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指导.ppt
诗歌鉴赏诗歌鉴赏方法指导方法指导一、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一、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二、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二、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明确考点要求明确考点要求写什么?写什么?怎样写?怎样写?为什么写?为什么写?二、学情说明二、学情说明学生已经做过一些诗歌鉴赏题,对古典诗歌表达的学生已经做过一些诗歌鉴赏题,对古典诗歌表达的常见主题和情感、基本的艺术表现手法、常规题型、基常见主题和情感、基本的艺术表现手法、常规题型、基本的解题思路、相关的规范答题等都有一些了解和掌握。本的解题思路、相关的规范答题等都有一些了解和掌握。但由于掌握的程度不够,理解诗句不到位,鉴赏知识点但由于掌握的程度不够,理解诗句不到位,鉴赏知识点欠缺或没准确理解导致不能灵活、正确运用等,在实际欠缺或没准确理解导致不能灵活、正确运用等,在实际做题中,学生还是或多或少地失分。做题中,学生还是或多或少地失分。面对一首诗歌鉴赏题,如何从中获取更多的有效信面对一首诗歌鉴赏题,如何从中获取更多的有效信息来引导自己朝正确的方向答题,从而减少失分是这节息来引导自己朝正确的方向答题,从而减少失分是这节课设计实施的指导思想。课设计实施的指导思想。三、教学目标说明三、教学目标说明 一、能力目标:明确做诗歌鉴赏题时的思一、能力目标:明确做诗歌鉴赏题时的思维步骤,尽可能多地、有效地捕捉整道题中能维步骤,尽可能多地、有效地捕捉整道题中能帮助理解诗意、能帮助准确答题的信息帮助理解诗意、能帮助准确答题的信息二、知识目标:复习诗歌鉴赏所需要的相二、知识目标:复习诗歌鉴赏所需要的相关知识点。如:表现手法、修辞手法、意象、关知识点。如:表现手法、修辞手法、意象、抒情特点等抒情特点等四、重、难点说明四、重、难点说明1、重点重点:明确诗歌鉴赏过程中能摄取有效信息:明确诗歌鉴赏过程中能摄取有效信息的五个方面的五个方面2、难点难点:如何从诗歌标题中获取有效信息:如何从诗歌标题中获取有效信息如何从诗句中获取有效信息如何从诗句中获取有效信息如何从题干中获取有效信息如何从题干中获取有效信息五、教学过程说明五、教学过程说明(一)方法说明(一)方法说明如何在一首诗歌鉴赏题中获取更多有效的解题如何在一首诗歌鉴赏题中获取更多有效的解题信息,要关注五个方面的内容:信息,要关注五个方面的内容:1、标题、标题2、作者、作者3、诗句、诗句4、附注、附注(背景介绍、作者介绍、典故说明)(背景介绍、作者介绍、典故说明)5、题干、题干一、从标题入手一、从标题入手标题是诗歌的眼睛,是解答古诗歌鉴赏题的一把钥匙标题是诗歌的眼睛,是解答古诗歌鉴赏题的一把钥匙。关注标题中具有含义的词语,理解词语的字面意思,揣。关注标题中具有含义的词语,理解词语的字面意思,揣测词语后的深层含义,可以帮助理解诗歌的主题、情感测词语后的深层含义,可以帮助理解诗歌的主题、情感以及艺术手法。以及艺术手法。1、标题直接揭示诗歌的内容、标题直接揭示诗歌的内容近试上张水部近试上张水部朱庆余(唐)朱庆余(唐)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画眉深浅入时无?深浅入时无?这首诗题为这首诗题为近试上张水部近试上张水部。唐代应进士科举。唐代应进士科举的士子有向名人行卷的风气,以希求其称扬和介绍于主的士子有向名人行卷的风气,以希求其称扬和介绍于主持考试的礼部侍郎。朱庆馀此诗投赠的对象,是水部郎持考试的礼部侍郎。朱庆馀此诗投赠的对象,是水部郎中张籍。张籍当时以擅长文学而又乐于提拔后进与韩愈中张籍。张籍当时以擅长文学而又乐于提拔后进与韩愈齐名。朱庆馀平日向他行卷,已经得到他的赏识,临到齐名。朱庆馀平日向他行卷,已经得到他的赏识,临到要考试了,还怕自己的作品不一定符合主考的要求,因要考试了,还怕自己的作品不一定符合主考的要求,因此以新妇自比,以新郎比张,以公婆比主考,写下了这此以新妇自比,以新郎比张,以公婆比主考,写下了这首诗,征求张籍的意见。