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组桂林山水.docx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导入激情L谈话:同学们,你们去过桂林吗?那可是个景色秀丽的地方。今天老师想带同学们一起去游一游。揭题:桂林山水甲天下。2,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桂林山水,听录音或教师在读课文,留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二、初读入情L大声读课文,找出课文的中心句。2.交流。桂林山水甲天下。(用抓关键词的方法理解句意:先学懂“甲”的意思,再理解全句的意思:“桂林山水天下第一。”)三、精读融情桂林山水何以被称天下第一呢?让我们走进桂林,细细观赏哪里的水、那里的山。(一)学习课文第二小节1 .读第二小节。找出文中写漓江水特点的几个词?(静、清、绿)2 .作者用了什么方法把这三个特点写具体的?讨论交流:写“静”,是通过人的“感觉”来写的一一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写“清”是从“视觉”的角度写的一一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写“绿”是用“比喻”把内容写具体的一一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理解“无瑕的翡翠”,学习比 喻句,知道句中把漓江的水比作绿色的翡翠。)3 .此时此刻,假如你坐在船头,你最想做什么?用“漓江的水真()啊!我真想()”说话。4 .指导朗读:个别读,引读,要读出感情。漓江的水真静啊,一一(生)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一一(生)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一一(生)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特别注意三个“啊”的变调)5 .总结学法:(1)读课文;(2)找出关键词体会;(3)融情入境,展开想象。(4)指点朗读。(二)学习课文第三小节用同样的方法,分小组协作学习。重点讨论:1 .用生动的比喻描写出桂林的山“奇”。(1)看图理解“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并理解“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的词意。罗列:排列。形态万千:各有各的样子。除了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还像什 么?(2)练习说话,看图展开想象:桂林的山还像 o2 .同样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描写桂林的山“秀”。(结合看图解释:翠绿的屏障。)3 .桂林的山很“险”,抓“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等词语,领会山势之险。4 .结合学习比喻句,分别说出在这些比喻句中各把什么比作什么?5 .反复诵读课文,特别强调三个“啊”的变调:真奇啊反a),真秀啊反a),真险啊(na),读出韵味。第二课时一、复读入情诵读直接描写桂林山水的语句,把自己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二、研读蕴情(一)学习课文二、三小节1 .读课文二、三小节,你发现这两个段落有什么共同点?2 .作者写的是桂林的山水,为什么拿“西湖、大海、泰山和香山”来比较呢?(作者用“比较”的方法写出桂林的山胜过泰山和香山,桂林的水胜过西湖和大海,说明桂林的山水“甲天 下”。大海的水“波澜壮阔”,很美;西湖“水平如镜”,也很美。可作者说“从没见过漓江这样的水”,说明 漓江的水胜过大海和西湖,比大海、西湖更独特,更美丽。同样,泰山是“峰峦雄伟"很美;香山“红叶似火" 也很美,说明桂林的山更独特,更美!)(二)学习课文第四小节1 .读第四小节。2 .桂林的山是奇、秀、险,桂林的水是静、清、绿,这么美丽的山水融合在一起,又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呢?学习重点词、句:“画卷”、“连绵不断”、“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画卷”绘画长卷,一般要卷起来收藏。“连绵不断”,接连不断。“连绵不断的画卷”,即很长很长的 画卷。从桂林到阳朔,航程83公里,沿途都是青山绿水,美不胜收,说桂林山水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 十分贴切。“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道出了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是一种美的享受,充满情趣,与开头 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应。)3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开头“桂林山水甲天下” 一句照应,并有总括全文的作用。)三、品读抒情1 .“百里漓江,百里画廊”,请你用一句话赞美桂林的山水。2 .指导学生背诵课文(1)在了解句与句关系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练习背诵。(2)在了解自然段之间的关系及自然段与全文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全文。四、作业1 .片断练习。读文中写桂林山或水的语段,体会抓特点写具体的方法;学生仿写(可另选内容,也可写桂 林山水风光片中的内容)。2 .背诵课文。3 ,抄写积累词语。板书设计:桂林山水教学设计水一一静、清、绿舟行碧波上山一一奇、秀、险人在画中游桂林山水漓 澜s;似乎似曾似是而非骆驼嶙峋 暇 翡似I.峦兀Shi似的山(排比)山(排比)水(排比)险(夸张)舟行碧波上险(夸张)舟行碧波上静 清 绿(比喻)人在画中游六、教学反思(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