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冀教版).docx
六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冀教版)课色彩的对比教材分析:色彩的对比是一节色彩知识课。色彩具有多样性, 当两种以上的色彩以空间或时间关系相比较,表现出差别, 产生比较作用时,就产生了色彩对比。色彩的对比包括色相 对比、明度对比、冷暖对比等。有些色彩的对比给人的感觉 是强烈的、活跃的,有些色彩的对比则相对较为柔和。本课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习与感受色相之间产生的 较为强烈的对比。教学目标:学习色彩对比的知识,提高对色彩的感觉和辨识能力。 欣赏感受大自然、生活及美术作品中的色彩对比之美。 大胆尝试运用对比色进行美术创作。教学过程: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理解什么是色彩的对比,感受学习 色彩对比的重要性。理解什么是对比和什么是色彩的对比。观看,观察生活中及美术作品中色彩的对比,理解色 彩之间存在对比的意义。通过欣赏身边的色彩或是美术作品 中的色彩让学生思考“如果世间万物只有一种色彩你会感觉 才容易引起联想、产生共鸣。但是我们必须明白,一幅绘画 作品的好坏,却不是以“像”或“不像”来衡量的。就艺术 而论,欣赏一件绘画作品,首先不在它“像”或“不像”, 而在于绘画作品中所辐射出的某种观念、某种思想或情绪, 能否紧紧地抓住观赏者的心弦,能否给人以充分的艺术享 受,并使人从中获得某种启迪和教育。而我们要想更好地了 解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就应该明白:没有一个时代的美术 不是在它特定的时间、地点、文化背景上产生的。本课的教学,旨在通过搜集资料,运用观察、欣赏、交 流等手段,引导学生了解齐白石、徐悲鸿、毕加索、米勒、 罗丹或者其他著名艺术家的代表作品及艺术特色,从而学会 欣赏艺术作品,逐渐提高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教学目标:能够初步认识和了解中外美术史上至少三位艺术家的 主要艺术成就和代表作品。通过了解艺术家及其代表作品,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通过了解艺术家及其代表作品,逐步养成热爱生活、奋 发向上的良好生活态度。教学过程:课前,可以和学生一起尽可能多地搜集一些有关中外艺术家的资料,如图片、光盘等,作为教材内容的补充,丰富 教学资源。首先,提问学生“你知道的艺术家有哪些”?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学生提到的艺术家的名字。结合书中出现的艺术家的作品,让学生阐明自己对作品 的理解。可提问如作品要表现的内容是什么?是怎样表现 的?所采用的艺术手段是否恰当?能否充分地表达主题等。 同时,透过画面,猜测作者是热情地歌颂或是辛辣地讽刺; 透过画面的气氛,体会画面的情调,是深沉还是豪放,是乐 观还是悲观。熟悉了本课提及到的艺术家后,还可以让学生了解一下 本课中未提及到的艺术大师,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范围。接下来,为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搭 设一个平台,即提问学生“你喜欢的艺术家是谁?为什么? ” 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见地。对于学生恰当的评述要给 予肯定和表扬,这样,才不至于让学生丧失对欣赏评述课的 兴趣。在本课的创作活动中,可以让学生尝试着临摹自己喜欢 的艺术家的作品,以便更好地体验和感受其艺术特色。教学反思:第六课让画“站起来”教材分析:六年级的学生随着其认知程度的逐渐增强,对艺术作品 的欣赏与理解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本课通过运用立体表 现的手法将平面艺术作品进行再现,从而让学生对平面艺术 作品有更深入的体会和了解,同时也通过活动,提高立体造 型表现能力。教学目标:能够仔细观察和分析某件绘画作品,体会其形象的美感 和各形象之间的关系。能够运用绘画和立体纸工的形式表现对绘画作品的理 解和认识。愿意尝试用新的表现方法表达自己对艺术作品的理解。教学过程:制作步骤和方法:.构思首先把需要制作成立体效果的原作进行仔细的分析和 观察,确定重点表现哪些内容,需要哪些材料以及画面的整 体色彩,设想最终表现效果。对作品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掌 握后,让学生对书上或收集的美术作品进行欣赏、评析,并 能说出自己的创意构思,拓展学生的思维。.制作把卡纸对折,并修剪成需要的外形。根据原作色彩对卡 纸背景进行着色。