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系列:6咏物诗 教案-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docx
6、高三一轮复习诗歌鉴赏导学案咏物诗教案语文学科教案设计主备人:.审核人:高二语文组 使用时间:第 周授课班级课时安排1课时课 题咏物百志诗课 型复习课教 学 目 标 分 析大纲要求语文课程标准对古诗词教学提出这样的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 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解读上述要求,可以看出对古代诗词的学习应到达如 下目标:诵读。要求准确、有感情地诵读。常见的考查方式是划分朗读停顿。积累。要求在理解 的基础上积累。常见的考查方式是默写。感悟。理解诗词的写作手法,理解诗词的中所抒发的感 情。常见的考查方式是简答题、赏析题。又双运用。能在现实的语言实践中恰当地运用。常见的 考查方式是结合显示创设具体的语言环境,让考生恰当运用古诗句。欣赏、审美鉴赏诗词意境、 语言、情感方面美之所在。常见的考查方式是品析题。总结上述所说,对古诗词的考查主要有两 方面内容:一是默与,一是赏析。知识与 能力掌握咏物言志诗的解题方法、技巧。过程与 方法培养学生准确鉴赏咏物言志诗的能力。情感态度 价值观感受诗歌的魅力,接受文学艺术的熏陶,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重、难 点阐释学法指导教具设计教学过程问题引导 二次备课【经典诵读】咏蝉虞世南垂区委饮清露1,流响出疏桐2。居高声自远3,非是藉秋风4。词句注释1 .垂区委(rui):古代官帽打结下垂的局部,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也指 蝉的下巴上与帽带相似的细嘴。清露:清纯的露水。饮清露: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栖高饮露,其 实是刺吸植物的汁液。2 .流:发出。流响:指蝉长鸣不已,声音传的很远。疏桐:高大的梧桐。3 .居图:指栖息在局处,语意双关。4 .藉(jie):凭借、依赖。白话译文萧疏梧桐之上,蝉儿低饮清露,蝉声清脆响亮,回荡树林之间。身居高枝之上,可以傲视群虫,不用借助秋风,传声依然遥远。蝉是唐代诗人虞世南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是首托物寓意的诗。作者托物寓意,一、一 句以蝉的栖高饮露、蝉声远传暗喻人的清朗俊秀、高标逸韵;三、四句分别用一 “自”字、“非”注: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公。滓(tud),笋壳。帙,包书的布套。(1)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2)请赏析“色侵书帙晚” 一句。(3)请你谈谈对最后一联寓意的理解。5. (09年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2-23题。(6分)踏莎行雪中看梅花(元)王旭两种风流,一家制作。雪花全似梅花萼。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虽是一般,惟高一着。雪花不似梅花薄。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注】萼:花萼。这里指花瓣。i司中的“两种”指的是, “一家”指的是 o (2分)指出这首词的写作手法并简析作者的情感。(4分6. (10全国)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以下问题。(8分)咏素蝶诗刘孝绰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 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3分)(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5分7. 11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以下问题。咏山泉储光羲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1)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的妙处。(2)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高考诗歌鉴赏题答案1、答:(1)前二句描写了光彩正艳、香气正浓的海棠花在春风中、月色下的朦胧美;后二句用了拟 人手法,以花比人。(2)苏诗爱花之盛开,白诗惜花之将谢。2、 主要运用了衬托的手法。,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场景,来衬托鹰的 形象。(把“衬托”答成“烘托”也算对):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表达了猛 气犹存、老当益壮的情怀。