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信息化建设“十二五”发展规划培训教材.doc

    • 资源ID:75750059       资源大小:4.06MB        全文页数:7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信息化建设“十二五”发展规划培训教材.doc

    内部材料,注意保管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十二五”发展规划培训资料信息管理部二一一年目录前 言1一、发展现状3(一)业务综述31. 组织机构与管控模式32. 业务现状4(二)“十一五”信息化建设成果61. ERP系统基本建成应用72. 一批生产运行管理系统建成应用83. 办公管理和基础应用系统成为日常工作平台94. 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得到持续完善105. 信息化组织与人员情况良好10(三)信息化建设现状评估111. 信息系统112. 数据管理193. 信息技术集成214. 基础设施225. 信息安全246. 信息技术治理27(四)信息化建设的成功经验28(五)存在的问题30二、面临形势32(一)石油石化行业发展趋势32(二)信息技术发展趋势341. 面向服务架构(SOA)352. 物联网353. 云技术364. 绿色数据中心365. 一体机36(三)国际最佳实践与对标分析371. 国际最佳实践372. 对标分析43(四)信息化建设需求分析451. 各业务领域信息化建设需求462. 各业务领域的信息化建设需求的验证473. 信息技术服务能力提升需求50三、规划部署52(一)建设目标与指导思想521. “十二五”信息化战略定位522. 指导思想533. 建设目标53(二)信息化建设重点531. 总体建设重点532. 勘探与生产593. 炼油与化工604. 销售615. 天然气与管道626. 海外勘探开发647. 工程技术658. 工程建设669. 装备制造67(三)项目安排68四、效益风险及保障措施71(一)总体预期效果71(二)风险分析71(三)保障措施73前 言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高度重视信息化,将其作为推进两化融合、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举措,纳入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目标体系之中,并列为实施“资源、市场和国际化”战略的六项保障措施之一。为确保未来五年有序、高质量推进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升信息化对业务发展的支撑能力,集团公司将信息化建设“十二五”发展规划列入公司总体规划,并统一安排其编制工作。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信息管理部按照集团公司规划编制总体要求,遵循“十字”方针、坚持“六统一”原则,落实“业务主导,部门协调”的信息化工作机制,精心组织和认真实施,历经草案、建议方案和正式规划三个阶段,目前已全面完成信息技术总体规划编制工作。 为充分发挥业务部门、专业分公司和地区公司业务主导作用,确保信息化建设最大限度地满足业务需求,规划编制分为总体和专业两个层面,采取“总体指导专业,专业充实总体,总体与专业相互结合”的编制思路,最终形成总体规划报告和专业分册报告。其中,信息管理部牵头组织成立总体组,指导整体的规划编制工作,负责完成总体规划报告的编制;专业分公司牵头组织成立专业组,负责完成本专业分册的编制。规划编制沿用国际先进、经过实践验证的方法论,按照现状分析、技术展望和整体规划三个步骤开展工作。现状分析主要包括集团公司业务与信息技术现状调研、需求分析,以及石油行业和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分析、最佳实践研究与分析等内容;技术展望主要包括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发展方向、总体目标和原则,以及信息技术体系架构设计等内容;整体规划主要包括集团公司信息化差距分析、项目框架设计、项目实施计划、项目投资估算和风险分析等内容,最终形成一个逻辑严密、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自2008年5月信息管理部组织召开规划编制协调会正式启动信息技术总体规划编制工作以来,通过调查问卷、各专业分公司专家研讨会、规划草案对接会等形式,了解集团公司业务和信息化现状,分析信息化建设需求,在此基础上,于2008年底编制完成了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十一五”后三年及“十二五”发展规划草案。