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幼儿园教师心得体会随笔-.doc
2020关于幼儿园教师心得体会随笔小学教案 汇报人:XXXXYour content to play here, or through your copy, paste in this box, and select only the text. Your content to play here, or through your copy, paste inthis box, and select only the text. 怀揣对幼教事业的热忱,我在幼教这一平凡而又光荣的岗位上坚守了十几年,教育理念的不断推陈出新,使得我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探讨、紧跟时代的步伐,做新时期的幸福教师。接下来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幼儿园教师心得体会随笔汇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幼儿园教师心得体会随笔1 镜头回放: 情景一:奶奶一手领着佳宁,一手拿着奶走进了教室说:“佳宁早上没吃饭,老师把这盒奶给她喝了吧。” 情景二:昊昊手里拿了两根烤肠走进了教室,爷爷说:“昊昊早晨不愿意吃饭,非得吃这个,老师麻烦你看着他吃了。” 这是我带小班后最让我头疼的事,每天都能接待这样的孩子,家长的理由很多,孩子在家吃饭慢吃不完,家长忙没时间,孩子不愿意吃。早晨是我们幼儿老师最忙的时侯,提水,打扫卫生,接待孩子入园,晨检。我想还是先看着他们吃吧,孩子小,别饿着他们了。 几天后的一件事彻底改变了我的想法。 “孩子们快来洗手吃加餐了,”话刚说完,紫薇就跑过来告状,老师老师不好了,王静雯偷吃加餐呢。孩子们七嘴八舌地都来告状,顿时班内乱作一团,听见孩子们的告状后我赶紧跑到静雯身边,只看见静雯害怕的眼神,和嘴里的大半个面包。静雯看见我,由于害怕,哇的一声哭了起来,我知道她一定是没怎么吃早餐饿坏了。我心疼地把她抱入怀中,晚上我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静雯可怜巴巴的小脸一直浮现在我的脑海中。我决定改变这一状况。 首先,举办家长开放日活动,着重让家长了解早餐对孩子的成长的重要性,让家长改变思想这是最根本的解决办法。我用静雯真实的事例改掉了名字,以故事的形式讲给了家长听,家长们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到我这里。来参加会的家长大部分是爷爷和奶奶,因此我制作了课件,收集了大量的图片,很容易让家长明白,改变了以往老师在上面讲家长在下面听的传统的形式,家长们看得很认真,不断地点头,表示赞同。 我还组织了亲子活动-家长和孩子共同用勺把盘子里的豆子运到碗里,在规定的时间里哪一组运的最多哪一组获胜,在愉快的游戏中不仅锻炼了幼儿用勺的能力,而且大大拉近了家长和孩子的距离。 其次,发给每位家长一张合理早餐搭配的食谱,并配有图示,做早餐时以便让家长参考。在食谱上我还把孩子爱吃的垃圾食品搜集整理到了一快,让家长了解这些食品吃多后,是导致孩子不愿意吃饭的罪魁祸首,对孩子的身体和智力发育也有一定的影响。 再次,我在班上开展了许多有关早餐的教育活动,例如开心水果、好朋友生病了、我和蔬菜宝宝做朋友、害怕的垃圾食品等,让幼儿在愉快的教学中掌握了吃什么更健康。 我还在班内还制定了奖励制度,每天早晨来到班内我把使用早餐情况纳入了晨检,每位幼儿都要说出早餐你都吃了什么,向老师汇报一下,我在墙上贴了小宝宝的相片,今天早餐吃的好的小宝宝我就奖励他一朵小红花,比一比这个星期谁得的小红花最多,每星期汇总一次,得小红花最多的幼儿发一张自制小奖状。 这下孩子们的热情可高了,孩子们为了早餐吃好起的很早,连睡懒觉的小朋友也能起早了,吃饭慢的小朋友和爱吃垃圾食品的小朋友也在减少。而且我还发现了许多优点,孩子们的表达能力也在提高,生活习惯也变得有规律了。几个月的努力和坚持,现在带早餐进班的现象没有了,好好吃早餐已成为了孩子们的一种习惯。每天看到孩子们健康和快乐的笑脸,是我最幸福的事。 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忙碌的爸爸妈妈们,请多关注一下您的孩子,早餐吃了吗?吃得健康吗? 