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说课稿_2.docx
小学数学说课稿学校数学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分数的初步熟识”是人教版数学三班级第7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同学在把握了一些整数学问的基础上初步熟识分数,分数与整数有很大的差异,是数概念的一次扩。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教材将分数的学问分段教学,本课是“初步熟识几分之一”。它是熟识几分之几的基础,是本单元教学内容的“核心”,也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这节内容需借助多媒体演示和同学所生疏的具体事例,通过演示和同学操作,使同学理解一些简洁的分数的具体含义,让同学体会到分数来源于生活,而且是在“平均分”的状况下才产生分数。 二、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特点,本节课我确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直观熟识几分之一,初步形成关于几分之一的表象,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直观地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2、经受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分数的过程,通过直观演示、操作、观看,小组合作一系列学习活动,感受几分之一的形成过程。 3、感受主动参与、合作沟通的乐趣,感悟分数只是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获得运用分数学问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三、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分数的含义,初步建立几分之一的概念。难点是理解分数的含义。 四、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三班级的同学,他们已具有确定的整数学问,在生活中也常常会遇到一些不能用整数来表示的量,虽然他们在生活中能理解一半和一多半的概念,但只能模糊地来表示某些量。初学分数,由于分数这一概念比较抽象,与整数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同学初学分数会感到困难。 针对这些状况,我接受了:情景教学、演示、引导等方法让同学在自主探究中猎取学问,达到最终的学习目的。学法:同学通过分,涂,折,说等手段及多媒体关心教学,让同学经受学问的发生、进展过程,从而达到关怀同学主动获得学问的目的。接受了自主探究,动手实践,观看发觉,合作沟通等方式,使同同学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共性的学习。 五、教学程序 这节课我支配了四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创设问题,引入课题。 1、出示“平均分”,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你觉得平均分怎么样? 2、把6本本子平均分给2个人,你会吗?每个人分到多少? 3、2支笔呢?平均分给2个人,每个人分到多少? 4、1个圆饼呢?平均分给2个人,每个人分到多少? 创设同学所生疏并感爱好的现实问题,激发同学的爱好,让同学以饱满的热忱投入到探究之中,体验分数的产生。 其次个环节:动手实践,自主探究 在这个环节里我支配了三个步骤,分别是: 1、熟识 1/2 由疑问“怎么表示这半个蛋糕呢?”来产生分数。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类似这样不足一个蛋糕的状况,用整数是无法表示的,在数学中引入了分数,可以用1/2这个分数来表示这个蛋糕的一半,让同学说说1/2这个分数是怎样产生的呢? 动手操作是同学必需具备的数学力气。让同学用手中的长方形折一折,找到1/2 ,并用斜线涂上颜色。涂好后说一说1/2是怎么来的?在这个环节设计 “ 折一折 ” ,就是让同学进一步理解 的意义,为后面让同学动手操作,发觉新的分数作了铺垫。 接着同学动手折纸表示后反馈:说说自己的1/2是怎么来的?并且有意识地收集同学作品: (1)为什么都能表示1/2 ? (2)图形不一样,为什么都能表示1/2 (3)为什么一个1/2大,一个1/2小 经过多次比较,去掉1/2的表面属性,提取1/2的本质属性。 (4)下列图形能用1/2表示吗? (5)在生活中能找到1/2吗? 2、熟识几分之一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在同学初步理解1/2后,依据同学的生活及学习阅历,自主地学习探究几分之一,培育同学进行尝试学习的意识,让同学获得发觉的喜悦。这一步我接受了活动让同学自主学习几分之一。 活动要求: 想:在心里想好一个分数 写:将这个分数写在方格纸上 选:选择一种自己宠爱的方式来解释这个分数是怎么来的 3、比较分数的大小 这个环节分两个层次。首先,我出示了课件,先出示一条红纸条,告知同学可以用“1”来表示,再出示涂了一半颜色的纸条,让同学估量出1/2。这时再出示涂1/3颜色的纸条,让同学估量出是1/3后,老师问:同一张纸条的1/2和1/3哪一个大?这里只要让同学从图上直观的看出哪个分数大就可以了,简洁的说一下为什么。接着再来估量1/6,可能有一些难度,但有了前面的1/3作铺垫,同学应当可以估量出。最终再比较1/6与上面两个分数的大小。这个活动进一步丰富了同学对几分之一的熟识,让同学在经受观看、比较、分析、概括等思维活动后自主探究出结论,同时也培育了同学的估算力气和对数的感觉,也通过直观图形让同学体会了1/2、1/3、1/6和1的关系,为后面学段连续学习分数打下伏笔。 其次是让同学动手自己解决课本第93页第3题,进一步理解几分之一,和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让同学在直观图形的引导下,感到分数也有大小,点燃同学探究的火花,激发同学猛烈的求知欲,去探寻其中的神奇 第三环节:综合实践,巩固运用1、比较大小 2 、先看图估一估,在填上合适的分数 通过多层次的练习,关怀同学巩固新知,活跃思维。 第四环节: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学校数学说课稿2 说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一班级上册第六单元“连加、连减”第一课时。 教材简析 在新课程标准中,有明确指出各个学段进展同学计算理解的具体目标。本单元是联系同同学活实践中,让同学体验连加、连减的方法和步骤,从而初步培育同学的观看探究力气,属于培育同学学习20以内进位和退位减法的重要基础也是本单元的难点之一。它主要在计算过程上,要分两步进行计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其次步计算要用第一步计算出的得数,而同学往往忘掉第一步的得数。为了关怀同学顺当把握连加、连减的计算挨次,克服计算障碍,就着重训练同学把先算的数记在脑子里,起到较好的效果。 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标准中对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具体化为四个方面:学问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依据以上四点,结合本节课的实际,我制定以下的教学目标。 (1)让同学初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把握连加、连减的运算挨次,并能正确计算,培育口头表达力气。(学问技能目标) (2)让同学依据图的有序排列,找出规律进展初步的探究意识和体验学习的乐趣。(力气培育目标) (3)初步培育同学按确定挨次进行计算的习惯。(素养培育目标) (4)在活动中引导同学进行比较、推理等思考活动,让同学感觉到 数学就在身边,学习数学是好玩的,以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情感态度目标) 教学重点:理解并说出连加、连减的含义。 教学难点:依据图意,找出规律,培育同学的探究力气。 说教法与学法的设计 本节课要让同学在具体生活的过程中获得相关的体验,不能把它作为单纯的学问点来讲授,而要在已有阅历的基础上让同学获得体验和理解。结合一班级同学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和本节课学习素材的特点,实现转变教学方式和同学的学习方式,体现同学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我设计了以下的教法和学法,既重视选择灵敏的教法,又留意对同学学法的指导。 1、创设情景,联系生活实践,具体形象法。创设喂小鸡这一情景,引导同学观看主题画,让同学能直观的理解连加、连减的计算步骤和方法。 2、观看争辩,探讨争论法。 新课标特别提倡自主、探究、合作、实践的学习方式,要求引导同学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课堂上引导同学观看争辩,感受生活,紧扣同学的生活阅历开展教学,引导同学通过亲身生活劳动,进一步理解连加、连减的计算步骤和方法,培育同学应用学问的力气,增加观看意识。 3、动手操作,乐观活动法。