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合水现代农业示范区规划.doc

    • 资源ID:75761968       资源大小:1.94MB        全文页数:14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合水现代农业示范区规划.doc

    第一章 背景1.1规划背景近年来,中共中央不断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细化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措施,做出了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一系列重要部署,明确了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基本方向,把发展现代农业的任务放在新农村建设的突出位置。十七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指出,要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之际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特别强调要把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举措。为贯彻落实中央有关部署要求,2009年,农业部颁布了“关于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意见”,出台了“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认定管理办法”,在全国范围内筛选认定了50个县(区、市、垦区)为第一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根据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总体安排,甘肃省成立了“甘肃省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管理领导小组”,颁布了“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意见”,出台了“甘肃省现代农业示范区管理办法(试行)”,认定了首批13个县(市、区、农垦)为甘肃省第一批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在示范区先行探索,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梯度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庆阳市合水县入围第一批甘肃省现代农业示范区。庆阳市是华夏农耕文化发祥地之一,合水县是“陇东粮仓”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合水县农牧业工作按照“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总体要求,培育形成了粮油产业、果品产业、瓜菜产业、草畜产业四大主导产业。在苹果等特色产业引领下,有效调整了种植业结构,为农村经济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庆阳市合水县是全国最佳苹果适生区重点县之一,庆阳苹果以个大质脆、浓香馥郁、色泽鲜艳、清甜可口、营养丰富、耐贮运而走俏市场;庆阳市、合水县的黄花菜、白瓜籽、板桥白黄瓜、西瓜、甜瓜等地方传统名优瓜菜享誉海内外;紫花苜蓿、奶(肉)牛、肉(绒)羊、生猪和商品驴等畜牧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为发展现代农业奠定了良好基础。根据全国和甘肃省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的要求,高起点、高水平谋划“十二五”期间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规划,有利于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进一步转变发展理念,强化物质装备,提升科技水平,完善产业体系,创新经营方式,培养新型农民,并充分发挥示范区典型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加快改造传统农业,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发展。合水县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规划是“十二五”期间合水县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的总体规划,主要通过谋划主导产业项目库,阐述政府战略意图,明确现代农业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方向,是今后五年合水县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的蓝图,也是申报项目、获取示范区资金支持的重要依据之一。1.2规划目的1.2.1改造升级传统农业,引领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目前,合水县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传统的发展模式、增长手段依然在农业发展中占有很大比重。