2009年在“草案”的基础上,配合规划计划部组织规划衔接会,开展专题研究,深入调研和分析各专业分公司业务及信息技术现状与需求,补充、完善并深化规划报告内容,形成了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十二五”发展规划建议方案。为了进一步提升规划水平和质量,2010年在集团公司所属企事业单位广泛征求规划编制意见和建议,充分验证规划需求和项目安排,并引入国际咨询公司参与正式规划编制工作,加强国际最佳实践与集团公司信息化水平对标分析,用国际先进企业架构方法梳理集团公司业务架构,完善总体架构和项目设计,统筹安排规划投资和实施计划,形成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十二五”发展规划正式稿。本次编制的信息技术总体规划是集团公司“十二五”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战略性、前瞻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是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纲领性文件,将用以指导集团公司未来五年的信息化建设工作。一、发展现状集团公司作为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和国家控股公司,积极实施“资源、市场和国际化”战略,提出了到2020年建成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战略目标,并持续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把信息化建设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集团公司领导指出:信息化建设要坚持公司发展理念、坚持集中统一管理、坚持持续投入机制,使之成为公司发展的强有力支撑点。2010年,中国石油坚持按照信息技术总体规划,建设集中统一信息系统平台,ERP系统建设目标如期实现,加油站管理等系统全面建成,信息系统业务应用逐步深化,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持续完善,信息技术队伍能力不断提升。经过“十一五”的快速发展,累计建成51个集中统一的信息系统平台,其中41个信息系统全面建成应用。一些大集中系统用户规模大、共享范围广、总体拥有成本低、技术架构先进、应用功能强大,有效支持各项业务,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鉴于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的显著成绩,在国务院国资委2008年度中央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中,集团公司信息化水平被评定为A级,排名第5。(一)业务综述集团公司业务主要涉及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炼油化工、管道运输、油气炼化产品销售、石油工程技术服务、石油机械加工制造、石油贸易与金融等领域,在中国的石油与天然气生产、加工和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1. 组织机构与管控模式集团公司组织机构主要包括总部机关部门及附属单位25个、专业分公司8个、油气田企业17个、炼化企业32个、销售企业37个、天然气与管道储运企业12个、海外业务企业11个、工程技术服务企业7个、工程建设企业6个、装备制造企业5个、科研及事业单位15个、其它单位15个等,形成了总部和专业分公司/地区公司二级行政管理模式以及总部、专业分公司(事业部)、地区公司三级业务管理模式。组织机构现状如图1-1所示。 图 1-1组织机构现状其中集团公司总部主要担负监控决策、建立协作、推动发展和整合与服务等职能,所属企事业单位按地域和专业分工协作,从事相关产、供、销、研等业务,共同服务于集团公司发展战略。目前,集团公司仍处于由战略管控向运营管控方式的过渡阶段,主要特征表现为把握战略方向和投资,实现总体资源协调,并对具体业务的管理和运营权力进行适度监管。由于业务领域的特点各不相同,其内部管控力度存在差异,集团公司对勘探与生产、炼油与化工、销售和天然气与管道四个专业分公司及其相关所属企业侧重实行运营管控,对海外勘探开发、工程技术、工程建设、装备制造四个专业分公司及其归口管理企业侧重实行战略管控并逐步向运营管控方式过渡,对科研及事业单位、直属单位、其他单位等侧重实行战略管控,其中对部分单位实行财务管控。