通过老师下口令,同学数手指头等活动,让同学动手、动口、动脑等多种感官去加深理解“连加、连减”的计算步骤和方法,初步感知计算与生活的联系,培育同学的.应用意识。 教学预备 多媒体课件水果 课时支配 1课时 说教学过程 一、激情质疑问,导入新课 师:小伴侣们,有位和你们一样的小伴侣,他叫小明,他家有个农场他是个爱劳动的孩子,经常在家里干活,今日他又来帮爸妈干活了。瞧!他在干什么?(出示多媒体课件,小明在喂5只小鸡)请问:现在地上有几只小鸡在吃米? 二、观看探究,学习连加 出示喂小鸡的情景,老师分步操作,同学观看; 操作一:5只小鸡在吃米,又跑来了2只。 师:看到这里你知道了什么?一共有几只小鸡?(你是怎么计算出来的?)谁会列式? 板书:5+2 操作二:又来了1只 师:这时你又想告知大家什么? 生:又来了1只。 师:谁会列式?生说。师板演:5+2+1=8谁会读这个算式?读作:五加二再加一等于八。 该怎么运算哪? 小结:像这样把三个数合起来的算式叫连加,在计算时,要先把前两个数相加的得数记在心里,再把记在心里的得数加上第三个数,算出结果。(这个连加的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哪?你能用手指当做小鸡来数一数,说一说吗?) 三、学习连减 师:连接上面的情景,让同学猜想,小鸡吃完食物会怎么样? 生:又去玩了,走开了。 课件演示,让同学看图说说图意,(请同学站起来指着图说说) 生:有8只小鸡,吃完食物后走了2只,后来又走了2只,还剩下几只? 列示:822=4 师:这里的8224各表示什么意思?你会读这个算是吗? 生:读作:8减2再减2等于4。 小结:像这样三个数用减号连起来的算式叫连减,在计算时,先把前两个数相减的得数记在心里,再把记在心里的得数剪掉第三个数,算出结果。 四、巩固深化 做一做:课本上的两道题,看图列式说图意,用手计算。 强调:是同学进一步理解减去是用划去或圈出来表示。 反馈:你的算式是?你是怎么想的?怎么算?同学相互评价。完成练习题。 五、课外延长 同学说说生活中连加、连减的例子。 六、板书设计: 连加、连减 5+2+1=8822=4 说总结反思: 理论联系实际,科学性、创新性,对学习数学有爱好乐观参与争辩沟通,能乐观大胆的发表自己的看法,情愿倾听其他小伴侣的看法。 通过以上环节的教学,我认为能发挥同学的主题作用,同学情愿学习,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同学的计算力气得到初步的培育,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学校数学说课稿3 一、说教材 我说的内容是学校数学第四册的有余数的除法。 有余数的除法,是从表内除法向表外除法过渡的桥梁,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从教材上看,内容笼统,概念性强。从同学方面看,同学刚学过表内除法,比较习惯用乘法口诀来求商,而有余数的除法不能直接从乘法口诀中求商,要用竖式计算,但对于竖式每一步的意思以和具体写法同学较难理解。总之,对于低班级同学来说,学习把握这样一个学问跨度较大的内容,是比较困难的。针对这一状况,我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通过摆一摆,分一分,以和生活中的大量实例,来理解“余数”这一基本概念。 2、学会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书写格式,能进行简洁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等一系列基本技能。 3、能运用所学学问,解决综合性的应用问题,培育同学观看推断和规律推理力气。 本课的重点是:知道什么是“余数” 本课的难点是:理解为什么“余数要比除数小” 二、说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我主要通过玩耍“猜猜看”。(在规定的时间内让同学在纸上依次画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圆圈,比一比谁画得多,画好后,将自身画的个数数出来写在张上,老师不用看,就能猜出你所画的最终一个的颜色。)这个玩耍的设计在于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并且为后面的学习埋下伏笔:小伴侣们学完了这节课,也能和老师一样能猜出圆圈的颜色了。 2、感受新知,探究新知。在这一环节我主要通过大量生活中的实例,让同学来感受“余数”。 (1)让同学来分一分桔子。6个桔子平均分成3份,7个桔子平均分成3份。 在分好后说一说,两次分有什么不同?同学会说出第一次分分完了,其次次怎么分都有一个剩下。这就让同学初步感知余数的概念,触和到新旧学问的连接点上。 (2)将11个苹果平均分给3个小伴侣,设问:假如每人分2个,剩下5个,可以这样分吗?这时就有同学会回答,5个还能再分给3个小伴侣每人1个,还剩下2个,这时老师追问:2个还能再分吗?