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2013年湖北省高考语文试卷.doc

    • 资源ID:761609       资源大小:124.50KB        全文页数:3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3年湖北省高考语文试卷.doc

    第 1 页(共 35 页)2013 年湖北省高考语文试卷年湖北省高考语文试卷一、语文基础知识(共一、语文基础知识(共 15 分,共分,共 5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3 分)分)1 (3 分)下列各组词语中,加横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踹(chuài)水 竞(jìn)赛 蘸(zhàn)酒 擂(léi)鼓助威B跋涉(shè) 陡(du)峭 攀登(dn) 餐霜饮雪(xi)C善(shàn)良 谦逊(sùn) 璞(pú)玉 不事雕琢(zhuó)D荆棘(jí) 飘泊(bó) 青苔(ti) 红漆(q)雕花2 (3 分)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彷徨 愁怨 寂寥静默 凄婉惆伥B顾盼 精捍 步履稳健 风神潇洒C睿智 禀赋 崇高品质 趋善避恶D辩难 商榷 典藉满架 旁稽博采3 (3 分)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宋人画雪常不用铅粉, 把背景用墨衬黑,一层层 ,留出山头的白,树梢的白,甚至花蕾上的白,虚实映衬,意境悠远。因为睡不着,打开窗帘,遥望夜空,满天 ,斜月晶莹,薄雾似轻纱漫卷, 。我思念那个小山村,那个让我魂牵梦绕的地方。A而是 点染 星汉 如梦如幻B总是 浸染 星云 如诗如画C却是 绘染 星光 诗意盎然D只是 渲染 星斗 诗意朦胧4 (3 分)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美丽中国以歌舞为主,融入京剧演唱、茶艺表演、少林武术等元素,加上奇幻的灯光,震撼的音响,一幅美丽中国的大写意,声光舞影流溢着浓郁的中国情第 2 页(共 35 页)B梦在前方,路在脚下,青年要坚定信念,珍惜韶华,在追求中国梦的道路上放飞青春,以青春之我建设“青春之国家”!C从汶川到芦山,地震确实有能量剥夺太多本该鲜活滋润的生命,但地震却没有能量剥夺站立在废墟上的那些生命依然坚强D网友们纷纷撰写微博,围绕着“追星”的话题,或幽默,或自嘲,或“假正经”一番,捧腹之后,总有一种耐人寻味留在心中5 (3 分)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 论语中有不少有关为人处世的格言警句如:“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告诉我们做人要言语谨慎、行事敏捷;“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是说看见贤人就应该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应该反省自己B 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随贾母等赴宁国府赏梅,午间去房间休息,看见房内挂着一副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宝玉觉得这副对联蕴含丰富,十分喜爱,铭记在心C 狂人日记把批判的锋芒指向旧中国几千年“吃人”的历史在狂人看来,人人都想吃人,又害怕被人吃,人与人互相牵掣,结成一个连环,难以打破文末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声D美国作家海明威 1954 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作品桥边的老人和老人与海均以“老人”为主人公,前者表现了战争环境中人性的光辉,后者描写了“人的灵魂的尊严”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 9 分,共分,共 1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9 分)分)6 (9 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乡 土 本 色费孝通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那些被称土气的乡下人是中国社会的基层。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这个土字用得很好。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农业直接取资于土地,种地的人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第 3 页(共 35 页)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从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膜。