立足当地实际、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重点打造符合区域实际的发展理念超前、物质装备完善、科技水平先进、经营方式创新、新型农民培养成效显著的现代农业发展先行区,通过率先发展使之成为甘肃省、庆阳市及周边地区探索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样板区,有利于发挥典型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引领区域现代农业发展,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改造升级传统农业的有效途径。1.2.2破解旧的体制障碍,探索建立新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在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动摇的前提下,正确引导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科研推广机构等各类生产经营单位的联合与合作,探索适合不同条件的农业生产投入、经营管理和利益分配的新型体制机制,解决示范区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低的问题,形成农户与市场更加有效的对接机制,推动建立符合区域实际和产业特点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形式。1.2.3强化农业科技创新与服务能力建设,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围绕主导产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冷链仓储与物流配送业,健全农业市场信息体系,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强新品种、新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展示基地建设,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提高成果转化率;健全和完善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农业科技队伍建设和设施建设,全面提升服务能力;扶持农业专业化服务组织发展,推进动植物病虫害和疫情统防统治、农资统供统施和机械化统种统收,提升农业发展的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水平。1.2.4发展高产、优质、安全、生态的现代农业,提升农业竞争力利用循环经济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谋划农业生产,发展高产、优质、安全、生态的现代农业,将以资源消耗和生态破坏为代价的数量扩张型农业转变到注重提高质量和增加产量并重、保护环境与生产安全及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来,从以个体小规模分散经营向实现产品生产标准化、经营集团化、布局区域化、管理信息化的规模化、产业化经营转变,经营理念由传统农业生产向现代农业发展转变。通过建设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提高示范区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辐射、带动发展规模生产,努力提高专业化程度,尽快实现产业化经营;示范推广动植物新品种的选育、高效农业生产、病虫害与疫病综合防治等先进集成配套技术,促进资源、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以降低生产成本,不断提升农业的市场竞争力。1.2.5培养新型农民,提高农民增收致富能力打造新基地通过创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发挥其设施装备先进,人才资源丰富,组织管理高效的优势,构建起农业专家、农技人员和农民有机联系、沟通直接的新型信息传播网络,为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打造实训基地。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提高周边农民文化素质、科技水平和市场开拓能力,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为提升区域农业整体素质和发展后劲提供人力资源保障。1.3 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6、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7、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农田保护条例;8、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9、农业部关于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意见(农计发【2009】33号);10、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意见(甘政发【2011】46号);11、甘肃省农牧厅关于做好申报创建国家农业示范区前期准备工作的通知甘农牧计201015号;12、甘肃省苹果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2年)13、甘肃省蔬菜产业发展规划 (20092012年)14、甘肃省畜牧业发展规划 (20092012年)15、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16、合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17、合水县“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18、合水县循环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2010-2014年);19、合水县奶牛标准化养殖示范区建设发展规划(2011年2015年);20、合水县10万头肉牛标准化养殖示范区建设发展规划(2011年2015年);21、合水县12万亩蔬菜示范区建设发展规划(2011年2015年);22、合水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2011年2015)。