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调查报告_1.docx
小学教师调查报告学校老师调查报告1 为切实做好新时期师培训工作,搞好老师培训管理和服务,增加师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我县老师连续教育的制度化、规范化进展,20xx年12月18日,我们利用全县中学校校长力气提升专项培训之机,对参训130名校长、老师及教育管理者(含民办),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了调查,并进行了座谈。被调查对象乐观参与调查问卷活动,座谈发言乐观认真踊跃,客观真实地反映中学校老师对培训工作的需求,提出了中肯的看法和建议。 一、我县中学校老师培训现状 面对新时期教育进展背景,进修学校在顺当了通过“省级标准化办学机构”验收基础上,配备了适用于各学科老师培训的各类专用教室,使之成为集学术报告、教学呈现、老师培训、会议沟通、网络互动等多功能的“学术沟通中心”。20xx年县委县政府投资1400余万元,占地10亩,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的新科研中心大楼已动工建设,完全符合省级示范性老师进展中心创建标准。20xx年5月投入使用,为区域老师培训供应了良好的技术和环境支持。 进修学校利用多种形式开展老师的学习和沟通活动,组织老师赴邻县学校学习沟通,吸取阅历;支持老师参加教育主管部门学办的培训学习班,开拓教研视野;开展学科教研活动集体观摩活动,加强各学科间的横向沟通,提升老师专业力气。20xx年,进修学校组织了中学校老师全员培训、中学校老师英语口语培训、学校校长(含后备)任职培训校内平安学问培训、电子白板及课件制作培训和骨干老师培训,参训老师2300余人次、 二、座谈调查的基本状况 本调查共有130名校长及教育管理者(含民办)参加了调查,其中完成答卷并成功提交的122人,有效答卷率为93。8%。调查问卷为我们自行设计的广宗县教育管理干部远程培训需求调查问卷,属结构型问卷。问卷调查的内容主要是有关连续教育需求问题,共设计了三个方面共18个问题,其中16个问题为选择题,2个问题为开放式问答题。座谈内容涵盖参加培训的动因、期望、类别、形式、培训中的问题、校本培训、培训老师的需求等。座谈会以问答发言的形式进行,共有70人参加。涵盖基层校长和一线老师及部分教育行政管理干部。 三、座谈调查结果说明 1目前最希望参加的培训内容。结果显示,同行沟通,解决实际问题,成为老师的首选,关注度达76。2%。提高“文化学问”,排在了其次位,关注度最低的是“选择课程”项,在27%以下。可见,多数校长老师都特别重视基本的教学技能的提升与沟通借鉴,由于这是最现实的,也是最简洁见效果的。而一些“高大上”的“专家讲座报告”,老师反映“听不懂”“用不上”,不接地气,表现为效果差而不受欢迎。 2希望参加的培训形式。“实地考察观摩与观看、网络远程培训”成为大家高关注的两种培训形式,排在了前两位,关注度均在90%以上。教学呈现研讨、专家讲座仍是大家一般关注的形式,自学反思、小团体体验等形式未被大家所关注。可见,开放性、参与性的培训方式更受到大家的宠爱。 3目前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通过座谈和问卷,大家对培训方式单一的专家讲座理论普遍反映缺乏实践性。教学内容不有用、缺少案例分析、培训理念过。二是对培训时间,大多不希望在周末和假期。而对于工学冲突,大家几乎不特别在意。三是大家普遍视人员紧教学任务重不好支配、经费短缺是制约培训的瓶颈。 四、座谈调查结果的分析与思考 1老师专业化进展和教学实践力气的提高是当前老师关注的焦点。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大环境下,使老师普遍熟识到自身在专业进展方面存在的不足。自身专业技能的提高摆在了每个老师的面前,成为宽阔老师当前最为迫切的需求。这主要体现在老师培训动机、培训期望的调查结果上。当前老师在职培训的关注热点都集中在了个人专业力气的提高方面和实效性方面。 2老师对于培训的期望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对于老师培训的类别来看,老师在这方面的需求是集中与分散并存,一方面老师对于提高教学技能,提高自己的实践力气有较大的关注,同时老师对于教育理论和教育前沿的进展也有确定的关注度。值得留意的是在调查中“老师心理健康学问培训”也有确定的.关注度。在日益紧急,社会压力增大的环境中,老师在逐步关注自身的心理问题。 3传统形式培训影响力削减,互动、参与式培训受到欢迎,基于网络的培训没有得到老师的认可。传统的讲座式培训不再受老师的欢迎。而对于实地考察、观摩的教学培训受到了老师的追捧,关注度最高,达到了97、6%。同时,同行的呈现,共同研讨受到了老师认可,这体现出老师已经熟识到教学的问题不能靠专家和理论解决。