变得兴味索然了。如何理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两句的诗意?第 13 页 共 44 页 明确:这两句显然是全诗的总结:在这当中,可以领悟到大自然和生活的真谛,可 是想要把它说出采,却又不知该怎么说了。实际是说,此种真谛用抽象概括的逻辑语言是缺乏以表达的。(1)行路难(其一)诗中,哪些动作反映了作者当时的内心情感?能充分反映作者内心情感的动作,主要在诗的前四句。第一、二两句写的是美酒佳 肴。这样的美酒佳肴谁见了都会产生食欲,更何况是以饮酒知名的作者呢!但 是作者却是端起酒杯又推开,拿起筷子又放下,拔出佩剑,举目四顾,使他感到一 片茫然。这“停、投、拔、顾四个前后连续的动作,反映了李白内心的极度抑郁苦闷和感情的激荡起伏。(2)李白诗中“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是写实吗?作者为何会有这种感受的?“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在诗中不是写实。这两句诗是承上句而来的。当时作者的心情非常苦闷抑郁,自己受诏入京,有幸接近了皇帝,仕途渐现生机之时,却不能被皇帝继续任用,被“赐金还山,遭受打击之大,无以复加。他感到这处境犹如想渡黄河却被冰塞满,无法可渡;想登太行山而大雪封山无路可登。因而“冰塞川“雪满山有其象征意义,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象征前途渺茫,令作者痛苦万分。第 14 页 共 44 页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怎么理解?“采菊这一动作包含着诗人怎样 的志趣?明确:在东边的篱笆下,诗人在采撷菊花,正在专心聚志悠闲地采,偶一抬头,无 意间望见了悠远的南山。这两句是千古名句,刻画了诗人自己悠闲自得的形象,“采菊这一动作不是一般的动作,它包含着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把菊花称为“花之君子,采菊,实际上是自我高洁的表现。“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两句是什么描写?有何深刻意义?跟前两句的人物 描写有何关系?明确:A、诗句的外表意思是:太阳下山时,山色十分美丽,成群的飞鸟结伴而还,这两句是景物描写。B、这两句诗的深刻含义是:鸟飞倦了,也知还家,可有些人呢?为什么还要奔波于龌龊的官场之中,不肯接受这种美好的归宿呢?不思返归这优美宁静的大自然的怀抱呢?诗人在归去来兮里说过:“鸟倦飞而知还,这句正好应和“飞鸟相与还。“相与指“成群,这时我们隐隐可知诗人不光在勉励自己“还,还在奉劝其他人,不妨也“还吧,我们仿佛又一次听到诗人 第 15 页 共 44 页 在呼吁:“归去来兮,田园荒芜胡不归?C、这两句虽是写景,实是抒情悟理,与上两句写人是紧密相关的,首先是悟理飞鸟尚知还,人亦更知还,用飞鸟相与还的现象类比出人应“归真返朴。而这个“理,正好为两句的“悠然的行为提供了哲理根底。由此可见,这几句写人写景,水乳交融,互为表里。饮酒最后两句应怎样理解?明确:这两句说的是这里边有人生的真义,想区分出来,却忘了怎样用语言表达。“忘言通俗地说,就是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表达,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至情言语即无声,这里强调一个“真字,指出辞官归隐乃是人生的真谛。官不在高,为民那么可;权不在多,为君那么行。斯是结庐,惟吾心远。绿藤上篱笆,菊香沁人心。谈笑有良民,往来无奸臣。可以观山景,闻鸟鸣。无谗言之乱耳,无官文之劳形。唐代柳宗元,晚清龚自珍,陶潜云:何喧之有?1、面对美酒佳肴,诗人的心情如何,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2、李白诗中“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是写实吗?作者为何会有这种感受的?3、诗中借用哪些历史故事?有何作用?4、怎样理解“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怎样的志向?教师归纳小结出示课件:金樽、玉盘美酒佳肴的铺陈 第 16 页 共 44 页 停杯、投箸、拔剑、四顾茫然、忧郁悲愤 冰塞黄河、雪满太行艰难险阻 吕尚垂钓碧溪、伊尹梦舟日边-信心倍增 长风破浪、云帆济海乐观自信 师:这首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是的,诗人正是借这首诗歌来表现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积极追求,乐观自信,顽强地坚持理想的高尚风格。师:那么在这首诗歌里,我们又看到一个什么样的李白呢?是的。李白毕竟是盛唐的大诗人,他悲而不伤,那积极用世的强烈要求终于使他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此岸。我们看到的不是一个顾影自怜、自怨自艾的李白,而是一个铁骨铿铿的李白,一个豪气干云的李白,一个英风傲岸的李白,一个高瞻远瞩奋斗不息的李白,一个穿越了千年依然在对我们自信地微笑的李白,我们为李白的诗折服,更为这些诗歌中所展现的李白的魅力所折服 【篇三】饮酒、己亥杂诗、行路难教学设计饮酒 己亥杂诗 学生版 饮酒 陶渊明理解性默写 班级:姓名:得分:第 17 页 共 44 页 1陶渊明饮酒中表现了怡然自得,恬淡闲适,热爱自然,旷达胸襟的诗句是:,。2陶渊明的饮酒中说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而无车马喧的原因是:。3 陶渊明的饮酒中说明作者本想说明白,却又不可言传的诗句是:,。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1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在叙将别之时,气势宏伟,已寓不必伤别之意,为下文抒情情奠定基调的诗句是:,。