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R 9300-2018 铁路桥涵设计规范(极限状态法) 58.pdf
-
资源ID:75938674
资源大小:20.32MB
全文页数:448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2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QCR 9300-2018 铁路桥涵设计规范(极限状态法) 58.pdf
P 中国铁路总公司企业标准Q/CR Q/CR 9300-2018 铁路桥涵设计规范(极限状态法)Code for Design on Railway Bridge and Culvert(Limit State Method)2018-06-11发布2019-06-11实施中国铁路总公司发布中国铁路总公司企业标准铁路桥涵设计规范(极限状态法)Code for Desi伊onRailway Bridge and Culvert(Limit State Meth叫)。ICR9300-2018 主编单位: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批准部门:中国铁路总公司施行日期:2019年6月11日中国铁道出版社有限公司2 0 1 9年北京中国铁路总公司关于发布铁路路基工程设计规范(极限状态法)等4项建设标准的通知铁总建设(2018J83号现发布铁路路基设计规范(极限状态法)(叩CR9127-2018)、铁路桥涵设计规范(极限状态法)(叩CR9300-2018)、铁路隧道设计规范(极限状态法)(Q/CR 9129一2018)、铁路轨道设计规范(极限状态法)(即CR9130-2018)等4项建设标准(另发单行本)。为做好4项建设标准实施工作,现提出以下要求,请并抓好落实。一、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组织各编制单位大力开展新标准宣贯工作,常态化组织新标准技术交流,确保新标准实施稳妥过渡。二、2019年6月11日起,初步设计未批复项目均应采用新标准进行结构设计,特殊结构可由设计单位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容许应力法进行校核。在此期间,各建设单位应组织设计单位等系统学习新标准和铁路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试行)(叩CR9007-2014),加快人员培训和配套软件编制等工作。三、各单位在执行新标准过程中,要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及时将意见及有关资料向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和编制单位反馈。以上4项建设标准由中国铁路总公司建设管理部负责解释,由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铁道出版社出版发行。前发铁路路基极限状态法设计暂行规范)(Q/CR9127-2015)、铁路桥涵极限状态法设计暂行规范)CQjCR9300-2014)、铁路隧道极限状态法设计暂行规范)CQjCR9129-2015)、铁路轨道极限状态法设计暂行规范)CQjCR9130-2015)等4项建设标准同时废止。2 中国铁路总公司2018年6月11日前言本规范根据中国铁路总公司强基达标、提质增效工作主题,在吸纳大量科研和试设计成果,总结提炼铁路建设运营等方面经验,广泛征求建设、设计、施工、运维等各方意见基础上,对铁路桥涵极限状态法设计暂行规范)(Q/CR9300-2014)进行全面修订,进一步提升了铁路桥涵工程结构设计的安全性、先进性、经济性和适用性。本规范编制内容充分考虑新时代铁路建设发展需要,聚焦交通强国、铁路先行,实现铁路建设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对推动我国铁路工程结构设计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实现铁路工程全寿命周期管理、提高结构设计技术经济性、促进标准国际交流、实现总公司建设标准体系世界领先具有重要作用。本规范共分15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和符号、桥涵布置、设计作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基本限值、钢结构、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钢一混凝土组合结构、混凝土及砌体结构、支座、墩台、涵洞、既有线顶进桥涵、地基和基础、抗震设计,另有16个附录。本规范的主要编制内容如下:1.统一了铁路桥涵结构极限状态设计法设计的技术要求,明确了铁路桥涵结构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和疲劳极限状态进行设计。