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文本图纸.pdf
-
资源ID:75946394
资源大小:5.49MB
全文页数:104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昆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文本图纸.pdf
文档 昆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文本 图纸(论证稿)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09 年 11 月文档 文档 文 本 目 录 第一章 总则.1 第二章 统筹发展.3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发展方向.3 发展目标.5 发展策略.6 产业发展引导.7 人口与城市化.8 第三章 资源约束.9 第四章 市域空间布局.11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四区”划定.11 市域空间组织.14 镇建设指引.16 新农村建设指引.18 公共服务设施配置.20 第五章 中心城区空间布局.22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总体布局结构.22 公共设施用地.24 居住用地.27 工业仓储(物流)用地.30 绿地.31 旧区更新.33 第六章 综合交通.35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目标、策略与分区.35 客运交通.39 货运交通.45 中心城区道路交通设施.48 实施措施.55 第七章 城市特色.55 第一节 第二节 空间景观特色.55 文化特色.61 1文档 第八章 旅游.62 第九章 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65 第一节 第二节 环境保护.65 生态建设.68 第十章 市政公用设施与综合防灾.69 第十一章 分期建设.83 第一节 第二节 近期建设规划.83 远景发展引导.88 第十二章 规划实施.89 第十三章 附则.91 附表 1 昆山市域用地汇总表92 附表 2 昆山中心城区建设用地平衡表.93 附录 昆山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092030)论证意见答复.94 图 纸 目 录 01区位图 市域:02市域用地现状图(2008 年)03市域四区划定图 04市域片区划分图 05市域用地规划图 06市域村庄布点规划图 07市域产业布局规划图 08市域生态保护规划图 09市域交通分区规划图 10市域综合交通规划图 11市域公共交通规划图 12市域历史文化资源分布图 13市域空间景观规划图 14市域旅游规划图 2文档 15市域基础设施规划图 16市域近期建设规划图(2015 年)中心城区:17中心城区用地现状图(2008 年)18中心城区用地规划图 19中心城区规划结构图 20中心城区道路交通规划图 21中心城区居住用地规划图 22中心城区公共设施规划图 23中心城区绿地系统规划图 24中心城区空间景观规划图 25中心城区高度分区规划图 26中心城区密度分区规划图 27中心城区环境保护规划图 28中心城区给水工程规划图 29中心城区污水工程规划图 30中心城区供电工程规划图 31中心城区通信工程规划图 32中心城区燃气工程规划图 33中心城区供热工程规划图 34中心城区综合防灾规划图 35中心城区近期建设规划图(2015 年)36中心城区蓝线规划图 37中心城区绿线规划图 38中心城区黄线规划图 39中心城区紫线规划图 3文档 文档 昆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文本 第一章 总则 论证稿 第1条 修编目的 按照“大城市、现代化、可持续”的总体目标,合理转变发展方式,强化中心城市 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率先实现现代化。第2条 指导思想 紧密结合昆山实际,大力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城乡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 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把昆山建设成为科学发展的先进城市、高度开 放的创新城市、生态宜居的和谐城市。第3条 规划理念 1、交通引导 轨道交通引导城镇空间集聚,公共交通引导功能布局优化,交通枢纽引导城市用地 开发和服务业发展。2、资源约束 土地资源约束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生态资源约束保障宜居环境建设,能源约束加快 节能减排进程。3、统筹发展 以片区产业特色和发展政策支撑为重点统筹区域发展;以缩小城乡差距和培育城乡 空间、文化的不同特色为重点统筹城乡发展;以提高人口素质、增加居民收入为重点统 筹经济社会发展;以增强内生发展动力为重点统筹昆山发展和对外开放。第4条 修编重点 1、建立现代化指标体系 关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的协调发展,参照国际现代化城市的发展水平,明确 昆山率先实现现代化的目标体系,推进“两型社会”建设。