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合集15篇.docx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合集15篇学校一班级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1、使同学直观熟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分这些图形。 2、通过动手操作,使同学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3、培育同学初步的观看力气、动手操作力气和用数学沟通的力气。 4、使同学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能够正确辨认和区分各种立体图形。 教学难点:给同学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培育同学的观看意识和力气。 教学预备:生:(每个小组一份)鞋盒、牙膏盒、药盒、磁带盒子;易拉罐、铅笔、茶叶罐;魔方、骰子、小立方体10个;玻璃珠、小皮球、乒乓球。 师:课件、各种形状的实物若干、奖品、四种抽象出的图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出示讲台上的.一些实物:今日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伴侣,你熟识它们吗?(同学自由说各个实物名称,师指出:它们都是同学们生活中的好伴侣。 师:同学们,你们都带来了哪些伴侣啊?跟你的小伙伴们大声介绍一下?其他小伴侣仔细听,看看你们组里有不同的吗? 生分组活动:说出带来的东西的名称 师: 大家带的东西可真多啊!看看这些物体,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吗?(鼓舞质疑)。 今日我们就一起来熟识这些物体 (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 1、学具分类,初步感知 a、动手操作 师:你们看一看这么多物品中,有没有形状相同的物品呢?你们能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块儿吗?请每个小组里的小伴侣共同动手分一分。 同学分组操作,师巡察(2分钟) b、汇报反馈 师:哪个聪慧的小伴侣说说你们分了几类?是怎么分的?(3分钟) 让同学边说边举起来让大家看。 师:他们小组是这样分的,和你们组是一样的吗? c、小结概念 师:每种形状的物体它们都有个共同的名字,你能给每类物体起个名字吗? 指名生回答,师依据同学的回答来规范各种名称,并板书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2、动手操作,感知特点 a、感知长方体 师:(举起球)看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请你也举起一个球,相互看看拿对了吗? 把你拿的球放回盒子里。师带领同学依次放回圆柱和正方体。 师:看看桌子上现在有的是什么样的物体?请小伴侣们仔细看一看,摸一摸你们手中的长方体,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长方体在小组里和小伴侣说一说。(2分钟) b、汇报反馈 师:谁能用嘹亮的声音告知大家,你现在觉得长方体是什么样子的?你是怎么感觉到的?(5分钟) 师依据同学的回答来规范语言名称。并板书:长方体:平面 c、感知正方体、圆柱、球。 师:我们已经熟识了长方体,现在你还想熟识什么形状的物体,就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再向同组的小伴侣说说你的感觉。 d、集体反馈各种物体的特征 师:哪个小伴侣能来说说你熟识的什么物体?有什么感觉? 师依据同学汇报的板书出各种物体的特征。每汇报完一种,老师请不是拿这种物体的小伴侣找一个来看一看,摸一摸,验证了他的感觉后再板书。 e、比较 师:刚才小伴侣们都发觉了圆柱和球能滚,那他们滚的是不是一样的呢? 指名生说出自己的想法,能说清楚就要鼓舞。 3、抽象思维,形成表象 师:这几种物体,假如去掉了它们美丽的外衣,你还熟识它们吗? 课件演示:将实物抽象成几何图形。 学校一班级数学教案2 教学要求: 1、在观看人民币以及换币、取币等活动中熟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知道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 2、初步熟识商品的价格,学会简洁的购物,培育思维的灵敏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爱好。 3、对同学进行疼惜人民币和勤俭节约的教育。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各种面值人民币之间的简洁换算。 