2.规定了桥涵结构上作用的荷载分类以及不同极限状态设计下的荷载组合方式。3.明确了各类结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变形和刚度限值等。3 4.规定了钢结构设计的材料要求,不同极限状态下的计算原则,以及各种连接和构造的要求。5.规定了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材料选用要求,制造、运输和安装阶段的计算方法和相关构造要求。6.规定了钢一混凝土结合梁在不同极限状态下的设计计算原则和构造要求。7.规定了混凝土和砌体结构的极限状态设计原则、计算方法和构造要求。8.明确了支座设计的材料选用、计算方法和构造要求。9.规定了涵洞以及既有线顶进桥涵的设计计算原则和构造要求。10.提出了不同类型地基和基础的设置要求和计算原则。11.对铁路桥梁结构抗震设计和验算提出了原则性要求。本规范由中国铁路总公司建设管理部负责解释。在本规范执行过程中,希望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及时将意见及有关资料寄送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市河北区中山路10号,邮政编码:300142),并抄送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市海淀区北蜂窝路乙29号,邮政编码:100038),供今后修订伞时参考。本规范由中国铁路总公司建设管理部负责解释。技术总负责人:王同军、卢春房、何华武、王峰、安国栋、吴明友。主编单位: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参编单位: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主要起草人:孙树礼、苏伟、王召枯、魏峰、杨鹏健、高策、周四思、乔晋飞、杜宝军、周勇政、张莉、张海荣、孔德艳、高静青、4 刘永锋、李辉、钟建辉、刘汉JI,厦、杜萍、王志平、陶晓燕、潘永杰、杨少军、雷晓峰、冯亚成、何庭国、田壮、陈勇、饶少臣、刘润华。主要审查人:王哲浩、陈良江、杨彦海、薛吉岗、吴少海、刘晓光、张玉玲、刘椿、吴延伟、陈克坚、文望青、程慧林、徐升桥、任为东、徐伟、白升翔、赵君黎、张立青、季文玉。5 目次1总则.2 术语和符号.4 2.1术语.4 2.2符号3 桥涵布置.15 3.1 一般规定.15 3.2 桥涵孔径.16 3.3 桥涵构造.18 3.4 桥头引线及桥上线路.3.5 桥面布置及附属设施.20 3.6 维修养护设施.22 3.7 铁路线路交叉跨越桥梁结构设计与安全防护.233.8 高架车站桥梁结构.24 3.9 系统接口设计.24 4 设计作用.4.1 作用分类和组合.26 4.2 永久作用.33 4.3 可变作用.38 4.4 偶然作用.51 4.5 长钢轨作用.53 4.6 地震作用.55 5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基本限值.56 5.1 一般规定.56 7 5.2 梁桥和拱桥.56 5.3 墩台和基础.6钢结构.6.1 一般规定6.2材料.66 6.3 计算基本原则.6.4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86 6.5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93 6.6 疲劳极限状态计算.93 6.7 连接计算.6.8构造.114 7 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7.1 一般规定.123 7.2材料1247.3 计算基本原则.131 7.4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138 7.5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167 7.6 疲劳极限状态计算7.7 制造、运输及安装阶段计算.197 7.8构造.203 8钢混凝土组合结构.2138.1 一般规定2138.2材料.214 8.3 计算基本原则.215 8.4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222 8.5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226 8.6 抗剪连接件及桥面板纵向抗剪计算.235 8 8.7 疲劳极限状态计算.239 8.8构造.240 9 混凝土及砌体结构.243 9.1 一般规定.243 9.2材料.244 9.3 计算基本原则.245 9.4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246 9.6 10支9.5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252 构造.254 10.1 10.2 10.3 ponhu厅i1iRUEdDnhu99白99定料算见,41寸,座般材计10.4构造.265 11墩台.267 11.1 一般规定26711.2计算.267 11.3构造.268 12涵洞.271 12.1 一般规定.271 12.2计算.272 12.3构造.273 13 既有线顶进桥涵.275 13.1 一般规定27513.2计算.275 13.3构造.277 9 14 地基和基础.278 14.1 一般规定27814.2 基础稳定和基础沉降.280 14.3 地基承载力.282 14.4 明挖基础.290 14.5桩基础.