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良行为矫正策略.docx
-
资源ID:76032559
资源大小:14.73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当今社会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良行为矫正策略.docx
当今社会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良行为矫正策略.不良行为指与人们公认并且遵守的社会规范相对立的不道德、不规范的行为。小学生身心发展不稳定,自觉性、独立性、自制力、坚持性、责任感等相对较差,易受 复杂环境的影响,部分学生可能出现诸多的适应不良,随之形成各种心理困惑与矛盾冲 突,产生不良行为问题。如果家庭、学校、社会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很容易使其心理不 平衡、性格偏异,产生不良的结果。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 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 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 育指导纲要指出,要"帮助学生适应新的环境、新的集体、新的学习生活与感受学习 知识的乐趣;乐与老师、同学交往,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体验友情。培养集体意识, 在班级活动中,善于与更多的同学交往,健全开朗、合群、乐学、自立的健康人格,培 养自主自动参与活动的能力"。小学阶段是儿童发展的基础性阶段,是行为习惯养成的 关键期。学校、家庭、社会要加强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规范行为习惯,帮助其形 成优良的品质和健全的人格。一、制度规范,评价引领,让学生行为有规可循矫正不良行为,首先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是良好行为。这就要求学校加强制度建设, 规范学生行为。如学校制定出高、中、低段良好习惯规范要求一日常规体卫 制度礼仪常规文明班级考评条例三好生、优秀少先队员评选条例等。强 化红领巾监督岗,开展人人争当好少年、班班争夺文明班的活动,做到定期评选,进行 榜样教育。加强班级管理,严格要求。制定出课堂常规生活常规活动常规 个人卫生检查制度学生纪律考评制度等,并使朝会、班队会教育系列化,加强 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教育。由此,树立良好的舆论导向,促进良好班风形成。矫正不良 行为,还要善于通过评价引领,让学生在体验矫正不良行为的成功中形成正能量。为了 激励学生坚持矫正自己的不良行为,养成良好行为习惯,预防和克服消极的思想行为, 学校根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考评细则文明级班级考评细则及我校学生良好行 为习惯的目标要求,对学生进行"三五十"系列考评活动,“三”即每学期一次的三好 学生、三贤少年、行为好少年"三好"评比活动;"五"即每学期五次的文明班级评比 活动;"十"即每学年十次"好行为争章达标”评比活动。采取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定 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横向与纵向比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评价。教师把各方面的评价进行整合,强化学生的优点、优势,淡化不足。形成激励性 的教育训练机制。要让学生人人拥有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成功的希望和愉悦,使学生人 人处在爱护、转化鼓励和有希望、有成功的良好氛围中,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矫正不良行 为、养成良好习惯的自觉性、积极性,全面和谐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二、专题活动,环境优化,为学生营造知行统一的良好氛围首先,开展专题活动,能调动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主体性、自觉性、积极性、和谐 性。通过学校集中教育、班队教育、专题教育、活动教育、广播校刊宣传等多种途径, 让学生对矫正不良行为、养成良好习惯的内容要求,有感性认识,在头脑中强化"凡事 想一想""三思而行",做到”事前思(后果),事中思(方法),事后思(要求)", 从而产生道德行为意向、动机,强化良好习惯养成的常规意识。通过大队活动、班队课, 精心设计矫正不良行为、培养良好习惯的主题性活动、趣味性活动、实践性活动、艺术 性活动、节日性活动等。让学生在矫正不良行为习惯主题明确,思想性强,有时代感和 针对性,符合/浮生的身心特征,利于形成良好习惯培养的各种学校活动、班级活动、社会活动和少先队活动中,消除不健康心理,从根本上调动矫正不良行为的自觉性、积 极性,培养良好习惯。其次,要充分发挥隐性教育的力量,优化环境,使学生在潜移默 化中矫正不良行为。一是美化校园环境。学校种植花草树木,保持整洁的校园环境。优 美的环境促使学生卫生习惯的养成,爱美的天性促进他们与不讲卫生的习惯作斗争。通 过建立环境保护制度,进行规范化训练和宣传,并加强监督力度,促进学生养成良好卫 生习惯。二是优化校园文化环境。我们为学生构筑了一块块欢乐的文化小天地,合唱、 管乐、体操、棋类、园林、舞蹈、美术书画等多彩的社团活动,使校园文化活动活跃在 校园各个角落,丰富多彩的文化环境对他们产生强烈的吸引力,陶冶了他们的情操,激 发了他们的美感,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感受美、鉴赏美、表达美和创造美中自然养成。