2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可用来鼓励和抚慰朋友,道出了古今上下几千年人们心声的名句是:,。3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劝慰友人不要哀伤,表达出诗人豁达,爽朗的胸怀的诗句:,。4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说明不要因为离别而伤感的诗句是:,。次北固山下 王湾 1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的句子是:,。2 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 第 18 页 共 44 页 是:,。3 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游子思乡情深的诗句是:?。使至塞上 王维 1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描绘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的句子是:,。2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以比喻表达诗人惆怅抑郁心情的语句是:,。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不幸遭贬的深切同情与关心的名句是:,。行路难 李白 1李白的行路难中通过“,。两句的动作细节刻画,形象地揭示了他内心的苦闷抑郁。2李白行路难中形象生动地描写“行路难的诗句是:,。3李白行路难中表达李白积极进取精神,抒发远大志向的诗句是:,。望岳 杜甫 第 19 页 共 44 页 1杜甫在望岳中,借齐鲁大地衬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形象的语句是:?。2杜甫在望岳中,虚实结合,描写泰山神奇秀丽,巍峨高大的诗句是:,。3杜甫在望岳中表现泰山高峻,幽深的诗句:,。4杜甫在望岳中表达不畏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春望 杜甫 1杜甫在春望一诗中写国都沦陷,山河依旧,春天来临却杂草丛生且表现长安春日满目凄凉,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诗句是:,。2杜甫的春望中诗人感时伤别,见明丽之景诱发内心伤感或运用拟人手法抒发伤感之情的诗句是:,。3杜甫的春望中,春天的花开鸟鸣反而使诗人杜甫生出忧国和思乡之情的诗句是:,。4杜甫在春望一诗中悲哀国破家亡,伤感离乱之痛,表现他爱国,念家的美好情操,诗中能够表现他忧愁而日益衰老的句子是:,。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1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描写到被子的两句是:,。第 20 页 共 44 页 2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关心民间疾苦,同情劳动人民,表现诗人虽身处逆境仍然能乐观向上的诗句是:,。3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杜甫舍己为人,至死不悔的决心的两句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1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花喻冬雪或以春景写冬景的两句诗是:,。2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表达对朋友依依不舍之情的诗句是:,。3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从视觉角度看,色彩鲜明,红白映衬的两句诗是:,。4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借自然景物写凄凉寒冷景象或描写塞外风狂雪早的句子是:,。5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沙漠冰封,愁云惨淡的景象或起承上启下过渡作用的诗句是:,。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翰愈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写出了早春的细雨蒙蒙,春色假设隐假设现,报告了春天早来的消息的诗句是:,。第 21 页 共 44 页 酬乐天扬州初席上见赠 刘禹锡理解性默写 班级:姓名:得分:1 酬乐天扬州初席上见赠中饱含诗人无限的辛酸和愤怒的诗句是:,。2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哲理,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诗句是:,。观刈麦 白成易 1 观刈麦中正面描写刈麦时的艰苦劳动与紧张或最能表现农民在烈日下在田间艰苦劳作的诗句是:,。2 观刈麦中,最能表现割麦农民极度辛苦而又企盼延长干活时间这种矛盾心理的诗句是:,。3白成易观刈麦中,描写妇女儿童支援农忙场景或从侧面表现农民劳动繁忙的句子的诗句是:,。4白居易的观刈麦中直接提示劳动人民生活艰辛的原因的句子:,。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1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借莺燕的活动来传达春天来临的信息并表达自己喜悦之情的句子是:,。