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教一年级上册(统编)识字《大小多少》教学设计.docx
-
资源ID:76026435
资源大小:11.29KB
全文页数: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小学语文人教一年级上册(统编)识字《大小多少》教学设计.docx
大小多少一、教学目标:1、认识“多、少”等12个生字,认识反犬旁和鸟字边2个偏旁。会写“小、果”字。2、通过图文对照,正确朗读课文,了解“大小、多少”的对比关系。3、初步了解量词的使用。二、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多种方法识记生字词。三、教学难点:初步了解量词的使用。四、教学过程:(-)图片导入1、出示鲸和小鱼的图片,小朋友们读准词语“鲸”和“小鱼二“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了什么? ”“我看到了鲸鱼很大很大。”“我看到了小鱼真的很小“谁能将刚才两位小朋友的话连起来说一说? ”“鲸鱼很大很大,小鱼真的很小。”“你们还看到了什么,大家比一比鲸鱼和小鱼的数量呢“鲸鱼只有一条,小鱼有很多条。”“你们说谁多谁少呢? ”“鲸鱼少,小鱼多。”“对了,一比较就知道了。我们今天要学的第7课,题目就是大小多少J2、板书课题,小朋友们齐读课题。3、 “这一课里,将很多事物进行比较,比出了大小,比出了多少J“现在,让我们来学习课题里的生字。”我带领大家学习生字多、少、小,“你观察下教室,用大和小说一句话 吗? ”“老师大,学生小J哈哈。“黄曦大,史书鸿小。”哈哈。“书桌大,铅笔小“谁能用多和少说一句话? ”“老师少,小朋友多。” 一点没错。(二)自读课文1、出示自读要求: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认一认。小朋友们先自己读,接着同桌互读,相互指出不正确的读音,互相教一教,读一读。2、抽生朗读。等到集体交流时,请了四位小朋友,每人读一节,其余人评价,朗读的小朋友主要错误是“枣” 和“杏”两个生字。我特别提醒他们:“苹、杏是后鼻音,枣是平舌音,杏子、鸭子中的'子'要读成轻声。” 3、男女生朗读。在读正确的基础上,我组织男女生赛读,赛读,比的是谁停顿得好。(三)感知课文“读读课文,你知道课文中写到了哪些事物?说给同桌听听。”“请一位小朋友回答,大家听听有没有按照顺序说全了J要求是按课文顺序来说,这是搜集信息不遗漏的重 要方法。“课文写到了黄牛、猫、鸭子、鸟、苹果、枣、杏子、桃。”“非常全面!这里面,说到哪些事物的大小,哪些事物的多与少?大家一起来说一说J之所以这样,是为了引导他们细致地感知课文内容。(四)学习课文1、“我们先学习第一处写大和小的事物地方,也就是一一第一句。”“请一位小朋友读一读,大家听听,这句话中写到了什么动物? ”“黄牛和猫。”2、出示“黄牛、一头黄牛”,请小朋友朗读后,我请他们用数量词“一头”说短语。“一头猪。”“一头大象。”“一头黑牛J3、认识生字:黄、牛,我问小朋友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吗?“你能给牛找找朋友吗? ”“黄牛;水牛;牛儿;牛羊;放牛。”“小朋友们想到的词真不少!我们继续学习生字:只、猫。”4、出示猫的图片,你看到了什么?出示:猫、一只猫;大家齐读。“你还能说一只一一? ”引导他们运用量词。“一只狗;一只鸟”"用一只来形容的动物,和用一头来形容的动物相比,有什么不一样呢? ”“一头,一般都是比较大的动物。一只,一般都是比较小的动物数量词也是有区别的,得和大小相对称。5、我示:狗和猪(图片和生字),让小朋友选用一头和一只来形容。接着,我又出示生字:猫、狗、猪,问:“你发现了什么?”小朋友们发现这三个字都是反犬旁。我出示反犬旁 的古文字,认识反犬旁。“犬,象形字。将其古文字横着放,就像一条狗J "你还知道什么字也是反犬旁吗? ”“狼;狐;狮”“反犬旁的字有狗、狮子、狐、狸、猩、猴、猪等。”6、“课文还有一节也讲的是大和小的事物,是第几小节呢? ”“第三小节。”请小朋友朗读,并问他们:“你知道这句中写到了什么吗?(苹果、枣)”我们认识生字“果力看果的文字演变过程,就特别能够理解这个字,记忆字形也变得简单多了。“比较大的苹果,是用数量词一个。那比较小的枣,课文中运用了哪个数量词? ”“一颗。”“你见过一颗什么东西呢?”“小而圆的东西可以用量词'颗,你看,老师这里有四样东西,都是可以用颗来说的小朋友看图说:一颗(纽扣;花生;小石头;小星星)。(五)指导书写1、书空后请学生说压线、关键笔画。2、教师范写,学生练写。写完后学生评议,再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