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孤立、隔膜是就村和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但是人口的流动率小,社区间的往来也必然疏少。我想我们很可以说,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地方性是指他们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假如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在社会学里,我们常分出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一种并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一种是为了要完成一件任务而结合的社会。用一位外国学者的话说,前者是“有机的团结”,后者是“机械的团结”。用我们自己的话说,前者是礼俗社会,后者是法理社会。生活上被土地所囿住的乡民,他们平素所接触的是生而与俱的人物,正像我们的父母兄弟一般,并不是由于我们选择得来的关系,而是无须选择,甚至先我而在的一个生活环境。熟悉是从时间里、多方面、经常的接触中所发生的亲密的感觉。这感觉是无数次的小磨擦里陶炼出来的结果。这过程是论语第一句里的“习”字。 “学”是和陌生事物的最初接触, “习”是陶炼, “不亦说乎”是描写熟悉之后的亲密感觉。在一个熟悉的社会中,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这和法律所保障的自由不同。规矩是“习”出来的礼俗。从俗即是从心。“我们大家是熟人,打个招呼就是了,还用得着多说么?”这类的话已经成了我们现代社会的阻碍。现代社会是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细,所以得讲个明白;还要怕口说无凭,画个押,签个字。这样才发生法律。在乡土社会中法律是无从发生的。 “这不是见外了么?”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加思索时的可靠性。从熟悉里得来的认识是个别的,并不是抽象的普遍原则。在熟悉的环境里第 4 页(共 35 页)生长的人,不需要这种原则,他只要在接触所及的范围之中知道从手段到目的间的个别关联。在乡土社会中生长的人似乎不太追求这笼罩万有的真理。我读论语时,看到孔子在不同人面前说着不同的话来解释“孝”的意义时,我感觉到这乡土社会的特性了。孝是什么?孔子并没有抽象地加以说明,而是列举具体的行为,因人而异地答复了他的学生。在我们社会的急速变迁中,从乡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在乡土社会中所养成的生活方式处处产生了流弊。陌生人所组成的现代社会是无法用乡土社会的习俗来应付的。于是, “土气”成了骂人的词汇, “乡”也不再是衣锦荣归的去处了。(1)下列对“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乡民是中国社会的基层,他们以种地为基本生存方式,从土地中获取生活资源,因此与土地分不开,为土地所束缚。B人与人在空间排列上的不流动性,造成乡土社会里乡民个体之间彼此的孤立与隔膜,所以才有三家村式的微型村落的存在。C乡土社会里的个体为了谋生这一共同目标,分工协作,有机地聚合在一起,形成没有陌生人的“熟人”社会。D无论是生活的环境还是所接触的人物,对乡民而言都是生而与俱,再熟悉不过的,于是他们选择固守乡土,终老于斯。(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生活在乡土社会的人们,彼此之间相互了解,没有隔阂,相比现代社会,更容易获得一种从心所欲的自由。B依附于土地的乡民从小习得礼俗,与周围的人都熟如亲人,因为大家感情深厚,所以对他们来讲“从俗即是从心”。C乡民之间的交往是基于彼此的熟悉和信任来进行的,法律不是调节乡土社会中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的基本依据。D乡土社会的信用产生于对一种行为规矩熟悉到不加思索的可靠性,这种信用远胜于法理社会中的一纸契约。(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土社会实际上就是熟人社会、礼俗社会,而现代社会是陌生人组成的社会、第 5 页(共 35 页)法理社会,两者的人际交往原则有别。B礼俗是乡土社会里应对社会生活的根本原则、抽象真理,也是人们处理具体事务时目的与手段间的普遍联系。C乡土社会中,人们从熟悉里获得的认识是个别的。 论语中孔子因人而异地解释“孝”,能让我们体会到这种特性。D在乡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原有的生活方式与现代社会不相适应,暴露出弊端, “土气”一词因而有了贬义。