2. 业务现状(1)勘探与生产集团公司的价值链始于勘探与生产,主要进行国内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勘探和已探明资源的生产,以及新能源开发,包括油气勘探、评价、开发、生产和销售等业务,业务关键点包括地质综合研究、工程技术作业、产能建设、采油采气及相关生产管理活动,2009年度实现原油生产10313万吨、天然气683亿立方米、油气总产量达到15755万吨油当量,煤层气等非常规油气产能建设取得初步成效。(2)炼油与化工炼油与化工业务在集团公司价值链中处于下游,主要是对原油进行炼制和深加工,并承担着化工品销售的职责,2009年度实现加工原油12512万吨,生产成品油8045万吨、乙烯299万吨。(3)销售销售业务位于价值链的末端,直接面向客户,主要包括成品油、非油品、润滑油、小产品销售和物流等业务,2009年度实现成品油销售8875万吨,同比增长7%,占国内成品油市场份额的42.8%,其中成品油零售量6108万吨,终端零售比例达到75%。截至2009年底,国内加油站数量达到17262座,平均单站日销量10吨。(4)天然气与管道天然气与管道业务位于集团公司价值链的中游,主要包括管道工程建设、油气调运、资产完整性管理和天然气营销等业务,2009年度管输原油15071万吨,管输成品油1781万吨,截至2009年底运营管道总长度达到50652公里,其中原油管道13189公里,天然气管道28595公里,成品油管道8868公里。(5)海外勘探开发海外勘探开发业务主要面向海外市场,覆盖油气勘探开发与生产、管道运营、炼油化工等油气业务,截至2009年底,形成了海外原油生产能力6962万吨/年、天然气生产能力82亿立方米/年,境外运营的管道里程超过7783公里,原油年输送能力达3925万吨,原油加工能力突破1000万吨。(6)工程技术工程技术业务主要是为集团公司国内外勘探开发提供及时、可靠、有效的工程技术服务,包括地球物理勘探、钻井、测井、录井、井下作业等专业,2009年陆上勘探继续保持全球第一,在国际高端市场的比重大幅提高,海外新签合同额再次突破10亿美元,全年开钻12847口,完钻12900口,进尺2479万米,完成测井和射孔作业71008井次,各类录井9708口,完成井下作业工作量131321井次,试油7052层。(7)工程建设工程建设业务主要包括集团公司油气田、炼油化工、管道的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和监理等业务,同时对集团公司所属其他企业的工程建设队伍进行业务管理、指导与协调,2009年共承担重点工程建设项目50个,新签合同额1358.7亿元,同比增长37%,其中海外新签合同额295亿元,占22%。(8)装备制造装备制造业务主要为集团公司的生产运营提供设备保障,包括钻井装备、采油装备、动力装备、石油钢管、炼化装备、海洋装备、物探装备、测井装备等8类产品生产业务,截至2009年底,实现营业收入540亿元,其中出口收入30亿美元。(二)“十一五”信息化建设成果“十一五”期间,在集团公司党组的正确领导下,按照信息技术总体规划,围绕三年基本建成ERP系统的中心任务,信息化建设快速推进。截至2010年底,累计建成51个集中统一的信息系统平台,其中41个信息系统全面建成应用。这些系统覆盖了集团公司关键业务,有利支撑了业务发展,提升了业务经营、生产运行和技术数据等管理水平,已经成为各单位和广大员工日常不可或缺的工作平台。“十一五”信息技术总体规划实施情况如图1-2所示。 图 1-2 “十一五”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实施情况1. ERP系统基本建成应用ERP系统是信息技术总体规划的核心项目,共安排了12个建设项目。截至2010年底,累计在132家单位开展实施,在121家单位上线应用,有83家单位实现了单轨运行,已经在炼油与化工、销售、天然气与管道、工程技术、工程建设、装备制造、科研事业及其他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全面建成应用,在勘探与生产和海外勘探开发业务领域完成大部分实施任务,如期实现“三年基本完成ERP系统建设”目标。ERP系统实施进展情况如表1-1所示。