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小学国画教学新探_国画.docx
2022小学国画教学新探_国画 小学国画教学新探由我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便利,猜你可能喜爱“国画”。 小学国画教学新探 摘要:从“面对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教化理念动身,从国画教学的纵向、横向加强联系入手,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淡化过于强调的学科特色,增加文化含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了解国画的基础学问及基本技能。 关键词:中国画 横向联系 纵向联系 程式 笔墨 学科交叉 中国画作为我国文化的精髓之一,具有特别深厚的文化底蕴及独特的审美形式。但是由于其源远流长体系浩大,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只能选一些精而简的内容向学生作介绍,培育学生对国画的爱好及审美实力,打破以往过于重视技法传授的教学理念,从更全面的角度去了解学习我们的传统文化。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加强国画教学的纵向联系。 加强国画教学的纵向联系是从小学国画课程编排及国画本身的技巧动身,寻求适应学生发展的新路子,进而达到淡化学科特色。加强纵向联系熟识单元教材及小学阶段的课程目标,找寻教学切入点,找寻学问的关联,形成学问的结构化、系统化,使学问由困难转向简洁明白。现在小学美术课程中,国画占有较大的份量内容丰富,花鸟虫鱼人物等等不一而足,单元学问量大,学问关联严密,且课程要求较高,有时候老师上到某一些内容时也会出现不知所措的感觉,再加上这些年来,岭南版课本所采纳的都是名家范画范本,学生感觉范画是很美丽,但自己经过一段时间努力学习后,效果依旧不如人意。为此我们努力从中国画更纵深的方向找寻相关答案,以求在更深层次上去相识中国画,并以此解决小学国画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难点和问题。 1、中国画的程式以及教学。 程式是中国画在技法层面上的表现,其包含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有程式化的视觉符号,也有程式的作画步骤。视觉符号方面形成了程式化的点、线、面等,而在画法上不同的物象具有不同的程式化画法,正因为如此才显出中国画之博大精深。如画石,采纳不同的皴法符号产生出不同的石质效果,同时画石也有其程式化的画法:勾、皴、擦、点、染等。在这过程中,让学生有意识地去发觉,让他们自主去学。 在程式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程式化的一些符号难以让学生充分了解。中国画程式化的东西许多,而学生驾驭起来就有较大的困难,课程支配上也不行能达到,如五年级的山水画教学时所遇到的问题就较为突出,对于皴法的驾驭就是一大难点、皴法本身就许多,要使学生能够用水墨作一幅简洁的画,两三种皴法总是要介绍的,因此上课时就有很大的局限性。老师可以支配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课前了解各种皴法的有关学问,如雨点皴、小斧劈皴等。学生通过查找有关的资料,相识到这些皴法的来历。山水画部分,山石树木的画法介绍是必不行少的,石分三面、树分四枝这些道理总得让学生明白;石的程式化画法还是要用的,画树的方法也要让学生清晰。譬如古人说:“十日一水,五日一山”这样长时间的专学某一物体的画法,在小学国画教学中很难实现。在此过程中,一些已经成为程式化的国画内容就显得较为繁杂,学生驾驭起来困难较大,有时弄得不好,几节国画课下来,学生收到的效果却甚微,到最终根据要求完成一张简洁的作业都弄得乱糟糟。用名家的画作范本是好事,可以让学生观赏到高品位的作品,但让学生临摹却根本无法做得到,道理如同小学生去看高等数学。学生不知道要画到怎样才算好,不行能画得像大师们的作品。对此,学生是很彷徨的。因此,因材施教就很有必要了,如画石只作简洁的三面描绘,稍加皴擦,块面清晰明白即可;如画树可让学生各自画出自己心目中树,再加以系统总结及引导,并结合每位学生状况作出详细指导,这样要比介绍几十种画叶法,更有实际操作意义,并且每位学生画出来的树都不一样。 2、关于笔墨的教学。 笔墨之说由来已久,学术界的争辩如何,对小学教学并不非常重要,因为我们所须要的是让学生如何了解我们传统的文化,并不须要小学生们去探讨如此高深的学问。 “笔墨的意义,不仅指向绘画的工具材料,以及形式层面的用笔,用墨与笔墨的结合关系,更代表着一种东部的艺术境界。”张禾浅谈线的程式意义,当然笔墨指向有绘画的工具材料,那么作为工具材料的毛笔、墨和宣纸的特性,就应有较好的理解,才能使工具材料为我运用,以达到笔为我使,而非我为笔奴。 事实上,五年级许多学生都是初次接触毛笔与宣纸(或接触得不多),因而只能是最基本的笔墨讲授,在用笔方面,努力使学生知道什么叫中锋、侧锋。让学生对用笔作有益的尝试,尝试后再作介绍和指导。如何才能做到“骨法用笔”?多用中锋,多用腕力,同时更让学生知道欲左先右,欲上先下的藏锋运笔。针对此状况多要求学生落笔要坚决大胆,当行则行,该停则停,运腕有力,运笔流畅自如。 