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意义与设计思路.docx
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意义与设计思路本次义务教育课程修订的亮点之一,是各门课程设立跨学科主题 学习活动。对于广大中小学一线教育工作者来说,这是个新课题。当 务之急,要对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课程板块意义、开发策略和单元 设计问题,作进一步探讨,凝聚更多共识。01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课程板块意义作为各门课程的重要板块,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既有重视学生综 合素质培养的考虑,也有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的意味。1 .跨学科主题学习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载体跨学科主题学习是指为培养跨学科素养而整合两种及以上学科 内容开展学习的主题教学活动安排,具有综合性、实践性、探究性、 开放性、操作性等特点。从义务教育新课程方案的规定来看,新的义 务教育培养目标要求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把“加强课程综 合,注重关联”定为基本原则,要求“统筹设计综合课程和跨学科主 题学习”“开展跨学科主题教学,强化课程协同育人功能”,并进一步 要求“各门课程用不少于10%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这就意 味着,跨学科主题学习是加强课程综合和课程协同育人的重要课程板 块,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载体。2 .跨学科主题学习强调知识整合、问题解决和价值关切长期以来,“在这种指向标准化考试的课堂中,每门学科之间并 无交集一一学生在科学课学习科学知识,在数学课学习数学知识。但 是,现实世界可不是作数学题。现实世界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你要把 所有的知识技能都放在一起来解决一个问题也就是说,学生必须 获得更多跨学科主题学习经验,发展综合运用知识技能解决更多现实 问题的能力,培养跨学科核心素养,才能应对更为复杂的现实生活中 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在很大程度上,跨学科主题学习不能脱离学科而 单独存在,应以学科内容,尤其是学科核心知识和思想方法为主干, 运用和整合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和方法,围绕一个中心主题、任务、 项目或问题,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发展学生的跨学科核心素养。因此,跨学科主题学习更需要强调课程内容与学生经验、社会生 活的联系,强化学科之间的课程整合。尤其是要从简单的跨学科知识 技能拼盘,转向问题解决的跨学科知识技能整合和价值关切,重视培 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 生整体的世界观,促进完整的人的发展。3 .跨学科主题学习可以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2001年开始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来,课程综合化实施取得 重要进展,涌现出一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实践成果。但同时,也存 在诸如综合素质培养主要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跟学科教师关系不大 等认识误区,以及综合实践活动师资不足、人事编制少和职称晋升机 制不畅等现实困境。现在新方案规定,每门课程都设立跨学科主题学 习活动。这就意味着,每门课程都要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从而形成培 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普遍基础和整体氛围,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强化 实践性要求,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02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操作策略要确保跨学科主题学习既符合课程政策要求,又能够落到实处, 主要有两个基本的操作策略:一是跨学科主题学习任务化,二是跨学 科主题学习与学科主题学习交融互渗。1 .跨学科主题学习任务化学习任务是指在规定学习时间内完成某种设定主题要求的作品、 作业、方案、设计、项目、实事等事项。一般是一个核心任务和若干 分项任务所构成的学习任务群。任务化的要义是让跨学科主题学习 “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能够坐实,使教师对教学过程有确信感, 便于操作。为此,跨学科主题学习要实现两个综合。一是综合学习内容。即 以学习任务为内容聚合机制,突破分科教学的学科壁垒,基于问题解 决的需要,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不同学科性质,合并、重构跨学科知 识技能的结构,整合运用多种思想方法、探究方式和价值观念等,嵌 套跨学科的知识图谱,形成综合内容组织和学习活动单位,开发基于 跨学科核心素养的大观念、大主题和大任务的主题学习内容,使其“少 而精”。二是综合学习方式。即以学习任务为动机激发机制,转变老 师讲、学生听的习惯性教学形态,探索任务型、项目化、主题式和问 题解决等综合教学方式,更多地体现做中学、悟中学、用中学、创中 学,在学习方式层面落实育人方式改革。“跨学科学习是一种融知识 综合与问题解决为一体的深度学习方式,是素养时代课程整合的重要 实施途径。”