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现状调研报告-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现状调研报告.docx
-
资源ID:75533454
资源大小:17.51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年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现状调研报告-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现状调研报告.docx
2023年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现状调研报告|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现状调研报告 自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要逐步形成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现状调研报告,供参考。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市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可谓马不停蹄,日新月异公共财政投入大幅度增长,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不断丰富,服务能力日渐提升。但是,由于基本国情没有变化,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发展极不平衡。特别是在基础资源薄弱,经济发展滞后的基层环境,公共文化服务的设施相对落后、保证保障不足、文化服务供给力差等问题暴露明显。以调研的情况看,公共文化服务的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机遇同样在基层。 (一)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运行建设现状 1、政策制定和保障到位。 * 市委市政府领导着眼于文化发展繁荣大势,对文化工作尤其是基层文化工作非常重视。十一五期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 *市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行动纲要(2023-2023)、关于推进文化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和手段;纳入对县(市、区)两个社会建设考核指标体系;纳入新农村建设考核。 2、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体系基本建立。十一五期间我市全面启动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级基层文化俱乐部建设,至 * 年底,全市乡镇综合文化站创建率达100%( * 个文化站中镇村联建 * 个),创建农村基层文化俱乐部 * 家(覆盖率近87%),拥有 * 个省 * 乡镇, * 个文化强镇, * 个文化示范村, * 个 * 市文化明星乡镇,建成 * 家农村文化礼堂(形成辐射 * 多个行政村的文化中枢和示范点)。 * 市成功创建国家级文化先进县, * 年被率先列入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名单。 * 进入省级文化先进县行列。连续举办 * 届 *节,文化下乡工作连续5年纳入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全市基层文化队伍达到 * 多支。 3、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和文化产品供给日益丰富。连续举办 * 届 * 活动,通过引进国内外精品剧目、采用社会化运作低价售票、结合传统与新兴媒体立体宣传、精选全市上百个文艺社团优质节目集中展演,已然成为 * 市民年年好评的口碑品牌。文化主管部门坚持每年为基层开展为民办实事 * 活动,制定送 *,送 * ,送 * ,送 * 的任务,年年超额完成。以定期举行、市县联动的组织形式,相继举办了五届 * 、八届 * 、七届 * 、七届 * ,共有 * 多万人次的基层群众直接参与了各项活动。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地域文化特色,构筑立体、整体、多维、开放的节庆平台,形成了 * 中国江南 * 节、 * 中国石文化节、 * 中国 * 文化节、 * 中国 * 节、等一系列全国性节庆文化品牌。各县(市、区)还整合各类资源,以公园、广场、基层文化俱乐部为基地,搭建好群众性文化活动广场,吸引群众自觉自发地参与跳排舞、唱红歌、打腰鼓、扭秧歌等日常文化活动。广场文化活动从单一、小众逐步发展到全市遍地开花、全民广泛参与的良好态势。 4、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一定成果。在 * 主管部门的牵头下,培育和壮大了基层文化干部、文化志愿者和民间文化骨干队伍。截止 * 年底,全市共有公共文化从业人员约(含 * ) * 人,统计在册业余文艺团队 * 支,参与人数 *万余人。市县文化馆、图书馆、乡镇文化站等公益性事业单位充分发挥公共文化服务的主力军作用。从 * 年至今,每年举办 * 工程,目前共计超过40个专场演出;印发每月一期的 * 市文化 * 向全体市民免费发放;积极开展面向群众的种文化活动,相继推出文化 * 、公共文化服务日、艺术与生活讲堂、书画家签约制度、 * 工程、 * 指导员等服务载体,进一步拓宽公共文化服务的对象和领域。目前,全市已成立了 * 多支群众文体队伍,参与人数达到13万人次,集聚了民间文艺骨干5.7万人。 (二)与创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的差距 1、文化事业经费投入偏少。