首诗,征求张籍的意见。蔡肇蔡肇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逢人抱瓮知村近,隔坞闻钟觉寺深。逢人抱瓮知村近,隔坞闻钟觉寺深。问:这首诗最主要的艺术手法是什么?试简要分析。问:这首诗最主要的艺术手法是什么?试简要分析。题李世南画扇题李世南画扇 这首诗不单写出了静态的画,而且发挥这首诗不单写出了静态的画,而且发挥想象想象,赋予画动态、,赋予画动态、声响,揭示画外的景与趣。画面有水,诗人便想象到水发出潺声响,揭示画外的景与趣。画面有水,诗人便想象到水发出潺潺的声响;画上林木纷披、黄叶飘落,诗人便想到秋风,添入潺的声响;画上林木纷披、黄叶飘落,诗人便想到秋风,添入风声;画中有人抱瓮汲水,诗人马上想到这应该是附近村庄的风声;画中有人抱瓮汲水,诗人马上想到这应该是附近村庄的村民;画中远远的佛寺,又使诗人想到富有韵味的钟声。这样,村民;画中远远的佛寺,又使诗人想到富有韵味的钟声。这样,诗人通过想像,给画以勃勃生气,使诗与画相映成趣、相得益诗人通过想像,给画以勃勃生气,使诗与画相映成趣、相得益彰,富有感染力。彰,富有感染力。柳中庸柳中庸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似逐春风知柳态,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如随啼鸟识花情。谁家独夜愁灯影?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何处空楼思月明?更入几重离别恨,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江南歧路洛阳城。问: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主要的艺术手法问: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主要的艺术手法是什么?简要说明。是什么?简要说明。听筝听筝本诗表达了诗人由本诗表达了诗人由听筝而引起的感时伤别、无限悲怨听筝而引起的感时伤别、无限悲怨之情。之情。通感、比喻通感、比喻的艺术手法来描写听到的音乐美,将抽象的艺术手法来描写听到的音乐美,将抽象的筝乐具体化,形象生动地使读者切身感受到音乐的悲切的筝乐具体化,形象生动地使读者切身感受到音乐的悲切和变化莫测的情思伤感。和变化莫测的情思伤感。筝声象柳条拂着春风,絮絮话别;又象杜鹃鸟绕着落花,啁筝声象柳条拂着春风,絮絮话别;又象杜鹃鸟绕着落花,啁啁啼血。诗人巧妙地把弦上发出的乐声同大自然的景物融为一体,啁啼血。诗人巧妙地把弦上发出的乐声同大自然的景物融为一体,顿时使悲怨的乐声转化为鲜明生动的形象。那低沉、幽咽的筝声,顿时使悲怨的乐声转化为鲜明生动的形象。那低沉、幽咽的筝声,好似谁家的白发老母枯坐灯前,为游子不归而对影啜泣;又好似好似谁家的白发老母枯坐灯前,为游子不归而对影啜泣;又好似谁家的红颜少妇伫立楼头,为丈夫远出而望月长叹。筝声本来就谁家的红颜少妇伫立楼头,为丈夫远出而望月长叹。筝声本来就苦,更何况又掺入了我的重重离别之恨,岂不格外引起对远方亲苦,更何况又掺入了我的重重离别之恨,岂不格外引起对远方亲人的怀念!人的怀念!处士卢岵山居处士卢岵山居温庭筠温庭筠西溪问樵客,遥识主人家。西溪问樵客,遥识主人家。古树老连石,急泉清露沙。古树老连石,急泉清露沙。千峰随雨暗,一径入云斜。千峰随雨暗,一径入云斜。日暮鸟飞散,满山荞麦花。日暮鸟飞散,满山荞麦花。问:本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什么作用?问:本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什么作用?此诗描绘了一幅幽僻清静、阔大深远的画面。此诗描绘了一幅幽僻清静、阔大深远的画面。本诗以景衬人,通过对卢岵处士山居景色的描写,反映出处本诗以景衬人,通过对卢岵处士山居景色的描写,反映出处士追求远离尘世的古朴高洁的生活,表现了处士人品的高洁孤高士追求远离尘世的古朴高洁的生活,表现了处士人品的高洁孤高及作者的景慕之情。及作者的景慕之情。