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小学高年级班级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对策.docx
浅探小学高年级班级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社会的发展与变革不断向教育提出新的要求,也向班主 任管理班级提出新的要求。一些小学高年级的班主任在管理 班级时制定的管理目的、管理方法、管理手段落后于教育的 发展,没有做到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也没有做 到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现代化、科学化。本文基于当今部分 小学高年级班级管理现状进行探讨,从而提出优化班级管理 的方法。一、当今小学高年级班级管理的现状(一)教育的目的与其落实到班级管理上存在偏差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独 立个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的人才。为了实现此教育目的 培养,小学班级管理中目标应该包含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由 于每个学生都具有其特殊性,全面发展中的德、智、体、美、 劳等素质在每个学生的要求都是不一样的,全面发展对学生 个人发展上必然产生不同的个人特点,这对班主任的管理能 力、教育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历年来受应试教育的 影响,许多教师仍以提高学生成绩为目标,忽略五育并举, 班主任实施管理也更偏向于提高班级体成绩,造成学生全面 发展中各素质发展的偏差。(二)管理方法不灵活小学阶段学习年限长,学生变化幅度大。但是部分小学 班主任仍然坚持传统教育观念,认为学生犯了错误就是要以 批评或者处罚的方式才能让学生记住教训,没有做到严慈相 济,期望以一种简单粗暴的方式快速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这一种做法妨碍班主任工作的开展,长期以往也会打击学生 学习的信心以及积极性,有害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三)管理主体单一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为了追求效率,仍然是要求以班主 任为中心,班干部辅助进行管理。要求学生一定要服从甚至 绝对服从教师的安排,出现教师一言堂的情况。管理主体单 一,这不利于统筹多方的建议及优势,忽视了学生的个性, 忽视了教育的灵动,忽略了家长以及其他科任教师的管理作 用。二、优化班级管理的有效方法(一)提升班主任的综合能力与专业素质大部分班主任是由该班科任教师担任。班主任兼顾该班 学生管理以及学生课程教导的工作,需要学生与家长交流沟 通、组织班级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工作,提高班主 任的授课专业能力以及班级管理能力。不同学生都有不同程 度的“向师性”,因此班主任不仅要言传,还要注重身教。 首先在日常教学中,班主任要注意自身的教育理论学习。当 今学生所接触到的思想、事物与班主任在其学生时代所接触 到的思想和事物截然不同,这就需要班主任多留意当今世界 的发展,了解目前不断更新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方法,学习符 合学生实际生活的教育理论。同时也要求班主任要主动学习 任何有利于班级管理的新事物如新媒体技术,用新技术丰富 班级活动,全面培养学生的兴趣才能;用新技术达到班级管 理的高效率,减轻班主任的压力与负担。(二)建立柔性机制,加强师生沟通柔性管理是以人的情感为内核中心,对学生开展管理工 作。小学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要关注学生的情绪与态度, 坚持人性化管理,坚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管理。 班主任对班级可能发生的问题要及时预防,对待学生犯错不 能一味指责,切记简单粗暴,要与学生分析问题发生的原因, 帮助学生改正错误,培养学生正确对待错误,积极改正的态 度。在与学生沟通时,要将学生放在与自身平等的地位,使 学生感觉自己受到尊重,虚心听取学生的建议,耐心解答学 生的困惑,关注学生所面临的困境并帮助学生解决难题。班 主任应该以柔和的情绪、平和的语气进行教育,使人沐浴春 风,这不仅拉近了与学生沟通的距离,同时也为进一步的交 流营造良好的氛围,使学生更容易接受、相信教师的建议。(三)联合各方优势,建立家校合作机制科任老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也发挥不可忽视的作用。科任教师了解学生在该学科的上课状态以及在不同知识点 的优势和薄弱环节。基于对学生的了解下,各科教师助力于 到班主任管理。在小学高年级的班级管理中,单凭班主任的个人能力是 远远不够的,必须建立起一套有效的家校合作机制,通过学 校、家长、班主任三方共同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 习环境,从而真正提高班级管理的有效性。班主任可以通过 家访,开家长会等方式与家长互通学生的情况,也可以通过 选举成立家长代表团,由代表团向班主任反应家长意见,班 主任也可以通过代表团向家长传递学校的信息与要求,让家 长配合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工作以及校外孩子的个人教育 培养。(四)以学生为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主动从观念上改变以教师为主的传统教学观念, 把学生置于教学的核心地位,使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 方面全面发展,从而为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打下良好的基础。 小学高年级学生不同于其他年级的学生,他们的独立性和评 价能力,判断能力都有所增长,不再无条件信任、服从老师, 对老师的态度有所变化,对老师有更高的要求。人际关系的 确立是双向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建立在班主任对学生了解的 基础上。只有以学生为中心,了解学生的发展规律,了解学 生的诉求,迎合学生的发展需要,才能建立好新时代的良好 师生关系。这种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的表 达能力、思考能力和初步的管理能力,同时也会促进他们对 自我的认知,培养其自尊自信和社会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