三、古代诗文阅读(共三、古代诗文阅读(共 34 分,共分,共 4 小题)小题)7 (18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廉希宪事略廉希宪,字善甫,畏兀(今作“维吾尔”)氏。公以辛卯五月二十五日生于燕,适其父孝懿公廉访使命下,孝懿喜曰:“是儿必大吾门,吾闻古者以官受氏,天将以廉氏吾宗乎!吾其从之。 ”举族承命。公身材魁伟,举止异常。年十九,侍孝懿北觐,入侍世祖,上亦因其多智,有威容,论议宏深,恩顾殊绝。诸贵臣校射上前,一贵臣顾公,取三矢,似欲授公,公曰:“尔岂亿我为不能耶?顾吾弓差软。 ”诸贵假以劲弓,三发连中,诸贵惊服,曰:“真文武全材,有用书生。 ”国初,拜为平章政事。秉政日,中书右丞刘整以初附为都元帅,骑从甚都,诣门求见。公之兄弟凡十人,后皆至一品。公之弟蓟国公希贡犹布衣,为通报。公方读书,略不答。蓟公出,整复浼入言之。因令彻去坐椅,自据中坐,令整入。整展拜起,侧立,不予之一言。 整求退,谓曰:“此是我私宅,汝欲有所言,明日当诣政事堂。 ”及出,愧赧无人色。顷之,宋士之在羁旅者,寒饿狼狈,冠衣褴褛,袖诗求见,公之兄弟皆揶揄之。蓟公复为入言,急令铺设坐椅,且戒内人备酒馔。出至大门外,肃入,对坐,出酒馔,执礼甚恭,且录其居止。 诸儒但言困苦,乞归。公明日遂言于世皇,皆遂其请。是夜,诸兄弟问曰:“今日刘元帅者,主上之所倚任,反菲薄之;江南穷秀第 6 页(共 35 页)才,却礼遇如此其至。我等不能无疑。 ”公曰:“我是国家大臣,言动颦笑,系天下重轻。整虽贵,卖国叛臣也,故折辱之,令其知君臣义重。若寒士数十,皆诵法孔子者也,在宋,朝不坐,燕不与,何故而拘执于此?况今国家起朔漠,斯文不绝如线。我更不尊礼,则儒术且将扫地矣。 ”公之作兴斯文若此,是大有功于名教者也。(选自元朝名臣事略 、 南村辍耕录 ,有删改)(1)对下列语句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将以廉氏吾宗乎氏:作为姓氏B诸贵假以劲弓假:借给C整复浼入言之浼:派遣D明日当诣政事堂诣:前往(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廉希宪举止不同寻常的一组是 三发连中,诸贵惊服 公之兄弟凡十人,后皆至一品公方读书,略不答 因令彻去坐椅及出,愧赧无人色 且戒内人备酒馔ABCD(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廉希宪出生之时,其父孝懿公刚好被任命为廉访使。孝懿公非常高兴,认为廉希宪将来一定会很有出息。B廉希宪十九岁时,随父亲北上侍奉元世祖。元世祖见廉希宪才貌出众,见识不凡,给予了他格外的恩宠。C廉希宪任平章政事之时,对登门拜访的中书右丞刘整极为冷淡,因为他认为刘整是不知君臣之义的叛臣。D滞留在北方的秀才们饥寒交迫,廉希宪不仅解除他们的困苦,还把他们举荐给元世祖,让他们得到重用。第 7 页(共 35 页)(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尔岂亿我为不能耶?顾吾弓差软。整展拜起,侧立,不予之一言。 肃入,对坐,出酒馔,执礼甚恭,且录其居止。8 (3 分)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断句不超过 6处)丁太夫人忧,希宪公率族亲行古丧礼,勺 饮 不 入 口 者 三 日 恸 辄 呕 血 扶乃 能 起 既 葬 结 庐 墓 所 诸 相 以 居 忧 无 例 欲 极 力 起 公,相与诣庐,闻公号痛,竟不忍言。 (选自元朝名臣事略 ,有删改)9 (8 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临 江 仙欧阳修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孤城寒日等闲斜。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注】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赴任阆州(今四川阆中)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词中的“曲江花”代指新科进士的宴会, “阆苑”指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1)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2)前人评此词,称其“飘逸”。请结合“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两句作简要赏析。10 (5 分)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限选其中的 5 个小题作答,如答题超过 5 个,按所答的前 5 个小题计分)(1)谨庠序之教,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2)履至尊而制六合, ,威振四海。 (贾谊过秦论 )第 8 页(共 35 页)(3)狗吠深巷中, 。 (陶渊明归园田居 )(4)雁阵惊寒, 。 (王勃滕王阁序 )(5) ,归雁入胡天。 (王维使至塞上 )(6)天姥连天向天横, 。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7)耳得之而为声, 。 (苏轼赤壁赋 )(8) ,到黄昏、点点滴滴。 (李清照声声慢 )四、现代文(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共四、现代文(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共 20 分,共分,共 1 小题)小题)11 (20 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罗曼罗兰徐志摩罗曼罗兰,这个美丽的音乐的名字,究竟代表些什么?他是一个音乐的天才,在幼年音乐便是他的生命。他妈妈教他琴,在谐音的波动中他的童心便发现了不可言喻的快乐。莫扎特与贝多芬是他最早发现的英雄。所以在法国经受普鲁士入侵而产生最强烈的爱国主义的时候,这位年轻的圣人正在“敌人”的作品中尝味最高的艺术。他的自传里写着:“我们家里有好多旧的德国音乐书。德国?我懂得那个词的意义?在我们这一带我相信从没有人见过德国人。我翻着那一堆旧书,爬在琴上拼出一个个的音符,这些流动的乐音灌溉着我的童心。莫扎特与贝多芬的快乐与苦痛,想望的幻梦,渐渐的变成了我的肉的肉,我的骨的骨。我是它们,它们是我。要没有它们我怎过得了我的日子?我小时生病危殆的时候,莫扎特的一个调子就像爱人似的贴近我的枕衾看着我。长大的时候,每回逢着怀疑与懊丧,贝多芬的音乐又在我的心里拨旺了永久生命的火星。每回我精神疲倦了,或是心上有不如意事,我就找我的琴去,在音乐中洗净我的烦愁。 ”要认识罗兰不仅应读他神光焕发的传记,还得读他的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 ,在这书里他描写他的音乐的经验。他在学堂里结识了莎士比亚,发现了诗与戏剧的神奇。他早年的朋友是克洛岱尔等近代法国三大诗人。瓦格纳是压倒一时的天才,也是罗兰与他少年朋友们的英雄。但在他个人,更重要的一个影响是托尔斯泰。他早就读他的著作,第 9 页(共 35 页)十分的爱慕他,后来念了他的艺术论 ,那只俄国的老象,走进了艺术的花园里去,左一脚踩倒了一盆花,那是莎士比亚,右一脚又踩倒了一盆花,那是贝多芬。这时候少年罗曼罗兰走到了他的思想的歧路了。莎氏、贝氏、托氏,同是他的英雄,但托氏愤愤地申斥莎氏、贝氏,说他们的艺术都是要不得的,不是真的人道的艺术他早年的自己也是要不得的。对罗兰这个热烈的寻求真理者而言,这就好似晴天里的一个霹雳;他再也忍不住他的疑虑。他写了一封信给托尔斯泰,陈述他的冲突的心理。他那年 22 岁。几个星期后的一天,罗兰接到一封写满 38 页纸的长信。那六旬老人说:“我接到你的第一封信,我深深的受感在心。我念你的信,泪水在我的眼里。 ”下面说他艺术的见解:我们投入人生的动机不应是为艺术的爱,而应是为人类的爱。只有经受这样灵感的人才可以希望在他的一生实现一些值得一做的事业。这还是他的老话,但少年的罗兰受深彻感动的地方是在这一时代的圣人竟然这样恳切地同情他,安慰他,指示他,一个无名的异邦人。他那时的感奋我们可以约略想象。因此罗兰这几十年来每逢少年人写信给他,他没有不亲笔作复的,用一样慈爱诚挚的心对待他的后辈。这样一来受他的灵感的少年人更不知多少了。这是一件含奖励性的事实。我们从中可以知道凡是一件不勉强的善事就如春天的熏风,它一路散布着生命的种子,唤醒活泼的世界。但罗兰那时离着成名的日子还远,虽则他从幼年起就不懈地努力。他还得经尝种种精神的苦痛,才能实受他的劳力的报酬对他天才的认识与接受。他写了12 部长篇剧本,3 部最著名的传记,10 卷本的约翰克利斯朵夫这时代里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但他的名字还是在灰堆里掩着直到他将近 50 岁那年,这世界方才开始惊讶他的异彩。贝多芬有几句话,我想可以一样适用到一生劳悴不怠的罗兰身上:“我没有朋友,我必得单独过活;但是我知道在我心灵的底里上帝是近着我,比别人更近。我走近他我心里不害怕,我一向认识他的。我从不着急我自己的音乐,那不是坏运所能颠扑的,谁要能懂得它,它就有力量使他解除磨折旁人的苦恼。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A罗兰在生病危殆时听莫扎特的音乐,在怀疑与懊丧时听贝多芬的音乐,这主第 10 页(共 35 页)要说明罗兰对他们音乐的接受是有选择的。B罗兰把自己的音乐经验融入到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中,这表明他对音乐的热爱为其文学创作提供了帮助。C第段中以老象进入艺术花园踩倒花盆作比,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托尔斯泰给罗兰带来的思想冲击和精神影响,具有强烈的感染力。D “这是一件含奖励性的事实”意指:罗兰传递了托尔斯泰的火炬,以慈爱诚挚的心来散布生命的种子,唤醒活泼的世界,更多的年轻人因此受益。E作者认为贝多芬的话同样适用于罗兰,是因为罗兰能够像贝多芬一样,以音乐作品的力量来解除磨折旁人的苦恼。