2、标题表明诗人的情感标题表明诗人的情感九月九日九月九日忆忆山东兄弟山东兄弟天末天末怀怀李白李白春夜春夜喜喜雨雨闺闺怨怨宫宫怨怨书书愤愤悯悯农农相思相思水村水村闲闲望望天净沙天净沙秋秋思思清江引清江引惜惜别别邯郸冬至夜邯郸冬至夜思思家家倦倦夜夜题李凝题李凝幽幽居居落日怅望落日怅望马戴马戴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问: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问: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全诗以全诗以乡愁乡愁为主题,曲折地表现了诗人的坎坷不遇。为主题,曲折地表现了诗人的坎坷不遇。诗人惆怅地望着黄昏日落之景,直接抒发了诗人惆怅地望着黄昏日落之景,直接抒发了思乡之愁思乡之愁;夕阳西下、余晖返照之景,深一层地触发了诗人内心深夕阳西下、余晖返照之景,深一层地触发了诗人内心深处处感时伤逝感时伤逝的情绪。尾联更充溢着一种的情绪。尾联更充溢着一种惆怅落寞惆怅落寞的心绪。的心绪。闽中秋思闽中秋思杜荀鹤杜荀鹤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图画不堪行。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图画不堪行。问: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运用的表现问: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运用的表现手法是什么?手法是什么?他乡虽美,但只堪图画,不能慰藉他乡虽美,但只堪图画,不能慰藉思乡之苦思乡之苦,反而更添乡思之浓。反而更添乡思之浓。运用了运用了乐景写哀情、反衬乐景写哀情、反衬的艺术手法。的艺术手法。孤孤雁雁(杜甫)杜甫)孤雁不饮啄,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鸣噪自纷纷。译文:译文:一只离群的孤雁,它不喝水不啄食,只是一个劲地飞着一只离群的孤雁,它不喝水不啄食,只是一个劲地飞着叫着,思念和追寻着它的伙伴。叫着,思念和追寻着它的伙伴。又有谁来怜惜这浩渺天空中的孤雁呢?然而它相失在云海又有谁来怜惜这浩渺天空中的孤雁呢?然而它相失在云海弥漫间。弥漫间。它望尽天涯,仿佛伙伴们就在眼前;它哀鸣声声,好像听到它望尽天涯,仿佛伙伴们就在眼前;它哀鸣声声,好像听到了同类的呼唤,了同类的呼唤,野鸦们没有愁绪,全然不懂孤雁的心情,只顾在那里纷纷鼓野鸦们没有愁绪,全然不懂孤雁的心情,只顾在那里纷纷鼓噪不休。噪不休。问:本诗通过问:本诗通过“孤雁孤雁”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孤孤雁雁(杜甫)杜甫)孤雁不饮啄,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鸣噪自纷纷。这首诗表达的就是离乱漂泊中失群人的孤独痛苦心这首诗表达的就是离乱漂泊中失群人的孤独痛苦心情。杜甫以雁自况,托物抒怀,写出了诗人情。杜甫以雁自况,托物抒怀,写出了诗人感时伤怀的感时伤怀的离乱之苦,孤苦之情离乱之苦,孤苦之情。流流莺莺李商隐李商隐流莺飘荡复参差,渡陌临流不自持。流莺飘荡复参差,渡陌临流不自持。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问:该诗通过问:该诗通过“流莺流莺”这一形象分别表达了诗这一形象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诗意:诗意:流浪的、无处可栖的黄莺飘飘荡荡,或在田间、或在河上流浪的、无处可栖的黄莺飘飘荡荡,或在田间、或在河上飞行,没有固定的栖止之所。飞行,没有固定的栖止之所。流莺的叫声如此宛转,怎能没有它自己的思想、感情呢?别流莺的叫声如此宛转,怎能没有它自己的思想、感情呢?别人的良辰未必是我的佳期。人的良辰未必是我的佳期。“我我”自己也曾经苦于伤春,所以现在不忍听流莺的自己也曾经苦于伤春,所以现在不忍听流莺的“巧啭巧啭”,京城之中,就没有它的栖身之所吗?,京城之中,就没有它的栖身之所吗?流流莺莺李商隐李商隐流莺飘荡复参差,渡陌临流不自持。流莺飘荡复参差,渡陌临流不自持。