旷29314.6 沉井基础30414.7 挖井基础30914.8 温陷性黄土地基.31014.9 软土地基.314 14.10 多年冻土地基14.11 岩溶地区地基.14.12 改建既有线、增建第二线的桥涵基础.320 15 抗震设计32215.1 一般规定.322 15.2 抗震验算32515.3 墩台和支座.329 15.4 抗震措施.329 附录A土压力计算.332 附录B铁路列车荷载效应比频谱.336 附录C全国基本风压分布图及风荷载设计参数.344 附录D混凝土结构温度作用计算方法.350 附录E铁路桥梁用钢主要技术指标.352 附录F横梁面内闭合框架在横梁受竖向荷载时的结点弯矩计算.附录G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体系转换后弯矩重分布的计算.10 附录H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梁预应力筋反向摩阻计算361附录J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消压后开裂截面应力计算363附录K土和岩石的工程分类及其性质划分.366 附录L墩台基础考虑土的弹性抗力的计算.384 附录M桥涵地基总沉降量的计算.418 附录N桥涵桩基当作实体基础的检算.423 附录P桥涵基底下卧土层附加应力系数.424 附录Q台后路基对桥台基底附加坚向压应力计算.428 附录R严寒及多年冻土地区桥涵基础切向冻胀计算.430 本规范用词说明.433 11 1总则1.0.1 为统一铁路桥涵结构极限状态设计法技术标准,使铁路桥涵结构设计符合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要求,制定本规范。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和改建标准轨距的铁路桥涵设计。1.o.3本规范适用于跨度不大于168m钢梁,跨度不大于128m 混凝土梁及墩高不大于50m的铁路桥梁。1.O.4 铁路桥涵主体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应为100年。1.O.5 铁路桥涵结构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和疲劳极限状态进行设计或检算。1.0.6 铁路桥涵设计应区分下列设计状况z1 持久设计状况,适用于结构使用时的正常情况,应考虑在设计基准期内承受的永久作用持续时间长的作用。2 短暂设计状况,适用于结构施工、运营、维修时承受的临时性短暂荷载情况,应考虑恒载、施工人员和施工机具、运架设备等作用。3偶然设计状况,适用于结构使用的异常情况,应考虑火灾、撞击、脱轨、断轨、落石冲击等作用。4地震设计状况,适用于结构遭受地震时的情况,应考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受力分析和结构验算。1.O.7铁路桥涵结构设计时,应根据结构破坏可能产生后果的严重程度采用不同的安全等级。安全等级的划分应符合表1.O.7的规定。.1.表1.O.7 铁路桥涵结构的安全等级安全等级桥涵结构一级跨越大江、大河、山区深谷,且技术复杂、修复困难的特殊结构桥梁或重要桥梁二级一般特大桥、大桥、中桥、小桥,涵洞三级其他附属结构或构件注:1对于有特殊要求的铁路桥涵结构,其设计安全等级可根据具体情况研究确定。2 同一桥涵结构构件的安全等级宜与整体结构相同,有特殊要求时可作部分调整。1.O.8 桥涵设计方案的确定应调查研究河流的历史、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探明桥址地质情况,考虑桥涵与道路、水利、航运及工农业的相互关系,并满足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文物保护等要求。1.O.9 桥涵结构在制造、运输、安装和运营过程中,应具有规定的强度、刚度、稳定性,并应满足轨道平顺性、列车运行安全性和旅客乘坐舒适性的要求。1.0.10 桥涵应满足运营、检查、维护和应急抢修要求,并具有良好的耐久性。结构应简洁美观,力求标准化,便于制造和机械化施工。1.0.11 桥涵结构形式选择应综合考虑使用功能、水文和地质情况、环境条件、轨道类型以及施工方法等因素。1.0.12 桥涵结构的工程材料应根据结构类型、受力条件、使用要求和所处环境等选用。1.0.13 桥涵设计洪水频率和检算洪水频率应符合表1.O.13的规定。.2.