3、(1)此诗托小孤山以言志,表达了诗人尽管身为孤臣,身处末世,也要勇猛坚毅、杀敌报国的 壮烈情怀,以及自己能够力挽狂澜、取得抗元胜利的坚定信念。(2)小孤山的“孤”与孤臣的“孤"字面相应,联想自然。小孤山砥柱中流的地理特征与诗人砥柱中流的壮士情怀相应,托物而言志f禺尔存留的孤山与没世仅存的孤臣相应,暗指南宋末年抗元将帅严重匮乏,比喻贴切。4、(1)形象:嫩竹新出,竹影阴凉,雨洗竹净,风送竹香。(2)翠竹的影子投映在书上,使人感到光线暗了下来。“侵”写出了竹影移动扩大的渐进过程。“晚”字那么写出了竹影给人带来的时间错觉。3)答案符合诗意,言之成理即可。例如一:要尊重天性,顺应自然。例如二:要呵护人才,不要摧残人才。例如三:期待得到提携,使自己有所作为。5、梅花与雪花大自然手法:比照(反衬)情感:对梅与雪的品格有所褒贬,突出了对梅花的喜爱和赞赏之情。6、(1)追随着蜜蜂围绕着绿色的蕙兰飞,为了躲避黄雀藏在绿叶之中,在太阳的映照之下忽然争 着飞起,趁着风一起归去。在花中出没,顺着高低不同的绿叶飞翔。写了素蝶的远近高低不同方位 的动作,采用细节描写,以蜂、雀、日、风、花、叶作衬托。托物言志,写自己徒负才华,只能追随他人,仕途起起伏伏,不能为人赏识,施展才能。7、(1)这两句从声与色的角度描写了山泉的情态。山泉平缓流淌时; 清澈见底,水面映照天光云 色;凌空而下时,水石相激,作风雨之声。山泉虽然无名,却有映地照天、兴风作雨的奇观。这两句与前面两句形成了先抑后扬(欲扬先抑)的效果。前两句写山泉的平凡无名,为抑;这两句 凸现泉流山中的奇观,为扬。如此描写也为最后两句称赞山泉做了铺垫。(2)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 守的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薄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课堂小结】特点归纳:1、既然咏物,要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曲尽其妙2、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不滞于物3、从整体构思看,托物言志,常用比喻、象征、拟人、比照。4、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除了正面描写之外,还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解题步骤归纳1、“读清”全诗。2、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分析形象的主要特征一定要认真品味修饰 性的形容词和副词)3、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作者本人或所附注解),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 志。4、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教学反应(后记)字,正反相生,充满张力,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全诗简练传神,比兴巧 妙,以秋蝉高洁傲世的品格自况,耐人寻味。墨梅王冕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译文洗砚池边生长的一棵梅花,朵朵梅花都似乎是洗笔后淡墨留下的痕迹而没有鲜艳的颜色。它并不需要别人去夸许它的颜色,在意的只是要把清淡的香气充满在天地之间。墨梅是元代诗人王冕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开头两句直接描写墨梅,最后两句盛赞墨 梅的高风亮节,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 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全诗构思精巧、淡中有味,直中有曲,极富清新高雅之 气。石灰吟1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2,烈火燃烧假设等闲3。粉骨碎身浑不怕4,要留清白在人间5。词句注释.石灰吟:赞颂石灰。吟:吟颂,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1 .千锤万凿:也作“千锤万击”或“千金追万击”;指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 千、万:虚词,形容很多。锤:锤打;凿:开凿。2 .假设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假设:好像、好似;等闲:平常,轻松。3 .粉骨碎身:也作“粉身碎骨”;浑:亦作“全"怕:也作“惜”。5,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人间:人世间。