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诗人用诗人用“流莺流莺”的飘荡比喻自己的飘荡比喻自己转徙幕府、飘零不定转徙幕府、飘零不定的生的生活。用活。用“流莺流莺”的的“巧啭巧啭”比喻自己的才干和远大的政治抱负,比喻自己的才干和远大的政治抱负,用无用无“佳期佳期”、“流莺流莺”的的“无枝可依无枝可依”表达表达自己不为人理解自己不为人理解的委屈和良辰未遇的深沉伤感的委屈和良辰未遇的深沉伤感。流流莺莺李商隐李商隐流莺飘荡复参差,渡陌临流不自持。流莺飘荡复参差,渡陌临流不自持。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3、标题表明诗歌主题类型(题材)标题表明诗歌主题类型(题材)一、山水田园诗;一、山水田园诗;二、边塞战争诗;二、边塞战争诗;三、送别诗;三、送别诗;四、咏史诗;四、咏史诗;五、咏物诗;五、咏物诗;六、即景抒情诗;六、即景抒情诗;七、思乡怀人诗七、思乡怀人诗八、闺怨、宫怨诗八、闺怨、宫怨诗古诗词鉴赏中常见的主题(题材):古诗词鉴赏中常见的主题(题材):山水田园诗:山水田园诗:景物:景物:一般描绘一般描绘清新自然清新自然、优美动人优美动人的山水田园风光以的山水田园风光以及及舒适舒适、悠闲悠闲的山水田园生活。的山水田园生活。情感:情感:一般表现作者一般表现作者对山水田园风光、生活的对山水田园风光、生活的向往、喜向往、喜爱,爱,或表达或表达身处山水田园之中身处山水田园之中的恬淡、闲适之情的恬淡、闲适之情或或对世对世俗生活、官场生活的俗生活、官场生活的厌倦、厌恶,渴望归隐厌倦、厌恶,渴望归隐或或排遣排遣人生人生的失意、仕途的不顺的失意、仕途的不顺等。等。艺术手法:艺术手法:动静动静虚实虚实修辞修辞空间空间感官感官色彩色彩对比对比反衬反衬情景交融情景交融边塞战争诗:边塞战争诗:景物:景物:一般描绘边塞中或一般描绘边塞中或宏伟宏伟或或荒凉荒凉的的自然景观自然景观与与人人文景观文景观,或,或描写将士们艰苦的军旅生活描写将士们艰苦的军旅生活,意境或,意境或雄壮雄壮或或悲凉悲凉。情感:情感:一般表现将士们对故乡、亲人的一般表现将士们对故乡、亲人的思念思念,或表现,或表现将士们在艰苦的生活条件下那昂扬的将士们在艰苦的生活条件下那昂扬的保家卫国、奋勇保家卫国、奋勇杀敌的乐观精神和勇敢无畏的精神杀敌的乐观精神和勇敢无畏的精神,或表现战争的,或表现战争的残残酷酷和给人们带来的和给人们带来的痛苦痛苦,表达对战争的,表达对战争的厌恶之情厌恶之情;或;或表现将士们在前方表现将士们在前方浴血奋战,浴血奋战,而统治者在后方而统治者在后方贪图享贪图享乐、不思进取乐、不思进取。送别诗:送别诗:景物:景物:一般描绘送别时,送别地周围的或想象中的一般描绘送别时,送别地周围的或想象中的自然景物,或自然景物,或以悲景以悲景烘托烘托离愁,或以乐景离愁,或以乐景反衬反衬悲情悲情,作者欲借此含蓄委婉地表达作者欲借此含蓄委婉地表达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与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与离别后的思念之苦。离别后的思念之苦。情感:情感:一般表现作者自别后对对方的一般表现作者自别后对对方的思念之情思念之情或依或依依不舍的依不舍的离别之情离别之情或或勉励之情勉励之情。艺术手法:艺术手法:烘托烘托反衬反衬虚实结合虚实结合咏史诗:咏史诗:景物:景物:一般描绘作者所见到或联想到的一般描绘作者所见到或联想到的历史人物、历历史人物、历史事迹、历史遗迹、古城故址史事迹、历史遗迹、古城故址等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等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这些景物一般有这些景物一般有曾经繁华、奢荣而现今荒芜、凄凉曾经繁华、奢荣而现今荒芜、凄凉的的特点。特点。