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青山不老(教案).docx
-
资源ID:76061156
资源大小:15.25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青山不老(教案).docx
青山不老教学目标.正确理解“归宿、劲挺、荡漾、风雨同舟”等词语。1 .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2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重点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 情感。难点理解文章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教学策略.字词教学根据本课生字的特点,可以通过形声字归类和形近字区分的方法识记生字。注意“粼”是前鼻 音,“擎、杖”是后鼻音。本课生字大部分集中在第二自然段,在学习段落时可重点理解“肆虐、 盘踞、擎”等字词。指导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等方法来理解这些字词。1 .阅读理解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不同于精读课文,在阅读方法上,教师要更多地放手让学生运用在精读 课文中获得的知识和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本课的学习,要参照阅读提示,独立阅读、思考、交 流。可根据阅读提示中提出的问题带动全文的学习。重点引导学生体会“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通过读课文、质疑问难、朗读想象等途径,使学生认识到老农通过15年的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 将原来狂风肆虐、沙尘暴盘踞的山沟改造成了绿意荡漾的青山。2 .表达运用课文语言简练、生动,借助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将山沟里绿树成荫、枝繁叶茂、错落有致 的形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学前准备.预习提纲(见状元大课堂好学案P265预习卡)(1)搜索资料,了解课文写作背景。(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考阅读提示中的问题:文中的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他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创造的?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1 .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了解背景1 .课件出示山西省地图,认识晋西北的位置。2 .出示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图片。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风沙四起、黄沙漫天、 飞沙走石、荒无人烟、穷山恶水、土地沙漠化).课件出示绿意盎然的山林图。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这幅山林图吗?(树木茂密、生机勃勃、绿 树成荫)3 .同学们,这两幅图都来自中国的晋西北的风光,为什么有如此大的不同呢?你们可知道,这绿 意盎然的林海背后,凝聚着一位可敬老人毕生的心血和执着的追求。是他为一块块黄土披上绿衣, 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认识这位老人吧!4 .齐读课题:青山不老。【设计意图】在学生对晋西北环境缺乏认知的情况下,通过图片的形象感知,可以让学生更快地进入文本的 学习。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课件出示“阅读提示”,明确阅读要求。课件出示:阅读提示:1 .默读课文,说说文中的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创造的。2 .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3 .检查自读情况。检查词语认读,正音。课件出示:粼粼肆虐盘踞记载擎天铁锹拐杖.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设计意图】“阅读提示”引路,明确课堂学习要求。三、小组合作,感悟奇迹.默读课文,想一想: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创造的?在文中找出相关 的句子。1 .小组交流。2 .小组展示,教师点拨。(1)老人创造的奇迹:十五年啊,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点拨:一亩约六百六十七平方米,普通教室一般六十平方米,那三千七百亩林网相当于多少个教室 的面积?谈谈你的感受。(十五年如一日的执着,凭一己之力,绿化面积竟如此广阔!)请同学们齐读一遍这了不起的奇迹!窗外是参天的杨柳。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两个“全”字让人感受到了树木郁郁葱葱,绿 意盎然。)杨树、柳树,如臂如股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体会树的茁壮、顽强、勇敢。)(2)老人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创造的奇迹:体会大环境的险恶。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竟创造了这块绿洲。(第2自然段)点拨1:说说你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了环境的险恶。(大风肆虐、干旱、霜冻、沙尘暴、风吹 沙起、逆吹牛马使倒行)课件出示:晋西北风沙防治刻不容缓山西地处沙漠化扩展前沿,而晋西北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属于沙尘暴高发区,素有“一年一 场风,从春刮到冬。无风三尺土,风起土满天”的说法。这些主要分布于大同、朔州、忻州三市的 16个县(区)的风沙带,土地沙漠化面积每年都在增加。右玉县老城12米高的城墙如今已被黄沙 埋没,人可以沿坡直接上到城墙;五寨县许多村庄,由于风沙侵害,每一二十年就被迫搬迁一次, 风沙已经成为当地人最大的敌人。点拨2:说说你对“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的理解。体会小环境的艰苦。(第3自然段)点拨:说说老人生活的小环境条件怎么样。(生活条件简陋,生活简朴、单调,吃住简单。) 四、再读课文,领悟青山不老.这样一位平凡的山野老农,为什么能放弃与儿女的团聚、放弃享清福的日子,而选择屋后的青 山作为自己生命的归宿呢?1 .指名交流。课件出示: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 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1)指名读,思考:“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是什么意思?(2) “另一种东西”指的是什么?老人真的能与山水永远同在吗?他能像日月一样发出光辉吗? (3)齐读句子。3.思考: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青山”指苍翠的高山,“不老”指永远不会老。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表面上说青翠的高山永 远不会老,实际上是暗指老人种树的精神与世共存。以“青山不老”为题,直接点明了文章的主题。) 4.小结:只要老人的精神长存,我们的青山怎么会老呢?它将万古长青。五、总结全文,升华情感如今这位老人已离开了我们,看着这一片青山,你想对老人说些什么?_板书设计 二_/景观引入绿意浓浓c- /大环境恶劣险陵、I背景?绍/小环境简陋艰辛1G的意心青山不老I巨大贡献补充了不起的奇迹生的价畛/'参观层层的树梯/一/"'、“我”的感悟一青山是不会老的/教学反思 Y_青山不老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脉络清晰,重点突出,通过了解老人创造的奇迹,理解青 山不老的含义,感受老人与青山共存的精神。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引导为辅。略读课文意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本课教学,在学生自 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基础上,抓住三个重点问题“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老人在什么样的条件 下创造了奇迹”“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体会老人的种树精神以及他的无私情怀。在遇到难点问题时,精心设疑,引导突破。这篇课文的难点是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通过引导 学生对“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另一种东西”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使文本的情感变成学 生的情感体验,学生便能很好地领悟“青山不老”的含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