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脱贫致富先进事迹材料_脱贫致富典型事迹.docx
-
资源ID:7589296
资源大小:43.96KB
全文页数:2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脱贫致富先进事迹材料_脱贫致富典型事迹.docx
2022脱贫致富先进事迹材料_脱贫致富典型事迹 脱贫致富先进事迹材料由我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便利,猜你可能喜爱“脱贫致富典型事迹”。 脱贫致富先进事迹材料5篇 【篇一】 每当盛夏季节,小张村俨然变成了一片世外桃源。只见满山的油桃行行站立,满树的桃果红艳惹人。山边地角,绿葱葱的优质茶叶迎风起舞,三三两两的村民们满脸笑意地采摘着芽尖。熟知这里的人都知道,这一切都与一位平凡却不一般的农村妇女密不行分,她就是XX。 十五年前,来到村,面对满眼的荒山,村里的大多数人都选择了外出打工,她却选择了留下来,坚守这片荒芜的土地。她坚决这满山的土地就是资源,只要好好利用就可以创建出一片新天地,而首选的途径就是种植果树。从今她踏上了风雨旅程,起先靠着一番热忱,苦干了三年,换来的却是一身的债务。缘由是果树的品种不对,种植的技术不过关。痛定思痛,她明白了,科学技术才是唯一的致富之路。于是她买来大量的书籍,刻苦自学,不学不知道,原来自己从前走了许多弯路,于是她又起先调整果树品种,防病防虫,细心修剪,科学施肥,慢慢的走上了一条科技兴农的大路。但是,随着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她又发觉仅仅在家自学,信息太闭塞了,要想进一步地提高效益,就必需走出去,刚好了解外面的信息,将最新的信息化为致富的催化剂。与此同时,村领导也激励她多出去学习。于是她走南闯北,请教高校的专家学者,观看外面的大型果园,科技学问结合先进的阅历,使她受益匪浅。特殊是大量的走访,让她看到了果树发展的新方向,起先注意对优新品种的引进,实现了果树品种的更新换代。如今她的果园面积已有近百亩,种植的全部是目前最优的品种,果子个大、色艳、味好,成为市场上的宠儿,也给她带来丰厚的回报。 凭借自己的坚持与不断地学习钻研,先走上了科技致富之路,但是,她更重视村民的共同致富,于是她把村里闲散的劳动力组织起来,在自己的果园里工作,一方面解决了果园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村民们也可以得到实在的收入,更重要的是让她们学到技术,领会科技的无限作用。部分村民在XX的带动下,还思索着除了种果树,可不行以再辟新路。于是他们从浙江引进优良的茶叶品种,更换原来的老品种,老品种的效益一般在每亩400元左右,而新品种由于发芽早,成芽状,三季都可采摘优质芽孢,大大提高了种茶的效益,每亩的年收入可达4000元。更重要的是让村民们看到了科技的力气,更加激起了他们学习科技的热忱,更加坚决了他们走科技致富道路的信念。 小张村位置偏僻,道路始终难走,在村民们慢慢走上致富道路的同时,XX深知“要致富,先修路”的道理,一方面主动争取,得到村两委的支持;一方面广泛宣扬,在村民中集资,把村民团结起来。足够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使得不到两个月,一条村级道路就贯穿了。从今,这个偏僻的山村交通便利了,村里的茶叶和其它农产品也能快速运出了,大家的致富道路也越走越宽敞了。 但是,荣誉面前她并没有止步,因为她知道路还远的很。她说在这样一个科技引领致富的时代,只有永不止步的人,才能走在发展的前沿,为祖国的新农村建设不断地贡献自己的力气。 【篇二】 XX,1993年诞生,台江县翁腮村人,随姐姐来到木良。自幼在农村长大,祖祖辈辈都靠耕田种地生活。生活在农村加之家中兄弟姐妹多,生活条件要比一般家庭差的多,只能保障基本的温饱。从小看父母日出而作,日落而归,便立志长大要靠自己的力气变更家庭贫困的现状。由于家庭缘由初中就辍学外出务工的她从事过工厂流水线工人、销售员、美容师等职业,自己摆地摊、开洗车场等事业,不断尝试找寻一条可以变更自己,帮助他人一起致富的方法。在外摸爬打滚了8年尝遍生活的酸甜苦辣咸,想要帮助家乡致富的念头始终没变反而更加剧烈。 二、结缘竹鼠遇商机,刻苦学习梦初愿 20XX年初,闲谈中听挚友说起了竹鼠,对养殖爱好的驱使下,李XX通过网上了解关于竹鼠养殖的信息,发觉木良的自然环境,气候均相宜,人工饲养竹鼠。