第 22 页 共 44 页 2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描绘春花初绽,春草吐绿的诗句是:,。雁门太守行 李贺 1“诗鬼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写敌人兵临城下,战云笼罩,使人透不过气来,而战士整装待发,士气还很旺盛或竭力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的诗句是:,。2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抒发誓死报国忠心的诗句是:,。3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描写官军出其不意袭击敌人的诗句是:,。4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从声和色两个方面勾画了一幅剧烈的战斗场面,渲染了沉重,紧张,肃杀的气氛的诗句是:,。赤壁 在赤壁中,作者杜牧对赤壁之战的历史结局进行判的句子是:,。泊秦淮 杜牧 1 泊秦淮一诗中,诗人借“商女而批评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的一句诗是:,。2杜牧的泊秦淮中描写秦淮河特有的夜间景致的句子是:,。夜雨寄北 李商隐 第 23 页 共 44 页 1 夜雨寄北中思念之情,亘古不变,千百年来为人们所传唱,潇 潇夜雨中,李商隐客居寂寞,倚窗伫立,将相思之情转化为了重逢的希冀:,。2 夜雨寄北中暗示诗人仕途失意,羁旅他乡思归不得的抑郁愁苦之情:,。无题 李商隐 1李商隐无题中赞美献身事业,奉献不止的精神的诗句是:,。2李商隐的无题中寄托作者仕途苦闷的心情,以极其沉痛的心情写伤别的诗句是:,。3李商隐的无题中写女子离别后的担忧,含有两人要各自珍重的意思的句子是:,。4李商隐的无题中通过祖籍找到慰藉自己的途径,表达了自己情感的诗句是:,。相见欢 李煜 李煜相见欢中以丝的千头万绪比喻离愁的纷乱和难解的诗句是:,。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第 24 页 共 44 页 1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表达自己和征人们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2 渔家傲秋思中抒发征夫戍边难归的无奈和对家乡的眷念之情且表达了主旨的诗句是:,。3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表达了边塞的壮美,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运用相似的景物渲染了边塞的悲凉,这句词是:,。4 渔家傲秋思中渲染古代西北边地秋景的悲凉奇异的诗句是:,。浣溪沙 晏殊 1晏殊浣溪沙一词中构成“新与“旧比照的词句是:,。2晏殊在浣溪沙一词中表达对春光逝去的惋惜,怅惘之情的名句是:,。3.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词人由景触情,由自然规律的变迁更替,透露出对美好景物及难以忘怀情事的流连,流露出对光阴流逝的无限惆怅的句子是:,。登飞来峰 王安石 王安石登飞来峰中富于哲理,借情抒景,表达自己锐意改革的远大政治抱负的诗句是:,。第 25 页 共 44 页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理解性默写 班级:得分:姓名:1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说明自己渴望为国御敌立功的词句是:,。2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文笔豪迈奔放,有江河一泻千里的气概,词中表达作者渴望得到重用的愿望,于豪迈之外,稍含不满之意的两句是:,?3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以孙权自喻,说明建功立业心志的诗句是:,。4 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抒写人到中年的主人公,壮志未酬的感慨的诗句是:,!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1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天下人美好祝愿,抒发离人心愿的语句是:,。2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此事古难全里“此事是指:,。游山西村 陆游 1陆游在游山西村一诗中流传最广,景物描写中寓含哲理,千百年来被人们广为传诵的两句是:,。第 26 页 共 44 页 2陆游在游山西村一诗中,表现村中热闹景象民风淳朴的语句:,。3陆游在游山西村一诗中,表现农家热情好客的淳朴性格的诗句是:,。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1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描写战斗场面剧烈,表现义军所向披靡或从视角和听角着笔,描写剧烈的操练演习场面的句子是:,。2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说明作者对陈同甫寄予希望且直接表达他的报国情怀和人生追求的句子是:,。3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由外在形象渗透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刻画了一位落魄英雄的典型形象:,。饮酒、己亥杂诗、行路难教学设计 过零丁洋 文天祥 1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概括写出诗人被捕前的全部经历的诗句是:,。