同学会回答,不能分了。通过这个坏节,让同学有了“不能再分的就是余数”这一基本概念。 ()老师手中有10颗五角星,要嘉奖给今日表示的4位同学,应当怎么分啊?谁来关心老师来分呢?让多个同学上来分一分,老师对他们分的结果赐予评价,让同学更深刻地明确“不能再分的就是余数”。 3、用数学方法表示。对前面分的结果用数学方法表示出来,再翻开书本50页,参按例题,来自学有余数的除法的横式、竖式的写法。老师在同学写完后赐予简洁点评并说明各局部的意义。我认为这局部同学在前面学习了除法竖式的"基础上,完全可以自学。 接下去通过评价性的活动,看看小动物们做对了吗?出示三个竖式,来比较,观看除数和余数的关系,会发觉其中一个小动物马虎大意做错了,余数比除数大了,还能再分。这一环节让同学进一步明确了不能再分的才是余数,也就是“余数确定要比除数小”。 4、练习巩固新知。通过直观的练习,40÷7,26÷6,让两位同学上来板演,别的同学下面做。做完后集体讲评。这一环节可以很清楚地发觉同学把握新知的状况,并可以依据同学的错误来巩固试商的方法,其实明确了“余数确定要比除数小”,试商也是不成问题的了。 5、回到玩耍“猜猜看”。这时候同学有种跃跃欲试的心理,通过学习这节课的学问,来想一想,老师是用什么方法这么快说出圆圈的颜色的,我们能不能用这种方法来试试呢?这时师生一起来研讨这一方法,从而掀起课堂上的一个小高潮。在抓住同学的闪光点,找到方法后,让同学来猜一猜。然后设问: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例子,让同学先来说一说。老师可举一个例子:我们班去春游,要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7人,我们班39个小伴侣要用多少条船?这一例子将数学问题引用到生活中去,让同学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说课堂小结 让同学来说一说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总的来说,这节课让同学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余数”的概念,并提高了自身的思维推断力气。 学校数学说课稿4 一、说教材 有余数的除法,是从表内除法向表外除法过渡的桥梁,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从教材上看,内容抽象,概念性强。从同学方面看,同学刚学过表内除法,比较习惯用乘法口诀来求商,而有余数的除法不能直接从乘法口诀中求商,要用竖式计算,但对于竖式每一步的意思以及具体写法同学较难理解。总之,对于低班级同学来说,学习把握这样一个学问跨度较大的内容,是比较困难的。针对这一状况,我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通过摆一摆,分一分,以及生活中的大量实例,来理解“余数”这一基本概念。 2、学会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书写格式,能进行简洁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等一系列基本技能。 3、能运用所学学问,解决综合性的应用问题,培育同学观看推断及规律推理力气。 本课的重点是:知道什么是“余数” 本课的难点是:理解为什么“余数要比除数小” 二、说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我主要通过玩耍“猜猜看”。(在规定的时间内让同学在纸上依次画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圆圈,比一比谁画得多,画好后,将自己画的个数数出来写在张上,老师不用看,就能猜出你所画的最终一个的颜色。)这个玩耍的设计在于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并且为后面的学习埋下伏笔:小伴侣们学完了这节课,也能和老师一样能猜出圆圈的颜色了。 2、感受新知,探究新知。在这一环节我主要通过大量生活中的实例,让同学来感受“余数”。 (1)让同学来分一分桔子。6个桔子平均分成3份,7个桔子平均分成3份。 在分好后说一说,两次分有什么不同?同学会说出第一次分分完了,其次次怎么分都有一个剩下。这就让同学初步感知余数的概念,触及到新旧学问的连接点上。 (2)将11个苹果平均分给3个小伴侣,设问:假如每人分2个,剩下5个,可以这样分吗?这时就有同学会回答,5个还能再分给3个小伴侣每人1个,还剩下2个,这时老师追问:2个还能再分吗?同学会回答,不能分了。通过这个坏节,让同学有了“不能再分的就是余数”这一基本概念。 (3)老师手中有10颗五角星,要嘉奖给今日表现最好的4位同学,应当怎么分啊?谁来关怀老师来分呢?让多个同学上来分一分,老师对他们分的结果赐予评价,让同学更深刻地明确“不能再分的就是余数”。 