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 农药(莠去津原药及其固体制剂)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pdf
-
资源ID:75913050
资源大小:5.01MB
全文页数:116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6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0年 农药(莠去津原药及其固体制剂)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pdf
XXXX 有限公司有限公司MS-CARE-01社会责任及社会责任及 EHSEHS 手册手册(1.01.0 版)版)制订制订:审批审批:2020-1-12020-1-1 发布发布2020-1-12020-1-1 实施实施DB37/T 33332020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xx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提出。本标准由xx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xx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xx.xx.xx.xx.xx.xx.xx.xx.xxIDB37/T 33332020引言本标准是依据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xx省地方标准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化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的要求,充分借鉴和吸收国际、国内风险管理相关标准、现代安全管理理念和农药生产行业的安全生产风险(以下简称风险)管理经验,融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及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相关要求,结合xx省农药生产行业安全生产特点编制而成。本标准用于规范和指导xx省农药行业企业开展风险分级管控工作,达到有效控制风险,杜绝或减少各种事故隐患,预防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目的。IIDB37/T 33332020农药(莠去津原药及其固体制剂)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xx省内农药行业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工作方法、实施步骤,明确了风险点划分、风险判定、控制措施的制定和分级管控等具体原则,确定农药行业企业常用的危险源辨识方法、风险评价方法、典型风险控制措施以及相关配套制度、文件管理、分级管控效果和持续改进等内容。本标准适用于xx省内农药行业企业(包括原药合成和制剂加工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建设。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6441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T 13861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 18218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 30871 化学品生产单位特殊作业安全规范DB37/T 2882-2016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DB37/T 2971-2017 化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3术语与定义DB37/T 2882-2016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4基本要求4.1成立组织机构4.1.1企业安全管理部门是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牵头部门,负责组织建立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相关制度、评价准则、工作程序。企业应成立公司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领导小组,小组成员和职责如下:组长由主要负责人担任,全面负责风险点排查、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分级管控工作;副组长由分管负责人担任,负责分管范围内的风险点排查、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分级管控工作;安全、生产、设备、工艺、电气、仪表等各职能部门负责人,负责组织本专业风险点排查、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分级管控工作具体开展。