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统计教学设计_统计表的教学设计_3.docx
-
资源ID:7589607
资源大小:41.68KB
全文页数:2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统计教学设计_统计表的教学设计_3.docx
2022统计教学设计_统计表的教学设计 统计教学设计由我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便利,猜你可能喜爱“统计表的教学设计”。 统计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4页的例题,95页97页的“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并学会用统计表来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 2、让学生在学习统计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索,能从统计的角度提出并解决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 3、让学生参加合作沟通的学习活动,培育数学学习的主动情感和良好的合作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验统计活动的过程,体验不同标准下统计结果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 依据统计须要,正确地分类收集整理数据 教具打算: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小挚友你们还记得我们学校上次实行的运动会吗?我们班有许多小挚友参与了,想不想去看一看?(课件出示学校运动会)森林里的小动物们也实行了一场运动会,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出示课件)看到这个状况,你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有兔、狗、猴三种小动物参与竞赛;它们正在进行长跑、跳高的竞赛。组织学生进行探讨:看了这幅图,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完成统计表并分析 1、(课件出示统计表1)提问:想知道参与跳高的动物的只数,我们可以怎么办?(数一数)数的时候要留意什么?(不重复、不遗漏)师生一起数出跳高的有5只动物。长跑的有多少只动物呢?你能不能像刚才那样去数一数?(生数出结果,师生共同填写8)提问:合计有多少只?你是怎样算的?(课件出示统计表2)师谈话:请小挚友用数的方法,数出结果,填在其次张统计表中,指名回答,师出示结果。 2、比较分析两张统计表(课件出示两张表)细致视察这两张统计表,有什么相同之处?(都有合计,都是13只)有什么不同之处?(课件出示表一是按竞赛项目分类的,表二是按动物种类分类的)为什么合计结果都是13呢?小组在一起探讨缘由。 师小结:两张统计表无论是按项目分类统计,还是按动物种类分类统计,它们都是对运动会中的动物只数进行统计的,所以结果一样。 3、从上面两张统计表里,你知道了什么?你从第一个统计表里知道了什么?(一共有13只动物参与竞赛,参与跳高的有5只,参与长跑的有8只,参与跳高的比参与长跑的少3只;参与长跑的比参与跳高的多3只。)你从其次个统计表里知道了什么?(一共有13只动物参与竞赛,其中有5只狗、2只兔、6只猴,猴的只数最多,兔的只数最少) 同样是一场动物运动会,我们根据项目、动物的种类来分,得出了两个不同的统计表,依据这两个统计表我们可以解决不同的问题。揭题:这就是今日我们要学习的新学问分类统计(板书课题)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1 师说明:运动会结束了,动物们都来到休息室里喝茶,你们看,休息室里有很多美丽的茶杯。(课件出示茶杯图)细致视察,这些茶杯有什么特点?有的有把,有的无把(师说明:有把的茶杯我们称为有把杯,无把的茶杯我们称为无把杯)像这样把这些茶杯分为有把杯和无把杯,你知道这是按什么分类的吗?(形态)(出示统计表1)除了按形态分类外,这些茶杯还可以按什么分类?(价钱)(出示统计表2)生独立完成两张统计表,指名说结果,师一一出示结果。比比两次统计的结果,你知道了什么? 2、完成“想想做做”2 师谈话:动物们喝完了茶,就起先了玩玩具,休息室里有很多美丽的玩具卡片(多媒体出示其次题的图),可以把这些卡片按什么分类?(同桌在一起说一说怎样分类,师相机出示两张统计表)表一按形态分类的,三角形的后面两个方框应填什么?学生独立填写然后统计结果,指名回答,师生共同统计。表二按颜色分类的红色后面应填什么?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课件出示结果)。从每个统计表里,你知道了什么?(同桌相互说一说,指名回答) 3、完成“想想做做”3 小动物们玩过了这些卡片,茄子老师想考考他们,小挚友你们情愿帮助这些小动物接受茄子老师的考验吗?(课件出示第3题图)引导学生看懂图意。提示学生用画对勾的方法统计,然后完成统计表。提问:哪个年龄的人数最多?哪个月诞生的人数最多?(回答第一个问题要看第一张表,回答其次个问题要看其次张表) 4、完成“想想做做”5 师谈话:经过一天激烈的竞赛,动物运动会最终胜利地落下了帷幕,为了留住那一个个令人难忘的场面,大象校长拿起手中的相机给小运动们拍下了很多照片(多媒体出示第5题的照片图),可是大象校长不知该给这些照片怎样分类,你们给帮助大象校长吗? 先在小组里说说怎样给这些照片分类? 指名回答,得出以下分类方法:按颜色分、按图片上的动物只数分、按拍摄方式分) 出示书上97页的统计表,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师一一出示结果) 四、全课总结 小挚友,今日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学问?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其次课时 统计练习 教学内容: 教科书96页的3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通过练习,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会用统计表来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 2、组织学生参加学习活动,沟通开展统计活动的体验与技巧,提高数据处理的实力。 