2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用比喻表现宋朝国势危亡,个人身世坎坷的句子是:,。3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借地名写出形势和情况的危急凄苦的诗句是:,。第 27 页 共 44 页 4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感召志士仁人为正义事业而英勇献身且点明诗歌主旨的诗句是:,。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篇四】饮酒、己亥杂诗、行路难教学设计饮酒、行路难、己亥杂诗 经典习题附答案 饮酒赏析 1批注是我国传统的读书方法和文学鉴赏、批评的重要形式,它直入文本,用简洁的语言 记录阅读者的感悟、品味、欣赏,表达阅读者的眼光和情怀。请运用下面提供的符号作标记,在饮酒诗旁写出 2 至 3 个批注(语言要简明流畅能 让读者知道你已经读懂了这首诗,并能欣赏它)。关键词语 佳妙句饮酒 陶渊明 批注: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第 28 页 共 44 页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以下对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而无车马喧意思是没有那些人来人往的喧嚣,没有世俗的困扰。B“心远地自偏意思是只要居所偏僻安静,心就会远离喧闹的尘世。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出了心与自然的会意与亲近,到达了一种物我合一的境 界。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此句写出了诗人面对良辰美景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3、诗人在与大自然的亲近中获得了 4、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非常精妙,换成 “望字就没有这种效果,请你说说为什么?5、请找出诗中描绘黄昏时分山中美丽景色的诗句1 分 6、“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7、表现这首诗思想内容的一个词是:。第 29 页 共 44 页 8、诗中最能表达诗人隐逸生活情趣的一个词是:_。9、诗中以自问自答的形式说明心情闲适,心志高远的诗句是:,10、诗中借优美的山水田园风光,抒发作者恬淡高远心境的诗句饮酒、己亥杂诗、行路难教学设计 是。11、诗歌中表达作者对理想的追求,歌咏人生的渴望的诗句是 12、对陶渊明的饮酒赏析有误的一项:A、诗歌表现了诗人不慕功名利禄的高尚节操以及在自然景物中寻找乐趣的恬适心情。B、本诗平淡自然而诗意隽永,情与景相应成趣。C、本诗的主旨句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D、诗中的“菊、“山、“气、“日、“鸟这些极富诗情画意的景物都点出了“真意的 所在。行路难 其一 第 30 页 共 44 页 2、本诗题为行路难,但纵观全诗,作者的人生态度是怎样的?举例说明2 分 3、诗中采用“限填四字两个典故表达自己有为于 当世的理想。诗中名句“,表现诗人的性格。4、.李白“行路 行路难其一“,意在抒发本身的信念与 寻求 ,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5诗歌用_和_作喻,说明自己的仕进之路受到阻塞,济世安民 的理想无法实现。6请分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两句诗蕴含的情感。2分 7“斗十千的“金樽清酒,“直万钱的“玉盘珍羞,为什么勾不起诗人的食欲?答:_ _ 10、有一位同学在好友的毕业留言上写下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 第 31 页 共 44 页 沧海这句话,他想表达什么意思呢?请结合这首诗谈一谈。答案:12形象的比喻和蔼于用典是这首诗的写作特点。请说说“行路难比喻什么?并写出诗 中的一个典故用计中文字作答及诗人运用这个典故的用意。3 分 答:13以下对诗歌的理解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2 分 A诗的开头两句以夸张的笔法,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表达了诗人愉悦的心情。B诗中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来比喻人生道路中的艰难险阻。C诗中运用典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盼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理。D诗的最后两句写出了诗人坚信远大的抱负必能实现的豪迈气概。14这首诗反映出诗人当时怎样的矛盾心理?2 分 答:_ _ _ _ 第 32 页 共 44 页 15.2 分请你赏析“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中动词的妙处。答:16.诵读下面句子,请分别用“/把句中一处主要停顿标示出来。直 挂 云 帆 济 沧 海 17.请你用成语或俗语写出行路难中隐含的典故写一个即可。答:18.“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答:19.分析最后两句诗中的“破“挂妙在何处。(2 分)答:20.对李白的行路难赏析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2 分 A.“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连用“停“投“拔“顾四个动词,生动刻 画出诗人既悲愤又竭力从苦闷中挣扎出来的自我形象。