2、实现快速城市化向城乡现代化的转变 多元驱动推进城乡现代化,统筹城乡居民劳动就业、素质提高、收入增加、社会保 障等方面的一体化发展以及本地人口与外来人口的和谐发展,实现从数量提高到质量提 升的转变。3、强化中心城区服务功能 从功能构成完善、服务水平提高、发展质量提升等方面强化中心城区功能,满足城 1文档 昆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文本 论证稿 乡居民需求,带动产业调整升级和人居环境优化,彰显城市精神。4、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并发挥引导发展作用 构建以轨道交通为支撑、内畅外捷的综合交通体系,通过交通分区引导功能区域合 理集聚,充分发挥交通引导发展的作用。5、城乡统筹优化市域空间结构 通过切实可行的政策分区和保障措施统筹城镇发展空间、乡村发展空间和生态保护 空间布局,优化市域空间结构,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6、资源调控优化产业结构 立足昆山资源实际,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优化产业结构,实现 高效都市农业、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的协调发展。7、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建设城乡一体、面向未来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提高质量水平、服务水平、节约 利用水平和安全保障水平,引导城乡集约发展。8、培育昆山特色 保护特色鲜明的江南水乡自然环境,继承底蕴深厚的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率先发展 进程中形成的以“昆山之路”为核心的现代文明,培育传统与现代相交融的昆山特色。第5条 规划基本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第 146 号令)3、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2008)4、昆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5、江苏省 2030 年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要点(苏建规200991 号)6、关于同意昆山市修编城市总体规划的复函(苏建函规 2008714 号)第6条 规划期限 近期:2009 年2015 年;远期:2016 年2030 年;远景:展望至本世纪中叶。第7条 规划范围 1、规划区:昆山市域,总面积 927.68 平方公里。2文档 昆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文本 论证稿 2、中心城区:苏昆太高速公路苏州东绕城高速公路娄江昆山市界机场路 千灯浦吴淞江昆山市界围合范围,总面积 470 平方公里。3、旧区(1)旧城区:东至东环城河娄江司徒街河,南至沪宁铁路,西至叶荷河娄江 小虞河,北至北环城河,总面积约 6.18 平方公里。(2)旧镇区:包括周市、陆家、花桥、张浦旧镇区和蓬朗、陆杨街道办事处集中建 成区,具体范围在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时划定。第二章 第一节 统筹发展 发展方向 第8条 区域协调 1、与上海 以交通为基础,借助“大浦东”国际航运中心和“大虹桥”综合交通枢纽的优势,实现“同城”效应,全面融入上海,辐射长三角,服务全国,走向世界,促进城市能级 的提升。以产业为纽带,依托“大浦东”国际金融中心和“大虹桥”国际贸易中心的建设,配套发展现代服务业,互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优化发展特色都市农业,积极服务上海,促进产业能级的提升。以生态为命脉,共同承担以淀山湖和吴淞江为主的生态保育责任,利用虹桥枢纽产 业提升、人流集聚和市场扩大效应,带动南部环淀山湖地区休闲旅游产业发展,促进区 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升。2、与苏州 加强交通基础设施的全面对接,联合保护阳澄湖等生态环境,有序建设阳澄湖旅游 度假区,协调江南水乡古镇的保护及旅游开发,合力推进产业转型,实现共同发展。3、与周边县市 实施“昆太联动”战略,强化与太仓港的多方式联系,增强港口贸易等现代服务业 的关联互动,并借助太仓港优势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强与常熟、吴江之间的区域互助,开辟新水源,连接新电源,保障供水、供电安全;实施环境共保,联合治理污染,合力 建设生态保育区。3文档 昆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文本 论证稿 第9条 城乡统筹 1、统筹城乡规划 以城乡规划一体化统筹城乡空间布局,强化中心城市建设,突出古镇特色,优化村 庄布点,使城市文明与乡村文明相得益彰、和谐互补。2、统筹城乡产业发展 根据不同产业发展需求特点,利用城乡的各自优势,集聚发展、集约经营。以城市 高水平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成果反哺农村,推进高效都市农业的发展,鼓励乡村传统 手工业的发展,引导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促进城乡产业互补与融合。