主动的参与和沟通借鉴是解决自身进展的核心。同时,被一些专家所推崇的基于信息技术的培训并没有得到老师的认可,综合分析,一方面老师还不能适应这种教、学分别的学习模式,另一方面老师还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学习方式的变革。这应当是今后培训的重点之一。 五、建议与对策 1、创新培训模式,实现共性化引领是老师对培训的最大期望。“会议式”培训始终是我们接受的主要培训形式,从调查来看,随着老师培训需求多样化进展,大班额培训报告会难以满足老师共性化引领式培训需求,因此,培训尽量削减大班额,多增加小班额培训形式。强化参与式、对话式、呈现式、观摩式等形式的培训。 2、围绕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为目标设置培训内容,突出干部老师普遍关注的教育教学热点,切实满足培训者的需求。首先,培训目标定位要以老师教育教学实践为动身点和归宿,生成培训问题,变理念培训为主为教育教学实践力气为主的培训。其次,培训专题零散、不系统是当前培训内容设置中普遍存在的,今后应由重零散性学问专题设置为强化系统性文化素养学问专题设置。 3、网络远程培训仍是今后培训形式的进展方向之一。调查中,大家对网络培训关注不高,但恰恰是应当受到关注却成为老师所忽视的一个问题和方面,究其缘由,主要是由于老师电脑技术及应用水平受到许多限制,因此,在今后的培训中应强化老师信息技术培训的比重。 4、进一步完善组织管理、经费保障机制。调查发觉,目前制约老师参训的因素不是在老师自身,主要在于外在机制的影响。完善培训机制,规范组织管理,应当是当前重点要抓好的工作。具体来说,一是建立各司其职的管理体制。教育局,进修学校,教研部门分类培训,各思其职。以提高老师思想素养为主的培训,由教育行政部门负责。老师的全员培训和专项培训,由进修学校和基层学校负责。提高老师教研力气培训,由教研室负责。二是出台中学校老师连续教育考评方法纳入学校年终工作考核。三是建立培训质量反馈体系。通过问卷调查,提交二次培训和培训心得,教学力气提生自我评估等等,跟踪调研评估,提高质量。 学校老师调查报告2 为了深化了解徐闻县老师连续教育培训状况,促进老师教育工作的可持续进展。我于20xx年4、5月与部分骨干老师、班主任、新老师进行了个别访谈和查阅相关资料;并对徐闻县220所学校上交的20xx20xx学年度连续教育年审学分登记表作了数据统计分析。现将调查结果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若干建议叙述如下。 一、徐闻县教育系统人力资源基本状况 (一)全县老师人数 全县老师6359人,具有专业技术人员总数5380人,其中:高级职称194人(学校4人,中学190人);中级职称3650人(学校2335人,中学1315人);初级职称1536人(学校801人,中学735人)。 (二)人员结构状况 引进的老师以大专以上学历为主,具有实践阅历的高学历的年轻人逐步走上中、高层管理岗位;中、高层管理人员坚持理念与定位培育,这样可以加快教育现在化和较好地实现素养教育与现代文化的融合。 (三)教育局对老师的培训状况教育局对老师每年平均培训天数为06天;平均培训次数为13次;培训支出为管理费用的36;教育局主要有四种培训方式,分别为内部培训、托付外部培训机构进行培训并进行各种现场会加以实践。 二、徐闻县中学校老师连续教育的主要举措 (一)领导高度重视老师连续教育工作 从科学进展教育的思路动身,徐闻县教育局领导把抓师资队伍建设作为进展县教育的根本。近年来,相继出台了徐闻县教育局关于印发中学校老师全员培训方案的通知、徐闻县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学校老师连续教育工作的看法,并正在拟订徐闻县中学校老师连续教育工作嘉奖方法。以上文件对促进徐闻县老师连续教育的深化开展,影响极大。特别是今年县里准备拔专款,用于解决老师参加县级培训的费用。从今年起,徐闻县教育局组织的班主任培训、骨干老师培训、新老师培训、等集中培训已没有收取培训费、资料费。如,免去了以往老师每人每年每科40元的连续教育培训费,仅此一项全县每年就免收了70多万元。今年全县连续教育人数6359人,合格5724人,合格率为90%。 (二)老师连续教育走内涵进展之路 1、把师德教育作为连续教育的重要内容,从抓师德建设入手抓老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增加老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提高老师的师德水平和业务水平。 2、徐闻县连续教育工作重点已从培育数量充分、学历合格的老师转向培育质量达标、力气胜任的老师。统计显示,徐闻县学校、学校、高中老师学历合格率分别是98。53%、100%、90。46%,已超过国家规定标准。 (三)基本形成“县、校”老师连续教育体系 1、开展以需求导向的“送教下乡”活动 为了切实增加连续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每年由各中学校校上报培训需求信息表,进修校分类整理后,组织县内外优秀老师到乡镇学校进行现场课堂教学示范和专题讲座。这样就解决了“理论性培训”与“操作性培训”相脱节的问题,很受基层学校欢迎。本年度共开展了70多场次“送教下乡”活动,脚印遍及全县70多所学校,共3200人次中学校老师参加了培训。 2、县集中培训管理精细化 落实培训项目专人管理,从学员状况分析、培训预案制定、内容支配、活动设计、组织实施等各个环节对培训负责。运用现代成人教育理念,转变过去以讲座或会议为主的培训方式。培训前深化调研,了解培训对象需求,制定培训方案;培训中增加互动;培训后准时反馈。通过自主沟通、小组争辩、现场观摩等形式,充分体现了培训过程的针对性、公正性、参与性、实效性,调动了老师参加培训的乐观性。今年教育局组织参加各类短期培训的老师有2289人,占全县老师总数的36%,是参训人数最多的一年。 (四)初步建立徐闻县中学校老师连续教育评价机制 1、对老师连续教育的评价 将连续教育作为职称评聘的必要条件,纳入老师岗位考核的内容。凡年度连续教育未达学分最低要求者,当年度连续教育为不合格;凡本周期满时,未完成总学分最低要求或未完成每个板块相应的最低学分者,视为本周期连续教育不合格。 凡连续教育年度不合格者,当年年度考核为不合格;本周期连续教育不合格者,不得续聘,不得申报高一级职称,不得评优评先。新老师未完成上岗培训规定学时者,不得转正定级。 2、对学校连续教育工作的评价 制定徐闻县中学校老师连续教育工作考核方法,从今年开头,拟每年对全县各中学校的连续教育工作按组织管理、方案落实、活动开展、绩效(主要包括各学校应培训对象参加县级培训的优秀率、合格率、出勤率)等指标进行全面考核,在此基础上,评出徐闻县老师连续教育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三、徐闻县中学校老师连续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学校对连续教育重视不够 依据20xx20xx学年度连续教育学分验审日程支配,有25%的学校无故不在规定时间送审。部分学校的校本培训应付了事,送审材料在网上下载,明显做假。特别是个别乡镇学校,连续教育送审极其草率,基本没有培训项目的印证材料。 调查显示,大多数老师认为参加连续教育是有必要的,但主动要求参加培训的老师不到五成。学校制定了各种学习制度,组织了各项学习活动,花费了大量的精力财力,而老师却并不乐观参与。上交作业有不少是抄的,学习笔记是检查前连夜赶的,老师自我培训意识、热忱的缺乏是老师连续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二)缺乏连续教育过程管理 目前的连续教育考核基本上还是终结性考核,缺乏连续教育过程管理。考核流于形式,很多时候唯一的考核就是考勤,只要人到场了,甚至只要考勤时人到场了,就可以获得连续教育学分。而学员在学习过程中的评价往往没有准时跟上,尤其是对学员学习态度方面的评价不足,导致学员学习乐观性没有准时提高。这样既缺乏激励性,又助长了形式主义、弄虚作假之风。 (三)校本培训不规范 不少学校不知道校本培训如何开展或者把它完全等同于常规教研活动,没有客观分析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老师专业进展的需要制定相应的培训规划,为了完成规定的校本培训学时任务,敷衍了事。 (四)高中老师参加县以上规范化培训的比例较低 依据徐闻县一般中学校老师20xx20xx学年度连续教育管理实施细则文件要求,不少高中学校老师没有完成连续教育板块要求,表现在参加县以上规范化培训的科目不够,且明显低于学校和学校老师参加县以上培训的比例。学校老师95%参加了县级以上组织的规范化培训,而高中仅为70%。 (五)培训内容难以满足老师需求调查显示,60%的老师把“教学培训”作为培训内容的首选,“通识培训”是最不受欢迎的培训。 培训没有把教育理论、教学论、学科教学三个层面的内容有机整合在一起;没有以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为基点确定培训主题和支配培训内容;没有解决教学实际中的困惑;没有教给老师最迫切和最需要的学问与技能。虽然讲的东西涉及老师应具备的学习内容,但与老师们关注的课堂教学有确定的距离。 四、建议 (一)建立以制度作保障的老师连续教育长效机制 1、中学校老师连续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仅仅当成老师个人的事情,要求学校和有关部门做出系统反应,使连续教育步入良性进展轨道,切实推动老师专业进展。学校要设立连续教育领导小组,校长是第一责任人,由分管副校长、教务主任、骨干老师代表组成连续教育领导小组,具体落实连续教育的开展。 