截止 * 年底,在全省90个县(市、区)公共文化事业费用占地方财政总支出比重统计中,我市排名都处于 * 开外,个别县(市、区)已经排到 * 名、 * 名之外;公共文化文物事业费同比增长率除 *和 * 排名第6和12,其余均偏靠中下游;人均公共文化文物事业费则排在 *位以后,近一半在 * 名上下;社会各界对公共文化事业投入经费与总人口比例数据排名参差较大, 一半集中在十几名,另一半在四五十名后;千人拥有基层公共文化设施面积中, * 县位列全省第一, * 排名偏上,其余则在中下。至* 年底,我市 * 个县(市、区)在全市每万人拥有文化场地面积考核中均达到考核满分。 2.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城乡差距,地区差距较大。全市各县市区中人均公共文化事业费 * 、 * 达到24.61元/人和24.1元/人,而 * 仅为13.04元/人和14.96元/人。全市仅有 * 个乡镇(街道)建有单独设置的综合文化站,无站所、租用或联建的达到 * 家,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这 * 家都未达到示范区建设标准; * 个行政村(社区)未建有文化活动室(基层文化俱乐部),且建成的也无法控制每家俱乐部面积在200平米以上。全市70%左右的乡镇(街道)未建有符合标准的公共电子阅览室,大部分综合文化站管理缺位,不能发挥文化服务功能,甚至存在文化站阵地边建设边流失的现象。以上数据均低于创建示范区(项目)规定的100%覆盖和建成的要求。 3、文化人才队伍现状不容乐观 一是人才总量依然不足,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比较匮乏。至 * 年底,我市公共文化事业从业人员占当地人口总数仅为 * %,尚未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台州许多乡镇文化员长期混岗使用,个别县(市、区)平均每个综合文化站配备不到2名文化员。文化程度上看,整体队伍中研究生仅占 * %,初中以下占 * %,高级职称占7.51%,无职称者占 * %。 * 业务干部中,别列为市211人才、 * 人才工程和 * 人才的仅10余人。 二是乡镇文化队伍现状不容乐观。 * 个县(市、区)共建有乡镇(街道)文化站 * 个,总计编制 * 个。其中实有在编文化员 * 名,平均每个文化站不足3人,镇(街道)文化员总体素质偏低,业务能力不高,且大多身兼数职。宣传文化系统属于财政拨款单位,大多数经费使用紧张,很难挤出钱来组织在职培训,导致基层文化员少有机会学习专业知识,在文化活动的组织和管理上很难有所作为。 三是人才引进难、流失易的问题依然存在。由于固有人事管理体制存在的缺陷,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人事编制权掌握在人事劳动部门手里,致使人才引进和流动困难。这种现象在 * 市民办专业艺术团队中特别明显。 * 剧团由于编制问题难解决,工资待遇不高,近些年人才流失现象严重,而且很难引进相关 * 人才,特别是不灵活的人才活动机制,加大了建立一支高素质且充满活力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人才队伍的难度。 四是 * 线业务干部后继乏力。多年来 * 业务干部的招录,依托传统的事业单位招考方式,很难让一些具有艺术才华禀赋但行测、申论并不在行的人士脱颖而出,加之市、县两级馆编制有限和老少帮带的内部培育机制没有建立,导致新进干部成长缓慢,老员工缺乏工作激情和动力,许多初、中级职称人员通过短训、函授等形式取得学历后靠年资、职务评上,往往缺乏开拓创新力,几大症结综合形成了业务线青黄不接、实力偏弱的窘境。在去年 * 月份组织的 * 比拼中,我市代表队仅获得 * 个金奖,位列全省下游,省里对此评价 * ,成为我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一大隐忧。 4、公共文化管理和运行机制尚不健全,还存在多头管理,条块分割等问题。全市有 * 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未配备3名(含)以上文化员,低于创建标准3个以上。全市还未配备由财政补贴的行政村(社区)文化管理员,低于创建标准规定至少1名。基层文化单位缺乏稳定的专业队伍,人员年龄偏大,观念相对落后,知识结构陈旧。由于条块分割,各乡镇文化员的人事权在乡镇党委政府领导手中,只要乡镇聘用,报文化局备案即可,部分能力差、水平低,根本无法适应文化工作的人进入到文化员队伍,对文化事业造成损失。许多乡镇文化员长期混岗使用,在岗不在位、在位不尽责的现象普遍存在。东部沿海和西部山区的基层文化设施差距就更为突出, * 市各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全部达到1000平方米以上,其中 * 街道综合文化站达到 * 多平方米,年收达到 * 多万元,而西部一些文化站连基本的站所还没有建成。对照省级示范区(项目)创建标准,如果对不达标文化设施全部新建,十二五期间全市文化基础设施投入将达到5.2亿元,需支付工资费用2.5亿元(按每位村级文化管理员每年劳务工资1万元计算),共计7.7亿元,暴露出较大的资金缺口。 5、面向基层的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形式、方法与基层群众的现实需求不相适应,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尚未建立。公共文化服务资源严重短缺,能够落实分配到普通百姓手中的文化财富十分有限,文化市场的产品和服务价格偏高,农村辐射面小。许多文化产品背离了三贴近原则,适合群众口味的内容偏少,公共文化服务产品分配不均,不同地域群众无法共同享文化成果,农民乡人以及城镇低收入居民、农民工等广大弱势群体与强势群体享有的公共文化服务存在较大反差。 (三)稳中求变、与时俱进的对策预想 1、统一思想,加强组织领导。全市各级党委政府要统一思想,加强领导,立足人文 * 建设,把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全市四个文明建设协调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政府目标管理责任制,纳入考核目标体系,纳入财政预算。