而且竹鼠饲养简洁,疾病少,周期短,繁殖快,销路好,利润高,于是便确定到三穗县滚马乡大湾村竹鼠养殖基地去学习养殖技术。看着可爱肉嘟嘟的小竹鼠,李XX知道自己选对了职业。在基地学习了半个多月,每天都在视察小竹鼠们的生活习性,了解他们的脾气,喜爱的食物,如何繁殖、疾病的治疗等等,慢慢的李XX变成了饲养竹鼠的行家里手。 三、基地建设规模现,带富一方巾帼女 20XX年6月,李XX的竹鼠养殖合作社在木良村成立了。合作社占地150平方米,办公室建筑面积20平方米,储物间50平方米,读书社80平方米,均是根据竹鼠养殖场标准建设。共投资30万元,饲养幼鼠1000只,现年产值90万元,税后利润15万元。当前,李XX的竹鼠养殖合作社已捆绑贫困户16户40余人,共同参加竹鼠养殖,并通过年底分红的方式与贫困户签订协议,将竹鼠养殖的技术、红利与贫困户共享,努力打造一村一品一特色的农业开发示范基地。 【篇三】 她,曾经是行政干部,退休后回来家乡竹溪县蒋家堰镇黑龙洞村,主动请缨倾力帮助乡亲脱贫;她,曾经是一名乡村老师,如今重操旧业创办 “留守儿童之家”、“经典一百悦读社”;她,就是十堰市张湾区车城路街办退休女干部XX。 今年63岁的XX,祖籍陕西岚皋,在她9岁的时候,父亲去世。迫于生活,母亲带着XX兄妹五人,辗转来到湖北省竹溪县蒋家堰镇黑龙洞村定居。黑龙洞村淳朴和善的乡亲收留了他们,村子里给他们上了户口,划了宅基地。他们一家盖了三间土坯房,1971年端午节搬进新居,漂泊无依的生活至此宣告结束。作为长女的XX,受当时家庭条件限制,只上到小学五年级便辍学在家,可辍学后她仍旧好学上进,通过不断自学,辗转走上民办老师、中学语文老师和县教化局教研干事岗位,20岁那年,通过考试成为十堰市张湾区车城路街办的一名干部,从今她远离了这个贫困而暖和的黑龙洞村。 20XX年,她从十堰市张湾区车城路街办党委副书记岗位上退休,日子悠闲自由。本可好好休息,但一次回老家探望亲友的经验,让她萌生回乡扶贫,帮助乡民摆脱贫困的念头。“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40年过去了,自己都老了,可家乡黑龙洞村的许多乡亲照旧贫困,让她甚感伤怀。“我是黑龙洞的儿女,是一名老党员,老干部,有责任为乡民做点事”,62岁的XX告知笔者。 20XX年2月,怀着反哺家乡、帮助乡民早日摆脱贫困的幻想,XX从繁华都市搬回偏远的竹溪蒋家堰黑龙洞村,从今,起先了轰轰烈烈的扶贫、济困、扶智等脱贫攻坚工作。 家乡情怀 她把贫困户当自己的亲人 在XX记忆中,是黑龙洞村的山水哺育了自己,更是黑龙洞村乡亲的关爱与帮助,才有了他们今日的华蜜生活。黑龙洞村,地处蒋家堰镇最西边,土地贫瘠,许多村民还挣扎在贫困线上。回村后,她发觉村里还有许多没有一技之长、没有劳动力,靠自已恒久无法走出逆境的乡亲,她甚至比村干部还焦急,想着法子要帮助贫困户脱贫改善生活条件。20XX年3月,她主动找到村支部书记袁前基,要求去帮扶村里的贫困户,不仅主动要求担当帮扶任务,还要求把最贫困的户包给她,她说“我虽然不是大老板、没挣多少钱,也没有当多大官,但我会尽我所能,为他们对接政策,想想法子,多跑路子”。 她认领了两户贫困户,村民XX不仅是个哑巴,还有智力障碍,妻子常年有病,唯一的儿子在河南上高校,家里就剩下老两口,日子过得相当困难。XX除了每年资助XX儿子5000元学费,还帮助他家解决日常生活难题。与XX结对不到十天,XX的妻子就突发脑血管疾病,XX主动跑前跑后,帮其联系县中医院和市太和医院治疗,还照料其住院。医疗费花费近8万元,除去合作医疗报销部分,其它全是靠XX带头捐款、村民筹钱解决的。另一名贫困户郭元华,没有劳动实力,却有两个正在上学的孩子,同样得到XX每年5000元的资助。 脱贫致富 她启发乡民找到增收好渠道 黑龙洞村的旁边就是黑龙洞水库,这里风光旖旎,景色美丽,许多人慕名前来垂钓游玩。XX想到可以组织贫困户办一家“农家乐”,既可解决游客就餐,还能为贫困户增加收入。于是,黑龙洞村出现了有史以来第一家“农家乐”“黑龙人家”,厨师、服务员清一色都是村里的贫困户。黑龙人家食材几乎全部来自本村,土鸡、腊肉、鸡蛋、竹笋、洋芋、牛羊肉,还有各种山野菜等,都是村民饲养或是上山采摘,XX现金购买的。农家乐开业后生意很红火,许多游客钓友常常会来光顾。开办农家乐不仅让村民在农特产种、养环节实现增收,还能就近打工。村里的留守妇女王花珍,做得一手竹溪风味好菜,丈夫在外打工,XX就把她请来“掌勺”,每年工资近两万元,王花珍逢人就说:“这是守在家门口挣钱”。黑龙人家全部的收入全部用于给打工贫困户发工资,仅此一项,每位贫困户年收入就能达到1.5万元。 