把塑料泡沫修剪成山的形状并着色,等干后依次粘到着 好色的卡纸上。用火柴和卡纸架好小桥,并把做好的小亭子安放固定上 去。最后别忘了插上扫帚苗当做树来点缀画面哦,一幅新的 千里江山图就做好了!另外,在材料的选择上,可要多动动脑筋,很多生活中 的废旧材料都能用到画面中来呢,比如易拉罐、乒乓球、喝 饮料用的吸管等等,都是很有创意的材料!下面就看看凡 高的阿尔的吊桥和克利的乘船的辛巴达两幅作品都 是用的什么材料吧!.分组进行设计:利用自己准备的美术作品图片等材料设计让画立起来。可以根据所见的画面进行设计和构思。小结、展评。举办“立体作品展”,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设计的作品, 并听取别人对自己作品的意见,教师点评并和学生一起小 结。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教学反思:第八课旋转木马教材分析:本课是让学生动手设计制作一件能够旋转的玩具,如用 旧方便面盒、饮料筒,也可以用彩纸自己加工制作。课本提 供了伞盖的彩纸制作方法,用一张彩纸剪成圆形,去掉60。 左右的一部分,剩余部分粘合,就制成一个锥形的伞盖。旋 转木马的轴可以用现成的小棍包扎装饰,也可以用彩纸卷 成,在其中一端固定一个直别针,并加上一些纸垫片,可以 使伞盖在上面能够更好地旋转。教学目标:尝试用多种材料设计、制作一套新颖别致的木马玩具。充分利用材料的特性,体验材料的美感和造型活动的乐 趣。提高动手能力,发展创造精神,激发热爱生活的美好情 感。教学过程:教师可拿出几个不同内容的旋转卡、陀螺或可以旋转的 玩具让同学们欣赏,并问“谁会玩这个玩具? ”同学们都会 跃跃欲试。通过一个情境的建立,创造轻松、活跃的学习氛 围,共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其注意力集中起来 并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这样开门见山式的导入方式是很有效 的,接下来的一整节课里孩子们的注意力完全被这个小玩具 吸引住了。然后再通过让他们自行观察和分析,找到规律一 一这些玩具为什么能旋转?重心、对称、平衡等字眼会从他 们的口中传出。在同学们有困惑的时候教师及时地给予补 充。重心在立体器皿上是指器物内部各部分所受重力的合 力的作用点,对一般器物求重心的常用方法是:用线悬挂物 体,平衡时,重心一定在悬挂线或悬挂线的延长线上;然后 握悬挂线的另一点,平衡后,重心也必定在新悬挂线或新悬 挂线的延长线上,前后两线的交点即物体的重心位置。对称, 假定在某一图形的中央设一条垂直线,将图形划分为相等的 左右两部分,其左右两部分的形、量完全相等,这个图形就 是左右对称的图形,这条垂直线称为对称轴。轴对称在本课 的制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关系着我们制作的玩具能 否旋转。平衡对于立体物来说指实际的重量关系。在平面上 常以中轴线、中心线、中心点保持形量关系的平衡。解决了 这些问题,同学们在创作的过程中就会更加得心应手了。当 然这些理论上的知识我们可以把它口语化,告诉孩子们怎样 做才能保持物体的平衡,怎么样找准重心,如何对称就可以 To有些问题还可以在制作的过程中让孩子们自行解决,共 同想办法,克服困难。玩具风车的叶瓣四周线垂下各色各样的旋转木马,也可 使学生赏心悦目。有条件的地区,可让孩子们坐一坐旋转木 马,亲身体验旋转木马带来的乐趣。高兴之余,请公园的技 术人员现场讲解旋转木马的材料、运动原理等。另外,指导 学生观察旋转木马的造型特点,为设计制作打下基础。根据旋转木马的运动特点,动员学生向父母及亲友请 教,用什么材料,用什么样的方法可以设计制作旋转木马, 做到有趣、可操作、安全,有科学性和艺术性。教师根据学 生反馈的信息加以总结,指导学生设计制作。将不能使用的伞在杆顶端安一帽,使其能旋转又不掉, 这也是制作旋转木马的好办法。也可以鼓励学生利用纸或布 头等材料,设计制作他们心中理想的旋转木马。木马的形象 既可是十二生肖,也可以是孩子们心中最爱的动物或卡通形 象。本课在设计制作过程中要提示孩子们制作木马玩具时 要考虑重心的问题。即每个“小木马”之间的距离要相等, 重量也要相等。还可以让同学们在平地上做空骑木马的表 演,既激发孩子们游戏的乐趣,又可使他们在做游戏时无形 之中注意木马的重心问题。用陶泥做底座,用一支铅笔做立竿,或用彩纸卷一长卷 插入泥座中间做杆,在杆下部固定一硬纸板,再将XX北京 奥运福娃、或本班同学的大头贴固定在硬纸板上,使其慢慢 旋转。为了使玩具漂亮,可在底座四周贴上彩纸,或画上可 爱的形象。如:三国人物、西游记人物等等。使学生在美术 活动实践中得到传统文化的渗透,培养民族文化意识。用折纸或粘贴的方法,选用身边的材料,设计制作旋转 木马,将旋转木马用线牵引固定在一个能转动的塑料碗或方 便面碗的四周,用手动力旋转,既有趣又漂亮。“木马”可 以是各种马的形象。如:战马、小马、变形马、卡通马等, 当然也可以是其他动物或人物的形象。