当前,尤其要站在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高度, 选取两门及以上学科的节点性大观念、综合性主题和主干知识内容, 进行问题式或项目式学习任务设计,根据问题解决和探究学习过程的 需要,重塑学科知识和技能结构,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改善学生的学习体验,促进深度学习,提高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知识分 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跨学科核心素养。2 .跨学科主题学习与学科主题学习交融互渗由于在每门科目课程中都有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安排,那么,它 就与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一起构成一门学科课程的整体结构,共同支撑 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每门学科课程是在课时确定的情况下,学习活 动结构既包括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也包括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两种 学习活动可以穿插安排,使它们能交融互渗,彼此支撑和促进。一方面,“以领域活动或任务为载体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同 时,也有可能内在地承载着多个跨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二者之间不 应是简单的抽象与一般的关系,更应该理解为一种相互交融的关系, 应该结合具体的情境、领域、任务或活动具体分析。”另一方面,跨 学科主题学习不是对学科主题学习的否定,而是需要以学科核心知识 概念为依托,开展综合化程度更高的深度学习,避免跨学科主题学习 流于“跨而拼凑” “跨而不精”等浅层学习层面。作为课程板块,跨学科主题学习,除了与学科主题学习交融互渗, 还需要考虑跨学科的协同组团式教学安排,不同科目的任课教师可以 分工合作,协同教学,避免跨学科主题学习的重复或雷同。03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单元设计思路跨学科主题学习单元的设计,可能因为主题性质和类型的不同而 存在差异,但主题单元设计的技术和思路却基本相同,主要有六个步 骤:确立学习主题一一明晰学习目标一一提出评价要求一一安排学习 任务一一展开学习过程一一促进学习小结。一是确立学习主题。跨学科主题学习,可以直接选用课程标准或 教材设计的主题,也可以创设更加符合具体学情的主题。无论是选用 还是创设主题,都要结合学生经验、社会生活、学科基础等情况进行 综合考虑,确认主题的性质、类别、层次等,便于以主题为中心,梳 理主导学科和相关学科的核心知识图谱和问题链条,列出学习资源清 单。二是明晰学习目标。围绕跨学科主题学习内容,以学生为主体, 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整合的形 式,明确表述目标要求,即通过哪些途径、任务或方式,获得哪些综 合性的学习经历与体验、核心知识和思想方法,建立怎样的情感态度 和价值观等综合素质。三是提出评价要求。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评价要尽量前置,紧随学 习目标,以便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评价要求与目标要求相一致,但 不必面面俱到,主要运用表现性评价等方式,重点评价学生的学科核 心知识的综合学习和综合运用表现,目的是指向学生的跨学科核心素 养。四是安排学习任务。运用主题任务化的策略,设计满足跨学科主 题学习特定要求的作品、作业、方案、设计、项目等事项和具体完成 的条件,形成核心任务和若干分项任务。以飞行主题为例,可明确“自 然飞行”为中心主题,设计“自然飞行探究学习”的核心任务,以及 若干分项任务,比如:(1)制作PPT,列举至少三个自然飞行物, 说明它们是如何飞行的?(2)运用资料图片或动画,演示说明三种 不同鸟类的飞行模式或飞行原理,或记录展示鸟类飞行的运动轨迹。(3)对比分析鸟类与人造飞行器的飞行特点。五是展开学习过程。把主题任务纳入学习环节和流程,在规定时 间范围内依序推进,将问题链条、知识图谱、资源清单等学习支持条 件穿插其中,并根据需要开展自主学习、小组交流讨论和汇报展示等 活动。其间,教师要善于从主干学科核心知识和思想方法出发,运用 问题链条,构筑学习支架,驱动学生进行跨学科主题学习。还是以飞 行主题为例,基于道德与法治学科的问题链条,包括飞行活动与机场 噪音,风筝、火箭的早期使用,飞艇与喷气式飞机的社会价值,以及 与飞行有关的职业等;基于数学学科的问题链条,包括飞机平稳降落 角度、机场模型和机票价格等;基于科学的问题链条,包括鸟类飞行 模式,航空动力机制,昆虫飞行、太空飞行和不明飞行物的飞行速度 等;基于语文学科的问题链条,包括嫦娥、冯如、莱特兄弟、蜘蛛侠 等飞行人物等;基于艺术科目的问题链条,包括中国风筝、达芬奇 的飞行机械设计草图、飞行电影等。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适时提出并引导学生思考与飞行相关的问题,结合设定的课时和资源清单,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顺序, 创设便于学生学习的教学问题,形成新的结构化的教学问题链条。教 师可以设计持续3周共6课时的飞行主题学习单元的教学问题:(1) 哪些东西会飞(不仅包括动物或一些人工制品,也包括飞逝的时间等)? (2)自然界的飞行物是怎样飞的,它们为什么要飞? (3)飞行给 人类造成了什么影响?(4 )未来的飞行会是什么样的?这些教学问 题可以帮助教师规定飞行主题单元的学习内容与学习顺序。六是促进学习小结。学习小结是学生跨学科知识结构化的重要环 节和路径。教师需要提供学习小结的支架,比如,从主题内容与形式、 思想方法、学习体验、人际交流、情意观念、精神境界、综合素质等 方面,采用书面小结或口头小结,个人小结或小组小结等形式,帮助 学生学会小结反思,不断提升学生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