3、用数学方法表示。对前面分的结果用数学方法表示出来,再翻开书本50页,参按例题,来自学有余数的除法的横式、竖式的写法。老师在同学写完后赐予简洁点评并说明各部分的意义。我认为这部分同学在前面学习了除法竖式的基础上,完全可以自学。 接下去通过评价性的活动,看看小动物们做对了吗?出示三个竖式,来比较,观看除数和余数的关系,会发觉其中一个小动物马虎大意做错了,余数比除数大了,还能再分。这一环节让同学进一步明确了不能再分的才是余数,也就是“余数确定要比除数小”。 4、练习巩固新知。通过直观的练习,40÷7,26÷6,让两位同学上来板演,别的同学下面做。做完后集体讲评。这一环节可以很清楚地发觉同学把握新知的状况,并可以依据同学的错误来巩固试商的方法,其实明确了“余数确定要比除数小”,试商也是不成问题的了。 5、回到玩耍“猜猜看”。这时候同学有种跃跃欲试的.心理,通过学习这节课的学问,来想一想,老师是用什么方法这么快说出圆圈的颜色的,我们能不能用这种方法来试试呢?这时师生共同来探讨这一方法,从而掀起课堂上的一个小高潮。在抓住同学的闪光点,找到方法后,让同学来猜一猜。然后设问: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例子,让同学先来说一说。老师可举一个例子:我们班去春游,要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7人,我们班39个小伴侣要用多少条船?这一例子将数学问题引用到生活中去,让同学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说课堂小结 让同学来说一说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总的来说,这节课让同学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余数”的概念,并提高了自己的思维推断力气。 学校数学说课稿5 大家好!今日,我执教的内容是青岛版学校数学一班级上册11-20各数的熟识。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说课。 一、说教材 “11-20各数的熟识”这部分教材是在同学把握10以内数的基础上,通过操作实践,观看思考、合作沟通等学习方式关怀同学学习新学问,并且为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做好预备。使本课的新知不断内化到同学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培育同学对数的感知力气。 二、说学情 同学在学习本节课内容之前已经初步熟识11-20各数,但是这种熟识局限于数字到名称的简洁对应。对于数字所包含在进一步、深层次的含义即数的组成,理解不够深刻。这是一个将两位数量化的过程。需要给同学一个直观的感受,再逐步抽象成数字。 三、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依据对教材和同学学习阅历的把握,制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如下: 1、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让同学认、读、写1120各数,知道1120各数的组成,了解20以内数的挨次和大小。 2、初步熟识计数单位“一”和“十”;熟识数位十位和个位。 3.经受用2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事物的过程,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初步培育同学的数感以及观看、分析力气。 4、了解数的文化,培育同学宠爱数学和宠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11-20各数的读写以及组成 教学难点:数位的意义 四、说教法和学法 为了突破重点难点,遵循儿童熟识事物的特点,在教学中要借助直观操作,为同学的学习活动架起一座熟识的桥梁。因此预备预备多媒体课件和学具小棒为同学供应丰富的感性材料,调动同学的多种感官参与,使同学的数感得到进展。主要实行观看法和自主探究法进行教学,引导同学数一数、摆一摆及合作沟通的方式去把握“11-20各数”的读法、组成、数的挨次和大小。使整个教学遵循了由生动直观到抽象思维的熟识规律。 五、说教学流程 为了能很好地达到以上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发爱好。 我们班上有个评比台,于是我奇异借助同学身边的资源,通过“每十个笑脸换一个大拇指”的评价规章,让他们初步感知十进制计数方法,为后面的“满十进一”学习做好铺垫。