4.1.2企业其他各级组织应成立相应的风险管控工作小组,负责组织本级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工作,各级人员都应参与这项工作。1DB37/T 333320204.1.3企业全体员工应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按照工作小组的部署要求参与风险点排查、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分级管控相关工作。4.2制度建设4.2.1企业应建立风险分级管控和考核奖惩制度,明确各层次风险管控职责、工作程序、危险源辨识与评价方法、评价准则、奖惩考核,根据安全风险等级,落实管控层级。各专业部门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履行部门职责,落实安全责任,认真做好本专业管理范围内风险管控工作,企业各基层部门做好职责范围内风险管控工作。4.2.2奖惩考核应明确制定各层级、各专业部门的运行管理考核内容及标准,规范相关信息档案的管理,确定考核频次和考核组织形式,规范监督检查的方法和程序(参见附录A)。4.3实施全员培训企业应将风险分级管控的培训纳入年度安全培训计划,分层次、分阶段组织员工进行培训,组织员工学习并掌握风险点、危险源的概念,本岗位风险点的划分、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方法等,并保留培训记录。4.3.1培训内容培训主要内容包括:风险管控体系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制度;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方法、评价准则;风险管控措施;其他风险信息。4.3.2培训记录培训记录包括:培训计划;培训课件和(或)教材影像资料;培训签到表;培训考核或效果评价记录;其他相关资料。4.4编写体系文件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文件包括:风险管控制度;风险分级考核奖惩制度;风险点清单;作业活动清单;设备设施清单;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记录;安全检查表分析(SCL)评价记录;风险分级管控清单;重大风险管控清单;2DB37/T 33332020其他有关记录文件。5风险识别评价5.1农药行业企业危险工艺多、各种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危险化学品种类多。生产过程涉及合成、蒸馏、压滤、物料存储、物料输送等多个化工单元。5.2制剂加工生产过程中涉及投料、捏合造粒、气流粉碎、烘干等工序,存在火灾、爆炸(粉尘爆炸)、中毒和窒息、机械伤害等危害后果,企业应采取措施有效控制各类安全生产风险。5.3风险点确定企业在风险点划分前,应收集基础资料。包括:法律法规、在用设备清单、内外部事故案例、安全操作规程、工艺流程图、应急预案、安全管理制度、各岗位职责或安全生产责任制、现有安全检查表等。划分范围、初步确定下一步要进行风险分析的风险点。企业应首先对设施、部位、场所、区域等风险点进行划分,再对作业活动划分。工作流程是先划分出工段、工序或区域,再确定出本工段、工序或区域包含的所有风险点。5.3.1风险点划分原则风险点划分应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企业应全面、合理划分风险点,涵盖全部设施、部位、场所、区域。示例:莠去津合成装置设备设施类风险点,包括储存甲苯、一乙胺等的常压易燃品储罐;储存液碱的腐蚀品储罐;合成釜等反应设备;制氮机、空压机等动力设备;关联的装卸设施、生产或作业场所等。对操作及作业活动等风险点的划分,应当涵盖生产全过程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状态的作业活动。对于系统或大型机组开、停车,检维修、动火、受限空间等操作难度大、技术含量高、风险等级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作业活动应进行重点考虑。企业装置主要工序内的各类作业活动即为风险点,常规的作业活动详见各工序的作业活动清单(参见附录 B.2)。5.3.2风险点排查企业应组织对生产全过程进行风险点排查,形成包括风险点名称、区域位置、可能导致事故类型等内容的基本信息,并建立风险点登记台账(参见附录B.1)。风险点排查确定应在初步划分的基础上,按生产(工作)流程的阶段、场所、装置、设施、作业活动或上述几种方法的结合进行。5.4危险源辨识分析5.4.1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应覆盖风险点内全部设备设施和作业活动,建立作业活动清单及设备设施清单(参见附录B.3)。