3、统筹城乡资源配置 发挥市场在城乡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合理发挥政府对资 源配置的调节作用,保证公平的发展权利,优先推进城市化,重点保障农民利益。4、统筹城乡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 统筹市域交通分区,建立城乡一体的公共交通体系和智能化的城乡交通管理系统;城乡给水、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服务质量均等化,污水、燃气、供热等基础设施提供 方式差异化;建立城乡统筹的生态安全网络,创新生态补偿机制,进行城乡水环境综合 整治,实现城乡基础设施服务体系一体化。5、统筹城乡公共服务 实现城乡社区公共服务水平均等化,按功能和需求配置市域公共服务设施,使城乡 居民不出社区就能享受便民商业、文化体育、医疗保健、社会治安等公共服务。实现城 乡教育资源均等化,建立确保城乡教育事业均衡发展的公共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全面提 高人口素质。6、统筹城乡就业 加强对农村劳动力职业素质和劳动技能培训,以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推动城乡就 业一体化,以城乡一体的失业率监控,保障城乡居民稳定充分的就业。7、统筹城乡社会保障 推进社会保障由“低水平广覆盖”向“高水平全覆盖”发展,消除城乡社会保障差 别;逐步建立起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外来人口社会保障体系。8、统筹城乡管理体制 完善现有目标考核机制和政策保障机制,探索建立多元化的投资建设机制,促进城 乡统筹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有效协调。4文档 类 别 指标 指标 对象 现状值 2008 年 目标值 参考值 2015 年 2020 年 2030 年 经 济 发 展 1、人均 GDP(元/人)市域 91223 160000 267000 364000 2、R&D 经费占 GDP 比重(%)市域 1.9 2.3 2.5 2.7 2.2 3、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市域 22.4 35 40 45 45 4、资本产出率 市域 0.58 0.7 0.8 0.9 0.8 人 民 生 活 5、居民收入(元/人)城镇 24808 50000 71000 120000 200000 农村 11934 28000 43000 80000 6、基尼系数 市域 0.3 0.25 0.22 0.2 0.24 0.36 7、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 2.25 2.1 2.0 1.9 90 12、人民群众对政府工作满意度(%)市域 80 90 95 98 95 13、公共服务设施健全率(%)城镇 80.5 90 100 100 100 14、人均期望寿命(岁)市域 80.52 81 81.5 82 81 15、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城区 6.4 20 30 42 40 生 态 文 明 16、万元 GDP 能耗(吨标准煤/万元)市域 0.61 0.46 0.38 0.25 0.34 17、万元 GDP 水耗(立方米/万元)市域 21.2 14 11 7 5 18、万元 GDP 二氧化碳排放量(吨/万元)市域 0.46 0.4 0.35 0.3 0.3 19、单位建设用地二、三产增加值(亿元/平方公里)市域 5.6 14 23 30 昆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文本 第二节 发展目标 论证稿 第10条 城市性质 全球性先进产业基地,毗邻上海都市区新兴大城市,现代化江南水乡城市。第11条 综合目标 至 2015 年,总体赶上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发展水平;至 2020 年,主要发展指标达 到发达国家和地区水平,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至 2030 年,总体赶上发达国家和地区发 展水平,建成经济充满活力、科技繁荣发达、社会和谐稳定、民主法制健全、文化特色 鲜明、生态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幸福的新昆山。第12条 表 02-01 现代化发展目标 昆山市现代化发展目标一览表 5 文档 类 别 指标 指标 对象 现状值 2008 年 目标值 参考值 2015 年 2020 年 2030 年 20、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比例(%)城镇 50 80 100 100 21、资源综合利用率(%)市域 45 70 85 90 90 22、环境质量综合指数 市域 91.43 94 95 97 95 23、森林覆盖率(%)市域 23.3 24 25 26 25 24、绿化覆盖率(%)城镇 45.03 48 50 50 50 昆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文本 第三节 发展策略 论证稿 第13条 结构调整促进用地效率提升 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导向,以新兴制造业为基础,以现代服务业为突破,以高效都市 农业为特色,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增强科技进步、自主创新对经济增长 的贡献率,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率和产出效益。