给钱给物 不如教化乡民立志气、多读书 地处深山一隅的小村,由于大多数青壮年外出打工,家里留下老人、妇女和儿童。特殊是少数贫困户的孩子们放学回家后,不是在泥沙堆里翻滚打闹,就是拿着大人的手机玩嬉戏,家庭教化的严峻缺失。XX意识到:贫困村之所以贫困,除了自然和历史的客观因素外,更重要的是人的观念、信念、实力素养的问题。不解决这些问题,很难把扶贫工作搞好。送钱送物,不如教化乡民立志气、多读书。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XX把自己家的屋子腾出一间,托人购回几千册以国学经典为主的儿童读物,又花钱购置一批桌椅,黑龙洞村留守儿童之家就这样诞生了。XX给这个“家庭式读书屋”起了个好听的名字“经典一百悦读社”。每天不管多忙、多累,她都会义务帮助孩子们辅导课外作业,指导孩子们诵读国学经典,教孩子们做人的道理。XX从自己的退休金里挤出钱来为孩子们买学习用品,她还给自己立下一条规定,每周为孩子们上课不少于10个小时。XX的亲友在得知她创办的“经典一百悦读社”成立后,纷纷出钱出物出力,支持XX的爱心事业。在XX的提议下,李家亲兄妹3人成立了一个“国学嘉奖基金会”,注册特地的银行账户,每人每年注入不同金额的资金,总额度维持在两万元以上,主要用于嘉奖黑龙洞村酷爱国学的青少年和儿童。受家人托付,XX负责掌管国学嘉奖基金。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忱,她依据“经典一百悦读社”学员的表现,为孩子们发放200元、100元、50元、20元不等的奖学金,最一般的奖品也是文具。每年用于嘉奖孩子们的费用都不少于5000元。为了让更多的农村留守儿童接受国学熏陶,XX还将黑龙洞村的国学教化拓展到周边三个乡村,通过不定期流淌授课,让优秀文化的精髓影响更多的少年儿童。自从有了“经典一百悦读社”,黑龙洞村再也看不到疯跑打闹的“野孩子”,每天放学后,孩子们结伴来到留守儿童之家,围着XX听课讲故事。宁静的山村上空,漂浮着朗朗读书声。XX也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爱心奶奶”。 黑龙洞村留守儿童有了课外活动去处后,XX又起先解决大人们的精神贫困问题,她确定组建一支群众舞蹈队,引导村民参加文艺活动。经过张罗,由黑龙洞村文艺爱好者组成的群众文艺宣扬队成立了,每天吃过晚饭,XX就来到村里的小广场,领着男女老少一起跳广场舞,既陶冶了村民的情操,又增加了村民的身体素养。乡民的文艺宣扬队在XX的带领下,走村窜户为村民表演节目,送去快乐,不仅活跃了乡亲们的业余生活,也增进了友情、培育了文明新风尚。 【篇四】 XX是合作市贫困面最大,底子最薄弱的一个乡镇,自古以来人们“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状况从未变更,假如说黑夜给了黑色的眼睛是为了找寻光明,那么上天给XX绝美的容颜却让人们无尽的践踏了。长期以来主导产业以青稞种植、畜牧养殖为主,群众收入低,生产生活条件艰苦,就在这样一个以粗放型经济为主的乡镇,要想20XX年与全市如期脱贫,困难是不敢想象的。要打好这场战役,必需立起愚公移山的志向,鼓起“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劲头,调动各方力气、形成强大合力,才能实现脱贫目标。 XX镇党委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不断激发党员群众内生动力,使干部群众拧成一股绳,在脱贫攻坚中主动作为。经过不懈努力,XX镇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斗争中大获全胜,顺当与全市“脱贫摘帽”。 一、建强基层组织,凝合扶贫力气 基层党组织是促进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的确定性因素,是实现贫困户脱贫致富,建设小康社会的核心。XX镇党委把夯实党组织建设做为工作之首,有效整合村“两委”班子成员、驻村工作队、驻村第一书记、包扶干部等各方力气。成立了成立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政府镇长任副组长,各包片领导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扶贫工作站,为5个重点贫困村派驻帮扶工作队,1个州级深度贫困村,派遣帮扶工作队。