宜采用以下几种常用辨识方法:对于作业活动,宜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法(简称JHA)进行辨识,本标准选用该方法;对于设备设施,宜采用安全检查表法(简称SCL)进行辨识,本标准选用该方法;涉及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两重点一重大”)的生产储存装置,应采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法(HAZOP)进行分析。企业可根据本企业实际,选择有效可行的其他方法。3DB37/T 333320205.4.2危险源辨识范围危险源辨识范围应包括:规划、设计、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常规和非常规作业活动;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工艺、设备、管理、人员等变更;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气候、地质及环境影响等。5.4.3危险源辨识实施企业应对全体员工进行危险源辨识方法的培训,按照确定的辨识范围组织全员有序地开展危险源辨识。从基层岗位操作人员开始到企业最高管理者,自下而上,全面辨识、评价各类风险,全面参与风险管控措施的制定和落实。在进行危险源识别时,应依据 GB/T 13861 的规定,对潜在的人、物、环境、管理等危害因素进行辨识,充分考虑危害因素的根源和性质。示例1:造成火灾和爆炸的因素;造成冲击和撞击、物体打击、高处坠落、机械伤害的因素;造成中毒和窒息、触电及辐射的因素;工作环境的化学性危害因素和物理性危害因素;人机工程因素;设备腐蚀、焊接缺陷等;导致有毒有害物料、气体泄漏的原因等。辨识危险源也可以从能量和物质的角度进行识别。从能量的角度可以考虑机械能、电能、化学能、热能和辐射能等。示例2:机械能可造成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高处坠落、坍塌等;热能可造成灼烫、火灾;电能可造成触电;化学能可导致中毒、火灾、爆炸、腐蚀。从物质的角度可以考虑压缩或液化气体、腐蚀性物质、可燃性物质、氧化性物质、毒性物质、放射性物质、病原体载体、粉尘和爆炸性物质等。5.5风险控制措施企业应依据DB37/T 2882规定的风险控制措施类别和基本原则,并结合农药生产特点分析制定风险控制措施。5.5.1企业应针对风险评价的结果采取风险控制措施。风险控制措施的选择包括: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应急处置措施等。5.5.2风险控制措施应考虑可行性、可靠性、先进性、安全性、经济合理性、经营运行情况及可靠的技术保证。5.5.3不同级别的风险要结合实际采取一种或多种措施进行控制,直至风险可以接受。5.5.4设备设施类危险源的控制措施应包括:报警、联锁、安全阀、液位、温度、压力等工艺设备本身带有的控制措施和消防、检查、检验等常规的管理措施。5.5.5作业活动类危险源的控制措施应包括:制度完备性、管理流程合理性、作业环境可控性、作业对象完好状态及作业人员素质等方面。4DB37/T 333320205.5.6需通过工程技术措施和(或)技术改造才能控制的风险,应制定控制该类风险的管理方案或技术方案。5.5.7对于某些重大风险,可同时采取上述规定的措施。5.5.8风险控制措施应在实施前针对以下内容评审: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是否使风险降低到可以接受的程度;是否产生新的风险;是否已选定了最佳的解决方案;是否会被应用于实际工作中。5.5.9企业的各级单位负责人应组织逐项落实风险点及风险点内各类危险源的控制措施,达到有效控制风险的目的。针对工程技术、管理、培训教育、个体防护、应急处置等不同措施,均应有相应的单位、部门和人员负责。5.6风险评价5.6.1风险评价方法企业宜选择风险矩阵分析法(LS)、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等方法,针对辨识的危险源潜在的风险进行定性、定量评价,并填写工作危害分析评价记录(参见附录B.4)和安全检查表分析评价记录(参见附录B.5)。5.6.2风险评价准则企业制定风险评价准则时应结合农药生产特点,并充分考虑以下要求: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设计规范、技术标准;本单位的安全管理、技术标准;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等;相关方的诉求等。企业在对风险点和各类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时,应考虑人、财产和环境等三个方面存在的可能性和后果严重程度的影响,并结合生产特点和自身实际,明确事故(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严重性和风险度取值标准,确定适用的风险判定准则,进行风险分析。5.7风险分级管控5.7.1管控原则风险分级管控应遵循风险越高管控层级越高的原则,上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级必须同时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对于操作难度大、技术含量高、风险等级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作业活动应重点进行管控。