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 1、出示例题第一幅图,让同学仔细观看。 2、提问:你们从图中看到些什么?你们买过东西吗?买东西要用什么?各个国家的钱都有不同的名称,谁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 3、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主探究 1、熟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你们熟识人民币吗?请你从盒子里找出熟识的人民币,介绍给本组的小伴侣听。分组活动。 组汇报:让同学在实物投影仪上逐一介绍面值不同的人民币,老师随机补充,并把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分别呈现出来。 認识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 让同学辨认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对同学进行疼惜人民币和节约用钱的思想教育。 提问:小伴侣,你们能把这些人民币分分类吗?请同学拿出盒子里的人民币,小组合作分类。 同学汇报分类状况,并说说分类的"依据。总结同学的回答,引出人民币的种类有:硬币、纸币;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 2、例题其次幅图,要求同学仔细观看。 提问:图中的小伴侣想买什么?(手表) 买手表该付多少钱?(1元) 请同学从盒子里拿出1元钱,比一比谁的拿法多。 同学汇报拿1元钱的不同方法。当消逝拿一个1元的和10个1角的时候,引导同学建立“元”与“角”之间的进率关系:1元=10角 提问:我们已经知道“1元=10角”,那么1角等于几分呢?(1角=10分) 完成填空: 1元=()角 1角=()分 3、试一试:一张1元的人民币可以换几张5角的?几张2角的可以换1张1元的?同桌互换。 请同学说说互换的结果,以及为什么要这样换。 三、应用拓展 1、连一连。(“想想做做”第1题)观看并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每种物品的价钱是多少?有几种面值的人民币?分别是多少? 请同学把要买的物品和对应的人民币连起来。 2、填一填。(“想想做做”第2题) 先让同学说说每个题目的意思,再让同学独立完成,集体沟通,说说是怎样想的。 拿一拿。 (1)“想想做做”第3题。 (2)“想想做做”第4题 思考:用一种人民币怎么拿?两种呢?三种呢? 玩耍:购物。(“想想做做”第5题) 出示货架:橡皮(每块4角),美工刀(每把9角5分),铅笔(每枝4角),自动铅笔(每枝7角),尺(每把3角)。 请小伴侣用1元钱购物,想一想,说一说,可以买哪几样东西?应找回多少钱? 四、总结延长 今日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熟识元角分)知道了什么?(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1元=10角、1角=10分)关于人民币,小伴侣们还知道什么呢?这些面值更大的人民币,我们下节课连续学习。 学校一班级数学教案3 1.使同学在观看、沟通的过程中,初步理解几和第几的不同含义,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并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 2.进一步培育同学合作沟通的意识和语言表达的力气。 3.结合排队等活动,使同学从中受到敬重老人、礼貌谦让等社会公德教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活动1:开车出游。 小伴侣们,今日老师要带大家去个特殊好玩的地方,你们想去吗?那就开上咱们的小列车去吧。(律动开火车,多媒体显示列车开到了动物园) 说明:律动时,要让同学仿照坐车的动作,并配上列车行进及到站时的声音,使同学身临其境。 二、感知新知 活动2:排队买票。 1.动物园一大早就有人来排队买票了。(多媒体显示5人排队买票图) 2.引导看图,自由提有关几与第几的问题。 如:有几个人在排队?老爷爷排第几呢?戴帽子的男孩排第几?小女孩的前面有几人,后面有几人? 3.说一说。 (1)假如是你排在老爷爷的前面,你会对老爷爷说些什么呢?(多媒体演示老爷爷从第五走到了第一) (2)老爷爷兴奋地排到了第一。现在看看戴帽子的男孩排在第几?没戴帽子的男孩排在第几?小女孩前面有几人,后面有几人? (3)刚才我们说的几人与第几人,如5人和第5人,2人和第2人意思一样吗?(板书课题) 4.(多媒体演示老爷爷买完票走了)老师连续提出问题并要求回答。 如:剩下几个人?戴帽子的男孩排在第几?没戴帽子的男孩又排第几?小女孩的前面有几人,后面有几人? 