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三章认识自己开启心灵的大门.pptx
-
资源ID:75989982
资源大小:194.68KB
全文页数:24页
- 资源格式: PPTX
下载积分:9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三章认识自己开启心灵的大门.pptx
第三章认识自己:开启心灵的大门自我的发展觉察、克服自我的限制爱自己发现自己的宝藏成长与转变第一节 认识自己叩问我是谁 每个人的确有着丰富的关于自我的知识,有关于自己身体状况和能力、社会角色、思想、天赋、个性等诸多方面的看法。发现自己的特别之处,并用有创造性的方式表现出来,会增加对自我的理解,并带来自信。第一节 认识自己自我概念的维度 威廉詹姆斯的自我理论:物质自我、社会自我和精神自我。托里希金斯的自我差异理论:现实自我和标准自我。第一节 认识自己解读你的人格 人格的本质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独特的、稳定的心理品质和行为模式。不同的心理学家按照不同的方式将人格分为不同的类型:多元类型理论将气质分为四种典型的类型:胆汁质、多血质、抑郁质和黏液质。罗特将人格分成两种类型外控型和内控型。第二节 自我认识自我认识的来源 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大量的成功会提升自尊,而不断失败会削弱自尊。全力以赴并取得了成功会使人感到更加自信、有力。社会比较:要跟自己比较,不要总拿自己和别人比,不管别人过得多好,都无所谓,自己是最重要的。反射性评价:即观察其他人对自己的反应。在批评和指责的背后是对方对你的关心和希望你能更好的愿望,当我们能觉察到对方的关心和良好愿望时,我们就更能以开放的心态来对待他人的评价。内省:即个体向内部寻求答案,通过反省自己、分析自己,来认识我们的态度、情感和动机。第二节 自我认识自我认识的偏差 自卑:在认知上的主要表现是自我评价过低,也许只是某一方面不足,但却把这些不足过分概括化,认为自己一无是处,对自己已有的闪光点视而不见。在行为上,自卑的人会担心别人看不起自己,同时,这类人对别人的评价也过分敏感,自卑的人容易产生抑郁情绪,丧失参加活动的兴趣。自负:自负的人往往过高地评价自己,自以为是,有种盲目的自信。在心理上,自负的人自视过高,认为别人不如自己,总爱抬高自己、贬低他人,固执己见,将自己的观点、想法强加于人,明知道别人正确,也不愿意改变态度。另外,自负的人也往往不能接受别人的批评,但面对别人取得成绩时,却又容易产生嫉妒之心,排斥他人。第二节 自我认识提升积极自我认识的因素选择对自我有利的信息自我服务归因自我妨碍选择性相互作用第三节 自我的发展与自我认同自我的发展 埃里克森将人生发展分为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面临要解决的任务,如果个体难以完成他所处阶段的任务,就会出现发展危机。危机既是危险也是机遇,关键取决于我们如何解决。如果我们成功地解决了冲突,就可以向前进步,反之,我们就会在这个转折点停滞下来。我们在每个阶段做出的选择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们的生活。第三节 自我的发展与自我认同自我的发展 1)人生最初六年的影响 被誉为精神分析之父的弗洛伊德认为,我们的性别和社会方面的发展如何,主要取决于我们出生后头六年的生活经验。在这期间,我们经历了截然不同的发展阶段。我们后期人格发展往往取决于在每个阶段上的需求和冲突是否能被很好地解决。我们在成年之后会遇到很多令人头疼的问题,大多数和那些幼儿期没被解决的冲突存在或多或少的联系。第三节 自我的发展与自我认同自我的发展 2)儿童中期(612岁)儿童需要完成的任务有:投入社交活动,增加有关身体以及社会的知识,继续学习和扩展合适的性别概念,发展价值观,掌握新的社交技能,学习读、写、算的能力,学会给予与接受,学会接纳他人的不同,学会容忍不确定的事物并学习一些身体技能。此阶段面临的主要冲突是勤奋对自卑,主要任务就是形成勤奋感,如果没有达成这一目标,个体将会产生不足感及自卑感。形成自我概念是此阶段的一项重要任务。第三节 自我的发展与自我认同自我的发展 3)青春期 此阶段个体面临的主要发展冲突是要明晰自己是谁,要去往何方,以及如何到达目的地。这个阶段的核心问题是同一性和角色混乱之间的冲突。这是一个矛盾的阶段,人们不会把处在这个阶段的人看作成人,但又往往按照成人的标准去预期他们的行为。通过不断挑战人们强加给他们的种种限制,这些年轻的个体强烈希望摆脱对成人的依赖,从而获得自由。第三节 自我的发展与自我认同自我的发展 4)成人早期 这是建立家庭生活的阶段,任务是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亲密感包括友情和爱情。