教学重点: 学会按不同分类标准分类,经验统计过程并学会分析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接着练习统计的有关学问(出示课题)。 二、练习巩固 1、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师谈话:小挚友们,你们参与过爱好小组吗?你参与过哪个爱好小组? 张力同学调查了我们学校绘画爱好小组的同学们的状况(出示张力调查的原始材料) 提问:(1)张力同学调查了同学的什么状况?一共调查了多少位同学? (2)组织探讨;依据这个调查表,怎样对这些效据进行整理,怎样进行分类?(依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书上的两个统计表。) (3)请学生们独立分类整理,并填写。 (4)组织学生在组内进行沟通,说一说自己在这两张统计表里分别知道了什么,再组织全班进行沟通 2、小结: 同是一张调查表,但依据不同的分类整理,我们可以得到不同的统计表,可以解决不同的问题。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1)依据刚才张力同学的调查,我们了解了绘画爱好小组的同学们的一些状况,我们也来进行一个类似的调查。 (2)以小组为单位,先调查组内每位同学的年龄及诞生月份。 (3)全班汇总,算出合计数,请学生完成课本第97页上的统计表。 (4)全班沟通体会。 三、课后拓展 依据你想了解的状况,绽开调查,并制成相应的统计表。 第三课时 实践活动你能跳多远 教学内容: 课本第98-99页实践活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明晰发觉问题提出假设收集数据、解决问题三个部分,提高统计实力。 2、通过以学生生活中的实践问题为中心设计的实践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步骤。 教学重点: 通过详细实践活动,学会发觉问题、提出假设、收集数据,提高统计实力。 教具打算: 卷尺或弹簧尺 教学过程: 一、活动前打算: 1、以自由结合为主,每6人一组,其中一人为组长,两人负责看尺子上的刻度,一人纪录,两人负责监督。 2、每组打算一把弹簧尺 二、引导学生发展问题,提出假设 1、引入:体育课上我们都练习过立定跳远,谁来演示一下? 2、提问:除了双脚跳,我们还可以怎样跳? 3、质疑:你觉得是用双脚跳得远还是用单脚跳的远?是左脚跳的远还是右脚跳的远? 小组探讨:怎样跳得远? 三、分组探讨,进行测量统计 1、指导学生测量的方法:先划一条直线,作为跳远的起点,从起点向前跳,跳定后由一个人从起点:尺子的0刻度,另一个人将尺子拉长至跳远同学的脚后跟,再将尺子上的刻度登记来,这就是那位同学跳远的成果。 2、每6人一组起先测量记录,要求每种方法都跳一次,并做相应的记录。 四、组织探讨,得出结论 1、小组将刚才活动中一系列的数据填入课本第99页中的三个蓝色表格中,再探讨:通过实际得出了什么结论? 2、组织全班进行沟通。 3、依据双脚并拢跳的数据,用不同标准分类统计。 4、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感爱好的问题,并开展相应的统计活动。 期末复习 一、复习内容要点分析: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增进对本学期所学学问和方法的理解,明晰各部分内容的发展线索以及相应联系,促进各项数学技能的形成,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力。这部分内容一共分四段支配:第一段主要复习千以内数的含义以及千以内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练习相应的口算、笔算和估算;其次段主要复习相识方向、分米、毫米、角和直角等本学期所教学的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学问,描述简洁的行走路途,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画指定长度的线段和在平面图形中找出直角,巩固相关概念;第三段复习有余数除法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并让学生应用这些计算解答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第四段主要复习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以及本学期所教学的统计内容。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驾驭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能正确理解并解答有关平均分后还有剩余的简洁问题。 2、使学生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千以内数的含义,驾驭和在千以内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以及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相关口算、笔算和估算,提高运算实力。 3、使学生通过复习能正确解答“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以及一些两步计算的简洁实际问题。 4、使学生通过复习进一步感受分米和毫米的实际长度,明确米、分米、厘米和毫米的实际长度,明确关系。 5、使学生通过复习进一步驾驭用学过的方位词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能看懂简洁的线路图,并能依据要求描述简洁的行走路途。 6、使学生通过复习能正确区分直角、锐角和钝角,进一步积累相识平面图形的阅历。 7、使学生在复习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学问和方法的内在联系,提高综合运用所学学问解决简洁实际问题的实力。 