这一课有以下几个问 题需要把握:一是选择材料;二是选择制作方法;三是设计 形象;四是如何使之旋转;五是怎样利用美术的方法完成设 计制作过程;六是材料、形象与学生审美心理的关系;七是 通过设计制作,使学生在美术实践中养成观察、动脑分析、 想象创造的能力和方法;八是结合旋转木马的选材、设计、 制作,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教学反思:第九课丰收了教材分析:本课以“大丰收”为题向学生们展示了农民画以及利用 农作物等材料进行创作的艺术品。对于城里的孩子来说,农 民画以及农作物等离他们的生活较远,有很多同学甚至没有 去过农村。因此可以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促进学生更多 地了解农村,了解农作物,了解农民的生活。教学目标:了解农民画的特点,能够模仿农民画的表现方法,创作 一幅描绘丰收的图画。能够运用不同的材料,选用拼贴、镶嵌、编织等方法创 作一件体现丰收的艺术作品。懂得生活中许多材料都可以用来创作美术作品,美化环 境,培养耐心细致的观察和学习习惯。教学过程:展示农民画,会有一种鲜活的冲击力和先入为主的感 觉。开门见山地向学生展示农民画,既可使学生初步感受农 民画的与众不同,总结农民画的艺术特点以及与其他画种的 区别。农民画的表现手法有着明显的地域特色,它以大红大 紫的色彩、夸张化的描述、寓意深刻的主题、简洁明快的风 格勾画出了美丽的田园风光、栩栩如生的农家生活、气氛热 烈的劳动场面和欢天喜地的节日庆典,充分体现了现代民间 艺术的特点。农民不是用双手在画画,而是用他们的心灵在 画画。其构图、色彩、造型、图案、纹样可以清楚地看出农 民画不仅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而且更具有现代艺术气息, 还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收藏价值。粘贴画是小学美术教材中一项富有情趣的内容。尤其在 农村,粘贴画的材料可以说是唾手可得、应有尽有。老师可 选出几件自己的或学生的满意作品,让学生感受和欣赏它们 的美。引领学生观察这些材料,让孩子们捧在手里,看一看, 摸一摸,闻一闻,有的甚至还可以尝一尝,然后再互相议一 议,说一说它们的形状和色彩。通过这样的活动来认识、了 解小果子、小豆子等,特别是在外形、色彩、质感等方面的 特点,然后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尝试和创造。还可以设计制作蛋壳画、纽扣、毛线贴画、布贴画、火 柴棒贴画、木屑贴画、昆虫贴画等延伸美术教学,丰富孩子 们的课余生活。制作粘贴画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即想画选一 一涂粘。想。在动手前要想好内容。鼓励引导学生 放开思路,大胆创新。一幅画不仅内容要新颖,造型要夸 张、有趣,而且色彩也要丰富。这些需要在做之前想好。 画。我们可以先在底板上勾画轮廓。在绘画时提醒学生注意 构图要充实、饱满,线条流畅。也可以鼓励学生不画轮廓线, 直接粘贴,这样更能培养学生大胆构思与个性创作的潜意 识,往往也会出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选。选择合适 的形状、颜色、质感的材料。有没有其他的材料可以选择, 若是换一种材料会出现什么效果。出示选材不好或背景色 不当的粘贴画作品及选材单一的作品进行比较,让学生自己 分析它们的缺点以及自己在选材时应注意的问题。涂。涂 胶水时要注意按照一定的顺序涂。不能一次涂得太多或太 少,还要涂抹均匀。有时需要涂一部分粘一部分,有时则要 把整个画面涂满。两种方法要灵活选择与适当运用。选择胶 水时还要注意胶水的黏性。粘。一般先粘贴轮廓线以及重 点部分。然后添满轮廓线内的空间。大面积的地方还可两人 怎样? ”让学生明白正是因为色彩之间的对比作用,所以我 们的世界才是现在这样的五彩斑斓,充满活力。抓住重点,学习色彩对比的知识。色彩的对比分色相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冷暖对 比等。本节课所学的色彩对比主要是指色彩之间所呈现的比 较强烈的色相对比。色相对比是指因色相之间的差别而形成的对比。这种对 比在生活及美术作品中无处不在,在各种不同颜色的对比 中,以红与绿、蓝与橙、黄与紫之间形成的对比最为强烈, 由于它们之间是互为补色关系,所以我们称之为补色对比。 教学时,可以先从补色对比入手进行教学,着重引导学生感 受比较强烈的色彩对比之美。欣赏感受色彩对比之美,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一定要把色彩知识的学习与感受生活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例如:可以带领学生欣赏色彩对比比较强烈的美术作 品,引导学生思考讨论:绘画作品中都使用了哪些主要的颜 色?这些颜色之间的对比程度怎样?