白话译文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燃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石灰吟是明代政治家、文学家于谦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托物言志,采用象征手法, 字面上是咏石灰,实际借物喻人,托物寄怀,表现了诗人高洁的理想。全诗笔法凝炼,一气呵成, 语言质朴自然,不事雕琢,感染力很强;尤其是作者那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大无畏的凛然正气更 给人以启迪和激励。此诗借吟石灰的锻炼过程,表现了作者不避千难万险,勇于自我牺牲,以保持忠诚清白品格的 可贵精神。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燃烧假设等闲“烈火燃烧”, 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假设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 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沉着不迫,视假设等闲。第三句“粉骨碎身浑不怕” o “粉骨 碎身”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浑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 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作 者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入侵,英宗被俘。 于谦议立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但英宗复辟后 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此诗通篇用象征手法,以物比人,把物的性格和人的性格熔铸成一体。言在物,而意在人,不 言人而人在其中,似呼之即出。风格豪迈,气势坦荡、铿锵有力。梅花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单独开1。遥知不是雪2,为有暗香来3。词句注释.凌寒:冒着严寒。1 .遥:远远地。知:知道。3,为(wei):因为。暗香:指梅花的幽香。白话译文那墙角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单独盛开。为什么远望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为梅花隐隐传 来阵阵的香气。梅花是北宋诗人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此诗前两句写墙角梅花不惧严寒,傲然独放; 后两句写梅花的幽香,以梅拟人,凌寒独开,喻典品格高贵,暗香沁人,象征其才华横溢。亦是以 梅花的坚强和高洁品格喻示那些像诗人一样,处于艰难环境中依然能坚持操守、主张正义的人。全 诗语言朴素,写得那么非常平实内敛,却自有深致,耐人寻味。竹石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1,立根原在破岩中2。千磨万击还坚劲3,任尔东西南北风4。诗词注释L咬定:咬紧.立根:扎根。破岩:裂开的山岩,即岩石的缝隙。2 .千磨万击:指无数的磨难和打击。坚劲:坚强有力。3 .任:任凭,无论,不管。尔:你诗句译文紧紧咬定青山不放松,原本深深扎根石缝中。千磨万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竹石是清代画家郑燮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是一首咏竹诗。诗人所赞颂的并非竹的 柔美,而是竹的刚毅。前两句赞美立根于破岩中的劲竹的内在精神。开头一个“咬”字,一字千钧, 极为有力,而且形象化,充分表达了劲竹的刚毅性格。再以“不放松”来补足“咬”字,劲竹的个 性特征表露无遗。次句中的“破岩”更衬托出劲竹生命力的顽强。后二句再进一层写恶劣的客观环 境对劲竹的磨练与考验。不管风吹雨打,任凭霜寒雪冻,苍翠的青竹仍然“坚劲”,傲然挺立。“千 磨万击”、“东西南北风”,极言考验之严酷。这首诗借物喻人,作者通过咏颂立根破岩中的劲竹, 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高尚的思想情操。全诗语言质朴,寓意深刻。咏柳贺知章碧玉1妆2成一树3高,万条垂下绿丝绦4o 不知细叶谁裁5出,二月春风似6剪刀。 诗词注释.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1 .妆:装饰,打扮。2 .一树:满树。一:满,全。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 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3 .绦(tdo):用丝编成的绳带。这里指像丝带一样的柳条。4 .裁:裁剪。5 .似:如同,好像。