情感:情感:1、表现对朝代的、表现对朝代的兴衰更替兴衰更替,历史的,历史的昔盛今衰、昔盛今衰、繁华不再的感慨繁华不再的感慨(手法:(手法:对比、不变的自然景反衬对比、不变的自然景反衬)2、抒发战争过后,、抒发战争过后,满目疮痍、遍地荒凉满目疮痍、遍地荒凉的景象,的景象,着重表现国破家亡、人们流离失所的景状,表现着重表现国破家亡、人们流离失所的景状,表现对战对战争的厌恶、痛恨争的厌恶、痛恨和和感慨感慨,或表现,或表现故国之思、亡国之痛故国之思、亡国之痛;咏史诗:咏史诗:情感:情感:3、表达自己对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表达自己对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看看法、评价或观点法、评价或观点;4、借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委婉含蓄地、借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委婉含蓄地抒发自己抒发自己或悲愤、或失意、或抑郁的情怀或悲愤、或失意、或抑郁的情怀;(手法:(手法:咏史抒怀咏史抒怀)5、借某一段历史的教训,、借某一段历史的教训,暗讽当朝的社会问暗讽当朝的社会问题题。(手法:。(手法:借古讽今借古讽今)咏物诗:咏物诗:景物:景物:一般描绘某一特定的一般描绘某一特定的景物景物,如松竹梅,月雁,如松竹梅,月雁鸦,杨柳鸣蝉等,这些景物往往鸦,杨柳鸣蝉等,这些景物往往具有某种特定的约具有某种特定的约定俗成的含义定俗成的含义,或在描绘当中具有,或在描绘当中具有拟人化拟人化的特点。的特点。情感:情感:一般表现作者一般表现作者独特的志趣、爱好、品行、处独特的志趣、爱好、品行、处境境,一般是作者借此物来表现自己,一般是作者借此物来表现自己高洁的品性高洁的品性,或,或表明此时自己的表明此时自己的人生处境或际遇人生处境或际遇,或籍此表现自己,或籍此表现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对现实的不满,或表明自己虽身处逆境,然,或表明自己虽身处逆境,然不妥协不妥协不放弃的志趣与追求不放弃的志趣与追求等。等。艺术手法:艺术手法:借物抒怀借物抒怀托物言志托物言志象征象征即景抒情诗:即景抒情诗:景物:景物:一般描绘作者在一般描绘作者在某一特定境况中身边所遇到的景物某一特定境况中身边所遇到的景物,这些景物往往带有特定的这些景物往往带有特定的季节季节特点,或加上了与作者心境特点,或加上了与作者心境相符的、能体现作者此时相符的、能体现作者此时心情、境况、人生遭遇等特点心情、境况、人生遭遇等特点的,的,使客观的景物蒙上作者主观情感的色彩。使客观的景物蒙上作者主观情感的色彩。情感:情感:一般表现作者在特定环境中,联系自身情况,表达一般表现作者在特定环境中,联系自身情况,表达所见所感所想,或所见所感所想,或伤春、悲秋伤春、悲秋,或,或睹物思人睹物思人,或,或感时伤世、感时伤世、自感身世、就景抒怀、羁旅愁思自感身世、就景抒怀、羁旅愁思等。等。艺术手法:艺术手法:动静动静虚实虚实修辞修辞空间空间感官感官色彩色彩对比对比反衬反衬情景交融情景交融闺怨诗:闺怨诗:内容:内容:这类诗中描写的妇女,有的是被深禁在宫苑中或者被帝王这类诗中描写的妇女,有的是被深禁在宫苑中或者被帝王冷落的宫女,有的是被遗弃的贵族少妇,有的是远戍边疆、一去冷落的宫女,有的是被遗弃的贵族少妇,有的是远戍边疆、一去永不复返的征人的妻子。永不复返的征人的妻子。情感:情感:主要抒写她们的主要抒写她们的忧伤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剖析女子们在特定社会情态、生活遭遇下剖析女子们在特定社会情态、生活遭遇下或悲悼、或悔恨、或失或悲悼、或悔恨、或失落、或惆怅落、或惆怅的复杂心理状态;或者诗人们出于人道主义的同情,的复杂心理状态;或者诗人们出于人道主义的同情,倾诉她们的倾诉她们的不幸遭遇不幸遭遇。“怨怨”是这类诗的基调,呈现出一种婉约是这类诗的基调,呈现出一种婉约缠绵幽怨感伤之美,悠长含蓄无尽之味。缠绵幽怨感伤之美,悠长含蓄无尽之味。