表 1-1 ERP实施进展情况类别正在实施(11)上线(121)单轨(83)勘探与生产企业吉林、华北、玉门、浙江、南方勘探、煤层气塔里木、新疆、大港、吐哈、青海、冀东、长庆、大庆、西南、辽河塔里木、新疆、大港、吐哈、青海、冀东、长庆、大庆(上市)、西南天然气与管道企业 锦西、兰州、哈尔滨、四川、华北、克拉玛依、乌鲁木齐、大庆石化、辽河、长庆、大港、独山子、宁夏、吉林、呼和浩特、大连、锦州、辽阳、庆阳、大庆炼化、东北、抚顺、东北化工销售、西北化工销售、华南化工销售、华北化工销售、西南化工销售、华东化工销售锦西、兰州、哈尔滨、四川、华北、克拉玛依、乌鲁木齐、大庆石化、辽河、长庆、大港、独山子、宁夏、吉林、呼和浩特、大连、锦州、辽阳、东北化工销售、西北化工销售、华南化工销售、华北化工销售、西南化工销售、华东化工销售炼油与化工企业 西北、新疆、甘肃、辽宁、青海、内蒙古、宁夏、陕西、四川、黑龙江、西藏、广东、福建、大连、山东、江苏、润滑油、安徽、贵州、山西、江西、西南、 广西、 吉林、 河南、浙江、湖南、上海、东北、华中、北京、天津、河北、重庆、大连海运、中油燃料油西北、新疆、甘肃、辽宁、青海、内蒙古、宁夏、陕西、四川、黑龙江、西藏、广东、福建、大连、山东、江苏、润滑油、安徽、贵州、山西、江西、西南、广西、吉林、 河南、浙江、湖南、上海、东北、湖北、大连海运、北京、河北、天津、重庆销售企业 西气东输、管道公司、西部管道、北京天然气管道、华北天然气销售、北京油气调控中心、管道建设项目经理部、大连LNG、唐山LNG、江苏LNG西气东输、管道公司、西部管道、华油(北京天然气)、华北天然气、北京油气调控中心、管道建设项目经理部工程技术企业 测井公司、东方物探、西部钻探、海洋工程、长城钻探、渤海钻探、川庆钻探海洋工程、渤海钻探工程建设企业 中国昆仑公司(原中纺院)、寰球工程公司、管道局、工程建设公司、工程设计公司管道局装备制造企业 中油技开、济柴、宝鸡钢管、渤海装备、宝石机械中油技开、济柴海外勘探开发企业南美、尼罗河、哈萨克斯坦、华铭国际海外勘探开发公司总部、阿姆河天然气、中亚天然气管道、中俄合作项目部 科研事业单位及其他单位华油集团公司石油报社、钻井院、经济技术研究院、中油国际事业、管干院、石油管工程技术研究院、广州培训中心、运输公司、物采中心、规划总院、安保院、勘探院、石油化工研究院、华服总公司、华昌置业、石油工业出版社管研院、钻井院、经研院通过ERP系统建设和应用,搭建了集团公司集中统一的经营管理平台,摸清了企业家底,全面规范了业务流程,促进了源头治理,强化了内部控制,提高了员工工作效率,支持了业绩量化考核,全面提升了员工素质,具体效果包括:采取适度集中的技术架构,在集团公司范围内统一了数据标准,有效替代功能相近的大量分散系统,搭建了集中统一平台;引进先进管理理念,促进了企业资源整体规划,打破传统的部门条块分割管理,实现业务的协同运行,使业务从手工操作向网络化管理转变,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推动了企业管理模式转变;全面规范业务流程,统一数据标准,促进业务管理规范,支持管理提升;通过固化控制点,实现内部控制自动化与标准化;通过对生产经营数据的集中管理,提高统计汇总的效率和准确性,且数据一次录入,相关部门共享,减少部门间对账的工作量;将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业绩考核合同纳入系统管理,提供逐级业绩考核的平台,利用ERP系统中的生产经营管理数据,为量化考核提供支持;业务人员对公司的管理要求和业务流程的认识更加全面,增强了利用信息技术完成本职工作的意愿和能力。此外,信息技术人员进一步熟悉公司业务,提高了综合素质和服务能力。2. 一批生产运行管理系统建成应用依据信息技术总体规划共安排17个专业应用系统建设项目。截至2010年底,8个项目已完成建设,4个项目正在实施,1个项目已完成可研报告编制工作。建成应用的生产运行管理系统有效提升了勘探开发、管道储运、炼油化工等各项业务的生产运行管理能力,提升了集团公司整体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其中,勘探与生产技术数据管理系统管理的数据已超过260TB,为255个集团公司和油气田公司重点项目提供数据服务,大幅度缩短了研究人员查找和收集数据的时间,提高了数据质量和工作效率;油气水井生产数据管理系统搭建了井、站、库信息一体化的生产数据管理平台,累计管理油气水井23.8万口、入库数据9亿多条,实现了单井信息上下贯通和共享,油气水井生产情况实时跟踪,为油气生产决策提供了有效支持;工程技术生产运行管理系统在全部8家工程技术服务企业全面建成应用,系统搭建了油气田工程技术服务业务一体化信息管理和日常工作平台,为远程专家诊断和技术支持奠定了基础;炼油与化工运行系统覆盖了上千套炼化装置和上万个储罐,实时掌握排产计划、运行管理、生产执行等情况,指导企业合理配置资源,及时调整和优化生产运行计划,实现了生产过程优化和平稳高效运行;炼化物料优化与排产系统已在原“十一五”规划的12家大型炼化企业和总部全面上线运行,其余炼化企业以极点模型方式集成在总部模型中,在规划计划部、炼油与化工专业分公司及各炼化企业全面应用,用以制定月度、季度、年度生产计划,优化了生产加工方案;管道生产管理系统已实现了数万公里油气管输业务的管理,实时掌握油气供运销业务全过程的生产动态数据,通过与SCADA系统的应用集成,确保了对全国油气长输管网的统一集中调控,促进了管道安全生产,优化了生产调度运行;加油站管理系统累计部署加油站16050座,发卡530万张,实现了“一卡在手,全国加油”。