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中心,我将以同学的自主探究为主线,以问题解决为突破,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层层递进。 第一层次:用小棒表示11只海鸥。 让同学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来发觉“一边摆10根,一边摆1根”,这种摆法能够让大家一眼看出是11根小棒,从而引导同学通过操作初步感知“11里面有1个十和1个一” 其次个层次用计数器表示13个小伴侣。 我用计数器直观地呈现了“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其次位是十位”。再由形象的计数器过度到抽象的数位表。并初步渗透了“满十进一”的十进制计数法。 第三个层次依据数位表写数,理解个位和十位上数字的含义。 引导同学沟通“11”这里面的两个“1”意思一样吗? 三个层次的环节教学结束后,再次设计巩固性小练习,这种练习准时有效地带领同学把前面零散的学问回顾整理,总之在这个大环节中,我想充分体现同学的主体地位,给同学充分的操作学习时间,让同学在操作中感知,探究中体验,实践中感悟。 (三)回归生活,拓展应用。 既然数字是由于生活的需要产生的,那么我们就应当“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这一环节我设计一些有梯度的练习,激发同学的爱好,使同学逐步达到对所学学问的灵敏运用,拓展同学的思维。 (1)基础性练习。依据表格和数位表写数 (2)巩固性练习。11-20各数顺着数大家都会了,那么倒过来怎样数呢? (五)课堂总结,学问延长 学问的延长是学习的连续,这个环节中我希望通过“数学小故事”的形式,让同学了解“十进制”是怎样产生的,不但吸引了同学是学习爱好,也激发了同学宠爱数学爱上数学的情感。 在最终我又与“导入”呼应设计了“10个笑脸可以换成一个大拇指!那你要想得到2个大拇指,那就是贴多少个笑脸?3个拇指?10个大拇指要贴多少个笑脸呀? 【设计意图】一方面可以将本节课所学的学问进行拓展、延长,另一方面更是能将同学学习的爱好延长到课后、生活中去。 六、说板书设计 熟识11-20各数 10个一是1个十 满十进一 我设计的了简洁美观的板书,由于一班级的孩子认字不多,所以板书的字数不宜过多,除了课题以外,我就把“10个一是1个十”这个学问要点板书出来;至于“满十进一”究竟该不该写呢?我们团队经过反复争论,认为我们这节课,从开头的“大拇指”“小棒”“计数器”的操作中都渗透了“满十进一”,所以我准备板书出来,这为孩子以后学习更多数位的数打下基础。 以上是我对11-20各数的熟识一课的理解和教学设计,不足之处请评委老师多提宝贵看法。 学校数学说课稿6 教材分析: 买电器一课是北师大版学校数学第四册第五单元加与减中的教学内容,是同学在熟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行简洁的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的口算,并能正确地计算。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1、探究并把握整百、整十数的加减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2、初步培育同学探究、合作、沟通的力气。 过程与方法: 1、结合具体情境,进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力气、 2、体会算法多样化,提高口算力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状况下,运用规律娴熟地进行口算。激发同学们学习的爱好,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亲热联系。 教学重点:探究并把握整十数、整百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景,提出用整十数、整百数解决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口算下面各题、 50402040503010080 3052254227426040 20633720xx257811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以前所学内容,为本节课内容做铺垫。使同学们知道一百以内的加减法和整百,整十口算的方法基本是一样的。) 二、自主探究新知。 1、机灵狗买新居子了,它预备到商场买家电,同学们看大屏幕。(ppt呈现洗衣机、电冰箱、电视机、电风扇。) 提问:你想知道它们的"价钱吗?请同学们猜一猜。 (1)洗衣机的价钱是一个整百数,它在400和600之间。 (2)电冰箱的价钱是由9个百6个十组成的一个数。 (3)电视机的价钱相当于8张100元人民币的价钱。 (4)电风扇的价钱是一个三位数,它的百位数是2,十位和个位数都是0。