(2)为什么在法国经受普鲁士入侵时,罗曼罗兰却醉心于“敌人”(德国)的音乐艺术?请结合原文第段内容作简要分析。(3)罗曼罗兰“这个美丽的音乐的名字”究竟代表些什么?请结合原文作简要概括。(4)罗曼罗兰的经历说明,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英雄”的影响。我们从中可获得哪些启示?请结合原文并联系现实加以探究。五、语言文字运用(共五、语言文字运用(共 12 分,共分,共 3 小题)小题)12 (4 分)有媒体统计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与作家郭敬明 2012 年度的作品总销量,发现前者的总销量远低于后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中国文情报告(20122013) 显示,2012 年度小说类图书的销量冠军仍然是郭敬明的作品。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请简要点评。要求:观点明确;语言表达简明、得体;字数不超过 30 字。13 (4 分)下面是雷雨中的一段台词:周朴园 (仁慈地,拿着周萍的手)你是我的长子,我不愿意当着人谈这件事。(停,喘一口气严厉地)我听说我在外边的时候,你这两年来在家里很不规矩。周 萍 (更惊恐)爸,没有的事,没有,没有。周朴园 一个人敢做一件事就要当一件事。 (甲句)周 萍 (失色)爸!第 11 页(共 35 页)上面画线的甲句,有的版本为:“一个人敢做,就要敢当。 ”(乙句)你认为哪句更好?请列出两条理由。要求:理由充分、合理;语言表达准确、简明。14 (4 分)请根据丰子恺先生巷口这幅画,围绕“盼”描写一个场景。要求:想象合理; 运用两种修辞手法; 字数不超过 80 字。六、写作(共六、写作(共 60 分,共分,共 1 小题)小题)15 (60 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你注意到了吗?装鲜牛奶的容器一般是方盒子,装矿泉水的容器一般是圆瓶子,而装酒的圆瓶子一般又装进方盒子里。方圆之用,各得其妙。正如古诗所云:“方圆虽异器,功用信俱呈。 ”人生也是如此,所谓“上善若水任方圆”。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要求:明确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第 12 页(共 35 页)2013 年湖北省高考语文试卷年湖北省高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语文基础知识(共一、语文基础知识(共 15 分,共分,共 5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3 分)分)1 (3 分)下列各组词语中,加横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踹(chuài)水 竞(jìn)赛 蘸(zhàn)酒 擂(léi)鼓助威B跋涉(shè) 陡(du)峭 攀登(dn) 餐霜饮雪(xi)C善(shàn)良 谦逊(sùn) 璞(pú)玉 不事雕琢(zhuó)D荆棘(jí) 飘泊(bó) 青苔(ti) 红漆(q)雕花【分析】本题的几个错音,都是常见字,读几遍,一般都能找出【解答】B 项, “雪”应读“xu”;C 项, “逊”应读“xùn”;D 项, “苔”应读“tái”。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在复习中应加强积累,强化记忆2 (3 分)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彷徨 愁怨 寂寥静默 凄婉惆伥B顾盼 精捍 步履稳健 风神潇洒C睿智 禀赋 崇高品质 趋善避恶D辩难 商榷 典藉满架 旁稽博采【分析】本题注意依义辨形和词语结构特点【解答】A 项凄婉、惆怅, “惆怅”是连绵词,偏旁相同;B 项精悍, “精悍”是形容词,而“捍”从构型看与动作有关;D 项典籍, “典籍”的“籍”与古书有关,因此是竹字头。第 13 页(共 35 页)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形的能力在复习中尤其要做到因意寻字,以意定字3 (3 分)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宋人画雪常不用铅粉, 把背景用墨衬黑,一层层 ,留出山头的白,树梢的白,甚至花蕾上的白,虚实映衬,意境悠远。因为睡不着,打开窗帘,遥望夜空,满天 ,斜月晶莹,薄雾似轻纱漫卷, 。我思念那个小山村,那个让我魂牵梦绕的地方。A而是 点染 星汉 如梦如幻B总是 浸染 星云 如诗如画C却是 绘染 星光 诗意盎然D只是 渲染 星斗 诗意朦胧【分析】正确使用词语的基础就是能够根据语境辨析词语的意义语境就是语言环境,也就是上下文汉语词语是多义的,但到了一个语境中,每个词都只有一个固定的意义(双关修辞义除外) 【解答】第一空与前一句“常不用”照应, “总是”与绝对化了, “而是”、 “却是”转折意味太强,应该搭配的是“不是”而不是“常不”;第二空注意“一层层”和“画雪”,只能选“渲染”;第三空“星汉”、 “星云”是集合名词,是天体集合,不会满天,有月亮的晚上不会星光满天,只能选星斗,即星星;第四空联系上句“薄雾似轻纱漫卷”,对应的应该就是“诗意朦胧”了。