第14条 生态约束促进人居环境改善 严格保护阳澄湖、淀山湖及环湖生态敏感空间,同时合理利用其比较优势,与深厚 的历史人文积淀相结合,发展特色产业,提升整体人居环境质量,彰显昆山特色,增强 城市魅力。第15条 节能减排促进低碳城市建设 发展低碳产业、循环经济,鼓励节能技术的应用、开发与创新,提高资源的使用效 率,减少污染物排放;合理配置产业用地和生活用地,促进机动交通出行减量,构建绿 色交通体系;倡导健康、节约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全面推进低碳城市建设。第16条 区域统筹引导市域空间优化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加强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将市域空间布局与政策分区紧 密结合,严格保护发挥碳氧平衡作用的基本生态空间,形成功能明确、集聚高效的城乡 空间结构,协调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第17条 公交优先引导城市布局调整 以轨道交通为核心,构建舒适、高效的公共交通系统,发挥其大容量、低能耗、快 速、准点、安全的综合优势,引导城市建设空间合理集聚,优化城市功能结构,构建完 善的城市中心体系。第18条 风貌保护引导地方特色塑造 6 文档 昆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文本 论证稿 以水乡古镇保护为核心,以自然环境为基质,结合特色村庄保护和乡村旅游业、都 市农业发展,保护传统风貌;打造新锐的公共服务空间、融合的生活居住空间、现代的 产业发展空间,塑造展现昆山城市精神的现代风貌。第四节 产业发展引导 第19条 产业发展目标与定位 1、目标 近期:GDP 达到 4000 亿元,年均增长 15.0%,人均 GDP 达到 16 万元;远期:GDP 达到 12000 亿元,年均增长 7.6%,人均 GDP 达到 36.4 万元。2、定位 全球性的 IT 产业制造、研发和交易平台,长三角区域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 业集聚区。第20条 调整产业结构 1、产业发展方向 以节约资源、降低能耗、减少排放、促进就业、提升效益、自主创新为产业发展方 向。2、产业结构调整预测 近期保持第二产业主体地位,加快第三产业发展,产业结构优化为 0.5:59.5:40;远期二三产业齐头并进,产业结构优化为 0.4:49.6:50。第21条 提高劳动生产率 近期第一、二、三产业劳均生产率分别达到 7 万元/人、27 万元/人、30 万元/人,提 供就业岗位 145 万个;远期第一、二、三产业劳均生产率分别达到 20 万元/人、70 万元/人、65 万元/人,提供就业岗位 180.5 万个。第22条 提升用地效益 1、产业用地效益目标 制造业用地地均增加值近期达到 18 亿元/平方公里,远期达到 46 亿元/平方公里。生产性服务业用地地均增加值近期达到 40 亿元/平方公里,远期达到 100 亿元/平方 公里。2、路径选择 通过公共服务平台、投融资平台、技术平台及相应鼓励政策的设置,引导制造业向 7文档 昆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文本 论证稿 产业链的高端延伸,从生产向设计、研发、品牌、销售等环节扩展。鼓励利用存量工业用地新建、扩建、翻建多层厂房,在符合有关规划、不改变用途 的前提下,合理提高容积率;适度提高新增工业用地容积率下限,合理控制绿地率上限,在同等产出的前提下少占用地。第23条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引导制造业从生产加工向设计、研发、品牌、销售等产业链高端延伸,提高产业竞 争力;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构建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高附加值的产业体系。加 强载体建设和产学研联合发展,提高对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能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第24条 统筹内外发展 1、提高外向型经济的根植性 重点发展资金或技术密集型、投资规模较大的支柱产业,强化产业链构建,扶持本 地企业为外资企业配套,形成较强的网络化关系,增强外资的稳定性。2、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完善要素市场体系,建立健全中小企业服务体系,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重点 发展外资龙头企业的配套产业、技术密集型的新兴产业和地方特色优势明显的产业。