以“三会一课”为抓手,不断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化常态化,主动宣扬党在农村的各项惠农政策,主动培育和帮带后备干部,全面推行“党员带富”工程,引导广阔党员和群众从思想上相识精准扶贫重要意义,树立脱贫致富的坚毅信念,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扶贫队伍的业务培训和管理,我镇多次举办集中培训,培育了一支业务精干、纪律严明、能吃苦耐劳、富有战斗力、凝合力的扶贫工作队伍,为脱贫攻坚供应人才保障。 二、加强产业扶持,提高造血功能。 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根本就是发展经济,发展致富带富的实力。农村经济的发展,一直都是基层党组织工作的第一要务,只有解决好了经济发展问题,才能让群众真正富起来,而要让群众真正地富起来最关键的就是产业项目的发展。富民产业培育工作以“成方连片、规模布局、有序开发、共同发展”的工作思路,精准发力,带动贫困村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针对贫困村的立地条件、发展基础,因地制宜的打造了一批特色显明、优势明显的致富产业。目前已成立了苗木培育基地和藏中药材种植的两个专业合作社,具有肯定规模,辐射带动贫困户20户。同时在麻拉注册成立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与甘南燎原乳业有限责任公司签订牛奶供应合作协议,实现了支部+种植大户+贫困户、专业合作社+企业+农户的经营模式。20XX年户均扶持一万元为392户贫困户入股华羚公司,每年户均分红800元,为9户未脱贫户扶持增收项目2万元,其中一万元到户发展产业,一万元入股华羚公司每年户均分红800元。进一步激活农牧村发展动力,把“三变”改革工作作为发展县域经济、壮大村集体经济、优化乡村治理体系的新举措,成立仁占道旅游度假专业合作社,确定为市级试点单位,充分利用仁占道旅游度假专业合作社优势,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20XX年深度贫困村扶持资金8个行政村共计125万元分别入股华羚公司,按0.8%来进行分红。20XX年西拉奶站、吉利奶站以及邓应高光伏电源、狼毒菌种植等项目资金到位,预料20XX年实现效益。“三变改革”将逐步在我镇生根发芽。 让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成为历史。曾今被采挖的砂石在日复一日中袒露出难看的痕迹,脆弱的洮河生态水域发出了严峻的求救信号。而这一切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号召下得到了快速的解决。生态的复原为一切工作留下了最好的伏笔。 三、着力资源整合,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全党同志肯定要恒久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恒久把人民对美妙生活的憧憬作为奋斗目标。 ”带领群众过上美妙的生活,是基层党组织的使命,更是源源不断的动力,近年来,我镇全力推动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发展条件作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当务之急。近几年累计投资约2亿元,实施了擦吉马路、大江大河治理、中小河流综合治理、村(巷)道硬化、高标准农田建设、桥梁建设、电网改造、危旧房改造、平安饮水、信息化建设、户户通建设等多个项目建设,目前全镇存量农牧村危旧房改造率达100%,平安饮水覆盖率达100%,6个行政村通沥青路、4个行政村通水泥路,行政村道路通达率100%,38个自然村通水泥路,自然村道路通达率100%,动力电覆盖率达100%,建制村3G、4G无线网络通达率100%,户户通全覆盖,大江大河治理项目长达6000米。