说明:在同学回答的过程中,要适当地加以引导,特别要让同学说清楚是怎么数的。同时,要告知同学排队的时候我们一般都从前面数起。 三、内化认知 活动3:点灯笼。 1.今日动物园可真吵闹,门口挂满了灯笼。我们一起来做点灯笼的玩耍好吗? 多媒体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图。 要求:第一行从左边起点4个灯笼, 其次行从左边起点第4个灯笼。 2.指名在电脑上进行涂色操作。 3.议一议:4个和第4个意思一样吗? 说明:给灯笼涂的颜色不作统一要求,可让同学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并要求说说为什么涂这种颜色。在区分4个与第4个时,假犹如学能明白4个指一共有四个灯笼,而第4个指排在第四个的那个灯笼就可以了。 活动4:我说我家。 1.多媒体出示小丽家楼房图。 2.看图,要求用几和第几这两个词说一句话。 如:这幢楼有5层,小丽住在第4层 3.介绍自己家:你家的楼房一共有几层?你家住在第几层? 说明:在数楼房层数的时候,要引导同学依据房门、窗户和阳台等参照物来数,并要指出数楼房习惯上都是从下往上数。 活动5:猴子捞月亮。 1.快看,动物园里的小猴子又在捞月亮啦! 多媒体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右图。 2.说一说:看到这个画面你想说什么呢? (同学可能会留意到戴帽子的猴子很特别) 3.小组争辩:戴帽子的小猴排在第几?你是怎么数的? 说明:数戴帽子的.小猴子是第几只时,要引导同学先从下往上数,再从上往下数,明白由于数的方向不同,答案也不同。 活动6:课间律动操。 1.选择领操员。(每组各派1名同学排队上台领操) 提问:一共有几个小伴侣上台领操?谁排第一?谁排其次?你是怎么数的? 2.全班仿照动物动作做课间律动操。 3.领操员重新排队下台回原位。 提问:刚才领操员下去时谁排第一?谁排其次?你是怎么数的? 说明:本活动依据同学的年龄特点设计,目的是通过活动解除同学的学习疲乏,调整同学的学习爱好。因此,活动要有确定的时间保证,不得少于3分钟。 活动7:赛车竞赛。 1.小伴侣们的操做得可真不错。接着,我们一起去看小动物赛车。(多媒体出示赛车图) 2.抢答:4号车前面有几辆车?是哪些车? 5号车前面是几号车?后面又是几号车? 4号车前面是几号车?后面又是几号车? 3.小组合作:看着这幅图,你还能提什么问题? 说明:在小组合作活动中,最好是同桌合作或前后桌合作,同时要强调学会敬重,学会倾听,不要轻易打断别人的发言,说话不要太大声,不要影响其他人的沟通等。 四、总结评价 活动8:满载而归。 1.小伴侣们今日在动物园里玩得欢乐吗?不过时候不早了,我们回家去。(律动开列车玩耍) 2.今日我们参观了动物园,学习了几和第几的学问,你能说一句含有几和第几的话吗? 3.今日这节课有意思吗?为什么?现在你知道几和第几有什么不同吗?你觉得你今日表现怎样?满意吗? 说明:在说几和第几时,要启发同学结合实例进行描述。在课末评价时,要引导同学既评价自己,也评价别人,甚至可以评价老师。 学校一班级数学教案4 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数数活动,初步体验数与生活的亲热关系。 2、能运用不同的方法数出百以内的数,知道10个10是100。 3、通过选择合适的数数方法,培育同学初步的观看力气。 设计思路: 1、体现数与生活亲热联系,强调从同学身边的事物动身熟识数。课前支配小调查,课中利用生活中常见物品分类、数数等,使同学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 2、促进同学主动、共性化地学习。数数中鼓舞同学选用自己宠爱的方法或自认为最快的方法进行,对于方法不作统一要求,敬重同学的共性化学习。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老师今日第一次给一年五班的小伴侣上课,先给大家来个自我介绍吧!我姓吴,今年34岁,身高155厘米,体重46千克,家住东山大道138号,每天上下班乘坐11路公共汽车。我平常宠爱听歌,这不刚买了个MP3,花了我398元。 小伴侣们能象老师这样说一句带有数字的话吗?(指名说一说) 看来生活中的数字可真多,你们会数数吗?谁能从1数到20?(指名数) 谁能接着往下数?(数字接龙数到100) 除了一个一个地数到100,谁还有其它的数法?(指名2个2个地、5个5个地、10个10个地数到100) 小伴侣们真聪慧,今日老师就要和大家一起来熟识100以内的数。 板书课题:100以内数的熟识 二、数100以内的数 课件演示主题图:春天来了,草原上来了许多的羊在玩耍,猜一猜一共有多少只?(同学自由猜) 究竟猜得对不对呢,我们还是来数数看吧!(同学翻看书上的主题图数一数) 汇报一下你们数得结果吧!(100只)100可比我们以前学的数多得多呢,你们是怎么数的呢?(同学汇报) 课件演示:10只羊圈在一起是一个十。老师边演示同学边数:1个十、2个十、3个十9个十、10个十) 10个十是多少呢?(同学齐答100) 老师板书:10个十是100 同学学着老师的样子在书上画圈再数一遍。 