2、依法治训,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对乐观参加培训的单位和个人要赐予物质和精神嘉奖,形成一个爱学习的氛围,变培训的“外铄性”为“内发性”。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使培训成为自觉行为。 3、召开中学校老师连续教育工作现场会,表彰一批连续教育先进学校,发挥连续教育先进学校的示范辐射作用,带动全县学校连续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开展中学校老师连续教育需求调查1、良好的培训效果取决于对培训对象实际需求的全面分析,增加对培训前期的需求调查争论,才能增加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必需对该校老师专业进展需求现状作一次全面真实地了解,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对发觉的主要问题进行梳理,明确一段时间的重点培训内容。在确定了主要内容之后,再选定一些对主要培训内容有关怀的"关心学习内容,使培训内容有系统,有重点。在明确学校培训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每一个老师依据自己的不怜悯况,确定自己的侧重点,形成适合自己特点的培训内容系列。学校制订学校学年度校本培训方案,每个老师依据自己的实际状况,制订个人的年度自我培训方案。 2、接受问卷徐闻县中学校老师连续教育需求问卷调查表,其中包括基本状况、参训目的、对学问和力气的需求、对培训方式准时间支配的建议等,对本县中学校老师进行连续教育需求的问卷调查。对问卷调查数据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依据需求调查状况,针对性的提出本县中学校老师连续教育目标、内容、方法、管理等的初步实施方案,并在学校和老师中广泛征求看法,形成本县连续教育实施方案和学校开展校本培训的指导建议,重在操作层面。开发适合本县中学校老师连续教育需求,具有实践价值,针对性强的课程体系。 (三)立足课堂教学实践开展培训 老师的专业进展始终不行能离开课堂,中学校老师连续教育的目标,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过去,老师培训多接受讲授法的形式,离开了真实的课堂教学情景,理论与实践脱节,老师普遍反映很难把新课程的理念运用到日常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学行为这种实践性学问难于通过别人的直接讲授而获得,只能在教学实践中进展和完善,因此,培训中应多开展课例教学。 深化挖掘校内培训资源,充分发挥骨干老师“传、帮、带”作用,对优秀骨干老师课堂教学进行“观摩研讨仿照创新”,再实行“自我讲课同行研讨纠错重新设计再讲再评”的对比训练,这样以课堂教学案例为载体,通过“在做中学”,提升教育理念与教学行为的结合度,促进理论向实践的转化。 (四)以市县校级课题争论为抓手 课题争论是提高老师教育教学力气的有效途径,也是校本培训的重要形式。老师假如能够完整地开展一个课题争论,就能基本把握教育争论的步骤、方法。具体的争论思路是“发觉问题,确立课题分析问题,查找策略解决问题,开展争论总结阅历,成果沟通”。 争论的课题应当来自于课堂,来自于老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以老师自身最急于解决的真实问题、现实问题为争论课题。 要树立“向教育科研要质量”的意识,以课题做平台,集中精力攻关,解决学校进展和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难题。 (五)加强校本培训管理 1、加强校本培训管理,提高校本培训质量。每年对校本培训的成效作一次评估,评估内容主要有校本培训的组织领导、规划、内容开展状况、效果、个人档案资料、经费支持等,评估结果通报全县中学校校,作为考核校长政绩的必备条件。 2、县连续教育中心要派指导老师到学校了解校本培训开展状况并关怀学校解决培训过程中的困难,查看培训档案资料,确定校本培训内容,关怀制定校本培训方案,建立校本培训制度。 3、做好培训后的跟踪反馈,在培训机构与参训老师之间建立长期、有效的联系通道,使培训老师或机构随时了解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消逝的问题或好的阅历,参训老师也可以随时向培训老师或机构反映新课程实施过程消逝的问题或请求指导。