故选:D。【点评】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辨析词语的基本原则是同中求异,具体方法:从色彩方面辨析,包括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两方面;从词的意义方面辨析,包括词义的范围大小、词义的侧重点、词义的轻重、词义的具体与概括等方面;从运用上辨析,包括习惯搭配、词性和句法功能、适用的对象等第 14 页(共 35 页)4 (3 分)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美丽中国以歌舞为主,融入京剧演唱、茶艺表演、少林武术等元素,加上奇幻的灯光,震撼的音响,一幅美丽中国的大写意,声光舞影流溢着浓郁的中国情B梦在前方,路在脚下,青年要坚定信念,珍惜韶华,在追求中国梦的道路上放飞青春,以青春之我建设“青春之国家”!C从汶川到芦山,地震确实有能量剥夺太多本该鲜活滋润的生命,但地震却没有能量剥夺站立在废墟上的那些生命依然坚强D网友们纷纷撰写微博,围绕着“追星”的话题,或幽默,或自嘲,或“假正经”一番,捧腹之后,总有一种耐人寻味留在心中【分析】本题要结合病句常见错误类型来分析,常见的病因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和不合逻辑如果在试题中凭语感一眼辨不出来,就要静下心来按以上常见病因逐一对照,多读几遍,就能找到答案【解答】A 项成分残缺, “一幅美丽中国的大写意”之前缺动词谓语;C 项句式杂糅, “地震却没有能量剥夺站立在废墟上的那些生命依然坚强”是“地震却没有能量剥夺站立在废墟上的那些生命”和“那些生命依然坚强”的杂糅;D 项“耐人寻味”是形容词,不是一种味道,不能成为“有”的宾语,可改为“特别的滋味”。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正确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辨析语病题的做题思路通常是:疏理出句子的主干和枝叶,看成分是否残缺或者赘余;看句子的主要成分即主、谓、宾之间,句子的枝叶即定、状、补与中心语之间是否搭配;心里默读,看是否有不同的句式混用,语序是否恰当;综合思考,是否符合逻辑思维,表意是否明确5 (3 分)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 论语中有不少有关为人处世的格言警句如:“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告诉我们做人要言语谨慎、行事敏捷;“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是说第 15 页(共 35 页)看见贤人就应该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应该反省自己B 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随贾母等赴宁国府赏梅,午间去房间休息,看见房内挂着一副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宝玉觉得这副对联蕴含丰富,十分喜爱,铭记在心C 狂人日记把批判的锋芒指向旧中国几千年“吃人”的历史在狂人看来,人人都想吃人,又害怕被人吃,人与人互相牵掣,结成一个连环,难以打破文末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声D美国作家海明威 1954 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作品桥边的老人和老人与海均以“老人”为主人公,前者表现了战争环境中人性的光辉,后者描写了“人的灵魂的尊严”【分析】解答此题,要对相关名著的情节非常熟悉,对相关人物的形象、性格、思想也要有所了解,同时还要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把握作品的主旨【解答】A表述正确。其他的比如还有:“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怨恨自然不会来了;“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君子严格要求自己,小人专门苛求别人。B原文:又有一幅对联,写的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及看了这两句,纵然室宇精美,铺陈华丽,亦断断不肯在这里了,忙说:“快出去!快出去!”。以贾宝玉叛逆的性格,不可能喜欢这么俗的对联。C表述正确。文中写到“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在文章的最末,作者有写到“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救救孩子”D表述正确。 