第五节 人口与城市化 第25条 城市化策略 强化中心、多元驱动、城乡统筹、资源约束、质量提升、交通引导。第26条 市域总人口 近期 250 万人;远期 330 万人。第27条 中心城区人口 近期 202 万人,其中城镇人口 195 万人;远期 272 万人,其中城镇人口 270 万人。第28条 镇人口 巴城镇:近期总人口 12.5 万人,其中城镇人口 9.1 万人;远期总人口 14.5 万人,其 中城镇人口 13 万人。千灯镇:近期总人口 13.6 万人,其中城镇人口 11.1 万人;远期总人口 15.5 万人,其中城镇人口 14 万人。周庄镇:近期总人口 5.5 万人,其中城镇人口 4.1 万人;远期总人口 7 万人,其中城 8文档 昆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文本 论证稿 镇人口 6 万人。锦溪镇:近期总人口 8.3 万人,其中城镇人口 4.9 万人;远期总人口 10.5 万人,其 中城镇人口 8 万人。淀山湖镇:近期总人口 8.1 万人,其中城镇人口 6.1 万人;远期总人口 10.5 万人,其中城镇人口 9 万人。第29条 农村人口 近期 19.7 万人,远期 10 万人。第三章 资源约束 第30条 土地资源 1、土地资源保护(1)严格保护基本农田 执行严格的土地保护制度,保持 42 万亩基本农田规模,确需调整基本农田的,依法 办理相关手续。(2)严格保护耕地质量 执行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和土地开发整理挂钩政策时,加强对补充耕地质量等级的评 定和审核,确保补充耕地的数量和质量。实施建设占用耕地表土剥离再利用,促进耕地 资源耕作层循环利用。2、节地(1)控制增量,盘活存量 从外延扩展向内涵挖潜转变,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增量,以尽可能少的土地消耗获得 预期经济增长。逐步置换利用低效的已建用地,清理利用闲置土地,挖掘存量土地潜力。(2)提高门槛,集约利用 进一步提高项目准入门槛,从产业类型、产出效益、环境影响、开发强度等多方面 加以控制,实现土地的高度集约化利用。(3)全市统筹,紧凑布局 整合全市土地资源,明确发展重点,以紧凑的空间结构代替粗放扩张的利用方式,形成各行政单元之间协作开发、利益共享的机制。第31条 水资源 1、水资源平衡 9文档 昆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文本 论证稿 平水年全市总需水量 11.6 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 31.8 亿立方米,特殊干旱年总需水 量 12.4 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 13.9 亿立方米,水资源量满足发展需要,但要重点改善水 环境质量。2、水资源保护与利用 加快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污水收集处理率与处理标准,逐步改善地表水环境;加强水源地保护,防止突发性水质安全事故发生;开辟第二水源,保障供水安全;与上 海协同合作,切实保护淀山湖水质安全和环湖地区生态环境。3、节水 目标:万元 GDP 新鲜水耗低于 7 立方米/万元,万元工业增加值新鲜水耗低于 8 立 方米/万元,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 95%,管网漏损率低于 8%,城市污水回用率不低 于 15%,节水器具普及率大于 95%。措施:分行业控制工业用水定额,推进高耗水企业节水改造,提高中水及循环水使 用率;改进农业灌溉技术,加快农业节水设施建设;增加服务业循环用水规模;加强生 活用水节水教育,全面建设节水型城市;鼓励节水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的研究、开 发与应用;通过改革用水收费制度、建设节水管理法规、改造供水及用水设施等综合措 施杜绝浪费用水现象,全面推进节水工作。第32条 能源 1、能源利用目标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大节能降耗力度,地区总能耗控制在 3000 万吨标准煤以下,万元 GDP 能耗控制在 0.25 吨标准煤以下,城区、镇区管道天然气气化率 95%,农村地 区普及瓶装液化石油气。2、能源结构调整(1)全面提高清洁能源比例 禁止新建燃煤锅炉,发展轨道交通,推广新能源汽车,远期电力、天然气等清洁能 源的消耗比例占全社会能耗总量的 80%以上。(2)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 重点推广太阳能、浅层地热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城镇地区主要发展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太阳能供热系统和浅层地源热泵系统,农村地区主要发展太阳能 供热系统,鼓励利用沼气等清洁型生物质能,远期可再生能源消耗量占全社会能源消耗 总量的 25%。3、节能 10文档 昆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文本 论证稿 (1)产业节能 加快发展服务业,鼓励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并利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淘汰 高耗能产业、工艺和设备,组织落实重点节能工程。