3. 办公管理和基础应用系统成为日常工作平台依据信息技术总体规划共安排14个管理应用系统建设项目,其中服务与支持类5个,综合管理类6个,基础设施类3个。截至2010年底,已完成11个项目建设,支持总部和所属企事业单位两级职能管理业务的办公管理系统,以及统一的信息门户、电子邮件、视频会议等基础应用系统,已经成为广大员工必不可少的日常办公工作平台。其中,办公管理系统为总部和所属企事业单位两级机关管理人员提供一体化工作平台,有效支持了电子公文管理、网上报销管理、合同管理,以及法律、纪检监察、审计、科研、股权、信访、信息等业务管理;2002年全面建成了全球最大的集团企业级电子邮件系统,形成了适合业务发展,安全、可靠、方便快捷的企业电子邮件平台,覆盖了集团公司所有下属单位,同时支持企业内其他应用系统的用户认证服务;统一的信息门户于2003年全面建成应用,作为集团公司展示形象、辅助业务和信息交流的重要平台和便捷高效的信息化媒体,在保障业务正常运转、发布企业信息、服务生产经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03年全面建成以总部为核心,区域网络中心为分支节点,各企事业单位为终端的视频会议系统,实现了音、视频数据的实时交互传输,累计召开视频会议超过800次,参会40万人次,大幅度提高了工作部署效率,节省了数亿元会议和差旅费用;应急管理系统实现了对突发事件的指挥调度、应急通信、视频监控等功能,以及日常生产经营数据的集成展示。4. 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得到持续完善为了确保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依据信息技术总体规划共安排9个基础设施项目和6个组织与保障项目,目前已形成了统一管理、分级维护、带宽共享、安全可靠、高效传输的双链路信息技术网络体系,信息安全体系正在按照总体解决方案持续实施,信息标准体系随着各信息系统建设同步推进。截至2010年底,广域网接入153家单位、76家分支机构,完成兰州、西安、沈阳3个城市的驻地企业城域环网建设,链路总带宽6850Mbps,广域网核心环网传输数据总量4479TB,网络可用率达到99.9%;已基本形成总部级、区域级和地区公司级数据中心架构,按照集团总部级“两地三中心”方案,建成投用了中国石油数据中心(勘探院),租用了吉林石化公司数据中心,区域级由12个国内中心和5个海外中心组成;结合信息化建设需要,制定了包括6大类33小类的集团公司信息技术标准体系。建立了集团公司统一的公共数据编码申请、审批和集成发布管理平台;制定了集团公司信息安全体系总体解决方案,正在进行集中身份管理与统一认证服务、网络安全域实施、桌面安全管理、信息安全制度与标准体系完善等4个项目的实施。5. 信息化组织与人员情况良好集团公司信息化组织由集团公司总部、专业分公司/地区公司两级行政管理机构组成,决策层包括两级组织的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管理和执行层由总部管理部门、专业分公司信息管理部门、内部支持单位、区域网络中心和各企事业单位信息部门构成。目前已经形成了东方物探、勘探院、规划总院等18家信息技术内部支持单位,总部级信息技术内部支持队伍人员达到4000余人,各企事业单位信息技术人员近1万人。集团公司信息化组织与人员现状如图1-3所示。图 1-3 信息化组织与人员现状图(三)信息化建设现状评估首先,国外大型企业的信息化发展通常历经三个阶段,即各自建设独立信息系统阶段、统一建设全局性信息系统阶段、持续提升与整合信息系统阶段,从当前信息化建设现状来看,集团公司处于统一建设全局性信息系统的第二阶段。其次,按照企业架构评估方法,信息化建设主要从应用、数据、技术、安全和治理五个维度进行分析,考虑到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中应用集成等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增加了信息技术集成方面的评估,因此,信息化建设现状评估将从六个方面进行,以便对业务支撑能力和存在的不足进行综合分析。1. 信息系统(1)勘探与生产集团公司统一建设和推广的应用系统,在勘探与生产业务领域得到应用,为勘探与生产专业技术管理和业务运营提供了基本支持。勘探与生产技术数据管理系统实现了对油气勘探、评价与开发综合研究的全面数据支持,构建了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管理与数据应用集成化的系统平台。油气水井生产数据管理系统以油气水井生产产量管理为核心,建立覆盖油气水井生产数据采集、处理、应用展示以及逐级审核上报等功能,规范了油气水井生产业务流程。