表1.0.13桥涵洪水频率标准检算洪水频率技术复杂、修复困难的桥梁或重要的桥梁1/300 注:1 若观测洪水(包括调查洪水)频率小于表列标准的设计洪水频率时,应按观测洪水频率设计,但特大桥及大中桥设计洪水频率不得小于1/300,小桥及涵洞设计洪水频率不得小于1/10002 当水位不随流量而定,如逆风、冰塞、潮沙、倒灌、河床变迁、水库蓄水及其他水工建筑物的塞水等,则流量与水位应分别确定。3设在水库淹没范围内的桥涵,仍采用表列洪水频率标准。设在水坝下游的桥涵,若水库校核洪水频率标准高于桥涵洪水频率标准,则按表列标准的水库泄洪量加桥坝之间的汇水量作为桥涵设计及检算流量;若水库校核洪水频率标准低于桥涵洪水频率标准,则应与有关部门协商,提高水坝校核洪水频率标准,使之与铁路桥涵洪水频率标准相同。如有困难,除按河流天然状况设计外,并应适当考虑破坝可能对桥涵造成的不利影响。4在水坝上下游影响范围内的桥涵,如遇水库淤积严重等情况可能对桥涵造成不利影响时,桥涵的设计洪水频率标准可酌量提高。5 有压和半有压涵洞的孔径应按设计路堤高度的洪水频率检算。6 改建既有线或增建第二线时的洪水频率,应根据多年运营情况和水窑的具体情况加以考虑,利用既有建筑物。1.0.14 桥涵的建筑限界应符合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1.0.15桥涵应按铁路安全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进行安全警示、保护标志,防护设施的设计。1.0.16改建既有线或增建第二线时,增建路段桥涵设计应采用新建标准,改建路段宜采用新建标准。1.0.17桥涵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及中国铁路总公司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3 2 术语和符号2.1术语2.1.1 可靠性reliability 结构在规定的时间内,在规定的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能力。2.1.2 可靠度degree of reliability 结构在规定的时间内,在规定的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概率。2.1.3 设计基准期design reference period 确定可变作用等的取值而选用的时间参数。2.1.4设计使用年限design working life 正常使用和维护条件下,设计规定的结构或构件不需进行大修即可按预定目的使用的年限。2.1.5 安全等级safety classes 根据工程结构破坏所产生后果的严重性划分的具有不同可靠度设置水平的设计等级。2.1.6 结构重要性系数importance factor of structure 根据结构安全等级所规定的对作用效应附加的调整系数。2.1.7 极限状态limit state 结构或构件超过某一特定状态就不能满足设计规定的某一功能要求的状态。2.1.8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ultimate limit state 结构或构件达到最大承载力或产生不适于继续承载的过大变形的状态。.4.2.1.9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serviceability limit state 结构或构件达到正常使用或耐久性能的某项规定限值的状态。2.1.10 疲劳极限状态fatigue limit state 重复荷载作用导致结构或构件失效,不适于继续承载的极限状态。2.1.11 设计状况design stuation 代表一定时段内实际情况的一组设计条件。2.1.12 持久设计状况persistent design situation 在结构使用过程中一定出现,且持续期很长的设计状况,其持续期一般与设计使用年限为同一数量级。2.1.13 短暂设计状况transient design situation 在结构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出现概率较大,而与设计使用年限相比,其持续期很短的设计状况。2.1.14偶然设计状况accidental design situation 在结构使用过程中出现概率很小,且持续期很短的设计状况。2.1.15 地震设计状况seismic design situation 结构遭受地震时的设计状况。2.1.16作用action 施加在结构上的集中力或分布力(直接作用,也称为荷载),或引起结构外加变形或约束变形的原因(间接作用)。2.1.17 永久作用permanent action 在设计基准期内始终存在且其量值变化与平均值相比可以忽略不计的作用,或其变化是单调的并趋于某个限值的作用。2.1.18 可变作用variable action 在设计基准期内其量值随时间而变化,且变化值与平均值相比不可忽略不计的作用。