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教四年级上册(统编)第八单元-《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王利).docx
-
资源ID:76041443
资源大小:12.34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小学语文人教四年级上册(统编)第八单元-《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王利).docx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教师:王利教学目标:1、 认识“戎、诸”等3个生字,会写“戎、尝”等5个字。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 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4、 能解释“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教学重点:1、 背诵课文。2、 能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教学难点:理解文中3个“之”的意思,了解文言文中“走”的意思。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准备:1、 布置学生查找王戎的资料教学PPT教学过程:一、 引入课题。1、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无数的人随着时间的流逝,被人们淡忘了,但有一些人,因他们某一方面突出的表现或因他们杰出的贡献,而被历史铭记。今天,我 们要认识他们中的一员一一王戎。2、 认读“戎”,交流识记方法。3、 交流到的关于王戎的资料,知道他是“竹林七贤”之一。4、 王戎小时候的表现就与众不同,所以后来他才可能成为“竹林七贤。才可能留名青史。我们来看看小时候的王戎是怎么做的吧!5、 齐读课题,理解课题。理解“取”(摘)理解“道”,与“路”比拟。课题有什么特点?(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二、熟悉课文。1、 自读课文,读准字音。2、 范读课文,听清断句。3、 自读课文,读不好的地方多读几遍。4、 指名分句读课文,相机点评。5、 齐读课文。三、研读课文。1、 结合注释,试着自己读懂课文。2、 学习第一句“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朗读。指名说意思。识记“尝北字形与“常”“堂”“党”比拟,字义与现代的意思比拟(曾经)。识记“诸”,联系“诸葛亮”记字,联系“诸位”理解意思(众多)。朗读,想象画面。同桌交流意思。3、 学习第二句"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朗读。指名说意思。讲解“多子折枝”(联系插图)。识记“竞”,字形、字义与“竟”比拟,分别组词(竞争,争着);理解“走”,与现代的意思比拟(跑)。理解”之“(李子)。识记“唯北字形、字义与“维”比拟,分别组词(唯独,只有)。朗读,想象画面。同桌交流意思。4、 学习第三句“人问之,答日:'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朗读。指名说意思。理解"之“(王戎不去摘李子这件事)。理解“此“(这李子)理解“必“(一定)朗读,想象画面。同桌交流意思。5、 学习第四句“取之,信然。朗读。指名说意思。理解”之“(李子)。理解“信“(果然),”然“(这样)。朗读,想象画面。同桌交流意思。四、背诵课文。1、 自己试着背诵。2、 同桌互相听背。3、 指名背诵。4、 全班齐背。五、复述课文。1、 同桌互讲。2、 指名讲述,相机点评。六、 领悟道理,交流感受。1、 看到道边李树多子折枝,其他孩子是怎么做的?(竞走取之)王戎是怎么做的?(不动)2、 王戎为什么这样做?(他认为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J ?(李树长在大路边,每天来来 往往的人那么多,李子已经成熟了,如果这李子好吃,早就被人摘光了;可 现在这李树上的李子把枝条压弯了都没人来摘它,这李子一定是苦的。)3、 谈谈对王戎的看法。(聪明,善于思考,并能进行推理判断;不摘李子只是因为他判断出李子是苦的,而不是他觉得那李树不是他们家的才不去摘, 精明,但不高尚。)七、书写生字。1、 观察例字。2、 抄写生字四遍,带音节,各组两个词。八、 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板书设计:25.王戎不取道旁李诸儿竞走取之王戎不动“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善于思考,并能进行推理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