1.4 规划期限规划期限为2011-2015年。第二章 建设条件及现状2.1自然环境概况2.1.1地形地貌合水县位于甘肃东部,地处陇东黄土高原沟壑区,介于北纬35º 3636º37,东经107º51108º42之间。地形以丘陵沟壑区为主,山、川、塬相间,子午岭由西北向东南斜贯全境,将全县分为西南、东北两部分,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东北部为丘陵沟壑区,海拔1458-1682米,面积2017.4平方公里,占总面积67.53%,地域包括太白镇、蒿咀铺两个乡镇全境及老城镇、固城、太莪三个乡镇的三分之二地区。这里山岭重叠,沟壑纵横,人烟稀少,但植被良好,森林茂密,水草丰茂,为主要林牧区。西南部分为高原沟壑区,海拔1190-1387米,面积为97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32.4%,系泾河上游地带,马莲河、县川河、固城河布于境内。这里塬面平坦、川道宽阔,土地肥沃,气候湿润,人口稠密,为主要农耕区。2.1.2土壤养分合水县境内土地均被黄土覆盖,主要土壤为交错分布的黑垆土和黄绵土。其土壤分为7个土类,8个亚类,15个土属,28个土种。土壤养分总状况是氮少、磷缺、钾丰富,有机质贫乏,其黄绵土是主要的成土母质,深厚,疏松、质地细匀,垂直结构发达,透水性强,耕地良好。机械组成中粉沙尘含量在50%以上,含大量的碳酸钙。黑垆土类,分布于西华池、何家畔、肖咀、店子、太白坳等塬面坳心,肥力较高,全县有31.85万亩,其土属分为覆盖黑垆土和黑垆土。黄绵土类,发育于黄土母质之上的幼年土壤,多分布于梁卯沟坡。其土属分为黄绵土、黄墡土,灰绵土及灰墡土,全县有114.81万亩。淤积土类,发育于冲击和洪击母质之上。分布于川道一级阶地、河漫滩及超河漫滩,其土属分布为淤积土、残余草甸土。潮土类,发育于淤积母质之上,受地下高水位影响,经耕种熟化而成,零星分布于固城河川上部。其土种分为盐潮土、黄潮土,地下水位1米-2米,剖面中下部有锈文斑或蓝色潜育层。春秋返潮,地温低,肥力差,部分盐渍严重,不适于禾苗生产,产量均低。红土类,零星分布于黄土河谷中、下沟床坡脚。质地粘重,渗透性差,土壤侵蚀强烈,腐殖质层厚1厘米-2厘米,肥力较低。灰褐土类,分布于太白、蒿咀铺、太莪、固城次生林区。全县有288.69万亩。水稻土类,多分布于葫芦河及苗村河沿岸,固城河川、县北川有零星地块,全县有0.2万亩。2.1.3气候特征合水县地处中纬地带,大陆性气候突出。受季风影响,冬季多西北风,夏季多东南风。四季分明,冬冷漫长,夏热短促,春季少雨,干燥多风,天气多变;夏季酷热;秋凉阴雨,气候湿润;冬冷少雪,气候干燥。年平均降水量562.8mm,东北部多余西南部,年平均气温7.49.1,平均日照时数2491.6小时,太阳辐射能总量为128.15-131.45千卡/³,光照强度约7-8万勒克斯。无霜期110155天。年均降雨量634.8mm,2-4月份水分供应量差,3-4月份为干旱气候,6-7月份是半干旱气候,全年平均无霜期151-160天。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灾害是:干旱、霜冻、低温冻寒、冰雹、沙尘暴等灾害。2.1.4自然灾害合水县内的自然灾害主要有干旱、暴雨、冰雹、洪涝、低温、阴雨等气象灾害和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其中干旱影响最大,损失最严重。春旱发生率90%,伏旱发生率达到80%-90%,一般持续30-50天,最长达80天以上;暴雨型洪水时有发生,直接损毁民房、农田、水利、交通、通讯等设施。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多雨季节,地质灾害总体稳定,但少数地质灾害点仍存在不稳定状态,多年年平均自然灾害成灾面积达0.73万公顷以上,粮食作物减产5715吨,重建的人工生态环境植被品种单一,生态稳定性差,生物多样性受到一定威胁。2.2自然资源概况2.2.1水资源县境河流以子午岭为分界线,分泾河、洛河水系,马莲河、县川河、固城河为泾河支流;苗村河、葫芦河为洛河支流,其发源主要是子午岭分水岭的地下水,常靠雨水补充,是合水县发展水利事业的主要资源。合水县年平均总径流量为0.55亿立方米,多年平均流量为1.89立方米/秒,地表水水资源总量5950万立方米。合水县地下水资源十分贫乏,受地貌的影响分布紊乱,按其埋藏条件和含水层性质分为第四系松散层潜水,下白垩碎屑岩风化带潜水及承压水,子午岭天然分水岭,汇流方向基本和地表水一致,岭东向葫芦河汇集,岭西向县川、固城川及马莲河汇集。合水县多年平均地下水量为14636万立方米,葫芦河总量3406万立方米,县川河、固城河、马莲河总量11198.4万立方米,可利用的水资源量9400万立方米。2.2.2土地资源合水县总土地面积4412679.1亩,其中耕地521304亩,占总土地面积的11.8%;园地52733.4亩,占总土地面积的1.2%;林地2514516.6亩,占总土地面积的57.0%;牧草地1125162.8亩,占总土地面积的25.5%;城镇村及工矿区用地76582.4亩,占总土地面积的1.7%;交通用地10578.5亩,占总土地面积的0.2%;水域19428.5亩,占总土地面积的0.4%;未利用地92373亩,占总土地面积的2.2%。有效灌溉面积为46390亩,占总土地面积的1.1%。2.2.3森林资源合水县现有森林总特征是:东北部子午岭林区相对丰富,中部、南部地区植被较少。