2.1.19 偶然作用accidental action 在设计基准期内不一定出现,而一旦出现其量值很大,且持续.5.时间很短的作用。2.1.20 地震作用seismic action 地震对结构所产生的作用。2.1.21 作用效应effect of actions 作用引起的结构或构件的反应。2.1.22 主导可变作用leading variable action 在同一作用组合中,作用效应设计值最不利情况下起控制作用的可变作用。2.1.23 作用的标准值characteristic value of an action 作用的特征值或名义值,可根据对观测数据的统计、作用的自然界限或工程经验确定。2.1.24 可变作用的组合值combination value of a variable actlOn 在设计基准期内,使组合后的作用效应的超越概率与该作用单独出现时其标准值作用效应的超越概率趋于一致的作用值;或组合后使结构具有规定可靠指标的作用值。可通过组合值系数对作用标准值的折减来表示。2.1.25 可变作用的频遇值frequent value of a variable action 在设计基准期内被超越的总时间占设计基准期的比率较小的作用值;或被超越的频率限制在规定频率内的作用值。可通过频遇值系数对作用标准值的折减来表示。2.1.26 可变作用的准永久值quasi-permanent value of a variable action 在设计基准期内被超越的总时间占设计基准期的比率较大的作用值。可通过准永久值系数对作用标准值的折减来表示。2.1.27 作用的代表值representative value of an action 极限状态设计所采用的作用值,它可以是作用的标准值、组合值、频遇值和准永久值。2.1.28 作用的设计值design value of an action.6.作用代表值与作用分项系数的乘积。2.1.29 作用组合(荷载组合)combination of actions(load combination)结构或构件设计时,预计可能同时出现的几种不同作用(效应)的集合。2.1.30 分项系数partial safety factor 为保证所设计的结构具有规定的可靠度而在设计表达式中采用的系数,分作用分项系数和抗力分项系数两类。2.1.31 抗力resistance 结构或构件承受作用效应的能力。2.1.32材料性能的标准值characteristic value of a material property 符合规定质量的材料性能概率分布的某一分位值或材料性能的名义值。2.1.33 材料性能的设计值design value of a material property 材料性能的标准值除以材料性能分项系数所得的值。2.1.34 阵风分布系数distributedcoefficient of instantaneus叫nd指在-般地貌情况下,作用于桥梁上任意点的瞬时最大风压与基本风压的比值,以考虑瞬时脉动风对桥梁的不利影响。2.1.35工后沉降settlement after construction 结构竣工铺轨后产生的沉降量。2.1.36 温度跨度temperature span length 对结构而言,是指连续结构的某一考察点至温度变形零点的距离;对长钢轨作用而言,是指桥墩上两相邻固定支座间的距离(含简支梁),或与桥台毗邻的桥墩固定支座至桥台挡昨墙间的距离。2.1.37标准荷载效应比频谱effect ration sp巳ctrumof standard load 表示桥梁跨度、疲劳列车荷载(静)效应与标准荷载(静)效应.7.比值和频次关系的图表或曲线。2.1.38 疲劳荷载谱fatigue load spectrum 反映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内在指定列车运量条件下,在列车疲劳荷载作用下材料或连接的作用效应和频次的关系,可用表格或直方图表达。2.1.39等效等幅重复应力法equivalent constant amplitude stress range method 结构或构件在疲劳检算中,根据线性累积损伤法则或其他适当方法,将变幅重复应力转换为等幅重复应力进行设计的方法。2.1.40 极限损伤度法designmethod based on也m唔eaccum吐ation结构或构件在疲劳检算中,根据线性损伤理论,将累积损伤度作为检算内容的设计方法。2.1.41 抗震设防烈度seismic fortification intensity 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2.1.42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seismic peak ground acceleration 与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最大值相应的水平加速度。2.1.43 多遇地震low-level earthquake 地震重现期为50年的地震动。2.1.44设计地震design earthquake 地震重现期为475年的地震动。