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第五章 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知识点大全.docx
-
资源ID:76077445
资源大小:240.44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9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高中物理(第五章 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知识点大全.docx
第五章 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一. 行星运动三大定律(开普勒)轨道定律 面积定律 周期定律()。对椭圆轨迹运动的卫星,研究其周期时常常需要周期定律。二. 万有引力定律:(1)公式 (万有引力具有相互性)(2)适用条件:两个质点之间 两个质量分布均匀球体之间 质点和均匀球体之间。公式中的R为质点间的距离。对于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可把它看做是质量集中在球心的一个点上。三. 三种物体受力情况分析:(一)对地面上的物体:受到F引及其它力,其中F引可分解成:F1=GF引,F2=F向。物体随地球自转所需的F向非常小,远小于万有引力和重力,而GF引。g=G/m, a向=F向/m,可见对地面上的物体a向远小于 g合力与分力不能同时存在,所以不能说物体同时F引受到及两个分力。公式:(可得到黄金代换式),9.8m/s2 (二)做匀速圆周运动(稳定运行)的卫星:仅受一个力即是万有引力F引。这时卫星的重力和万有引力是同一个力,这个力提供卫星运行所需的向心力。不能说卫星受到F引,重力G及向心力F向三个力。公式:因为是匀速圆周运动,我们所学的匀速圆周运动公式全部适用。 1、由左边公式可得:r越大:(1)v越小;(2)越小;(3)a向越小; (4)T越大;上述物理量与卫星的质量无关。2、各卫星m与F引不同,无法比较;3、结论仅适用于匀速圆周运动的卫星12内切圆外切圆(三)对于轨迹为椭圆的卫星,因为属于离心(近地点)或向心运动(远地点),F引 F向,不适于上面方框里的结论。一般来说,如图,椭圆上近地点时的速度v1比内切圆轨上的运行速度v1要大,椭圆上远地点时的速度v2比外切圆轨上的运行速度v2要小。由开普勒第三定律,可知椭圆轨道卫星的周期比内切圆轨上的卫星周期要大,比外切圆轨上的卫星周期要小。四. 要估算天体的质量M和密度,需要知道哪些物体量:(1) 只要知道天体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和天体半径R即可利用求解M和。(2) 观察某圆轨运行的卫星,只要知道T、r、v、a向其中两个即可求解M,若要求还需要R。(3) 观察天体的近地卫星,同时需要知道两个物理量才可求解M,但是,由于R=r在求时可约去,只要能得到T即可求出。()五. 地面上物体、圆轨道卫星各物理量的比较(1) 卫星之间:向心加速度、周期等物理量的大小关系由本页上面方框里的结论来判断。(2) 地面上的物体与卫星:一般来说,不能直接比较两者a向、T、v等物理量,不满足方框里的结论。(3) 但地面上的物体与某些卫星之间有特殊的关系:例如,地面上的物体与同步卫星的、T相同,而同步卫星的r大,可知同步卫星的a向=2r更大。再比如,地面上物体与近地卫星离地心的距离R相同,在m相同时F引也相同。这样同步卫星等可作为地面上物体与其它卫星之间的桥梁。六. 宇宙速度1. 第一宇宙速度:近地卫星(轨道半径可视为地球半径)的运行速度和发射速度,所有绕地做圆周运动的卫星运行速度不可能大于第一宇宙速度,发射速度不可能小于第一宇宙速度。推算方法:或由 =7.9km/s 2. 第二宇宙速度:11.2km/s,是使物体挣脱地球束缚,成为绕太阳运行的人造行星的最小发射速度,也称为“脱离速度”。3. 第三宇宙速度:16.7km/s,是使物体挣脱太阳的引力束缚的最小发射速度,也称为“逃逸速度”。七. 卫星发射及变轨1. 前提:卫星对于不同轨道上稳定运行的圆周运动的卫星,轨道半径越大:(1)v越小;(2)越小;(3)T越大; (4)a向越小;上述物理量与卫星的质量无关。2同步卫星(定点通讯卫星),五项确定:定轨道平面(轨道平面必与赤道平面重合)定方向(自西向东运行)定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T=24小时)定高度( h=3.6×104km )定线速度(约为3.08km/s )【注意】(1)同步卫星不是近地卫星;(2)同步卫星的高度是一定的,所以不是所有轨道在赤道平面的卫星都是同步卫星。3卫星在发射时加速升高和返回减速的过程中,均发生超重现象,进入圆周运动轨道后,发生完全失重现象,一切在地面依靠重力才能完成的实验都无法做。完全失重只是视重为0,卫星的实际重力不变,和万有引力是同一个力。4. 卫星轨道:(1)所有卫星绕地球运动轨道的圆心一定在地心;(2)一般卫星的轨道平面可以跟赤道平面重合,也可以跟赤道平面垂直,甚至可以成任意角度。(3)但同步卫星的轨道一定在赤道平面内5. 卫星变轨:以发射同步卫星为例1. 先进入一个近地的圆轨道(v1)2. 然后在P点点火加速(速度为v2),进入椭圆形转移轨道。3. 到达远地点Q时(速度为v3)再次自动点火加速,(加速后速度为v4),进入同步轨道。如图:v2>v1>v4>v3(P点在近地轨道上,也是椭圆轨道的近地点;Q点在同步轨道上,也是椭圆轨道的远地点。同一位置上万有引力相同,但速度可能不同)比较图中几个速度时谨记三点:(1)不同圆轨之间满足半径越大速度越小;(2)椭圆的远地点速度比近地点速度小;(3)点火前速度比点火后的速度小。八. 卫星的离心和近心运动F引=F需:稳定运行;F引> F需:近心运动(如速度突然减少);F引< F需:离心运动(如速度突然增加)。九. 双星问题一、 “双星”问题: 两颗质量可以相比的恒星相互绕着两星连线中某个点旋转的现象,叫双星。(一)利用好下面三个规律,解所有“双星”问题:1. 周期、角速度相同:T1=T2 、1 =2 2. 向心力相同3. 转动半径与距离的关系。(二)两个重要结论:1. 轨道半径越大,质量越小:(由向心力相同推导)2. 质量越小,线速度越大:(得用角速度相同,由上面半径之比推导)十. 经典时空观与相对论时空观1 经典力学的局限性: 只适用于宏观、低速运动的物体。是相对论的一种特殊情况,不能说经典力学是错误的。2 狭义相对论的两条假设(1)相对性原理:物理学定律在所有的惯性系中都是一样的(2)光速不变原理:在任一惯性系中的观察者所观测到的真空中的光速都是相等的3 相对论重要结论有:运动的时钟变慢;运动的尺子变短,运动的物体的质量随速度的增加而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