企业应根据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和企业组织机构设置情况,合理确定各级风险的管控层级,一般分为公司级、部室(车间级)、班组和岗位级,也可结合本单位机构设置情况,对风险管控层级进行增加或合并。风险分析评价和风险等级判定时,应对每项控制措施进行评审,确定可行性、有效性。5.7.2确定风险分级5DB37/T 33332020企业应依据风险判定准则确定风险等级,风险等级判定应遵循从严从高的原则。风险按照从高到低分为5级:1、2、3、4、5或A、B、C、D、E。其中,1级或A级为最高风险,5级或E级为最低风险。具体风险分级及管控要求参照下表:表1风险分级及管控要求风险等级A 级1 级危险程度极其危险管控要求应立即整改,不能继续作业。只有当风险已降至可接受或可容许程度后,才能开(不可容许风险)始或继续工作。应制定措施进行控制管理。(公司或厂)级应重点控制管理,由各专业职能部门根B 级2 级高度危险据职责分工具体落实。当风险涉及正在进行中的工作时,应采取应急措施,并根据需求为降低风险制定目标、指标、管理方案或配给资源、限期治理,直至风险降至可接受或可容许程度后才能开始或继续工作。需要控制整改。部(处)室级(车间)应引起关注,负责危险源的管理,并负责C 级3 级显著危险控制管理,所属车间具体落实;应制定管理制度、规定进行控制,努力降低风险;应仔细测定并限定预防成本,在规定期限内实施降低风险措施。在严重伤害后果相关的场合,必须进一步进行评价,确定伤害的可能性和是否需要改进的控制措施。车间级应引起关注,负责危险源的管理,并负责控制管理,所属工段、班组具体D 级4 级轻度危险落实;不需要另外的控制措施,应考虑投资效果更佳的解决方案或不增加额外成本的改进措施,需要监视来确保控制措施得以维持现状,保留记录。E 级5 级稍有危险(可忽略风险)员工应引起注意,基层工段、班组负责控制管理,可根据是否在生产场所或实际需要来确定是否制定控制措施及保存记录。需要控制措施的纳入风险监控。5.7.3重大风险判定企业根据风险评价结果确定为重大风险的情况外,属于以下情况之一的,直接判定为重大风险:违反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中强制性条款的;发生过死亡、重伤、重大财产损失的事故,且现在发生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的;根据 GB 18218 评估为重大危险源的储存场所;运行装置界区内涉及抢修作业等作业现场10 人及以上的;涉及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的;建设项目试生产和化工装置开停车;一级及以上动火作业、受限空间作业、IV 级高处作业、一级吊装作业等;易产生硫化氢的作业场所。对符合直接判定重大风险条件的风险,无论其评价级别是何种等级,应直接确定管控级别为重大风险,用红色进行标识,管控层级是企业最高级。评价级别为 1 级或 A 级风险的重大风险,应立即增加(调整)管控措施并有效落实,将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或可容许程度,相关过程应建立记录文件。如不能立即增加(调整)控制措施,或控制措施不能有效落实,应立即停止相关生产作业活动。示例:构成重大危险源的甲苯储罐、一乙胺储罐评价风险等级为 2 级,液氨罐区评价风险等级为 2 级,直接判定为重大风险;胺基化工艺是危险工艺,评价风险等级为 4 级,直接判定为重大风险。5.7.4较大风险直接判定6DB37/T 33332020企业根据风险评价结果确定为较大风险的情况外,属于以下情况之一的,直接判定为较大风险:涉重点部位、关键装置的;二级动火作业、级高处作业;涉可燃有毒介质的盲板抽堵作业。示例:莠去津合成装置的原料罐区是重点部位,风险评价等级为 3 级,直接判定为较大风险;三聚溶解装置是关键装置,风险评价等级为 3 级,直接判定为较大风险。5.7.5风险分级管控实施危险源辨识完成后,应选择适当的评价方法对潜在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价,按照5.5.2规定的对应原则,确定风险评价等级,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识,实施分级管控。表2实施分级管控颜色标识判定方法采用 LEC 法或采用 LS 法风险色度管控级别重大风险A 级或 1 级红色较大风险B 级或 2 级橙色一般风险C 级或 3 级黄色低风险D 级或 4 级蓝色低风险E 级或 5 级蓝色5.7.6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后,应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包括全部风险点、管控措施等风险信息,参见附录B.6),逐级汇总、评审、修订、审核、发布、培训。下级要呈报上级,上级负责审核、批准,各级都要形成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实现信息有效传递。6成果与应用6.1档案记录企业应完整保存体现风险管控过程的记录资料,并分类建档管理。