三、复习难点: 会解决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及相应的实际问题,加深和巩固图形、统计方面的学问。 四、复习难点: 会用统计表来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巩固有余数的除法和两位数和一位数相乘的计算。 五、课时划分: 复习千以内的数和统计学问 1课时 复习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及相应的实际问题 1课时 复习图形方面的学问 1课时 复习有余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及相应的实际问题 1课时 第一课时 复习千以内的数的相识和千以内数的加减法 复习内容: 课本第100101页期末复习第17题。 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千以内的数的含义,驾驭和在1000以内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以及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相关的口算、笔算和估算,提高运算实力。 复习重点: 认数、读数、写数,千以内数的口算及笔算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学期我们学习了很多的新学问这节课起先,我们将把它们有条理的进行梳理,今日复习的是有关千以内的数的相识和千以内数的加减法。(板书课题。) 二、复习1000以内数的相识 1、读数方法的复习。 (1)出示计数器,请学生从右往左,依次说出数位的排列依次。 提问:百位的右边一位是哪一位,左边一位呢?千位是右起第几位? (2)在计数器拨出四十七。 提问:这个数是由几个 十、几个一组成的,是多少? 在百位上再拨3个百。 提问:现在这个数是多少?为什么是三百四十七? 指出一个数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就是几百几十几,依据这个规律,我们可以读出万以内的数。 (3)在数位依次表中写出6 57、972,指名读一读。 提问;想一想,像这样的数要怎样读? (4)想一想:假如一个数的中间有0要怎样读? 出示:60 9、405。 指名学生读一读,再齐读。 说一说:中间有0的数要怎样读? (5)再出示:320、900。 请学生先说一说数的组成,再读一读。 提问:末尾有0的数怎样读? 2、写数方法的复习。 (1)出示:二百六十三。 请学生说一说它的组成,在计数器上是怎样拨的?(依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拨数。) 指出:在计数上拨珠,要看清这个数的组成有几个百,就在百位上拨几个珠。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拨几个珠,有几就在个位上拨几个珠。写数也是按这种方法,在各个数位上写出数字来表示。 (2)出示:三百二十 五、六百一十七。 请学生说一说每个数的组成。 说一说每个数是怎样写的。(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3)出示:五百零 七、九百零三。 请学生说一说每个数的组成。 说说每个数是怎样写的。(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提问:为什么这两个数中间有一个零? 小结:假如哪一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4)出示:六百二 十、一千。 学生写数。 提问:为什么这两个数末尾的0的个数不一样呢? 请学生小结:如何写一个千以内的数。 3、完成复习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组织沟通:如何连线的。 4、完成复习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 5、完成复习第2题。 用数字卡片0、 2、 5、8摆一摆,组成一个三位数,并读一读。 找出最大的数和最小的数。 (3)再用数字卡片 1、 6、7,摆出一个最大的三位数和一个最小的三位数,并说一说是怎样摆的? 三、复习千以内的口算及笔算、估算 1、完成复习第4题 (1)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 (2)指名说得数,集体订正 (3)指名几题让学生说说口算方法 2、完成复习第5题 师谈话:做完了口算题,我们再来做几道笔算题。 (1)生独立完成,指名几题板演 (2)集体评议,错的改正 (3)比较:通过计算,再视察,想一想每组的上下两题有什么不同? 3、完成复习第6题 (1)生读题,独立完成 (2)集体评议 (3)用竖式计算加法和减法,各是怎样验算的? (4)小结:加法用交换两个加法的位置进行验算,而减法是用差加减数进行验算。 4、完成复习第7题 (1)生读题,完成第一问 (2)同桌间估计一下走哪一条路近,指名说估算方法,集体沟通 四、全课总结: 今日我们主要复习了什么内容?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内容? 其次课时 复习相识方向、分类和毫米、角和直角 复习内容: 课本第101102页期末复习第812题。 复习目标: 1、使学生通过复习,进一步驾驭用学过的方位词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能看懂简洁的路途图,并能依据要求描述简洁的行走路途。 2、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分米与毫米的实际长度,明确米、分米、厘米和毫米间的关系,能正确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测量并描述物体的长度。 3、使学生通过复习,进一步巩固对角和直角基本特征的相识,能正确区分直角、锐角和钝角,进一步积累相识平面图形的阅历,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具打算: 三角尺一副、米尺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主要来复习方向、分米和毫米、角和直角这三部分学问。(板书课题) 二、方位学问的复习 1、出示期末复习第8题图。 (1)提问:请学生们视察插图,你能找到哪一面是北面吗?依据什么找的? 依据指向标,你能说出我们学过的八个方向吗?(生在图上把八个方向标出来) (2)请学生分别说一说:小华、冬冬、小军、小芳四个小挚友的家在学校的哪个方向。 2、组织学生探讨沟通他们各自的上学路途是什么。 (1)分小组探讨、沟通。 (2)组织全班进行沟通。 三、长度单位分米、毫米的复习 1、长度单位的复习 (1)提问:在日常生活中长度单位有什么用处? 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生说,师板书) (2)请学生比划l米、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长度。 提问:你的直尺大约是几分米?数学书的封面的宽大约有几分米?课桌的长大约有几分米? (3)请学生们量一量自己铅笔长是多少厘米,橡皮厚多少毫米。 2、完成期末复习第9题 (1)学生们独立完成。 (2)提示留意:填写时应与相关的实物相联系。 3、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复习 (1)请学生们说一说它们之间的进率。 (板书:米、分米、厘米、毫米) (2)完成期末复习第10题 学生们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分别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4、量线段、画线段的复习 (1)说一说线段有哪几个特征?(有两个端点、是直的。) (2)想一想:怎样用刻度尺量一条线段的长度?(强调:要从0刻度量比较好。) (3)完成期末复习第11题。 学生们先按要求,画出两条线段。 指名说一说哪条线段长一些。 提问:为什么4厘米长的线段要长一些? 四、角和直角的复习 1、提问: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2、找出下列图形中的直角 (1)学生独立完成。 (1)指名说一说推断的方法。 提问:直角可以用什么符号表示?比直角大的角是什么角?像第一幅图中的角叫什么角?为什么是锐角? 3、完成期末复习第12题。 学生们独立完成,集体评议。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内容?你又有了些什么新的收获? 第三课时 复习有余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 以及用乘、除法解决的实际问题 复习内容: 课本第102103页期末复习第1319题 复习目标: 1、使学生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驾驭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能正确理解并解答有关平均分后还有剩余的简洁实际问题。 2、使学生通过复习,驾驭两位数乘一位的口算及笔算方法,能正确计算,提高正确的计算率。 3、使学生通过复习,进一步熟识数量间的基本关系,能正确解答“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简洁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日这节课,我们复习有余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以及用乘、除法解决的实际问题。 二、复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1、复习口算方法 (1)出示: 30×2 13×3 60×3 24×2 (2)指名学生一题一题地口算。 (3)结合每一组口算提问: 第一组口算时,每一题分别是怎样算的? 指出:在用几十和几相乘时,可以把它看作几乘几,用乘法口诀来计算。 第组的每一题,你是怎样口算的?这类题在口算时要留意些什么? 指出:遇到像这样的题,我们要一位一位地乘,每次乘得的积要把它写在相应的数位上。 2、完成期末复习第13题。 (1)学生们独立完成。 (2)对有错的题目要刚好查找缘由,进行订正留意了解完成的状况和正确率。 三、复习有余数的除法 1、指名板演,学生笔算。 27÷5 42÷6 37÷7 62÷8 (1)学生按要求笔算。 (2)指名说一说笔算过程。 提问:为什么42÷6没有余数,而其他3题都有余数呢? (3)提问:有余数除法中的除数和余数的大小有什么须要留意的? 2、完成完成期末复习第14题。 学生独立填写,指名说算式,集体评议。 指名学生说说每个算式表示的意思。 四、复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 1、整理笔算方法: (1)请学生们笔算14× 8、35×5,指名两人板演。 (2)集体订正时,指名说一说笔算过程。 2、小结:笔算乘法时,要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哪一位相乘的积要写在那一位上;每次乘得的积满了几十都要向它的前一位进几,每次进位的数不能遗忘在下一位的计算中加上。 3、完成期末复习第15题的第一行的4题。 (1)学生们独立完成,指名四人板演。 (2)集体订正,说一说每题的笔算过程。 (3)对于错误之处,应予以刚好的指导和订正,留意了解完成的状况和正确率。 五、复习解决问题 1、完成期末复习第16题。 (1)学生读题,明确题意 (2)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3)指名生板演,提问: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4)让学生说说单位名称分别是怎样选择的? 2、完成期末复习第17题。 (1)学生读题,明确题意 (2)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3)指名生板演,提问: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3完成期末复习第18题。 (1)出示第18题的四幅图,请学生说一说每个花坛的形态。 (2)再出示每边的长度。 提问:依据所给的每边的长度,你能估计出哪一个花坛四周的栏杆最长吗?怎样估算的? 同位相互说一说,再指名说。 指名生说说是怎样估计的? (3)请学生分别算一算,验证自己的估计是否正确。 (4)提问:我们一般可以怎样进行估算。 4完成期末复习第19题。 (1)出示第19题的表格,让学生说说从表中分别知道了什么? (2)提问:依据这些信息,你能计算出下面三个问题吗? (3)学生们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时,指名说一说各自的解题思路。 六、全课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又收获了什么?还有什么不会的学问吗? 第四课时 复习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以及统计 复习内容: 课本第104页期末复习第2024题 复习目标: 1、使学生通过复习,进一步熟识数量间的基本关系,能利用这些基本的数量关系,正确解答一些用两步计算的简洁实际问题,进一步积累从实际情境中发觉和提出数学问题以及合理选择信息解决问题的阅历,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育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2、使学生通过复习,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能依据不同标准分类整理相关的数据,感受标准对于分类的意义,进一步增加数据意识、发展初步的统计观念。 复习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日这节课,我们复习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以及统计。(板书课题) 二、复习解决问题 1、完成期末复习第20题。 (1)出示题目,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提问:这题我们已知什么,要求什么? (2)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列式计算。 (3)集体订正,订正时提问:第一步先算的什么,其次步又算的什么? (4)小结:我们在解答此类类问题时,肯定要仔细读题,理解已知条件与问题的关系,从而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2、完成期末复习第21题 (1)出示题目,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提问:这题我们已知什么,要求什么? (2)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列式计算。 (4)小结:我们在解答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几或少几的数”时,要先算出这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3、完成期末复习第22题。 (1)请学生看题后完整在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提问:已知什么,要求什么? (2)学生们独立完成。 (3)集体订正,提问:你是怎样解答的?为什么这样解答? 4、完成期末复习第23题。 2、完成期末复习第21题 (1)出示题目,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提问:这题我们已知什么,要求什么? (2)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列式计算。 三、复习分类统计 1、出示图,生思索可以按什么分类,说给同位听。 2、集体沟通,得出分类方法 3、学生独立填写表格,集体订正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学问?你有些什么收获? 统计教学设计 统计教学设计目标导航1学问与技能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 2数学思索学生能依据简洁的问题,选用适当的方法收集数据。 3解决问题学. 统计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统计教学设计定州邢邑小学 李小燕【教材简解】义务教化小学数学新课标,把统计学问作为小学数学基础学问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特殊强调让学生体会统计的过程,和对统. 统计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数学下册统计众数教案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目标:相识众数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统计学问的价值。通过活动让学生经验统计的过程,并理解众数的意义. 统计教学设计 统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针对本班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具有肯定合作沟通学习的基础及具有初步的统计学问,故设计教学目标如下:1、让学生经验和感受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 统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经验在情境中体验随机出现的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和方法,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洁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2初步相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28页 共28页第 28 页 共 28 页第 28 页 共 28 页第 28 页 共 28 页第 28 页 共 28 页第 28 页 共 28 页第 28 页 共 28 页第 28 页 共 28 页第 28 页 共 28 页第 28 页 共 28 页第 28 页 共 2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