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同学学习的热忱,鼓舞同学从情境中自己提出一些问题,并自己尝试来解决一些问题。) 2、看着这些家用电器,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1)同学自由提出问题。 (2)重点解决:买一台电视机和洗衣机一共多少钱?这个问题该怎样解决。 (3)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学习纸画一画,算一算,不要协商,自己独立解决。 (4)呈现同学的作品,同学说出自己的想法。 a、数线法 b、利用计数器 c、其它方法。 (设计意图:由于同学已经有计算这方面的阅历,所以可以放手让同学自己去尝试和沟通。在教学过程中给同学充分的时间和机会去探究沟通,鼓舞算法多样化,在沟通中促使同学优化算法。) (5)师生共同探究出列竖式法。 3、买一台洗衣机比买一台电视机少花多少元?(用同样的方法来探究。) 4、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鼓舞同学提出问题) 用自己宠爱的方法算一算,来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鼓舞同学提出问题,发觉问题的意识,同时提高同学的语言表达力气。)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第1题。(画一画,填一填,并在计数器上拨一拨。) 2、练一练第2题。(提示同学对比观看各组题目的特点。) 3、练一练第5题。(先让同学说出图示的意思,然后通过推理,得出横线上要填的数。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再次巩固本节课所学学问。使同学学有所用。) 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那些收获。 (设计意图:课末总结关怀同学对课堂学问进行梳理,回顾学问点的同时让同学学会数学思考的方法。) 板书设计: 买电器: 500800=1300800500=300 想5+8=13想85=3 500800=1300800500=300 答:买一台洗衣机和一台答:买一台洗衣机和一台 电视机一共花1300元电视机少花300元。 学校数学说课稿7 今日,我说课的课题是熟识负数,或许你是第一次听到这个课题,或许你会产生这样的疑问:负数原先都是在学校才消逝的,莫非,现在的学校生就要学习负数了吗?的确,新课程第一次将"负数"引入了学校数学的课堂。下面,我将从六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新的课程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将负数的熟识支配在其次学段"数与代数"的学问体系中,具体目标是:在生疏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依据这一目标,苏教版新课标数学教材五班级上册消逝了这崭新的一课熟识负数。 从课标中可以发觉,本课的学习,意在让同学感受负数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并没有简洁的概念与计算,学问层次比较浅。我认为,如何充分地呈现负数的魅力,激起同学探究的爱好,是老师在设计本课时值得关注的问题。 二、说教学目标 通过认真的推敲与把握,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学问与技能目标)学会正确读写温度,会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凹凸,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借助生疏的生活情境,在亲历与合作中,体会负数的意义。 3、(情感目标)激发同学对数的熟识的爱好,感受负数与生活的亲热联系。 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灵魂,对整个教学活动具有导向、激励、评价的功能。通过对三维目标的制定,我力求抓住本课教学的核心,让同学学有所成;力求关注同学的全面进展,让同学学有所悟。 三、说教学重、难点 依据对同学"学情"的调查与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导向,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用正数、负数表示生活中的相反的量。 教学难点: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凹凸。 四、说教学策略和方法 本课的设计与实施,是一段困难的过程,同时,更是一段布满着制造与激情的过程。