勘探与生产调度指挥系统搭建了生产协调和应急指挥综合信息平台,实现了勘探与生产管理信息的集中展示与综合应用,支持勘探与生产领域在集团公司总部及专业分公司的生产调度指挥及辅助决策。勘探与生产ERP系统和油田服务ERP系统的实施,将提升企业经营效益和管理水平,有助于形成统一规范的管理模式,为辅助决策提供依据。目前,部分业务的信息化覆盖程度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和完善。勘探与生产技术数据管理系统需要进一步提高数据入库率、提高数据集成和共享效率,需要进一步提升对专业数据的应用能力,“用活”数据,为研究和管理人员提供多角度、多维度的数据查询、浏览和应用工具;油气水井生产数据管理系统需要加强向上下两个方向的拓展,向上加强数据分析功能,支持生产管理和生产优化,向下提高现场数据自动化采集程度,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减轻一线工作人员负担;勘探与生产调度指挥系统需要进一步完善功能,提升数据传输和集成能力,避免数据的重复录入,提高数据获取效率,同时需要完成在各油气田公司的推广;勘探与生产ERP系统需要在深入应用的基础上,完成系统功能的提升和完善,满足业务的需要,加强对各种数据的利用,实现勘探开发的成本和效益分析功能,提升勘探与生产业务整体决策分析能力。此外,信息系统部分的支持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油气田现场数据采集的自动化程度需要快速提升,需要建立统一的数据采集、处理和传输平台,为各应用系统提供数据支持;采油管理和地面工程生产类业务迫切需要应用系统支持,以满足油气田采油和地面工程生产管理,以及相关设备和设施的运行维护管理等业务;需要继续建设地理信息系统,提供更直观的数据管理和应用方式。(2)炼油与化工集团公司统一建设和推广的应用系统,在炼油与化工业务领域得到较好应用,覆盖了大部分业务,为炼化生产业务运营提供了良好支持。炼油与化工运行系统在炼油与化工专业分公司总部及其下属地区公司全面建成应用,形成了统一的炼化生产运行管理平台,实现了生产过程优化,全面提高了地区公司生产运行效率和精细化管理水平,促进了炼化企业集中管控能力和科学决策水平的提升。炼化物料优化与排产系统为炼油与化工专业分公司总部和特定地区公司制定月度、季度、年度生产计划提供支持,优化原油选择、分配以及生产加工方案。炼油与化工ERP系统为炼化企业建成了集销售、生产计划、采购、库存、设备、项目和财务等功能为一体的统一管理信息平台,实现了数据共享,提升了管理的透明化和流程的规范化。销售ERP系统基本支持了化工品销售的各项业务,规范了业务操作,构建了销售领域集中统一的管理信息平台。部分业务的信息化覆盖程度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和完善。炼油与化工运行系统需要加强对生产调度、物料平衡、设备综合管理、能耗管理、工艺技术管理、批次管理、生产统计、生产绩效管理等业务的支持,满足这些业务对信息化的需求;炼化物料优化与排产系统需要增强模型的精度和深度,提升完善系统功能,加强对系统的深化应用,提高基础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和一致性;炼油与化工ERP系统需要新增模块功能和完善系统功能,更好地满足对业务的支持,优化报表功能与性能,提高数据挖掘和决策支持能力;销售ERP系统需要在深入应用的基础上,提升和完善系统功能,提高仓储管理能力、产品质量和跟踪管理水平,加强对各种数据的利用,提升企业整体决策分析能力。此外,信息系统部分的支持能力还比较薄弱。在炼化企业管控一体化管理和优化生产操作方面,信息系统需要支持装置优化控制业务,更好地提高装置操作水平、优化生产操作;需要支持原油和油品调合业务,实现原油、汽油和柴油调合优化控制;需要支持流程模拟与仿真培训业务,更好地支持生产操作管理的业务、优化生产流程与装置操作、提高操作人员的工艺技术和操作水平。在提高物流配送水平和客户服务能力方面,信息系统需要全面覆盖和支持化工品的调运计划、运输管理、物流费用管理、承运商管理和物流监控等业务;支持仓储管理和库存监控业务,实现对仓库、罐区的实时监控和管理,达到提升仓储运营管理水平的目的;支持客户管理和营销业务,满足提升客户服务和营销管理的业务需求。对于新建炼化企业和有改扩建需求的炼化企业,信息系统需要支持工程设计、管理和施工等工程建设相关业务。在信息的有效共享和数据交互方面,需要将经营管理系统、生产管理系统与生产自动化系统全面集成,同时围绕销售ERP系统将服务于化工品配送、仓储、销售和客户服务等业务信息进行集成。(3)销售集团公司统一建设和正在推广的应用系统,在销售业务领域得到良好应用,覆盖了关键主营业务范围,为销售业务运营提供了良好支持,信息系统已经成为业务人员日常工作的平台。