子午岭林区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域”,乔木以山杨、白桦、杜梨等为主;灌木有狼牙刺、山定子、木瓜、枸杞子等;草种以蒿草、宾草、白茂草等为主。中部和南部水土流失面积中植被以人工林草为主,林草覆盖率17.7%。1999年开始,合水县实施退耕还林、天保、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截止2007年共计完成面积28053hm2,其中:退耕还林12473hm2,荒山造林13333hm2,封山育林333hm2,三北防护林147hm2,天保工程1100hm2,薪炭林667hm2,合水县森林覆盖率达到56.9%。2.2.4矿产资源及能源合水县矿产资源相对丰富,全县已发现石油、天然气、石灰岩、石英岩、砖瓦用粘土等矿产十余种,其中石油、天然气、砖瓦用粘土全县各乡镇均有分布,石英岩分布在马莲河川、石灰岩分布在县川一带。至2006年底,预测合水县含油面积300平方公里,地质储量6000万吨。各油区构造为北东-南西走向,东西宽约20公里,南北长27公里,面积约600平方公里,隆起幅度一般为10米-40米之间。合水县煤炭总藏量在12.65亿吨,分布较为稳定,蒿咀铺乡藏量比较丰富。2.2.5物种资源合水县物化天宝,农作物以小麦为主,并盛产玉米、高粱、洋芋、油料等。黄花、木耳、白瓜子、苹果、核桃、杏、梨、枣、桃等均较为有名。秦艽、甘草、麻黄、柴胡、远志、枣仁等150多种贵重药材及核桃仁、花椒、槐米、稻米等土特产更受客商青睐。有梅花鹿、黄羊、野猪等140余种野生动物,其中有六种为国家重点保护的珍惜品种。2.3经济社会现状情况2.3.1经济结构合水县共辖12个乡(镇),80个村民委员会,498个村民小组,17.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5.24万人。2010年,全县大力实施“工业强县、产业富民”两大战略,着力破解“财政困难、人才缺乏、基础滞后”三大瓶颈,深度开发“红、黑、绿、黄”四大资源,全县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2010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9亿元,同比增长3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6000万元,增长20%;农业增加值完成4.76亿元,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7亿元,增长45.4%;财政大、小口径收入分别完成8288万元和579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3050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完成11600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98亿元。2.3.2交通通讯全县交通网络初步形成,国道211县,309线呈“T”字形斜贯全境,县乡公路全部开通,交通运输十分便捷。基本实现电话程控化,移动、联通及互联网开通,信息畅通,电力供应充足,可保证境内农业生产和生活用电。2.3.3基础设施近年来,合水县抢抓中央加大三农投入、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若干意见及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提出的加大西部特色产业开发等一系列优惠政策的有利时机,加大项目争取力度,依靠项目改善农业基础设施。至2010年,新修西合板、合固油路等通乡油路4条108公里,通村油路15条94公里,通村砂石路7条34公里,新建公路桥梁5座170米;建成农村户用沼气13328座;新修梯田3300公顷,完成流域治理250.55平方公里,修建坝系工程45座;新修改建水利工程6101处,新增灌溉面积4796亩,恢复灌溉面积3984亩;实施了城网升级改造、段家集和店子35KV输变电、户户通电等工程,全县共架设35KV线路3条70公里,10KV线路256公里,0.4KV线路355公里。 2.4农业发展现状2.4.1农业发展总体现状合水县农业发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农民增收为目标,立足资源优势,扩大基地规模,围绕“果、畜、菜、林”四大主导产业和优势农产品,培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引导农民走专业化、基地化、规模化、集约化的现代农业发展的路子,初步形成了“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格局。2.4.1.1农产品加工企业建设初具规模根据合水县区域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现状,将苹果、瓜菜、草畜作为农村经济发展主导产业,通过对内实施龙头企业强筋壮骨,对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使龙头企业的数量和质量都得到明显提升。目前全县已初步形成了“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产销一条龙的农业产业化格局,全县现有乳制品生产、果蔬贮藏、黄花菜、白瓜子及中药材加工等农产品加工企业36户,其中:省级龙头企业2户(古象奶业有限责任公司,陇原果品有限责任公司),市级龙头企业5户(陇原果品有限责任公司、蓓蕾金菜有限责任公司、陇原中药材有限责任公司、何家畔土产果品公司;陇东海洋乳业有限责任公司)。这些企业已成为带动全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排头兵。至2011年12月底,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总产值16278万元,带动农户1.4万户。