诗句译文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暧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咏柳是盛唐诗人贺知章写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诗的前两句连用两个新 美的喻象,描绘春柳的勃勃生气,葱茏袅娜;后两句更别出心裁地把春风比喻为“剪刀”,将视之 无形不可捉摸的“春风”形象地表现出来,不仅立意新奇,而且饱含韵味。严郑公宅同咏竹杜甫绿竹半含薛,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雨洗娟娟?争,风吹细细香。但令无翦!戈,会见拂云长。词句注释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公。滓(tud):笋壳。含薛,包有笋壳。帙(zhi):包书的布套。书帙,书套。娟娟:美好。旦:只翦(jidn):同剪。白话译文嫩绿的新竹有一半还包着笋壳,新长出的竹梢才高出墙头。嫩绿的颜色映侵着书套,久久不退;当 竹影移过,酒也顿是变的清凉。新雨过后,竹子更加美好洁净;微风吹来,可以闻到淡淡的清香。 只要不被摧残,新竹一定可以长到高矗云霄。严郑公宅同咏竹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全以“竹”为吟咏对象,托物言志, 耐人寻味。诗的首两句说明诗人赞咏的是“半含集”、“才出墙”的新竹;中间四句,着重写了新 竹的色和香;诗的末两句从新竹可以长达云霄的角度,希望对新竹加以保护,“勿剪勿伐”。全诗 以动驭静,结合作者生活,用开展变化的眼光写竹,选择了不同生长期的特征,显现出不同环境中 竹的风韵。【学习过程】一、咏物抒怀诗题解及常见意象、特点咏物诗是指那种以客观的“物”为描写对象,或细致地刻划它的色彩与形态,或借以抒怀兴感 的诗作。“物”引发了诗,而诗又通过对“物”作形象的描绘,赋予“物”以美感,诗人还能“困 物而兴怀”。因此 没有生活中的万物,便不会有咏物诗;而优秀的咏物诗,又给物以美感和生命。 将“物”与“诗”有机地结合起来的,是诗人们创造性的劳动。咏物诗是托物言志的诗歌,通过事 物的咏叹表达人文思想。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 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在诗中作者或流露出自己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 愿望,或包含生活的哲理,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古人很喜欢咏物。郑板桥有一首画竹题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 总关情”。所谓咏物抒怀诗,就是诗人把在自然中得到感染与启迪,并把自己的感情凝注于自然景 物,抒发作者思想感情,寄寓作者襟怀抱负的诗歌。古人很喜欢咏物,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 咏的对象。他们在细致描摹的同时,寄托自己的感情。“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个中有我也。”(刘 熙载艺概)从古人咏叹的对象来看,落花、流水、夕阳,大雁、杜鹃、燕子、寒蝉,月亮、松、竹、梅、 兰、菊、莲、柳等都是诗歌中常见的所咏之物。比方:月思乡;莲高洁;柳送别;花一一美好;松一一坚韧不拔;梅一孤高,不流于俗;菊气质清高;梧桐一一凄凉悲伤;芳 草离恨;杜鹃哀怨、思归等等。可鉴赏常用语有:栩栩如生、形象逼真、生动传神、形神兼备、烘云托月、朦胧含蓄咏物诗常用的手法是托物言志。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那么思年华易逝、折柳送别、闻 雁思归、听梧桐而心悲凉,客观物象常常寄托着诗人特有的情感;借梅赘其标格高雅节操凝重,借 菊赘其欺霜傲雪品格高尚,借莲赞其出淤泥而不染处浊世而气节高洁,借竹赞其根固有节坚贞高雅, 借松赞其经冬不凋刚强坚贞,借黍离来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借冰雪比喻心志的忠 贞品格的高尚,借草木的繁盛反衬荒凉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等,诗人借咏物寄托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常见咏物诗的特点:1、形式特点:a、标题 以物象为题;咏(题、赠、赞)+物象。b、形似 用形象语言描写出所咏之物的形态、色泽、特征,多用拟人、象征等手法;C、神似 借物抒怀,表达理想、志向、情怀。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 写出精神品格,追求“神似”。情感:或发其志士之悲、君国之忧,或写其怀才不遇的感受。2、内容特点:(1)描绘生动,新颖传神。这方面的代表作很多,如郭震之莲花,其以细腻的描写,精 巧的比较将莲花之形态刻画得入木三分:莲花(唐郭震)脸腻香薰似有情,世间何物比轻盈。湘妃雨后来池看, 碧玉盘中弄水晶。(2)以物拟人,移情于物(借物喻人)。如韩愈之芍药,其诗比较生动,借物抒情,表 现出以物拟人,移情于物之基本特征:芍药唐韩愈浩态狂香昔未逢,红灯烁烁绿盘笼。