艺术手法艺术手法:浓重的:浓重的感伤感伤色调、色调、细腻的心理细腻的心理描写、常用描写、常用修辞修辞手法、手法、构思构思精巧精巧 咏怀古迹咏怀古迹晓上空泠峡晓上空泠峡白云泉白云泉 永遇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京口北固亭怀古塞下曲塞下曲送元二使安西送元二使安西出塞出塞凉州词凉州词雨后晓行独至愚溪北池雨后晓行独至愚溪北池瀑布瀑布送魏二送魏二菊菊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冬至夜思家富春至严陵山水甚佳富春至严陵山水甚佳马嵬坡马嵬坡春日即事春日即事长沙过贾谊宅长沙过贾谊宅城东早春城东早春道间即事道间即事湖口送友人湖口送友人雨晴雨晴金陵城上西楼金陵城上西楼渭川田家渭川田家台城台城从军北征从军北征溪桥晚兴溪桥晚兴雨晴雨晴 村晚村晚塞上听吹笛塞上听吹笛蝉蝉 临行与故游夜别临行与故游夜别秋歌秋歌夜到渔家夜到渔家春日春日 谢亭送别谢亭送别岁暮归南山岁暮归南山禹庙禹庙 江亭夜月送别江亭夜月送别春闺思春闺思玉阶怨玉阶怨别董大别董大旅夜书怀旅夜书怀题乌江亭题乌江亭望夫词望夫词秋闺思秋闺思赤壁赤壁除夜除夜石灰吟石灰吟塞下曲塞下曲宿洞霄宫宿洞霄宫越中览古越中览古宫词宫词金陵怀古金陵怀古山中山中行宫行宫田园乐田园乐过故人庄过故人庄是属于哪一类诗?(主题或题材)是属于哪一类诗?(主题或题材)A.羁旅诗羁旅诗B.送别诗送别诗C.山水田园诗山水田园诗D.咏史诗咏史诗【提示提示】过:造访,探访过:造访,探访能由题目联想到作者当时的情景吗?能由题目联想到作者当时的情景吗?A.漂泊异乡;漂泊异乡;B.睹物思人;睹物思人;C.依依惜别;依依惜别;D.观山赏水。观山赏水。2012年湖南卷 度破讷沙度破讷沙(其二)(其二)李李益益破讷沙头雁正飞,鹈泉破讷沙头雁正飞,鹈泉上战初归。上战初归。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寒光生铁衣。寒光生铁衣。注注破讷沙,沙漠名。破讷沙,沙漠名。鹈鹈(pt)泉,泉水泉,泉水名。名。碛(碛(q),沙漠。),沙漠。(1)从题材来看这首诗属于从题材来看这首诗属于_诗诗(2分分)边塞诗边塞诗2、从作者入手、从作者入手了解一些重要诗人的人生经历、诗作风格,能帮助了解一些重要诗人的人生经历、诗作风格,能帮助理解诗歌的理解诗歌的主题情感,语言风格,创作手法主题情感,语言风格,创作手法等。等。如:辛弃疾、李清照、苏轼、杜甫、李白、如:辛弃疾、李清照、苏轼、杜甫、李白、陆游等。陆游等。3、从诗句入手、从诗句入手1、抓诗句中的关键词、抓诗句中的关键词如:形容词、动词、显现诗人情感心理状态的词如:形容词、动词、显现诗人情感心理状态的词2、抓诗句中的意象、抓诗句中的意象3、对诗句内容进行归纳、对诗句内容进行归纳景语、情语、评论语、人物状态呈述景语、情语、评论语、人物状态呈述倦倦夜夜杜甫杜甫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注注】徂:逝,过去徂:逝,过去前三句借景抒情,后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前三句借景抒情,后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心忧国事,而自己报国无路的悲痛和苦闷。心忧国事,而自己报国无路的悲痛和苦闷。景句视、听、触觉;动静的运用。景句视、听、触觉;动静的运用。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杜审言杜审言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注注】黄鸟:即黄莺黄鸟:即黄莺淑气:和暖的天气淑气:和暖的天气绿蘋:指水中浮萍;绿蘋:指水中浮萍;本诗乐景衬哀情,尾联直接抒发了归思之本诗乐景衬哀情,尾联直接抒发了归思之情。首联总领下文。景句视听、色彩较突出。情。首联总领下文。景句视听、色彩较突出。诉衷情诉衷情仲仲殊殊清波门外拥轻衣,杨花相送飞。西湖又还春晚,清波门外拥轻衣,杨花相送飞。西湖又还春晚,水树乱莺鸣。水树乱莺鸣。闲院宇,小帘帏。晚初归,钟声已过,篆香才点,闲院宇,小帘帏。晚初归,钟声已过,篆香才点,月到门时。月到门时。【注注】仲殊:俗名张挥,尝应进士试,不中,弃家为僧,仲殊:俗名张挥,尝应进士试,不中,弃家为僧,“仲殊仲殊”为其法号为其法号上片热闹,是动态之美,以上片热闹,是动态之美,以“乱乱”字点出;下片字点出;下片清幽,是静态之美,以清幽,是静态之美,以“闲闲”字点出。全诗表现了词字点出。全诗表现了词人自在从容的人自在从容的举止举止、闲适的、闲适的心情心情和洒脱旷达的和洒脱旷达的胸怀胸怀。