你认为画家用这样的色彩对比想表达什么?画面上的色彩对比给你什么样的感受?指导学生用对比色创作美术作品。让学生运用对比色在纸上进行绘画创作。在绘画创作之 一起完成。有时材料小,粘的面积也小,就需要借助镶子等 工具了。还要鼓励同学们根据自己遇到的情况灵活运用,看 谁最会想办法,看谁粘得又快又好。学生创作前要提出要求: 构思新颖;巧妙地选用材料;造型夸张有趣;色彩 干净、漂亮;看谁做得又快又好,且别具一格。教学过程 中,适当轻声播放“背景”音乐,不仅可营造轻松气氛,还 可使视觉艺术与声音艺术相互作用,刺激学生的想象与创作 的冲动。最后通过学生互评,使学生对材料、创意、方法等有了 较理性的把握。对学生完成作品后展开的评价,要鼓励全体 学生留心观察事物、观察生活,不断发现、不断创新。第十一课愿望是这样实现的教材分析:随着现代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计算机及数码 产品得到迅速普及,越来越多的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各行业 都配置了多媒体计算机、数码相机、彩色打印机等设备。信 息技术课也成为在校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学生在信息技术 课及其他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不断学习着计算机知识,多 媒体技术越来越受到学生们的喜爱。多媒体技术在迅猛的发展过程中,也在不断地影响着艺 术。图形图像编辑软件强大的功能,数码相机、扫描仪等数 字设备方便快捷初中英语学案的图片获取功能,使得以前一 切复杂甚至于想象不到的愿望和想法,现在实现起来变得非 常简单、快捷。如今,生活中精美的书籍装帧、海报招贴、 商业广告等平面设计作品冲击着人们的视觉,方便了人们的 生活,美化了人们的生活。电脑平面设计新颖、奇特,使得 电脑平面设计作品富有强大的视觉感染力,也使少年儿童对 此产生浓厚的兴趣。本节课的主要学习活动就是让学生利用 图形软件对富有情趣的多张图片进行合理地合成、处理,从 而使自己的梦想和愿望得以实现,体验利用电脑软六年级上 册英语试卷件制作平面美术作品所带来的乐趣。让学生初步 了解什么是电脑美术,从欣赏中去感受美、体验美,引导和 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思维力及创造力。使学生知道,掌握应 用电脑软件、数字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技能,会为自己的日常 生活增添情趣。本节课在教材中提供了多幅电脑平面设计作品,在这些 作品中,多数是利用一幅图片作为背景,在这幅图片的适当 位置巧妙合成小朋友自己的照片,处理得非常自然,就像科 幻情景的真实再现,每一幅作品都富有儿童情趣,体现了不 同学生多种多样的奇初二地理试卷分析特想法和创意。教学目标:赏评佳作,感受电脑平面设计独特的美感。了解电脑图形软件的功能,能够利用它设计制作新颖的 作品。体验利用电脑软件制作艺术作品的乐趣。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你是否想遨游太空?你是否想到海底漫步?你是否有 许许多多的梦想和愿望?导入课题一愿望是这样实现的。二、欣赏各种各样的电脑美术作品,引发学生丰富的联 想。三、介绍电脑图形软件,演示制作方法。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演示教学,使学生能够调动多 种感官来学习软件的使用,特别是选图、抠图数学金榜学案 的技巧。四、学生实践操作,教师指导。要求;在进行作品的设计时,要注意正确处理物体与人 物的前后遮挡关系和人物动态与物体之间的关系。五、展示交流。采用小小设计师评选等活跃的形式进行。六、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电脑平面设计的相关知 识,就可以方便我们的学习和生活,美化我们的生活环境。 第十二课成语里面故事多学生分析学生喜欢本课的教学内容,因为此课完全适合学生的年 龄特点,探究式发挥学生的潜能,创造性发展学生的思维。 在知识的接受程度上很适中,哪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接受, 重要的是学生能够开心的学知识,而且都能够展示其艺术才 能。对于学生来说人物的刻画和故事情节的表现有一定的难 度。教材分析本课是一节造型表现领域的课程。成语故事是我国的 艺术瑰宝,它的背后都有一个精彩的故事,深受学生的喜爱。 因此本课的学习活动主要是让学生通过了解成语知识,理解 成语的含义,为成语故事进行配画,主要是培养学生发挥想 象力,用自己的画笔进行表现。孩子们笔下的形象更能体现 出他们对成语故事的理解,配画的过程也是一个对作品再创 造的过程。本课允许学生尝试多种创作手段:工艺制作、绘画或配 饰表演形式均可,以充分给学生创作空间为宗旨,发挥其创 新精神。