三、同学操作 同学拿出预备好的小物品,数出100个来,要求使人一看就知道是100个,比一比谁数得又快又准。 同学汇报自己是怎样数的,并呈现自己的物品。 四、数的组成 老师在黑板上摆小棒,同学观看,并说说一共摆了多少根。 师:谁能说说老师是怎么摆的呢?(先摆了2个十根,再1根1根地摆了9根)那么29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呢? 师:你们能照老师的样摆一摆吗? 老师说一个数同学摆出来,并说说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五、巩固练习 完成课后相应的习题。 六、玩耍 数字接龙:老师报一个数字,同学接着数出它后面的5个数或前面的5个数来。 学校一班级数学第四单元经典教案汇总四: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同学把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计算; 2、巩固数的组成概念,渗透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渗透加法交换律; 3、培育同学运用所学的"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力气; 4、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和价值,培育同学助人为乐的思想。 教学重点: 整十数加一位数的计算及实践运用 课前预备: 口算卡、教学挂图(自制)、小红旗、小棒 教学流程: 一、沟通沟通、爱好导入 1、老师出示口算卡,进行口算练习 师:小伴侣们,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10+20=20+10=10+()=30 ()+20=30()+10=15()+()=30 2、夺红旗竞赛 、老师出示挂图,请同学看图写数。师:小伴侣,加油啊,写得又对又快的同学将会获得一面小红旗。 、老师依据同学的回答,在珠子下面写数。 、诱导同学说说以上几个数的组成。 3、爱好导入 师:同学们解决问题的力气真棒,老师很兴奋,你们还想不想解决更好玩的问题呢? 生:想。 师:好,那就让我们连续努力吧! 二、提出问题,师生互动 1、出示主题图,让同学观看 师:谁能告知大家,他们都正在做什么呢? 生1:他们正在买东西呢! 生2: 师:说得好!图上的小伴侣叫小明,小明可宠爱喝牛奶啦!这几天,小明表现得特别好,特别听爸爸、妈妈说的话,他妈妈很兴奋,就带小明到商店去买牛奶。售货员阿姨先给小明妈妈30瓶牛奶,再给小明2瓶牛奶。现在,老师想问大家,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生1:一共买了多少瓶牛奶? 生2:一共花了多少钱? 生3:小明喝了2瓶,还剩多少瓶? 师:你们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解决下面几个问题吧! 老师从同学提出的问题中,选出“一共买了多少瓶牛奶?”和“还剩多少瓶?”的问题板书,逐一引导同学解决问题。 2、教学30+2 师:妈妈一共买了多少瓶牛奶?用什么方法计算呢? 生:一共买了32瓶牛奶,用加法计算。 师:说得真好,那为什么要用加法来计算呢?谁来说说? 生:妈妈拿了30瓶,小明拿了2瓶,问“一共有多少瓶?”就把妈妈拿的和小明拿的合起来,一共是32瓶。 师:你真棒!那谁来告知老师,应当怎样列式? 老师依据同学回答列式(板书):30+2=32 3、教学32-2 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妈妈一共买了32瓶牛奶,小明喝了2瓶后,还剩下多少瓶?应当怎样列式呢? 老师依据同学回答板书:32-2=30 师:谁能告知大家,32-2=30,你是怎样算出来的? 老师引导同学接受多种算法,多让几位同学说一说他们的算法,鼓舞同学上讲台摆演用小棒演示计算过程。 4、教学2+30 师:同学们表现都很棒,现在老师想再出一道题考考大家,比一比谁最聪慧? 老师板书:2+30= 先让同学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相互沟通,最终全班沟通汇报。 三、学问点拔 师:结果是多少呢?你是怎么想的? 生: 师:我们以前已经知道“3+2和2+3”的结果是相等的,只是变换了一下数的位置而已,所以“2+30与30+2”的结果也是一样的。这也是我们以后将要学习的“加法交换律”。 四、实践操作 1、摆一摆,算一算 、老师先摆小棒,同学认真观看后写出算式,并计算 a、先摆3捆(每捆10根),再摆6根 老师巡察指导,指名摆演,集体订正。 b、先摆3捆与5根,然后拿走5根(教法同上) 、老师先写好算式,让同学摆 a、30+5=b、6+40=c、46-6= 老师鼓舞同学进行板演,让同学自由发挥,引导同学自主评价,集体订正。 、“小老师”写算式,同学摆小老师写算式,同学跟着摆,小老师评价。 2、看图列算式 、老师出示挂图引导同学沟通,争辩。 