(2)建筑节能 推广太阳能、浅层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远期新建建筑的可再生能 源应用面积超过 90%;加强节能省地型住宅建筑技术体系的研究,推广节能材料、节能 设备、节能技术的运用,远期达到住宅和公共建筑节能 75%的标准。(3)交通节能 合理推行用地混合布局,实现机动交通减量;加快发展以轨道交通为主导的城乡公 交体系,提高交通系统运输效率;鼓励小排量、新能源交通工具的使用,降低交通工具 能耗。(4)管理节能 通过制度创新形成有效的节能激励与约束机制;健全管理体制,加强节能监督;在 工业、建筑、交通、居民生活等领域设置节能强制性标准。(5)技术创新 加大政府对节能科技攻关和技术推广的扶持力度,实施节能减排科技支撑行动和能 源产业科技示范工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6)资源循环利用 实施废弃物分类回收、综合开发、循环利用工程,减少资源消耗,达到节能目的。第四章 第一节 市域空间布局 “四区”划定 第33条 禁建区 1、范围 包括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本次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三级及三级以上河道和湖 泊水面、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面积 315.66 平方公里,占市域总面积的 34.03%。2、管制措施(1)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 禁止新建、改建、扩建与取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不得设置与供水需 要无关的码头,禁止停靠船舶;禁止可能污染水源的旅游和其他活动。11文档 昆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文本 论证稿 (2)三级及三级以上河道和湖泊水面 禁止围垦河流和湖泊。已经围垦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进行治理,逐步 退还为河湖。除规划许可的水面和滨水景观设施以外,禁止新建、扩建与防洪、改善水 环境无关的建(构)筑物。(3)基本农田 执行最严格的保护制度,禁止城镇建设非法占用。(4)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 不得进行与文物保护无关的建设工程或者爆破、钻探、挖掘等作业,因特殊情况需 要在保护范围内进行建设工程或者爆破、钻探、挖掘等作业的,必须经相关部门批准,确保被保护对象的安全。第34条 限建区 1、范围 包括饮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三级以下河道水面、一般农田、林地、地 质灾害高中易发区、基础设施控制用地、文物保护单位的建设控制地带、地下文物埋藏 区以及历史镇区、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面积 143.33 平方公里,占市域 总面积的 15.45%。2、管制措施(1)饮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 二级保护区内禁止建设对水源可能造成污染的项目和设施;对已建并可能对水源水 质造成污染的项目和设施,应限期治理或搬迁;改建项目必须削减污染物排放量。准保 护区内禁止新建、扩建对水体污染严重的建设项目,改建项目不得增加排污量。(2)三级以下河道水面 加强河道滩地、堤防和河岸的水土保持工作,防止水土流失、河道淤积。在不影响 河道行洪、河流水质和河流生态系统的前提下,可结合水体特点进行景观营造和环境整 治。(3)一般农田 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建设项目占用耕地的,数量上遵循“占补平衡”的原则,同时保证补充耕地的质量。(4)林地 保护林地生态环境,可结合旅游发展适当布置服务配套设施;其他建设工程应尽可 能不占或者少占林地。12文档 昆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文本 论证稿 (5)地质灾害高中易发区 城镇建设尽可能避开地质灾害易发区,确需占用的,在建设之前必须进行工程地质 勘察,开展地质安全评估,采取确保安全的防治措施后方可使用。(6)基础设施控制用地 除必需的市政、园林、人防工程以及对现有建筑进行改(扩)建并依法办理许可手 续的建设工程外,不得进行其他建设活动。(7)历史文化资源 在文物保护单位的建设控制地带内不得进行破坏文物保护单位的历史风貌、污染其 环境、影响其安全的建设行为或其他活动。对已有的对文物保护单位及其环境产生不良 影响的设施应当限期治理。历史镇区、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保护范围内的新建建(构)筑物,应符合保护 规划确定的建设控制要求;保护范围内原有损害历史风貌的建(构)筑物应限期改造或 拆除。第35条 适建区 1、范围 包括尚未开发且适宜进行集中建设的区域、土地整理后新划定的可建设区域,面积 125.93 平方公里,占市域总面积的 13.57%。2、管制措施 在规划指导下,有计划、按时序进行建设。