至少应包括风险管控制度、风险点登记台账、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记录,以及风险分级管控清单、重大风险管控清单等内容的文件化成果;涉及红色、橙色风险时,其辨识、评价过程记录,风险控制措施及其实施和改进记录等,应单独建档管理。6.1.1风险信息应用企业应组织全员和相关方学习、了解风险分析结果记录和管控措施,使员工掌握本岗位的风险点、风险等级、管控措施、责任部门、责任人等信息。风险点告知方式应采取制作公告栏、告知牌、手册等进行告知。对相关方的培训应包括风险点位置、名称、风险等级和管控措施等。在风险点显著位置设置风险点公告栏(牌)的(参见附录D),至少要包含C 级3 级及以上级别的风险点信息。7分级管控的效果通过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企业应至少在以下方面有所改进:每一轮风险辨识和评价后,应使原有管控措施得到改进,或者通过增加新的管控措施提高安全7DB37/T 33332020可靠性;完善重大风险场所、部位的警示标识;涉及重大风险部位的作业、属于重大风险的作业建立了专人监护制度;员工对所从事岗位的风险有更充分的认识,安全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提高;保证风险控制措施持续有效的制度得到改进和完善,风险管控能力得到加强;根据改进的风险控制措施,完善隐患排查项目清单,使隐患排查工作更有针对性。8持续改进8.1评审8.1.1企业每年至少对风险分级管控体系进行一次系统性评审或更新。企业应当根据非常规作业活动、新增功能性区域、装置或设施等适时开展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采取预防与纠正措施确保风险可控。8.1.2企业应在每一轮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后,编制包括全部风险点各类风险信息的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并按规定及时更新。8.1.3企业应每年组织编写危险源辨识的风险评价报告,对本年度风险控制情况进行总结评审,对变更情况进行说明。8.2更新农药企业应主动根据以下情况变化对风险管控的影响,及时针对变化范围开展风险分析,及时更新风险信息:法规、标准等增减、修订变化所引起风险程度的改变;发生事故后,有对事故、事件或其他信息的新认识,对相关危险源的再评价;组织机构发生重大调整;补充新辨识出的危险源评价;风险程度变化后,需要对风险控制措施的调整。8.3沟通企业应建立不同职能和层级间的内部沟通和用于与相关方的外部风险管控沟通机制,及时有效传递风险信息,树立内外部风险管控信心,提高风险管控效果和效率。重大风险信息更新后应及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8DB37/T 33332020附录A(资料性附录)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运行考核奖惩管理制度A.1目的为确保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有效运行,制定本制度。A.2范围公司所有人员。A.3职责各部门(车间)负责职工奖励情况的申报。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对风险分级管控情况检查,根据检查结果进行奖励或者处罚。公司对风险分级管控奖惩实施监督管理。A.4考核形式与细则考核形式所有奖惩均与工资挂钩,在工资中兑现。考核细则A.4.1.1成立领导小组a)未以正式文件明确建立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组织机构的予以考核(罚款或采取绩效扣分,企业自b)c)d)e)定,下同);未制定工作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未明确实施时间、责任制与分工、工作任务等予以考核;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及各岗位人员未履行职责的予以考核;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组织机构的组成人员不全面、职责不明确、履职不到位的予以考核;无相关传达和会议记录的予以考核。A.4.1.2全员培训a)未对岗位人员进行法律法规、制度方面的培训,对UM 负责人、班组长予以考核,未建立培训记录和档案的予以考核;b)无故缺勤予以考核;c)考试未通过,经过一次补考又未通过的予以考核。A.4.1.3责任考核a)未将考核结果与员工工资挂钩的予以考核;9DB37/T 33332020b)未根据考核结果落实奖惩的予以考核。A.4.1.4风险点排查确认a)未建立作业活动清单的予以考核;清单未涵盖主要作业活动的考核;b)未建立设备设施清单的予以考核;清单未涵盖主要设备设施的考核。A.4.1.5危险源辨识a)未针对作业活动清单逐个进行危险源辨识、分析的考核;作业活动危险源辨识、分析不具体、b)c)d)e)不全面的予以考核;未针对设备设施清单逐个进行危险源辨识、分析,缺项的进行考核;设备设施危险源辨识、分析不具体、不全面的进行考核;参与危险辨识人员不全的进行考核;岗位人员回答不全或者回答错误的考核;设备设施、工艺条件等发生变更,未及时进行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的,对负责人考核。