幼儿园教师心得体会随笔2 带小班的老师都知道,孩子刚入园都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哭闹和不合群。 本学期我们班有几个孩子特别自立,等其他孩子逐渐适应幼儿园生活后,这几个孩子的个性也尽显了。其中一个孩子特别特殊,也许家庭环境影响,平时大人们都顾不上他,都是尽他自己爬爬滚滚,因而造就了他无规无矩的性格,什么事都敢去试试。本来有几个孩子玩的好好的,他一去掺合就会起争执,有时还会出现抓伤现象。 这不有的就不好向家长交待了,让我们很被动。针对他的情况,我们向其家长反映了几次,并不见起色,看来只好自己想办法。孩子本性没有好坏之分,只是缺少对错的界限,这就需要付出更多的爱心来引导。 比如在玩桌面玩具时,他会把自己喜欢的放到身过,让其他小朋友玩不到,并且他喜欢的还会去抢,虽然也告诫他这样做不好,可效果并不明显,也许他并不认为有多么的不对。于是我改变了策略,让他去分玩具,去监督哪个小朋友做的好与不好,结果他大有进步,效果明显,原来“问题”孩子的问题是我们没找到正确的方法啊! 寓教育于无形之中,这就是教育者的宽容和智慧,就像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说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 幼儿园教师心得体会随笔3 孩子是祖国的希望,是民族的未来,孩子的需要是教师关心的焦点,孩子的进步是教师快乐的源泉。 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对学生的期望过高或过低都是有害的:期望过高,学生老是达不到,自然有损其信心的树立与巩固;期望过低,学生不费吹灰之力即能达到,自然谈不到树立信心。只有期望适中,才有助于自信心的树立与巩固。所以,在工作中我也十分注意了这一点。 幼儿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在他们的生活中充满着惊喜,充满着乐趣,充满着意外.他们的学习需求更多地来源于这些惊喜、乐趣和意外。细细留意,我们会在幼儿的一言一行中发现他们关注的焦点。当我和幼儿在户外散步时,他们会数着彩砖跳格子,往往数着数着就乱了套,最后哈哈笑成团从一再数;他们会歪歪扭扭、乐此不疲的走在彩色的车轮上转圈;也许对于成人来说这是无聊的事,可是看着幼儿的笑脸,就明白他们乐此不疲的原因了。 静静是我班上一个秀气的小女孩。平时,她不太愿意主动地与人交往,话也不多。学习活动中从来都不愿意举手发言,请到她时,也不愿意开口说话。有时情绪很不稳定,不乐意时抿着小嘴,一声也不吭。似乎是一个很难接近的孩子。可是,她却又是个聪明又懂事的孩子。她所缺少的是自信和大胆的品质,需要的是更多的关注和机会。 首先,我在与她家长的交流中得知,静静从小有奶奶带大,奶奶为了孩子的安全,什么事情都不让孩子去做,孩子整天在奶奶的呵护下成长。加上父母工作比较忙,很少有时间在家照顾幼儿,使她从小性格就比较内向。 幼儿园教师心得体会随笔4 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给多少四川灾民带来了生离死别,以及精神与肉体上的痛苦。当然,地震中也有幸免灾难的人们,比如;安县桑枣中学的叶志平校长,他4年坚持组织学生紧急疏散演练,所以,在这一次的大地震,该校师生无一伤亡,被网友称为“史上最牛校长。 是的,汶川大地震已经用血淋淋的事实告诉人们,学生安全高于一切,学校要把安全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在这几周的教育活动安排中,我们也分别渗透了许多安全教育。而且最近,常听说有些地方遭遇雷击事故,如5月23日下午,重庆一村小学46名学生被雷击中,造成7名学生死亡,39名学生受伤,其中19人为重伤。因而,进行相关教育迫在眉梢。 为了把安全教育活动上好,在进行打雷我不怕活动之前,我查阅了相关资料,对雷的产生有了了解,搜索了雷电、避雷针的一些图片。避雷的一些安全儿歌等,并通过以下各环节开展活动。 一、谈话,回忆生活经验“你们见过打雷吗?”“打雷时是什么样子的?”“你们害怕打雷吗?”“为什么?”随着问题的提出,孩子们回忆着已有的经验,黄钰哲说:“有一天晚上,打了一个好响好响的雷,我本来睡着了,给雷声吵醒了。”潘徐瑶说:“打雷时我还看到闪电,我就吓得躲在妈妈背后。” 陈亭宇说:“浪费米饭,雷公公是要打的。”王培鑫说:“有时雷声很响,我有点害怕。”孩子们积极参与。 