觉来独对情惊恐,身在仙宫第几重。(3)借物抒怀,咏物明志(托物言志)。如王维之辛夷坞,其借深谷中自开自落的辛夷 坞来寄寓作者怀才不遇的身世之感,且说明作者孤芳自赏之性格:辛夷坞唐王维木未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4)咏物寓理,物理浑然。如元稹之菊花,其诗理趣浑然,精巧可爱,说明物候对繁花 之影响,菊开花于秋,而秋后无花可赏,故作者“此花开尽更无花”是真正爱菊之原因:菊花唐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二、咏物抒怀诗的类型:(一)描摹情态类这类诗歌只是对物象情态进行生动的描摹,从而抒发作者对物象的喜爱之情。如骆宾王的咏 鹅、贺知章咏柳(二)托物言志类这类诗歌外表上看好像写的都是具体的物象,仔细品味就会发现,作者是运用象征手法通过写 具体的“物”,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与抱负。如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燃烧假设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乍一看,这首诗写的是石灰从采掘、冶炼到被使用的整个过程。再细细体会,诗中每一句既是 在写物“(石灰)”,实际上也是在写人,写作者自己不怕“千锤万凿”、“烈火燃烧”甚至“粉 骨碎身”也在所不惜的大无畏革命英雄主义气概。(三)咏物抒怀类在咏物类诗歌中,咏物抒怀型的诗歌可以说俯拾即是。这类诗与托物言志类的诗有许多相似之 处,只是它抒发的情感相对来说是短暂的,与“物”所处的具体环境和作者当时的个人处境关系更 密切。如曾巩咏柳“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外表上看,是挖苦柳条得意轻狂,柳絮自不量力,实际上抒发作者对那些失势便忘乎所以,妄 图一手遮天的权贵的厌恨之情,是借物喻人,咏物刺世,咏物抒怀。(四)以物喻人类这类诗歌所描写或吟咏之“物”与某一类型、某一群体的人相似,而不单单指向作者自己。如 北宋宰相李纲病牛:“耕田千亩实千箱,精疲力竭谁抚伤。但求众生皆得饱,何辞羸病卧残阳?”“耕田千亩”、“精疲力竭”说明了牛的勤劳卖力,“实千箱”突出了牛劳动成果的丰硕和其 对人类的贡献,然而尽管这样的居功至伟,牛却依然无怨无悔,任劳任怨:只要天下众生都能吃饱 饭,何必计较自己年老体衰、病卧残阳之中呢?作者这首小诗既是对病牛的崇敬和礼赞,同时也是 对像老牛一样勤劳朴实、无私奉献的广大劳动人民群众的讴歌和赞颂。(五)托物言理类苏轼的琴诗就是此类诗歌最好的例子:“假设言弦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假设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这首诗外表上看是探索琴声产生的根源,而实际上,作者是想通过这首诗揭示文学艺术作品创 造产生的道理,那就是:在文艺作品创作中,素材与技巧同等重要,二者缺一不可。就象弹琴一样, 只有将“琴(素材.)”与“指(技巧)”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可产生优美的琴声(优秀的文学 作品)。这类诗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具体的物象来说明一些“事理"即通过某个具体事物的“理" 引申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大道理。在理学兴盛的宋代,写这种类型诗歌的人最多。 三、咏物抒怀诗的常见情感(一)抒写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受。古代文人,往往恃才傲物、随心所欲、率性而为,因而在统治者看来是格格不入的,是不能受 到重用的。于是,感叹生不逢时,英雄无用武之地便成了文人屡见不鲜的作品主题。屈原、宋玉、 李白、李贺、李商隐名单可以开出一长串。如以下两首:题榴花 (朱熹)杨柳枝 (白居易)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苍台落绛英。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榴花开得那么鲜艳;柳色嫩黄,柳枝条条柔软如丝,但是或是没有车马,或是长在荒园里,又 有谁来欣赏呢?(二)表达自甘寂寞、坚贞不屈、高洁脱俗(不同流合污)的气节。当国家政治腐败甚至灭亡、统治者昏庸无能、奸佞小人为非作歹时,是随波逐流,还是洁身自 好?大多数是会选择后者的,因为他们是读过书的,不知不觉中受到先烈们的影响,因而有着高尚 的气节。如郑思肖画菊:“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花开不并百花丛”是一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脱俗,“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 中”是一种宁愿粉身碎骨也不委曲求全的坚贞不屈。(三)厌恶官场,追求自由、隐逸、淡泊闲适等的生活。