桥边的老人以在战争即将到来前,一个相对平静的环境下,一个孤身老人当人们竞相逃命时的内心世界,对自己饲养过的动物的担忧,冷静而逼真地揭示出了战争的残忍、罪恶,显示出战火纷飞的年代里人性的善良对生命的尊重与对和平的渴望。 老人与海写老人与大马林鱼的搏斗过程,老人每取得一点胜利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最后遭到无可挽救的失败。但是,他不屈服于命运,无论在怎么艰苦卓绝的环境里,他都凭着自己的勇气、毅力和智慧进行了奋勇的抗争。大马林鱼虽然没有保住,但他却捍卫了“人的灵魂的尊第 16 页(共 35 页)严”,显示了“一个人的能耐可以到达什么程度”,是一个胜利的失败者,一个失败的英雄。【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的阅读情况多读、多看、多记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重积累,对名著名篇的阅读积累要细致,全面,不能只满足于熟悉情节,还要深刻领悟其思想内容,熟悉其表达技巧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 9 分,共分,共 1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9 分)分)6 (9 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乡 土 本 色费孝通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那些被称土气的乡下人是中国社会的基层。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这个土字用得很好。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农业直接取资于土地,种地的人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从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膜。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孤立、隔膜是就村和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但是人口的流动率小,社区间的往来也必然疏少。我想我们很可以说,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地方性是指他们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假如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在社会学里,我们常分出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一种并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一种是为了要完成一件任务而结合的社会。用一位外国学者的话说,前者是“有机的团结”,后者是“机械的团结”。用我们第 17 页(共 35 页)自己的话说,前者是礼俗社会,后者是法理社会。生活上被土地所囿住的乡民,他们平素所接触的是生而与俱的人物,正像我们的父母兄弟一般,并不是由于我们选择得来的关系,而是无须选择,甚至先我而在的一个生活环境。熟悉是从时间里、多方面、经常的接触中所发生的亲密的感觉。这感觉是无数次的小磨擦里陶炼出来的结果。这过程是论语第一句里的“习”字。 “学”是和陌生事物的最初接触, “习”是陶炼, “不亦说乎”是描写熟悉之后的亲密感觉。在一个熟悉的社会中,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这和法律所保障的自由不同。规矩是“习”出来的礼俗。从俗即是从心。“我们大家是熟人,打个招呼就是了,还用得着多说么?”这类的话已经成了我们现代社会的阻碍。现代社会是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细,所以得讲个明白;还要怕口说无凭,画个押,签个字。这样才发生法律。在乡土社会中法律是无从发生的。 “这不是见外了么?”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加思索时的可靠性。从熟悉里得来的认识是个别的,并不是抽象的普遍原则。在熟悉的环境里生长的人,不需要这种原则,他只要在接触所及的范围之中知道从手段到目的间的个别关联。在乡土社会中生长的人似乎不太追求这笼罩万有的真理。我读论语时,看到孔子在不同人面前说着不同的话来解释“孝”的意义时,我感觉到这乡土社会的特性了。孝是什么?孔子并没有抽象地加以说明,而是列举具体的行为,因人而异地答复了他的学生。