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道德建设汇报材料(关工委改)(1).doc
门源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汇报材料门源县教育局2011年7月各位领导、同志们:近年来,我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实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德育为首不动摇,积极工作,认真落实意见精神,有力推动了我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现将近年来工作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强化队伍建设,激发德育工作原动力坚持“德育为首,全面发展”的育人方略,建立科学合理的德育工作机制。强化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领导,成立了以教育局长为主任,主管德育工作的副局长、各学校校(园)长为委员的教育局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各学校同时成立了相应的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并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组织和“五老”人员的优势和作用,扎实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为构建“和谐门源”、“和谐校园”发挥了积极作用。教育局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不断深化。一是强化师德建设,树立全员参与、全面育人思想,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组织广大教师学习贯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青海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十禁要求”等文件精神,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以良好的职业道德面对社会,以可亲的师表形象走进学生心灵。引导广大教师树立全面质量观,为学生终身发展负责,既教书又育人,认真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二是严格执行教师准入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在每年的教师资格认定工作中,积极向师范专业倾斜,注重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思想道德修养。三是狠抓教师培训。教育局每年组织新上岗教师参加州上组织的岗前培训。近年来,先后共选派90%以上的中小学教师参加国家、省、州、县级举办的各级各类师资培训,并积极开展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的校本培训。从职责、义务、角色定位、管理方法等方面进行指导,合理安排老中青比例,以老带新,结对互助,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四是加大教师激励力度。为培养和造就一支德才兼备、爱岗敬业的优秀教师队伍,提高全县中小学及幼儿园德育工作水平。教育局每两年都在层层推荐和遴选的基础上,表彰一批中小学、幼儿园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师德标兵,激发了全县广大教师尤其是中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者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热情和力量,促进了我县教育事业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科学发展。二、抓制度建设,优化考核评比,强化德育工作向心力 自意见颁布以来,门源县教育局迅速组织学习、调研,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形成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的良好局面。结合我县教育工作实际,先后制定和完善了教育系统加强和改进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实施方案、门源县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标准、门源县教育系统国防教育实施方案、门源县教育局20092012年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及教师素质提升实施方案、门源县教育系统师德工作实施方案、关于开展德育工作和校园文明建设评估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和制度,建立了一套与现代教育理念相适应、切合我县实际的管理体系。每年召开教育系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强调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实行分管领导及相关责任人负责制,把德育工作作为学校年度考核和文明校园量化评比的重要内容,对引导全县教育工作者想方设法将意见精神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全县100多所中小学全部达到“平安校园”标准,结合我县平安门源创建工作,组织全县中小学开展了“告别陋习,向不文明行为宣战”等活动。通过开展一系列创建与评比活动,激发和调动了全县各中小学校及广大师生投身创建文明校园、文明门源的工作热情,提高了师生文明素养,改善了学校环境面貌,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2010年,我县回族女子中学、第二幼儿园、城关第二小学、珠固中学、北山中心学校、仙米中心学校等6所学校被评为“文明校园”。 三、抓教育活动,丰富内容形式,提高德育工作吸引力 1、各学校以政治课和思想品德课作为载体,对学生进行了系统的形势教育,引导学生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奋斗史、创业史和改革开放史,深刻认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胜利,才能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科学发展、民族复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基本道理。2、各学校关工委以主题班会、黑板报、校园广播和宣传栏等宣传阵地进行宣传教育,使教育活动落到了实处。另外,利用旱台民兵连、照壁山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积极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党在我心中”、“永远跟党走”、“寻访先烈足迹,继承先烈遗志”等主题教育活动,引导未成年人继承优良传统,弘扬爱国精神。以激情文化广场等活动为依托,以文化育人为载体,广泛开展青少年新世纪读书活动、知识竞赛、诗歌朗诵等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陶冶了未成年人的情操,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总之,做到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使学校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去年9月份,教育局与县关工委联合组成宣讲团,在东川中学、旱台中学、青石嘴中学、西滩中学开展了以“忆过去、看发展、爱祖国、勤学习”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报告会,共有3500余名师生参加报告会,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根据门源县关工委工作安排,今年上半年全县各校(园)以庆祝建党90周年为契机,开展了学党史,知党情知识演讲比赛和唱红歌等歌咏比赛,积极营造庆祝氛围,点燃爱国爱党激情,最大限度地吸引未成年人参与活动。通过全县师生的共同努力,教育系统共举办不同范围、不同规模、不同形式的歌咏活动18次,参加学生达到5000多人次,老师达1000多人次,从中学到幼儿园,从县城学校到村级学校形成“校校有歌声、人人唱红歌、师生共参与”的生动局面。