同时采取小组合作和个人创作结合的方式,注重学 生创作能力寓合作精神的培养。教学目标欣赏成语故事艺术作品,增加对成语的认识和了解。能够对成语故事进行恰当的艺术表现。通过学习,体会我国博大精深的成语文化内涵,增强民 族自豪感。通过为成语故事配画,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作能力和 绘画表现能力。教学重点深刻理解成语的含义,并能在作品上充分体现这些内容 及主题。教学难点启发学生大胆想象,学会为成语故事配画的方法步骤学生用具准备固体胶、彩色笔和彩铅笔、彩纸和A4纸、 剪刀教学媒体设计多媒体:1、展示多个成语故事画面。2、展示古代人物 的服饰。3、展示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创作的作品,开阔学生 的眼界。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同学们汉字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其中蕴涵着丰富的 文化内涵,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成语大多有四个字组成, 别看这简单的四个字,背后可都有一个有趣的故事,那可真 是成语里面故事多。出示课题-成语里面故事多成语故事言简意赅,借小喻大,使得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学生讲故事下面老师请一名同学为大家讲一讲滥竽充数的故事, 然后共同讨论一下为这个故事配一幅画,应该选哪一个情 节?为什么?同学们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并说明理由。欣赏作品启发讨论下面欣赏一下书中的这件由艺术家程树人创作的雕塑 作品滥竽充数,猜一猜哪位是南郭先生?从什么地方看 出来的?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表现?小结:这件作品节奏重复而不单调,造型独特,寓意深 刻,人物刻画得惟妙惟肖,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接下来继续欣赏其他的作品,看一看好在哪儿,都运用 了哪些艺术表现手法?成语故事伴随我们长大,忘不了那些动人的情节。给它 们配上图画吧!让美好的童年在心中留下。你准备采用什么 艺术手法来为一个成语故事配画呢?成语故事描写的都是古人,在创作中同学们肯定很难准 确地把握古人的服饰,老师准备了古代人物服饰图片,供大 家参考作业要求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最拿手的或最感兴趣的艺术表现手 法来进行个性化创作,表现出富有特色的作品。创作的作品要准确表达出成语的故事情节,体现出成语 的内涵。作品可以是成语故事当中的一个有代表性的场景,也可 以根据创作需要,跨越时间和空间,表现一个特定的场面。同时采取小组合作和个人创作结合的方式。学生创作循环播放古人服饰图例。教师巡回指导,启发有困难的学生。讲评学生的作业,随时指出设计优缺点,纠正错误。展示、表扬有创意的作品。作品展示1、展示作品2、学生评议总结请每组同学选出你们认为最优秀的作品,大家一起来猜 猜这张画表现的是哪一个成语故事,大家点评一下优缺点。 收集学生的优秀作品,以成语故事画长廊形式在教室外的橱 窗内进行作品展示,进一步展现学生艺术创作的魅力。第十 三课祝福教材分析:福寿平安,喜庆吉祥,是劳动人民最朴实的追求和愿望。生活中,迎亲嫁娶要贴双喜字,过年要贴窗花,北方许多地 方还有贴年画的习俗,年年有余五谷丰登龙凤呈祥 麒麟送子百鸟朝凤等图案早已为人们所熟悉,展示出人 们美好的心愿。在现代设计中,无论是建筑、室内设计、标 志、包装、服装等,都或多或少地运用和体现了吉祥观念。 吉祥图案有着深远的历史和东方文化的积淀,继承和发扬 它,把其精神元素融入现代设计中,会使设计更具有人性化 和社会化。因为吉祥初中升高中语文试卷纹样以其朴实生动 的艺术想象,高度的概括和鲜明的民族风格,体现出人们对 生活对未来的美好希望和祝福,显示出劳动人民的聪明才 智。吉祥纹样的分类和表现特征有很多种,其中吉祥文字的 直接应用就是其中的一类。中国的文字本身就具有很好的装 饰性,其各种变体或书法形式都有较强的表现力,因此直接 将吉祥文字装饰在客体上是一种很好的表现手段,也是本课 教学内容的侧重。这种方法易于学生掌握和学习。另外,本 课内容孕育着浓浓的人文色彩,也是对学生了解祖国传怎么 制作统文化,激发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的好教材。教科书的图片呈现由四部分组成,左页圆形小图从人们 的现实生活提示和营造出浓浓的人文情景,一年新旧交替, 人们贴窗花,祈新纳福,红彤彤的福字,幸福的笑脸,透射 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教师可充分应用来调动学生已有 的生活经验和内心感受。