从20XX年起先,我们严格根据建设规划,扎实推动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各项工作,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目前已实施完成了8个自然村的建设任务,主要建设风貌改造、改厕、门前院落围墙改造、河堤建设及修理、村(巷)道硬化、排洪渠建设、护栏安装、人行道铺装、绿化及苗木栽种、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公厕建设,养畜暖棚建设等。 “很难想象,在我有生之年能在自己家里洗一次热水澡,厕所还是水冲的,在我梦里都是没有想到的”娴熟拨弄念珠的阿克道吉老人乌黑的脸上出现起爽朗的笑容。岁月给这片土地的人不仅是皱纹,更是日新月异的改变,那个常年泥泞不堪的土路变成齐整的油路,“厕所”革命走进了每一个农牧户家中。 XX镇党委从未变更过自己的初心,让群众过上美妙生活就是一切目标,我镇共实施了15个生态文明小康村,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作为扶贫脱贫之举的“提升工程”细心打造。在建设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将生态文明小康村项目与扶贫项目紧密结合、同步实施,精准聚焦建档立卡户,紧紧围绕贫困村整体提升和产业扶贫,坚持补短板、强弱项、脱瓶颈。生态文明小康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抓手,依靠绿色发展的生态文明之路,让产业兴盛、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有的村一个个拔地而起。 四、明确任务,加强保障激励机制 在加大扶持力度、落实政策待遇、树立基层导向上下功夫,把基层干部推动脱贫攻坚的主动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一是实施异地搬迁项目,从20XX年起先,我镇前后异地搬迁51户,为贫困户的生产生活带去了便利。二是实施雨露安排,为21名贫困户子女解决了一批上学难问题。三是坚持把金融支撑作为扶贫攻坚的重要保障,根据“增加金融资金对贫困户投放”的指导思想,以更加明确的目标、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有效的行动,激活“造血功能”,让贫困群众增加内生发展动力,走上可持续的脱贫致富道路,助力全镇脱贫攻坚工作。20XX年精准扶贫贷款232户,1160万元。20XX年精准扶贫贷款140户600万元,信用贷款户23户。截止目前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贷款覆盖率达98.3%。同时主动推动金融扶贫。加大金融政策扶贫宣扬,大力引导金融资金投入脱贫攻坚,用好到户项目资金,统筹解决好住房平安和基础设施问题。 五、加强农牧村人才培训,提高脱贫致富技能 打铁还需自身硬,党组织最大的优势就是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与人民保持亲密联系。XX镇党委坚持提升贫困群众实力素养作为扶贫攻坚的直奔举措,大力开展技能培训,突动身展劳务经济。瞄准401户2143人贫困人口,共举办种植、电焊工、钢筋工、架子工、摩托车修理、烹饪等各类培训班7期,培训农牧民800余人。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培训,使贫困户实力素养有了很大提升,先后输转富有劳动了2000余人次,创劳务收入3000余万元,也进一步提高了劳务技能,达到了拓宽增收渠道,并制定村规民约,树立道德模范,引导教化群众讲良心、讲诚信、讲孝心,使他们与人为善,和谐相处,订正了一些赌博斗殴、欺人讹人的歪风邪气。通过不懈努力,激发了全村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群众发展的主动性、主动性明显增加,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篇五】 西市南坡乡逢鸡村地势坎坷,丘陵遍布,是典型的石漠化集中连片干旱区,而这是靖西市2000亩柑橘产业示范基地的主战场,是该市南坡乡人民群众“石缝求生”的生动演绎,在这里诞生了一批批艰苦奋斗的致富带头人。他们自强不息的精神如同那一棵棵柑橘树一样,充溢着韧劲与朝气,而不畏艰辛、勤劳英勇的陆英荣便是其中的一个杰出代表。 “不拖累全社会进入小康社会的步伐是我的奋斗目标,感谢党的好政策,让我们家过上美妙的生活!”