5月27日和6月25日教育系统在金源广场举办了“歌颂伟大的党、歌颂伟大的祖国”为主题的“庆六一”文艺专场演出和“庆祝建党90周年教职工文艺汇演”,展示了新时期师生的综合素质和良好形象,表达了少年儿童在党的阳光下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全面发展的精神风貌。同时激发了少年儿童树立远大理想,爱祖国、爱人民、爱家乡的情感,是对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的献礼。3、加强青少年的民主与法制教育。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的作用,有针对性地给青少年学生进行法制讲座,使广大青少年做到知法、懂法、守法。我局把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纳入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内容,作为基础性工程来抓。根据关于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精神,对强化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进行具体部署,全县中小学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和“五老”人员的作用,邀请法制副校长和“五老”人员每学期做两次以上的专题教育讲座,努力提高广大师生法制观念和学法、用法意识。5、构建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首先,通过开办家长学校,进一步提高家长素质和家教水平,把学校、家庭、社会教育进行有机结合,在全员育人、环境育人、社会育人方面进行不断的探索。其次,转变家庭观念。学校通过召开家长会,个别家访等形式,广泛对学生家庭进行宣传教育,转变家长只注重子女学习成绩,不注重子女行为习惯的教育思想,并提出具体要求,要求家长与学校共同配合。最后,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家长共同讨论研究学生教育的有关问题,并设立“校长信箱”,请家长为学校工作出谋划策,此外,还积极开展交通安全、食品安全、应急救助等社会教育活动,形成了以学校教育为核心,协调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多方面力量共同参与的教育新格局,保证了教育的一致性、有效性。去年,县城2所幼儿园开展了“知心姐姐”报告团活动,开展了关于如何教育孩子的专题讲座,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由于培训内容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很多家长摆脱了教子无方的烦恼,同时也加深了对老师的理解和尊重。四、抓德育研究,构建新课程体系,增强德育工作亲和力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就要适应时代变化,按照中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针对中小学生实际,不断研究新问题,探索新渠道,构建新体系。用耳熟能详的家乡人、身边事教育学生,增强教育的亲和力。一是研究新问题。针对新时期网络信息的负面作用,进行调研,下发了关于开展教育系统加强青少年网络文明教育的实施意见,指导和规范青少年网络文明行为,组织中小学生开展研讨活动,扬网络之长、避网络之短,让网络成为新世纪青少年成长的得力助手。二是推进新课程改革。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稳步推进高中新课程实验,在不断深化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根据省教育厅的安排和部署,从去年秋季开始,全县高中起始年级整体进入高中新课程实验。在制定课改实验计划时,突出考虑德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努力使紧贴学生实际的校本教材在思想品德养成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加大校本课程开发的力度,形成了爱家乡、学楷模、强素质等主题突出的德育校本课程。三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各学校每两年举办一次田径运动会,安排篮球比赛、乒乓球比赛、“三操”比赛、“冬季长跑”比赛、歌咏比赛、书法比赛、绘画比赛等。有条件的学校开设课外兴趣小组,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发现学生的特长,发掘他们的潜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学生快乐健康成长。 五、抓贫困生帮扶,促后进生转化,提高德育工作感染力。 我们充分认识贫困生帮扶的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提出了让贫困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的总体要求,并要求各校认真制定并落实贫困生帮扶管理制度,精心策划帮扶教育活动,做到真心爱护贫困生,充分尊重贫困生。门源县教育系统每年开展“金秋助学工程”和“海北州农牧区贫困生助学工程”等助学活动。几年来累计助学资金达600万元。对学习目的不明确,行为有偏差的贫困生,坚持鼓励、引导为主的正面教育,不刺激、不歧视、不放弃,做到“四个优先”,即优先提问、优先答疑、优先检查、优先表扬;落实“四个环节”,即发现寻找进步、肯定表扬转变、树立转化典型、感染后进同学。六、存在的问题近年来,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我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因为社会及家长评价一所学校的好坏,往往看重的是学生的分数,考试制度也偏重于学生的分数和升学率,现在虽然是课改了,但家长的观念和社会评价的标准是短时期内难以根本改变的,所以学校、教师迫于社会的压力不得不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智育上。 二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脱节。因为现在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家长对他们的溺爱娇宠、百依百顺,视他们为小皇帝。很多家长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念,对子女缺乏正确的教育方式,这增加了学校教育的难度。学校尽管开办了家长学校,定期与家长们沟通,但家庭与学校两种不同的教育理念,甚至截然相反的教育方式往往使学生的教育得不到应有的效果。 三是部分学校德育工作在内容、方法、手段上没有创新,对德育工作抓得不紧,对新情况,新问题不能及时觉察。七、下一步工作思路为了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德育工作,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今后将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德育工作。(一)积极开展德育教研活动。引导教师从分散的、零碎的德育问题思考转变成有明确目的的德育教研。建立德育笔记,使教师养成积累德育工作经验的习惯,定期交流,形成制度。(二)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将德育工作全面纳入班级及教师个人的量化考核,积极探索完善新形势下的德育工作评价方式,既要注重德育活动的结果考评管理,更要注重平时教育过程的考评管理,使德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三)使德育内容更切实际,使德育方法变堵为疏,变教为导,注重学生的自我实践和自我教育,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总之,德育是一项千秋大业 ,也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大量新的课题亟待我们去探索、去实践、去创新。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将牢记育人使命,坚持“立德为先”原则,不断强化德育研究,积极探索德育工作新途径、新方法,奋发进取,努力开创我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新局面。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