销售ERP系统在销售企业全面应用,实现了财务管理、采购管理、库存管理、销售管理、设备管理和生产计划管理,规范和优化业务流程、业务单据和数据标准,提升整体经营管理水平,有效促进业务联动和数据共享。加油站管理系统在销售分公司、地区销售公司及所属16050座资产型加油站实施部署,有效支持和改善了加油站和卡支付业务,统一零售业务流程,全面提升零售业务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油库管理系统已经完成二期试点,实现从油品入库到出库全程业务的数据信息的自动化管理,规范销售分公司、地区公司及其所属资产型油库管理业务流程,提高油库作业的精细化程度,辅助提高整体供应链运作能力。正在详细设计阶段的成品油调度指挥中心、一次物流优化系统、二次物流优化系统及省级物流调度指挥中心系统建成后将实现集团公司范围内成品油资源的优化配置,并提升成品油二次物流的配送效率及管理水平。目前,部分业务的信息化覆盖程度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和完善。加油站管理系统一方面需要继续实施,覆盖新增加油站,同时随着业务发展,不断完善和补充各个子系统的报表功能,并扩大非油品业务支持范围;另一方面为了整体提升非油品业务管理能力,需要建设非油品仓库和运输管理系统,支持对非油品中央仓进行自动化管理,并与加油站管理系统以及销售ERP系统集成,实现非油品业务一体化及有序运营。为了统一管理客户并实现对营销、销售、客户服务等业务的集成化、全方位支持,提供统一管理订单、客户忠诚度和客户服务,标准化业务流程并实现业务流程自动化和集中处理,提升客户管理和客户服务水平,通过细分客户群体、分析市场环境、分析竞争对手,支持定价促销和其他营销活动的制定,增加销售份额,提高销售利润。保证向客户提供具有更高附加值、更优质的服务,同时降低运营成本。此外,信息系统部分支持能力还需提升。在海运业务方面,需要信息系统支持船舶的可视化动态管理,提高海运业务管理水平。润滑油与小产品业务方面,需要信息系统集成和利用生产运行实时、生产统计及质量等数据,帮助企业及时调整生产,优化润滑油和小产品生产流程,需要在销售ERP系统中新增仓储管理功能及物流编码集成解决方案,以支持润滑油和小产品的仓储运输管理,实现润滑油产品的质量跟踪、产品防伪和防串货管理。为了实现信息的有效共享和数据交互,需要集成各专业应用系统及外部运输公司的等系统,打造内外部协同的供应链体系,并在数据集成的基础上提升数据分析能力,实现非油品品类优化及油库、加油站、中央仓网络布局优化等目标,并尽早建成数据仓库、运营指挥调度系统等综合信息处理和展现平台,辅助销售业务决策。(4)天然气与管道集团公司统一建设和推广的应用系统,在天然气与管道业务领域得到良好应用,覆盖了现有关键主营业务,各企业应用意识和水平较高,并在个别企业集成方面走在了前列。管道工程建设管理系统覆盖了管道工程建设流程中大部分业务环节,支持了从前期工作到竣工验收的业务管理,加强了对管道工程建设的管理控制。管道生产管理系统较好的支持了油气调运业务,基本满足了管道生产管理业务需求。管道完整性管理系统主要业务模块在管道分公司及西部管道分公司已经投入试运行,部分满足了管道完整性管理业务的需求。天然气与管道ERP系统已在天然气与管道分公司等12家单位上线实施,覆盖了天然气与管道业务领域内大部分业务活动,规范了业务流程,强化了内部控制,提升了企业经营效益和管理水平。 现有专业应用系统对新业务支持能力有待提高,应用集成还需进一步落实和全面推广。管道工程建设管理系统需要实现模块化、标准化服务,真正实现工程前期、勘查设计、施工和竣工验收的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管理,通过各类功能模块的业务组合,满足包括长输管道、储油库、储气库、LNG和城市燃气等各类工程内容和不同项目管理模式的需求,实现建设期与运营期工程数据的精确结合与无缝传递,通过技术数据采集成果和竣工资料标准模板实现竣工资料的及时编写、审核和电子签署,实现竣工资料的自动化生成处理,从而大幅提高竣工资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管道生产管理系统需要完善和提升计划管理、计量管理、调度管理、日指定管理、需求预测管理、统计分析等功能,针对城市燃气管网、LPG、CNG以及LNG拓展应用并完善上述原有功能模块,增加对海外长输油气管道的生产运行管理,加强对输油气场站的精细化管理,实现对现场管理流程的电子化支持。围绕管理层关注的油气调控等业务及管理上的KPI指标,加强对当前业务运行情况的总体分析和概览。优化对管道各项运行参数的监管利用,通过对参数的深度加工利用,建立分析模型,支持专业分析,提升管道调运管理水平。加强能耗管理,支持能耗预测及优化分析,控制能耗,降低经营成本;需要建立覆盖所有管线的完整性管理系统,一体化管理影响管道安全的所有因素。