2.1.45 罕遇地震high-level earthquake 地震重现期为2450年的地震动。2.1.46 场地site 工程所在地,具有相似的反应谱特征。2.1.47 特大桥super major bridge 桥长500m以上的桥梁。2.1.48 大桥major bridge 桥长100m500 m的桥梁。.8.2.1.49 中桥medium bridge 桥长20m100 m的桥梁。2.1.50小桥minor bridge 桥长20m及以下的桥梁。2.2符号2.2.1 作用及作用组合有关符号G1-结构自重G2一一结构附加重力P一一预加力Fcs-混凝土收缩作用Fcc-混凝土徐变作用Fs一一不均匀沉降作用Fe一一土压力F时一静水压力及浮力Ql一一列车荷载1+一一动力系数Fc 列车离心力F10一一列车横向摇摆力Fqe-一列车荷载引起的土压力Frd一一挠曲力Fp一一人行荷载Fb一一列车制动力或牵引力Fw一-风荷载Wo-基本风压值Ft 温度作用Fre-伸缩力Ff一一支座摩阻力Frw一一流水压力 9 Fsw一一波浪力F广-一冰压力Ffh一一冻胀力F由一一施工荷载FIr一一列车脱轨荷载F sc-船舶或排筷撞击力Fci-汽车撞击力F出一一断轨力E一一地震作用Sd一一作用组合的效应设计值Yo一一结构重要性系数Gi 第i个永久作用的分项系数Gik一一第t个永久作用的标准值YQl一一主导可变作用的分项系数Qlk一一主导可变作用的标准值q一一第j个可变作用的分项系数仙一第j个可变作用的组合值系数Qjk-第j个可变作用的标准值Ad一-偶然作用的设计值AEk一一地震作用的标准值归主导可变作用的频遇值系数功q一一第j个可变作用的准永久值系数2.2.2 钢结构A一一截面面积Ag一一一毛截面面积An 净截面面积Ea-钢材弹性模量fak,fad-钢材的抗拉、抗压、抗弯强度标准值和设计值f拙,favd-一钢材的抗剪强度标准值和设计值10 fa.cek.fa.叫一一钢材的端面承压强度标准值和设计值ffrl.f.fcl-对接焊缝的抗拉、抗剪、抗压强度设计值Ga 钢材的剪切模量Md一一弯矩设计值Nd一一轴向力设计值Vd一一剪力设计值N.N.N 每个螺栓的受拉、受剪和承压承载力设计值Pd一一高强度螺栓有效预紧力I一一一截面惯性矩Ig一一毛截面惯性矩W一一截面抵抗矩Wg-毛截面抵抗矩a一一钢材泊松比YX一一抗力调整系数 稳定系数伊1一一轴JL受压稳定系数伊z一一杆件只在一个主平面受弯曲时的稳定系数 杆件在弯矩作用平面内的长细比fat一一疲劳荷载分项系数m 材料强度分项系数(或抗力分项系数)Dnc-标准荷载计算应力变程Dno-构造细节2XI06循环次数的疲劳强度Dne 疲劳荷载效应的等幅重复应力变程2.2.3 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A一一一构件截面面积B 受弯构件的截面刚度C60一一表示立方体强度标准值为60MPa的混凝土强度等级Ec 混凝土弹性模量 11 Es-钢筋弹性模量jck,jcd-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设计值f哗,jctd-一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设计值fCUtk一一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为按照标准方法制作养护的边长为150mm立方体试件在28d 龄期,用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具有95%保证率的抗压强度jptJj,jpcd一-预应力钢筋抗拉、抗压强度设计值j.时,jscd一一普通钢筋抗拉、抗压强度设计值jstk,jPtk一一普通钢筋、预应力钢筋抗拉强度标准值D.j pfd,D.j sfd-一二预应力筋、非预应力筋的疲劳强度设计值Gc-混凝土剪变模量I一-截面惯性矩Md-一弯矩设计值Nd一一轴向力设计值Np一一预加力Vc一剪力设计值、竖向力设计值W一一截面受拉边缘的抵抗矩-一-稳定系数?一-偏L距增大系数1比一一特征裂缝宽度c一一混凝土泊松比A一一预应力度d一一混凝土结构检算部位由永久作用标准值和列车荷载标准值(包括冲击力、离心力)作用下引起的混凝土应力b.ap,b.as一-7昆凝土结构检算部位由标准列车荷载计人运营动力系数和离心力的作用下引起的预应力钢筋、普通钢筋的应力幅 12 2.2.4 t昆凝土及砌体结构MU-石料强度等级的代号e一一构件检算截面处的合力偏心距S一一沿截面重心与合力作用点的连线上量取,自截面重心至该连线与截面外包轮廓线的交点距离Ncr一一构件顺截面回转半径较小方向的弯曲(屈曲)临界荷载2.2.5 支座fard一-支座钢材径向受压强度设计值fatd一一支座钢材线接触强度设计值Fsd一一支座水平力设计值Rvd一一支座竖向力设计值2.2.6 涵洞ql一路基填方及列车荷载引起的竖向压力q2一一-路基填方及列车荷载引起的水平压力T一一圆形管节的平均半径2.2.7 地基基础Ko一-基础的倾覆稳定系数Kc-基础的滑动稳定系数fat-地基承载力标准值fa-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标准值fsd-一地基承载力设计值fk一一桩周土的摩阻力标准值qk一一桩端处土的承载力标准值Cu-.