A.4.1.6风险评价评价人员不熟悉评价准则或者风险评价取值不合理,评价级别不准确的考核。A.4.1.7控制措施a)控制措施与实际不符、可操作性较差、未得到有效落实或遗漏的考核;b)岗位人员未参与控制措施制定的进行考核。岗位人员未掌握自身岗位相关控制措施的考核;c)各风险点和危险源未根据管控层级确定责任部门(岗位)和人员,落实管控责任的予以考核;d)负责人、岗位人员未掌握相应风险管控内容的予以考核;e)抽查 10%岗位人员,1 人不了解本岗位存在的风险点、危险源及其危害后果(事故类型),不了解其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对健康的损害的,对负责人考核;3 人及以上不了解的,对负责人加重考核。A.4.1.8建立风险分级管控清单a)未建立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管控清单的进行考核;b)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管控清单未上报评审的进行考核。A.4.1.9风险告知a)未对风险点进行公示或者公示不全的考核;b)未设置明显警示标志、未进行告知培训的分别对负责人、班组长考核。A.4.1.10持续改进a)未按要求每年进行一次风险分级管控体系运行情况评审的考核;b)未适时、及时对变更过程的风险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的考核;c)未及时更新风险管控清单、或控制措施实效性不强的考核;d)重大风险信息更新后未及时对从业人员进行告知的考核。A.4.1.11奖励细则a)现场三问三落实,对风险点、危险源、管控措施回答正确的实施奖励;10DB37/T 33332020b)每月评比优秀班组,发放锦旗和奖金,对优秀班组奖励;c)日常排查时未发现,职工排查出危险源的予以奖励;d)对风险点提出针对性管控措施,整改后生效的奖励。11DB37/T 33332020附录B(资料性附录)风险分析记录B.1莠去津合成装置风险点登记台账(记录受控号)单位:莠去津合成装置 No:1序号1风险点名称甲苯、胺类卸车类型作业活动可能导致的主要事故类型火灾、灼烫、机械伤害、车辆伤害、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火灾、灼烫、机械伤害、车辆伤害、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火灾、中毒和窒息、灼烫、容器爆炸、物体打击、起重伤害、其他伤害火灾、中毒和窒息、灼烫、机械伤害、触电、其他伤害火灾、中毒和窒息、灼烫、容器爆炸、机械伤害、高处坠落、触电、其他伤害机械伤害、灼烫、容器爆炸、触电、物体打击、其他伤害火灾、机械伤害、其他伤害火灾、灼烫、机械伤害、中毒和窒息、高处坠落、其他伤害火灾、灼烫、机械伤害、中毒和窒息、高处坠落、其他伤害灼烫、机械伤害、其他伤害火灾、触电、灼烫、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火灾、灼烫、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灼烫、其他伤害火灾、触电、灼烫、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火灾、灼烫、中毒和窒息火灾、触电、灼烫、中毒和窒息、容器爆炸、其他伤害火灾、灼烫、中毒和窒息火灾、灼烫、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火灾、灼烫、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区域位置原料罐区所属单位合成工序备注2液碱卸车作业活动原料罐区合成工序3投料操作作业活动合成装置投料工序4胺基化操作作业活动合成装置合成工序5蒸馏操作作业活动合成装置蒸馏工序678压滤操作烘干操作甲苯储罐作业活动作业活动设备设施合成装置烘干厂房原料罐区压滤工段烘干工序合成工序910111213141516171819胺类储罐液碱储罐溶解釜胺类计量罐液碱计量罐合成反应釜合成分水槽蒸馏釜蒸馏分水槽蒸发式冷凝器甲苯接收罐设备设施设备设施设备设施设备设施设备设施设备设施设备设施设备设施设备设施设备设施设备设施原料罐区原料罐区合成装置合成装置合成装置合成装置合成装置合成装置合成装置合成装置合成装置合成工序合成工序投料工序合成工序合成工序合成工序合成工序蒸馏工序蒸馏工序蒸馏工序蒸馏工序12DB37/T 