这样可以使老师培训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结束语 通过对徐闻县中学校老师的连续教育进行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培训环节的调查中可以发觉,本县老师连续教育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培训职能的重要性的熟识慢慢清晰。但我们也应看到,在老师连续教育培训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完善的地方,需要不断的加以完善和解决。如何实行有效的方式,有针对性的进行老师连续教育的培训,将教育系统后备人才的储备与老师的职业生涯结合起来将是本县教育系统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重要课题之一。 学校老师调查报告3 一、问题的提出 人类社会即将进入21世纪,将来的世纪将是以智取胜的世纪。面对日趋激烈的科技、综合国力的竞争,世界各国都把成功的希望之光聚集在造就适应新世纪需要的合格人才上,世人称之为“通向新世纪的战略制高点”。而合格人才培育的根本出路在于进行教育改革。现在我国政府明确提出,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希望通过老师为社会进展培育大批各级各类人才。这里的“人才”不是迄今学校教育的“标准化人才”,而是具有竞争意识、独立意识、开拓创新意识和力气的新型人才。为此,要求一千三百多年科举制 影响下的传统应试教育向素养教育转变。举国上下轰轰烈烈地宣扬素养教育,然而声势如雷电交加,成效却细雨绵绵。何以如此?师范教育和学校老师培训该如何改革?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对学校老师的教改思想观念、教育科研力气、教育改革实践状况进行了调查争论。 二、调查概况及结果分析 1调查概况 (1)调查目的及问卷编制依据。由应试教育体制转向素养教育体制,是我国教育改革、进展的必定趋势。而观念的变革是最高层次的革新。对此,国家教育部陈至立部长说,推动素养教育的关键是转变老师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为了解学校老师现有的教育思想观念,从事教育改革实践的状况,同时也为师范教育的改革以及学校老师培育、培训工作的顺当开展查找科学依据。依据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和中学校老师评价指标体系,在征询学校教育专家看法的基础上,我们编制成这份调查问卷。 (2)调查的主要内容。这份包括30个项目的问卷从6个方面对学校老师教改思想状况及教改实践状况进行了调查。这6个方面分别是: 老师对素养教育的理解即素养教育内容体系的熟识; 老师对新的学科教学模式的了解状况及运用状况; 学校开展教研活动状况; 老师补充新学问状况及从事教育科研状况; 老师对现代化教学媒体的理解及使用状况; 老师补充新学问状况及从事教育科研状况; 老师对现代化教学媒体的理解及使用状况; 阻碍素养教育向前推动的因素。 (3)被调查对象的基本状况。被调查的老师共20xx人,分另选自XX市12所市重点学校,1所区重点学校,两所一般学校云一所厂矿学校。被调查老师的年龄在20"50岁之间,学历层次拍中专或中专以上,职称从小教初级到高级。 2结果处理 本问卷发出20xx份,回收1861份,回收率为93。用统训学的方法、技术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处理,分以下几个部分用表格郎形式呈现如下: 3、结果分析 从调查结果来看,目前学校老师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有以下几个特点: (1)从表4中可以看出,有83的老师对当前学校教育教学模式不满意;有85的老师认为应当探究适合素养教育要求的教育教学模式。这说明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众多的学校老师己经熟识到开展素养教育的必要性。 (2)当问及什么是素养教育,将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应当具备哪些方面的素养,应当怎样进行培育时,老师们的回答状况有以下三个类型: 不明确或不知怎么答; 回答不系统,支离裂开; 回答笼统(比如:素养教育就是“五育”全面进行),缺乏深化细致的思考。 这说明老师虽知素养教育一词,但不明确其主要包括哪些方面,应怎样进行。 (3)虽有进行教育改革,推动素养教育的愿望,但缺少实际行动。这一特点从以下几方面可以反映出来: 教研活动。按理说教研活动是提高老师业务素养,进行教学思想沟通,推动教学改革的一条重要途径。但从表2中可知,只有33的老师认为推动了教育改革。 对教学模式的探究及使用。从表4中可以看出,老师中对新教学模式乐观关注并了解的占6、 4,尝试运用的占25。 对同学的评价标准。