2.4.1.2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蓬勃发展全县共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96个,会员种植(养殖业占地)面积达45万亩。这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原则和农民自愿入社、互助互利的要求,严格按章程组织会员开展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为会员统一提供市场信息、技术培训、产品销售等各项服务。以果品运销、蔬菜生产、畜禽养殖等为代表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通过与龙头企业合作,利用订单农业这一载体,上联龙头企业,下接生产农户,通过建基地、抓示范,种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管理技术和农产品组织化程度,形成了“企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链条。2011年,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动农户6105户,运销农产品总量达3500万吨,经营总收入3700万元。2.4.1.3农产品品牌建设初见成效2006年以来,合水县先后申报获取了“蓓蕾”干制金针菜、“董志塬”牌红富士苹果、“蓓蕾”牌炒制白瓜籽、“神陇园”牌西瓜、 “古象”牌全脂甜牛奶粉等品牌国家级绿色食品认证工作;积极开展商标申报注册工作,“蓓蕾”牌金针菜荣获甘肃省“名牌”产品称号,“古象”牌商标被评为甘肃省著名商标。完成了庆阳白黄瓜地理标志登记、绿色辣椒认证申报工作2项;先后认定无公害苹果产地1万亩,县川、固城川无公害蔬菜产地2.4万亩。2011年申报西瓜、太白水稻绿色认证两项。西华池镇唐旗村苹果被认定为有机农产品。对“蓓蕾”牌黄花菜、“蓓蕾”牌炒制白瓜籽2个绿色食品商标进行了续展,完成了县川800公顷无公害蔬菜产地认证和吉岘乡1万头生猪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的复查换证工作,换证率达到100%。长富2号苹果、板桥白黄瓜获2011年甘肃省农产品交易会金奖。蓓蕾牌金针菜与董志塬牌无公害苹果等农产品已经打入省内外大中城市。2.4.2三大主导产业发展现状合水县的地形地貌以丘陵沟壑区为主,山、川、塬相间,山区有利于发展草畜产业,川区有利于发展瓜菜产业,塬面有利于发展苹果产业。县委、县政府按照“塬区优质苹果、川区特色瓜菜、全县种草养畜”的总体思路,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促进形成了苹果、瓜菜、草畜三大主导产业,奠定了建设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的产业基础。2.4.2.1苹果产业坚持新栽与补植相结合,不断扩大果园规模,全县发展万亩乡镇9个,千亩村64个,十亩以上大户1685户,苹果面积累计达到26.3万亩。注重标准化管理,抓住修剪、施肥、防病、花果管理等关键环节,严格落实四季修剪、增施有机肥、施用生物农药、疏花疏果、套袋、铺设反光膜等提质增效管理措施,申报无公害、绿色、有机苹果认证和打造知名果业品牌提高果品质量和商品率。何家畔、板桥等4个乡镇1万亩苹果取得了绿色食品(苹果)认证,西华池、店子等2个乡镇3000亩苹果取得了有机食品(苹果)认证。全县建立各级各类示范园35个,示范面积3万亩,其中:省级标准化示范园6个2585亩,市级优质苹果示范园4处2502亩;县乡级示范园27处810亩。依靠果品企业和合作组织与果农对接,抱团创市场,反季节销售,提高果农收入。全县建成果品贮藏库1829处(个),其中:千吨以上2处;围绕苹果生产建成加工型、服务型企业8户,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2个,吸纳会员1900人。2.4.2.2瓜菜产业全县年均种植瓜菜11万亩,设施瓜菜1.3万亩,日光温室累计达到600座600亩,水泥骨架大棚累计达到833亩;塑料大棚累计达到6021亩;塑料小拱棚累计达到5419亩。形成了以“三川”(县川、固城川、铁李川)一塬(肖咀塬)为主的三大片带商品瓜菜生产基地。先后引进推广栽培管理新技术20多项、名优特瓜菜新品种80多个,组织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合作组织及个人申报国家无公害产品5个,绿色食品3个,地方特色产品地理标志认证1个。全县现有瓜菜批零市场2个,瓜菜经销公司5个,各类瓜菜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2个,已初步形成了以批发市场为中心,乡村集贸市场为网点,集体和个体经销为主体的市场网络体系。2.4.2.3草畜产业全县现有天然草地面积128.37万亩,年可生产青饲草10万吨,年种植紫花苜蓿1万亩,留存面积达到13万亩,试验推广种植了阿尔冈金苜蓿、鲁梅克斯、串叶松香草、杂交高粱草、籽料苋等优质新品种牧草3万多亩。年种植粮食作物37万亩,其中:玉米11万亩,小麦10万亩,糜谷、豆类作物6万亩。年可提供作物秸秆25万吨,依靠青贮氨化技术,年青贮玉米秸秆14万吨。采取银行担保信誉贷款、政府贴息、购牛补助、奶价补贴、整合项目资金等办法,扶持养殖户舍饲养畜,两牛、绒山羊和生猪基本实现了舍饲圈养、规模化发展,养畜饲养总量达到46万头(两牛9.05万头,肉绒羊28.34万只,生猪8.61万头),肉类总产量5400吨,鲜奶产量8600吨,羊毛绒产量126吨,产品商品率达到96%。依托古象奶业有限责任公司大力发展奶牛标准化养殖,县政府筹资建成2×8位、2×12位机械化挤奶站各1处,实现了机械化挤奶,提高了鲜奶质量。筹资建设标准化奶牛养殖小区2处吸收周边奶农入驻园区规模化饲养,为奶制品加工企业提供优质稳定奶源。全县已累计建成百头以上规模养殖场26个,五十头以上规模养殖户23户,10头以上奶牛养殖大户194户,奶牛存栏累计达到5525头。