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将相和》教案.docx
-
资源ID:76069584
资源大小:15.52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将相和》教案.docx
6、将相和教学目标1、认识“璧、臣”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强、划、削”,会写“召、臣”等12个字,会写 “无价之宝、召集”等15个词语。2、能尽量连词成句地读课文,提高阅读速度。3、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述“完璧归赵”“淹池会面”“负荆请罪”三个故事。4、结合具体事例说出对廉颇、蔺相如的印象。教学重点能尽量连词成句地读课文,提高阅读速度。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检测题。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指导“连词成句地读”的方法导入:通过搭石一课,我们知道了阅读中集中注意力、不回读可以提高阅读速度。今天我 们继续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要求尽量做到连词成句地读,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1、组织学生做“词句快读”游戏。(1)利用多媒体,闪现一些词语,要求学生“一眼看清”屏幕上出现的词语。词语闪现的时间 不要超过1秒钟。词语由两字词到三字、四字词,最后到句子,难度逐渐增加。游戏前提醒学生集 中注意力,并且看到词语后,不要念出声。(2)每闪现一组词语或句子后,让学生说说刚刚看到了什么内容,并且自己是如何读到屏幕 中闪现的内容的。要让学生体会到人的眼睛可以上眼看清楚多个有意义的词语或句子,并且经过训 练,一眼看到的内容可以越来越多。(3)让学生明确什么是“连词成句地读”,即由单个字、单个词的阅读逐渐扩大视域,变成 一眼能看清楚几个词甚至整句话的阅读。二、实践“连词成句地读”的方法,记录阅读时间,检测阅读效果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记录阅读时间。2、检测阅读效果。三、组织学生交流阅读体会1、让阅读时长不同的学生汇报自己的阅读情况,说一说自己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是否能连 词成句地读,有哪些困难,完成检测题的情况如何等。2、组织学生重点交流如何“连词成句地读”,如何扩大自己一眼看见的内容。3、让学生谈谈自己拉高阅读速度的其他方法。4、总结:同学们平时要多练习,有意识地运用学过的方法,逐渐提高阅读速度。四、再读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在上面的阅读检测中,我发现大家对课文的主要内容有了大体的了解,但是有些同学对细节的 关注还不够,印象不深。下面我们按照所学的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再次快速默读课文,然后简要 复述课文的内容。1、学生默读课文,师巡视。2、抽生答。3、师总结。五、学习生字、词语1、要求学生用较快的速度再次读课文,关注生字。2、组织学生自主认识生字,全班交流识字方法。3、检测学生学习生字的情况。六、学习写字1、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写字,全班交流把字写好的方法。2、指导学生关注易错字的书写。七、布置作业1、抄写“无价之宝、召集”等15个词语。2、口头讲一讲“将相和”的故事。第2课时一、游戏导入。同学们,我们来玩个小游戏,比一比眼力。读下面这段话,看看谁一眼看到内容最多?秦国的国君历来不守信用,我怕有负赵王所托,已经让人把和氏璧送回赵国了。如果您有诚意, 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璧送来。我们怎么敢为了一块璧而得罪强大的秦国呢?1、PPT展示,让学生看,并抽生说一眼所见内容。2、师:同学们,你们使用了什么方法提高阅读速度的?抽生答。师小结:我们学习了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有:1、阅读时集中注意力,遇到不懂的词语不要停 下来,不要回读;2、尽量连词成句地读,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同学们平时要多练习,有意识 地运用学过的方法,逐渐提高阅读的速度。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导入:抽生说本课主要内容,师小结。