以内检测数据为基础,对金属腐蚀、制造缺陷、凹陷、外接金属物、偏心套管、环焊缝异常、螺旋焊缝异常等缺陷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然后根据每种缺陷特征的评价标准进行评价,给出合理化修复建议,为管道的安全运营提供有力保障;天然气与管道ERP系统需要在天然气与管道专业公司经营范围内,建立一套完整的、规范的、集成和开放的业务管理体系,提高业务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提升业务的管理水平。全面优化财务管理、采购与库存管理、销售管理、设备管理、项目管理。此外,城市燃气、LPG和CNG终端销售的管理需要信息系统的支持,以提高天然气与管道分公司对终端市场的反应速度,增强现金流管理,改善业务流程,降低工作人员劳动强度,提高服务效率及服务水平,提升企业竞争力;需要将经营管理系统、生产管理系统与生产自动化系统全面集成,并且围绕天然气与管道ERP系统将服务于天然气与管道生产、销售和客户服务等业务的信息系统进行集成。(5)海外勘探开发海外勘探开发业务领域在专业分公司和地区公司层面建设了满足实际业务需求的勘探静态数据信息系统、生产动态数据信息系统、钻录测试实时监控系统、三维地模综合展示平台、地理信息系统、管道信息实时监测(SCADA)系统、海外勘探开发ERP系统等信息化系统。在生产数据源头采集、自动传输技术上取得了突破,系统实施上有了一定的规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开发了多个应用系统,在油气勘探和开发生产环节,大部分业务活动基本上有应用系统支持,一定程度上缩短了与国际水平的差距。目前,专业应用系统有待深入和提高。静态数据管理、动态数据管理、钻录测试实时监控、三维地模综合展示、地理信息系统、管道生产管理等系统需要进一步统一生产管理模型和扩展系统功能;海外勘探开发ERP系统需要在深入应用的基础上,完成系统功能的提升和完善,满足业务的需要。加强对各种数据的利用,实现海外投资成本和效益分析功能,提升企业整体决策分析能力。此外,信息系统对部分业务的支持能力还比较薄弱,如综合调度指挥、采油管理、地面工程管理、炼化生产运行管理等;同时需要围绕“勘探开发、管道运营和炼化生产精细化管理体系建设”等工作重点,全面集成经营管理、生产管理与研究管理相关信息系统。(6)工程技术集团公司统一建设和推广的应用系统,在工程技术业务领域得到应用,覆盖了企业经营的大部分业务范围和部分生产管理业务,为工程建设业务运营提供了良好支持。工程技术生产运行管理系统的推广,加强了企业对工程技术服务重点工程和总体业务的管控,提高工程技术服务单位内部指挥调度和跨专业的协调能力,有助于规范业务操作流程,改善各个业务单元之间的协作,提高生产运作效率。工程技术ERP系统实施,建立了统一的ERP系统管理平台,形成一套完整、规范、开放的业务管理体系,规范业务流程,强化内部控制,大幅提升了管理水平。部分业务活动信息化覆盖的程度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和完善,工程技术ERP系统需要深化应用,提升和完善系统功能,实现对工程技术作业成本和效益分析功能,提升企业整体决策分析能力,满足业务的需要,如销售与市场业务环节,需要加强信息系统对客户关系管理和市场拓展的支持等。信息系统部分支持能力还比较薄弱。工程技术现场数据采集的自动化程度需要迅速提升,需要建立统一的数据采集、处理和传输平台,为各应用系统提供数据支持,实现远程监控和专家诊断;需要围绕“工程技术管控一体化”等工作重点,全面集成经营、生产与科研等管理相关信息系统,更好的发挥信息化对工程技术业务的支持。(7)工程建设集团公司统一建设和推广的应用系统,在工程建设业务领域得到应用,为工程建设业务运营提供了良好支持。工程建设ERP系统专注于企业经营层面,覆盖了包括市场营销和客户获取、竞标/合同签订、项目准备、项目执行和项目交付的企业经营的大部分业务环节和部分生产管理业务;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FMIS)、物资采购管理系统、健康安全环保系统、企业信息门户、电子邮件服务、OA等应用系统也在工程建设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为企业管理提供了信息化支持;各企业根据自身需要建设了一些专业应用系统,如三维设计系统、物资管理应用系统、EPC项目采购管理系统、材料管理系统、工程项目工时管理系统、工程项目进度控制系统、工程文档管理系统、设备管理系统、合同管理系统等,在生产管理和执行层面对工程建设ERP系统起着良好的补充作用。目前,部分业务

    注意事项

    本文(信息化建设“十二五”发展规划培训教材.doc)为本站会员(asd****56)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