在官场呆久了,上有皇上压着,下有臣子们钩心斗角,尽职些的还得为百姓劳碌奔波,时间久了, 难免有身心俱疲之感,于是渴望摆脱官场,向往自由自在的生活便成了咏物诗中常常寄托的一种情 感。如白云泉白居易画眉鸟(欧阳修)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百哦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白云泉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 人。诗人以“云自无心水自闲”自况,外表上写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 潺,自由流淌,沉着自得,实际上正是诗人内心的独白。画眉鸟那么运用比照手法,将笼中画眉 和林间画眉比照,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的厌倦,对自由的歌颂和追求。四、咏物抒怀诗的常用手法(一)整首:托物言志(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就是诗人把自己的某种理想、人格或感情融于某种具体事 物,就是物与志的结合。所以,只要是咏物抒怀诗,肯定会用到这种手法。(-)局部:1、比喻(以物喻人,物我合一)写物的特征时使用比喻往往更形象生动。“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眼中, 高高的柳树像碧玉装扮成,万千条柳枝都垂下绿色的丝绦;“垂矮引清露,流响出疏桐”,虞世 南看到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像下垂的冠缨,故比作“垂,矮”。2、拟人朱敦儒卜算子“古涧一枝梅,免被园林锁。路远山深不怕寒,似共春相躲。幽思有谁知? 托契都难可。单独风流单独香,明月来寻我。”把梅拟人化,既别致,又含蓄。黄庭坚水仙花 “淤泥解作白莲藕,粪壤能开黄玉花。可惜国杳天不管,随缘流落小民家”同此趣。3、比照、衬托宋代王曙牡丹“枣花虽小结实成,桑叶虽柔解吐丝。堪笑牡丹如斗大,不成一事又空枝” 以枣桑衬牡丹,讥讽华而不实之辈。陈毅红梅“隆冬到来时,百花迹已绝。红梅不屈服,树树 立风雪。”以百花衬红梅,赞美不惧恶劣环境之人,都于鲜明比照之中,增加感染力。4、环境烘托写到物生长的外部环境往往就是用环境来突显物的品质。如:王冕白梅“冰雪林中著此身, 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以冰雪林来烘托梅,突出梅的坚毅耐寒; 陈毅“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用大雪来烘托青松。风雪中的青松 有一种凛然的浩气,他沉淀了岁月飞扬的热情,象征着陈毅磊落的胸襟,那种雄气蓬勃的张力,与 世抗衡的凌厉,令人刻骨惊心,肃然起敬。5、描写:就是用语言把事物的形象表现出来。描写内容有:所见、所闻、所感;感觉、听觉、 味觉、触觉的变化;远景、近景、上下等。描写方式主要有:正面侧面描写、虚实结合、白描与工 笔(细描)、动静结合等。6、抒情方式:融情于物,即把主观之情寓于客观之物,到达物我合一的境地。托物言志,即 先咏他物,塑造一个完整可感的形象,借助它使自己的感情得以寄托。7、联想想象,想象犹如天马行空,奇思遐想与自然本真相结合。8、各类常见表现手法:衬托(正衬、反衬)、比照、象征、渲染、烘托、抑扬等。9、各种修辞手法:比喻、借代、比较、夸张、对偶、反问、双关、设问等。总之,以上几种手法很多咏物诗都会用到,但绝对不是所有的咏物诗都会用到,也不是所有的 咏物诗都仅仅只有这几种手法。五、咏物诗常见的考题形式及方法归纳考题形式:(1)判断诗歌中描写的主要意象(物象)是什么。(2)通过分析意象(物象),来把握抒情主人公的主要形象特征。(3)通过分析诗歌中意象(物象)的寓意,进而分析诗歌蕴涵的思想情感或主旨。(4)分析诗歌的主要表达技巧。咏物诗的鉴赏应注意以下几点:1 .体察物态 描摹物态是咏物的共同特征,因此,赏析咏物诗可以从体察物态开始,要 抓所咏之物的形态、色泽、特征,或卢了处环境。当然,体察物态不仅仅是看诗人扣主了物的哪些 特征,而是要体察诗人的招粪物态之妙。2 .品味寄托 在咏物诗中,咏物是诗的内容,比兴寄托才是诗的灵魂。所以,我们在鉴 赏时,不但要分析所咏之物的外在特征,还要分析其内在品性。能够自然地由物到人,由实到虚, 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联系诗人的情趣爱好、人生态度、生活作风、价值取向等,揣 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3 .明辨技巧 从表现手法上看,由于咏物诗重寄托,所以常常运用托物言志和象征手法。从修辞手法上看,咏物诗在构思时常常运用比喻、借代、拟人、夸张、双关等修辞格。从描写角度看,除了正面描写之外,还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或三言两语勾勒事物形态,不求形似,只求神似。4 .操作步骤 “读清”全诗。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赏析时要重点把握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寄托什么志。