吸收民资组建乳品加工企业2户,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3户,吸纳奶农65户。2010年9月,合水县被省质检局认定为“省级高产奶牛品种改良标准化生产示范区”。2.5 SWOT分析2.5.1优势分析(Strengths)1、具有绿色农产品生产的良好自然条件合水县是“陇东粮仓”的重要组成部分,年粮食总产量稳定在9万吨左右,由于地域广阔、山川塬兼有、工业污染少、光照充足、四季分明,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具有从事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生产的良好自然条件。苹果生产处于最佳纬度区,经国家权威机构认定,属全国两大优质苹果生产区之一,且扩大苹果栽植面积的潜力仍然很大。全县年种植各类蔬菜11万亩,其中设施蔬菜1.2万亩,建成无公害蔬菜基地3万亩,大部分产品销往延安、银川及周边县区,建设绿色无公害蔬菜生产大县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 合水县又是全国黄花菜栽植的重点区域,黄花菜栽植面积10万亩,“蓓蕾”牌金针菜已获得国家绿色产品认证;白瓜籽品质居全国之首,年产量达到2200吨。畜牧业生产基础较好,牛饲养量9.05万头,羊饲养量达到28.34万只。现有可利用草地面积112.5万亩,优质牧草留存面积15万亩,开发草畜产业潜力巨大。2、区位条件优势明显合水地处陕、甘、宁三省交界处的金三角,西距兰州590km,南距西安276km,北距银川420km,距庆阳市西峰区45km,省道及县乡道路纵横全境,形成了“十”字形辐射道路网络,东可直达陕西黄陵、延安,西接宁夏固原、同心,南通甘肃平凉、泾川及陕西咸阳、西安,北通陕西吴旗、定边及宁夏盐池、银川。合水境内的雷西高速公路是青兰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2010年末合水段正式开工,预计2012年完工,连接西安、兰州。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条件,对农产品的流通和集散提供了便利。3、品牌效应初显近年来,经过合水县有关部门积极对外宣传推介和向上申报争取,取得了蓓蕾金菜、板桥白黄瓜两个省级无公害蔬菜产地认证,先后认定无公害蔬菜产地2.4万亩,绿色蔬菜产地1.2万亩;认证板桥白黄瓜等无公害产品6个;“蓓蕾”干制金针菜、“蓓蕾”牌炒制白瓜籽、“神陇园”牌西瓜、甜瓜、辣椒取得绿色认证,完成了庆阳白黄瓜地理标志登记。“蓓蕾牌”黄花菜2009年被评为甘肃名牌产品,板桥白黄瓜于2011年11月15日在甘肃省农产品展销会上,获优质农产品金奖;古象牌系列奶粉、蓓蕾牌金菜、董志塬牌苹果等一些“农”字牌工业产品取得了省部级名牌认证,在甘肃省乃至全国崭露头角。自2011年以来,合水瓜菜成为西安、兰州等地大型宾馆的专供蔬菜。这些“农”字品牌的打造和销售网络的构建,为示范区农产品销售开拓市场创造了无形条件,提供了成熟的营销模式,奠定了市场网络。4、能源储量丰富、文化旅游资源厚重合水区域内,已探明石油储量2.7亿吨,2010年底全县累计新打油(水)井1369口(其中油井1230口),石油产能达到50万吨。根据省煤田地质资料和陇东地区煤层气资源前景分析显示,合水县境内预测煤炭总储量约为71.3亿吨,煤层平均厚度14米左右,且分布较为稳定,地质构造简单,瓦斯低,属低硫、低磷、低挥发、高发热值的优质煤炭。同时,在合水宁县目标区内还有2150亿立方米的煤层气预测储量。合水是华夏农耕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农耕文化和民俗文化遗存在国内占有重要地位,境内已发掘古迹遗址656处,县博物馆馆藏各类文物3000多件,1973年在合水县板桥乡穆旗村出土的“黄河古象”化石举世闻名,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时代最早、骨骼最大、个体保存最完整的剑齿象化石;子午岭林区有200多万亩天然次生林,是庆阳市的“天然氧吧”;古石刻艺术全省首屈一指,建成的陇东古石刻艺术博物馆被誉为“可移动的敦煌莫高窟”。合水革命历史悠久,是革命老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家寨子会议”、“太白起义”、“倒水湾军事整编”在中国革命特别是陕甘宁革命边区建设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石油、煤炭等资源的开发,文化旅游业的发展,能够拉动合水县区域经济发展;长庆油田总部和华煤集团进驻庆阳,职工总数达到10万多人,形成了一支较大的优质农产品消费群体,蕴藏着巨大的农产品需求市场。2.5.2劣势分析(Weaknesses)1、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发展后劲明显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是制约合水县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和发展的主要“瓶颈”,尤其是交通、水利等制约因素突出。全县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欠账较多,特别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修建的水利工程严重老化失修,水毁多年的农业灌溉设施不能正常运行,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一定困难。加之税费改革后“两工”的取消,使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陷入了维护难、出工难的境地。目前,全县油路里程只有300公里,其中国道主干线2条120公里,县道6条134.99公里,尚无一条高等级公路,仅有的国道309和211线也只是三级公路,全县还有13个行政村尚未通砂石路,26个自然村未完成农网改造,农村自来水入户率仅有15%,有2.94万人和1.8万头大家畜存在饮水困难,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任务还很艰巨,影响了产业发展。