福字图、寿字剪纸作品艳 丽、生动,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表现形式上,一幅 为木版年画,一幅是剪纸作品。这两幅作品构成形式清晰明 确、特色突出,有利于学生观察和分析。教师可以结合着高 中化学教案学习提示,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中国传统吉祥 纹样部分由于版面有限,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适当地加以补 充,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传统纹样的魅力,丰富学生的创 作。教科书中的学生作品也较为丰富,教师也应好好利用。 另外,值得教师们注意的是本课的教学内容侧重吉祥文字的 装饰和变化,在实际创作中字形的变化也是学生常遇到的 问题,教师可以适当地指导,但本课教学不要当做美术字的 学习和训练。教学目标:初步了解传统吉祥图案的形式美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 力。能够利用文论文字进行装饰美化,传达自己美好的情 感。教学过程一、游戏激趣法导入新课。比一比,看谁说的寓意吉祥或美好含义的字词多二、欣赏传统吉祥图案这些图案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选择了哪些字进行装饰和表现?这些字表达了怎样的祝福和心愿?你还能说出类似的 一些字吗?三、表现与创作学生思考和交流自己的构想,相互启发,打开创作思路。装饰形式多样。学生创作四、体验成功,升华情感学生谈谈自己的创意,在相互赠予的同时进行自评和互 评。第十四课诗情画意教学目的:.使学生对中国苏州园林艺术有基本的了解;,通过对苏州园林形式上的分析研究,总结出其精神内 涵,提高欣赏的能力;.通过了解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设计思想,提高民族自 豪感。教学重难点:,了解园林艺术的思想内涵及实质;.初步掌握欣赏园林的方法,理解园林的自然美、空间前,教师要提示学生思考:你创作的主题是什么,是否适合用对比色来表现,为什 么?你打算利用怎样的对比色来作画?你想利用这样的对比色表达怎样的感受?学生作品完成后,在讲评活动中,大家谈论的主题也要 一直围绕着感受与认识色彩对比来进行。第二课色彩的调和教材分析:色彩的调和是继色彩的对比之后的又一节色彩课,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感受和了解调和之美。从色彩学的角度来 说,只要存在两种及两种以上颜色,颜色之间就会形成色彩 对比关系,只不过是色彩之间的对比关系有强对比和弱对比 之分而已。在色彩的对比一课中,我们重点让学生感受 色彩之间存在的比较强烈的对比,而色彩的调和一课则 着重于让学生体验色彩之间因为存在着弱对比关系而形成 的比较协调的色彩感觉。一般来说,当我们说起色彩的调和 时,主要是指邻近色和同类色。在色轮中,凡在60°范围之 内的颜色之间的对比关系都比较弱,我们称之为邻近色。同 类色指的是在同一色相中不同颜色的变化,我们称之为同类 色。美、人文美。教学方法:欣赏、讲授、综合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一、创设情景提问导入:提问:同学们,你们去看过苏州园林吗?师:这节课就跟老师一起去苏州园林旅游吧。二、欣赏园林的美师:在旅游之前我们必须先掌握欣赏园林的方法。首先, 我们要知道苏州园林的三个美:自然美、空间美、人文美。这三美早已融入园林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之中。它蕴 含着园主人的情思、理想和追求。也体现着我们中国传统文 化的精华。它和我们的书法、绘画、诗词等都有着千丝万缕 的联系。因此我们在欣赏苏州园林的时候,是要有所准备的。 这样你才能在欣赏园林的时候获得最高境界一一意境之美。其次,我们要知道中国园林的分类:皇家园林、私家园 林、寺观园林。一)园林的自然美问题L建造这样一个家园需要哪些要素?A.叠山理水。B.花草树木。c.园路建筑山是园林的骨架。水是园林的灵魂。植物是园林 的生命。有了花草的点缀山才有了生命,有了花草树木园林 的一年四季也有了不同的色彩。园林中的山水、花草树木虽是人工的,却是妙造自然的。 这是受到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一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 合一、道法自然”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二)园林的空间美各小组带着问题欣赏园林的建筑图片,了解园林的建筑 形式、布局、陈设和色调。问题2:园林中的建筑有哪些类型?