用墨是国画教学之中的另一重要问题,用墨即是对艺术客体表现的要求,也是对艺术客体得以呈现的载体。中国画中强调用墨的五色,即焦、浓、重、淡、清;六彩,即黑、白、干、湿、浓、淡。通过运用五色六彩去表现物体的阴阳向背,也正因为五色六彩包括了五彩缤纷的色调世界,所以形成中国画中较为特独的色调观,形成较为单纯而涵括丰富的极具东方文化色调的黑白特色。中国画的用墨在许多时候是指向对艺术审美的客体,是对作品的基本要求。在用墨上有干湿浓淡,用墨与用笔是紧密联系的,笔干则墨少,笔湿则墨多;墨与水是紧密结合一起的,因此有一些人提出中国画应当加入水法去理解,道理犹如水彩,水的运用与驾驭确定了水彩的胜利与否。墨借助于水得以充分呈现,水因墨得以增色。小学生对用墨的理解较为单纯,能用墨调出轻重并用以表现物体即可。因而学生遇到的问题较多的是笔与墨、墨与水的关系,尤其是墨与水的关系处理,一些学生调色出现问题,满团的水墨,结果画在纸上就是一团湿墨,根本无法用水墨色块或线进行造型。针对以上状况,课堂上让学生作调墨练习的尝试,在课前让学生去读一读芥子园画谱,了解什么叫五色六彩。课堂上让学生在实践中去理解,找寻干湿的适当调墨,学生通过实践获得较为干脆的阅历,以摆脱老师示范,学生被动地跟着临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再上升为文字总结,先由笔中含水量少起先调墨,笔尖的沾墨汁量少,这样调出来的墨便淡而干,然后渐渐增加含墨量,使墨块由轻到重,由浅而深。通过自主性学习,学生对调墨的驾驭还是不错的。其实小学的国画课就象国画速成一样,了解不多,但又要让学生能够了解它的概貌和一些简洁物体的画法。一些简洁的理论也可能让学生以探讨自学的方式进行,如在用墨上常会遇到的浓破淡或淡破浓,经学生视察、探讨、实践后,大多做得不错,老师对这些技法运用加予说明:这些技法是国画中最常用的技法。让学生感受到用墨的乐趣,更使学生知道用墨的情趣。增加国画课的探究性学习,促使学生在笔墨运用上的大胆尝试。 二、加强国画教学的横向联系 加强国画教学的横向联系主要是增加国画课的文化含量,加强与其他各科的联系,使学生通过国画课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相识和理解,以此进一步淡化本学科特色。早在唐代,大诗人王维就达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是运用诗画结合的范例,并因画的诗意高得以广泛流传。其实始终以来,中国画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是特别紧密的。除王维以外,还有后来的文人画,更是诗、书、画、印的综合。为此,中国画家修身往往在画外,如人品、诗词歌赋等。 1、国画教学与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 现在课程支配较偏向于多元的、广泛的内容,以提高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爱好,增加课程的学问量。在这方面,我们曾做过多方面有益的尝试,同时也收到较为志向效果。国画课是属于造型表现课,很简单枯燥乏味,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尽可能将多方面相关的学问放到课堂教学中,从多方面去调动学生对国画课的爱好,在此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主动地参加到学习中去,利用地域优势让学生更好地驾驭书本学问,以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化理念。例如我上三年级国画课时,先用一节课去学习用笔用墨以及点线面的相识。内容较为简洁,不就是点、线、面吗?我在教学中尽可能让它丰富起来,先让学生说说点线面的形态大小,然后让他们自己画,学生尝试着用水墨去表现,画出来的点线面也面貌各异。比如说“点”,学生画出来的有横点、竖点、斜点等,形态上也有三角形、圆等,然后又让学生说这些点能用在什么物体或景物上,有的说树叶、有的说雨天、有的说山,当讲到线时更打算好一小段音乐,让学生说说音乐的节奏的改变过程,然后播放音乐让他们随着音乐的快慢去完成练习,让学生充分了解线的节奏,运笔的快慢与音乐如何获得同步,这样学生便能理解线条的节奏美。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去发觉美,从实际例子去了解线的不同,打算了铁丝和绳索,并让学生去表现它们,学生经过反复的实践就懂得如何用线表现不同实物,懂得了线条粗细,运笔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质感,进而理解中国画线的魅力。这样就可以让学生自主性的驾驭有关的学问。 2.利用其他学科创设情景 通过其他学科的渗透,淡化过于强调的学科特色,让学生感到虽然是增加学问量及文化含量,但课堂应是更轻松,学生学起学问更易接受,如我在上活泼可爱的飞雀这一课时,依据这一内容的特点,加入一些其他科目的学问。首先,我用音乐导入,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让课堂轻松起来,播放一段广东音乐百鸟朝凤,由听觉导入本课,学生一听到仿照百种鸟声音的音乐,课堂气氛马上活跃起来。先出示多种鸟实物标本,后出示麻雀实物标本,由学生去视察,指出其形体特征,学生说出麻雀的颜色特征,根据课本内容让学生视察怎样去画头背,后再作示范。