2、农业经济规模小,经营管理粗放通过各级政府和县直有关部门的不懈努力,优质苹果、设施蔬菜、养殖小区等特色优势产业虽然在规模经营上有较大突破,但还远没有形成较高水准的商品优势。农民粗放经营和农产品初加工未得到有效改变,农产品品种结构不合理;整体竞争力不强,产业化、组织化程度仍然较低,抵御和化解市场风险能力弱。3、龙头企业实力不强,辐射带动力弱全县现有龙头企业基本没有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的模式,大多数以卖原料或初加工为主,通过深加工增值的少。同时,企业生产规模小,技术水平低,生产设备落后,新产品研发滞后、市场竞争能力较弱,运销机制不够健全,辐射带动能力不强。4、市场体系不健全,农产品流通不畅目前,合水县现有的市场设施大多数是20世纪90年代修建,没有上档次、上规模的农产品贸易批发市场,使大多数农产品只能在依靠乡镇集日、沿公路边、串村收购等方式完成交易,市场功能不全,不适应目前农产品流通需要。一定程度上影响全县农产品的销售范围和品牌推介。5、农业产业化投入不足,产品附加值较低各级政府扶持产业化发展的优惠政策少,未设立专项发展资金,多数为企业主和农户自定发展目标,小打小闹,未形成强大合力,成效甚微,影响企业和合作社发展积极性。现有企业投入严重不足,生产落后,金融支持乏力。农民生产性贷款难,民间资金投入农业产业化的热情还不是很高。2.5.3机遇分析(Opportunities)1、政策机遇一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党中央连续出台了7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1号文件,从取消农业税,到粮食直补;从农机补贴,到家电下乡;从农村社保,到农民就业;从新农村建设,到统筹城乡发展。无不体现了“三农”工作有良好的政策机遇。二是各项补贴政策逐步完善。中央连年实施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农作物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四项补贴”,减轻了农民从事种植业负担,继续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保护政策,并逐步提高了小麦、玉米最低收购价,保护了农民利益,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三是六盘山片区扶贫规划、陕甘宁革命老区发展规划的编制及国家支持甘肃经济发展若干意见的出台,为甘肃今后发展提供了急需的政策支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是甘肃省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第一次最高层次、全方位、多角度、成系统、成规范地支持甘肃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必将对合水县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发挥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从全省区域发展战略看:2009年,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区域发展战略,把陇东作为全省大型能源化工基地进行重点开发,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合水县作为陇东石油煤炭资源的重点聚集地,具备优越的开发条件,在全市区域发展空间布局中占据特殊的地位,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必将为合水县经济腾飞提供强大的动力。2、潜在的市场需求增大石油、煤炭及等资源的开发,文化旅游业的发展,能够拉动合水县区域经济发展,拉动了示范区域内优质农产品的市场需求;长庆油田总部和华煤集团进驻庆阳,职工总数达到10万多人,他们的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比当地城市居民高,对优质瓜菜的需求量更加旺盛,形成了一支较大的优质农产品消费群体,蕴藏着巨大的农产品需求潜力。近年来,合水县与兰州、西安等地客商建立了长期的农产品供求关系,初步构建广泛形成了农产品销售的市场网络。3、农业增产增效的潜力正在激发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得到初步改造,农牧业生产逐步向规模化、集约化、设施化、标准化方向转变,管理更加精细,质量和效益得到有效提升。农业科技的增产增效潜力巨大,科技对农牧业发展贡献率不断提升,全膜覆盖、配方施肥、设施农业、循环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将会极大地提高合水县农牧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为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创造了良好的产业氛围、科技氛围,。2.5.4威胁分析(Treats)1、农业生产环境复杂多变(1)农产品市场价格起伏不定。由于交通、信息等原因,受国内外消费大市场的影响和冲击更加明显,农产品卖难的问题表现突出,农产品价格忽高忽低,增产不增收问题严重存在,农业生产、销售风险还很大;(2)农产品质监体系不健全。由于目前合水县农产品质监站检测设备简陋,经费短缺,致使重金属、亚硝酸盐等对人体危害较大的有毒物质还无法检测,加之多年来传统生产方式,农产品生产环节多以施用化肥、农药为主,农残超标现象时有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还存在一定隐患,必然影响农产品质量和效益,潜在的销售隐患还存在。