有88的老师认为绝大多数老师在对同学评价时仍以考试成果论优劣。 现代化教学设备的运用。认为绝大多数老师都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占16。 (4)头脑中缺少不断补充新学问的愿望和教育科研意识。如表1中,经常读教育书刊的老师占37,订阅与专业有关的报纸、杂志两份以上的占21,读懂并吸取别人争论成果的老师只占17,在报刊上发表过文章的老师只占14。 (5)老师的改革意识受学校对老师的.评价标准以及来自社会、家长压力的制约,以致不敢进行教育改革。从表5中可以看出,82的老师认为在教育改革中受到来自这两方面的压力。 三、建议与争辩 从对调查结果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的结论:从我们国家提出素养教育以来,素养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观念的确在逐步地深化老师们的教学意识中,正转变着陈旧的教育观念。但是由于各方面的缘由,比如说,长期以来应试教育在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我国限于物力财力,还不能创办足够的高校满足每个同学的需要,考试仍是选拔人才的主要手段。老师虽意识到教育改革的必要,但毕竟不简洁。尽管如此,素养教育的脚步,并不会停下,由于它是历史进展的必定趋势和民族的希望。 转变老师的观念需要时间,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努力。应当对教育体制进行深化思考,创立推动素养教育的社会大气候。以笔者陋见,提出几点所谓建议请教于同仁。 (一)教育管理者(包括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应切实为老师进行教改制造条件。如建立嘉奖制度,嘉奖具有开拓精神、勇于改革者;科学全面地评价老师工作效果,建立完善、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 (二)通过培育和培训两条途径提高老师对素养教育的熟识,依据学科特点和社会实际构建层次清晰的素养教育体系,使素养教育更具效率性、针对性。 (三)学校应当建立教研活动的检查、监督机制,随时把握教研活动状况,保证教研活动真正起到促进沟通、推动教育改革的作用。 (四)建立和完善业务进修、培训制度。21世纪需要的是有竞争意识、有开拓力气、科研力气和超群教学技能的老师。通过培训增加这些意识和力气。 总之,由应试教育向素养教育转变,关键问题是转变老师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然而老师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毕竟是简洁的。当务之急应当是通过调查等方法了解目前学校老师教育思想、观念的现状。在此基础上,争论探究转变老师教育思想、观念的规律、方法。依照规律创设条件,破除陈旧观念,树立素养教育的思想、观念。 点评: 调查报告讲究两个字“真”和“深”。调查要“真”,调查争论是一项科学工作,应当以严峻而慎重的科学态度对待,实事求是,不能夸张、渲染,更不能搞主观臆测,违反客观规律。从这篇报告看,这次调查能用事实说话,反映当前学校教育的实际,结果可信。调查分析要“深”,是说对于调查结果要深化分析,贵在透过现象看本质,揭示教育规律。这篇报告分析了当前学校老师在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方面的五个特点,而且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几条建议,使报告价值更大。不足之处是取样较小。 学校老师调查报告4 一、问题的提出 课改观念与课改行为的关系比较简洁,两者应当是全都的,课改观念支配、引导课改行为,课改行为反映课改观念。但是,由于种种缘由,二者又常常消逝不全都。课改观念的转变在乐观提倡与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关键作用已被大家所公认。课改观念只有与课改行为高度统一起来,才会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真正实施。那么,当前农村教育工作者的课改观念及其课改行为的全都性如何?有哪些值得留意的问题?本争论以农村中学校老师为对象,试就此问题进行探讨。 二、方法和对象 (一)方法 1、依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进展的准备和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及中学校老师视野中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一书,编制调查问卷一份,问卷有十六个命题组成,各用四个命题分别调查被试者的课程观、同学观、教学观和评价观。