望望江江南南【宋宋】李纲李纲江上雪,独立钓鱼翁。箬笠但闻冰散响,蓑江上雪,独立钓鱼翁。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衣时振玉花空。图画若为工。空。图画若为工。云水暮,归去远烟中。茅舍竹篱依小屿,缩云水暮,归去远烟中。茅舍竹篱依小屿,缩鳊圆鲫入轻笼。欢笑有儿童。鳊圆鲫入轻笼。欢笑有儿童。注注玉花:喻雪花。玉花:喻雪花。望江南望江南【宋宋】李纲李纲江上雪,独立钓鱼翁。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江上雪,独立钓鱼翁。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振玉花空。图画若为工。空。图画若为工。注注玉花:喻雪花。玉花:喻雪花。“箬笠箬笠”“蓑衣蓑衣”勾勒出钓翁雪天垂钓的勾勒出钓翁雪天垂钓的外外在形象在形象,画面简约,意境空灵。,画面简约,意境空灵。“冰散响冰散响”描写轻描写轻细的细的声音声音,衬托衬托出环境的寂静、钓翁的出环境的寂静、钓翁的宁静宁静。钓翁。钓翁“时振玉花空时振玉花空”的动作,衬托出钓翁的的动作,衬托出钓翁的凝定凝定。“但但”字写出了钓翁的字写出了钓翁的心无旁骛心无旁骛。云水暮,归去远烟中。茅舍竹篱依云水暮,归去远烟中。茅舍竹篱依小屿,缩鳊圆鲫入轻笼。欢笑有儿童。小屿,缩鳊圆鲫入轻笼。欢笑有儿童。“云水暮云水暮,归去,归去远烟远烟中中”渲染环境的高远空旷,暗渲染环境的高远空旷,暗示钓翁生活的闭适自在;示钓翁生活的闭适自在;“茅舍竹篱茅舍竹篱依小屿依小屿描写描写钓翁生活的简朴与环境的清幽;钓翁生活的简朴与环境的清幽;“缩鳊圆鲫入缩鳊圆鲫入轻笼轻笼”流露出钓翁生活的自得之情;流露出钓翁生活的自得之情;“欢笑欢笑有儿童有儿童”凸凸现了钓翁生活的温馨和欢乐。全诗表现了诗人对钓现了钓翁生活的温馨和欢乐。全诗表现了诗人对钓翁简朴而自在生活的倾慕之情。翁简朴而自在生活的倾慕之情。江城子江城子 秦秦观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水空流。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许多愁。注注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便作:纵使。便作:纵使。“柳柳”与与“留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送别,以表达送别,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依依惜别的深情,古诗中常用它来传,古诗中常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达怨别、怀远等情思。“飞絮飞絮”即即“柳絮柳絮”“杨花杨花”,“飞絮飞絮”为暮春之为暮春之物,轻柔多情,漂泊无依,成为迁客骚人、异乡游物,轻柔多情,漂泊无依,成为迁客骚人、异乡游子们寄托感情和哀思的信物,表达子们寄托感情和哀思的信物,表达因暮春引发的惜因暮春引发的惜春之情、漂泊的悲凉以及离别的感伤。春之情、漂泊的悲凉以及离别的感伤。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顾炎武 是日惊秋老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相望各一涯.离怀消浊酒离怀消浊酒,愁眼见黄花。愁眼见黄花。天地存肝胆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江山阅鬓华.多蒙千里讯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逐客已无家。注释注释:顾炎武,顾炎武,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在晚秋的背景下,抒写着身事、国事的情怀,首先抒写在晚秋的背景下,抒写着身事、国事的情怀,首先抒写离离情别愫的愁苦悲伤情别愫的愁苦悲伤,然后把,然后把深沉的爱国情怀深沉的爱国情怀与自己的人生遭际与自己的人生遭际结合在一起结合在一起,交织着对交织着对国家的深沉感慨和悲痛国家的深沉感慨和悲痛,以及自身遭遇,以及自身遭遇的的愤懑和伤痛愤懑和伤痛。