33332020序号202122232425风险点名称压滤机制氮机空压机氮气储罐压缩空气储罐闪蒸干燥机类型设备设施设备设施设备设施设备设施设备设施设备设施设备设施设备设施设备设施设备设施设备设施设备设施作业活动作业活动作业活动作业活动作业活动作业活动作业活动作业活动作业活动作业活动作业活动作业活动作业活动可能导致的主要事故类型触电、灼烫、容器爆炸、机械伤害、其他伤害触电、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触电、容器爆炸、其他伤害中毒和窒息、容器爆炸、其他伤害容器爆炸、其他伤害火灾、机械伤害、触电、其他伤害火灾、机械伤害、触电、其他伤害灼烫、其他伤害火灾、中毒和窒息、触电、机械伤害、其他伤害触电、起重伤害、其他伤害车辆伤害、其他伤害触电、火灾、灼烫、其他伤害火灾、中毒和窒息、触电、机械伤害、其他伤害车辆伤害、灼烫、机械伤害、其他伤害触电、机械伤害、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触电、火灾、灼烫、机械伤害、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触电、火灾、灼烫、其他伤害触电、火灾、其他伤害、机械伤害、中毒和窒息、物体打击、容器爆炸、其他爆炸起重伤害中毒和窒息、触电、物体打击、火灾、灼烫、其他伤害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其他伤害触电灼烫、机械伤害车辆伤害、其他伤害火灾、触电、坍塌、其他伤害区域位置合成装置合成装置合成装置合成装置合成装置烘干厂房烘干厂房烘干厂房莠去津装置莠去津装置莠去津装置莠去津装置莠去津装置莠去津装置莠去津装置莠去津装置莠去津装置莠去津装置莠去津装置莠去津装置莠去津装置莠去津装置莠去津装置莠去津装置莠去津装置所属单位压滤工序合成工序压滤工序合成工序压滤工序烘干工序烘干工序烘干工序通用通用通用通用通用通用通用通用通用通用通用通用通用通用通用通用通用备注26鼓风机、引风机272829湿捕器转料泵电动葫芦30机动、电动叉车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安全设施转料操作运输物料日常巡检装置开停车动火作业检维修作业吊装作业进入受限空间作业登高作业临时用电作业盲板抽堵作业断路作业动土作业填表人:审核人:审核日期:年月日(此表是初步划分风险点时的记录表格。类型是作业活动或设备设施。可能导致事故类型:参照GB 6441填写。)13DB37/T 33332020作业活动清单(记录受控号)单位:莠去津合成装置 No:1序号作业活动名称作业活动内容引导车辆停至指定位置;确认车辆熄火并拔出钥匙,连接静电消1甲苯、胺类卸车除器进行静电消除;连接鹤管至车辆卸车阀门;开启备料阀门及备料泵进行卸车;卸车后检查卸车管线断开。引导车辆停至指定位置;确认车辆熄火并拔出钥匙;连接鹤管至2液碱卸车车辆卸车阀门;开启备料阀门及备料泵进行卸车;卸车后检查卸车管线断开。将大包物料挂至电动葫芦吊钩,并锁紧,启动电动葫芦将物料吊至手套箱投料口。置换:开启氮气阀门对系统进行置换。备甲苯:确认甲苯周转罐液位足3投料操作够、系统氧含量合格情况下,由自控室开启备料系统,打入定量甲苯。投料:将物料大包吊至釜口,割开底口将大包内物料通过自动投料装置投入溶解釜中。投料完毕开启搅拌进行溶解。胺类备料:确认滴加、放净阀均处于关闭状态,开启计量罐备料阀,开启备料泵,泵入定量原料。液碱备料:确认滴加、放净阀均处于关闭状态,开启计量罐备料4胺基化操作阀,开启备料泵,泵入定量原料。合成滴加:检查物料接收阀门、底阀已关闭,搅拌处于开启状态,温度已低于 10。开启滴加阀门,按顺序定量定速加入相应原材料,中间过程按照温度调节盐水阀门开度。4胺基化操作取样:反应完毕,打开取样阀,取定量样品进行分析。合成区域合成工序频繁进行合成区域合成工序频繁进行合成区域合成工序频繁进行合成区域合成工序频繁进行合成区域合成工序频繁进行投料区域投料工序频繁进行投料区域投料工序频繁进行投料区域投料工序频繁进行投料区域投料工序频繁进行原料罐区合成工序特定时间进行原料罐区合成工序特定时间进行岗位/地点实施单位活动频率备注14DB37/T 33332020序号作业活动名称作业活动内容分水:取样检测合格之后,静止打开底阀进行分水操作。升温:蒸馏工序接收物料完毕,开启蒸汽阀门升温至规定温度。水洗:升温完毕按顺序加入定量水洗水,搅拌静置后进行分水。5蒸馏操作脱溶:分水完毕,加入定量水后开启蒸汽升温至规定温度,确保溶剂脱溶完毕。物料回收:每天或者停车后检查分水槽内物料情况并进行物料清理回收。接料:检查系统后,打开进料阀门放空阀门接收物料。压滤:接收物料,检查系统后,开启压缩空气进行压滤,保压至规定时间。开搅拌:当物料表面出现裂痕,6压滤操作开启搅拌进一步压滤。泄压:关闭压缩空气阀门,开启泄压阀将釜压泄压至常压。卸料:开启油泵,打开出料口进行卸料、包装操作。清理卸料口:卸完物料之后,人工用清料铲将卸料口物料清理干净。投料:压滤湿料使用电动葫芦吊至投料口,并将物料投入投料口内,由绞龙运送至主机内。接料:开启关风器进行接料操作,接料完成后进行封口及码7烘干操作托。布袋更换:破损布袋更换/定期布袋更换。清理湿补器残渣:定期清理湿捕器内残渣。码托操作:半成品、成品包的挑放8运输物料各工序的物料大包的叉车挑运。烘干区域烘干工序定期进行烘干区域烘干工序定期进行烘干区域莠去津装置烘干工序通用频繁进行频繁进行烘干区域烘干工序频繁进行烘干区域烘干工序频繁进行压滤区域压滤工序频繁进行压滤区域压滤工序频繁进行压滤区域压滤工序频繁进行压滤区域压滤工序频繁进行压滤区域压滤工序频繁进行压滤区域压滤工序频繁进行蒸馏区域蒸馏工序定期进行蒸馏区域蒸馏工序频繁进行岗位/地点合成区域实施单位合成工序活动频率频繁进行蒸馏区域蒸馏工序频繁进行蒸馏区域蒸馏工序频繁进行备注15DB37/T 33332020序号91011作业活动名称日常巡检转料操作装置开停车作业活动内容各工序操作人员对本工段的设备基本状况巡查。将物料通过泵转移至下一工序。各工序的顺序开停车注意步骤。作业证及动火方案准备;作业风12动火作业险识别与告知;作业前人员、工具、物资准备;作业分析及现场确认;动火作业过程;完工验收。作业证及检修方案准备;作业前13设备检维修作业设备清洗置换;作业前人员、工具、物资准备;作业风险识别与告知;作业过程管理;完工验收。