第 33 页 共 44 页 B.“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两句诗中,作者的思绪从前文的“坚冰塞川的 黄河和“大雪满山的太行飞到遥远的上古,从上古两位圣贤的曲折经历中得到慰藉和 启发。C.“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诗人反复咏叹,充分表现了诗人的坚决信念和 乐观旷达的情怀。D.此诗想象丰富雄奇,感情基调豪迈乐观,充分显示出李白诗作的浪漫主义特色。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一.句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理解:这句话说明南村的儿童思想素质不高。.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理解:布衾多年未换,以致被子冰冷似铁,说明家境贫寒。娇儿睡相不好,第 34 页 共 44 页 多少也与 布 衾冷似铁 有关。.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理解:前一句写作者自 安史之乱 以来,因为心系家国,早已不能熟睡。后一句一语双 关。长夜 既是实指当天的情景,又暗指处在风雨飘摇中的国家。何由彻,意味深长,写出了诗人深深的叹息:深重的灾难啊,什么时候才是尽头?二、阅读理解 1、“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一句在诗里具有两种作用:一是实写自然环境,交代了事件开展的具体 并渲染了特定的;二是衬托出诗人 的心境,为 下文写诗人 的伟大胸襟蓄势。2、杜甫一向关心人民疾苦,他的诗素有“诗史之称,但为什么这首诗中他却一反常态,只写自己的个人遭遇?请谈谈你的理解。第 35 页 共 44 页 3、诗中主要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请分析说明。4、怎样理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一句诗人要表达的深沉含义。5、此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和理想?6茅屋为秋风所破的具体情境怎样?_ 7.诗中,表现作者无私奉献精神的语句是_。8.诗中表现诗人美好理想的句子是_,_!9.描绘雨至屋漏情形的句子:10.表现诗人身处还关心他人的博大胸怀的句子:11.表达作者宁肯冻死,也愿天下人温暖的心愿的句子表现诗人“大庇天下寒士的愿望,忘我为人的精神的诗句是:饮酒、己亥杂诗、行路难教学设计 12.表现诗人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博大济世情怀的诗句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第 36 页 共 44 页 一、默写 二、练习 1、本诗作者为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世称“高岑。其诗雄健奔放,想象奇特,色彩瑰丽。2、这首诗与巧妙结合,将塞外雪景写得千姿百态,气象壮阔,衬托了 之情。3、巧用互文,侧面衬托大雪寒威,极写边塞苦寒的句子是。4、写野外雪景,并承上启下,酝酿送别气氛的句子是。5、“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掣字好在哪里?6、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的句子是。7、赏析千古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8、这是一首送别诗,“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友人走了,诗人久立雪中,他在想些什么呢?9用原文的语句答复。1咏雪的千古名句是:_,_。第 37 页 共 44 页 2诗中写送别情景的句子是_,_。3诗中写分手情景的句子是:_,_。10将诗歌划分为两层,并写出层意。11“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一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两句与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在表达感情方面的相同之处是什么?12本诗以“雪为线索,“雪共出现四次,依次组成四个画面,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四幅画面的内容。13本诗中,从视觉角度看,色彩鲜明,红白映衬的两句诗是“_,。只字未提送别,笔端却饱含悠悠不尽的送别情思的句子是:_ _,_ _。14这首诗前十句重在咏雪,后八句那么主要是写_。填 2 字 己亥杂诗 龚自珍 。1、古诗给我们以启迪。刘禹锡“沉舟侧畔千帆过,让我们坚信光明就在前方;陆游“,柳暗花明又一村向我们揭示人生虽然波澜曲折,但要乐观自信;龚自珍“,让我们明白人应该有无私奉献的精神。第 38 页 共 44 页 2这首诗写诗人离京的感受,将 和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抒发了诗人复杂的感情。2 分 3、这首诗前两句中的“4请你谈谈名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用形象的比喻说明了作者怎样的心志?2 分 5.作者拿 自况,表 达 了 6、下面是对龚自珍的己亥杂诗的理解品析,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前两句诗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诗人豪放洒脱的气概。