这时需要在自我同一性巩固的基础上获得共享的同一性,才能促成美满的婚姻而得到亲密感,但由于寻找伴侣包含着偶然因素,所以也有可能产生害怕独自生活的孤独感。第三节 自我的发展与自我认同自我的发展 5)成人中期 这是获得创造力、避免自我专注的阶段。这一阶段有两种发展可能性:一种可能性是向积极的方面发展,个人除关怀家庭成员外,还会扩展到关心社会其他人,关心下一代乃至子孙后代的幸福。另一种可能性是向消极方面发展,即所谓自我专注,只顾自己及自己家庭的幸福,而不顾他人的困难与痛苦;即使有创造,其目的也完全是为了自己的利益。第三节 自我的发展与自我认同自我的发展 6)成人后期 这一阶段主要是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和厌倦感,体现着智慧的实现。这时人生进入了最后阶段,回顾一生,如果前七个阶段积极的成分多于消极的成分,则产生一种完善感,觉得一辈子过得有价值,生活得有意义。相反,如果消极成分多于积极成分,就会产生失望感,不免会恐惧死亡,觉得人生短暂,对人生感到厌倦和失望。第三节 自我的发展与自我认同自我同一性(自我认同)自我同一性是埃里克森提出的一个描述个体自我一致的心理感受的术语,指的是对自我有一个恒定的认识,体验到自我的完整性,在过去、现在和将来的自己之间,给个体明确的价值观、目标和信念,以及生活的方向、目的和意义。它包括自我肯定(我是谁),以及找寻自己的人生目标(我要往哪儿去)。从青少年阶段开始,个体开始建立和发展自我同一性,大学阶段就处在关键的时期,需要经常考虑“我是谁”以及“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这两个大问题,要主动地了解自我和探索世界。第三节 自我的发展与自我认同自我同一性(自我认同)1)弥散型同一性 指没有固定的承诺并且不主动寻求形成承诺,没有经历过探索的阶段,处于同一性危机中,但不能成功地解决。这样的个体对未来感到彷徨、迷惑,不知所措,没有确定的目标。第三节 自我的发展与自我认同自我同一性(自我认同)2)排他型同一性 指没有经历过探索阶段,就对一定的目标、价值观和信念形成了承诺,这些承诺反映的是父母或权威人物的希望和要求。成长在权威家庭中的孩子经常一切事物都听从父母的命令,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情都由父母包办,他们不需要自己思考未来要走怎样的道路,因为父母已经为他们安排了一条康庄大道。这些人从来不会茫然,只要按照权威人物的希望和要求来完成一定的目标就可以了。第三节 自我的发展与自我认同自我同一性(自我认同)3)延缓型同一性 指正在经历同一性危机,积极地思考各种可能的选择,积极探索自己的价值定位,但还没有达到最终的承诺。这一状态下的个体正处于积极的探索中,虽然还没达到最终理想的同一性状态,但是通过不断挖掘,他们会达到最终的承诺。第三节 自我的发展与自我认同自我同一性(自我认同)4)成就型同一性 已经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探索,度过了同一性危机,呈现出相对稳定的承诺,是最成熟和最高级的同一性状态。在这一状态下,个体已经不再彷徨、迷茫,心中已经有确定的目标,并且能够为此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第三节 自我的发展与自我认同自我同一性的功能 1)为理解一个人是谁提供了结构 2)给个体明确的价值观、目标、发展方向和生活的意义 3)给个体提供了明确的个体控制感和自由意志 4)有助于个体追求价值观、信念和行为的内在一致性 5)有助于个体潜能的认识和发挥第四节 自我成长爱自己发现自己的宝藏 1)真正的转变来自接纳 2)接纳自己的不同每个人都是独特的 3)接纳自己的缺点 4)无条件地爱自己第四节 自我成长觉察并克服生命的限制 你拥有哪些限制改变的第一步就是觉察,深入地觉察我们是如何把早期的禁令内化进了我们的生活,变成了我们的限制。我们要知道生活中的“必须”和“应该”都有哪些,并且,我们怎样让它们影响了我们的生活。然后,我们可以做出新的选择,而不再像过去那样被自动化的反应所控制。也就是说,我们将逐渐成为自己的主人。如何克服这些限制学会反驳那些对自己不利的想法,学会挑战内心的家长和批评家。第四节 自我成长成长与转变 成长与转变是渐进的过程:成长与转变是缓慢、渐进,而不是快速、跳跃式的。你需要每天下功夫,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成长与转变是螺旋上升的,不是直线向上的。成长与转变你准备好了吗:认识到你是谁,并接受自己,是转变的起点。转变不是随随便便的自我批评,或是走向你现在生活的反方向。只有当你能够准确评价自我,并且能恰当地处理自己的问题时,才能获得成长与转变。转变的过程是最重要的,不在乎是一步到位还是循序渐进,希望有不同之处就是一个新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