1、指导学生详细梳理课文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根据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利用表格,“完璧归赵”“港池会面”“负荆请罪” 三个故事的内容整理出来。故事起因经过结果完璧归赵赵王得到一块和 氏璧,秦王想据为 己有。赵王无奈, 派蔺相如带着和 氏璧到秦国去。蔺相如识破秦王 没有诚意,偷偷让 人把和氏璧送回 赵国。秦王很无 奈。赵王封赏蔺相如。淹池会面秦王约赵王在濯 池会面。秦王要赵 王鼓瑟,之后命人 录了下来。蔺相如也要求秦 王为赵王击缶,秦 王不肯。蔺相如要 和秦王拼命,秦王 只好照办,蔺相如 也叫人记录了下 来。赵王封蔺相如为 上卿,位列廉颇之 ±O负荆请罪廉颇对蔺相如职 位比自己高很不 满意。蔺相如以国家利 益为重,不与廉颇 计较,处处避让廉 颇。廉颇幡然醒悟,到 蔺相如门上负荆 请罪。2、组织学生详细复述故事的主要内容。(1)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根据表格的提示,详细复述课文内容。(2)小组汇报:展示“讲故事”。讲得不清楚的地方,让其他同学进行补充,最后大家一起评议。提示听的同学关注以下方面:有没有说清楚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有没有抓住故事的主要 情节讲。(3)总结:课文的三个故事,存在内在的逻辑关系,前两个故事的结果是最后一个故事的起因。 讲故事时不能颠倒顺序。三、体会蔺相如、廉颇的形象1、提问:课文的三个小故事分别叙述了谁和谁的矛盾冲突?你是怎么看待这些矛盾的?预设:表面上看,三个故事写的是廉颇与蔺相如之间的个人矛盾,实际上写的是秦国与赵国的 矛盾,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矛盾。2、追问:蔺相如面对这两种不同的矛盾时,分别采取了怎样的解决办法?蔺相如给你留下了 怎样的印象?组织小组交流。揭示学生注意:快速默读课文,继续运用学过的阅读速度的方法,连词成句地读,一边读一边圈画关键语 句,迅速把握句子的主要意思。(2)不要泛泛而谈,要结合蔺相如的语言、动作来说。(3)可以借助朗读形式,体会人物说话时的心理,了解人物的性格。3、每个小组选出代表,进行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归纳。预设:(1)“完璧归赵”故事中:临行前与赵王交流时,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明他行事谨慎, 可见其沉着、冷静;面对秦王的贪婪,他先是不动声色,捧璧在手,之后“怒发冲冠”,不惜以头 撞柱,最后送璧回国后,他“大大方方”地应对秦王,可见其机智勇敢、足智多谋。(2) “海池会面”故事中:看到秦王侮辱赵王,蔺相如生气极了,可见他是一个有血性、重义气 的忠臣;欲与秦王“同归于尽”的行为,可见其勇敢、无畏。(3) “负荆请罪”故事中:为避免与廉颇发生直接冲突,他“请病假不上朝”,“把车往回赶”, 还与手下人进行了一番推心置腹的交流,可见其有顾全大局的开阔胸襟。4、引导全班交流对蔺相如的印象。学生说完感受后,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朗读相关段落,体会 蔺相如的精神气概。预设:在反映对敌关键的前两个故事中,蔺相如或是不畏强暴、拼死斗争,或是不卑不亢、据理 力争,可见这是一位有勇有谋、誓死保卫自己国家利益的勇士。而面对老将军廉颇,蔺相如却退避 三舍,不与廉颇直接对抗,这一切,都源于他以国家利益为重的情怀。5、引导学生说说对廉颇的印象。预设1:廉颇的语言与蔺相如的相比,体现的是一员武将的骄傲和直率:“我廉颇他蔺相 如”预设2:当听说蔺相如避而不见的理由时,他果断登门负荆请罪,表现出知错就改的胸襟。预设3: “濯池会面”时,在写蔺相如的同时,还写了廉颇在边境上做好了抵御的准备,这也是秦 王不敢太放肆的原因吧。6、总结: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不与廉颇冲突;廉颇之所以负荆请罪,也是认识到自己“不应 该“不顾国家利益。这是“将相和”的真正原因,也是他们共有的可贵品质。四、布置作业1、对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感兴趣的同学,可以阅读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2、课余时间尝试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表演将相和课本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