B、后两句诗以“落红为喻,隐含着诗人对渺茫前途的幽怨。C、这首诗将政治抱负与个人志向融为一体,通过抒情、叙事、议论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D、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为振兴国家而奉献自己毕生精力乃至生命的豪情。7、“落红不是无情物中,诗人以 比喻 。“化作春泥更护花一句表现了诗人想继续为 效力的思想感情。今天常用来比喻 。8、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篇五】饮酒、己亥杂诗、行路难教学设计饮酒、行路难赏析备课 饮 酒陶渊明 第 39 页 共 44 页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1、主题:表现了作者悠闲自得的心境,抒发了对宁静自由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官场的鄙弃和厌恶。2、诗句描绘: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在东边的篱笆下,诗人正在专心致志悠闲地采撷菊花,偶一抬头,无意间望见了悠远的南山。2“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黄昏时分,林间的雾霭聚拢来,在夕阳的余晖中,山间景色显得愈加迷人。归巢的鸟儿呼朋引伴的相伴归来。3、诗句理解:1谈谈对“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的理解。第 40 页 共 44 页 答:这句富有哲理,从字面来看是说这田园生活中含有人生的真谛,想区分出来,却忘了该怎样用言语来表达了。其实诗人的意思是说:既然领会了此中的真意,又何必去区分,何必要用言语去表达呢?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对官场生活的厌弃。2如何理解“心远地自偏?答:诗人虽身处“人境但心情闲适,心志高远,所以居所就显得偏僻安静了。4、语言特色:2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就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到达了“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的“无我之境的境界,请从一个角度赏析本句。“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可否改为“看、“望等字?表达效果有何不同?答:这句诗中“见字和“悠然用得极好,诗人在不经意之间抬起头来看南山,那秀丽的南山一下就扑进了他的眼帘。“见字写出了诗人随意、悠闲的心情,“悠然那么表现出了作者在亲近自然的过程中到达了物我两忘的境界。这句诗写了诗人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和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情。用语平淡自然,仿佛信手拈来。行路难李白 1、主题:第 41 页 共 44 页 主要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情怀,但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对未来仍怀有希望。2、诗句描绘:1“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我想渡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我要登太行,但风雪堆满了山。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总会有一天,我要乘长风,破巨浪,高挂云帆,渡沧海,酬壮志。3、语言特色:1请从一个角度鉴赏“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答:借用典故表达思想感情。现实之路虽然坎坷险阻,但理想还在。诗人多么希望像姜太公一样,八十岁遇周文王,一展宏才;像伊尹那样,梦见自己乘舟到“日边,有为于当世。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希望重获重用、一展宏图的愿望。2鉴赏“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一句 答:“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诗人运用了比喻的手法,通过丰富的想象,把仕途比作像“黄河“太行山这些壮美的意象,形象地写出世途的艰难,蕴含无限悲愤之情。第 42 页 共 44 页 3陶渊明的饮酒诗序中说:“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突然复醉。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而李白这首行路难却写了对酒停杯的情境。一个是“既饮之作,一个是“未饮之歌,试比拟这两首诗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答:饮酒是陶渊明归隐田园后写的抒情小诗,是他的“酒后真言。他满意于自己的隐居生活,在诗中借饮酒表现了一种悠闲自得、宁静安详的的心境,抒发了对宁静自由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官场的鄙弃和厌恶。行路难是李白抒发自己怀才不遇之情的诗篇。面对美酒佳肴,他与陶渊明正好相反,因为他辅佐明君、建功立业的政治理想无从实现,忿忿不平之气溢于言表,酒再美诗人也无饮酒的兴致。但诗人最终没有丧失积极进取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