如图: 先摆摆出 再摆拿走 一共=还剩= 请同学板演,并说一说这样做的理由,最终集体订正。 五、巩固与拓展 1、数学小玩耍(小马过河) 师:今日,同学们的表现太棒了!现在,大家愿不情愿用自已所学的数学学问来关怀别人做一件好事呢? 生:情愿! 师:真是好样的!你们个个都乐于助人,都是好孩子。(边说边贴出玩耍图) 师:“三月三”快到了,马妈妈叫小马把节日的礼物送给外婆,可是外婆家又住在才智河的那一边,小马必需算完这些题,才能到达外婆家。小马遇到困难了,让我们一起来帮帮它吧! 老师引导同学完成图上的题目,最终的三道题为开放题,没有固定答案,应让同学多说一说,要鼓舞同学用小棒进行演算。 师:同学们的数学学得真好,轻轻松松就能用自已的学问关怀小马做一件好事,小马和外婆都特殊感谢你们,还祝你们“三月三”欢快。 2、小结 你们今日过得欢快吗?为什么?你又学到了哪些学问呢? 学校一班级数学教案5 教学目标: 1、使同学能运用不同的方法正确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 2、知道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能依据供应的素材,估量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 4、通过熟识100以内的数,进一步培育同学的数感。 教学重点: 数数方法及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 当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数应是多少。 教具、学具预备:课件、呈现台、给每位同学预备数量为100的物品。 教学设计理念: 向同学供应贴近生活的信息资源,通过充分动手操作,让同学体会数是数出来的,并运用各种途径培育同学的数感。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1、师:我们以前熟识过哪些数?(020),谁能从0数到20?(一生数,其他拍手),谁能接着往下数?(23名接着数,到70过后师示意全班齐数并齐拍手) 2、师:大家能数那么多数,真了不起,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经常要用到数数,你能说一说吗?(略) 设计意图:复习20以内的数,了解同学已有的数数学问。 3、师:我们班共有多少位同学?(65位),自己亲自数一数。(同学站起来数班级人数。) 师:谁能说说你数的结果是多少位同学?(同学汇报,确定有不一样的) 师:谁情愿领着大家一起数?(请一名同学边点边数,其他同学跟着一齐数,结果是65位同学。) 师:在刚才数人的时候,39的后面是多少?49的后面是多少?59的后面是多少?你怎么想的? 师总结数的方法:边点边数,点的和数的一样快。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数班级人数,体现数数的方法:边点边数,点的和数的一样快。同时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当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应是多少。 二、实践操作 1、师:这节课我们连续来学习数数。数什么呢?数的东西就藏在你们的抽屉里,快拿出来看看吧。看看自己都拿到了什么物品?宠爱吗? 2、师:现在听清要求,请很快的数出10个物品放在桌子上,放成一堆,仔细观看,10个呀,就这么多。 师:请你再数10个出来。 师:现在是多少了? 师:再仔细观看20个这一堆,20个就这么多。 师:请你把袋子里的物品都倒出来,想想,刚才10个一堆,20个一堆是那么多,再观看一下你面前这一大堆,猜猜这一堆大约有多少? 生猜(略) 师:那么毕竟有多少呢?请你仔细数一数。(同学开头数桌上的物品,有糖、枣、沙枣、棋子、小棒、铅笔、玉米粒等。) 3、同学汇报数的结果 师:你来说说你是怎么数的?(有一个一个数的,有两个两个数的,有五个五个数的,还有十个十个数的?) 师:刚才谁都数的是100?请举起手。其实老师为大家预备的每个袋里的物品都是100,你们数对了。(同学兴奋地欢呼。) 师:有的小伴侣没有数对,我们给他找一找数错的缘由好吗? 同学查找出错的缘由: 1、点的和数的不一样快 2、数的物品太多,有时稍不专心会忘。 3、转整十数时不知道是多少。 设计意图:让同学在估数和数数的活动过程中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学会用多种方法数数,渗透估数的方法,体会精确数出物体个数的方法,体现数是数出来的。 4、师出示100粒大米。谁来猜猜这些大米是多少粒?(生猜) 师:看着这100粒大米,再看看四周同学桌上的100个物品,老师有些不明白,都是100,为什么有的堆大?有的堆小? 生:由于有的物品大,有的物品小。 师:刚才的100颗糖,100枝铅笔,100粒大米我们都可以用数100来表示。(板书:100) 设计意图:进一步理解100以内数的意义,提高估数的力气。 