被试者对每个命题做出同意与不同意回答之后,还对与此命题相应的课改行为做出选择,问卷把课改行为分为:“预备实施”、“正在实施”、“不预备实施”、“没条件实施”。 2、统计与处理原则:同意某一陈述且在课改行为上选择“预备实施”或“正在实施”项者,视为课改观念与课改行为全都,而选择“不预备实施”或“没条件实施”项者,视为课改观念与课改行为不全都;反之,不同意该陈述且在课改行为上只选择“不预备实施”或“没条件实施”项者视为课改观念与课改行为全都,而选择“预备实施”或“正在实施”项者,视为课改观念与课改行为不全都。 (二)对象 以岔口中学、黄统岭中学、巨城中学、娘子关中学、理家庄职业中学、岔口示范学校、红育口学校、岳家庄学校等8所农村中学校校300余老师作为调查对象,收回有效问卷200份。 三、结果与分析 (一)关于课程观 1、同意“同学是课程的主体,同学也在制造着课程。”命题且在课改行为上“预备实施”者40名(20%);“正在实施”者125名(62.5%);同意该命题但在课改行为上“没条件实施”者21名(10.5%);不同意该命题且在课改行为上“不预备实施”者14名(7%)。 2、同意“生活世界是课程内容的范围。”命题且在课改行为上“预备实施”者15名(7.5%);“正在实施”者174名(87%);同意该命题但在课改行为上“没条件实施”者8名(4%);不同意该命题且在课改行为上“不预备实施”者3名(1.5%)。 3、同意“课程是同学反思性、制造性实践而建构人生意义的活动。”命题且在课改行为上“预备实施”者20名(10%);“正在实施”者135名(67.5%);同意该命题但在课改行为上“没条件实施”者24名(12%);不同意该命题且在课改行为上“不预备实施”者21名(10.5%)。 4、同意“课程的学习活动方式以理解、体验、反思、探究和制造为根本。”命题且在课改行为上“预备实施”者25名(12.5%);“正在实施”者147名(73.5%);同意该命题但在课改行为上“没条件实施”者28名(14%)。 总的来看,在课程观上,大多数农村中小老师对旧的课程观持否定态度且课改行为上不拟实施,对基础教育课程观持确定态度且在课改行为上拟实施或正在实施。但在这方面有两个问题值得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少数农村中学校老师在课程观的问题上仍存在糊涂熟识且以此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若不予以订正势必导致其所在学校教育方向发生迷失。有些农村中学校老师课程观虽然正确,但在课改行为上却由于种种缘由而不能落实。这说明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尽管有课改观念问题,但创设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客观条件至关重要。 (二)关于同学观 1、同意“同学就是在各级各类学校或其他育机构学习的人。”命题且在课改行为上“正在实施”者25名(12.5%);不同意该命题且在课改行为上“不预备实施”者102名(51%);不同意该命题但在课改行为上“正在实施”者73名(36.5%)。 2、同意“每个同学都有自身的独特性(不仅指同学个体之间的差异,也指同学具有独特的精神世界和爱好特长)。”命题且在课改行为上“预备实施”者47名(23.5%);“正在实施”者105名(52.5%);同意该命题但在课改行为上“没条件实施”者37名(18.5%);不同意该命题且在课改行为上“不预备实施”者11名(5.5%)。 3、同意“同学是一个进展中的人,期望同学十全十美是不切实际的。”命题且在课改行为上“正在实施”者45名(22.5%);不同意该命题且在课改行为上“不预备实施”者101名(50.5%);不同意该命题但在课改行为上“正在实施”者54名(27%)。 4、同意“同学是有进展潜力的人,教学中应留意激发同学的爱好,促进同学的进展。”命题且在课改行为上“预备实施”者60名(30%);“正在实施”者91名(45.5%);不同意该命题者无;同意该命题但在课改行为上“没条件实施”者49名(24.5%)。 总的来看,在同学观上,多数农村中学校老师对非正确观念,持否定态度且在课改行为上不拟实施,对正确观念持确定态度且在课改行为上拟实施或正在实施。这里应留意的问题有两点:在同学观上,有些农村中学校老师观念僵化,行为滞后。例如12.5%的中学校老师认为同学是在“各级各类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的人”,这只给同学以角色定位,没指出同学的本质属性,这样看待同学极易造成“只见学问不见人”的"现象。在如何看待同学的进展潜能上全部被调查的农村中学校老师都同意“同学是有巨大进展潜能的”,但在课改行为上没条件实施的现状令人忧虑。