六、高考链接【2020年高考新课标HI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苦笋陆游藜蹩盘中忽眼明,骈头脱襁白玉婴。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我见魏征殊媚妩,约束儿童勿多取。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注)藜叠 藜和蕾。泛指粗劣的饭菜。唐太宗曾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礼,我却觉得他很 妩媚。14 .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诗人看到盘中摆放的一对剥去外皮的竹笋,洁白鲜嫩,不禁眼前一亮。B.诗的三、四两句既是对苦笋的直接描写,又有所引申,使苦笋人格化。C.诗人虽然喜爱苦笋,但毕竟吃起来口感苦涩,所以吩咐不要过多取食。D.全诗以议论收尾,指出人才养成既需要开展空间,也要经受风雨磨炼。15 .诗人由苦笋联想到了魏征,这二者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答案】. C (C项,诗人虽然喜爱苦笋,但毕竟吃起来口感苦涩,“所以吩咐不要过多取食”理解有误。 “勿多取”指的是管束儿童要俭约正直,不贪不奢,不是指“不要过多取食”。应选C。).历史上的魏征以“犯颜直谏”著称,其言行常常令人难以接受,好比苦笋的滋味并不适口; 苦笋与生俱来的“苦节”,象征“耿介”的性格,与魏征方正的人格相似,应该得到认可。【解析】首先,审读题干可知,本诗采用联想手法,由物及人,要求分析概括苦笋与魏征二者的相 似之处。然后,阅读诗歌结合内容进行分析。诗人先写见到一对洁白鲜嫩的苦笋的感受,不禁眼前 一亮;进而三、四两句直接描写苦笋,并将其人格化,指出“耿介”是此物种的本性,“苦节”是 与生俱来的。“耿介”指正直不阿,廉洁自持;“苦节”指俭约过甚,后以坚守节操,矢志不渝为 “苦节”。肯定赞美苦笋品性后,诗人自然由此联想到唐朝宰相、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和史学家魏征,“我见魏征殊媚妩” 一句是写唐太宗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礼,我却觉得他很妩 媚。所以,从本身外部特征来看,苦笋的“苦”便是魏征的“殊”,“苦”味并不爽口,而魏征的 “殊”在于直言进谏,而其言行有时着实令人难以接受。从内在气质来看,诗人赞美苦笋气节便是 唐太宗赞魏征“妩媚”,苦笋性情“耿介”,天生“苦节”,与魏征正直不阿,廉洁自持的品格均 是受人赏识之处。最后,结合以上分析,分点概括二者相似之处即可。【跟踪训练】高考诗歌鉴赏题咏物诗训练题(07重庆卷)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以下问题。(6分)海棠(宋)苏轼海棠(宋)苏轼惜牡丹花(唐)白居易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注崇光:美艳的光彩。苏轼海棠诗的前二句描写了海棠花的哪些特点?后二句抒写情感时使用了什么手法?(4分)苏轼的海棠与白居易的惜牡丹花同样写夜里赏花,二者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 (2分)(07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以下问题。(8分)醉落魄咏鹰清陈维松寒山几堵,风低削碎中原路。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注堵:座。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轩举:意气飞扬。(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2)结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1. (08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以下问题。(8分)小孤山宋谢杨得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无涯骇众观。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注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 地。谢杨得:宋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元 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1)诗中小孤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简析“危似孤臣末世难"中“孤”字的妙处。2. (09年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6分)严郑公宅同咏竹 唐杜甫绿竹半含集,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