发挥交通对布局的引导作用,循序进行 市政公用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同时注重与生态环境的协调,确定合理的开发强度,坚持集约发展。第36条 已建区 1、范围 现状已建设用地,面积 342.76 平方公里,占市域总面积的 36.95%。2、管制措施(1)本次规划保留的区域 根据规划布局结构调整优化现状用地功能,健全完善综合交通体系,加强公共服务 设施和绿地广场配套。逐步淘汰或者置换利用水平低的工业用地,充分挖掘存量土地的 潜力,改善人居环境和产业发展环境,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程度。(2)本次规划调整为非建设用地的区域 规划引导符合产业发展方向和环境保护要求、满足地均产出要求的农村工业企业逐 13文档 昆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文本 论证稿 步向规划工业区集中,逐步淘汰不符合相关要求的工业企业,农村地区禁止新增工业用 地;合理引导农民居住向新型社区适度集中。第二节 市域空间组织 第37条 市域城乡体系 形成“中心城区特色镇农村居民点”三级市域城乡体系。1、中心城区 全市人口集聚中心、产业集聚中心和功能集聚中心。2、特色镇(1)周庄 以水乡古镇特色旅游为主导功能,以文化创意产业为主要发展方向,积极拓展休闲 度假、会议会展等综合服务功能,适度发展以传感器制造、研发、设计为主的特色产业,成为国际知名的旅游度假镇。(2)锦溪 以水乡古镇特色旅游为主导功能,挖掘民俗文化特色,发挥湖荡资源优势,拓展综 合休闲度假功能,适度发展体育产业,成为全国知名的旅游度假镇。(3)千灯 以古镇旅游为特色完善综合服务功能,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导向提升制造业发展层次,成为环沪地带综合型城镇。(4)淀山湖 利用淀山湖的自然环境资源优势,发挥紧邻上海的区位优势,以省级淀山湖旅游度 假区为载体,强化高端度假、时尚休闲功能,择机发展航空产业,成为长三角知名的“新 江南特色镇”。(5)巴城 以阳澄湖大闸蟹为品牌,以省级阳澄湖旅游度假区为载体,发挥沪宁城际铁路阳澄 湖站的引导作用,完善旅游服务功能,适度发展软件产业和先进装备制造业,成为全国 知名的旅游度假镇。3、农村居民点(1)特色村落 保持原生态的江南水乡传统村落空间形态和生活形态,使其成为乡村旅游的景观点、服务点和乡村生活的体验点。14文档 昆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文本 论证稿 (2)新型社区 以高效都市农业发展为契机,引导从事第一产业的人口向新型社区集中,完善新型 社区各项配套设施,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城乡同步现代化。第38条 片区划分 1、中部中心城市集聚发展片区(1)范围 苏昆太高速公路苏州东绕城高速公路娄江昆山西部市界机场路千灯浦 吴淞江昆山东部市界围合区域,包括玉山镇、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花桥经济开发区、周市镇、陆家镇和张浦镇、千灯镇机场路以北、千灯浦以西地域,面积约 470 平方公里,占市域总面积的 50.66%。(2)发展定位 统筹各主体形成发展合力,成为昆山产业集中、人口集聚、能级提升的重点发展区 域。(3)目标分解 远期 GDP 达到 10630 亿元,占全市 GDP 的 88.58%,产业结构优化为 0.2:51:48.8。2、北部阳澄湖休闲度假片区(1)范围 苏昆太高速公路苏州东绕城高速公路娄江昆山西北市界围合区域,以巴城镇 为主体,面积约 136 平方公里,占市域总面积的 14.66%。(2)发展定位 发挥资源优势,保障生态安全,联合苏州形成环阳澄湖休闲旅游带;集聚发展先进 制造业。(3)目标分解 远期 GDP 达到 400 亿元,占全市 GDP 的 3.34%,产业结构优化为 2.2:41.2:56.6。3、南部水乡古镇旅游片区(1)范围 机场路千灯浦吴淞江以南区域,主要为周庄镇、锦溪镇、淀山湖镇、千灯镇以 及张浦镇机场路以南地域,面积约 321 平方公里,占市域总面积的 34.68%。(2)发展定位 整合资源联动发展,抓住虹桥枢纽建设机遇,形成东接上海、西连苏州的环淀山湖 特色旅游休闲城镇带,发挥休闲旅游业的主导作用,带动会展、度假、文化创意等相关 15文档 昆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文本 论证稿 服务业发展;在保护文化、保障生态的前提下适度发展先进制造业。(3)分解目标 远期 GDP 达到 970 亿元,占全市 GDP 的 8.08%,产业结构优化为 1.9:37.9:60.2。(4)统筹措施 培育千灯的片区中心功能,集约利用资源,逐步建立“集中布局、共同建设、利益 共享”的运作机制。淀山湖、锦溪、周庄三镇加强与上海环淀山湖地区的生态共保、资源共享、设施共 建,以虹桥枢纽客流为主要目标市场,合理开发利用淀山湖旅游度假资源,适度发展休 闲度假、高端会务、体育运动等功能。第三节 镇建设指引 第39条 巴城镇 1、布局结构 巴城镇城镇建设用地呈分散组团式布局,形成“一带三组团”的结构。“一带”为 沿阳澄湖休闲度假景观带;“三组团”为中心镇区综合组团、北部石牌工业组团和南部 正仪组团,其中中心镇区组团在现状基础上主要向北发展,石牌组团适度向东发展,正 仪组团围绕城际铁路阳澄湖站布局。2、发展规模 规划期末,巴城镇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约 14 平方公里,旅游度假用地规模约 3.6 平方 公里。