三、探究活动 1、接数,数的组成 师:请你数出35个物品,怎样摆放让人一眼看出来。可以利用老师供应给你的小袋和皮筋。(师事先在物品袋里装了小袋和皮筋) 生数并摆出35个物品来。(老师巡察,指导) 师请一名摆铅笔的同学到呈现台前呈现,再请一名装小袋的同学到呈现台前呈现,并说出这样做的理由。 同学同桌相互检查,改正摆放错误。 师:看着你们的35个物品,同桌相互说说35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板书:35里面有3个十和5个一 师:请你从35开头连续数物品,始终数到42个。 师请一名数小棒的同学呈现42根小棒的摆放方法。说一说42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板书:42里面有4个十和2个一。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理解数的组成 师:从45数到63,63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师:请一同学说一个数,大家接着数。同桌再相互考一考。 师:从88数到100,能行吗? 设计意图:进一步理解数的组成,并会从任意一个数接着往下数 师:同学们数数越来越好了,老师这儿有几幅图,一起来看看。课件分别出示汤圆图和钢笔图。 说出由几个十和几个一。共有多少个汤圆?(课件出示答案) 表示的是几个十和几个一,说说想法,一共有多少枝钢笔?(课件出示答案) 2、估数、数数、100数的组成 课件出示动态的百羊图 师:猜一猜大约有多少只羊?(生猜) 师:毕竟有多少只呢?你来数数吧!(动态的羊不好数,羊多不好数) 师:谁能想个方法,能让我们比较简洁地数出一共有多少只羊?(生想方法) 师:出示把动态的羊10个10个圈起来,用栅栏围住,现在我们再来数一数。(生很快数出是100个) 师:怎么这么快数出来了,生说出数的方法:10个10个数,数了10个十 师:10个10是多少?板书:10个10是100 板书课题:100以内数的熟识 设计意图:进一步渗透估数的意识,体会10个10个数的优越性,并熟识10个10是100,理数100的意义,突破学问的难点。 学校一班级数学教案6 教学内容: 做个加法表。(教材第50页) 教学目标: 1经受小组合作,整理、沟通10以内加法表的过程。 2在老师的指导下,能把10以内的加法算式有规律地整理在加法表中,能够发觉加法表中的简洁规律。 3鼓舞同学乐观参与合作学习,体验与同伴合作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小组沟通,列出全部算式,对10以内的加法进行归纳,从中发觉规律。 难点:让同学进行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经受争论与探究的过程。 教具学具: 10以内加法算式的"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10以内的全部加法,今日我们就来总结一下。以前是老师给你们讲,今日请同学们自己整理我们学过的全部加法算式。你们有信念吗? 设计意图:明确要学习的内容,激发同学自主学习的热忱,为小组合作学习创设良好的氛围。 二、探究新知: 整理加法表。 师:现在同学们先在小组内把我们学过的10以内的加法算式写在卡片上,留意写得越完整越好。 同学在小组内共同争辩写卡片。 学校一班级数学教案7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同学的数数状况,使同学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2、关怀同学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同学学习数学的爱好,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数数活动,使同学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难点:学会观看图片的方法;用语言表达观看的结果。 教学预备: 第23页彩图(或相应多媒体课件),第45页彩图,10以内的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 小伴侣们,从今日开头,你们就是学校生了,要与老师一起学习很多的数学学问。数学学问是很有用的,学会它你就能增长本领,会解决许多生活中的问题。大家想不想学好数学? 我们平常很多时候要用到数数,大家会从1数到10吗?谁来数一数?(伸出两只小手,相互数一数同桌小伴侣有几根手指。与老师一起一边伸手指一边数数。) 二、看图数数: 1、激发观看爱好。 (1)师出示教科书第23页彩图。 (2)师:小伴侣们,你们看,这是一所美丽的学校校。今日是开学的第一天,小伴侣们兴奋奋兴地上学来了。大家看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把你的发觉告知同桌的小伴侣。 (3)问:谁来说一说这幅图上都有些什么?还有什么? 2、数图中的数量。 (1)小伴侣们认真地数一数,这里有几面国旗?(协作同学回答,贴一面国旗图。 (2)师:一面国旗,就可以用数字“1”表示。(同时在图右边对应贴出数字卡片“1”。) (3)老师领读,同学自己小声读。 (4)小伴侣们再找一找,图中还有哪些也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 (5)小伴侣们再数数看,你又发觉了什么?有多少? 三、认读110各数: 1、10个数都数完后,老师先领读各数,然后同桌两个小伴侣相互读一读。 2、可以打乱挨次指数让同学读。 四、数身边的事物: 师:这幅图上这么多事物的数量能用数来表示,那么我们身边的事物能不能也用这些数来表示呢? 你有几个铅笔盒?几枝铅笔? 第一行有几位同学?几位男同学?几位女同学? 我们教室有几扇窗户?几枝日光灯? 你的"右边有几位同学?左边有几位同学? 黑板的上边贴了几个字? 五、小结: 今日,我们一起数了美丽的学校校里面的红旗、花、树木和鸽子等许多东西,还数了我们身边的门、窗、铅笔等事物。下课后,小伴侣们还可以数一数我们校内里的事物。放学后,再数数路上看到的或回家后家里的一些事物。把你的发觉告知你的家人,好不好。 教学反思: “数一数”这节课,是学校阶段的第一节课,也是入学教育课。作为一班级数学的第一单元,数一数之中所用到的数字相对较小,很多小伴侣在幼儿园时就学会数这几个数字了。看图数物体时,只要他们观看的够仔细,信任他们都能数出自己所选物体的个数,所以我感觉着一单元主要是培育同学的观看力,还有激发同学学习数学爱好的目的,在在课堂中尽量给同学发言的机会,培育他们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爱好。所以在上课时,可以尽可能的让同学从不同的角度来数物体,比如数人时可以先数女同学有几个,再数背书包的女同学有几个,再数扎辫子的女同学有几个等等,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比较简洁,但是作为同学进入学校的第一节数学课,要培育对数学学习的爱好,使他们能顺当的适应学校数学的学习是这节课的关键。 “数一数”一课是一班级同学入学学习数学的第一课。为了使同学了解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一上课就运用了轻松的谈话方式唤起同学对数学的爱好。在教学时,先对同学的数数状况进行初步的了解:接着为同学出示明丽的图(课件出示),吸引其留意力,激发同学爱好。教学活动依据先引导同学数图中事物的数量,在抽象出数,然后在回到数数活动中进行,符合同学的认知规律。10以内各数的认读,接受了多种方法,分步骤的练习与反馈,便于全面了解同学的把握状况。最终引导同学数一数身边事物的数量,将数与同学身边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体现数学的广泛性。最终的小结,既对本节课学习活动进行了总结,又进一步将活动扩展到课外,使数学学习走出课堂。 学校一班级数学教案8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能比较娴熟地进行1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 2、用加减混合计算解决生活中的简洁问题,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热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理解图意,正确列式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第1题。 课件演示:池塘边有几只小鸭子在游玩,其中6只在池塘里玩耍,3只小鸭子赶过来跳进了池塘,玩了一会儿,其中有4只小鸭子上岸回家了,剩下的仍在玩耍. 你能把看到的数学问题讲给大家听吗? 同学依据画面内容独立填写算式并算出得数。 沟通:为什么要“6+3”呢?(由于3只小鸭子赶过来,和原来的6只合起来就9只了。) 为什么又要(-4)呢?(由于4只小鸭子回家了。) 2、第2题 师:小狗、小猫、小羊和小猪手上都拿着妈妈给它们的一把钥匙,身后是它们的家。钥匙上都有算式,只要算出得数就能打开自己的家。你能帮它们找到家吗? (1)用线把算式和得数连起来 (2)投影沟通 3、第5题 出示图 1、谁能看图说出几个数学问题/ 2依据画面内容独立填写算式并算出得数。 同学沟通计算过程。(重点说说计算挨次) 同时对同学进行交通平安和做文明乘客的思想教育。 二计算练习 小伴侣们计算得这么快,大家来比一比,看谁又快又对,好吗? 1、竞赛计算第4题 2、出示第6题:横行、竖行上的三个数相加,各得多少? 独立填在书上 反馈、评价、订正 3、出示第7题 同桌竞赛,边指格子边报得数看谁算得快。 三、书写练习:第3题 1、指导同学写算式的格式 2、独立完成 四、拓展练习:拿钱币活动 每人拿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