我把本课的教学大致分成了四个部分。 一、亲历生活,沟通发觉 祖国幅员宽敞,春秋季南北温差变化,如此难得的学习资源怎能不好好地利用呢?课前,我给同学布置了一个任务:请你对全国各地的气温进行一次调查。 上课开头的5分钟,是同学对他们的调查进行沟通的时间。在这个开放与灵动的"5分钟里,既有"小小天气播报员"精彩地播报,更有孩子们围围着调查数据开放的精彩对答,请看录像(录像)。 正是基于这种对生活的亲身感受,同学自然地走进了负数。在对直观数据进行观看与分析的过程中,同学建立起对"负数"的感性熟识。实践表明,老师为同学搭建一个沟通的"舞台",同学就能为老师呈现出一个开放的课堂、动态的课堂。 二、悉心观看,自主求知 认读温度计和比较零下温度的凹凸是本课教学的难点。为此,我有针对性地选择了教材中的两道题进行教学。 1、读一读,写一写。 首先,借助多媒体课件"化静为动"的优势,同学清楚地看到了温度计上酒精柱的变化过程,也很自然地说出了看的方法。再通过引导同学观看酒精柱所处的凹凸位置,引发了同学对温度进行比较的思考,也为接下来的两个零下温度的比较奠定了必要的学问基础。 2、说一说:-5和-20哪个温度低。 同学对这道题的解题视角真可谓丰富多彩,他们不仅能从酒精柱的凹凸位置上进行阐述,也细心地发觉由于温度的凹凸所带来的小女孩在衣着与所处环境上的明显变化。 这道题的解决过程,既沟通了新旧学问阅历的联系,也沟通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最终同学能够比较精确地概括出:两个零下温度的比较,负号后面的数越大,温度反而越低。 三、阅读理解,明晰概念。 新课程下的数学课堂同样需要扎实的学习,基本概念的精确理解是课程开展的"根基".这是我设计这一部分的初衷。 "0是零上温度还是零下温度?"通过对这个问题的争辩,同学明白了"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再通过自读课本,同学明晰了正数和负数的意义、读法、写法等概念。有了对这些基础学问的扎实理解,我最终可以带着孩子们回归生活,用更加理性的思考去感受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了。 四、回归生活,拓展应用。 "生活中除了气温,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用到正数和负数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似乎打开了"话匣子",喧闹地沟通起来,他们的视角扩展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的说:"家庭的收入可以用正数表示,支出用负数表示"还有的说"竞赛时得分可以用正数、失分用负数". 接下来,我出示了4组反映生活中不同侧面的图片。每组图片的下面都藏着一道题,这与课本92页的"试一试"是相对应的。同学在书上独立完成后,可以选择自己宠爱的题进行沟通。 反馈第一题时,借助多媒体课件的形象演示(珠峰海拔图),同学精确地理解了题意。 通过自由沟通和解决问题这两个环节,同学清晰地感受到了负数在生活应用中的广泛性与有用性;经受了用负数来表示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的过程。开阔了眼界,他们对"负数"有了更全面、更深化地熟识。 本课的最终的一个"实践活动",是让同学就"学校生上网好吗"这个问题发表观点,同学对这一问题的态度呈现出了不同的趋势。借助正、负数他们就能表示出自己的态度。请看录像。 通过这个"实践活动"既呈现了正、负数在表示调查结果中的作用,也进一步拓展了负数的应用范围,让同学体会到用数来表达和沟通的作用。 五、说媒体的应用 本课充分发挥了多媒体课件的优势,主要表现在:1、现象模拟动态化。2、学问呈现直观化。3、资源供应丰富化。 本课的板书设计简洁明快,体现了本课内容的生活性以及正、负数在生活应用中的相反性。 六、说预设实施的效果 本课的立意始终围围着生活开放教学活动,让数学的学问紧密地贴近生活的原型,关注同学的学习体验。学习之初,同学通过对"温度"的数据收集,建立了对负数的感性熟识;学习过程中,通过与伙伴的沟通、现象的观看、课本的阅读,同学逐步地完善了对负数的理解,形成了比较精确的理性熟识;最终,同学带着这些理性的思维去发掘生活,对负数产生了更深层次的联想。整个学习的过程,恰到好处地体现了从生活动身,透过现象看本质、最终回归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学习过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学校数学说课稿8 熟识方向是苏教版学校数学第四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本单元内容经常消逝在同学的生活经受中,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