在找寻最美脱贫户的活动中,我们来到了陆英荣的家中,他对工作队感谢道。 陆英荣自幼在靖西市南坡乡逢鸡村百鸡屯长大,是位地地道道的农夫。他为人厚道,朴实乐观,但家境贫寒,因为没有傍身的技能维持生计、配偶久病无法下地劳动等缘由被列为20XX年建档立卡贫困户。面对正在读书的儿子、患病的老婆生活上的逆境,曾经让陆英荣满面愁容! 为逐步摆脱贫困, 陆英荣主动找寻致富门路。因年幼的儿子和患病的老婆须要照看,陆英荣只能从自家耕地上做文章。机缘巧合,20XX年初,南坡乡以“人均一亩桑、户均三亩果”的发展目标做新一轮的特色产业发展再动员再部署,全面推动全乡水果、桑蚕等特色产业。各村屯依据因地制宜原则,宜桑则桑,宜果则果。而正为致富门路一愁莫展的陆英荣,在帮扶干部的入户动员中得知,柑橘树适合在坡度30度以下的丘陵山地,土层深厚、质地疏松、保水排水性能良好、酸碱度适中的土地上种植。联系到自家的实际,陆英荣眼前豁然开朗,家里的石旮旯是正好相宜种植柑橘果树! 为此,当年2月份,他在帮扶干部的主动激励下,在产业奖补、免费发放果苗、技术培训和跟踪指导、贴息贷款、化肥农药物资奖补等一系列实惠政策下,不放过自家山旮旯地里的每一寸土地,扩大果树种植面积,20XX年底全家共种上柑橘树10亩。如今,本是荒芜的石旮旯地,一片片绿油油的柑橘树遍布山坡,郁郁葱葱,生气勃勃,一眼望去,令人心旷神怡,好生艳羡。 每当丰收季节,喜人的柑橘挂着沉甸甸的枝头,满山橙黄色的脐橙点缀在绿叶丛中,阳光照射在陆英荣黑黝黝的脸上,绚丽的笑容是陆英荣发自内心的满意和华蜜。 而在陆英荣在种植柑橘树之初,由于缺乏技术,在移栽阶段,经常主动参与水果技术培训课,向技术人员虚心求教,仔细学习关于柑橘树种植护理方面的学问。 他努力劳作,不辞辛苦,依靠着实惠政策的推动,在地势坎坷条件恶劣的山旮旯里,发扬南坡战天斗地的坚韧精神,严谨根据“种植株行距为3米*3米,每亩植75株”的技术要求种植。并对柑橘进行科学护理,成天在果园和家之间两点一线走动,水果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从20XX年累积到20XX年底已有柑橘面积13.4亩。20XX年底,他家的果园挂果面积6亩,收入近3万元,顺当脱贫摘帽。让山旮旯地长金果,成为陆英荣脱贫致富的真实写照。 陆英荣不仅细心护理柑橘,还利用空闲时间到靖西市区内务工增加家庭收入。 如今,胜利摆脱贫困,有了维持生计傍身之本的陆英荣,于20XX年底将原先仅有的一层房屋加建两层,并且跟城里人一样对房屋进行装修。如今,全家不仅在产业支撑下,有了稳定的收入,还住进了亮堂堂的精装住房,彻底摘掉贫困户的帽子。 贫困户脱贫致富先进事迹材料 贫困户脱贫致富先进事迹材料篇一苗族干部、地区公安局纪委副书记*同志,多年来紧紧围绕全局工作重点和年初工作要点,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狠抓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为促. 脱贫致富 脱贫致富真实残酷的生活,催人奋进的故事 如梦魇般的日子,缓缓绽开。翻开厚厚的笔记本,总是如此的劳碌。潦草的字迹下,掩藏的是一颗奔腾的心。硅步的反复将证明征程的辛酸;勤奋. 脱贫致富典型 脱贫致富典型*,男,今年45岁,家住 ,全家4口人,共有耕地11亩,主要种植制种、玉米等作物。大儿子正在上高校,小女儿也在上初中,儿女上学的花费给本不富有的家庭增加了很多负担。*一. 在脱贫致富先进事迹报告会上的讲话 在脱贫致富先进事迹巡讲报告会上的讲话同志们:这次由XX组织,XX人口计生委、直属机关党工委、总工会、团委、妇联、残联和计生协会主办的“自强、华蜜、和谐脱贫致富先进事. 脱贫致富典型事迹材料 脱贫致富典型事迹材料范文三篇脱贫致富事迹是扶工作的助力军,也为国家脱贫工程开了好头,以下是职场范文网收录的一些范文,希望能为大家供应帮助。脱贫致富典型事迹材料骄阳似火.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21页 共21页第 21 页 共 21 页第 21 页 共 21 页第 21 页 共 21 页第 21 页 共 21 页第 21 页 共 21 页第 21 页 共 21 页第 21 页 共 21 页第 21 页 共 21 页第 21 页 共 21 页第 21 页 共 2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