作业证与吊装方案准备;作业前14吊装作业人员、吊装机械准备;作业风险识别与告知;作业分析及现场确认;作业过程管理。作业前人员、工具、物资准备;15进入受限空间作业作业前设备清洗置换;作业风险识别与告知;作业分析与现场确认;作业过程管理;完工验收。作业前人员、工具、物资准备;16登高作业作业前风险识别与告知;作业分析与现场确认;作业过程管理。取电地点确认;作业人员资质审17临时用电作业核;作业前人员、工具、物资准备;作业过程管理。作业前人员、工具、物资准备;18盲板抽堵作业作业前管线设备清洗置换;作业分析与现场确认;作业过程管理;完工验收。作业前工具、物资准备;作业前19断路作业现场路线规划及警示;作业过程管理。作业前现场确认(动力人员、消20动土作业防人员确认);作业前人员、工具、物资准备;作业过程管理;完工验收及现场警示。填表人:填表日期:年月日审核人:审核日期:年月日(活动频率:频繁进行、特定时间进行、定期进行。)16莠去津装置通用特定时间进行莠去津装置通用特定时间进行莠去津装置通用特定时间进行莠去津装置通用特定时间进行莠去津装置通用特定时间进行莠去津装置通用特定时间进行莠去津装置通用特定时间进行莠去津装置通用特定时间进行莠去津装置通用特定时间进行岗位/地点莠去津装置莠去津装置莠去津装置实施单位通用通用通用活动频率频繁进行频繁进行特定时间进行备注DB37/T 33332020设备设施清单(记录受控号)单位:莠去津合成装置 No:1序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设备名称甲苯储罐胺类储罐液碱储罐溶解釜胺类计量罐液碱计量罐合成反应釜合成成分水槽蒸馏釜蒸馏分水槽蒸发式冷凝器甲苯接收罐压滤机制氮机空压机氮气储罐压缩空气储罐闪蒸干燥机鼓风机、引风机湿捕器转料泵电动葫芦机动、电动叉车安全设施类别储罐及容器类储罐及容器类储罐及容器类储罐及容器类储罐及容器类储罐及容器类反应器类储罐及容器类储罐及容器类储罐及容器类冷换设备类储罐及容器类储罐及容器类动力类动力类储罐及容器类储罐及容器类化工机械类动力类其他机械类动力类起重运输类起重运输类其他机械类位号/所在部位原料罐区原料罐区原料罐区投料区域合成区域合成区域合成区域合成区域蒸馏区域蒸馏区域蒸馏区域蒸馏区域压滤区域风机房风机房室外室外烘干厂房烘干厂房烘干厂房通用通用通用通用所属单位合成工序合成工序合成工序投料工序合成工序合成工序合成工序合成工序蒸馏工序蒸馏工序蒸馏工序蒸馏工序压滤工序投料工序压滤工序投料工序压滤工序烘干工序烘干工序烘干工序各工序各工序各工序各工序是是是否特种设备备注2 台2 台2 台2 台24 台12 台14 台3 台10 台3 台14 台3 台14 台1 台2 台3 台2 台5 台5 套5 套9 台7 台2 辆17DB37/T 33332020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记录莠去津合成装置工作危害分析评价记录(记录受控号)单位:合成工序岗位:配料操作工风险点(作业活动)名称:甲苯、胺类卸车 No:1危险源或潜在事件(人、主要后物、作业环果境、管理)现有控制措施风险级别评价可能性(L)风险严重风险等性(S)度(R)级管控级别建议新增(改进)措施序号作业步骤工程技术管理措施1.卸车区划定停车区域。2.卸车区主要道路保持道路通畅。培训教育个体防护应急处置备注1引导车辆至指定位置车辆行驶中撞伤行人或设施。车辆伤害、其/他伤害车辆进入厂区由相关人员进行安全告知。1.车辆进入厂区由相关人员进行安全告知。2.卸车现场张贴卸车安全规程及注意事项。防静电工作服、安全帽、防砸鞋。发生车辆伤害,根据人员受伤情况进行抢救或送医。2484蓝2车辆熄火、静电消除车辆未熄火、静电未消除,卸车过程中引发火灾。火灾现场安装静电消除仪。连接鹤管前对车辆及静电接地检查。防静电工作服、安全帽、防砸鞋。发生起火时,初期火势较小,用手提式灭火器进行扑救;如无法扑救,人员立即撤离并按下手报由消防队接手进行扑救。1.立刻停止转料泵,并关闭鹤管相应阀门。2.出现泄漏立即停止转料泵并关闭相应阀门,如泄漏点较大佩戴正压式空气呼吸器到现场进25103黄3鹤管连接,准备卸车鹤管连接不紧或鹤管破损导致物流泄漏。中毒和窒息、灼烫1.连接鹤管前检查鹤管状况。2.每季度进行一次润滑。3.每半年进行一次外观检查及修补。防毒口罩、1.卸车人防护手套、员上岗前护目镜、防进行培训。静电工作2.每年安服、安全全再培训。帽、防砸鞋。2484蓝18DB37/T 33332020危险源或潜在事件(人、主要后物、作业环果境、管理)现有控制措施风险级别评价可能性(L)风险严重风险等性(S)度(R)级管控级别建议新增(改进)措施序号作业步骤工程技术管理措施培训教育个体防护应急处置行堵漏/垫片更换。备注4开启阀门,开启卸车泵进行卸车1.未查看储罐液位,卸车数量过多。2.卸车过程中管线/垫片出现漏点。中毒和窒息、灼烫、火灾、触电、其他伤害1.储罐高液位联锁切断进料。2.设置可燃气体报警仪。3.现场泵、电机进行接地。1.每月 1 次高液位联锁切断调试。2.每年进行1 次接地电阻检测。3.现场扳手固定在阀门上。5检查卸车管线卸车后未检查卸车管线断开拉动管线导致发生事故火灾、其他伤害/卸车后由班组长检查卸车管线是否断开。1.车辆立即撤离。2.出现泄漏立即停止转料泵并关闭相应阀门,如泄1.每年进漏点较大佩戴正防毒口罩、行安全再压式空气呼吸器防护手套、培训。到现场进行堵漏/护目镜、防2.每两个垫片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