土的不排水剪切强度Es-土的压缩模量2.2.8 抗震设计Tg-一场地的特征周期Ag一-设计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13 G二一水平地震基本加速度Mo-一一桥墩基顶截面弯矩Mmax-桥墩在罕遇地震下线性响应的最大弯矩F旷一作用于水中桥墩i点处单位墩高的水平地震动水压力V。一一桥墩基顶截面剪力Ra-桥梁支座的反力r;-一水平地震作用修正系数z一水平地震作用沿高度的增大系数卢一动力系数(加速度反应谱放大系数)f 滑动摩擦系数3 圆涵二H/4二,0.75m 拱涵二H/4二三0.75m 3.3桥涵构造矩形涵二H/6二,0.50m 3.3.1 同一区段内桥涵的孔径与式样应力求简化。桥跨结构的类型,除满足通航、立交等特殊需要外,同一座桥宜采用等跨及相同类型的桥跨结构。3.3.2 泥石流或水流含砂石较多的河沟、多年冻土地区有冰锥、冰丘处,以及水库淹没范围内均宜设桥。河谷弯曲,水文、地质条件适合时,可设泄水隧洞。大型灌溉渠不宜采用圆涵。3.3.3 桥涵结构的建筑材料应根据制造水平和材料供应情况选用,可采用混凝土、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或钢材。3.3.4 桥涵应具备良好的排水、通风条件和必要的维修工作空间。桥梁防排水设施应根据轨道形式、布置方式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梁端或梁缝应采取有效防水措施。2 梁部、墩台的表面形状应有利于排水,合理设置排水坡。3.3.5 桥梁顺桥向固定支座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z1 坡道上宜设在较低一端。2 车站附近宜设在靠车站一端。3 区间平道上宜设在重车方向的前端。也184 相邻两孔梁的固定支座不宜设在同一桥墩上。5 上述条件相互抵触时,应优先满足坡道上的要求。3.3.6 同一座桥梁中线路同一侧的支座横向位移约束条件宜相同。3.3.7 桥面同一梁缝内外侧宽度相差较大时,宜在梁端桥面板设置悬臂端等措施调整。3.4桥头引线及桥上线路3.4.1 特大桥、大中桥桥头引线的路肩高程应至少比桥梁设计洪水频率水位(考虑水面坡度)加塞水高、波浪侵袭高、局部股流涌高、斜水流局部冲高、河湾超高、河床淤积等影响值之和高出0.50 m。小桥涵路肩高程应至少比设计洪水频率水位加塞水高之和高出0.50m。3.4.2 桥台与路基连接处应符合下列规定:1 台尾上部伸人路肩不小于0.75m。2 锥体坡面距支承垫石顶面后缘不小于0.30m。3 锥体坡脚浸水时,锥体顺桥台坡脚不宜伸出台身前缘。4 锥体顺线路方向的坡度应按不大于表3.4.2所列值。5 钢筋混凝土刚架桥的锥体坡面顺线路方向的坡度不陡于1:1.50 表3.4.2桥台锥体l顺线路方向坡度且孟Ft7度8度9度。61:1 1:1.25 1:1.5 612 1:1.25 1:1.5 1:1.75 3.4.3 锥体填方坡面应全高防护,并根据水流流速、流冰、流木等情况合理选择防护方式;护坡坡脚垂裙顶面应在桥台一般冲刷线以下不少于0.25m。涵洞路堤坡面应铺砌防护,上、下游防护高度分别在设计洪水频率水位以上0.25m,且不低于锥体高度。3.4.4锥体坡面铺砌可结合工程实际选用浆砌片石或混凝土预制块。3.4.5 明桥面桥宜设在直线、平坡上,桥面应封闭。跨度大于40 m或桥长大于100m的明桥面桥不宜设置在大于4%。的坡道上,确有困难时应有充分的技术经济论证,但不应大于12%0。3.5 桥面布置及附属设施3.5.1 桥面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桥上有昨轨道枕下道昨厚度应符合相关标准规定。2 有昨轨道桥上应设置挡昨墙。当挡昨墙兼作防护墙时,其高度不应低于相邻轨道顶面高度。3 有昨轨道桥上线路中心线至防护墙(挡昨墙)内侧净距,采用大机养护时不小于2.2m。4 曲线地段桥上建筑限界加宽应符合相关标准规定。5 桥上栏杆高度不应小于步板顶面1.0 mo 6 接触网支柱在桥上的位置应根据接触网的技术要求和曲线内侧限界加宽要求确定。当接触网支柱设置在桥面上时,不宜设在梁跨跨中。7桥面宽度应综合考虑建筑限界、作业维修通道及电缆槽、接触网立柱构造宽度、养护维修方式等要求计算确定。3.5.2 客货共线铁路、重载铁路桥梁未设置考虑脱轨荷载作用的防护墙时,应在桥上基本轨内侧铺设护轨。桥上护轨铺设应符合下列情况:1 桥长大于50m的有昨桥面及无昨无枕桥梁;桥长大于20 m的明桥面钢梁桥。2 跨越铁路、重要公路、城市交通要道的铁路桥梁。3 双线桥各线均应铺设护轨。三线及以上的桥,当各线的桥面分别设于分离式的桥跨结构上时,各线均应铺设护轨;当各20 线铺于同一桥跨结构(如整体刚架桥)上时,可仅对两外侧线铺设护轨。3.5.3 桥上人行道及栏杆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客货共线铁路、重载铁路桥面应设置双侧带栏杆的人行道,明桥面尚应在轨道中心铺设步行板。2直线桥梁线路中心至人行道栏杆内侧的最小净距应按表3.5.3确定。