二、观察闪电图片,知道闪电的厉害从上面的环节中,我们还是可以看出小朋友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于是,在这一环节中,我让孩子们观察图片,图片上乌云笼罩大地,天空中一道闪电显示了它的威力无比,朱桐溪说:“闪电像一把刀”是的,孩子们从图片上,从老师的口中了解到了闪电的强电流像一把锋利的刀一样,足可以把一棵很粗很粗的大树一劈二,进一步让幼儿了解到了它的危险性,大家应该注意避雷。 三、了解安全知识在这一环节中,我首先通过提问:“打雷时如何保护自己?”接着通过儿歌让幼儿掌握相关知识,最后进行了防雷安全演练。由于第二环节的了解,孩子们在学习安全知识是特别认真、投入。演练时不慌不忙,非常有序。 四、拓展思路,认识避雷针雷电固然厉害,但人们非常聪明,发明了避雷针安装在高楼楼顶,避雷针能拦截闪电,引入自身,导入大地,保护房内一些电器设备。 虽然,江南地区风调雨顺,自然灾害少,但警钟长鸣,我们要向叶志平校长学习,坚持安全教育放首位,幼儿生命放首位。 幼儿园教师心得体会随笔5 在一次音乐活动中,我让幼儿辨别乐音与噪音。当我播放优美、抒情的音乐时,孩子们一致认为这是好听的音乐;而当播放噪音时,孩子们都捂住了耳朵。我问:“你们觉得这些声音好听吗?”大部分孩子说不好听,只有乐乐大声地说:“这个声音好听!”我非常不高兴,瞪着乐乐说:“这么吵闹的声音你觉得好听吗?”我正想批评他,可看他一脸的委屈,我忍住火气问:“为什么你会觉得这声音好听呢?”乐乐轻声地说:“你不是说过聪明的孩子和别人想的答案不一样吗?”我一时无言以对。许久,我才说:“乐乐,你真的觉得这个声音好听吗?”乐乐摇了摇头。 原来乐乐的另类回答只是为了获得教师的夸奖,并非是他的真正想法。平时,我们总是要求孩子想出不一样的答案,对有不一样答案的孩子大加赞扬,如“某某的玩法与别人的不一样,真能干”“某某的玩法真好”,等等,以为这样能激发孩子的创造性。其实对孩子来说,要想出与别人不一样的答案不是件容易的事。在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只是简单地要求每个孩子说出不一样的答案,而是要帮助孩子理解“不一样答案”的意义,并提供一定的线索,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去想象、创造,尊重孩子的已有经验、发展水平,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法循序渐进地培养孩子的创造意识和能力。 今天我在户外运动器具区观察孩子们活动,发现明明玩了多种玩具,唯独不去玩攀岩。他玩完滑梯经过攀岩时,站在下面朝上望了望,用手拉了拉岩角,用脚踩了踩,转身又去玩别的玩具了。 看来,他不是对攀岩没兴趣,而是不敢尝试。他担心什么呢?我来到明明身边故意问他:“都玩过了?”他点点头,说:“是的。”我又问他:“攀岩呢?”明明看着我,过了一会儿说道:“我不会爬!”我微笑着说:“没试过当然不会,你去看看别的小朋友是怎么爬的,然后照样子试一试,你一定能行的。”他摇摇头说出了实话:“我不敢爬,我害怕。”“那我帮你!”我请大淳作示范,同时给明明讲解动作要领。只见明明照着同伴的样子双手攀住岩角,双脚同时踩了上去。我高兴地鼓励道:“好!成功了!”话音刚落,明明便大叫:“啊!我不行了,陈老师”话没说完滑了下来。没等我开口,明明便难过地说道:“我不爬了!摔下来别人要笑话我的!”原来除了胆小,他更怕丢面子。于是,我说:“你刚才不是已经爬上去了吗?再试一次,屁股不要翘起来,手脚用力。你放心,我不会让你摔下来的。我会托住你的。”听了我的话,明明开始作第二次尝试。我用手托住他,让他把重心向上移,在我的帮助下明明又向上攀了一个岩角。眼看他一步步接近终点,我赶紧请大淳上去接应。一看上下都有人帮助,明明的胆子大了一些,继续用力往上爬。这时有不少小朋友过来鼓励明明:“加油,明明!”大淳也叫道:“你用力踩,我拉你,眼睛别看下面!”只见明明脚一踩,腿一跪.上去了。“耶!成功!”四周响起了欢呼声! 在指导孩子玩运动器械时,教师要注意观察、了解孩子的活动情况,揣摩孩子的心理,在他们需要时给予帮助。如用充满期待的语言(你行的、我帮你、勇敢些等)让幼儿体验到安全感、归属感.并借助同伴的力量调动孩子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地去战胜困难,获得成功,享受运动的快乐。 时间:XXXX2020感谢您的审阅6