问题3:园林中的建筑的整体色调怎样?问题4:建筑的布局有什么特点?了解园林造景的方法:借景、框景、分景、障景三)园林的人文美苏州园林的人文美是中国园林的精髓。它蕴含在寄情于 景、情景交融中,也体现在寓意于物、以物比德中。园林中植物的象征意义梅的孤绝:如王冕: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陆游一生爱梅、咏梅, 以梅自喻,称梅是“花中气节最高坚”的;元人景元启叹日: 梅花是我,我是梅花;辛弃疾“更无花态度,全是雪精神。” 拙政园.雪香云蔚亭中“雪香”喻梅,云蔚喻茂密的树木。菊的风霜:如白居易: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 倾。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冬梅斗霜冒雪,是 一种烈士不屈不挠的人格,春兰空谷自适,是一种高士中遗 世独立的情怀,秋菊则兼有烈士与高士的品格。竹的气节:郑板桥: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 开花,免撩蜂与蝶。象征坚贞高洁,洁身自好的品质。空谷幽兰:象征了一个知识份子的气质,以及一个民族 的内敛风华。兰生幽谷,无人自芳。由于“荷”与“和”、“合”谐音,“莲”与“联”、“连”谐音,中华传统文化中,经常以荷花即莲花作为和平、 和谐、合作、合力、团结、联合等的象征。由园林中的景联想到诗的意境。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造园者往往用诗词来为景点命名。园林中的匾额、对联等。课后作业选择园林小景,配上古诗词句,制作诗情画意的书 签。如果你是某小区的总设计师,你将如何让小区可居、可 游、可赏?并将平面设计规划图画出来。园林中的意境可理解为:“造园中所创设的各种物象的 场景和创作者及游览者思想感情的交融,二者产生的共鸣,称其意镜,是创作者和欣赏者感情的倾注和升华,是所要 达到的“景外之景、物外之象”的一种最高境界”。其创设和表达大体上有两种方法:其一是象征手法进行表达,如扬州个园的四季假山, 用墨石、湖石、黄石和雪石分别表示春、夏、秋、冬等四季 的变化,但是这种借比拟而产生的联想,只有借助文学语 言手法,借助文学作品创造的画面和意境,才能产生强烈 的美感作用,才能因妙趣横生而提高园林艺术的感染力;另一种是靠楹联题咏对园林意境进行表达,楹联题咏 是语言艺术,是意觉时间一空间艺术,它是中国古典园林诗 词的精萃,其媒介材料是词一-一种非物质的精神载体,其 精神内容因素较大,较空间视觉艺术有更大的时空领域, 语言艺术的表意功能能唤起游人的形象思维,并展开联想, 去自由地联想和体验园林意境的无限空间,达到“触景生 情”、“情景交融”。如承德避暑山庄西南山区鹭云寺“静 含太古山房”,意含“山仍太古留,心在羲皇上”。)中国古典园林都注重这种意境的创设和表达,对古典 园林主题意境的体现,诗词、绘画起了点景的作用。首先,突出园林的主题和意境。中国古典园林中主题 的突出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突出整个园子的主题,如具有代 表性的江南古典私家园林网师园、留园、个园、勺园、拙 政园、怡园等。这些都是在城市园林之中再现山河大川等 自然之貌的一种景象,其布局体现“小中见大、咫尺山林”、 “以勺代水,以址为绘”的一种境界。并将园主人的思想 感情加以融揉和寄托,增强其意境深邃的境界。取名“网 师”,是因为“宋宗元以“网师”自号,并颜其园,盖托于 渔隐之义,亦取巷名音相似也”。原来宋宗元由于母亲年 迈,五十岁即陈情乞归故里,筑网师园为退隐、养亲之所。 他自比渔人,号“网师”,并以此为花园命名,一则借正 史志花圃“渔隐”的原义,有隐居自悔之志;再则也因为园 旁有巷名王思,取其谐音;取名“拙政”,是因为苏州的 拙政园为明.正德年间御使王献臣因仕途失意,弃官还乡, 在原大宏寺旧址拓建成园。其本人曾曰:“余自筮休抵金 余四十年,同时之人或起家至八坐、登三争,而吾仅以一郡 卒,老退林下,其为政殆有拙于岳者,园所以识也”。体 现了其遁世归隐、趣在田园林野的情怀,同时也反映出对当 时的统治阶级贪图享乐、不理朝政的嘲讽。另外是突出某 一景点的主题,如承德避暑山庄“卷阿胜境” 一景点,反 映的是几千年来君臣唱和、忠君爱民的思想,同时也标榜统 治阶级的扇被恩风、重托爱民的思想境界。古代皇家造园 讲究的“一池三山”的造园模式就是封建帝王统治阶级追求“海上仙山”、“长生不老”、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长盛不 衰的体现,其所造的园采用的布局形式虽说是对统治阶级 统治地位的巩固和为统治阶级提供一个骄奢享受的场所,但 单纯从造园的角度讲,可以说其反映的也是一种造园“意 境”。再如颐和园的“扬仁风”庭园,意即扇扬“仁义道德” 之风,即“奉扬仁风,慰彼黎黍”之意,“扬仁风”为依主 轴线沿自然山石逐渐抬高的扇形建筑,其立意和整个庭园的 布局取得了很好的协调,其中“扬仁风”这一匾额起到了突 出主题、意境的作用,还有承德避暑山庄的“烟雨楼”等, 在此不一一列举分析。