第40条 千灯镇 1、发展方向 北控南拓,严格保护古镇区,向东向南发展新镇区。2、布局结构 规划千灯镇城镇建设用地形成紧凑集约的团块状布局,分为古镇区、北部工业区、中部新镇区以及南部工业区四个区。古镇区以保护为主,完善旅游服务功能;中部新镇区在完善生活配套和区域服务等 职能基础上鼓励发展文化房地产业和生活服务业,承担市域南部片区综合服务中心的功 能;北部工业区需逐步调整,搬迁区内污染企业,加强吴淞江沿岸生态恢复;南部工业 区重点引进高附加值的先进制造业,使之成为昆山南部片区工业发展的主要载体。16文档 昆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文本 论证稿 3、发展规模 规划期末,千灯镇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约 16.5 平方公里,旅游度假用地规模约 0.2 平 方公里。第41条 周庄镇 1、发展方向 向北拓展,在严格保护历史镇区的基础上环太史淀优化建设新镇区。2、布局结构 规划周庄城镇建设用地形成集中的布局形态,分为历史镇区、新镇区、旅游集散区 和环太史淀综合功能区。加大对历史镇区内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的保护,北侧新镇区建设面貌与水乡特色统 一,将环急水荡地区建设成为集古镇保护、旅游服务、居民生活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 区域;逐步置换急水荡西侧和北侧散布的工业企业;北侧依托苏州 S2B 线周庄站完善旅 游集散功能,结合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等教育资源环太史淀布置文化创意和休闲度假 功能用地;沿锦周公路适量布置传感器产业用地。3、发展规模 规划期末,周庄镇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约 6.1 平方公里,旅游度假用地规模约 2 平方 公里。第42条 锦溪镇 1、发展方向 环绕五保湖发展。2、布局结构 规划锦溪镇城镇建设用地环绕五保湖形成相对集中的布局形态,分为西部古镇保护 区、东部新水乡生活区、南部旅游开发区三个区。锦周公路以东、邵泉港路以西为古镇 保护区,维持水乡风貌;邵泉港路以东、南北路以西、五保湖以北为新水乡生活区,以 完善生活配套,构建新型水乡人居环境为主;五保湖以南、同周线以北为旅游开发区。在锦新路两侧适量布置体育产业用地,与城镇集中生活区之间以阮白荡湿地公园为生态 隔离。3、发展规模 规划期末,锦溪镇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约 7.8 平方公里,旅游度假用地规模约 3 平方 公里。17文档 镇名 花 桥 玉 山 周 市 巴 城 陆 家 张 浦 千 灯 淀山 湖 锦 溪 周 庄 总计 现状自然村(个)187 131 200 281 89 173 118 79 64 59 1194 其 中 规划城镇建设用地 范围外自然村(个)8 11 21 99 0 72 44 46 57 42 392 规划农村居民点(个)2 4 15 13 0 20 4 12 25 12 107 其 中 农村新型社区(个)1 4 13 11 0 13 1 9 15 5 72 特色村庄(个)1 0 2 2 0 7 3 3 10 7 35 昆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文本 论证稿 第43条 淀山湖镇 1、发展方向 镇区生活用地依托老镇区向西发展,生产用地完善东部、发展北部。2、布局结构 规划淀山湖镇城镇建设用地团块状布局,分为城镇综合发展区和东北部产业集聚区。石扬河以南、新乐路以北、曙光路和复兴路之间为城镇综合发展区,整合新旧镇区,形 成生活用地集中区;曙光路以东、石扬河以北为东北部产业集聚区,向北与千灯产业园 共同构成南部片区第二产业集聚发展载体。3、发展规模 规划期末,淀山湖镇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约 9.5 平方公里,旅游度假用地规模约 1.6 平方公里。第四节 新农村建设指引 第44条 村庄布点与功能 规划农村居民点分为农村新型社区和特色村庄两种类型,共计 107 个,容纳居住人 口约 10 万人(其中农业从业人口约 4 万人),人均村庄建设用地不超过 130 平方米。表 04-01 昆山市规划农村居民点一览表 注:现状部分自然村建设连片,规划作为一个居民点考虑。1、特色村庄 严格保护历史文化和滨水特色。建设融乡村观光、生态休闲、文化体验于一体的旅 游示范村,促进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培育文化艺术创作基地,发展特色手工业和创意产 业,促进区域文化交流功能的形成。18 文档 所在镇 村庄名称 所在镇 村庄名称 所在镇 村庄名称 周庄 店前 锦溪 长溇里 花桥 天福 东对浜 焦沙港 周市 东方 西对浜 朱浜 城隍潭 澄尚 全王浜 巴城 绰墩山 龙亭 联湖 武神潭 蟠龙 千灯 歇马桥 张浦 赵陵 双庙 吴家桥 尚明甸 锦溪 祝家甸 陶家桥 吴家堰 张家厍 淀山湖 金家庄 大敖 虬泽 度城 南姚 荷花荡 神童泾 顾家潭 马援庄 金华 昆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文本 论证稿 表 04-02 昆山市规划特色村庄一览表 2、农村新型社区 农村新型社区除承担农业生产服务及农业从业人口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