各级宣传文化部门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和具体实施等职能作用,制定具体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工作重点和方法步骤,及时协调解决创建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发改、财政、城建、土管等相关部门要明确工作职责,积极给予支持和配合。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保护群众的积极性,广泛发动社会各界和群众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2、以文化示范乡镇为平台,实现公共文化资源的有效整合。 * 年在 * 召开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场会,把文化示范乡镇建设作为公文文化服务体系的抓手,去年在 * 召开现场会,继续推进相关工作的稳步落实。需通过多部门协调联动和政策配套,实现跨部门、跨领域、跨系统的设施、队伍、服务等公共文化资源的整合和优化配置,促进公共文化资源的共建共享、协调运行。巩固已建成的文化俱乐部,整合一批、扩建一批及新建一批俱乐部,实现文化站、文化俱乐部全覆盖。依托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党员远程教育系统,推进标准配置的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到 * 年底,基本实现乡镇(街道)、村(社区)公共电子阅览室的全覆盖。到十二五期末, * 个县(市、区)全部达到省级文化先进县或国家文化先进单位标准,并争创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在此基础上,全市争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4、实行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并重,着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一方面,要继续加强硬件建设力度,特别是农村和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力度,实现公共文化设施的有效覆盖。另一方面,要在管好、用好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上下功夫。着力提升体现服务能力、彰显服务效益的指标,如目标人群覆盖率、公众有效利用率、群众文化活动参与率、公共文化服务公众满意率等,以最小的投入赢得最大的社会效益;建设专兼职结合的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专业人才、业余文化骨干和文化志愿者三支队伍的有效组合。要以开阔的眼界,开放的思路,多管齐下,着力提高公共文化机构的服务能力、政府主导公共文化的能力、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的能力,以及公共文化产品的生产供给能力等,使目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不到位、服务能力不强、效益不理想的局面得到明显的改观。 5、完善投入保障机制。根据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需求,各级政府要形成并建立文化经费占财政支出1%、经费增长幅度不低于经常性财政支出增长幅度、经费结构科学合理的刚性约束机制。确保公共文化事业费占地方财政预算支出比重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确保人均公共文化事业费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加大对农村基层的倾斜支持,以基层为重点推进重大文化惠民工程。结合免费开放工作,建立基层公共文化单位的经费保障长效机制,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保证公共文化机构的正常运转。有条件的县市区要积极争取设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灵活采用政府采购、项目资助、项目补贴等方式,支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另外,要制定相关政策,引导社会资金以多种方式投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鼓励企业和个人捐赠兴办公益性文化事业,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的多元化。 6、健全绩效评价和监督机制。推动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有关指标,纳入对县市区各级党委政府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纳入党政领导干部绩效考核体系。宣传文化部门要加强对各类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管理和考评,树立成本观念、服务观念、效率观念,努力以最小的投入实现最大的社会效益。在文化示范乡镇创建工作中,各地要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一系列战略部署,努力形成责任明确、行为规范、富有效率、服务优良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鼓励各地解放思想、先行先试,革新服务理念,丰富服务内容,完善服务供给方式,不断加大创新力度,积极探索新模式、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