学 校橱窗内开辟有"改正不良行为培养良好习惯”专题板报,教学楼内悬挂有名人画像、 学生书画作品,教室内的黑板报上有"我的好行为”专栏等,更具特色的是每天中午、 下午放学时,学校播放的特色放学曲在旋律优美的萨克斯曲中插入充满人文关怀的提示语,让学生在享受美的旋律的同时接受教育,学生每天都沐浴在这温馨的氛围中,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感染,良好行为习惯得到了有效培养。三是 优化好人际环境。我们首先把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从思想品格、审美情感、兴趣爱 好、应具的风度和言谈举止、教育方式等方面要求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用自身的 榜样成为学生矫正不良行为的楷模。其次强调处理好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与社会 之间的人际交往关系,克服交往中欠文明、心理闭塞、语言障碍等不足。加强教育、疏 导、说理、训练、监督,使之形成一个和谐团结、奋发向上的优秀群体,促进良好行为 习惯的养成。三、心理辅导、学科渗透,强化教育疏导,有针对性地矫正不良行为开展心理辅导,能增强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心理适应能力。一是开设心理健康训练 课。各班每天利用学校统一安排时间开展"十分钟心理健康训练"小课,每月开展一堂 心理健康训练课。对学生进行行为、人际交往、环境适应、正当竞争、忍耐挫折、自理 自律等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主动适应各种变化,增强适应能力,矫正不良行为,促进 学生良好习惯养成。二是进行个别心理健康辅导。矫正学生不良行为、养成良好习惯的 适应能力存在个体差别,小学生的不良行为也各不相同。针对个别学生由于各种原因造 成的不良行为以及情绪障碍、个性心理障碍、社会认识障碍等心理失衡现象,运用矫治 技术,给学生以帮助和指导,予以适当的启发和诱引,使其达到心理健康和矫正不良行 为的目的。加强学科渗透,根据各学科特点,从实际出发,灵活及时、有针对性地把矫 正学生不良行为的观点、感情、态度、品质等传授给学生,有效把培养良好习惯的因素 渗透到学生学习、劳动、生活等实践的各方面。如通过道德与法治、生活生命与安全等 学科,向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品德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提高学生的道德认 识和道德判断能力,以指导他们矫正自己的不良行为,养成良好习惯;语文学科,结合 有关课文内容,侧重对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情感方面的辅导;数学学科,侧重对学生 进行思维习惯方面的训练;体育学科,培养学生主动锻炼的习惯,有效地增进他们的健 康、体质,全面提高自身的体能和适应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音乐学科,围绕有关 习惯培养内容的歌曲,通过教唱歌曲、艺术舞蹈、节目表演、器乐演奏等进行渗透教育, 在思想情感、艺术熏陶中加强良好习惯培养。四、多方协同,整合力量,为学生构建多维行为矫正资源网一是加强班级组建设,协同校内力量,齐心协力抓"行为"。班级在矫正不良行为, 培养良好习惯中具有重要组织作用,班主任是维系班级组织的重要纽带。学校在现有的 年级组、学科组的基础上,提出了 "班级组”建设的目标要求。班级组即由任教同一个班级不同的学科教师组成的集合体,它的领导是班主任。加强班级组建设,构建以班主 任为责任人的学科教师共同配合的育人共同体,重在形成合力,加强沟通,内容一致, 目标一致,收到整体育人效果。矫正学生不良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班级组成员 还要做到三知:一是知道班级的现状与近期目标;二是知道共同教育矫正不良行为的内 容、方法与策略等;三是知道自身在班级建设、管理中的分量与作用,这样就有利于齐 抓共管。这样,学校从内部管理着手,狠抓"班级组"建设,无论你是领导还是老师, 无论你是班主任还是非班主任,无论你是大学科老师还是小学科老师,无论你是一线老 师还是后勤管理人员,全体教职工拧成一股绳,齐心协力抓习惯养成。二是家校社协同, 全方位引导学生健康成长。这就要求学校一方面要指导家庭教育。在与家庭教育的配合 上,我们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联系会,教师做好家访工作。通过举行家长开放日活动, 开办“家长学校""父母广播学校",组织家长学家庭教育的知识,要求家长正确认识 家教与矫正孩子不良行为的目的意义,明确父母的职责和权利义务指导家长以身作则, 为孩子良好习惯培养创建良好的家庭育人环境。家长与学校、教师密切配合,统一要求, 统一教育内容,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更加和谐协调。家长积极支持配合学校工作,并 及时根据孩子的表现,调整家庭教育方法,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另一方面要发挥社会教 育优势。我们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联合家长委员会、社区教育委员会、少年宫、 部队、派出所、关工委、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密切合作,协调一致,形成合力。联合开 展”法制报告会"、办法治专刊、举行"模拟法庭",从法治观念上教育学生矫正不良 行为。请老干部、老红军、劳模、英雄讲革命故事,进行榜样教育。组织学生到“窗口" 行业了解各类职业人员的良好职业道德,让学生明白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使人受益终身。 我们到部队开展“军营生活一日”活动,对学生进行规范的良好行为习惯训练,壮大了社会教育力量。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世界文化遗产乐山大佛,组织学生观赏祖国大好河山、文物古迹,教育学生爱国首先从爱护公共财物的好行为开始,把良好习惯的培养融入浓浓的爱国情感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