表3.5.3直线桥梁线路中心至人行道栏杆内侧的最小净距(m)铁路类型桥面形式线路中,心至人行道栏杆内侧的最小净距有栋轨道桥面3.75 高速铁路无碎轨道桥面3.45 有l1F轨道桥面3.25 城际铁路无l1F轨道桥面3.0 设计时速200km客货共线铁路3.25 设计时速160km及以下混凝土桥面3.0 客货共线铁路、重载铁路钢梁明桥面2.45 一注z曲线桥梁线路中心至人行道栏杆内侧的净距应考虑曲线加宽的影响。3 有昨桥面人行道宜优先采用整体桥面,并根据桥位具体情况和养护维修不同要求考虑维修通道的设置。3.5.4 避车台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高速铁路、城际铁路、设计时速200km客货共线铁路桥上可不设避车台。2 对于设计时速160km及以下客货共线铁路、重载铁路,线路中心至人行道栏杆内侧的最小净距小于3.25m时,单线桥应在两侧人行道上按间隔30m左右交错设置避车台,双线及多线桥应在每一侧各相距30m左右设置避车台。21 3设置避车台的桥梁线路中心至避车台内侧的净距不小于3.75 m。4采用大型养路作业车的铁路桥梁可不设养路机械作业平台。3.6 维修养护设施3.6.1 桥涵结构的检查设施应符合下列规定:1 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墩台顶至地面高度大于6m,客货共线、重载铁路墩台顶至地面高度大于4m,或桥下经常有水的桥梁,当不具备其他检修条件时,墩台顶应设置围栏、吊篮;当没有其他方式到达墩台顶时,应设置桥面至墩台顶的检查梯。2 梁、拱等应根据结构形式和需要,分别设置吊篮、活动检查小车、栏杆和检查梯等。3 重要的桥梁应根据构造特点和需要,设置专门的移动检查设备和固定检查通道。4 桥涵处路堤高度超过3.0m时,应在路堤边坡上设置简易台阶。3.6.2 铁路桥梁可根据需要设置救援疏散通道,救援疏散通道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桥长超过3km时,结合地面道路条件,每隔3kmC单侧6 km)左右,在线路两侧交错设置一处可上下桥的救援疏散通道。2 桥梁救援疏散通道应满足抗震设防的要求。3 桥上应设置疏散导向标志,救援疏散通道侧对应的桥上栏杆或声屏障位置应预留出口。3.6.3 铁路桥墩可能受到汽车或船舶撞击时,宜设置防护设施。3.6.4 技术复杂、修复困难的特大桥及其他重要的桥梁应根据相关规定设置守护。3.6.5采用木枕的明桥面应按表3.6.5设置防火水桶或砂箱。重要桥梁可根据需要配备化学灭火器、水枪、抽水机等防火用具。22 表3.6.5明桥面防火设备设置数量及安装位置桥梁全长(m)水桶或砂箱数量及安装位置3060 桥头设置一个60120 桥两头各设置一个120及以上除桥两头各设置一个外,并每隔约60m交错设置一个注=桥梁全长指两桥台尾之间的长度。3.6.6 全长大于500m的钢梁桥和多线并行总长大于500m的钢梁桥,应在桥上安装风管、水管、电力动力线以及相应的设备,必要时配备船只。3.7铁路线路交叉跨越桥梁结构设计与安全防护3.7.1 铁路与铁路、铁路与公路交叉跨越时,应满足下列要求:1 上跨的公路或铁路桥应按有关规定采取可靠的安全防护措施,确保既有线的运营安全。2 下穿的公路或铁路要综合考虑地形地质条件、运营安全等要求,做好对铁路桥的防撞、防洪、防排水设计和施工。3.7.2 高速铁路与输油、输水、输气管道等其他设施以桥梁方式交叉跨越时,应选择高速铁路上跨方案。3.7.3 上跨铁路的公路桥,其跨线及相邻桥跨结构设计除应符合公(道)路相关设计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 安全等级采用一级,结构重要性系数为1.102 汽车设计荷载采用相应标准设计荷载的1.3倍。3抗震设防类别应按不低于公路(城市)桥梁抗震设计标准中规定的B(乙)类采用,并满足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111的相关要求。4 梁部结构宜采用整体箱梁。采用其他结构形式时,应采取措施加强结构的整体性。3.7.4 上跨铁路立交桥的新建公(道)路桥梁,其安全防护应符合 23 下列规定21 高速铁路安全防护范围内的桥面应采用两道防护,桥梁护栏应按不低于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D81规定的最高防撞等级进行设计;其余等级铁路安全防护范围内桥梁可采用一道防护,并按提高一级防撞等级设计。2 桥上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和接地系统。3 桥上应设置防落物网。4 桥面宜采用集中排水方式,引出铁路范围以外。5 跨线范围内桥面灯杆不宜设置在桥面外侧,并采取防止灯杆倾覆坠落桥下的措施。3.8 高架车站桥梁结构3.8.1 高架车站桥梁结构除满足车站使用功能要求外,应与高架车站设计协调。3.8.2道岔区桥梁结构应满足道岔对结构的相对变形和变位的要求。3.8.3 整体的高架结构应统筹考虑整体结构的变形变位。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