学生练习过程中播放音乐以营造良好课堂气氛,由学生对自己作品优缺点作出评议,老师加予指导,教学中努力去做好“导”这一工作,将学习与探讨的任务交给学生,收到更好的效果。老师加予总结,让学生自己勾画简洁形体。当学会单一麻雀画法后,就引导学生如何用多个麻雀去组织画面,如何从疏密动态上去解决画面的组织,老师出示数幅范画,以拓展应用视野,当完成这些以后,再引导学生去完成背景的添加,以拓展本课内容,培育学生的创建实力。背景完成后,有的画了竹子,有的画草,有的画花等等,将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使本课内容与以前内容产生关联。同时,介绍近些年来,由于环境的变更越来越少看到活泼可爱的麻雀,教化学生要爱惜我们生活的环境,爱护自然,以增加学生的环保意识。 3.加强国画教学与其他画种联系的教学。 将其他画种的画法运用到国画中来,目的在于进一步淡化国画本位,从而使学生将学过的学问能综合的运用。在教学过程中,不单单学习芥子园画谱,我们不防也来学一下“刘国松”,也让“学生主动找寻与尝试不同的材料,探究各种造型方法” 1(美术课程标准)。使学生在更广泛的想象空间去完成国画教学任务,在墨色的运用上,应打破纯水墨语言画法,用“墨彩并用,墨彩混用,墨彩积用,粉彩水用”作画方式。还可以用水墨吸附的方法让学生了解水墨。在水墨的改变中了解其中的趣味。现在课程支配,我认为应多支配一些大写意的,具有较多想象空间的国画,可以让学生在带有制作性的同时绽开联想,再适当地加予勾画,形成富有创建性的国画,打破传统过于严谨的画法。在这过程中,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合作式的学习,从而降低难度和增加学科的趣味。探究与合作是新课程的特色之一,许多学生在合作上找到学习国画的乐趣,比如画树可以让一个学生画树干一个画叶。在完成多个课时后,老师还可以让学生分小组完成一张较为完整的国画作品,由他们共同构思、合作完成。 小学国画课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坚持贯彻新的课程标准,从学问的结构、学问的落实到学问的实践方面,主动去培育学生对国画的爱好及对传统文化的驾驭,从国画教学的纵向、横向加强联系,深化探究学问本源,更新教学观念,渗透各学科学问充溢课堂,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更广,增加课程的文化含量。在对国画传统的文化传承上,使学生对基本学问的了解,对国画渊源的相识的同时带领学生在实践小学习,充分发挥想象力,更使学生在创建实力方面得到培育。 参考文献: 1 杨建滨初中美术课程标准 M.中国人民共和国教化部制订.北京师范高校出版社,2022.9第16版,96112 2 王概(清).芥子园画谱,山水 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9,96-163 3 石涛(清).设色云山图 M.人民美术出版社,2022.10 4 陈林.崔基旭.中国画(花鸟)M.安徽美术出版社,2004.7,35-45 5 张禾.浅谈线的程式意义 M.人民美术出版社,1991.9 6 李绵璐,李路明美术义务教化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 (湘版)J.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1,12 7 何志明,潘运告唐代画论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7,117 8 王伯敏.中国美术通史(第四卷)M.济南:山东教化出版社,1996,98116 小学美术国画课教学方法新探 小学美术国画课教学方法新探小学美术国画课教学方法新探 赵楠楠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教化是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智力发展的重要手段。”由此,依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我们. 小学国画教学探究 小学国画教学探究小学国画教学探究 正文摘要:中国画源远流长,有着绚丽辉煌的成就,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不少文人墨客留下旷世杰作。身为中国人,当然要学习自己的本土文化,了解传统. 小学国画教学之我见 小学国画教学之我见李素杰关键词:感受笔墨突出示范培育创新激发爱好摘要:中国画是我国的传统绘画,自成体系,重笔墨意境。在小学国画教学中,让学生感受笔墨情韵,激发学习爱好。丰富. 浅谈小学国画教学 浅谈小学国画教学 fengxinfeiyu 在小学国画教学中,由于受到历史文化以及传统教学模式长期作用的影响下,小学国画教学以临摹范画的形式进行,完成的作品俨然就是一幅幅摹本,完全. 小学国画教学探究 小学国画教学浅议张 梅在长期的小学国画教学中,我深感其中存在着很大的问题,由于传统教学模式长期的作用下,小学国画的教学还是以临摹范画或老师画一笔学生练习一笔的学习方式,.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3页 共13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