在我们社会的急速变迁中,从乡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在乡土社会中所养成的生活方式处处产生了流弊。陌生人所组成的现代社会是无法用乡土社会的习俗来应付的。于是, “土气”成了骂人的词汇, “乡”也不再是衣锦荣归的去处了。(1)下列对“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A乡民是中国社会的基层,他们以种地为基本生存方式,从土地中获取生活资源,因此与土地分不开,为土地所束缚。B人与人在空间排列上的不流动性,造成乡土社会里乡民个体之间彼此的孤立与隔膜,所以才有三家村式的微型村落的存在。第 18 页(共 35 页)C乡土社会里的个体为了谋生这一共同目标,分工协作,有机地聚合在一起,形成没有陌生人的“熟人”社会。D无论是生活的环境还是所接触的人物,对乡民而言都是生而与俱,再熟悉不过的,于是他们选择固守乡土,终老于斯。(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C A生活在乡土社会的人们,彼此之间相互了解,没有隔阂,相比现代社会,更容易获得一种从心所欲的自由。B依附于土地的乡民从小习得礼俗,与周围的人都熟如亲人,因为大家感情深厚,所以对他们来讲“从俗即是从心”。C乡民之间的交往是基于彼此的熟悉和信任来进行的,法律不是调节乡土社会中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的基本依据。D乡土社会的信用产生于对一种行为规矩熟悉到不加思索的可靠性,这种信用远胜于法理社会中的一纸契约。(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乡土社会实际上就是熟人社会、礼俗社会,而现代社会是陌生人组成的社会、法理社会,两者的人际交往原则有别。B礼俗是乡土社会里应对社会生活的根本原则、抽象真理,也是人们处理具体事务时目的与手段间的普遍联系。C乡土社会中,人们从熟悉里获得的认识是个别的。 论语中孔子因人而异地解释“孝”,能让我们体会到这种特性。D在乡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原有的生活方式与现代社会不相适应,暴露出弊端, “土气”一词因而有了贬义。【分析】论述类文本三步阅读法:1看标题,定文体,预想内容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先看标题,想一想:这篇文章是什么文体,会写什么内容,表现什么主题,采用什么写法2抓关键,作连线,初步理清思路 预想之后,须快速浏览全文,根据不同文体的特点寻找关键词句,画出各段落中的中心句、首括句、尾结句,画出在文章的结构上起过渡、连接作用的词语、句子、段落,画出画龙点晴的句子将这些关键词句串联起来,从而把握文章的思路第 19 页(共 35 页)3水落石出,梳理思路,确定观点【解答】 (1)B 项原文相关信息是“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 “孤立、隔膜是就村和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因此“造成乡土社会里乡民个体之间彼此的孤立与隔膜”的说法是错误的C 项原文所说乡土社会是“一种并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而“为了谋生这一共同目标,分工协作,有机地聚合在一起”不是乡土社会,而是法理社会D 项“他们选择固守乡土,终老于斯”说法有误,原文说“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可见“固守乡土,终老于斯”不是人们主动的选择,也无需选择(2)A 项原文说“在一个熟悉的社会中,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没有说比现代社会“更容易获得”B 项“因为大家感情深厚”有误,原文是说因为“熟悉”D 项“这种信用远胜于法理社会中的一纸契约”有误,原文说“这类的话已经成了我们现代社会的阻碍”,恰恰相反(3)B 原文相关信息有“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加思索时的可靠性”、 “在熟悉的环境里生长的人,不需要这种原则,他只要在接触所及的范围之中知道从手段到目的间的个别关联”,可见礼俗不是一种抽象出来的原则,更不是目的与手段之间的普遍联系答案:(1)A(2)C(3)B【点评】 “理清要点,概括重组”方法:1摘句法:抓各段的中心句(各段的中心句往往都是要点) ,进行压缩;2合并法:在各层意思不可缺时,可将各层内容合并起来;3提炼法:对于没有中心句的段落,要分析语句间的关系,把握其内容的重点,选择主要内容三、古代诗文阅读(共三、古代诗文阅读(共 34 分,共分,共 4 小题)小题)第 20 页(共 35 页)7 (18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廉希宪事

    注意事项

    本文(2013年湖北省高考语文试卷.doc)为本站会员(思***)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