其次是点景。如题咏、楹联有:拙政园中部景区的“荷 风四面亭”,额悬“荷风四面”,亭柱有对联:“四壁荷花 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独坐亭中,观赏着田田荷叶, 依依垂柳,清风徐来,荷香沁人,真是“柳浪接双桥,荷 风来四面”;“闻木樨香轩”在苏州留园,位于黄石假山之 上,山上桂树丛生,八月中秋,月桂盛开,香飘四方,故 取名“闻木樨香轩”,上书对联:“奇石尽含千古秀,桂 花香动万山秋”,点明此处怪岩奇石、岩桂飘香的迷人景象。 另外还有匾额:可自怡斋、长堤苏晓、法净晚钟、洗秋、 饮绿、柳荫路曲等,对联有: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 有情;佳气溢芳甸,宿云澹野川;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 都是通过题咏、楹联等对园林意境起到点题的作用。诗词绘画拓宽了园林意境的内涵和外延。诗词绘画的运 用,使园林景观产生“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弦外之音。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取自南朝萧梁诗人 王籍入若耶溪一诗文颈联,该亭和远香堂隔池相望,四 面遍植梅花,暗香浮动,且有枫、柳、松、竹交相争荣, 以“香雪”喻梅,以“云蔚”喻树木茂密,上有明朝著名 画家文征明行草对联:“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以动 来反衬静,几声蝉噪、几声鸟鸣更显示出其地林之静、山之 幽,居高临下,环览中园之景色,远方水波敝艳,万榭隐 现,近处山上树木葱笼,百鸟和鸣,山下溪涧环流,芦苇 摇曳,颇有野山旷湖之意。平山堂有对联“过江渚山到此堂 下,太守之宴和众宾欢”,是欧阳修在此宴饮史实的真实写 照,隐喻主人藐视朝廷、仕途挫折、消遥取乐的封建士大夫 思想,园林景象和思想内容得到一个高度的融合。绘画对古典园林意境的表达和创设亦有着深远的影响, 造园之理和绘画之理是相通的,造园即是在有限空间、有 限景物创造无限的意境,即所谓“小中见大、咫尺山林”, 中国古典园林的许多造园理论都源于绘画,如中国画讲究 “宽可走马,密不容针”,造园就是在讲求统一变化、协调 对比、高低错落、有进有出、疏密相间等造园法则的前提 下,据造景之法立意布局,将置景要素构成一幅三维动态 空间的自然山水画。绘画对造园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画理是造 园之源;绘画和刻雕参与园林景观的形成,对园林景观起 到衬托和修饰的作用,如古代建筑的彩绘、石刻等,都体 现了绘画对造园的作用。许多古典园林,都有画家的设计 和参与、建造,如扬州以前的片石园和万石园,相传为画家 石涛所堆叠;明代画家文征明是苏州拙政园主人王献臣的 座上宾;中国明代最著名的两位造园家和造园理论家计成 和文震亨,也都是画家。在时空观念上园林艺术的意境和诗词绘画的相通和相 异。中国的诗词、绘画都追求以有限的篇幅、空间、幅面创 设无限的意境,追求“境生于象外”,以求意境的表达、 情感的寄托,但由于构景要素和创设素材的相异,园林意 境的表达和创设更加深入一步,现分别加以阐述:园林艺术的创设素材的物质实体性较诗词绘画在表观 上更具象、在意境创设上更深入。中国的园林艺术是在有限空间中以自然界中的山、水、 树、石、屋、动物等作为原始创造素材,经过精心构思立 意、空间布局,创作出幻觉无穷的自然风景之中的艺术形 象,“在城市山林、壶中天地、人世之外别开幻境”,“在 幻境之中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使人能在有限 的空间之中领略无限的艺术境界,寄托情思,同时遵循艺术 构图统一和变化的总原则,以及该原则在造景之中应用产 生的对比调和、节奏韵律、对称均衡、比例尺度等构图原 则来布置园林,使主题和意境充分的表达,创造无限的艺术 境界。在时空上园林艺术意境的表达较诗词绘画更直接、深 入。园林艺术是一个动态的多维实体空间造型艺术,所展 现的是一个个物质实体如亭、桥、廊、山、植物体等,运用 一定的造景手法进行布局,并可通过象征手法对意境进行 表达,加之一年四季的季相景观,富有自然的表现和时间的 延续性,景观的动态序列对于意境的创造和表达是诗词、绘 画所不能比拟的。总之,园林意境可通过古代诗词绘画进行创设和表达, 古代诗词绘画一则可直接参与园林物象景观的形成一成景; 同时又可对园林意境起到突出主题、点景和拓境的功效, 从另一方面讲,园林又为古代诗词绘画提供了表现的场所 并演变成诗词绘画的变种题咏、壁刻等,是中国文学 里一种风格独特的富有表现力的文学形式,意境的创设和表 达和诗词绘画二者相辅相成,互为因借、各得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