经调查了解,他们所说的条件,主要是指实施此项原则和方法的本领、素养。 (三)关于教学观 1、同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需进课堂,课堂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渠道。”命题且在课改行为上“预备实施”者43名(21.5%);“正在实施”者115名(57.5%);同意该命题但在课改行为上“没条件实施”者12名(6%);不同意该命题且在课改行为上“不预备实施”者30名(15%)。 2、同意“课堂教学只要有争辩、探究、信息教育,就是新的教学模式的标志。”命题且在课改行为上“正在实施”者40名(20%);不同意该命题且在课改行为上“不预备实施”者105名(52.5%);不同意该命题但在课改行为上“正在实施”者55名(27.5%)。 3、同意“传统的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应当完全废除,课程改革中应都是现代的教学模式。”命题且在课改行为上“预备实施”者15名(7.5%);“正在实施”者75名(37.5%);不同意该命题且在课改行为上“不预备实施”者60(30%)不同意该命题但在课改行为上“正在实施”者50名(25%)。 4、同意“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需变他主学习为自主学习,突出学习过程中发觉、探究和争论等认知过程,要以培育同学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力气为目的。”命题且在课改行为上“预备实施”者26名(13%);“正在实施”者155名(77.5%);同意该命题但在课改行为上“没条件实施”者19名(9.5%)。 总的来看,在教学观上,多数农村中学校老师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持确定态度,但在这方面显露出的问题也应引起我们的高度留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接受的转变同学学习方式的教学方式流于形式。教学中课堂气氛活跃,但是当一堂结束后同学毕竟学到了什么?老师给了同学哪些学问,完成了哪些目标,学习效果究竟如何?往往老师也不知道,所以在转变同学学习方式的过程中如何更深化的理解和运用恰当的教学方式,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是老师应当考虑的问题。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新的教学模式忽视或者抛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待传统的教学模式我们要实行辨证的观点,接受式运用的好,如老师擅长讲授,也可以主动地向同学传递学问,相反,老师授课会很沉闷,让人昏昏欲睡。探究式学习能启发同学的思维,但是运用得不好,也可能使课堂争辩变得杂乱无章,离题万里。因此,不能在主观上认为接受学习是落后的,探究学习是先进的。老师缺乏课堂调控的技巧,不明确自己在教学观转换中角色意识。结果使课堂秩序混乱,同学的学习缺乏有力的指导这在某种程序上影响教学质量。 (四)关于评价观 1、同意“评价是为了促进同学进展,而不是区分好坏。因此,评价要从重视结果走向过程和结果并重。”命题且在课改行为上“预备实施”者57名(28.5%);“正在实施”者125名(62.5%);同意该命题但在课改行为上“没条件实施”者18名(9%)。 2、同意“同学宠爱质量不错,就是好课。”命题且在课改行为“正在实施”者20名(10%);不同意该命题且在课改行为上“不预备实施”者150名(75%);不同意该命题但在课改行为上“正在实施”者30名(15%)。 3、同意“评价农村中学校老师和班级教学质量的凹凸只能以同学的考试成果为依据”命题且在课改行为“正在实施”者15名(7.5%);不同意该命题且在课改行为上“不预备实施”者105名(52.5%);不同意该命题但在课改行为上“正在实施”者80名(40%)。 4、同意“转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的功能,建立促进同学、老师和课程不断进展的多元化评价体系。”命题且在课改行为上“预备实施”者80名(40%);“正在实施”者60名(30%);同意该命题但在课改行为上“没条件实施”者35名(17.5%);不同意该命题且在课改行为上“不预备实施”者25名(12.5%)。 总的来看,在评价观上,多数农村中学校老师对旧的评价观持否定态度,且在课改行为上不拟实施,对新的评价观持确定态度且在课改行为上拟实施或正在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