(3)工农剪刀差问题突出,导致种植业效益低而不稳。种子、化肥、农药、农膜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随着农产品价格的上涨而不断上涨,且涨幅高于农产品价格,农产品价格提高带来的利润被农业生产资料涨价抵消后,种植业效益呈显下降趋势。严重制约着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投入及效益增长空间。(4)自然灾害频繁。合水县是典型的雨养农业县,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靠天吃饭的农业生产格局。干旱、霜冻、冰雹、沙尘暴等自然灾害频繁,农业生产面临着严峻的挑战。2、特色产业开发矛盾突出(1)大力开发支柱产业与全面发展劳务经济之间存在矛盾。发展支柱产业需要大量的青壮年劳力,而劳务输出需要的也是青壮劳力。留守在家的多数都是老弱病残或妇女儿童,无力参与苹果、瓜菜、畜牧等劳动强度大的支柱产业。目前,全县约有40%左右的家庭由于青壮劳力外出务工,对支柱产业开发战略的全面实施带来了较大的影响。(2)建设特色产业基地与发展立体循环农业之间存在着一定矛盾。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应该坚持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原则,但从合水县一些支柱产业发展比较好的乡村的经营情况看,实行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甚至一户一品的模式存在一定的经营风险,不利于稳定增加农民收入和发展循环农业。但从事果畜菜种养业、务农与经商相结合的家庭收入却相对比较稳定,普遍比单纯经营性家庭收入高出2-3倍,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特色支柱产业的开发进程。3、人才和机制问题(1)农业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种植业、畜牧业、检测化验等方面专业技术人员奇缺,致使农牧业技术推广队伍专业技术水平滞后,严重影响了农牧业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步伐,专业技术人员远远不能满足新时期农业发展的需要。(2)机制不健全。受基层农技推广体制影响,农牧业专业技术人才往往在分配到一个单位后从一而终,缺乏有序流动,即使有所流动,有的专业不对口,现有专业技术队伍知识老化,缺乏应有活力;还没有建立起能够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人才培训机制和激励机制,还没有构建起广泛吸纳资金投入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投融资机制。第三章 指导思想、原则、目标3.1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发挥合水县独特的区域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比较优势,按照统筹城乡发展和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生态的现代农业发展要求,遵循市场规律,尊重农民意愿,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广泛动员各方力量,形成合力,围绕苹果、瓜菜、草畜三大主导优势产业,在现有基础上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的建设规划布局合理、生产要素聚集、设施装备先进、科技水平领先、产业集中度较高、经营机制完善、辐射带动作用明显的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使之成为甘肃省、庆阳市现代农业发展的样板区、先进技术转化应用的展示区、经营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区、新型农民培训的基地。3.2基本原则(1)以示范引领现代农业建设为根本方向示范区建设坚持从实际出发,突出区域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的发展,使之成为现代农业生产与新型农业产业培育的样板区、农业科技成果和现代农业装备应用的展示区、农业功能拓展的先行区和农民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培训基地,引领区域现代农业发展,加速区域特色农业现代化进程。 (2)坚持主导产业带动原则示范区建设要因地制宜与当地主导产业的发展相结合,建设生产设施、技术装备先进的主导产业带,推行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以现代农业技术取代传统技术,发挥生产全过程的技术聚集效应,实行集约化经营。围绕主导产业链延伸,开展一系列符合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产业化组织经营管理,推进区域现代农业发展。(3)坚持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相结合原则将主导产业发展与循环农业的理念有机结合起来,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发展路子。不断提高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农产品加工废料和农膜的利用率,推广塑料温棚种植和畜禽暖棚养殖

    注意事项

    本文(合水现代农业示范区规划.doc)为本站会员(asd****56)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