表达了自己对故国的。表达了自己对故国的赤胆忠心赤胆忠心。梦江南(二首其一)梦江南(二首其一)温庭筠温庭筠千万千万恨,恨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思念远隔天涯的心上人的怅恨之情。思念远隔天涯的心上人的怅恨之情。4、从注解入手、从注解入手注释是鉴赏中值得注意的内容,虽短短几字,注释是鉴赏中值得注意的内容,虽短短几字,却是出题人给的暗示。有些介绍写作背景,或是却是出题人给的暗示。有些介绍写作背景,或是解说诗意,或暗示本诗的用典、意境;有些是介解说诗意,或暗示本诗的用典、意境;有些是介绍相关诗句,或解说诗意,或暗示本诗的用典或绍相关诗句,或解说诗意,或暗示本诗的用典或其意境;有时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本诗的主题、其意境;有时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本诗的主题、情感、写作风格等。情感、写作风格等。5、从题干入手、从题干入手仔细审题,明确方向,这是古诗词鉴赏的核心。仔细审题,明确方向,这是古诗词鉴赏的核心。要仔细审题,分析题目要求,揣摩命题人的意图,做要仔细审题,分析题目要求,揣摩命题人的意图,做到有的放矢。到有的放矢。1、根据题干内容,进行题型归类、根据题干内容,进行题型归类(1)形象分析、描绘类)形象分析、描绘类(2)情感、观点把握类)情感、观点把握类(3)语言赏析类)语言赏析类(4)表现技巧品鉴类)表现技巧品鉴类2、根据题干要求,规范答题、根据题干要求,规范答题画堂春画堂春秦观秦观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无奈春归。柳外画楼独上,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此恨谁知。问:问:“凭栏手撚花枝凭栏手撚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这两句词主要的表现手法是:细节描写(动作描写)。这两句词主要的表现手法是:细节描写(动作描写)。用捻花、放花两个细节(动作)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用捻花、放花两个细节(动作)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庭梅咏庭梅咏张九龄张九龄芳意何能早芳意何能早?孤荣亦自危。孤荣亦自危。更怜花蒂弱,不受岁寒移。更怜花蒂弱,不受岁寒移。朝雪那相妒,阴风已屡吹。朝雪那相妒,阴风已屡吹。馨香虽尚尔,飘荡复谁知馨香虽尚尔,飘荡复谁知?(1)从颈联和颔联看,梅花和作者有着怎样相似的境遇?)从颈联和颔联看,梅花和作者有着怎样相似的境遇?梅花梅花“花蒂落花蒂落”,作者在朝中势单力孤;梅花遭遇岁寒、,作者在朝中势单力孤;梅花遭遇岁寒、雪妒、风吹,作者在朝中受到权臣排挤,屡次遭到贬谪。雪妒、风吹,作者在朝中受到权臣排挤,屡次遭到贬谪。借物抒情(托物言志),通过写梅花所处的恶劣环境,借物抒情(托物言志),通过写梅花所处的恶劣环境,表达自己因受到排挤贬谪而痛苦无奈的心境;通过写梅花的表达自己因受到排挤贬谪而痛苦无奈的心境;通过写梅花的不畏严寒、馨香如故,表现自己在逆境中坚守节操的决心。不畏严寒、馨香如故,表现自己在逆境中坚守节操的决心。(2)本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抒情手法?并简析作者表)本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抒情手法?并简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达的思想感情。庭梅咏庭梅咏张九龄张九龄芳意何能早,孤荣亦自危。芳意何能早,孤荣亦自危。更怜花蒂弱,不受岁寒移。更怜花蒂弱,不受岁寒移。朝雪那相妒,阴风已屡吹。朝雪那相妒,阴风已屡吹。馨香虽尚尔,飘荡复谁知。馨香虽尚尔,飘荡复谁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